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别集卷之九 (自动笺注)
重菴先生別集卷之九
 墓誌銘
  
進士成均祭酒
月峯金公墓誌銘
(並序。)
公元1868年
上之四年丁卯。
命故己卯名賢月峯金公
吏曹判書
明年戊辰
後孫漢燮。
陶菴李先生心齋宋先生序述之文。
來曰。
燮。
徒步千里而入龍門
要得華西李先生一言而銘之墓。
及門先生啓手足
遂成千古之恨也。
吾子其圖之。
平默辭匪其人。
漢燮請益力。
且曰。
我非若西河之人。
疑商於夫子
但自先生沒後
望子不得不深。
吾祖是靜庵趙文正高弟
文正之於尊先文毅公。
所謂同志死同傳者也。
吾祖少遊先生之間而卒同其屈伸禍福
則是又百世通家也。
餘人猶可
吾子其可辭乎。
平默猶且逡巡而卒不獲已
則遂據李宋兩賢之文。
而序之曰。
公諱光遠
後改明遠
字彥明
其先慶州人
後徙靈光
鼻祖曹典書台用。
國朝曹參判㻶。
以莊舊臣
遯于雪巖
生司諫院獻納塊。
與其弟典翰圽。
同南秋江孝溫。
上章請復昭陵
公之祖若禰也。
丹陽禹氏。
參議孝新女也。
公少孤自立
旣從趙先生
便能用力於爲己。
先生期許綦重。
隷承文院習讀官
正德己卯
司馬兩試
是冬
先生遘大禍。
自文而下
一時善類
芟夷殆盡
公私
公元1881年
慟曰。
不得碎首九閽以救之。
惟有沒身嵁巖
世相忘爾。
卽歸長興鄕里。
改名息交
闇然自修
不失師規。
辛巳宋祀連之變。
又被株連
天怒震疊
臨訊
不變
對曰。
臣自己卯以後
只自屛跡林泉而已
上愈怒。
𥚁且不測
鄭文翼公光弼
爲之力救。
減死海南
黨禁稍解。
放還田廬
益自鞱晦
心經籍。
學徒至門。
隨分訓迪
不以師道自居
砥行養德
名實純粹
湖南之士。
靡然宗之。
其學。
本之孝慈
喪居三年
衰麻不脫
薑桂不進。
追遠報本
誠禮殫盡
敎子有法度。
疾革
手書遺戒
如曰尊上恤下。
友愛敬信
曰愼酒戒色。
臨財毋苟。
足以見其躬行之推也。
以嘉靖庚戌五月十九日卒。
距其生成化戊戌
年七十三。
葬于長興之堂谷。
盖我朝之學。
己卯諸賢。
駸駸有洛閩之風。
先生挺然其中
一天人。
內外
培植道義
掘拔功利
以爲諸賢之領袖
所謂斯文在玆者。
庶幾矣。
而公以特傑之資。
早遊其門。
使其無斬伐之禍。
則其進德修業
出而有爲者。
何可量也。
而運値蔑貞。
竟至於斯
學問節度
造詣精蘊
後之尙論者。
亦無所考據
可勝惜哉。
第其稱述梗槩。
出於東史冠山誌及安牛山邦俊之書者。
猶足爲兩賢文字之證案。
朱夫子記老之語。
有曰。
焚斫之餘。
屹然不僵。
志士仁人
經歷變故
公元1653年
剛毅獨立
凜然不衰
未嘗歔欷出涕
此豈爲公傳神者耶。
崇禎癸巳
與申靈川潛。
並祠汭陽江上。
申公己卯名賢也。
尤庵宋先生製祝而侑之。
哲宗壬戌
因湖儒之章。
始贈吏曹參議
今上甲子
贈參判兼成均祭酒
丁卯
又陞判書知義禁都摠官
宗伯啓請惠崇報之意。
至是而無以加矣。
慶州李氏
貞夫人。
禮院通贊榮孫
其考也。
龜年
都事
龜壽
佐郞
龜命。
進士
孫男慄。
參議
惕。
察訪
悈。
參議
惇,愼,怡。
都事出。
悅。
佐郞
忻。
萬戶
佐郞出。
恒。
承旨
悌。
進士出。
都事兄弟
今爲十餘世。
壬辰
倡義七人
甲子
募義者六人
珪組
連世不絶。
雲仍不可勝書。
