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自动笺注)
重菴先生文集卷之二十二
 書
  
公元1868年
崔贊謙(益鉉
戊辰十一月十九日。)
山塲送別後。
逾時貽阻。
勢也不須言。
第見令兄掌憲時疏本一出。
朝野莫不吐舌
臺烏之噤。
久成痼疾
一日忽聞朝陽之鳳。
秋天之鶚。
動盪一時耳目
宜也無怪
而苟非忠愛惻怛之心。
剛毅直方之氣。
素養平日
何以及此
甚盛甚盛。
及見權疏出而得蒙優批。
朝野洶懼
以爲先師泉壤
禍機在朝夕。
不但令兄嶺海鈇鉞可怕也。
平默亦不能不衆慮念。
而旋又以爲人衆者勝天。
先師功德之實。
有以感格一世神人之心。
太平萬歲之呼。
發於中外百千萬人之口。
則雖百鍾祿。
沒奈何
天心不日可回矣。
果然彼計不售
令兄受命德之典。
辭免之章。
倔强猶前。
不少摧挫
而聖批一味優容
讒邪逭屛裔之誅。
陳奏采用之實。
只此一事
綴旒之國脉。
猶或有萬一少延之望。
幸甚幸甚
繼伏聞。
令兄棄官如屣。
歸袖翩然
閭井生色
自處可謂恰好矣。
第念昔者
范蜀公之致仕也。
蘇子瞻賀之曰。
公雖退而名益重矣。
愀然曰。
君子言聽計從
使天下陰受其賜。
無知名無勇功
不得爲此
使民受其害而吾享其名。
吾獨何心哉。
竊計令兄亦同此懷。
古今之異。
所以不免爲之慨然太息也。
雖然
竊有愚者之慮。
願效一獻焉。
令兄自釋以來
王務家事纏繞
不得從師友。
致力成己成物之學。
以故首尾十數年之間。
不見大故瑕疵
識者觀之。
不免多少不滿人意者矣。
一日猝辦大節
暴得盛名
四方之望之也。
方且日以益重。
其責之也。
當日益備
平日之所學與所養
無以悉副於其後
則又豈細事也哉
相愛之至。
所以憂之深而慮之遠。
不敢自外終於泯默而已也。
幸取衡門考槃之詩。
坤四否象之辭。
諷詠觀玩
受用不二
鬂去玉環
足納草履
使田夫過客
不知爲金閨之彥。
專意先師傳道心之學。
相從千巖萬壑之閒。
用中庸弗措之功。
窮通屈伸
付之於天。
而吾所以成己成物
以爲公私之福者。
將與古人比隆矣。
豈若區區一節成名爲哉。
伏惟令兄勉焉。
則千萬之幸也。
履玆小寒
侍度何如
所業安在。
友聖存學問
一味長進
後輩䕺中不易得之人也。
令兄居在一舍
不可源源相從
觀善麗澤也。
盍觀金冲庵
當吾文毅先祖泮長時。
忘其年之相似
爵之加等。
而袖書步就。
逐日問學之事乎。
不但自家進學之事。
身爲搢紳卿宰
尊贒尙德如是而後
立朝受用之地也。
取讀朱子劉共父書。
訪問人材條。
參看旨意
則當知愚言之非無稽也。
弟侍率無他故。
山中有一二學徒
不至全然寂寞矣。
剪蔓止此。
惟照納。
公元1873年
崔贊謙
(癸酉正月。)
獻歲發春
嚮𨓏冞勤。
抱士往來
伏蒙手書之辱。
恭審侍奉安節
又於香山少友
降屈年位
相從麗澤
古人所難能。
而今人之所絶無也。
若能承其權輿
不懈益勤。
心心照管
事事理會
銖累寸積
行止語默之閒。
將見欲蛻理融。
日進光大之域矣。
公私之幸。
孰大於是
令公勉之
別紙下詢。
出於中庸定之意。
而尤足以謙虛好問一端
欣幸無比
第恐淺陋之學。
不足以有所發。
玆爲愧恨耳。
在昔司馬溫公煕豐之間。
居洛十五年。
絶口不論時事
只與程氏諸公
講道不輟
養德益深。
以爲元祐初服。
挽回世道基本
此正得君語默之中。
而易所謂尺蠖之屈以求伸者。
亦謂是耳。
令公今日處義。
恐當如是
公元1857年
若居其位者。
與此不同
君有小過
猶當盡誠匡救
况於大過乎。
書曰。
工執藝事以諫。
孟子曰。
有言責者。
不得其言則去。
又曰。
異姓之卿。
有過則諫。
反復之而不聽則去。
此其義理明白
無可疑者矣。
然則來諭所引鰲城之言。
却於事君之義。
竊恐其有所未盡者。
是以前輩於此
多疑之。
內亂
泛言則外臣無可與之義。
永昌之禍。
朝廷外臣之所醞釀者。
則是乃朝廷之事也。
謂之內亂不當與。
傷勇不當死可乎。
况剪殺同氣
人倫大之變。
人君大之惡。
永昌之事。
則又是廢母之張本也。
公卿輔弼之位。
臺諫侍從之列者。
泯默任之
無乃悖於孟子之義乎。
幸而鰲城壽命長永
得至丁巳
死於大妃之禍。
以塞其責耳。
若不幸而捐舘丁巳之前
則旣不能永昌防患於未然之前
不及大妃正倫已然之後
後之君子
何所取哉。
觀尤翁己巳疏。
則鰲城之未盡於義
可知也。
此其精義所在
不可胡亂
不審令意以爲如何
弟親節澌凜。
已非一日
孫兒忽遘大病
幾死僅生。
苦無新年况耳。
弘省二友姑安。
練日已過。
尤增悲念耳。
入山之示。
逐日企企。
十簡感感
不蕆。
  
別紙
公元357年
比來看甚文字
愚意先生
朱子作者也。
所著之書。
擊蒙要訣
小學續編也。
聖學輯要
大學衍義也。
經筵日記
國家十數年春秋也。
要訣令兄少時茶飯講服者。
及今不妨更加燖溫
輯要日記兩書
專心致志
三五七年工夫
則以之治心檢身
以之事君臨民。
以之處世全節
綽乎其有餘裕矣。
如何如何
雅言一部
恐當與輯要
相間用功也。
相與之深。
區區瀆陳而不知止。
愚妄之罪。
計亦有以寬之也。
公元1873年
崔贊謙(癸酉十二月。)
平默當時
急於還省病親。
有形迹之嫌。
竟失凈安之別。
勞心忉忉
如何可已。
聖恩如天。
目前聊且放逐
而曲加保護逈出尋常萬萬。
此誠屈中之伸也。
