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美堂集卷十 (自动笺注)
明美堂集卷十(全州李建昌鳳朝著)
 序
  
李聖會榮覲序
一金於道。
疾趍而歸。
家人婦子
聚首驚顧相賀
天賜也者
游手窶民也。
艘以運之。
以致之。
高廩巨窖以藏之
唱其籌至萬。
無色喜。
無聲譁。
則必富厚而力於穡者也。
二人
豈有賢愚相遠哉。
其所操之術之有無
而倖與宜之殊。
若爲人之懸然不侔者。
是以
君子內重也。
窶民得一金。
未有不隨手而耗。
富厚力穡之家。
萬爲十萬。
十萬爲百萬。
其所就而視之
類若有命。
非人之所能預。
猶之飮酒
杯杓不勝叫呶焉。
千鍾百榼
溫然未始飮酒焉。
此其量之所受有然。
而非飮酒之過也。
故余甞論爲學之方。
必以有諸己者爲先。
而至其成。
未甞不歸之於命。
雖趍時者笑爲迂。
道者誚其不經
而余之說。
未甞變也。
李君聖會
門望吾黨中居第一
然自其六世以下
皆以蔭承。
未有大科顯。
君又三屈進士試。
素貧
旅食終歲
不堪其苦。
朝獻賜第
坼名之日。
上下翕然得士
聖會湛然若無事之人。
一動一辭
不見其有異於前者
以是聖會自期有素
而其將來未可量也。
余甞獲奉敎會王竹圃公。
績學富文。
棲棲州郡間。
晩承
 主知。
侍講胄筵。
晉置出納之司。
不可不遇矣。
其所食於躬。
而所布於世者。
殆十之不能一。
及聞聖會登科
爲之引滿起舞
曳杖過閭里
誇吾孫吾孫。
盖公春秋將八十矣。
斯則聖會之孝有辭矣。
周書曰。
遠服賈。
孝養
父母慶。
自洗腆。
致用酒。
聖會之歸。
其亦可以用酒矣哉
釋函溟歷代紀年
自唐宋來。
儒者以談佛書高致
習而成俗
旣久。
則佛之徒。
又慕中國文籍
樂與士大夫游。
上下議論
如漢,番通關市。
交相爲利
足以銷鋒灌燧。
無一時之虞。
而卒亦以此俱弊。
儒釋之俱弊也久矣。
達摩不立文字
慧能不識書。
乃以其術駕天下。
使爲儒者。
疑其言於易大傳中庸之言。
後之釋氏
有如此者乎。
然爲釋氏而慕中國文籍
固其宜耳。
儒者好談佛書
爲不知之甚者也。
何以言之。
余嘗讀佛書
其辭汪洋窅渺
難可究詰
要以天地古今爲幻妄。
其所無量無數之刦。
三千大千世界
皆電也漚也。
空中之花也。
目中之翳也。
是則佛亦電漚花翳中一人耳。
彼方自以爲幻妄。
何用好此幻妄爲哉。
若夫爲佛之徒者。
雖讀其書。
未甞成佛
未甞成佛
實見天地之爲天地
古今之爲古今
實見天地古今
則又安能不實中國書籍哉。
且如有人問佛是何代人。
則必曰周昭王時人。
佛法何時入中國。
則必曰漢明帝時
佛書於何時。
則必曰
姚秦
李唐
夫以佛書之旨觀之。
周也漢也秦也唐也。
何獨非幻妄。
何以不曰電漚花翳。
爲是鑿鑿乎哉
盖實猶可以證幻。
而幻不可以證幻。
如使中國無文籍。
釋氏又烏從以聘其說哉。
故曰。
釋氏而慕中國文籍者。
固其宜也
大乘菴僧秉演。
以庵主函溟所輯歷代紀年
示余以求言
其書自三皇逮我朝。
名號年數
井井有次。
溟之徒曰。
雲爲序。
以申其師之意。
文亦爾雅入率。
信可珍也。
因憶余年前。
亦甞好抄佛書
今雖謝去之已久。
然覩函之爲此
而意不能無動。
不得以俱弊之說惎函。
而叙其爲此之故。
爲函解如右。
演云。
聚徒千人講授
出山
年七十餘。
倦色
矜容
若是則函固非浮慕徇名者也。
南菴學契序
契者。
卷也。
聖人與書幷作刻竹木
使民用之以爲信也。
禊者。
祓也。
古俗。
春日水嬉
祓除不祥者也。
晉王羲之諸人會。
詩文
列叙姓名
號曰蘭亭禊
今之爲契者。
不必水嬉祓除蘭亭之實。
而其羣聚列名。
大抵仿晉人。
然晉人風興會
一時偶然勝事
如今人有所爲而爲者。
且禊與契不同
以列名之卷爲契者。
又誤也。
井田之世。
四民各以其業聚居
其名旣同載於版籍
平居隣黨相友睦。
不待約誓而信。
戰國分爭
覇者。
始有載書
今之契者。
載書遺意歟。
匹士相交
非若與國
連衡
卽令久要不忘之言。
藏之心足矣。
焉用契哉。
自農負販之賤。
以至四方游士
無不契也。
湖南之俗尤甚
其中多有殖財貨。
售姦利。
爲官府所憎嫉
閭里所苦。
不然而惟曰道義相尙
患難相救者。
可謂善矣。
道義
可以預期爲也。
人各有心。
父師之嚴。
昆弟之親。
有時不能無畔。
寧能一日書名紙上
而保其終身之偕臧乎。
患難亦然
古來感槩然諾
緩急不相負者。
不聞其先有約契也。
要之名高附衆
勢彊則結多。
其勢有以然耳。
順天南菴僧擎雲。
用其術講授
其衆常百餘人
余旣與擎雲。
方外交
其所受業者曰秉演。
余尤愛之
秉演請於余曰。
吾徒常聚爲學契。
欲求公文爲之序。
爲許諾。
因見所謂契者。
名實皆非古。
而浸以成俗
乃至逃名棄恩。
枯槁寂寞之徒。
亦復效其事。
然彼固無與於世者也。
無從以難之矣。
抑余與擎雲。
同歲
擎雲之雄於其衆。
十數年。
門庭如此其盛。
於是復嘉其能。
而愧余之無徒也。
姑書之。
以還秉演。
易圈序(出讀易隨記)
余尙幼。
讀易乾卦。
便疑旣有上九
何得羣龍無首
隱之於心。
未敢質於長者。
後因耽治文辭
置不復省。
邇年重經憂疢。
意頗嚮道
硏究大學之旨。
又疑身爲家國天下之本。
卽心爲身之本。
意爲心之本。
爲意之本。
物爲知之本。
爲身之本固是。
意爲
心之本。
已不是。
爲意之本。
更不是。
若物爲知之本。
則幷不成理
世儒講說
如雲雨。
何以於此
大段不甚致疑。
何以余獨疑人所不疑。
因思幾十年前讀易時。
據案咿唔
掩卷沈思光景
乃知余方寸中。
夙有疑病
非人人所應有也。
今冬
得來矣。
鮮易說。
喜其錯綜諸圖。
可以發明邵,朱二夫子未盡之旨。
潛玩久之
但其排先天加倍
而宗卦歌八變
殊屬强解。
忽思從來
只有卦圖。
無爻圖。
豈爻獨不可圖耶。