因流而驗源。
見柯而知根。
於是乎月峯公之德。
雖欲誣之而不可得也
銘曰。
公元1864年
允文正。
命世眞儒
作我靖陵。
羣哲于于
民企唐虞
士志巷莘。
惟時月峯
立雪
其朋伊何
麗澤
其講伊何
洛閩程曆。
庶幾夙夜
賓興六德
北門忽開。
芟如草木
昔我南征
泮有
今我永矢
湖有林臯
人謀不臧
貝錦又傷。
西山脚血。
淋漓南荒
旋聞其螺。
新築孔幽。
世與我違。
駕言焉求。
文正之道。
極天罔墜。
我羹我墻。
無負皇卑。
一方式訛。
百世稱思。
蘋藻是馨。
汭陽有祠。
天官崇秩
煕朝攸貤。
龍光其烺。
馬鬣其輝。
貞德之符。
毫髮不誣
是揄是揚。
是銘
是揭。
我私公。
爾來裔。
崇政大夫
政府左贊成。
軒軒金公墓誌銘
(並序。)
公元1832年
湖南士族
忠義名家
莫盛於長興之金。
盖當我宣廟壬辰
仁廟甲子
英廟戊申
布衣倡義而起者。
凡十有五人
若議政府左贊成諱汝重
字子任
所謂卓然者也。
冠山誌,姓苑賢錄湖南節義錄及宋心齋所撰行狀
可考而知也。
日其九世孫台漢。
訪至智海謫廬。
謁銘焉。
非公之爲銘而誰爲。
金氏
系出靈光
高麗曹典書文敬公諱台用
鼻祖
國朝曹參雪巖公㻶。
以莊名臣
知幾行遯
諫院獻納塊。
與南秋江孝溫。
同其屈伸
進士吏曹判書成均祭酒
月峯公光遠
師事靜庵趙先生
己卯𥚁作。
坐廢
辛巳
海南
學行名節
爲世所重。
公之高,曾以上也。
龜壽
考悅。
官刑曹佐郞
妣宜人長興馬氏
秀女
生考惕。
察訪
宜人仁川李氏
通仕郞七女也。
髫髦。
屹如巨人
文賦趯勒。
不煩師敎
始學於李靑蓮後白
及長。
師朴思庵淳。
與朴川光前。
爲道義交。
嘗名其所居爲軒軒軒。
事親篤於孝。
二艱。
廬墓終制
萬曆辛卯
進士
壬辰
倭冦大至
與其弟汝剛懿龍。
雪涕矢死
募兵聚糧。
赴左義將公啓英。
與竹川諸公
進于錦山,茂朱。
連戰破賊。
賊尸成堆
任公馳啓。
授寢郞。
九月
益兵
從敵
公元1837年
愾將邊公士貞。
進擊昌原賊。
汝剛戰死。
公愈挺身向前
斬獲甚多
賊不復近。
邊公以聞。
主簿監正
超授曹參判。
皆力辭不就
公至宜寧。
勸邊公往守晉州城
邊公從之。
遂進山陰運粮
賊衆遮道劫掠
手格數十百人
未至
晉已遽陷。
乃與邊公。
移軍雲峯南原
行長等畏之。
不敢北上
湖南賴以得全
遂以義糓百斛
行在
上嘉之。
陞秩崇政
貳相
傴僂不居曰。
妖氛未掃。
私授濫賞。
異日何以死事之臣。
旣而聞天講和
罷兵
公曰。
噫。
復作矣。
蓄銳儲粮益勤。
丁酉
兇鋒果再逞。
公曰。
李統制舜臣
無可仗也。
卽馳詣珍原。
李公叩其所大悅
謂慕佐曰。
吾府不可一日無此人。
故李公前後克捷
用公之力爲多。
李公平生。
公誠無我
所謂當時大人者。
張忠獻輩人所可比倫。
而公所以不失親。
贊成活國偉烈者。
不可以不闡也。
公生於嘉靖丙辰
卒於崇禎庚午
壽七十五。
墓于長興古邑東頭負甲之原。
貞敬夫人安氏。
祔葬
安氏。
竹山
縣監彥龍女也。
四男女。
男。
長揲。
濟用監正
次擽。
女長適韓恪。
次適尹惟誠
夫死下從
旌閭給復
事見國朝三綱行實錄。
孫男。
世鉉。
守門將。
系子
國墉。
察訪
系子
女適朴壽龜。
揲出。
世鉉男濂。
通德
國墉男。
澨,泗,洛。
濂孫重恒。
以孝行聞。
不能盡書。
嗚呼
公移孝事國。
勞勩表表可見
忠義之所激感