不審何日安泊海上
嚴程驅馳
體宇無損節否。
君父煦濡
人神扶持
惠州天上也。
死地
早晩聞螺佇見髭髮勝昔
如程夫子
鐵漢氣象
劉元城也。
弟親癠當寒危㞃。
日用憂煎
他餘瑣瑣無足奉溷耳。
大抵朝論翻覆
不知畢竟如何
目今萬口一談
皆云聖斷如此
歸奉宣室
當是朝夕間事
倘如是說。
則不
明公
何以處之。
聖恩則雖糜身粉骨
不可報答
但量時量己
則恐無容進身之日。
曾見一陽之微。
抵當衆陰之積否。
不可不預爲思患也。
古人言事君之義。
有曰守身爲上。
報恩次之
眞至言也。
若到萬不得已
則不必更發危言
第一收拾心身。
保惜精神
以爲克己進學之地。
第二側陋之中。
若干儒學之士。
拔例收召
或置經幄
或置臺閣
舍己以從。
不爲時輩所搖。
幸而聽之。
則或有一半漸入佳境之幾矣。
其餘乘隙俟便。
陳說先師道學事功之實。
勸其貤贈節惠
錄用子孫
刊布遺書
報祀書院
以爲風動士林
振起斯文之地。
明公一重擔負也。
昔白休庵
靜庵高弟也。
其在宣廟縷縷建白
以請贈靜庵爵謚
從祀孔廟
招延退溪
引用牛。
第一義
台若早晩辦得此事。
則亦檗門之休翁也。
如何如何
大有作爲
變小人爲君子
一亂一治
須是睿學明達
宰輔英烈
朝著多賢能
乃可望也。
不然
激切事。
徒致騷擾而已
生行死歸。
何益於實事耶。
伏惟明公深繹焉。
尹而晦在家聞報。
不遠數百里
欲詣大庭致慰。
此見忠義感人之深。
而其自家高義
亦非餘人所能攀脚板矣。
弟笑而謂之曰。
此正可
賀。
豈是可慰者。
此友笑曰。
子言亦復佳矣。
於其行。
呼燭作此。
冀得密付的褫。
覽卽秘之。
自餘更祝努力加飧。
以慰遠忱。
  別紙
王子生稍長大
當勸設師傳
盡蒙以養正之方。
王子識道理。
國家無疆之福也。
理當細究也。
大本在君心。
其次在朝廷。
今老論未必君子也。
領袖君子
故習傳授茶飯
本領純正者。
往往在老論之
若夫三色
資質之美。
忠孝之性。
淸白之行。
治事之才。
豈無其人。
惟其領袖小人也。
傳授不正
無復一箇半箇心純學正者。
此當密喩聖衷
以爲伸此抑彼之地。
使國論士趍。
大同之漸也。
此意乞幸預講
聖上
廣開言路
今日急務
而欲開言路。
武蔭學生以下
皆許封章可也。
儒生伏閤時。
太學謹悉之例。
趁卽罷之可也。
古者言不立官
自公卿。
下至工商。
無不得言者。
堯舜三王所以天下衆善
而卒致巍巍治功也。
此意乞幸明陳。
有恒言。
皆曰人君崇儉節用
然後世導君節儉之辭。
類多泛而不切
甚則猶見其抮兄之臂。
而謂之
徐徐者。
使人不滿也。
堯以天子之貴。
四海之富。
安於土堦
甘於藜藿
舜造漆器而諫者至十人
象箸
以今眼目
象箸豈是大故侈靡之物。
然而箕子憂其亡國
天子之燕諸侯
何等大饗
而觀匏葉之詩。
則饗需不過瓠葉兎首而已
韓侯出祖顯父
王命餞之。
而其需則不魚鱉筍蒲而已
鄕飮之禮。
賓興時盛設。
而其需不過狗牲脯醢而已
所饗之酒。
亦非近世之還燒酒
三代節儉
大抵皆然。
以故取民十一而經費自足
經費足故無橫斂
橫斂民有餘財贏
凶年不能殺。
凶年不能殺。
父母戚戚之容。
妻子咨咨之色。
鰥寡孤獨
不有養。
驅而之善。
而民之從之也輕。
後世不然
所謂節儉者。
其視酒池肉林
瓊宮瑤臺
少减分數而已
豈非五十步百步之間乎。
以是欲救塗炭而致富庶
足使識者冷笑也。
此意亦望細陳。
○又竊惟念。
三代聖主賢臣
形氣邊事彼其疎畧
故道邊事
彼其詳密
而其治如彼其盛。
後世反是
形氣邊事太詳而太重。
道理邊事
不得不太畧而太輕。
是以其亂如此其甚也。
此其一心之上。
消長之幾。
其始甚微而其歸甚遠者也。
此意又不可仔細納牖也。
如何如何
欲爲聖上至治之策。
莫如深陳科擧之害(今日神州陸沉
科擧之禍也。
)而勸其革罷
參酌周家三物賓興
程子煕寧箚子
以爲敎人取士定䂓
不悞於文具
不雜私意
行之十年以上
庶幾駸駸三古之治
而萬一有王者起。
亦來取法矣。
抑豈如是而已
聖上信能彊勉三王之學。
成就三王之德。
以是布諸政敎
而爲東韓數千里父母
則此其氣勢盛壯
掃蕩腥羶
得志中國
可也。
此言似迂。
理實如此
孟子責難陳善
爲敬。
以吾君不能
爲賊。
台若深繹此意。
國家幸甚
天下幸甚
○三物敎人賓興之。
聖人萬世無弊之法也。
科擧敎人擇取之。
隋唐以後敗亂天下殷鑑也。
後世君臣弁髦
聖王之法。
而以叔季覆轍
金石之典。
實不知何見也。
馮拯楊億曰。
何不賦詩
退虜兵。
虜兵不可詩賦退之
治身齊家活國救民。
可以詩賦爲之耶。
此理不翅明白而上千載
曾無一人悟者。
可羞也已
明公幷須察納
 已上數條。
思想中畧攄所蘊。
用伸願忠之誠。
隨機而發之。
萬一有以聖心
則明公功名德業
將非漢唐名卿所及也。
勉旃勉旃
公元1874年
崔贊謙
(甲戌十月。)
伏聞尊閣宋子大全。
幽囚穹溟。
得此一部書。
殆亦天相之也。
文王羑里
易彖。
程子涪州
易傳
宋子之海上
朱書箚疑。
則台之所學。
未及此。
但能就此書而專門
足以終身受用不匱矣。
台其勉之
三淵。
置身利害禍福之外。
束世於禮義廉恥之中。
兩句語。
斷此老先師。
理事相涵。
心跡不判八字語。
斷此老。
合此兩先生所稱。
切己體認
將來名節事功
可以耀日月而軒天地也。
時事直是痛哭
大抵不容二君
不容二門
天下古今定理也。
國有二君
政出二門
