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自动笺注)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序
  
春景絶句
公元1588年
余嘗愛春焉。
爲氣也。
舒而和。
其爲風也。
薰而暢。
其爲雨露也。
敷濡而滋。
爲山川草木也。
通茂活達麗美明潤
其凡接於耳見乎目。
有氣有形之物。
巨細大小
無不含其生。
鼓動其意。
藹然不可遏之象。
使夫人賞之者。
慘焉而舒。
塞焉而豁。
憂者以瀉。
悲者以解。
病者以蘇回。
挾者以優。
鬱結者以釋。
莫不各得其和平之趣煕融之樂。
是以有所酷愛焉。
戊子春
余以疾謝出入之事。
日居于四逕軒。
正月三月
朝而暮晝而夜。
目觸上下四方
造化發育之妙無竆
而吾之所以樂之者亦無竆矣。
遂於讀書之暇。
景物一十五韻
名之曰春景絶句
以書于壁。
以洩吾愛樂之之心。
以爲書室吟詠之資。
欲以好友求和焉。
是則所以感我而我之所以者然也。
雖然豈直於景是事哉。
嘗聞之。
元者天之
仁者人之
天之生物爲心。
人之愛物爲心。
生物爲心者。
其情公而無爲
愛物爲心者。
理順而無欲。
嗚呼
天人雖殊。
其心則同。
苟其心
之得則天與人
豈終相異哉。
吾將日孜孜焉求爲仁之術。
所以生之之理。
以體之於心。
之而無不純。
之而無不達
之而無不周通
然後天之不待求於天。
求於吾心而可驗。
吾之不但裕於吾而已
可以贊天之心而無虧矣。
上下一體
彼此一春
景物之在天地之中者。
亦將薰薰涵育
煕煕自得
而幷與長春矣。
此吾詠之之深意
而今日之所希望者。
尙須自勉焉。
暮春晦日。
書于四逕軒。
四逕軒序
先人成軒。
種松楓樹三株躑躅一叢
海棠則死焉。
古木也。
逮余之身。
名軒曰四逕。
幷存花木不害焉。
蓋名之以所存之物。
而寓其所思想於物也。
思想寓之於物則何時不存也。
此軒之所以名而詠之所以作也。
金翰林進禮記序
余友金君景進
嘗訪我於山中
且言曰我家業儒
書冊粗備。
兵火喪失殆盡
吾子貽我某件。
使有所閱。
余抽禮記以贈之。
遂告之曰余之必以禮贈子者。
子其知乎。
夫禮何乎。
天尊地卑
萬物分殊者。
非禮乎。
父子君臣
彝倫攸敍者。
非禮乎。
飮食起居
日用
節者。
非禮乎。
邦國朝聘
外內相安者。
非禮乎。
郊社宗廟
上下和平者。
非禮乎。
孔子爲國以禮。
治國不可不以禮也。
傳曰禮始於謹夫婦
齊家不可不以禮也。
孟子曰以禮存心
修身不可不以禮也。
夫其禮之爲物。
如此其重。
禮之爲用。
如此其廣。
其所以載此者
一經盡焉。
忠信美質之士。
欲進於遠大之學。
捨此奚先。
景進年甫弱冠
已捷嵬科。
非不足也。
弓勁矢。
有事於的。
非不足也。
敏給捷疾
酬應已熟。
非不足也。
剛腸疾惡
義氣著於容色
善非不足也。
嘗與余論古今人。
慨然拔出流俗
建立大業自期待。
非不足也。
所不足者。
意其或在於爲學
故敢以是贈焉。
景進自今伊始
無以已足者自足
無以已至者自至。
無以下己者之言爲不可從。
洗心飭勵
硏究此經。
於斯於斯
造次於斯
顚沛於斯
就其心齊莊中正
不容一物