宗族後生
執干戈。
衛社稷。
茶飯事。
不失天理民彜之重。
苟不固祖先淵源之正。
師友薰染之深。
何以及此
世或斥罵儒學
以爲陳腐迂闊
使之無所容者。
於此亦可以省矣。
不佞罪累將死。
萬念都灰。
今於台漢之請。
不敢辭者。
以台漢。
從其宗兄漢燮。
方且紹先公之學。
而求以達趙先生門庭
區區之意。
竊欲兩賢激厲宗支
嗣續擴大之。
藉曰聖賢高致
不敢易言。
平居文行忠信爲本。
有事衛國死難爲用。
則所學亦皆實事
先公爲不亡矣。
於是
按狀而序之。
竊附闡幽之意。
而系之以銘。
銘曰。
於惟月峯
從事眞儒
祖武是繩。
名行是摸。
貽厥孫子
以洎不知。
公師友。
前蓮後思。
課忠責孝。
死國承家
是曰彜敎
有鼻有巴。
故公所値。
龍蛇大艱。
布衣奮迅
執殳與干。
弟舍其生。
兄就其績。
不失親。
克劉厥敵。
王曰嘉乃。
貳公以寵。
生榮死哀
雪山輕重
魯無君子
斯焉取斯。
而曰陳腐
哀哉衆蚩。
南海之山。
幽封顯碣。
後人瞻掃。
思弘前烈
童蒙敎官愚叟金公墓誌銘
(並序。)
余少讀先師山洪文敬公之書。
知筽城金氏有四孝子而心慕之。
後考鼓山公憲所爲狀而得其詳焉。
愚叟公諱尙範。
字而度
其一也
筽城氏。
自高麗典書文敬公
公元1624年
諱台用始。
入我朝。
參判諱敬義。
典翰諱瓚。
於公爲五世以上也。
監察允溫。
縣監沃。
參奉順衡。
參議海壽。
其四親也。
參議公聘左承旨邊公建中之女。
長淵
娠公。
有人一枚曰。
此古孝子所懷之物也。
及生。
異香滿室。
小字遺香
四歲寫字
牌書忠孝以佩之。
及遇倭變。
首尾八年
躬執樵採以供親。
夜必拜天祈破賊安國
嘗從其伯氏懶翁公光範
沿溪而漁。
猝遇賊。
兄弟被縛。
哀懇甚至
賊知其爲親求魚。
解其縛而予之粮。
辭不受。
侍親疾。
刲股進血。
是皆十三歲以前事也。
天啓甲子
聞适亂。
募兵聚粮。
將以勤王
發疾作。
遂以兵粮
懶翁公
勉之曰。
孝子也。
豈不移孝爲忠乎。
亂已。
自訟曰。
曾子戰陣無勇非孝也。
募兵不能赴。
由無勇也。
豈專是病乎。
言訖輒泣。
遭二艱。
居廬啜粥。
墓在一舍之地。
朔望省掃。
不避風雨
沒齒如一日。
崇禎丙子
南漢被圍。
公欲勤王
又以疾不果
北嚮痛泣。
使族子有信力士
起家丁。
聚米糓。
以應牛山安文康公
文康報書稱謝
又作詩美之
媾成。
築室冠山沉香浦。
漁釣自靖
終身北嚮而坐。
以寓京周之念。
以示不爲秦民之意。
幼時忠孝之牌。
庶幾允蹈矣。
公生於萬曆癸未
其卒甲子一周
葬於冠山平康洞子坐原。
公卒
鄕人至於巷哭
堂前桃花紅變而白者。
公元1841年
三年
後人名其堂曰白花
忠孝之感也。
顯廟辛丑
給復
賜其家米肉
今上丁卯
童蒙敎官
公配金海金氏
察訪久之女。
墓在府之南大母壠。
二男
城,坦。
城男鼎鉉
坦男鼎泰,鼎新,鼎寶。
七代
出爲季公聲範後孫者。
乃來請銘。
銘之可無愧辭矣。
抑又考之。
夫人病甚思瓜
公於雪沍。
求而得之
又思生雉。
之無具。
忽有兩雉。
嗅而墜前。
梅翁之跋。
鼓老之狀。
就加費力分疏
末世滋僞。
凡干孝牒。
誣稱常多。
縱使實然
例被人疑。
故辨證之辭。
不得不然耶。
銘曰。
君親忠孝
是曰秉彜
公則允蹈
無愧詞。
勔爾雲仍
似而續之。
學生金公墓誌銘
(並序。)
金君台漢。
其先君諱鯨錫。
字曰賢之狀。
丐銘玄隧。
