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彫堂先生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後彫堂先生文集卷之四
 讀書箚錄
  
心經(上退溪先生問目答附)
心經
 心學之經也。
(序)西山
 名德秀字景元
僞學之名大行
慨然斯文自任
作此書。
體用
 體大本
達道
顯微
 顯象微理
(贊)中正
 中禮
正智。
其行之也
所謂
其處之也正。
所謂正卽智。
智及仁守。
 智及屬惟精。
仁守屬惟一
自戒懼至濯濯是憂。
 分說人心道心
○皆克。
 皆性理大傳作當。
○皆廣。
 廣宋寧宗名擴
西山諱之作廣。
子諒
 慈良
○惟此道心。
 此下單說道心。
○作州。
 州泉州
(心學圖)圖。
 新安程林隱復心所作。
此圖疑非篁墩取。
 亦恐後入附錄也。
詳見先生答李剛而(禎)書。
(帝曰人心道心章)人心道心
 人心在道心之先者。
人心日用間最易發
故其序如此
○(註)虛靈知覺
 虛靈心之體。
知覺心之用也。
而體
只是虛靈知覺
用亦是虛靈知覺
形氣之私。
 私猶言我之所獨。
私親私恩之類。
非惡也。
知覺不同
 只是一心
知覺耳目上去
便是人心
知覺從義上去
便是道心
人欲之私。
 此私字方是不好底。
從事於斯
 斯謂精一
○(附註)經中。
 經中庸也。
子思以所嘗聞父師之言。
演繹爲書
云經也。
謹思
 謹宋孝宗名眘(古字)。
朱子諱之作謹。
人心道心
伊川天理人欲便是
 朱子初從此說。
後來定論
人心非人欲。
中庸序說之類是也
道心雜出於人心
 日用之間。
多發而易流者人心
道心亦發見於其間
故曰雜出。
義理精微難見。
 此言鳥不知利害之粗底。
喩人不知義理精微也。
些子
 些少也。
焦火凝氷
 焦火指怒
凝氷指懼。
謂其熱甚於火。
寒甚於氷也。
(人心道心圖)圖與說多不分明
更詳之。
詳見先生趙士敬書。
(詩曰上帝臨汝章)上帝臨汝
 上帝天之主宰
昊天曰明。
及爾出往
昊天曰旦。
及爾遊衍之意
也。
○愚謂 先生趙士敬書。
愚謂一條
滉深愛其言。
誦味之。
以謂朱先生不能發此。
况舊註雖疎鹵
皆引諸說而不用註者說則已爲定例
可以一條
獨指爲西山說耶。
(視爾友君子章)無曰不顯
 卽中庸莫顯乎隱莫顯乎微。
○(附)周之卿士
 指武公
武公曾以諸侯
入爲王朝卿士。
(易乾之九二章)庸言庸行
閑邪存誠
 庸言庸行
主外而言也。
閑邪存誠
主內而言也。
 (附)吳氏說。
 無邪閑邪
作兩項。
及物接乎外。
之而不干內之說。
可疑
冥頑
 頑風襲手足血氣不通
(坤之六二章)敬以直內
義以方外
 敬義有賓主輕重○(附)恁地
 猶言如此
合乎周子太極
 心是人太極
靜也敬立而爲體。
其動也義形爲用。
太極動靜
互爲其根。
○想無成有。
有成無。
 想無成有。
道家煉丹之法。
有成無。
佛氏寂滅之敎。
○頭當。
 頭當다혀뎡한偓라○禮字必訓作理。
 以禮字作理字者。
葢理字視禮字爲大也
孔子不曰克己
理而曰克己復禮者。
正如言敬。
必以整齊嚴肅嚴威儼恪爲先也。
惺惺
 韻會了慧
悟也。
靜也
覺軒蔡氏
 名字仲覺
西山之孫。
九峯之子
朱子名而字之。
(損之象章附)氣感不可制。
 以上下文觀之。
似看。
然統以七情看。
有味
(益之象章註)新安王氏。
 名炎字晦叔
或稱䨥溪
歙縣人
初著易解。
未竟病篤
夜分祝天曰願須臾無死