左右佩劒
民眩所從
大亂之道也。
聖人言名不正言不順之禍。
至於無所措手足
豈非大可懼者乎。
故雖父子天性之恩。
於此不得出位侵職
大舜漢祖帝天下也。
瞽瞍太公
未嘗干政
以我朝言之。
太祖大王。
一日內禪于定宗大王
而受上王之號。
則不得復干於政令注措之間。
直統父子
猶尙如此
而况私親乎。
台疏至今思之。
義正理得
纖芥可疑
雖億萬人皷發狂閙
不可一髮也。
但入承大統之地。
子之名雖絶
劬勞顧復之地。
子之恩猶在。
程子濮王典禮曰。
專意所後
豈得盡絶私恩
此亦良心固有
而非由外鑠者也。
聖上親總萬機
使私親不復干政
則其事固正。
至於事太快心
無起敬起孝之誠。
喩道烝乂之感。
使之彷徨郊關
欝悒無聊而不之恤。
則恐非細故也。
而况授政宦戚。
與其不可易之善政反之可乎。
此意正當至誠開陳
萬一回悟。
則有扶顚持危之望。
雲天縹緲
獻芹無路。
台亦坐在圍籬。
不可張忠獻,趙文烈在謫陳疏之擧。
前頭事不知如何出塲也。
奈何奈何
然此紙覽卽火之
大抵自有台事以來
擧國羹沸
至有攻崔護崔之黨目。
在鄕則是老論。
而攻是南人也。
在京則攻是縉紳
士民也。
醜正死黨
喙爭鳴。
足使識者寒心矣。
春府百里苫堊。
不得承顔
第伏聞安於義命。
士類所欽誦。
台可因此寬曠省之懷矣。
先師雅言
穉程友兄。
謀諸梁台與同門士友。
方將入梓
但物財不足
至爲可念耳。
黃溪姑安。
穉程比哭其子婦
慘矣慘矣。
公元1875年
崔贊謙
(乙亥四月。)
公元357年
平默稽顙白。
客歲十月
一疏本宅
不至洪喬也。
三月省墓新山
洞陰
雨村先塋
路過貴閈。
念雖衰絰人事
然范馬兄弟之地。
經歷萬死
生還消息
豈忍戛過。
破禮防。
拜春府丈床下
或不害爲觀過知仁之歸耶。
噫。
末俗常情
一經禍故。
所執雖正。
爲其家人父子者。
鮮不怨悔畏怯
驚氣挫。
懲羹吹薤之思矣。
竊覵春府丈兩位及令伯氏昆弟賢胤氣象意思
一直兢兢
惟在向後處義之方。
欲與朋友
熟講不置
至如龍溪之書。
俗見
不以驅人就赤族之地爲咎。
而亦欣然受之。
以資審處
只此一事
甚是洒落
足爲士夫模楷矣。
慰幸何言。
歸伏堊次。
屈指以俟者。
惟渡海之期矣。
玆憑轉禠。
伏奉十月之書。
讀數回。
仰見壁立不拔之氣。
確然於矛淅劒炊之中。
坡公而在者。
鐵漢之稱。
豈但施於元城老子乎。
欽歎之至。
願執奉轡以趨下風也。
來諭所謂狂氣者。
目今事狀
不可輕發
君子雖切於愛君
急於救時
而困卦尙口之窮。
聖人深戒
况今象占
不但有言不信而已乎。
比來朋友方講明公語默當否。
平默力言當默不當言
至於筮决巽之坤。
伯得明夷之彖。
此其神明所告。
不但如晦翁之遇遯矣。
且今縣道封章
家僮直呈喉院。
皆有私先開坼之弊。
祭酒疏。
近亦遭此。
直是無入之境矣。
公元356年
意萬一有職名
召命則只上辭免之章。
遣辭微婉含蓄
不可挑發事機
以致白馬東林慘禍
一辭不許再辭。
再辭不許三辭
以至九辭十辭。
不免則不止。
杜門奉老。
絶口不言時事
澗飮木食
益講朱宋之書。
或天欲祚宋。
可救之幾。
滿腔熱血
當復瀉出。
不幸無此幾會
至於不可爲。
亦隨其所値。
綽綽成仁取義
不負所學之路矣。
願且放下此心。
無徒勃勃决死
千萬之幸也。
來諭又以任公泯默之故。
不滿意者
恐亦未然
草萊被徵之士。
不敢自重
在上者雖至誠乞言如鹿鳴所云。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猶有言有序
悔亡之戒。
孟子三見齊王
不言事曰。
先攻邪心
朱子賈生急迫
而有取於范睢。
意可知也。
况今敦召之虛文
不能掩夫訑訑距人之實狀
去冬雷變
老手宋先生陳戒孝廟箚子
貼黃以進。
其後都無體念之例批。
君子至此
豈合强聒不已
徒犯斯辱之戒哉。
此老之義。
在所括囊而已
無他說也。
宋書旣看全部
更取切要三數十篇段。
常時諷誦
浸灌浹洽
於範力量宏大遠之中。
看取溫醇謹密克勤小物之實。
隨處自省
切己受用
進益不可量矣。
如何如何
紙末所托
台欲使我爲石谷之朴世徵耶。
裂疏寫疏
罪犯寧有異耶。
向來訛言於一世。
至今一處齽齘
今雖頭粘頸上。
明日可知
况又眞犯耶。
比聞台座蒙宥
梁台貽書山中
要勸台座
疏請迎入某公
令人寒心也。
今午人血誠
欲奪君父政柄
而歸之私親
所謂路人所知也。
不料同門久要
亦且雷同也。
此雖出於後日自全之計。
不念君臣大義忠逆大分耶。
所謂逐鹿不見泰山
溺水之鬼。
引人同入者也。
其不思甚矣。
平默衣絰練改。
一縷尙在人世
頑忍甚矣。
餘萬非書尺可了。
只祝利涉灧澦
幸接髭髮勝昔也。
荒迷不次謹疏。
此紙千萬付丙
公元1875年
崔贊謙
(乙亥七月。)
公元357年
平默稽顙白。
四月書照未。
曏也汝聖
日下還道
迎拜歸舃於城東之路。
吹霎之頃。
見容色氣貌。
勝似平昔
盖非劉忠眞誠
素有積蓄
蔡文節脚血。
視同袵席
不能及此
於是乎明公
定非今世人物
草廬翁之鐵甕狼狽
不足道也。
所謂莊嚴內虛㥘。
不暇吉甫也。
病伏堊次。
無由而覿。
引領北望
祗切哀溯。
顧眄之頃。
大火西流
伏惟聯棣服綵。
供歡庭闈
台候神相
見南北接
狺然傍伺。
斷不
改心
不審公何以應備不虞也。
抑明公所樹立旣往者。
天柱地軸
不傾摧。
雖震主盖世之威。
海溢河漫之勢。