台漢貞信仁孝
篤志儒學
不爲美之誣。
狀文又出於其族人漢燮。
漢燮又湖南士類宗匠也。
其言必可信
公早失怙恃。
事二兄如嚴父
二弟友愛篤至
家內無間言。
一美味。
不集不食
力穡節儉
家事得不甚窘。
其弟分異
或至破產
不加之意。
卽復賑給
稅米精鑿
貸貨於人。
不責利。
踈族年少行高
必加恭敬
交友敬久不衰。
外先忌祀。
非有大事故。
必躬參。
保護其家必勤。
以少孤失學
爲至恨。
公元1856年
四子必盡其方。
隣兒有可敎。
與同業。
方瘞長子
次子又亡。
安時處順
不犯西河之罪。
恤寡子婦
倍加心力於諸子。
慈愛甚至
至於犯義。
不少寬貸
性沉厚簡重
不爛嬉笑
諸子侍側
常以妄言爲戒
吸烟
不食河豚
不近華靡
如囊絛縰屨之屬。
皆用家造。
未嘗買市物。
兒輩紙筆之用。
則不惜也。
古今書籍
隨遇無不購置
若此之類。
總而論之。
聖人所言十室忠信者。
公非其人哉。
惜乎。
阨於孤貧失學也。
雖然
台漢在士友間。
行義見推。
靈芝之根。
醴泉之源。
其理不誣矣。
公正丙辰生。
哲廟庚申卒。
得年六十五。
葬于長興古邑巾峴之丑坐。
從先兆也。
系出靈光
麗朝曹典書文敬公諱台用
初祖
我朝月峯公光遠
靜菴趙先生門弟
己卯黨事
廢痼
後贈吏曹判書成均祭酒
四傳至議政府左贊汝重
龍蛇之役。
起義旅。
有偉勳。
於公爲八世祖。
曾祖重瓛。
祖尙鳳。
考之聲。
妣南平文氏。
考燦道。
初配淸州金氏
禮宅女。
再聘平文氏。
思亨女。
俱葬巾峴子麓。
章漢,載
過房
女魏檝婦。
前配出。
,壽,廉在鎬,金聖洙婦。
後配出。
男孝植。
出後章漢
悌植,忠植。
出後
銘曰。
巾山之麓。
睪如四尺
善人之宅。
嗣人學古
是大是擴。
父母之顯。
何事於壙南一片之石。
重菴先生別集卷之九
 祭文(附哀詞)
  
祭任明老(憲晦)文
公元1876年
維崇禎紀元之五丙子十有一月
同門友淸風金平默
病伏嘉陵山中
成均祭酒全齋先生任公之喪。
瀛洲柳重敎
加麻哭盡哀
旣因饑饉道阻。
其明年丁丑九月某日某辰。
始緘詞具奠物。
謹遣洪生在龜。
致祭象生之設。
臨發。
南望拜哭而授之。
嗚呼
一字一涕
流入九原矣。
嗚呼
吾與公知。
數十年。
梅翁之門。
侍雪坐
觀善未幾
公南還。
梁木云摧。
哭寢門
九壽克襄
同訣佳城
祥而治任
相嚮失聲
夢不識路
遂阻儀形
豈不爾思
室是遠而。
匪室之遠。
藐是流離
乃瀕九死(死。
下脫四箇字。
二謄草本誤。)。
雖違鶼蟨
可奉咫尺
師門緖餘。
時事語默
若大若小
商可確。
連紙累牘
繳紛往復
豈無參差
而相棘棘
所爭者公。
不失和色。
星田遙遙
晩始敲扉。
秋宿霜溪
素月其輝。
靑春顔容
皓首依依
兩展襞積
徹夜崇朝
握手慘別。
我馬蕭蕭
驩會幾時
遽此永訣
俯仰夙昔
動輒嗚咽
嗚呼
樂生哀死。
餘人尙然
矧公高蹈
一代儒賢
有燁靈芝
厥有深根。
有滃醴泉
亦有遠源
乙巳之賢。
觀察孔斐。
奮忠敵倭。
監務亦偉。
三宰而降
名義世彰。
烈烈西齋
日月爭光
公實肧胎
如鸞如鵠。
如金如錫
如圭如璧
摳衣江漢
早受程曆。
退講名理
夙夜踐服。
藍田勤禮。
三千
其目。
和靖緊守。
涪翁之則。
淸修苦節
涑水翁
大冬
康侯風。
德配前守
相我道東。
嗚呼
茫茫大宇
禮義先喪。
狂瀾自西。
曰旣大揚。
姒抑姬驅。
無望穹蒼
誰能得輿