信手爲大小圈子若干
因見六十四卦
盡在其中
正變順逆
其妙無窮
乃悟羲皇畫卦
是以二乘三一法。
萬化所從出。
而若所謂八分十六。
十六分三十二。
與以八加八之數。
總是後來安排
自然之易也。
卽余幼時易之疑。
兒戲可笑
然非此圈。
則亦無能破。
余病根者矣。
無方無體
安得有首。
知來知往
何妨有首。
之德。
圓而神。
其斯之謂乎。
嗟乎
幼時易之疑。
可以破之。
獨不知年來大學之疑。
何時而可破之哉。
夫豈昭陵已見。
獻陵未見耶。
儻亦含元殿中。
長安路耶。
姑識之。
以俟他日
送韓侯應周移蔚山序
昌來寶城之數月。
知郡韓侯。
陞移蔚山府
將行矣。
顧惟罪累之人。
不可出餞於境。
爲文以送之曰。
長吏者。
以近民爲治者也。
故欲觀長吏之能與否。
則亦必近民。
然後得之
廟朝之所未逮者。
觀察使得以察焉。
藩臬所遺者。
廉訪使得以
公元前980年
焉。
民愈近而得愈多。
其勢然也。
余甞三奉使命
觀政郡國
顧又有難焉。
傳車警動
則情未達
削跡偵探則事未覈。
且吾方留心於訪。
而吾耳目有時而欺吾心。
偏聽先入之蔽。
逆詐不信之患。
往往而有之。
惟年前甞謫居西塞
與其土人游處
旣久而狎。
畏罪懲咎。
拘繫跧伏
非所敢聞於其邑之政。
時或覘之以氣色
聽之以歌謠
民之情僞
可以無所隱。
而吾又得之無心之地。
因思歐陽永叔夷陵
有悟於吏事
以此也。
於茲郡亦云。
以余所聞
侯之政盖約己裕民者。
試擧其槩。
侯始至。
挈一媵一僕自隨
求一布。
將爲衵。
侯取視之駭曰此袍材也。
亟命易之
旣又遣媵還。
自養庖人
郡爲海山窮界。
飮食烹飪如法
侯年七十矣。
日啖鹽菜
罕御肉。
苦淡泊。
之無所難
僕欲買繩屨
侯怒曰。
奈何自爲草屨
求買繩屨爲。
責令一屨
主吏供物
物少卽喜。
物多卽嚬蹙
余方館于吏家
每聞吏相與語。
不以私怒我輩者。
此侯而已
爲政三年
節蓄有餘財。
庸以贍學資。
蠲里徭。
補吏餼。
爲惠甚多
然余姑略其惠而詳其儉。
惟儉所以能惠也。
抑余自來此後
不敢以朝夕之須累侯。
而侯時時載酒携魚。
扶杖而過枉。
所謂旣醉以酒。
旣飽以德。
有日矣。
獨又有感者。
頃値侯之生辰
致盛食于余。
所居
遠近來學者數人。
時方天寒雪作
余呼與共飮。
方行酒。
小吏疾走至。
廚傳者踵其後
吏將侯命曰。
謝諸生
讀書良苦
可爲老夫一歡也。
其食如致於余者。
而其數視其人。
余得與列坐噉啜
大喜過望
以爲一事也。
而侯之好學重士。
賓客有禮
周察人情
皆可書。
凡此皆余所謂
觀察之所未必詳。
廉訪之所未必盡也。
而余則以來此而得之
請以余文導侯之先路
蔚之若吏若民若士
其有不側耳而聆。
拭目而俟者乎。
是爲序。
六化集序
士之讀聖賢書。
修身行法
天下公誼也。
而或者別之。
以爲學則拘而不賅矣。
而又於其間
朋分黨析。
各立其私而不相謀
烏虖
盖非一日也。
通國皆然。
亦然
吾又安得無黨之人而與之。
伊川程子之止四方來學也。
猶曰尊所聞
行所知。
爲今之士。
其亦尊所聞而已
六化梁公。
始從西溪文節公受業
以及酉峰尹文成先生之門。
當時薦紳諸公
游於二先生間者
皆與之友。
其後諸公流竄南方
公則書疏往來不絶。
風誼之重。
不以榮悴旤福而移者。
附錄諸公答書。
可見也。
吾家宗伯公昆弟
亦與公善
夫以建昌尊慕先生
而重有家世之故。
今爲公遺集序。
有以闡公之懿。
則世之聞者。
又將謂余之黨私也。
然舍是而論公。
則學無根柢。
而行無枝葉矣。
何自以見公。
余讀公自序
六旬有五。
逐日箚其行事自省
而勉。
及於古賢
其所箚今不存
而其事則可知已。
又言溫公平
日。
無不可對人言者。
男子休歇處。
殆亦公之自道然也。
酉峰之道。
務實爲先。
西溪之學。
精苦絶世
公其有以受之矣。
抑公少擧進士第
非無意於當世者。
嚮使立朝從政
展施其所蓄。
風議之所被。
標望所歸
未必增重士類
而時徂事嬗。
未必從容優游以老於湖山之隩。
以究其外內明之業。
觀公絶筆二句
而公微意
可覘也。
與其有譽於前。
孰若無毁於後。
公之不遇
未始非公之幸也。
公傍孫在慶。
公行甚備
以是集。
求序於余。
爲書所感如此
近時士大夫遺風善敎。
不如前。
往往有偭棄規矩而不之怪者。
如在慶之篤厚
可以與之誦伊川之言也夫
畝忠錄序
寒洲李公別集
曰畝忠錄者二卷
盖公於今初元
具疏擬進。
而未之進也。
使其果進乎。
其用未可必也。
知其未必用而不之進。
然且猶爲之者
何也。
固自命以見其志矣。
處於畎畝
而忠於君國
君子所以於野人也。
抑公。
君子儒者也。
所貴乎儒者者。
以其明乎體而備乎用。
可以措之天下國家
而使斯民蒙其福。
雖其窮達在乎天。
用舍存乎人。
不能無行著書
或施今。
或俟後之異。
其所以爲具則一也。
故曰儒者
需也。
儒而無所需。
則道爲無用矣。
此又公爲書之意也歟
是書綱鉅而目繁。
建昌之惛。
不敢妄爲之說。
大約均一國之賦。
而制一國
之用。
上以節官府之費。
下以抑兼幷之權。
取之有藝。
而蓄之恒足。
增俸以待賢士。
優餉以蓄武力
一世私利苟偸之習。
用爲遏外强內之資。
期以臻乎上理。
餘經畫。
畧以磻溪柳氏之書爲本。
柳氏壹於復古
其言闊遠
而公則參之以時勢。
要令行之易而取效速。
田制不用限田
是也
著之空言
不如見之行事
公盖以著書爲行事之始。
而非僅空言
以俟後而已
或有疑是書主乎變更者。
建昌爲之解曰。
天下之至難言者。
變更也。
而終不可以難言
而遂諱之也。
自古改絃易轍之論。
十不用一二。
其故多由流俗之情。
內憚不便於己。
而外守成之名。
遷延玩愒
屢失良時
卒以蠱敗魚爛
求變而不可得。
甚則求不變
而又不可能
如久羸之人別證奇祟。
互傳迭發
而其受病之原。
已在强壯安樂之日。
甘平之味。