莫敢䵝昧矣。
所懼者。
方來事變不測
而吾心之義理未熟
衆論不同之極。
用中
不易也。
古人有言
衆言淆亂折諸聖。
前書所陳巽之明夷之彖。
四聖一心
開示明公之前路也。
台寧得罪於今不解事之人。
於此不敢疑貳忽忘
衣冠之禍。
不至便作。
道學不至絶種嵁巖之下。
此意干萬愼思焉。
自餘昔陸宣公旣貶。
闔戶避謗
日集古方而已
朱子少之曰。
豈無經傳可以玩索討論
終不成和。
這箇不得理會
朱子當先塑像腰膂斷絶
程氏之學嚴設禁防之時。
請斬之章。
發於侂胄之黨。
趙子直呂子約蔡季通諸賢。
相繼而死於目前
門人往往換面以赴擧
狎遊市肆
過門不入
以別其非黨。
可畏之勢。
豈下於今日。
先生率徒講學
一如常日
門人悶之曰。
先生天生德於予之意。
而無微服過宋之事。
先生答曰。
使某壁立萬仞
豈不吾道之光。
畢竟一種人。
不得以此殺害朱先生一隊
吾道抵此賴之。
更願明公深思此理。
晦翁遇遯後義自勉
晨昏之餘。
便與同心朋友
或携卷相從
作書相寄。
益講天下義理
以至精密通透左右逢源之域。
以待天意變動
世道淸明之幾。
則隨其所遇。
豈曰少補之哉。
設或卒於不幸明夷入地
此生不見登天消息
在我者所講旣精。
所存旣熟。
草澤相從之間。
猶得以多傳種子。
而終必有陽復之望矣。
惜乎。
如聖存諸人
昧此道理也。
此事斷之。
在台一得之愚
冀幸密察也。
藉曰白馬東林
不至有。
此後翁之强聒
終似三閭過於中庸
賈傅之傷於急迫
(朱子語)不敢爲贊謙父願之也。
令胤才志夙成
頃當禍故。
神閒氣定。
事有條理
遠器也。
若連就聖存受業請益
使之用志不分
而積以歲月
向後所就爲不可量矣。
然亦須明公括囊
永矢愼不生事
乃可以語此。
乞加盛念。
頃嘗對渠有一說云。
尊大人忠義大節
倫常大功
軒天地耀日月
不曾致力學問
治心或疎而觀理不密。
則尤翁所謂一事當理一事當理
今日好做而明日不好做。
此又無已之憂也。
藉使牽架彌縫
不至大故破綻
而樂成人之美者。
只取其大而略其細。
只是,唐以下名卿之事耳。
畢竟三代人物不得
此爲可恨
願君穀似父行。
而又學以開之
仍爲父子知己
豈惟足下於斯
道之全體
尊丈年亦未及中身
可據此而大收桑楡之功矣。
此事親之大節也。
由是以𨓏。
見天地間正陽之氣。
咸萃於君之一門矣。
所說大意如此
未知渠今記存不忘否。
以此紙示之而提醒焉。
數年以來
情契益深。
如范,馬兄弟
故無言不到
所謂將恐將懼。
維予與女者。
計亦俯諒也。
平默頑縷不絶。
節物又一變遷
痛苦窮天
無視息之念。
加以痁氣齒風。
相繼侵攻。
坐臥一鬼形。
不學者便老而衰。
理合如此矣。
初夏修先行狀
繕寫一通
與同志共之。
蚤晩以上聞。
請爵謚。
采入國史
以示萬代
此爲可據
萬一時有可乘
不可以不執其咎也。
如白忠肅之於靜庵
至誠惓惓
非專出於師友之私。
乃爲世道生民
不得不如是之切耳。
台意以爲如何
今恨無書手紙地。
不得寫去。
當追後入覽也。
尊先嘉陰先生墓文
面商未晩也。
前書倉卒闕對。
主臣主臣
滿腔襞積
泓穎可悉者。
不得不留俟促膝從頌
然以今事勢
促膝未易
奈何奈何
第祝爲時珍重。
以副哀誠。
荒迷不次謹疏。
  別紙
台疏之出。
目之爲賊者。
心路所知
不足道也。
摘抉句語
目爲鄕暗而罵之。
以助彼之口氣者。
亦可寒心
夫以蜀犬越狵。
爲非君子詞氣
孟子禽獸
楊墨
鴂舌
許行
程子禽獸不若
周行已。
朱子雄唱雌和羣吠四起
時輩
尤翁以狗尹。
尹鑴
犬豕
尹拯
農巖當門之狗。
李玄錫者。
何也。
鬼神出後
爲非君子詞氣
孟子率獸食人
作俑無後
土芥寇讎之類。
何等詞氣
程子先皇遺骨
聖體碎於巨石之下。
詞氣如何
南冥疏敢以孤兒寡婦之語。
上擬於君父殿之尊。
經筵日記
表章而無貶詞
何也。
翁疏。
殿下誅一妖僧。
難於割肌。
尤翁臺啓
士師執天子之云云
其詞又何如也。
(此皆指斥至尊
而言與今鬼神出後說。
臣子家事輕重
又別矣。
)是皆鄕暗之發而當得於今君子乎。
誠以君子
須是聽其言也厲。
衰世立脚
其言尤不得不激切
大承氣證。
四君子湯。
不濟事也。
此雖淺陋之見。
不足掛齒
然向見抵省兄書。
則台於此謗。
似有瞿然之意。
故畧此仰釋耳。
又記程先生被謫。
故人李邦直都監來見。
才見便請上轎。
先生欲畧見叔母不許
且莫朝命云何
用意可見也。
行至龍門
邦直遣人。
贐銀百星
先生不受。
旣歸。
門人何爲不受。
先生
曰渠是時已與某不相知
豈可受也。
此見聖賢克勤小物
辭受謹嚴一端
顚沛造次
不曾放過
眞可萬世法也。
因看名臣外集
漫書以呈。
又按伊川欲辭叔母
贒孝子之心。
不能自已者。
晦翁顧致不滿之意。
陳了翁聞命卽行
則便稱奇哉奇哉。
尤翁耽羅之時。
戛過高井。
不敢登拜沙溪先生之墓。
其故何也。
此須有精義存焉。
不妨一番細講而示之也。
公元1876年
崔贊謙
(丙子正月十一日。)
公元357年
三陽泰之辰。
依舊內陰外陽
此何理也。
此何運也。
不審侍餘台體珍重
平默頑命不絶。
忍到終制
又値天地蔑貞。
痛哭痛哭
時事至此
不審明公語默何居
向時台座杜門塞兌者。
無益於事。
而徒致焚坑草薙之慘也。
今日講和
事面又不同
分明是驅人類而納之禽獸之域也。
且况六合腥羶
甘爲洋胡之倀鬼
而吾東一隅
尙保一點乾凈
是上九碩果也。
於今日。