以成此書。
如其言。
(附)滲淡
 滲流洗也。
淡味薄也。
○強我。
 強猶加也。
勝己也。
(復之初九章附)便有分別
 微有差失
○三字符
 移文謂之符。
奉行不敢違慢之意。
又符人之所佩也。
佩服三字也。
○心過尤難防
 心過卽自欺
四有五僻意必固我之類。
詳見先生李宏仲書。
不兩立
 兩指一念之差及時習之功。
○如分桐葉
 唐李懷光請降
德宗欲納之。
李泌桐葉分而進之以諷之。
不可復續之意。
(問)答曰心過始萌。
絶惡復善
更不萌作於中。
如成王所剪之桐葉
更不復續云云
葢其事本相類
但取剪絶不復續之意。
(子絶四章附)安排布置
 謂不循義理
強以私意安頓排布措置也。
(顔淵問仁章)註性偏難克
 謝氏此語。
從身所經歷處說出。
謝氏舊多恐懼。
常於危階上習。
舊時病痛在矜字上。
後去箇矜字。
○(附)正其心養其性。
明諸心知所往。
 正心養性
踐履之事也。
心知往。
竆理之事也。
○守之也。
非化之也。
 守者一意持守
化者無所勉強而自能中節
○問尋常
 問沈莊中問。
名僴
朱門人。
○克下。
 下如字語辭
合下放下當下之類。
天地之中。
 中降衷之中。
毫忽
 蠶之吐絲
其細無比
一蠶爲忽。
十忽爲絲。
十絲爲毫。
十毫爲釐。
十釐爲分
十分爲寸。
十寸爲尺。
(仲弓問仁章附)出門使民
 出門使民
皆是見於外者也。
心所獨知之地。
不愼乎此則物欲行而天理間斷矣。
安能保其心廣體胖乎。
守謂保守心廣體胖氣像也。
 廝殺敎。
 廝殺相殺
敎當下屬仲弓
(中庸天命之謂性章附)程朱二說
 程子曰人與我固分得
朱子曰己旣知則人必知。
程子
事言。
朱子理言
二說若不同而實不相妨
○曰兩事
 曰上當朱子字。
天知地知
只是一箇知。
 天知地知旣是一箇知。
則人與己之知。
當爲一箇知也。
靜中有物。
 至虛之中。
至實者存。
罔兩漢。
 罔兩
莊子郭象註。
影外微陰
分明之意。
小可沒緊處要。
 言些小不緊之地。
何處著落。
 著落猶言下落
言泊在何處
(詩云潛雖伏矣章附)朱然
 字義封
吳人
本姓施氏
朱冶(一作治)姊氏無子爲嗣
孫權同學
呂蒙臨沒
薦以自代。
達旦秉燭
暮夜却金。
 叔子獨處夜。
一女投之。
令女秉燭
燭盡破屋柱繼之。
至明不二
伯起薦人。
人夜遺金
伯起天知地知知子知。
司馬君實趙閱道所爲
 司馬溫公嘗言吾平生所爲
未嘗不可對人言者
趙抃所爲事。
夜必露香
拜手告天
應不可告者則不敢爲也。
(大學所謂誠其意章)誠意
 性心之體也。
情心之用也。
因其情而經營計度者意也。
則情自然發出
無可施功
意是商量運用
可容人力
不言情而只言意
自欺
 自欺之病。
在意字上。
○註審其機。
 幾動之微。
實與不實
界分處也。
大可驗。
 謂於交戰處。
觀其志之勝不勝以爲驗也。
○不害心疾。
 害當作憂患意看。
櫽括
 揉曲者櫽。
方正者括。
葢正邪曲之器。
掣肘矛盾
 掣引也。
肘肱也。
宓子賤單父
借善寫者二人
從傍引其肘。
書醜則怒之。
欲好書則又引之。
書者辭歸
防牌也。
矛以鉤之。
盾以防之。
不相入也。
○殺心炙心懼心異心
 蔡邕鼓琴殺聲
螳蜋捕蟬
故情見于聲。
顧榮宴飮
見執炙者有欲炙之色。
炙啖之。
秦伐晉。
秦人請戰交綏
臾騈使者目動而言肆
懼我也。
秦師夜遁
柯陵之會。
單襄公魯城公曰晉侯視遠而足高
不在體而足不在目
其心必異。
○問劉棟
 問朱子問也。
劉棟
朱門人。
○不十分爲善
又舍他不得
