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x 页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附录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2H 页
有明朝鲜国通政大夫司谏院大司谏知制 教。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东溪权先生行状。[李象靖]
公讳涛字静甫。旧为新罗宗姓。太师讳幸。事丽祖有功。赐姓权氏。累世至讳汉功。位都佥议右议政醴泉府院君谥文坦公。寔生讳仲达。仕中朝位开府。 本朝封花原君。自是代有伟人。曾祖讳时准 永庆殿参奉。祖讳运尚衣院别坐。考讳世春司圃署别坐。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淑夫人商山金氏。汲古斋讳湛之女。直提学讳后之六世孙也。公以万历乙亥六月十二日生。生有异质。颖悟超伦。五岁授周兴嗣千字。只学字释。自以音。句读无碍。十岁以知汉书名。方伯到门请见。与之难疑。叹曰尔吾师也。自是文辞大进。博通百家。一时侪类。皆自以为不及。既长慨然有志于问学。出入于寒冈旅轩二先生之门。二先生函称之。壬辰公先几倭乱。移家黄山。众皆笑之。未几贼大抢。人始服其智。避乱人多来聚。公分资以赈。济活甚众。承旨公起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2L 页
义兵。从郭忘忧再祐阵。癸巳遘疠疟以终。既殡。人皆劝避不听。哀毁踰礼。几至灭性。及葬。奉母夫人转客湖西。湖西人皆服公事亲居丧之节。丁酉移寓星州之石田村。与李参议润雨,李承旨彦英为道义之交。庚子始还旧庐。庚戌举进士。癸丑登第。柄臣有欲荐引者。而见时事日非。浩然而归。甲寅遭内艰。哀毁一如前丧。既葬。使宗孙执馈奠。独庐墓三年。日三上墓。风雨不废。服阕。例付权知成均馆学谕不赴。时仁弘遥执朝权。势焰薰灼。而公卓立不挠。目之以伽倻老贼。人皆为公惧。公不为动。搆一室于杜陵竹林中。自号东溪病隐。杜门静扫。读书玩养。有若将终身之志。一时称为颓波砥柱。丹之人无一染迹凶门。盖公之力也。癸亥 仁庙改玉。六月 除承政院注书。呈病递。冬迁艺文馆捡阅兼春秋记事官。甲子三月。论振武录功。加资过滥。爵赏不均。非信赏重名器之道。未几参原从勋升成均典籍。受由还乡。六月 除监察不赴。旋拜兵曹佐郎。又拜兵曹正郎。十月移拜正言。 启私庙亲祭时豫为出宫斋宿。与 宗庙之节。少无降杀。非所以严举动而防私昵之道也。十二月。复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3H 页
 除典籍知制 教。移拜兵曹正郎。乙丑正月。拜弘文馆副修撰兼 经筵侍讲官。此后凡有 除拜。带三字缄如故。上劄子略曰天下之事变无穷。而制变之道不一。愚者昧于故常。而智者与时推移。臣等不知 殿下以今日之事势为何如也。政如一人之身。新经大病。元气未复。而客邪外感。叠见层出。有不可以言语形容。则医者之用药。不可以一槩论也。珙之希冀之念。臣等不敢以为必有。而亦不敢保其必无也。人之用心。举一则可反三隅。以子而废母。天下之极恶。而珙既以怵祸。未免称首。则其不能安分而守死。国人之所共知也。设令初无是心。实未与知。而今日出于逆招。明日又出于逆招。负莫大之名。处必疑之地。则以前日怵祸之心。能保其后日之不与知乎。不幸羝羊之触。计乃无聊。羸豕之孚。至于踯躅。而不止于假以为名。则 殿下仁爱之心。亦将何以处之哉。抑臣等之私忧过虑。又有大于此者。枳句之来巢。空穴之来风。理势之必然也。人心动则有疑。疑则有惧。惧则必危。积疑之极。至于危惧。则祸乱之作。可立俟也。目今 国事艰虞。人心未靖。君臣上下。如处飞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3L 页