幷此見食。
此至不忍言也。
且午人一隊
知和好之爲悖。
而滿朝西人
主張悖見。
一箇半箇倡言之者
則是朱子所謂此邊無人
彼邊有人者也。
和成之後
萬一午人一隊
挾其私親
戈而起。
聲罪之擧。
則益不知至於何境矣。
於斯時也。
台座道理
不可括囊也。
萬代瞻仰
在此一着
台其圖之。
此中少友
亦作叫閽之擧。
出位犯分之誅。
不暇恤也。
百忙不蕆。
餘在此友口陳
公元1876年
崔贊謙
(丙子二月十六日。)
明公樹立
何其偉耶。
羅之返幾日。
而又敢爲再渡絶海之擧耶。
尤翁撰遼東伯碑曰。
天下大義
天下大經
日月不墜則其氣不滅。
山岳不頹則其節不泯
河海不渴則其功不虧
然則天之所以將軍者。
不但爲我東也。
將爲天下萬世也。
其撰石室碑曰。
其身愈困而其愈亨。
是故
其亂愈甚而其治愈定。
退之曰。
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袵而言侏離矣。
信然矣。
吾知百世君子
以此兩言明公矣。
華西先師
闢洋於曩時者。
其功如曲堗徙薪
明公斥和於今日者
其功如燋頭爛額
要之今天之下。
只有先師與明公兩人耳。
甚盛甚盛。
若洪在龜等五十人
亦無愧爲主邊人矣。
彼謂倭而非洋者。
足以過尺童乎。
服洋之服。
駕洋之船。
用洋之砲。
洋人而已
其可掩乎。
除却他說。
何日渡海而果能利涉否。
連天漲海
蒸鬱之與居。
蛇蝎之與曺。
鳥言夷面之與羣。
艱險倍百於耽羅。
不知何以自聊。
安居袵席
引領遠想
不禁丘子服之淚矣。
雖然
日月所照。
霜露所墜。
爲人公憤私禱。
出於眞誠者。
與主和人一切相反
則必能感格神祗
宣室之奉。
庭闈之侍。
自有其日矣。
更願益講中庸
安義命。
三閭懷沙之轍。
元城鐵漢之操。
以副擧國之望。
千萬厚幸
弟新免於喪。
益切窮天之痛。
且有此事以來
無子蹇之汶上
幼安遼東
則中拊膺
只羡萇楚之無知也。
惟是以明公切友。
疏儒窩窟。
積忤於當路不少
此則老去光華也。
所怪者。
別提逢人罵弟之言。
太欠稱停
不料橫拗之至此也。
撥忙作書
付送本宅
未知何日徹也
伏望努力加飧。
不備
公元1877年
崔贊謙
(丁丑五月。)
自台再渡滄海
前後伏承三度手緘。
蛇山鱷水。
不見幾微色。
是所云九死南荒
吾不恨者耶。
甚盛甚盛。
卽日夏令
更請圍中起居。
神勞增重
弟自此以後
悒悒無聊
仍與省友。
携眷入嘉峽。
得玉溪洞九曲
泉石幽絶
朝宗壇山水之後庫也。
世與我而相違
更不可提說
只如若干士友不成貌㨾者。
又復自相分裂
不可救援
兼且素行見重
誠意能動
衷赤
無地自明
世事皆然。
尙復何望。
只得杜門咋舌
與省友相携泓崢間。
以終殘年而已
任贊善
奄忽云亡
此又何故
豈亦消長一證耶。
悲矣悲矣。
後書縷縷
敬聞闕矣。
所戒敢不自省
克治之功也。
於是轇轕
曲折多端處。
雖以公心明見
參合兩邊說。
仔細審覈
如訟官之兩造對辨。
猶恐其輕信誤斷
偏聽一邊
於以方之欺。
而徑定予奪方寸之內。
豈得以無差乎。
此則抱鄕士友之失。
賢胤年少氣輕。
不免在裏許。
以惑台聽者也。
至於台座聞一邊說。
則就弟而詳問曲折可也。
今遽將贒胤之說。
而遙斷其是非之案。
不亦太急乎。
所以來書云云
只爲書燕說之歸。
無補實事也。
愚意只是聖存改過自新
自可帖然無事矣。
但恐無此本領
狼毒文飾
反復變幻
依舊伎倆
則彼大同斥絶
亦非區區瑣力所能止也。
縱使無絶
邂逅相見
一敍寒暄而已
文會輔仁之事。
非復可望
則硬要調停
將安用之耶。
別紙繁而不殺
切乞從容賜覽。
他人不可回。
若並台座聰明
一味顚倒
則尤非吉祥可願之事。
勞攘至此
此意幸蒙曲照否。
時事無言。
可也。
只祝努力加飧。
安義命。
不備謹謝
  
別紙
公元357年
聖存事。
今請劈初而言之。
切乞毋主先入
毋惑一邊
仔細聽納審處之。
知人知言之際。
不可不大着力
爲其公私利害所關不細也。
當疏儒自漢浦發行之時。
省齋請以聖存爲疏首。
而弟病此人剛褊自用
恐至僨事不許
省齋彊之。
而座中會者。
無出此人右。
黽勉許之矣。
(追後。
聖存謂重丈以我定疏頭
省齋意在從姪
發不悅之云者
白地之誣也。
)諸生心皆不悅。
明日曉頭。
力爭省齋
而請以汝聖爲疏頭
省齋倉卒不及告弟。
而勉從其請。
(只此一事
而聖存平日積失朋友可知
是皆自反處也。
)聖存於是大慍。
屢向省齋不遜語矣。
乃至疏廳。
汝聖携貳
而衆推思伯爲疏首。
則益致不平之意矣。
其後思伯一隊
見瞞於六條失喜
則眞所謂七聖皆迷而聖存亦同失喜
獨悟之迹。
立異之說矣。
至弟省齋
聞而貽書。
深責其見瞞。
然後聖存與思伯一隊
方始悔悟
而聖存倡再擧之論。
諸人以問可否
而弟與省齋以爲不可故止之。
於是聖存懟氣益深。
旣於鄙人多般吹覓。
而於省齋則並攻其本源心術
而例皆傅會疑似
搆捏虛無諸人六條失喜之事。
厭然自處無有
只管歸罪於諸人。
如抵書安城士友二紙。
辭氣
有同噫嘻痛矣臺啓矣。
其中論罪諸人數段說。
又非諸人之說。
乃此漢與省友之說。
則名雖論罪諸人
而其意則有在矣。
物論雖欲和平
得乎。
以爲六條之出。
設令聖存獨不被瞞。
苟有士君子心量
不肯屑屑自脫專攻同輩
始終同浴。
十目所視
而追詆諸人裸裎
是何心法耶。
况於省友。
十年師事之地也。
師實有過