用當剝陽。
公儉厥德。
德聞彌章。
旌招煌煌
自我哲王
嗣聖將多。
側席是俟。
荷衣蕙帶
皭而不滓。
于澗于陸
碩人永矢
匪我則果。
時則然矣。
我遯曰肥。
不見是。
風聲所洎。
作我髦士
自西自東。
戶屨日滿
巋彼魯
孚顒觀盥。
庶幾不食
以免純坤。
念我踽凉
老守林樊
孰倚孰仗。
孰咨孰詢。
旣恐旣懼。
寤寐在公
忽其純。
俾我大恫。
嗚乎
運値陽九
極重不返。
北方諸子
亦多殀殞
天定旣固。
于誰能挽。
公門墻。
俊彥彬彬
倘寬路逕
公聽並觀
小大爛熳
允紹斯文
繄我同社
亦或及門
尙冀左右
張吾軍
何時來復
喜見天心
亦旣見止。
雖死亦甘。
恭惟精爽
赫然不亡。
鑑我誠意
佑我冠裳
嗚乎
我使云發
雲慘風悲
萬事良已
夫復何爲。
哭而又哭。
淸汕之涯。
嗚呼哀哉
尙饗
再祭任明老文
公元1877年
曩在崇禎紀元之五丁丑十月
淸風金平默
使洪生在龜。
文致奠于亡友鼓山先生任公而歸。
不幸公之傳道高弟
摘扶句語
謂之誣辱
一唱百和
全湖紛紛
平默聞而寃之。
欲再修漬綿。
遣人祭告
而恐公家拒而不納也。
乃以
公元978年
明年戊寅月日干支
設位於龜谷書室
奠以酒脯
而敷玆心腹焉。
嗚呼
自公之逝。
歲忽再易矣。
河西同春一條淸冰。
寧可復得而見耶。
嗚呼
使公得延年壽。
不得洪水猛獸
以救一世迷溺
豈不宗盟士類
勿令潰裂
一線陽德
庶幾有以保養窮陰蔽痼之中耶。
奈何
遽然潔身而逝。
使我獨立於世。
而動爲羣矢之的也。
嗚呼
吾與公同梅山先生
斯文修之約。
二十有餘年矣。
公之所存所守。
大體靑天白日
誰復間然
如我者雖十駕
不能追也。
講論之間。
不敢苟同者則有之。
盖雖師承之地。
有無隱之義。
而貴以德之愛也。
况於朋友敵體
豈得名位之尊。
門徒之盛。
而僻於畏敬
苟爲唯諾乎。
首尾二十年。
以書以面。
往往不擇發者。
誠犯卜子而後諫之戒矣。
所以仰恃公聽並觀之量而發焉。
則或不至爲大罪矣。
豈料以此積忤於傳鉢之賢。
浸潤膚受
行於無恙之日。
祭告斥絶
施於行練之辰耶。
公試察之。
吾若以媚竈疑公。
則年前之詩。
豈肯黃花綠竹
贊公哉。
穉程諸友
豈肯一見公面而聞喪加麻。
如悲親戚哉。
生前講磨
不厭責備
身後祭誄。
當述其大體
烏得執彼疑此。
以爲聚分之機軸哉。
又况涑水和靖康侯
何等大賢名儒也。
公固今世儒宗
分金上稱出來
以是之死友。
吾恐
瑟縮冥冥之中而不敢當也。
顧乃以此爲公之辱。
何其不量之甚也。
使我快門諸公之心。
則須以大聖踐形
亞聖中庸
尊之然後可也。
區區不能諛辭
公之所知而所嘗奬與者也。
今於祭公之詞。
豈肯云云以媚於諸公哉。
雖然
此則細故
不足呶呶也。
因此漢之妄。
日光玉潔胡康侯
媚竈之穢名。
其痛一也。
頃歲公之門徒
有以王伯安之說心。
誣詆華西先師者。
則公貽書於我。
斥之以妄率。
吾得書深服以爲不必得爲在己。
失爲在人者。
公盖庶幾焉。
公歿殯塗纔迄。
而傳鉢之人。
乃以索隱行怪
詆華翁於侑奠之文。
心竊惑之。
豈公前日之言。
以慰我之顔面而已耶。
抑出於黨同伐異之私。
而傷公知人之明耶。
反復究詰
而莫之知。
其痛二也。
若引壽而康之說。
而持荷衣蕙帶之詞。
則尤不滿一哂
掛齒牙可也。
嗚呼
年滿六十。
頭童齒豁
百病沉痼
亦安能久於斯世乎。
一日就木
促膝地下
相與說破此意。
載鬼之疑。