而忌瞑眩之藥。
不能蚤治其痿痺與癥癮也。
嗚呼
居今而讀公之書。
溯公之志。
其亦可以悲已。
天下事會
豈有終極
要之君子儒者。
不可忘世之心。
無時而可已也。
建昌甞獲奉誨於公。
而辱與胤子承煕啓道友
啓道將刊公遺書
以是徵言建昌
禮辭不獲
其所感者如右
貞一軒詩藁序
桐城姚鼐之言曰。
古者太姒以下
婦人之詩。
見錄於孔氏。
後世乃謂婦人不宜詩者。
謬也。
余謂姚氏之言。
固有據矣。
然凡所云婦人之詩。
多由當時之人。
或美其事。
或哀其志。
爲之賦而傳
之。
未必婦人之自作也。
古今異宜
詩之序曰。
在心爲志。
發言爲詩。
此以古人言也。
後世求詩發言之外。
其勢不庸無學而能。
天下之學詩者。
往往弊日妨事。
不免爲知道者所誚。
閨幃之內。
組紃飪饍之是務。
而能與及於文詞聲韻之間。
追風雅之餘徽哉。
婦人之於詩。
非必不宜也
不暇耳。
苟其有秀異之才。
而持之以禮。
將之以德。
無分其工。
無廢其事。
則其發言有章
得以遏之。
貞一軒者。
余中表姊成母南孺人之號也。
實相文忠公之後
歸于文簡先生之黨。
蚤寡
兩世尊章
孝順室女
撫夫弟如同生。
晩歲養子
之如實乳之。
治家循吏治邑
如老帥之治兵
蚤作晏休。
數十年。
勞人苦節
獨能爲詩。
其詩多自述
思歸寧而不得之情。
與祝舅之壽。
望嗣之賢。
蠶稼之成。
時復出塞慷慨之辭。
游仙窈窅之音。
太極理氣醇深典奧之語。
而絶不肯寒燈冷雨悽楚可憐之熊。
噫。
婦人能詩如此
其所爲詩又如此
尙可云不宜哉
先母性簡拙。
不識書。
於人少許可。
而獨亟稱姊。
姊甞以師事吾母。
而母呼之
吾母之喪。
姊爲四言五十餘句以祭之。
其文足以達其情。
而亦以驗姊之於吾母。
可謂知德者也。
平生所爲詩。
雖成南二氏之人罕得見者。
惟余得以見之。
見輒竊誦而退。
筆以藏之篋。
今歲
以不獲罪
流于海島
道過姊所居雲山下。
登堂拜訖。
感故悲今
漼然淚下。
姊爲留之數
日。
之子台永,景尊。
善事姊。
能使姊怡然不復以家事措懷者已久。
筋力未甚衰。
亦不復爲詩。
以所樂過於詩也。
景尊私語余曰。
前年有土寇之難。
吾母將盡室以避。
遽投其詩藁于火曰。
不可使吾手跡
或墮於道路
難定。
台永復收其副草。
編爲一卷
念非君莫能序者。
跋涉往見而求之。
今君不幸至此
吾則幸而見君。
敢以請。
余曰。
使子無此言。
吾亦將以篋中之藏。
傳于後。
而吾且相其役。
然子之用心則已至矣。
不辭而爲之序。
姊甞寄書於余曰。
吾一未亡人
有子一書生。
世亂國危
非吾所敢恤。
惟爲吾弟日夕以憂。
中庸云乎
其言足以興。
其默足以容。
爲吾弟誦之。
姊之愛余如此
及今之行。
則姊毅然曰可矣。
余故呈之以詩曰。
重聆大家訓。
不作女嬃言。
觀乎此。
可見姊之有達識也。
抑余能誦姊之詩。
能序姊之詩。
而卷一詩貽余者。
觀乎此。
滋歎其法度之爲不可也已
南冥年譜
南冥先生全集
改刊于德山。
工旣蕆矣。
將事諸子
復謂文集年譜
記言爲書
記事春秋
不可闕一。
舊年譜。
疎繆
盍亦新之
乃別命曰南冥先生編年
博求公私載籍而審取之。
又以諸賢讚述語附于後。
都爲一卷而續刊之。
姜君柄周。
諸子之言來。
命序于建昌
建昌輇才俗學
未甞聞夫大道之旨。
其何敢承。
然自惟童丱
卽知誦慕先生
蹉跎至今
負疚初心
目覩
宙之大變
忽忽欲無生。
諸子之致書布弊。
重繭見訪
乃在斯時。
旣已歎。
斯文一事
猶寄大山長谷之間。
慨然異世相望及。
盥手端拜
全書而讀之以訖。
編年則又肅然如親見先生慰我之窮。
而警我之昏。
自知悲喜之交于中。
而竊不禁與事之幸。
是以不獲終辭。
嗚呼
聖賢之道。
有行不行
天也。
其雖不行於時
而卒得以明於後者
人也。
知德者盖鮮矣。
知德而又能知言者益鮮。
夫以仲尼之聖。
子貢善言德行
天之不可階而升。
日月不可踰。
而其答子禽
形容德美
五言而已
孟子亞聖
氣象巖巖
韓子惟言其醇。
有宋大儒邵子。
英豪稱。
程子得安且成之語。
然後論始定。
知邵子者。
孰如程子
推尊孟子者。
又孰如韓子耶。
由是言之。
言固不貴乎多也。
先生盛德大業
自其在時。
通國旣宗之。
先生則卷而懷之。
以終其身。
先生沒有年。
黨議始裂。
先生之門。
不幸憸人
方其得志
專爲張王
遂以敗僇。
世之尙論先生者。
不能同異
而其宗先生而述其德者。
率多言其英豪氣像
若不可跂以及
而世又徒見先生不事著述
或謂其壹於約也。
此豈知之者哉。
夫受禀有柔剛
用工紆直
著跡有顯晦
至其深造自得
而止於所當止。
古今聖賢
未始不一也。
先生之言曰。
我未忘斯世者也。
所願孔子也。
又深惜世之君子
出爲世用
不知與元豐大臣同之之義。
觀乎此。
可以先生之志矣。
又其言曰。
爲學要使
知識高明
如上東岱萬品皆低。
然後惟吾所行無不利。
又謂學莫先於寡欲
致力克己
莫要於持敬
用工主一
學而主一
則其爲學僞耳。
又提敬義說指授學者
極切要。
要在用工熟。
熟則無一物胸中
於此亦可見先生之學矣。
大谷成公先生
則曰學醇而成。
至於醇而成。
英豪特其氣像耳。
成公可謂知德者矣。
可謂知言者矣。
請揭斯語。
以復于諸子。
明美堂集卷十(全州李建昌鳳朝著)
 記
  
鎭川舒發翰祠堂
古者聖王
五祀之法。
其目載於記傳
所以崇德報功
達幽明之故者也。
降至後世
其法有存有不存
幸而存者。
不能久。
其久者。
又或不能著。
駸駸掩翳沈湮於荒山廢墟之間。
小夫愚婦。
相傳以爲神。
而不知其誰氏
間有傅會爲說者。
類皆詭怪不經
非有識之所道。
惟其所祀之地。
爲其人平生所關繫
史牒紀載
章章然可考。
則雖在千載之下。
卽其地而可信
爲其人雖不幸
掩翳沈湮
小夫愚婦不能知。
而世之有識者。
樂道之。
無使其無徵也。
鎭川之祀舒發翰者是已。