諫之則可。
詆之則不可。
朱子劉淳叟陸門人。
來攻陸氏於座。
其義可見矣。
况師本無過。
挾私憾以毁之可乎。
台試思之。
此二者果吉人之事乎。
於是士友間。
是非紛紜而起。
則弟雖無似。
僭居師友之席。
豈忍默然越視乎。
不可默然
叱斥士友可乎。
戒責聖存可乎。
來訪時。
敢效責善攻闕之義。
開口弩眼。
便是左遮右攔。
自是之辭。
甚則如徐子融咆哮
路德章怨懟
明日七松亭(汝聖新垈。
)之會。
則益見其駭然矣。
(於省友。
發執贓之語。
又發暗地尹拯之斥。
)又明日訪至楊根。
與金士綏李子善語。
一層橫拗。
至於相絶之境。
六月事也。
間聖存貽書弟。
又遺錢緡孫息婚需。
弟卻之不受。
答書戒勿復稱先生門人
具眼冷笑
此亦加激切之意。
庶幾瞿然回心於萬一耳。
豈遽出於棄絶之意乎。
其後安城
士友來發告絶之論。
弟復戒之云。
衛師之義固重。
同輩朋友
亦豈忍輕絶
須至責善
反復之而不可焉。
然後絶之未晩也。
諸友然之。
伯賢思伯
作長書。
則聖存目之爲謗書絶書。
狠怒日加
仍又自處申生匡章
杜門不出
前後事狀
大略如此
毫髮爽實矣。
東南士友
從弟與省友遊者。
無不相絶
而抱川,白川諸人
似皆先入文過之言。
反以省齋爲有過人
諸人無狀
此漢爲信譖人
不復相從如前。
朋黨之勢已成矣。
孟子言子絶長者乎。
長者絶子乎。
眞先獲語也。
於此
若欲救之。
須向德門諸人花山諸友
勸其祛蔽近之病。
五辟之偏。
而講詞訟兩造之義。
更向聖存分上
勸其躬自厚薄
懲忿窒慾
遷善改過之意。
亟令洗濯自新
圖惟厥終而已
不審明公
以爲如何
支煩至此
悚仄悚仄
如曰未然不妨
更敎理到之言。
不敢不從也。
公元1878年
崔贊謙
(戊寅十月。)
臣民無祿
聖母禮陟。
日月不居
玄宮已閉。
罔極之痛。
八域同情
况台故朝廷夙夜之臣。
又値湘纍戀國之日。
感事傷時
懷痛又當有倍焉。
恨不得飛渡絶海。
對顔相慰也。
千里相望
霜鴈南飛
欲作書
公元357年
繫足不可得。
珍函之出於季夏者。
日者始獲奉展。
惠州天上
音信之難通。
如是矣。
今草歸根
伏惟體履神相
穹溟閒寂。
看閱何書。
朱先生少時趙忠簡李參政諸公在海上。
門人親舊問訊不絶。
胡澹庵
與知識。
唱和往來
無所不道
秦檜不能掩捕而殺之。
蓋自有天也。
據此而言。
陸宣公之只看古方書。
宜被朱先生所不滿也。
問訊唱和
猶屬閒漫事。
如尤翁之前在海上。
編書講書
一如在家
矻矻不已者。
正得涪州易傳之意。
區區所以終始爲贊謙願之也。
年來劬業。
可蒙示及其一二否。
程先生泰山高矣
泰山頂上
不屬泰山
言道無窮
事功雖大。
終有限量也。
竊惟明公
向時樹立
高出古人
民彜有賴
然終是事功大者耳。
倘於道體
有所欠闕
則恐他日遭値事變
未保其無窒礙做錯之患矣。
及此無事之中。
未衰之年。
正好大故致力
使根本盛大
受用不窮也。
如何如何
僭易及此
不任悚仄
龍溪事。
謂俟生還
聽敎誨而進退
此外無他道矣。
程子孟子知言云。
人在堂上
能辨堂下曲直
雜處堂下衆人之中。
則不能辨矣。
台今要作堂上人。
須加本源親切功夫
涵養積厚
義理
明熟。
此心之內。
不容一點固我之累。
照理之際。
不容有半毫疑似之蔽。
然後乃可庶幾矣。
未前能如是下功夫否。
至祝至祝。
來書所謂局外之人。
心術向背
豈本有邪。
不免在堂衆中
故中其毒而不悟
論議紕繆
好惡顚倒
而遂至於邪耳。
思伯之書。
誠有太張皇之病。
如此張皇人。
不悟說難之歎。
自古而然。
奈何奈何
張皇固病也。
原初偏聽於彼推波助瀾者。
獨非抱川士友之病乎。
思伯憂其相率陷溺
上書春府
備陳本末
庶幾有以救之。
不得他人
德門因此
亦可以洞悉源委
不至疑眩耳。
盖亦不得已而發也。
本分之外。
未嘗一毫敷衍而添益也。
乞更虛心諒察也。
彼若但坐執心之太剛。
發言之太峻。
徑情失中
惹出是非之端。
如今來諭
則此何至大故罪過也。
雖犯大故罪過
及被師友誚責
便能自省而速改。
則此中諸友
亦有人心
自當帖然矣。
豈復有彼時紛紛乎。
顧乃不然
白晝乖剌
無復人理而巧爲文飾。
反復瞞盡抱白之人。
省齋以下
救援不得之餘。
得不引義棄絶乎。
龍則萬牛難回。
無可如何
而如花山數人。
多年吾與省齋遊。
輕以虛名相加者。
(先生門人之稱。
)自此皆相疎絶久。
公元1873年
爲人耳目
一歲一來者。
黽勉一宿而還
只通寒暄而已
更無一半講習之事。
前日相從時。
抑雖德門
自此形迹
不能不頓異。
賢胤則其迹又著矣。
吾與台家
不但同鄕世居。
而又三十年同門麗澤之舊也。
癸酉以後
則又所謂將恐將懼維予與女者也。
馬,范所謂不同兄弟者。
何以加此。
(省友家亦然
)而今如是
蘇季子所謂忠信得罪王者也。
中夜失睡。
直欲死而無知也。
似此曲折
豈能知之。
只願未溘之前
台得見蝎。
得以面訴衷赤
百人所指。
不病自斃
古有是語。
老漢之寄在陽界。
無幾時。
時事去益罔極
宣室之奉。
杳無期限
只有抱恨入地矣。
夫何多言
弟見狀如杜德機耳。
傳聞宅內一安
向來回祿
追得補葺外寢云矣。
撥忙作謝
付之西面徐友家。
盖聞其鄰漢有謫居島中者。
通信爲易
他處無復人便往來
且有開坼之慮故耳。
如欲時賜德音
亦付是便爲宜。
噫。
尺紙萬緖
豈得一二。
兩地一心
只有耿耿相照而已