足以自存焉。
就其體斂束堅定
繩墨截然
足以自守焉。
就其威儀齊整舒泰
儼然而溫。
足以自裕焉。
之而久。
習與性爲一。
未知此身爲禮耶。
爲此身耶。
然後立於禮之學。
庶乎跂及
推之家國
無往不可
於是書足無愧焉。
吾爲景進預有所賀。
若乃涉獵章句
剽竊訓誥
用功雖勤。
其所歸。
終不過曰文焉而已
則非今日奉贈之意。
而亦景進所嘗期待者哉。
雖然勤於求者。
必有所獲。
篤於志者。
必有所至
景進官已達矣。
似若怠業
求書如是其勤。
志學如是其篤。
以此推之。
其竟無愧也審矣。
其竟不負吾贈也審矣。
其竟不爲涉獵剽竊徒事於文也亦審矣。
余雖憊頓。
亦竊有志
候景進講習之熟。
申之今日之賀。
挾冊請敎
可以立焉。
萬曆紀元之二十四年乙未七月旣望
烏石野人吳長序。
星州李氏譜略後序
公元1595年
萬曆乙未秋七月
得此本於鄭寒岡先生
承敎退。
與李弟仁悏證緝其訛缺
亂離懼有所失也。
遂書一通
與李弟守焉。
其所未備者。
如有所聞見。
當續書之。
其年之十二月朔朝
外孫咸陽吳長謹書
江居遣興
旣構湖上
日游其中
閒暇以自娛
有時乘興
理短小艇
沿泝長湖
其所之。
魚鰕鷗𪆽。
忘形平沙曲渚間。
雪月風花煙雨也。
惟其時之是適焉。
興盡而歸。
水光山影
隱暎階庭
竹籟松響
蕭瑟自韻。
襟抱更覺爽然
蒲團一甌
案上書。
整襟凝神
靜裏所樂。
亦可尋也。
以此而終吾年足矣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記
  
南樓
公元1589年
嶺之南七十州樓觀之設。
無慮百數
而獨此樓第一焉。
萬曆十七年夏
監司金相國巡按農桑
海澨至于是而弭節
當是時。
雲日褰開。
天光泂燭。
湖波鏡恬。
遠峀簪抽。
魚鳥之形。
景物之情。
千態萬狀
昭晰呈露軒窻几席之下。
相公於是開文筵張巨樂。
高倚層欄。
壓而玩之
湖山浩渺之物。
一擧而盡爲己有焉。
遂乃怡神屛慮。
鴻蒙希夷
彷彿安期生王子喬逍遙十洲三島之間。
旣而使人命於余曰嶺南樓形勝
雄筆莫之模寫
盍爲一記揭示今古
余遂再拜受命
旣又竊念玆樓之有記已久矣。
大之長篇傑作
磊落掛榜
小之則金章繡句。
眩矅在壁。
詠歎形容
更無滲漏
相公以是之者
意必所在
蓋邑之有樓觀
本意直欲爲宴息之所。
高明之具。
養其心以達於政。
頤其氣以平其事而已
遊覽之是習。
宴樂之是尙者則末也。
相國所以登臨遠懷
騷人墨客之失。
而欲聞實言者也。
意者相國所以之者
在斯乎。
愚誠不佞
不敢
瀆。
以是相國記焉。
今夫樓之設。
必於有景。
有景斯可名。
黃之樓以竹名
鄂之樓以鶴名。
樓以主景。
以定名者。
固有其古矣。
今獨不取可見之景。
特擧一道之號以名之者何耶。
豈非此府爲東南水陸要衝
監司之所常往來
非如他一景一槩之可指點也。
故其名之者
不以彼而以是歟。
由是言之。
此樓一道景物之會。
監司一道山川之主。
以是人而登是樓
得無所思乎。
登斯樓者。
苟能於觀物玩景之際。
而常不忘此義。
觀川之流而思所以承流宣化者。
山嶽崱屴嵬嶪而思所以中立不倚者。
林藪鬱然翳薈而思所以覆幬生民者。
雲霧舒卷之候而思所以調和雨暘者。