新羅史。
舒發翰金公諱庾信
舒發翰。
極貴之稱。
太師也。
其父曰舒玄。
事眞平王
萬弩郡太守
娶肅氏而生公
後事二女四王
統壹三韓
名震中夏
其章章然可考者。
萬弩
今之鎭也。
祠堂
南邊所屹山下
塑公像。
紗帽玉帶
棟宇宏侈
積圮而廢。
今止餘四楹
山下墓田
亦失之矣。
鎭之人相傳爲公祠。
至今有靈異。
然亦無能道公事者。
而趙子宅煕之重悳於是
慨然所以張之。
走而請趙子。
趙子故淹博
且樂其言。
則取國史邑志
纂次遺蹟
以明是祠之不誣
又謂某能古文
記來屬某。
公平生。
稽以五祀之制。
合者三。
以勞定國也。
大難也。
大患也。
詩曰。
維嶽降神
生甫及申。
公旣維鎭乎降。
則歿而爲神。
祀必食於鎭。
神人之情。
無胥遠也。
獨未知是祠刱何時
爲國君所命。
如古聖王之制歟。
或鎭之人以公爲鄕先生而私焉歟。
然想其始也。
必有小牢之享。
上公之尊。
鐃歌羽舞
喧闐紛集。
而風幢雲馬
髴髣乎其左右
何如其盛也。
上下千有餘年。
公之神長在天地間者
未始不若當時
君子之澤。
日遠而日寢。
有司又鮮能知大體
惰而不修
使之掩翳沈湮乎荒山廢墟之間。
不爲鸛鶴之巢與鼪鼬之穴者。
幾希矣。
然是幸得地而傳。
使小夫愚婦。
猶知其爲公。
有識如趙子者。
得以樂道之。
又使余文之。
自茲以往
庶幾聞聲而起感者。
昔之圮可以興。
而其亡可使復也。
於是
知祀之必其人。
而又必其地。
然後可久而著。
謹記之。
以告世之徵祀典者。
見山堂記
崧山中京
雄深奇麗
洞壑之勝者。
十數
而院谷其一也。
新羅敬順王。
高麗
尙樂浪公主。
神鸞宮。
富貴與王埒。
此其遺址云。
麗氏廢。
中京
院谷遂不得主
樵人牧夫居之。
罕能識其勝。
金君于霖
拓而爲圃。
作堂曰見山
讀書賦詩其中
意甚樂也。
于霖與余游有年
獲罪西塞
道出中京
于霖迎余至其家。
所謂見山堂者。
余文記之。
噫。
一耳敬順王見之。
樵人牧夫見之。
于霖見之。
興廢得失之無常。
而上下已五百年矣。
豈不可慨乎。
然余與于霖
坐此堂之上。
同見此山。
于霖居然逸士之趣。
余則蕉萃畏約
勞人
逐客
漂漂然如蓬之轉也。
人事錯迕
雖並代一時。
若是其甚也。
何暇上下五百年而究其故乎。
樵人牧夫
不足以知于霖之樂。
于霖無所於敬順王之富貴也。
而獨余於于霖
知之深而羡之切。
又安得不爲太息乎。
于霖有院谷新業記甚詳。
余不復贅。
姑以吾所感者書之。
以遺于霖
潔谷記
谷於戴德之山。
其深可數里。
而廣不及深之半。
從谷外望之。
陡然山耳。
中容數十人戶。
粟麻之田。
之林。
皆在焉。
谷以潔名
或曰
舊有寺而廢。
土音寺與潔相近故稱。
或曰
谷多泉水
故表之以德云
旣至潼。
居于谷之奧。
金氏墓田之室前。
井味甚冽。
有塘種芙蕖甚茂。
後有小邱。
爲室之蔽。
甚幽而隱。
余爲名其室曰潔堂。
井曰潔井。
塘曰潔塘。
邱曰潔邱。
昔之爲山
水室廬者。
搜奇剔險。
荒穢頹蕪
用力多而致意勤。
故名之使其異。
記之使其久也
今余以罪來。
無資力以自養
寄居于此
游眺所及食息之所。
於皆主人之舊。
而非余之得以有者。
又其地雖不甚陋。
亦非有詭異殊特之觀足以詑於人者。
特因谷之有嘉名
而假以寵之于室。
以及于井與塘與邱也。
而或者有難之曰。
吾聞之。
忠臣去國
不潔其名。
三閭大夫
自言其皓皓漁父譏之。
今子居此。
乃以潔爲名可乎。
余曰。
唯唯否否
所謂不潔其名者。
惟遭三閭之時。
宜然也。
不潔乎時。
然後潔乎去。
必潔乎去然後不潔乎名。
潔乎去。
恐道之不明也。
不潔乎名。
恐君之過章也。
然皆出於不得已
所謂衰世之言也。
聖人在上
化理淸明
士之志於潔者。
莫不澡躬濯行。
進而合乎時。
余亦士之一耳
不幸有過誤以速于戾。
非所而去者也。
非所而去。
則亦非所謂不潔其名者也。
萬一朝廷宥其罪而復其位
使有以效其
則吾固將益彈其冠。
益振其衣。
惟恐其不皓皓而或羞於君子也。
未及焉。
則猶將浴塘之水。
以去滓垢
井之泉。
以充其飢渴
晝而登邱。
引領而晞。
所以望吾君也。
夕以處堂。
伏枕而思。
所以省吾躬也。
吾惟不潔之是懼。
而敢以爲諱乎。
旣以應客
述其語以爲記。
泰川遺愛
忠貞公涖泰川之五十有四年。
不肖孫某
坐爲御史事。
竄極西之碧潼郡。
道出于泰。
前十日。
泰之士旅于京者。
走書報其鄕。
得罪甚悉
數日。
其胥候于巡察營者。
走書報其邑。
告以行期
至期。
三老
聚其子弟學舍
顧而言曰。
凡產於吾鄕。
操觚而業者。
與夫秉耒而耕。
闔廬饔飧者。
無忘吾李相公
胥與軍校之渠。
聚其屬于庭。
而言曰。
凡役於吾邑。
刀筆而治文書者。
帕首鞾袴而趨者。
無忘吾李相公
隸之賤者曰及唱聚其徒于門。
而言曰。
嚮微吾李相公
吾儕已散而之他方矣。
豈能長子孫。
事官長。
今日乎。
皆應曰。
然。
相公孫校理君。
謫過吾土
何以禮。
曰。
盍留之。
曰。
嚴程也。
不可以淹。
盍贐之。
君世淸白
必不受。
不可無已
則惟饗乎飮食
不足以溷君。
然庶以見吾人之心。
醵錢治具
旣至
以次逆于境。
勞苦畢。
前而請曰。
舍館所。
余謝曰。
罪累之人。
不可就便安。
舍于逆旅
卽移其供帳逆旅
坐定饗告
余又謝曰。
不肖
不能先公之訓。
獲罪朝廷
可以口腹累茲邑。
衆曰。
君于朝廷罪也。
而實榮于茲邑。
幸勿拒也。
余辭不獲
爲之食。
酒用三齊
殽列五珍
旣徹復作
循環而擧。
至于僕隷
不厭飫。
椎牛者二。
他羞與之稱云。
知縣曺景過余
方食。
以故
賓曰。
宜也
自吾來茲
所以爲政
皆曰。
使君
李相公而已
相公何如
曰。
文學
興孝悌。
田賦
戶役
殖錢補。
餼贍其吏卒
遂以大治
至今存。
後來者。
不敢易也。
旣而察之良然
卽公之惠可知已。
愛及其子孫