 是半知半不知底人。
○淡底金。
 金中雜以鉛鐵鑄之則金色淡也。
做官會。
 官作會子
宋之貨名。
○賺却。
 賺直陷切。
重賣也。
謂人誤以輕物認與重價而賣之也。
寧可逐些喫令飽。
 以此
爲己之學。
言非銖累寸積則不得也
○周子所謂誠。
大學指異。
 周子所謂誠。
實理自然而言。
體也。
大學所謂誠。
以誠之之事言。
用也。
故曰異。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章附)有主則實。
無主則實。
 有主則實。
理言
誠實也。
無主則實。
以欲言。
充塞也。
○心不可一事
 事不能爲心之病。
而有之則爲病。
○志帥心君
 荀子曰心者形之君也。
便做聖人
 孟子謂曹交曰子服堯之服。
行堯之行。
是堯而已
顔淵有爲者亦若是
皆此意也。
撑船用篙。
喫飯使匙。
 撑船使匙之意。
欲治人而不理會心者。
正如不篙之船無匙之飯也。
敬是理會心之道也。
說道如何處事
 此是先有期待之病。
故曰不正
○遇着當強。
 謂見人遇當強底事而用強者
以爲豪強抑之
是爲不正
○與章句不合
 章句敬言於三不處
臧氏以敬言於四有處
故謂之不同
大字面。
 古者有罪則黥贓字於其面。
且慢
 慢不緊也。
○莫枉了五通
 枉抑也。
無爲抑勒
五通爲言也。
信不及
 
今於聖贒之言。
不能信而篤守信不及
(樂記君子禮樂章)做許多䫉樣。
 謂無其實而虛作儀形也。
○任你如何
 言任汝爲善
而我則不能。
○退産批退。
 語類如今交易
情願退帳
別人典買。
今人情願退學問底多。
帳俗所謂所志也。
言人交易財産
旣已呈官受批賣買
而後又不欲買。
告之願批退帳
以待別人之買也。
嚮晦宴息
 隨時休息
體天行事
所以爲敬也。
○三十六槅(問)。
先生答曰槅字書居責切。
大車軛也。
與此義不應
彼俗借此字呼䆫隔
如今借以箭字呼䆫隔耳。
劉淳叟
 名堯夫
久遊朱門
後來狼狽
角頭
 後面之隅也。
仙鄕人
 溫州天台鴈蕩之勝。
故謂之仙鄕
○却從外糊。
 從外糊䆫。
使人不見其不整齊
是掩過匿非之事。
故曰自欺
○猶於汙泥
 衍義猶下無於字。
(君子反情章附)百日之蜡。
一日之澤。
 歲前卜日蜡祭里社國都
日許民以燕樂
(問)答曰子貢觀於蜡。
子曰樂乎
一國之人皆若往
未知其樂也。
子曰百日之蜡。
一日之澤。
非爾所
知也云云
一張一弛
文武之道也。
註若狂言飮酒醉甚也。
未知其樂。
言醉無禮義。
方且可惡
樂之有。
孔子百日勞苦而有此蜡。
農民終歲勤動
今僅使爲一日之歡。
是君之恩澤
非爾所知
言其義大也
今按百日
泛言終歲日數之多也。
此言暫戱無妨也。
○比 卽從也。
(君子樂得道章附)不肯回頭
 葢謂才質之美如此
守禮不肯回頭從俗也。
打破敬字。
 程門之學。
以敬爲主
最是蘇學之所惡。
故欲打破敬字也。
王信伯
 名蘋
門人
○是公詞。
 秦少游贈妓詞曰玉佩丁東別後悵。
佳期參差難又天。
還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門柳邊深巷
不堪回首
○和天瘦(問)。
答曰此未知其上所說何事
似難質言
然有二說
一謂吉㐫禍福之來天也。
惟人不能與知
故天亦無事。
若使人人豫知將然
祈求禳免。
不勝紛紛
天亦不堪其苦。
爲之瘦損矣。
一謂所云之事。
天若知之。
則天悲苦而爲之瘦損矣。
二說中上近是
東坡僧伽㙮詩。
每到有求神亦倦之意也。