天時變易之序而思所以施政令敎稼穡者。
觀魚龜黿游泳
虫鼃禽鳥運動
與夫石花松篁發生而思所以鼓舞羣生化育萬物者。
或一心之發用
其有不公者乎。
言語云爲
有偏著者乎。
機務或有所未擧乎。
苞苴或有所間入乎。
太山竆谷之中。
耳目所不及。
其或有冤枉乎。
狡獪之吏。
獰獠之卒。
與夫寢席之嬖愛
起居之所侍從
其或有欺下而誣上者乎。
於是焉凜凜然是省。
恐恐然是束。
窅乎其忘其尊貴
乎其抑其威勢
平心易氣
養虛弘遠之德。
以推之於政事之間。
一道人物。
得生養。
而玆樓之煙霞草木
摠爲太平光景矣。
其或不然
觀川之流而思所以輻湊泉貨者。
山嶽崱屴嵬嶪而思所以亢然自高者。
林藪鬱然翳薈而思所以掩覆不善者。
雲霧舒卷之候而思所以翻覆無常者。
天時變易之序而思所以佳節恣遊敖者。
觀魚龜黿游泳
虫鼃禽鳥運動
與夫石花松篁發生
而思所以網羅而凌㬥之。
或一心之發用
其有不密於自謀者乎。
言語云爲
其有不深其機關者乎。
機務無奈勞心乎。
苞苴不得陸續乎。
太山竆谷之中。
耳目所不及。
何必詳察耶。
狡獪之吏。
獰獠之卒。
與夫寢席起居之所嬖愛侍從
何必其探奸逆詐。
使不得擧動耶。
於是焉而弛弛焉怠惰
侈侈放肆
巍乎其自高
儼乎其自重
以至偏係其心。
忿厲其氣。
以推之於政事之間。
一道人物。
將被其禍。
而玆樓之煙霞草木
反爲慘惔之物色矣。
乃今朝廷不安
邊塞屢驚。
漕輸之役征賦之出。
惟我一道尤被其害。
生民已盡於煎熬
州里寂然蕭索
高樓形勝
擧目有殊焉。
於是相國適來于玆。
徘徊俯仰
顧瞻
一道風色
相國懷抱
當復何如耶。
其必有所惻然胷中者矣。
其必有所顧名而思義者矣。
其必有所謝宴樂事實務者矣。
其必有所平其心易其氣。
慄慄敬勤
以成生民樂育者矣。
抑此因賢相國之來。
古人名樓之大旨
君子遊觀本意
幷得白於千古
後之繼今者。
亦將觀感興起盡力實務
辰韓千里之封疆。
由是盡得其安樂
一樓煙霞草木
亦被無竆光彩
雖欲不以之爲記。
不可得也
若夫江山雄勝
景致佳麗
愚雖拙於文。
亦當俟相國陶鈞之日。
國家太平
鋪張大紙。
濡流巨管。
以與相國賦之
其年之七月吉。
香子記。
大孤臺記
公元1587年
之郡十里許。
大孤臺。
臺之名未知其所始。
傳者以爲大野之中。
特然孤立以高。
故謂之大孤臺。
或曰郡有小孤臺。
故名以是爲儷稱焉。
萬曆丁亥仲夏十三日
適道于此登焉。
其爲臺也。
北挹花林尋眞二洞秀氣
西控頭流萬疊之奇壯。
東南山陰山水之窟。
所謂一邦奇勝也。
且夫俯視壁立無依
邈然爽塏
野歌村笛
杳杳而來聞。
視之
山氣瓏。
高者似起
低者似顚。
雜然羅列滿眼
仰視
之。
水色與天光。
泂然相暎
晃朗搖蕩而醒懷。
臺之景。
於是乎雖欲無言不可得也
遂詠絶句二韻
書于石臺之上。
盤石大石三小石二皆可坐。
一株陰薄
不可久留
登覽越三日甲辰記。
泉坪會葬
泉坪役者。
爲吾內從娣李氏葬也。
古者人歿而葬無尸者。
族黨鄕鄰治事者禮也。
從娣早喪其天。
無子而歿。
是以族人幷爲之治葬焉。
吾於十月八日
始蕫土事
內弟李仁友人裵君莊父偕焉。
其月之二十一日
迎靈車于高靈開山浦。
二十五日
返柩于泉坪。