豈可量哉。
左右竊聽者爲之泣。
烏乎
傳曰。
先祖有善
不知不明也。
不述不仁也。
今余徒知之而不能述之。
然余雖得罪
猶以過誤
邂逅而致者。
尙可說也。
假令持身不謹
諂佞貪汚
玷辱吾祖
而有是行者
其何面目
以見泰之人乎。
謹記之。
以見吾祖之德在人者如此
泰之人思吾祖而及其不肖者又如此
有以自勖焉。
尋眞洞記
安陰三洞
花林
麗邑治最近。
猿鶴
介湖大路間故尤名。
尋眞
二洞之中。
最奧而勝。
世顧罕穪者。
故余特記之以著。
自邑北出十五里。
雙林村。
尋源亭。
水回折爲潭。
尋眞
下流之匯也。
泝流而上數里。
始入洞。
洞口二巖
一名彈琴
一名吹笛
數武而爲風流巖。
水從兩石瀵涌而下
巖穴水處如臼
中深不測
撞擊聲如鐘磬
水石一色
日光照之。
虹蜺眩晃人目。
過臼橫鋪爲水簾
瀅凈可愛
又數里。
石壁蒼黑
周遭垜疊
如積書萬卷
相傳其中有窟。
可容千人
石門
遇得道者乃開。
其說固誕然。
山大抵皆中空
每見水從上來甚多
而下卽甚少。
或上甚微而下卽甚大。
如此者多有。
石竇水洑
橫逬側出
蓄泄增减其中者。
不得見耳。
壁水屢折。
山忽陡斷而嶞。
一松童童然。
下有石壇
望見佛殿突兀
寺名長水寺。
後有龍湫瀑。
道傍懸
厓如削成
羣流奔會其上。
直垂而下
不知其尋丈
色白而變靑。
又變而黝黑爲湫。
其聲咆哮雷霆
凡瀑皆仰觀。
而此俯瞰故尤奇。
然石甚滑。
一跌則湫矣。
𢥠懔不可久視
湫之西。
八相菴。
負岡面壑。
幽靚如畫
水至菴側
爲槽潭。
一名龍吟瀨
又數里。
有臺名滿月
大石削爲三稜
而上圓平如盤。
不可陟。
舊有兜率菴。
今廢。
自此山益邃。
路益窄。
而水益折旋
跬步得之
轉眄而失之。
橋而過。
徒而涉者。
不知爲幾曲。
大木百圍
穹林千尺
不見天日
人行其中
面目衣冠
皆爲之靑綠
花卉馥烈之氣。
逆風入鼻。
頃刻萬變
木芙蓉最多。
行六七里。
忽聞水聲甚厲。
林杪萬葉中。
俯視其下。
絶壁龍湫
水出大石間。
上爲瀑。
下爲潭。
飛伏隱見
極其態。
奇甚不可言
考邑志。
洞中屑玉淵。
今無知者
卽是也。
五里至隱身菴。
當山之絶頂
水之源盡矣。
窮幽高寒
飛鳥不能至。
萬籟寂然
鐘磬時發而已
爲國初僧無學所居
下有一峰墜地者。
名香罏
其背則德裕山之南麓
湖南之茂朱界也。
洞之勝。
水石不以山。
然是山雄鉅而深厚
不爲刻峭巉巇險怪之狀。
入洞數十里。
極其所之
使人不甚勞者。
山之故也。
信乎其德裕云。
搜勝臺記
舊名愁送。
不知其所自。
或云當新羅百濟時。
兩國之使。
相送于此
不勝其愁。
故以稱。
云臺之勝。
使人忘愁。
愁送猶送愁
也。
退溪李先生寄詩于林葛川薰。
易名搜勝
自是
臺以搜勝聞。
德裕之山。
東南靈鷲
西南金猿
水從兩山出。
滙而爲月星
葛川
凡數十里
淸泉廣石。
葛川東數里。
黃山
山色皆白。
水泓淳而石蒼黝。
其狀一變
又一里而水屢折旋
爲瀨爲瀑爲潭。
而石復白。
岡巒巖壑
掩暎虧蔽松林之中。
一物出於溪上
望之穹然者。
臺也。
臺爲溪中大石
數十丈。
上可坐百人
登而望之。
遠近諸山。
無不廻巧獻媚拱揖
俯仰於臺之前後左右。
水之流於其上者。
如環如璧如練如縠。
方圓曲直
飛伏動靜之狀。
無不極臻其妙。
明秀蘊藉
綿延幽眇
若不可以窮也。
臺之上。
百株
自生於嵌空
累石於其四隅如垣。
臺面搜勝三字退溪詩。
又曰。
退溪命名之臺。
葛川杖屨之所。
臺之北。
臨溪爲亭。
扁曰樂水
樂水者。
處士愼權之號也。
繼林葛川而居於此
退溪命名也。
葛川故林子孫書其事。
葛川以配退溪
愼氏則不敢望也。
後愼氏世守其居。
多科宦。
有力林氏
乃曰。
我家物也。
爲詩而刻于臺之陰。
盛推其祖。
以爲臺之主人
又刻其子孫宗族之名於其下。
累累碑碣之系者。
守宰使客之往來。
求是臺者。
皆知有愼氏。
而不知林氏
林氏大恚曰。
葛川杖屨之所也。
彼愼何與焉。
於是愼交惡。
訟之縣之監司政府
互相勝負
至今百年而不决。
其間以訟死者幾人。
敗家蕩產者。
大畧相當
南方之士。
多右林氏
然以
余觀之。
臺者。
水中之一石耳
非如田宅園囿之物。
可以有主也。
何訟之有。
余旣嘉其地之美。
而憫夫二氏之陋也。
幷書之以爲記。
心堂記(代家大人作)
公元前977年
今之民。
古之民也。
今之民之心。
古之民之心也。
居今而曰古曰不古者
在視者有不同耳。
不在所視者。
古者
井田行而學校興。
旣富而敎。
君子從政者。
久於其官。
於其民也。
皆有父與師之恩。
若是則雖竭其力以奉之。
固願也。
土穀夫布之征。
有藝而無加
足以充貢賦。
而給餼廩而已
又節其用度
蓄其餘。
以待不時
水旱師旅城郭宮室之費。
取辦於是
而民不知。
重民之力。
用之於隙。
而歲不過三日。
猶尙申申播告其情。
恤恤然勞其事。
詩書所載。
是也
當時之民。
其心之可見後世者。
所謂雨我公田
躋彼公堂之類。
固亦忠厚篤摯矣。
然是不過歌詠之辭。
酒食之禮。
受惠長上如彼。
而報之如此。
烏乎
古之爲民也。
豈不易哉。
今之從政者。
無論其與古君子遠也。
雖號近之者
不能久於其職。
無以洽於民。
而其取於民。
則有浮於古。
若是者。
非盡其人之過也。
然烏可曰非不古哉。
况用之或未必節。
而蓄之恒不能餘。
其有不時之費。
則滋取於民。
富者以財。
貧者以力。
督責而尅期。
使民不能休。
若是者。
於古又何如也。
然不佞之爲吏六年矣。
其所治者三縣
風土謠俗
相似
公元1886年
也。
然其民所以事其官長者。
大抵同也。
不佞爲政
未能有過於今君子
而視夫其民之心。
未甞見其有不古者
然則今之民之心也。
豈但古乎云爾
盖將有難者焉。
夫以財以力。
督責不能休。
而民之事官長。
古也
斯已難矣。
况不督責