努力加飧。
慰此戀戀
謹奉謝。
公元1880年
崔贊謙
(庚辰十一月十六日。)
平默精力
日就衰落
振刷不得
無以朝聞夕死
之願。
奈何奈何
晨昏之餘。
一般經書
煞有事在否。
念古之君子
始終一節
光明磊落
粹然纖芥之疵。
而爲功於天下後世者。
其於經傳義理
有素講而預養之者
一日襲取也。
盖其講之也。
不厭仔細咀嚼
充積之久。
無疑亂眞之患養之也。
不厭優柔涵泳
故事變之來。
勉强勞攘之苦。
其或以資質之近而辦取一時大節者。
環顧其身。
無此工夫歷變履險
往往蹉跌
不可救者。
前人之鑑。
止一二。
從前縷縷
猥陳忉怛之私矣。
玆因咫尺之書
瀆請近業之如何。
切乞舒究有以辱敎之。
幸甚
時事聞所不聞
雖玩括囊之辭。
而戒尙口之窮。
吾知長歌之悲。
有甚痛哭也。
鬱陶之餘。
適因南士之行。
恭請起居
伏惟鑑納。
公元1881年
崔贊謙
(辛巳二月。)
平默衰病頹惰
靡足記數。
而過蒙台慈不棄
惓惓以衛武伯玉之晩工。
見勖。
雖不欲以我爲孩童之心。
仰拒至意
而終覺僬僥千斤
不能承當
瞿忸罔喩。
爲之柰何
一息尙存
謹當勉其不逮
庶幾息黥補劓於萬一。
更乞連賜德音
警策不已
以卒大惠
承示溫熟四子書
仰想鞭辟近裏
不以困窮拂欝有所放倒
彌增執鞭之慕也。
其中精微中庸處。
更好咀嚼出來
面前受用之地。
落落難合
不得商確
可恨恨耳。
思伯
日者來見。
數日講討而歸。
一心懇懇
華夷人獸之辨。
仍以所著土中說(華夷辨。
)闢洋篇二稿。
見示
讀之反復
令人胷膈爽然矣。
雖然
此等說話
今天之下。
向誰開口也。
愚意只就巖底草樹
相與發明
以之自守
以之喩家人
以之喩同志朋友
使免隨衆陷溺
眼前急務
程朱復生
斷當以此
第一義也。
千里江山
衣食日用之資。
盡洩於尾閭之穴。
血肉之軀。
保活無路。
不過如崖海舟中之大學耳。
浩歎而已
又聞具生言。
向讀宋書百選云。
其已熟誦不忘否。
師言
此老平生得力
理事相涵。
心跡不判八箇字
此宜因其書求其實
而爲平生究竟法也。
如何如何
比來讀書
覺得節義二字
道學徹始徹終底物事。
節義一分持守處。
道理一分保全處。
節義一分虧欠處。
道理一分狼狽處。
事無大小險夷而皆然矣。
非必捐軀隕命
乃名爲節義也。
此理望加理會
見今天下
台座一人
泰山北斗
滿天地洋氛。
一脉陽氣之所萃。
百尺竿頭
不可不勉進一步也。
賢胤亦須倍加策勵
不落下第二義
爲幸。
山云
云。
儘好儘好
早晩當通于章山矣。
華西集。
今方更整。
分授各處
繕寫一本
來月當成帙。
少俟如何
原本塗乙竄注。
大故胡亂
外人生眼
不可移寫矣。
公元1884年
崔贊謙
(甲申五月三日。)
公元1873年
年前。
伏聞割半之報。
作狀以奉慰矣。
今承二度書。
無見領語。
可知是殷沉也。
再入後。
故國朋友
隔異世。
玆蒙洊問。
意甚肫摯
雖於尋常得之
銘感如何
况於台座乎。
反復紙毛。
可當拱璧
書出踰時
履玆端陽
台體更安否
伏惟兩宅尊人卲齡。
克家之賢。
台座萬分地頭
往來侍奉
維持凡百
山樵水釣。
不親執。
勞身焦思
不但原鴿之悲而已
拜書
不覺涕淚逬出。
虎人情。
不得不然。
非但事契之厚也。
雖然
萬事皆天。
亦復奈何
禍亂愈甚
而台之令名愈彰。
嶺海之陬。
婦孺樵牧
至今不忘。
當此否運
負重名。
求全福。
豈易得耶。
只望厚加自愛
侍奉之餘。
鄙事之隙。
一般書。
沉潛玩索
益進伯玉晩功。
以待否四有命之占。
千萬之幸。
累生。
要以一葦抗洪流。
妄之妄也。
何足云云
二洪事。
强人意。
不料聖明在上而陳歐死於東市也。
今日士友銷沮
何足恠也。
雖霑朱門敎雨者。
尙有懸鶉百結
過門不入者矣。
和靖諸公
大冬
豈容易事乎。
惟是省友辭持憲一疏
足以塞責
而却免曹鸞之誅。
終是立國仁厚之驗也。
聖存一隊
近狀如何
年來寂然無聞
欝陶不已
門下諸賢書。
意良深。
病困之中。
便駛。
不得別書以謝。
留俟續褫此紙示之如何。
計亦曲恕也。
渡海無可望。
餘萬請期九地已矣
不備
伏惟台照
謹奉謝。
公元1887年
崔贊謙
(丁亥二月。)
某處受饋得失
台敎甚當
此見平日相知之驗也。
柯友一團苦心
要令賤生
寡過晩節
無他意也。
只爲輕信少輩舌端
不知兩造詳審道理
遠外酌處之辭。
或涉過當
其間有外行言
至於如此矣。
此友滿室憂故。
不得出門
門下兩人
迭來宿宿
得其曲折而去。
未知向後所見
如何耳。
其間雌黃
當初已入嘉相之耳。
秘之不得矣。
然此公心平易
能諒出柯友衷赤
幸幸
公元1888年
崔贊謙
(戊子四月八日。)
平默頓首
間阻問信
憂戀又一倍矣。
伏惟夏令
伊始哀體萬支。
眷節一依
區區貢禱。
平默比以柯老貳於先師之故。
老病益添。
不可支吾矣。
義理至公
人見
公元1876年
易差
師說有差處。
門人弟子
追爲之更商。
可補則補之
正則正之。
誰曰不可
若是心說。
名目之爲形而下
主宰妙用之爲形而上
全體而專言之。
爲人太極
隨其地頭
各有攸當者。
彼此交盡。
未見其偏廢矣。
遺編炳炳
焉可誣也。
此老忽自數年前。
先師認物爲則。
近於釋氏之說。
一切改舊
播之士友之間。
其爲說大致同於洛下之論。
推尊老洲。
羣言折衷
先師所以世儒排擯者。
正在於心說之不同也。
兼且丙子辛巳以來
觝排洋胡。
得罪時論者。