三十日內從李公甫兄始敦匠事。
十有一月生明
吾自松月于役
穿金井
己亥日也。
八日伯兄始莅事。
九日黨屬鄰里會葬者齊赴。
而翌十日丙午葬焉。
會員李門昆弟仲叔季及伯氏養子
吾族外舅內兄弟五人
曁名不詳者。
三之一分焉。
余惟哀娣氏之亡。
懷古人之禮。
而感吾族閭里之能成其義。
欲以明之於後也記之。
記之日。
葬日之越四日
而其歲則萬曆十三年乙酉也。
書室小記
余日書室
無外相干
有古書數十帙
窻靜
几。
隨手抽檢
斂膝誦讀
頗覺意思專切
遂書之。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題跋
  
延壽書後
延壽書言養生之道。
三編
辭博而要。
其旨微而著。
其中不經之說不可驗之事。
意其作之者
聞見有餘知識未精歟。
抑知氣之可養者審。
而知理之有分者。
有所未到歟。
雖然世之人。
徇欲而忘其生。
父母遺體而不知保養者多矣。
其觀於此書也。
得無愧乎。
得無懼乎。
得無興起者乎。
是以余每讀之。
未嘗不有所取焉。
而亦不敢盡信焉。
惜乎。
斯書也而未純也。
丁亥臘月十一日書。
書周易講疑後
公元570年
余於庚寅冬
再讀周易。
初欲抄書大註輯註可疑處。
以爲問質之端。
旣思之。
經文未熟
如是周羅
恐不精要
纔始之而卽撤焉。
當留此冊。
以爲後日更讀而書之之用爾。
冬至前一日書。
登科精選
登科精選六卷旣成
繼之以辭曰文章不可言乎哉
蘊諸心者和而樂。
發乎用者順而誠。
明其分而各有所適焉。
文章初豈外於心哉。
顧使之外者科擧也。
公元625年
科擧之興。
雕眞椓實。
漸至浮靡
吾嘗以此科擧也。
今之選此篇也。
旣爲科擧矣。
又入以悲文章也。
雖然人之懷也。
各殊其致。
有以文章之悲。
科擧之喜者也。
此以文章爲悲。
彼以科擧爲喜。
吾又以悲吾人之幷生乎天地間。
而其好惡若是之殊也。
惜乎。
吾之位旣卑力旣微
不得推吾之好。
復古之文而共樂焉。
反爲彼之牽而爲此以同之。
重爲可悲也。
世有經綸君子
吾斯可以辨矣。
乙酉八月書。
水墨圖(孤山子有水墨圖一障
余暇日覽之。
輒題焉。)
隱隱然微翠者山耶。
點點然者雲耶。
間生蒼古耶。
松間草屋人家耶。
峀之外有水耶。
杳冥一葉舟。
誰人泊之耶。
簑翁釣叟隱於煙樹間耶。
依俙遠近焉。
有耶無耶。
眞耶僞耶。
吾將問之造化翁也。
書祭次板子
公元1591年
支子不祭古也
於今否焉。
時祀外。
衆孫例得遞祭。
吾家祭位甚多
臨時諦審其次
殊似不敬
遂作此板。
上刻祭位。
下標行祭人。
以便其考。
且於板背附數件節目
以爲永式
子孫諦審盡心者。
在斯矣。
若夫祭禮則吾願學焉而定之
不但取今而已
萬曆辛卯四月二十日
吳長謹書
雪庵書法
雪庵書。
氣脈筋骨甚俗。
必元以下書。
初學此。
以此書品不高。
雪庵東銘似生。
專主筋骨
兵衛森稍熟。
骨上生肉
春種骨肉充滿
渾厚成家
春種豐舒。
兵衛森慄束。
春種用力
自然老熟。
兵衛森緊猛用力
初學春種
未易得氣骨。
不如東銘兵衛森。
兵衛三字
申檣所補。
刻木石形
深於書者則知之。
書者畫也。
嚴正精一甚佳。
雪庵專主弄筆以成。
形體畫點。
皆弄造而匿其不善處