不勸不賞。
而民自爲不休
不憚其財之窶也。
不卹其力之疲也。
其心誠樂忘勞
若古公田公堂之詩。
則是可謂尤難也。
甑山政堂重建是已。
記曰。
堂之役。
其始議而請于縣
亟請觀察使者。
士人金羲鼎,朴履賢等若而人。
其倡以錢。
具牒而來者。
朴齡厚等七人
相與合錢而助者。
三十九人
經紀監董者。
學年四人
其掌財出入者。
宋周濂等二人
六坊三十七里之民。
募役赴役有差
合錢之數三十萬六千有奇
堂凡若干楹。
廣袤增减之數。
比前若干
丙戌二月干支始。
以某月干支落之。
扁曰視心。
言視民之心也。
非不佞之能。
有相于茲役也。
七難得室記
浮圖書。
維摩詰者。
其室有八。
未曾難得之法。
其第七法
能令十方所有佛弟子念之卽來。
爲說諸法。
說已卽去
各還其處。
韓退之言。
浮圖善爲幻。
維摩詰者。
所謂幻耶非耶。
實無其術。
而寓之空言者歟。
天下之士。
出處離合不可以常也。
久矣。
維摩詰之言。
其必有感於心。
猶之畫倉。
可以望而飽
也。
余觀子茂亭雅。
朋友爲性命。
其所居里閈。
吾黨人文之藪。
仕宦又一時材俊之所府。
結納虛士
徵選曠日
維摩詰所難得之法。
固茂亭之所易得者。
宜若無羡焉。
顧取其語。
以扁其新移之室。
又求記於余。
齗齗不置
何也。
無乃生平故舊如余者流
尙有在山椒水涯之間。
時時思之。
不能常見也歟
茂亭之用心
其亦可以感矣。
然余家在百數十里之外。
江海之阻。
如鄭衡伯
金于霖
吳文伯
如黃雲卿
所居又加遠。
李厚卿。
家雖比隣
宦游關塞
不見三年
其餘落落不相値者亦多。
誠能使茂亭。
果得維摩詰之法。
宴坐一念
輒令此諸人翩然而來于此室。
舟車之勞。
糇粻之費。
無公私累之繫。
風雨寒暑疾病阻礙
則豈惟茂亭之爲樂
諸人皆將賴茂亭之惠。
而不復知有離索之恨矣。
豈其然哉。
豈其然哉。
天下之心。
一也。
一則能感。
感而應則必神。
維摩詰所說之法。
亦言其感之之理而已
咸之九四。
感心之象。
孔子曰。
天下之動貞夫一也。
又曰。
天下何思何慮。
謂感之以一。
則雖思慮
亦寂也。
天下之人。
彼其衆也。
天下之事。
彼其多也。
欲以眇然方寸
憧憧往來
則將歧而繁。
豈有窮乎。
故曰朋從
朋從
未始非出於正也。
憧憧則不一矣。
不一則二。
彼與我二也。
來與去二也。
思與不
見與不見
皆二也。
無論其與大道遠也。
視夫方外之士忘形相與者。
不亦勞逸之懸甚哉。
程子曰。
華嚴經。
不如讀艮卦。
余亦以爲維摩經。
不如讀咸卦。
茂亭爲人
頗若過於情者。
故以是說復焉。
樂園記(代從叔父作)
公元1896年
在詩之小雅曰。
鶴鳴九皐
聲聞于野
潛在淵。
在于渚。
言皐遠而野近。
淵深宜寒渚淺宜溫
鶴雖高翔
聲聞不可揜。
魚之潛泳以時
皆以喩夫賢人也。
又曰。
樂彼之園。
爰樹之檀。
其下維蘀。
賢人之立于朝。
嘉木之樹于園。
人皆樂而就之。
不肖者。
可以庇也。
又曰。
佗山之石。
可以爲錯。
賢人不于朝。
則于山林木石
猶可厲世摩俗。
鑢錯之用也。
考其詩。
周宣側身修政之日。
可謂盛矣。
序說則曰。
賢人隱也。
其所指之人。
品流甚高。
仲山甫之徒一等
而今不知其誰氏也。
申侍郞敬輿
余中世好
少共游處
嘗謂余曰。
漢南之社村。
先人田廬在。
吾且未老而歸。
歸則名吾園以樂。
老於其中
又曰。
先人命吾名曰檀。
吾廣吾名之義。
以及吾園。
其說在鶴鳴
子其爲我記之。
余曰。
諾。
後十年
侍郞盡室歸于社。
如與余言
十年
侍郞嘗一訪余于白門之側。
自言身雖歸。
國有慶賀
不敢不歲一造也。
自是
侍郞漸老。
不能復來。
時時寓書
問余記就未。
如是者。
有年矣。
侍郞始語余時。
朝野閑暇
闤闍充衍
侍郞企臺宅。
東城隩區
號紅泉翠壁
都人之談游者指先僂也。
侍郞方擢上第翰林
夕君所。
丰采映罩。
一時薦紳之器。
僕者目先屬也。
余獨訝侍郞
何筴之太左。
而矢之太蚤。
盖不難乎記。
而難乎所以記者
而今乃歎侍郞果於决而敦於守。
庶乎鶴鳴賢人
於記可無愧。
余味夫詩之旨。
反復詠歎
有餘感焉。
旣曰皐而又曰野。
則非一於遠也。
旣曰淵而又曰渚。
則非一於深也。
君子之道。
或出或處。
亦何常之有。
然人之望君子。
常願其于朝廷
君子之自樂。
常於山林爲多。
豈其情異哉。
所謂厲世摩俗之效。
未始不如利澤之及人。
不僅自樂焉已耶。
侍郞有以勖哉。
麗澤堂記
不可無業
不可以無居。
百工居肆以致其用。
君子猶是也。
自夫井田廢而民無常居。
學校壞而士無常業。
游閒之徒。
紛然騖於天下
終老而不知休。
心志
亦隨其骨體而化焉。
及其久也
則天下之道術
又隨其俗習之所尙。
日新日卑。
飛蓬之轉於風中
東聚西散。
倐忽異態。
而終則墜於地而已
竊嘗思之。
居今而望復古者。
夫力不足而圖有爲者。
徒言耳。
詩曰。
無田甫田
思遠人。
惟吾之子弟。
可以法度飭之。
吾之鄕人
可以辭說勸之。
是誠在吾而已
天下之至易而至難者。
莫吾若也。
吾之身與心。
不爲風中之蓬者幾希
吾方自笑之不暇
而暇飭子弟乎。
而况鄕人乎。
余觀於朴君景謨而深有羡焉。
景謨年甫四十。
息念進取
歸鄕四子書
家多賢子
弟。
服勤以治疇。
纘業以劬經。
敎授不出於閭井
一方之士。
聞其風而來
皷篋攝袵前者十數人
是豈無所本哉。
景謨者。
可謂自治矣。
可謂治人矣。
孫明復胡翼之布衣疏食
講道湖山寂寞之濱。
派流之盛。
䂓模之備。
能使天子取法
大賢踵起
以此言之。
苟盡其在吾而已
則天下之事。
未始不可必也。
景謨遣子致書曰。
常患家塾狹小
不能容衆
遂購一老屋。
移以置諸洞門之外。
房室廳壁略備。
翼以兩廊
名其堂曰麗澤
請以記之。
余作而謝曰。
余方慨羡景謨
役役道路者。
望人家居林木之好而悅之而已。