當得遇雨之吉矣。
夫子在座
思孟程朱
相與後先
而華翁摳衣於其前。
吾得與公。
稟質華翁之學業
而請賜一言斷案
公門之傳鉢者。
情狀莫逃矣。
是用拱俟。
夫何多言
嗚呼
再奠一觴
文以侑之。
公歸在天。
寧或臨之。
只有百身
九原之思。
長河東海之淚而已
嗚乎唏矣。
尙饗
三祭洪聞叔文
公元1882年
維崇禎紀元五壬午八月某日某辰。
重庵老夫
海上蒙宥而還
始得親奠一觴於故烈士勵志堂洪君聞叔之靈。
嗚呼
天地苦楚
日月晦濛。
何至於此極也。
吾與罪犯實同。
死生不同
又何也。
吾非木石
何以爲心也。
少有一弟
無後而殀。
晩有一男
無育而絶。
人理所不堪也。
而其哀寃苦痛。
不能過於今日
陷於墨氏之兼愛而不自知耶。
抑別有所以而不害其爲情性之正耶。
雖然方今外虎內倀。
打成一片
天之所覆。
地之所載。
先王之敎。
聖賢之道。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
掃地以盡
無復有一星子可見
則眞所謂明夷之極而坤之象也。
于斯時也。
君不奮其隻手以當野戰之龍。
殷太師一千年皇極之敎。
我朝祖宗先正數十培養之實。
何以白於天下後世腥羶汙染之中。
誰復知衣裳不可夷狄
人類不可禽獸
而决其好惡向背之正。
以爲七日來復之基也。
是知君之一死。
所以天下大義
天下大道
日月同其明而穹壤同其傳者也。
然則天之所以生君者。
將以啓撥亂一治之運。
如一慷慨樹立偏節者也。
天旣大有所爲而生之於前。
則其亦大有所爲而殺之於後也。
或者倀鬼之所殺。
則豈所以知君。
又豈所
以知天也哉
知此則知君之死
不足悲矣。
不但老夫不足悲矣。
君之一門
亦當以此爲榮而不暇悲矣。
今此云云
欲明實然之理。
而兩慰幽明之懷也。
嗚呼
至於此。
可以無憾而吾之淚。
亦且收矣。
第君無吐乎玆觴也。
嗚乎尙饗
五祭洪聞叔文
公元1883年
維崇禎五癸未七月己卯朔二十日戊戌
亡友勵志堂洪君聞叔之大祥也。
是日智海累人
悲痛不自勝
力疾作詞。
送于具君植之歸。
使遜志君。
追奠野漉一觴新果一盤於支琴之墓而告之。
嗚呼
日月如流
象生徹矣。
儀形眉目
不可復接矣。
惟有一片靑山
萬古毅魄
定不隨死而滅矣。
麤人悍卒
屠丁娼女
此者咨嗟興慕曰。
此是朝鮮烈士之宅。
環岡一木
勿剪伐矣。
嗚呼
是孰使之然耶。
得非正正之氣。
堂堂之節。
本源惻怛眞誠
瀉出滿腔熱血
爲有以感動天地昭揭日月也耶
邦彥一隊
忍於陳歐之死者。
果何心也耶
卽其餘。
吾知其狗彘不食矣。
嗚乎
自君之亡。
于今三年
其間變故百出
綱常盡絶
而君之忠慮眷眷
盖已八九分符合矣。
嗚乎
君豈別人也哉
平居師友之講。
方寸無物欲之隔。
是以
獨立濁世
出言慮事。
燭照數計龜卜耳。
嗚呼
紛紛世故
說之何益。
惟君不道之案。
固已千古切骨之寃。
傷勇之誚。
又是淫辭助攻之言。
白尹二疏
發於面目不相識之地。
替當千里匹夫匹婦公論
省齋翁以當世第一人
敢發伸理之端。
而嚴批之降。
還肯擬之於西州之賢。
則亦見心事之㬥白。
不待國是大定之辰矣。
千里相思
以是少寬矣。
凡此曲折
君其聞之耶。
把筆臨紙
只有兩行淸血
潸然而滿巾。
嗚呼悲矣。
尙饗
采文哀詞(並序)
丁炳序。
字采文
長興士人也。
聞余少事華西李先生
石潭華陽之道。
棄其俗學
訪至智海而得其槩。