頓無眞氣
且不光明
此是不高處
朱子隨筆而成。
簡古天眞
如六七歲兒眞氣純全
所畫皆誠一無巧僞
善惡相掩
洞然明白
此是高處
萬曆辛卯九月初吉書。
書學聖賢鳶飛魚躍帖後
世謂此爲朱子所書似之。
朱子書法
雖主於奇古
筋骨不太露。
不若是之漏洩天機
可疑也。
然以氣像求之。
非宋以上書。
意亦騷人墨客所喜寫者。
以此度之。
其謂朱子有理矣。
鳶飛二字
千丈
壑。
霜葉初脫而窐窾現露
魚躍二字
江心盤石
水新落而稜角散落
學求聖賢四字
全無氣骨
必是他人所補。
萬曆辛卯九月
摸習二十餘遍。
十月七日
復藏于龕中
十日記之。
山河氏族譜跋
洗馬河旣成譜。
求跋於余。
余謂引美鋪事。
序已盡之矣。
何以跋爲。
獨念譜之成。
良子不能
是其難也。
旣成也。
良子孫亦無以世而守之。
尤其難也。
然則前之難者。
公其有之矣。
後之難者將奈何
洗馬曰然。
是固吾之所憂也。
吾子畢其說。
使子孫監而戒之。
庶幾難者易矣。
曰夫所謂難者。
必有其實
實之未盡。
吾恐其不能有獲也。
其於易也。
不亦難乎。
然則所謂實者。
何物乎。
在於譜乎。
不在於譜乎。
洗馬更思之。
洗馬曰噫。
有得矣。
乃今知吾之所有者。
未始爲眞有。
又奚暇爲子孫乎哉
吾子以是書。
庶幾有之矣。
余求他說而不得
遂姑書此以還之。
唐人韋莊晏起詩後
 
(近來中酒起常遲。
卧看南山改舊時。
開戶日高寂寂
數聲啼鳥上花枝。)
此詩寫盡幽人隱士之樂。
每閒居吟此詩。
令人有超
高大逍遙物表之志。
悠然自得觀物會心之趣也。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論
  
陳蕃
嗚呼
天下小人難去也。
所以之者實難。
蓋天下之小人
其情至險而難測。
其謀至巧而難破。
爲君子而處於其間者。
當勿爲躁急已甚之計。
徐觀而漸圖之。
使其怒不至於君子
君子之道自然盛。
國家之勢自然則善矣。
苟或不然
疾之太嚴
不顧難易之勢。
遽欲掃除一擧手之間。
則事或不成
其所謂觸之者
有甚焉。
惜乎。
陳蕃所以之者
徒知其易而不知其難也。
徒知其去小人而不知其去之者有術也。
徒知其盡忠漢室而不知其身且不免也。
宦官之爲知幾日也。
陳蕃其亦不知乎。
梁冀伏誅
五矦分封
滋蔓數世。
寢以自恣
植根流波漫。
可以朝令而夕除也。
交通禁掖
竊弄威福
一時天子之權。
盡移於其手。
可以力征而勢角也。
陳蕃渺然一寒士。
於呼吸之頃。
白手而鏖之。
蓋亦難矣。
在易否之象曰儉德避難
此言君子亂世
不可有爲也。
大壯之六五曰豶豕之牙。
此言君子小人之勢。
當以漸也。
陳蕃者。
可以進退則如前之
决去就以全身可也。
如其不然而立朝廷之上。
則如後之說豶去其猛㬥之勢。
徐而爲之謀可也。
當是時。
陳蕃之所當憂者
不特宦竪而已
后臨朝。
天子幼冲
中外危疑
上下渙散
憸佞之臣。
廁進於廊廟
黨錮之禍
發於朝夕。
整頓天綱
急務也。
收拾人心
急務也。
輔翼君德
急務也。
鎭定士類
急務也。
區區宦官等。
只當懷之以仁。
肅之以威。
優游含畜
積以歲月
使之知愛且懼而無間可入。
然後治之尙未晩也。
誅之尙未晩也。
夫君子之所爲