余言足以重景謨。
然嘗辱與景謨友。
古文賞者有年
景謨之囑余。
宜不敢辭
姑書平日所感。
與夫所羡於景謨。
以示學者之居是堂者。
俾知景謨之有本。
而尙有以則傚之。
景謨之意也。
若夫麗澤之義。
程氏傳詳矣。
姑不復書
雪嶽五歲藏經閣
公元1897年
上御極之初。
浮圖南湖奇於陜川海印寺
大藏經六千卷
通爲二分
明年
航海而東。
其一。
藏于五臺
其一。
藏于雪嶽五歲菴。
五歲菴者。
東峰淸寒子
僧號雪岑
賜謚文節金先生故居也。
世傳先生神童進見
賜帛
以此知名
壯大
人猶目爲五歲
一說五歲
傲世音近。
先生自况也。
僧徒又謂上世五歲童子
成道雪嶽
未知孰信。
先生浮圖乎游。
然其
公元1907年
淸忠大節
與天壤俱弊。
詩曰。
高山仰止
孔子曰。
伯夷叔齊餓死於首陽之下。
人到于今稱之。
雪嶽固以奇勝聞。
然其能爲後人所仰所稱。
以是在耳
菴舊有佛像先生眞影而已
印經之來。
始藏于菴後之堂。
其地石确善圮。
後十年
浮圖混虛圓建閣。
移經於菴東北隅
十數年而又圮。
僧衆憚之。
久而莫能修。
二十六年
浮圖芸先暠。
京山
木石五十四人而至。
大拓其址。
培厚築固。
悉撤其傍寮舍
以爲閣而增大之。
凡層架者二。
上爲十楹以藏經。
下爲僧居
其袤倍之。
役自三月始。
閱二百有奇日落之。
用錢以緡計者一萬六千。
其九千則遠近施舍
其七千。
暠之私也。
於是
暠與弟子宜禪來。
告余請記。
遜謝久之
旣自惟平生淸寒先生之風。
假如先生今存。
雖爲之掃除給役於菴中。
心誠甘之。
幸以文字
區區之名。
竊附其遺躅之所寓。
於義可不辭。
抑又思浮圖之說。
固與吾儒異。
然苟挈而儗之。
其事佛。
猶吾有君師
而其崇奉其書。
聖人典籍
國家之令憲焉已。
讀書爲士。
誰不欲出而事主
聖王六藝六典之道以有施與。
立於天下
而要其所就。
不能萬一於所期
乃如壞衣菜食之徒。
獨能一朝
奮勵建竪
無所爲而不如其志。
王介甫曾子固所以盛衰得失之故。
咎敎化之不壹者也。
然若淸寒先生
聖人之世。
甫自齓提。
已名當時
其所學。
豈不君子儒哉。
而事謬不然
無所裨益成敗
以資異說者之
以爲侈。
以此觀之。
殆亦有天焉。
不亶如介甫子固云也。
先生固遘其不常者耳。
若夫處平進。
可爲而不效則是又何哉。
余方遠悲先生
近愧奇與暠。
盖有不勝其慨。
幷書之以貽。
玉蓮菴記
公元1897年
嶺南之通度寺。
雄於國中
寺僧二千餘人
其少而秀者曰永海。
大小菴寮十數
其新而麗者曰玉蓮
余弟垂卿之記曰。
余游通度。
問衆僧曰。
誰可與談詩者。
皆以海對。
又問誰可與談經者。
又皆以海對。
亟呼海至。
體短而貌晢(一作晳)。
年甫二十。
丹唇漆眸。
之如畫。
他僧皆合掌低首隨後
稱師惟謹
色然異之
與之語。
示余所爲通度寺歌。
疾讀朗諷
聲如碎玉
試以書。
運筆如風。
字悉得法
與之詰經義
語簡而理晣。
往往警省人。
又曰。
通度之西曰布溪。
布溪之西曰望峰。
望峰之南曰如意峰。
海之居。
挾望而抱如意
上下二屋。
上楹十五。
以爲佛堂及其師愚溪之廬。
下弱上三之一。
以其半予其徒。
所謂玉蓮菴者。
五間
數千。
泉泓而爲澗。
欄欲曲。
以循泉也。
簷欲短。
以承也。
四壁
古書畫。
案有經卷數十詩集若干而已
蕭然無他有。
又曰。
海爲余道其營造始終
今上二十二年二月甲子
越三年八月庚辰也。
用錢之數五十萬。
瓴甓鐵錫木之數。
繁不能悉
盖垂卿之游通度。
余未之偕。
以書與記寄余曰。
有請於弟。
然弟不足以重海。
敢以囑。
余未之應。
嗣及於大故
廑而不死。
不可爲文
字。
然垂卿獨時時語余幸勿忘玉蓮菴記。
余固亦嘗時時往來於心。
今海千里重繭而至。
唁余畢喪。
十數日。
與余兄弟
談經談詩。
傍及他書。
余始聞垂卿,道海。
意言微過實。
及是乃信。
卽垂卿。
亦謂前日知海。
猶未悉也。
將別。
垂卿復以記索余。
余旣感垂卿之勤。
悅海之爲人
無辭以辭。
然垂卿之記已具。
獨無可加者。
姑爲櫽括之如此。
順天仙巖寺大乘重修
余束髮宦于朝。
踰二十年。
汔無一事建竪
自爲鮮民多居田野
歲暮風雪
閉門向壁
愧念平生
忽焉自知以爲人。
惟性好爲文章。
因以究夫聖賢用心
旁及二氏
析其同異得失之故。
時亦筆之爲書
聊以自娛
當世之士。
未有過而問焉。
獨怪禪家者流
其所居多嵁巖修阻
與人涉之境。
不知何從以聞余。
往往偏擔重繭
求爲其所塔廟菴寮之文者。
其踵相續
好利者之趨走名譽
相似也。
余又因以審其人之所以爲術。
與夫所以見於行事者。
類皆勤厲精辦。
視艱如易。
視鉅如細。
一日發乎其心。
歲年而必有震動人之耳目
其所無當倫理政敎天下國家之故。
而古史書勞人志士忠忱功烈之跡。
髣髴可見於今世。
世苟有能感慨思惟君子
其必喟然太息
不暇徒爲大言訶詬已也。
而余獨以區區一技
甘爲其徒之役而不辭
世又鮮與可以同此太息者。
方且以余爲
夸於辭。
而佞於其說也。
順天仙巖寺僧景鵬。
重建大乘菴之三年
與其弟子華永。
北走七百里。
求余爲之記。
値余出不遇
旣又再遣永。
而又不遇
又遣之乃見余。
跽而請。
繼以鵬之言曰。
文不出則勿還。
噫。
若是可以辭哉。
始創菴者。
曰呂訓。
前後居菴。
傳習道者
曰某曰某曰枕溟。
授徒皆千數
枕溟之傳。
曰函溟。
雪渚
曰景鵬。
渚先沒。
函老矣。
諮畫於函。
與其後進之秀者。
擎雲主菴事。
創菴時一百八十年矣。
其殿曰冥府
其室方丈
其房曰辦道者
皆圮不可居
鵬廣募積聚以擧其役。
凡計用貨之數萬五千貫。
用日之數。
三百有奇
爲菴或修或改或創。
計楹之數十五。
又以其仂。
四方來學薪炭鹽豉之費。
計歲入之資若干
用以崇飾壯麗
皷召歆動
殫能極效。
滿願足志
以遺其來。
長久無期
噫。
若是可以無記哉。