知誘於外。
 知覺見誘於物外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註)因惻隱悉數之。
 朱子曰人包三德
惻隱三端
(矢人章附)且道
 道言也。
朱子設問
(大人章)赤子心。
 程子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赤子心者。
發而不遠于中。
(牛山章)性情
 山本無情故言性。
人具性情言情
中有情。
不外性。
○(附)如睡一覺
 良心發時比睡時。
良心亡時比覺時。
○儘有商量
 比如立屋者。
先定其基址
商量立屋之事。
○一箇形象
 常思思量
而不思量形象也。
制縛此心。
常在軀殼
軀殼亦是形象也。
○眞介是不同
 猶言各別也。
○一串數珠(問)。
答曰數珠僧家念珠也。
念念數此珠。
以爲操心之法。
本非心法之善者。
與其常念一箇中字
爲中所亂。
不如一串數珠
以爲操持節度
猶爲彼善於此。
伯羽
 童飛卿字。
便索要敬。
 索字只作求字看。
○君則是君。
 此以下正釋義方外
(仁人心也註)糓種。
 糓之生之性。
便是仁。
萌芽發生處。
便是惻隱
○(附)罅隙便走了。
 走心
走也。
比如水在器中。
器有罅隙則水卽漏出也。
周孚先兄弟
 孚先字伯忱
弟恭先字伯溫
同學程門。
鄭重禮。
 南軒門人
陳烈
 字季慈
濂溪一時名士
明道之語。
 卽上文千言云云一段也。
○林恪。
 字叔恭
朱門人。
○似擔百十斤擔筋骨擔。
 上下擔字也。
平聲
中擔字物也。
去聲
○一學者
 沈莊仲也。
(今有無名指之章附)西山
 附註篁墩所纂。
小註云云
恐或西山之說。
引於他書而著于此耶。
(人之於身兼所愛章附)屬饜
 屬音燭。
連也著也。
至於饜足
○倍天遁情
 倍天背天理。
遁情離叛也。
○謹其源。
 源天理也。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章)物交物。
 上物外物
下物耳目
○(附)不相能
 目不能聽
不能視。
無有限量
 心之體用
神明不測
正如明鏡止水虛明照物
○譙先生
 名定
(魚我所欲章附)以責人則恕。
敎人則忠。
 不謂全無知識者。
是容過之恕也。
分別義理利欲間者
忠告之忠也。
句當主管
(鷄鳴而起章附)溫吞煖處。
 溫煖相吞。
冷熱之間也。
○只爭些子
 言分天理人欲之分於毫釐之間也。
○合是如此
 以義理合當如此而爲之也。
○自睹當
 睹當見得之意。
(養心善於寡欲章附)失其所好。
 出表記
謂失其所當好也。
○揀難捨底棄却。
 上蔡語錄云家有好每常念。
卽與之他人
外間
 淵源作外物。
不是僻。
 不是偏僻於禁切作字作詩文也。
本來底。
 心地也。
○存這心。
 語類存心這。
(周子養心說章)存。
 朱子曰存指理而言。
○誠立明通
 誠立體
通用
(通書曰聖可學乎章附)敬字上崖(問)。
答曰崖當作捱。
或作啀。
用力推行之意。
累墜
 累如累卵之累。
墜如物懸係欲墜。
體用一源
顯微無間
 卽體而用在其中
謂之一原
卽顯而微不能外。
之無間。
(程子顔淵克己章)操之有要。
 心之無形。
難而操之。
惟是見之發於非禮處。
從而操之。
是謂有要也。
知止有定。
 知至善之所在而心
不忘動也。
知幾
 幾動之微處。
思慮方萌之際。
誠之於思
 愼獨之事。
○守之於爲。
 爲事爲也。
哲人志士
 哲人主心言。
志士主身言。