如此而已
如此而事君。
如此治亂邦。
如此而生。
如此而死。
可無愧矣。
安有爲政之初。
不急其所當急者。
天下負荷山嶽萬鈞之身。
輒與狐鼠角力可以大臣者哉。
宦官雖無狀亦人耳。
其中豈無可惜者乎。
豈無良善者乎。
豈無明是非利害
自愛不敢肆者乎。
一二人之故。
而遽皆置之法。
正使其勢可爲仁者則必不忍也。
非但不忍而已
天下之心。
必有拂然者矣。
猛獸者。
必以生道啓焉。
膏肓者。
不以毒藥先焉何也。
懼其激焉者促命而竆焉者搏人也。
宦寺之病於國。
奚特膏肓哉。
性之毒。
又奚特猛獸哉。
不後其瞑眩之劑。
先之逼蹙
宜其潰裂
腸胃
咬嚙肌膚
不得不然也。
彼其卒爲所斃者。
宦官之爲禍。
陳蕃之自禍也。
古之人有臨大事
知禍而敢爲者。
爲其身死有益於國。
不死不足以成其事也。
陳蕃者。
有所益耶。
不得以不死耶。
悲夫悲夫
陳蕃者。
忠直有餘才識未到者歟。
不量力而直情者歟。
昧於緩急之勢而自戕其身者歟。
雖然之爲此論。
非故訐陳蕃而寬宦寺也。
欲以益㬥陳蕃之忠。
嚴宦寺之誅。
千載之下。
胷臆作威禍者。
得有所懼。
而爲陳蕃者亦有以知其難也。
張良不諫易太子
嗚呼
諫於君二焉。
有著其事而發之於口者。
有隱其迹而圖之於終者。
二者之形。
雖似不同
然其要歸皆諫而已
是故當諫而諫。
雖曰人臣正道
不當諫而不諫。
君子不謂不能諫。
蓋天下之事。
不可一槩論。
君臣之間。
或有所難言。
事物之變。
或出於尋常
不計難易之勢。
徒曰正諫云爾
則諫之者雖正。
而其於君或不聽何。
事或不成何。
惟其事勢輕重之。
終始曲折之。
斡旋機關
不形辭色之間。
而措國本盤石之固。
然後可謂善諫
而於大臣之責。
庶乎無愧矣。
然則可謂前焉者之能諫。
後焉者之不諫耶。
昔者嘗怪漢高祖易太子
當時大臣張子房
不爲一言
及讀高帝紀。
觀其首末難易之勢詳。
然後子房所以不諫者。
所以大諫何者
高帝智識淵深
尋常中主之比也。
所以易太子者。
非惑戚夫人也。
非私於趙王也。
非暗於義理。
溺焉而不知返也。
蓋天初定
國家未寧
呂氏猜險
嗣子仁弱
牝雞之禍。
已兆於冥冥之中。
百歲之後
將必有難處之變。
高帝於此
蓋嘗竊憂。
而非外廷大臣所能盡知者矣。
於是焉如意之賢。
適能類己。
高帝之望。
不得不萬一於此
帝乙微子而亡。
文王廢邑考而興。
當是社稷之托甚重。
嫡庶甚輕。
高帝之明。
必有所見矣。
後日諸呂之變可以知矣。
嗚呼
大業不恤於細嫌。
大功不拘小節
高帝所以之者
不得不如是
所以之者
不得不如是
憂之旣如是
處之旣如是
而徒以嫡庶之辨。
喋喋其間
高帝不亦一哂也哉
以立庶子諫焉。
叔孫通驪姬事諷焉。
是豈知高祖者哉。
張良惟知高祖之意。
在於此而不在於彼。
不以高祖之所已知者
復爲高祖言也。
非惟不言而已
張良所以高祖慮者。
不得不然。
三寸之舌。
非不
公元前197年
發也。
勢難也。
天下大本
非不欲正也。
事變也。
其所遲留隱嘿
終不爲一言者。
有由矣。
然則高帝所以疑難不决者果何意
張良所以必引四皓亦何意耶。
曰傳嫡者萬世通義
傳庶者一時之權宜。
萬世行者
根本前定
一時而變者。
吉凶未可知。