春耕臺記
余友鄭衡伯
爲人明而果。
通知古文章法度。
善析名理
有千辯不窮之智。
京師游。
處之日久
不喜翕翕名高
遇有所契。
不恡披露
余獲交君有年
然其相許知己
自數歲前始也。
相聚
依依不能捨。
前之猶未盡。
而今之猶晩。
君歸家。
君之大人朝奉君。
輒詢君若與何人好。
往往以余對。
朝奉君。
固嘗辱愛余。
及聞君言。
喜甚
邇來窮居
無以比數人。
諸弟讀書
好慕人物
余時以君聳動諸弟
諸弟稍稍得與君
游。
皆以余言爲信。
季弟有事湖中
及歸。
言道中歷君家
仍拜朝奉君。
朝奉又甚愛吾弟云。
始君居安城
一日
朝奉君之命。
踰境而南。
築室鎭川
旣成悉徙
徙踰歲。
安城大癘。
隣里十耗其九。
鎭川無所苦。
久之
安城民與吏鬨。
挻怒于其鄕。
至再而甫息。
安城士大夫自是多徙者矣。
而吾弟云。
君居鎭川
其山四周環抱中爲大坪
地面隆厚
形家所謂地暈者而君宅其中
其制樸而不陋。
凡縱而爲室者三。
上首以奉朝奉君。
中爲君之子讀書之所。
而君自居其下。
每朝辨色
君挈其子以朝朝奉君。
灑掃如儀
客至。
負墻侍。
朝奉君與客語。
時復問君若意云何
君則具以對。
客退。
詣君畢其說。
朝奉君。
又移坐戶外聽之。
至辨詰。
不遽解。
排戶向面笑。
徐出一言平之
無不意滿
獨不知客去後君父子相驩。
又何狀。
談說
何如也。
外家鎭川
而吾弟又聓于君之里
以此多識鎭川人。
鎭川人皆曰。
君始來。
相宅闕地。
爲窰而寢居之。
募工徒。
木石摒擋
指畫精良
無少舛差
費省而役遄。
世乃有如讀書人
異矣。
盖余未嘗君家
不能目覩君居鄕事親及他事。
獨嘗意之以爲可觀
及聞吾弟言。
孝慈家狀
可貴也。
又可羡也。
吾弟又述其所聞曰。
始君之徙。
君母恭人
夢君之先祖至新宅。
周視而喜曰佳哉。
不可以無號。
臺乎。
恭人識字
惟辨其音。
興以告朝奉君。
朝奉君曰。
是必春耕臺也。
遂命君名其居。
李建昌曰。
君族大而世遠。
中久不甚展施
朝奉君劬而蓄之。
歸贏于君。
君旣有以承之矣。
詩曰。
如茨如京。
烏見有不耕而穫者乎。
又烏見耕之勤而穫之不茨京如者乎。
余且之而後見之。
春耕臺記。
凈水寺修理
凈水寺重修也。
祖考府君
爲文以導其始。
而及其落也。
又爲詩與序以寵綏之。
寺之故實備矣
今茲之役。
小有修改耳。
余之荒嬉無肖。
其文奚足以重。
然頫仰四十年。
居然三世之感。
寺之尼。
求記於余。
余固不得辭
因以自叙
余之所欲言。
始余自幼時長者
遠近賓客淨水
賓客多云名山勝地
惜以尼居之。
齷齪家人婦女
余意亦歉之。
壯大閱事
見他寺僧
不如戒律
以爲其廬羞。
淨水尼。
謹潔如故
可嘉也。
若尼貞一
又非久住淨水
自他寺來僅八九年矣。
慨然以寺事爲己任
其倡修造之議。
他尼多憚之。
往往相譏訾。
余亦聞而以爲難也。
貞一不爲沮。
隻身兩手脚。
奔走上下
如蜂之採蜜
如燕之掠泥。
精衛啣木石
卒以潰于成。
嗟乎
世之臿鬚眉齒牙
大冠長劍
服官從政
自命云云何限
能無恧乎。
野言不及於朝。
禮也。
况與方之外者言之。
可以止矣。
抑余又有感焉。
余有先人之弊廬。
歲久不庇風雨
余旣拙於謀。
宦游日居多。
至今不能一木葺一瓦。
後溪佳處
心欲搆
數椽爲亭。
讀書其中
經營十年而未就。
平生學習文章
所爲金石之刻。
夫屋壁之揭者多矣。
迫於應酬而出之。
一篇吾家吾身作者
淨水先人杖屨之所。
而余亦佗日歸老
以是菟裘
是則余乃今日始爲所欲爲之文也。
而能使余爲所欲爲之文者貞一也。
余視貞一何如哉。
寺之佛殿廳堂
舊以灰甓。
今易以良材
佛龕後大柱。
其首之剡者。
脫於函幾危
今杙之使固。
此外塗紙墁堊易瓦。
與爲鐵板以承簷者。
煥然一新
用錢二十萬。
用日若干
修堂記
余家沁海之濱。
八居大湖之西。
相去百里
聞其名而思見其人。
十年矣。
今乃相聚京師
可知也。
巷之以號者。
介于會賢長興兩坊之間。
螺旋
如蟻折。
狹陋不能容車馬。
而吾兩人其中
每欲訪則出門披衣
帶未結而屨先及。
煑數盃酒
赫蹄邀之。
酒未暖而笑口已開。
斯又可樂也。
然余與君。
俱世于鄕。
先人田廬
美蔭之木。
淸泉之流
登高望遠之景。
足以自愉。
門前海水直通。
風順潮盛。
一日而往來。
如其得遇曠遠淸閑之區。
放心遺形
快然悉攄其平生
則其樂又可勝言耶。
擾擾終歲
不足以當山中一月
雖隔屋而居。
不如越陌度阡之爲有味。
塵埃眯人。
自令風神蕉萃
起居動止
皆若有受制無形之中
不知何故而然也。
學道幾於化。
能齊天下
萬物
則可無患是矣。
甘於富榮。
以是爲性命。
可以忘之矣。
內外高下
無所獲。
而徒以朋友慰藉
如魚之相濡於沼中。
齷齪如余。
無足談者。
雖以君之長才雋識。
有施展於當世
而聞余之說。
其亦有悵然而不自得者矣。
君新補葺寓舍
囑余爲修堂之記。
再三不已
人生天地間。
無之而非寓。
然修堂之於君。
又寓之寓也。
旣不挈眷以隨。
書籍之玩。
器服什佰之具。
數椽以庇風雨
一鐺以供饔飧
一日倦且歸。
則付之守者而已
此焉用修之
又焉用爲之記。
然昔郭有道逆旅
必爲之灑掃
而人又從而識之曰。
有道宿處
若是則君之修之與余之記。
無不可者
惟不書其堂之若干楹與夫月日者。
志寓也。
旣成而君又謂余可益之以銘。
俾我省覽自修焉。
乃爲之辭曰。
子將奚以修乎。
修且奚先乎。
寢乎。
子之所休也。
門乎子與賓客所由也。
垣乎又寇盜之所朝夕伺而謀也。
非子之居。
可以一日不修
粉其壁而藻其栱。
而不知撓其棟。
雖曰已修。
吾必謂之不可以用紛乎其馳也。
遑乎其求也。
可以此者
多乎不乎。
子幸不以余言爲狂。
盍與余而交修
無爲堂之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