皆出於先師門下
先師益被其睢盱
一脉陽氣
綿綿將絶。
於是時也。
門下高弟
一世重望者。
爲此乖剌
非細憂也。
屢次往復
血誠警牖。
人微言輕
都不相入
至曰此心至公
理至直。
知之罪之。
恭俟後世
則其斷斷自信可見矣。
訪至潭上
與聖存爲數日之會。
鄙生手指雅言中以氣心處。
謂此老曰。
師說如此明白
而兄乃苦心血誠
驅之於認物爲則。
何也。
此老默然不答。
少間
又復工訶。
此實常情所不料也。
思伯聞而憂之。
謂此老橫走。
先師苦心發明者。
直同捉蟹放水
作書切責
並及鄙生受餽之謗。
節節分疏
詞氣之閒。
傷於
凌厲
過於激切則有之矣。
於是
汕之少輩。
得奇貨。
長書詆罵思伯
無復餘地。
板谷之謗。
亦沒稱停
比得此老書
殊無自省改愆之念。
只示黽勉包容之意。
彼此書牘
次第賜覽則可悉矣。
盖自數年前。
鄙生與此老。
分朋各立之
及頌譽此老詆斥此漢之
狼藉都下
竊怪之。
未幾而有此
或者疑此老用意於其閒。
然此老平生汙不至此
豈可爲未至之測也。
然而前頭之虞。
不可勝言矣。
噫。
今日儒家所恃者此人。
一朝如此
日夜哀痛
直欲速溘。
哀侍有同學之故。
負山斗之望。
其義恐須一二次致書。
忠告善道之。
顗其開悟於萬一。
不可坐視不救
未知如何
鄙生則不呶呶矣。
二處唁疏及雅言
謹齎納矣。
昏憒不備
公元1888年
崔贊謙
(戊子七月。)
柯事去益頭痛
凡人方寸
澄然無他
只要得一箇是
决去一箇非。
然後可無文過遂非之累。
而有改轍之望。
不然
動不動
只管遮攔橫拗。
人底喚做非。
我底喚做是。
何望其出塲耶。
此老自年前。
同門諸公帖。
至與鄙人
連紙累牘
一向先師而信老洲。
節節符合洛下之說。
則是其苦心所在
一則主氣。
二則主
氣。
不可諱也。
今被哀侍之切責
忽地變幻
南轅而得走胡之名。
何其說之恍惚而不白直乎。
神明者。
此心之德。
所以一身之主也。
中庸睿知
四德物則
慈孝之心當則。
(混淪
父子爲物。
慈孝之心爲則。
分開說則心之氣爲物。
所具之性爲則。
不可一槩斷也。
)及答杜仁仲書。
神者。
理之發用
皆是理爲主之明證也。
執辨正名
一切屬氣。
反以師說爲非
則此非主氣而何也。
先師以氣神。
止一處。
辨位正名
是氣之也。
今曰無之何也。
鄙人種種討出以證之。
則視若不見。
譏鄙以爲費力遷就
何也。
旣以神明爲氣
而持師說則理之統腦。
無復可尋。
强名主宰妙用是理者。
不過窮遁口給之辭也。
言氣爲主
又言理爲主
一心之內。
二主分據。
又未知孰爲正孰爲僭耶。
是又不可自解矣。
其與鄙人書。
至曰師說本與經傳不同
又曰。
自有所見
不欲苟同先儒
(指程朱)是又誣先師
背馳千古聖賢
別立門戶
而犯吳楚僭王之誅者也。
此豈所忍聞乎。
始終悖繆如此
方寸所存
末梢之如何。
有不可知
苦痛苦痛
  別紙
哀於柯。
承欲再效忠告之友道
甚善甚善。
未知其閒
已構草否。
生亦具答書及別紙。
以俟的便
伹恐徒爲强聒而積忤於諸人耳。
如此得力
則任渠如何
甲管塞兌。
無他道理矣。
竊惟念。
聖人忠告善道
不可則止。
道理合當如此
追檢吾輩所告。
非不忠也。
恨其失善道之實耳。
非細事也。
盖哀侍之疏。
思伯之書。
俱有是病。
生則其病尤甚
辭不別白
指不分明
善道也。
支蔓疎漏
授人罅隙
善道也。
辭令僅就。
激切懇惻誠意足以感動得人
善道也。
激切之過而傷於急迫
適致違忤而已
亦非善道也。
似此非可以全然責彼。
面前草創
恐復犯此。
無行東里之助。
咄歎咄歎。
切乞於此
十分詳審
如何如何
公元1889年
崔贊謙
(己丑九月。)
公元1881年
伏惟
台體興居萬穆。
生㱡㱡如曩日矣。
柯友畢竟入山益深。
老懷耿耿
不可排遣耳。
佳令當此陽九
有志古禮
初十日設飮禮。
善意也。
愚賤之人。
不尊不信
閭里庸孺。
皆得易侮。
鞭打不起
其所也。
若自貴顯家。
讀書講禮
鄕人則其效。
淺淺哉。
宛然復亨消息也。
萬乞入思。
趁期賁趾。
脫屨燕飮之暇。
詳說此理。
因勸其休官林居
公私無擾之日。
細講天下義理
紹先正之傳。
則台之一入此山。
非但
一僎之備員也。
如何如何
僭易及此
主臣主臣
不蕆。
公元1890年
崔贊謙
(庚寅閏二月十五日。)
公元1881年
梁生便寵問。
僕僕
恨病昏甚。
回便闕不奉謝。
至今悚缺。
履玆淸明
台候萬穆。
宅內一㨾未。
水流花發
春色依舊
人事奈何不然耶。
賤疾如印一板
只得以此入地耳。
先師全集
承已了得冊子
幸甚幸甚
心說。
豈有他心
恐只爲方寸
本無實見
遂生泣歧之念。
師說首尾
未能細檢
率爾主張
及門之士。
不足以補聰救過
敢於阿好伐異以至此耳。
比來士人
爲洪聞叔籍沒家產後。
思伯亦蕩敗。
闔門阽於死亡
發文士林
救活之地。
李孟一適來此。
之而去。
似在龍溪書社矣。
閒得入覽否。
聞叔之事。
天下之至寃也。
殉道之實。
擧國之所誦也。
伸雪崇報。
不可以時月望也。
闔門
朝夕轉壑。
而名爲士類
不爲惻然動心
相與出力
塵合成山之勢以救之。
其與邦彥南仲輩。
相去何以尺寸乎。
入覽之日。
乞垂深思
用心力。
亦皷幣救蝕之一事也。
如何如何
力疾追謝。
胡寫不成樣。
伏祈恕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