傳諸嫡而不賢
猶可維持
傳諸庶而不賢
必至於爭亂。
高祖所以長慮却顧
將以待天下人心向背
張良間者也。
然則當是時。
天下人心向背
何以知焉。
將不於天下賢人之去就乎。
秦坑慘矣。
繼之以楚漢之戰。
天下賢人
蓋亦盡鏖。
惟此四皓
年德俱尊。
天下大老也。
四皓而歸。
天下焉往。
張良其亦知是也
故陳辨不以爲功而惟致賢是事
束帛千里之外。
而驚目於侍宴之日。
高帝十年之計。
已自喪失
太子之位。
已無憂矣。
吁由前觀之。
信不諫矣。
由後觀之。
果不諫乎。
不可諫而不諫。
可謂不智乎。
能諫於不諫之
不賢而能若是乎。
信乎張良之才高且遠。
而能用高祖也。
愚故曰所以不諫者。
所以大諫也。
雖然大臣之道。
當以正爲貴。
若君非高祖
臣非張良
事非變常
而始旣不諫。
終又不能善處
則是終不諫而已
後之諫於君者。
其亦
有以自審也夫
漢高祖不賞三老董公
嗚呼
人君行賞
不亦難乎。
不賞於可賞之地者。
固非賞也。
行賞不能賞之地者。
亦非賞也。
蓋人之所不懋而己獨懋者則賞之
彼之所不而此獨致者則賞之
此固可賞者然也。
若乃功在擧國之所同願。
績在人心之所固有
衆人望之。
一人發之。
三軍欲之。
片言明之。
斯功也。
天下之所共功也。
斯績也。
天下之所共績也。
一人則天下未受其賜也。
天下則賞亦不足也。
其將何以賞之乎。
是故可賞而不賞則失於一人之功。
不能賞而行賞則失於天下之心。
二者雖殊。
其所以爲失則一也。
愚嘗讀漢高祖紀。
高祖卽位二年
三秦
諸矦之兵。
東擊項羽也。
其師未有名也。
其言未有執也。
勝敗之勢。
未可知。
三老董公遮說新城之途。
然後其喪始發。
其服始縞。
罪人始得。
大義始明。
兩軍未角而勝勢已决。
天下未定人心已服。
彭城一(缺)。
三老之功也。
垓下一捷
三老之功也。
四百年之元氣
三老之爲之培埴也。
豐功偉績
宜若一等發蹤
區區三傑
風斯在下矣。
高帝所以終不可賞者何耶。
君臣之義綱常之天。
根於人性之所同得。
發於人心之所固有
非吾之所獨專也。
非彼之所獨能也。
天下皆有是理。
古今皆有是道。
而况當初立義帝者。
項氏家也。
擧之牧羊之中。
加之千乘之上。
懷王無孫而孫。
楚國已亡而不亡。
蠭起之將。
不曰項氏擧義
魚鱗之傑。
孰不知義帝爲君。
推而戴之。
若尸之主祭
禀而行之。
若奴之隷主。
一片江東之地。
鞭笞豪傑而滅虎狼之強秦者。
未必幺麽君臣之義有以唱之。
當時天下無是無是義。
悖倫滅常者。
獨此殘賊一沐猴耳。
田榮背叛於前。
韓信數罪於後。
平之仗劒歸漢。
王陵之棄母去楚。
莫非江中一擧事爲媒孼
人心難誣之天。
亦可想於擧一隅之反矣。
意其徵兵出師之日。
于征之際。
天下人相率而樂爲之用。
(缺)甲礪兵
齊怒共憤。
苦待彭城一戰者。
蓋亦不期然而然
則斯言也非三老之言也。
斯義也非三老之義也。
五諸矦皆有是
三秦之士皆有是
百萬億軍卒皆有是
皇天后土皆有是
三老者。
特代之言耳。
比之射者。
天下發之。
三老爲之矢。
比之灌者。
天下注之。
三老爲之水。
高帝於此
其將何以賞之以稱斯功耶。
將欲金帛賞之乎。
君臣
之義。
金帛之所能賞乎。
煙霞之文璀璨之色。