略有精粗之辨。
○(附)生死路頭(問)。
答曰此有三重說。
生死與義分類
義生之類也。
利死之類也。
善惡分陰陽也。
又人蹈義順人神坦履道
是生之路也。
貪利者。
刑憲坑塹
是死之路也。
又心生道也。
爲義者心安生道
不害其身。
常在生路頭也。
爲利者理滅而心都死了。
其身常在死路頭也。
 ○一棒一條痕。
一摑一掌血(問)。
答曰棒部項切。
杖打也。
摑古獲切。
手打也。
杖打而隨杖有一條痕。
手打而隨手一掌血。
皆言打之猛痛也。
說得痛快
(范氏心箴章附)問似恁地
 問門人又問也。
○此意有在。
 此門人所說
朱子意也。
(朱子敬齋箴章此章詳聖學十圖。
略記便省覽
)正冠至上帝。
言靜。
 足容蟻封
言動
 出門至或易。
言表
 守口至或輕。
言裏。
 不動至靡適。
主一
 弗貳至是監。
精一
 從事至交正。
摠括六條
須臾至而寒。
言心不能主一
 
毫釐至亦斁。
言事不能精一
 於乎靈臺
摠結一篇
言敬工夫
○不東以西不南以北。
 一心做東去。
又要做西去南去
又要做北去
皆不主一
○弗貳以貳。
弗三以三。
 事初來一箇
又添一箇兩箇
一箇又添兩箇
三箇
皆不精一
二數也。
貳數之也。
三數也。
參數之也○(附)許多去處
 指動表裏等也。
(求放心銘章)神明不測
發揮萬變
 神明心之體。
發揮心之用也。
(尊德性銘章附)血戰相似(問)。
答曰血戰不計死傷
見血鏖戰也。
學問思辨
厲志發憤
不得不措。
理會如此
○經不正
 經萬世不易常道也。
杜撰捏合(問)。
答曰無事實而撰造言語
謂之杜撰
捏乃結切。
捻聚也。
謂以指執物而聚之。
若不窮理爲學
未免以不知爲知。
其弊必至撰造無實之言。
合無義之事。
自欺欺人也。
說得張皇
 言褒張過大也
○大脫空
 猶言踈脫空虛也。
○一箇杯子
 先生曰杯當作坏。
音抔。
未燒瓦也。
別是一般
 謂不與相干也。
襯貼
 如俗所謂褙貼。
以彼物
褙貼此物也。
差排
 猶言安排
卽差定排布之意也。
○全無巴曼。
 巴尾也。
曼頭也。
無頭無尾也。
○未說到差處。
 不須說及處事之差。
居處執事
若不恭敬
則便成放肆
此已是差處。
別有用心處。
 指尊德性
鳶飛魚躍
 先生曰觀鳶飛魚躍則此理之全體呈露
妙用顯行可見
葢人能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長
則循其自然之理。
不以私意害之。
全體呈露
妙用顯行矣。
○人藏其心。
不可測度
 禮記語。
欲惡之心藏於內。
他人豈能測度
潛移禪學
 如上蔡龜山諸公
嘉定
 寧宗年號
朱子旣沒之後也。
根株
 葢仁義禮智。
所謂德性
而今德性仁義禮智之根株
有若二物者然。
可疑
常見德性
 以德性一物昭昭然者。
此已是可疑
德性豈是可見之物乎。
此皆僧家見性觀心之意也。
訂頑終篇
 訂丁定切。
審症而治之之謂。
頑謂頑冥不仁
訂頑云者
審治不仁之病也。
終篇謂存吾順事
沒吾寧也之句。
事謂事天也。
德性
所以事天也。
朱子釋之曰仁人之身。
存則其事天也不逆其
理。
沒則安而無所愧於天也。
所謂朝聞夕死
得正而斃焉者。
慈溪臨川附註
 慈溪臨川諸說。
廢學問。
偏主德性
兀然無所講明
而欲如禪家坐忘
篁墩取此於末。
使天下學者
皆爲棄學問而偏德性
其誤甚於慈溪臨川矣。
朱子年譜
(行狀)剴切
 剴公哀五哀二切。
摩也切也。
紹興和買
議革其弊。
 和買給錢受絹之事。
法行旣久。