遂從吾南山金致容。
仔細致力
長興康津間學者
莫能或之先。
北歸以後
南士聞之。
欣然欲爲之賦橘頌
采文嘗善病。
不能步行千里
風浴於武夷白雲之間。
然其志畢竟蹩躠空堂人也。
今歲長康諸友
忽以凶音至。
且誦其賢而無年
少而無嗣
勸其爲誄以慰九原之心。
噫。
此世此人。
宜其夭矣。
士知讀書爲儒矣。
其見超然
絶意榮利爲難
絶意於此矣。
其信潭華體用之全。
師德之純爲尤難。
三賢之爲正宗矣。
一日淸脫於歐巴大同
而趍嚮於當今師友
觸罪擯棄
棄捐不齒者。
步亦步言亦言。
無貳於心。
是又曠世不易得者也。
好惡之正。
如此矣。
倘得
無殀而成就其所學。
則末終所至
誰得而槩量哉。
雖然
此於歐胡得志之日。
倀鬼之利也。
采文輩人。
欲勿夭。
得乎。
氣淸
數局而終於斯。
理則宜。
老病將死。
伏枕太息
此以歸之。
嗚乎
涕入九原矣。
詞曰。
有鳥有鳥奮其翼。
出幽谷而遷喬木
吾謂上擊九萬里。
而其遷不息
云胡靑春无妄之疾。
陰以當夫矰繳
南海洶洶
天冠崇崇
其下也丁君之宮。
將此無限淸血司命
萬一學明反始
回生陽界全皇衷
重菴先生別集卷之九
 附錄
  
公元1881年
智島日記(辛巳十月
門人長吉李在成錄。)
公元1883年
十八日丁丑
先生曰。
心包形氣神理
形是方寸
氣是精爽
神是虛靈
理是準則
虛靈
名目言。
則氣精爽
主宰言。
則理之全部
心之氣。
形上
指其精英而言。
心之神。
就氣上。
指其妙用而言。
心之理。
就神上。
其實體而言。
神以氣言則有對。
鬼者。
陰之靈。
神者陽之靈。
是也
理言無對
萬物爲言
是也
先賢言。
心。
神明之舍。
神明
是理之總腦。
舍。
形氣也。
性字理字。
只是理。
心之以理言
是於氣上。
指其總領主腦
一而無對底。
心是統言。
理是分言。
心是綱。
理是目。
心是能。
理是所能。
盡心知性
心是一而無對底。
性是裏面零碎底。
非謂彼是氣。
此獨理也。
程子說心也性也。
一理也。
若道一底還他氣。
萬底獨是理。
便見不成說
氣之神。
理之神。
只是一神
妙合無間
如何討得罅縫
善觀者。
以理看。
以氣看。
當隨立言本意
見得不離不雜之妙。
說道良心本心明德
立言本意
在理
(主宰)不在氣。
莫非與天之流行。
惟其乘氣而行。
故理爲之主而直出順遂
則謂之天理
氣爲之掩而橫出逆遂則謂之人欲
華翁所謂反覆手相似者。
形容得極姒。
講修契帖序[基一]
重庵先生之四年于智海也。
龍岡金公景振氏。
慨然求道之志。
進請業于謫居之中。
退而講習長興本里之社。
與同同志若而人。
鳩財設契。
以爲歲時會集
如約勸規之地曰。
修則可能不亂於無前邪世
如彼本源深固河岳
不竭不頹於七年大旱。
九年洪水之中。
不負我重翁繼開之至意哉。
及其賜環奄棄後學
則公千里哭奠雲潭遺室
治任將歸
過余龍溪精舍
相向失聲後。
不忍便別。
幸得十年勝讀之夜話
話次出示冊子曰。
是吾龍岡齋講修之契籍也。
願得一言而弁之。
余固
辭不獲命
則敬應曰。
諾。
後復以書申之
雖極無似
敢不長者一折乎。
嗚呼
天下之生久矣。
契之爲名。
亦以千百數。
而名正者。
僅能十一耳。
至于近日
則世方商商
士皆貿貿
無論京鄕。
無論老少
所謂立券商子
本其不爲千人萬人契。
爭利亂民
前古無之契者。
大抵幾希于斯時也。
公獨憂之。
爲道學設契。