內帑奇貨
適足以自玷而已
將欲官爵賞之乎。
綱常之天。
官爵之所能賞乎。
上卿之尊袞冕之侈。
漢官隆顯
適足自汚而已
將欲以賞三老
是以天下之公。
判爲三老之私也。
不亦小乎。
將欲以盡賞天下
則天下之人。
不可每人悅之
不亦難乎。
不特此也。
春秋之法。
亂臣賊子
人人得而誅之。
則斯天斯義。
漢家器物
高祖安得取非其
爲之行賞哉。
設使高祖賞之
三老者其敢受之以爲己功乎。
天下之人。
其敢受之以爲咸我績乎。
高祖所以不能賞。
不敢賞之微意
武王不褒夷齊者。
其事異其情同。
家令之不賞。
紀信不錄
皆此意也。
不然馬上乃翁方以爵賞籠取天下之物。
酈生一言封以廣野
無知一事行以重賞
韓信未功而拜上將
彭越未用而拜相國
獨於三老大之功。
一級之除。
愛一金之資。
寧有是理哉。
雖然高帝終於賞者乎。
三老遮說也。
高祖欣然而聽之。
康色而受之。
樂於取人
忘其捨己之陋。
尊之行之。
一如轉圜
三老已受其賞矣。
昭揭彝倫
滅楚安民
以扶天下
則天下亦受其賞矣。
推明斯義。
有以三王正統
培養餘脈。
下有以扶百世人紀
前後千載
亦受其賞矣。
玆賞也不有於向所謂金帛賜官爵之拜乎。
傳曰不賞而民勸。
高祖者其亦庶乎其近之矣。
雖然彭城一捷
僅辦於不賞之擧。
置酒高會
何事擧哀之中。
以是觀之。
前日之不賞者
果安在哉。
噫若高帝者。
徒知其不賞於三老
而不知其不賞於吾者矣。
惜哉。
思湖先生文集卷之五
 銘
  
四物銘(幷序)
公元1592年
   古人盤盂几杖
皆有銘焉。
蓋銘之物。
而因以銘其心也。
余今春秋二十年
不能博。
不能進。
幾何不爲君子之棄而小人之歸也。
四物銘以自策勵云。
  席銘
養於靜。
所以順其動也。
席乎席乎。
無使我不順其動也。
  枕銘
幽獨之惡。
枕也證之。
無愧於枕。
汝乎尙勉之
  門銘
室之開闔由於門。
心之出入由於口。
嗟乎門乎。
愼自
守也。
  屨銘
人之動由於足。
足之動由於屨。
納屨乃思。
人不誤也。
山家四物圖銘(幷序)
   山家四物圖。
爲之耶。
主人爲之功也。
其取於此者何也。
其所有。
假之也。
其止於四者何也。
其所可愛
獨知而人不得共者。
於此也。
其銘之者何也。
重其功樂其道。
記其可愛之趣。
欲後之爲不忘也。
其銘曰。
之淡。
素容而龍。
不以物取。
主人之工。
(右)
之香。
徽美空谷
歲將暮。
聊與爾相卜。
(右)
之貞。
鬱然厖古。
取其趣。
非其形之可撫。
(右)
之勁。
淸有友。
蕭然不俗
是以有之。
(右)
主靜
人心之動。
由於靜。
靜苟有養
動罔不正
養之伊何
曰惟主一
以定通。
可見眞實
無言曰天。
不語曰神。
自然暗合。
盡心乃仁。
木榻
體於一。
以中
一則誠。
中則通。
書案
思之精。
變之勇。
守之確。
是銘是奉。
書龕小窻
窻乎窻乎。
所包者大。
其閉則不見。
君子以。
約內而固其面。
存心銘(寒岡付壁稱賞)
常存此心。
勿令放失
(蓋存心不失則不逐於物而有以全其心之德。
天理之公矣。
先生所以使我書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