不復給錢
而但取絹於民。
故云弊也。
○投印違限契約
 如今田地文券之不載限制者。
經界之時。
汚吏私自投印。
○蹖駁。
 疑錯雜之意。
(除知潭州湖南安撫誥)連帥
 十國爲連。
連有帥。
十連爲方。
方有伯。
賜履
 凡疆土多用履字。
(贈太師追封信國公誥)鋒追。
 魏帝有急招其臣。
則以追鋒車
如今牌招也。
(改追封徽國公誥)迫襚之恩。
 迫襚。
先生亦云未詳
指書社而封。
 書社三百里之意。
(追謚韋齋獻靖公誥)節惠
 凡作謚號
雖其人
賢。
行非一端
特於衆行之中。
擧其一大節而爲之。
謂之節惠
(始建公家廟記)權地等居。
 卽汪仲魯所謂度地廣抰。
屋材瓦。
以卑遷民者。
○衡擧武者四十登其二。
 登其二。
加二武之謂。
○翕莫于罔。
靡逸無旋。
 翕莫于罔。
無不翕之人。
靡逸無旋。
土田之見逸者。
無一不旋逸失也。
(復田記)涪湛
 猶浮沉
○三分其田(止)。
其一亦未肯歸。
 旣覈其田而三分之。
使之二分之田。
償其價而有之。
一分之田。
勿償而歸之。
但其人以其依約而償其二然後
得以歸其一。
故其一亦未肯歸也。
○共餘。
 魯恭王名。
(重建公家廟記)鰓鰓
 實記作諰諰
崇尙敎道而思之之意。
(重修文公家廟記)價値之費。
 値實紀亦同。
韻會故字。
例以直爲値。
(考亭書院記)立胄學典。
 實記學下有典文三字
或云典則興字也。
(考亭重建書院記)於是翕然趨勸而新之
首作文公祠堂。
 實記作第俟公府爲之先爾。
翕然
趨勸而共作新之。
加葺更造
悉視其所宜而不敢過。
自堂徂基。
亦旣合矣。
新作文公祠堂先成。
(雲谷書院記)四隤
 隤崖下傾頹
石崖隒下。
 隒音奄。
山形如重甑。
上大下小之象。
(武夷書院記)王孫
 猿猴也。
○如寐而醒醒而拍。
 下醒字當作酲。
拍猶醒。
(重建武夷精舍記)不以爲意
諸書備見。
 實紀與此文多不同
恐此爲定本
故略彼不錄
仁智堂則文公神主
 則字非誤則下脫立字。
○贊之述之而爲集。
 集下疑缺羣聖之大成六字
其下收錄實紀文。
(訓子從學帖)不合則不必往。
 不合之合。
性理大全作令。
 此印板在梁山郡
舍弟愼仲因裵汝友敎授凝川印得來
以凝距梁不遠也。
卽倩携質疑先生
其所質疑
隨手箚記紙頭
重建公家廟記。
比實紀所載文多不同
不無有可去取者。
恐此爲改定
或實紀所載爲改定
姑錄于此
以備更考云。
延平問答
公元1577年
(丁丑第一書)論涵養
 朱子初從延平
延平首以涵養之說告之。
涵養爲學要緊用力處。
(余初年先生
先生亦以涵養第一急先務。
於此先生敎人之法。
有所本矣。
)○常存此心至欲慮
非僻之念自不作。
 只是敬。
公元1520年
(庚辰四書)復有指揮
 指揮君命
(第五書)勿以老邁爲戒
 老邁
延平自謂。
(第八書)若如此時
 時字當作語助看。
又面吐意讀。
公元1523年
(癸未第三書)罵辱之者
亦無行遣
 行遣如今竄黜之類。
薛文淸讀書錄後
   
(從姪赴試在都也。
上舍夾之印得兩件。
贈余一件。)
公元1421年
公諱瑄字德溫
山西河津人也。
永樂辛丑進士
正統判陞大理寺左右少卿
獄事詿誤
閒居七年
言官薦起爲大理寺丞
天順禮部右侍郞翰林院學士
內閣左侍郞
年六十九乞休致。
三上乃允。
七十六終于家。
自號敬軒
公元1564年
禮部尙書謚文淸
嘉靖甲子二月日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