而契以講修爲名。
不亦善乎。
稀貴孰甚焉。
凡同是契之僉君子
尙其一心宣力
愼終如始哉。
竊惟開闢來。
士君子所當惓惓講修者。
大畧三層節焉。
何也。
帝王以前
道在於上。
治隆俗美。
士君子只可順帝之則。
日用飮食而已矣。
王迹一熄而道不在上
一治之責。
歸於士君子
講修爲尤急矣。
王降而覇也。
天降一治大人以擬之。
曰惟孔夫子
而繼此講修之者
見而知之。
有如顔,曾,思,孟。
聞而知之則有如周,程,張子。
覇降而夷狄也。
天降一治大人以擬之。
曰惟朱先生
而繼此講修之者
中國有如勉齋西山仁山白雲
外國有如靜庵退溪谷,尤庵
夷狄降而禽獸也。
天又預降一治大人以擬之。
曰惟我華西先師是已。
高弟弟子
近則有如重庵崔勉庵
遠則有如朴懲庵金吾南。
是皆將非繼此講修之諸賢乎。
今公以吾南近宗。
又爲重翁高弟
而特設學契。
用是錫名。
非偶爾。
則其心所存。
余旣知之矣。
同契僉尊。
寧可不知目今第一義之爲必在是。
是則是極是圖是究乎。
苟欲一治大人索性講修之。
則又當密察案強敵
而講去其非。
修治其慝。
然後以閑先聖
以興庶民
可能率天下入堯舜文武之道也。
孔子講修之者
亂臣賦(一作賊)子。
武叔桓魋
尙屬外冦麁惡
猶爲易辨。
如楊,墨,老,佛。
近理大亂眞者。
最爲可懼。
朱子講修之者
如金虜,胡元
侂胄,綋嚞。
尙屬外冦麁惡
猶爲易知。
如陸,王,鑴,拯。
邪說耳目者。
爲難察。
以此推之。
則北滑西蠱之打成一片
爲當剝膚之禍。
而田沉堤决外內敷同
尤爲心腹難治之疾。
繼華翁而講修之者
宜又知務盡心也。
孔子曰。
麗澤兌。
君子朋友講習
知德必有隣而悅可忘死也。
又曰。
荐雷震。
君子恐懼修省
知生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又曰。
德之不修
學之不講。
是吾憂也。
不講不修
大聖且猶憂之。
矧伊後生小子乎。
降之世。
且猶以是爲憂。
况今降之極乎。
朱子存心致知
修德凝道之大端
守死善道
篤信好學功效
華翁以講討
緩於供獄。
惡惡
不如惡死。
又謂不學則已。
學之。
當以誠敬做田地。
窮格做程曆。
恢復天理
準的
克去氣欲。
爲命脉。
兩修交進。
不容轉退。
以死爲限
所以深源固本。
要如河岳單方
恐亦無出於此
珍重僉尊。
盍相勉旃
果能
此道矣。
邪世
其能終得而亂之乎。
重翁之靈。
必然莞爾曰。
最惟龍岡一派
眞不負我矣。
嗚呼
余言止此耳。
言則惠可底行
公如不以人廢之。
書揭卷端
亦不害爲講修一助也歟
海上筆語跋[宋鎭鳳]
筆語海上出。
朴丱弘錫之所以承惠於我重庵先生者也。
其書先言人心道心之分。
次言格致之說。
言下工之序。
而要其歸則以心字宗旨之必在於形而上
如曰道心
理之發也。
人心
氣之發也。
道心
非無氣也。
所主者理。
故謂理之發。
人心
非無理也。
所主者氣。
故謂氣之發。
可謂聖人復起不可易。
足當一部心經
先以觀此而觀心經
庶幾不差矣。
抑有所感者。
此書末。
乃云朴丱以空冊子
請寫格言以爲受用之資。
力疾應副
須與貴鄕前後輩人勉之
不是小事
先生所以責勉吾黨
如此其至。
奚但一弘而已哉。
弘卽煕元末冠時名。
此可書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