幕。而指以为的者珙也。始则勋臣疑之。今则国人尽疑之矣。群疑塞胸。危甚累卵。而所恃以为安者。讥察而已。逆适之变。弘耇之变。盖尝用之而得力矣。然而 国家之有讥察。非 国家之福也。上自三代圣王。下至汉唐庸君。治乱得失。不一其迹。而未闻以讥察为国者。周厉之监谤。武后之告密。虽不敢取以为今日之戒。而 国体之损伤。人心之疑畏。其弊有不可胜言者。臣等身逢 圣明之际。拭目尧舜之盛。而 国家之大计。乃出于此。臣等实为 殿下羞之。今不出珙于外则讥察不可止。讥察不止则 国家不可保云云。俄拜持平。连上避嫌疏。二月递授监察。旋升副校理。移拜献纳。四月入别试试所。务以公道自持。场中肃然。五月 除典籍由还。八月为号牌都监郎厅。九月参会盟。录靖社原从。丙寅正月。呈告还乡。十二月以庆尚道号牌 御史赴 召。拜修撰。丁卯二月。西贼猝至。 大驾巡江都。以公为庆尚右道督运 御史。六月竣事还 朝。拜掌令递归。八月拜副修撰。未及赴。移拜执义。戊辰正月。参柳孝立鞫狱。录宁社原从。仍 赐马。二月拜司谏。论乐安郡守林庆业。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4H 页
辞连体相金瑬。体相呈辞待罪。 上震怒以待大臣不饶。即 命补外。然自此人心肃然。苞苴不行。五月 除兴阳县监。到任。设老人宴。给八十以上者衣絮。县滨海。士不知学。公广聚生徒。亲自教导。九月以司谏 徵还。阖境攀辕涕泣。立石以颂其德。及还。体相来慰。且屈膝以拜。其见敬礼如此。十月拜司仆正。己巳正月。为关西推考敬差官。四月拜执义。七月拜乐正还乡。庚午正月。拜侍讲院辅德。参会试试官。三月为体府从事兼迁 陵都监。四月刘兴治杀陈副总。自领其众。 朝廷议遣李曙,郑忠信等为征讨之举。公以为 天朝藩镇。不可擅讨。上疏请与王承鸾同事。 朝廷是其议。分付元帅。七月以民弊时变上疏。言甚剀切。 上有未安之批。屡呈递还乡。辛未七月。以宗正还 朝。八月拜校理。九月拜辅德。十月拜执义。俄还授校理。未几递还。十二月拜司谏。移拜执义。壬申正月。拜司谏。上避嫌疏。移拜执义还 朝。三月以 元宗大王议谥事。与同僚论 启。略曰古者谥法。文武成康只一字而已。惟我 四祖。肇基王迹。功德巍荡。而 太祖只上四字之号。其法古从简之意。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4L 页
可谓盛矣。请 追崇谥号。依 太祖朝例只上四字。 上下严批。公毅然独 启曰谥法所以据实而易名。子不得以私其父。臣不得以私其君。名之以幽厉而不孝之讥。不及于宣平。其义之严。有如是矣。至于 追崇之礼。德盛业茂。无迹可寻。而育德毓庆。为可称谓。则四字美名。足以尽之。不得于言而强为架虚。无亦有欠于诚实之道乎。 上震怒欲拿鞫。大臣台谏交章论救。定配海南。直声振朝野。一时名公巨卿。多出饯于江上。县有石川眉庵旧宅。谕本邑人士立祠以祀之。仍聚生徒。劝课不倦。因此成名者众。癸酉八月。因 明政殿䨓变。审理 赦还。以诱掖后进为事。设斋舍课童蒙。又选乡里秀才。随材设科。如伊川月课之法。讲毕教以进退揖让之节。处心行己之方。以此人才蔚然。人比之文翁之化蜀云。丙子十二月。虏骑大至。 上入南汉山城。公闻变驰进未达。从监司沈演于鸟岭下。与之筹画军务。及双岭军败。公尽心晓喻。收拾溃卒。为赴援计。闻和议已定遂止。丁丑二月。公自阵下星夜奔问。始叙拜应教。 朝廷以落南士民赈救。择差 御史。公承 命南下。遍谕人士。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5H 页
多募粟救活。其设施条画。动中机宜。六月竣事复 命。即 除辅德。将赴沈阳。以年老递还。八月拜执义。俄移拜舍人。九月 除司仆正。又移拜执义。十月拜舍人。以葬子呈告还乡。戊寅七月。以司谏还 朝。递拜宗正。九月为嘉礼都监郎厅。又移拜执义。因昼讲。知事李贵引朱子引君为党之语有失对语。公进劄略曰吾朱子继往开来。集成圣道。横说竖说。泛应曲当。皆可为万世法。而 殿下遽疑其不能无病。系着坚固。不肯决舍。不幸而近于侮其言。其为 圣学之疵累。为如何哉。噫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习。则党之一字。固可以亡人之国。而朱子所遇之时则与今日之事自别焉。当绍熙新服。阴邪朋结。盘据左腹。形势日炽。一时端人正士不肯受其笼络者。举皆目之以朋党。一网打尽之计。机牙垂发。而宰相留正不能辨别贤邪。扶植士类。而顾乃依违其间。专事调停。言路章疏稍侵奸党者。或黜之远外。或处以閒地。助其气势。酝酿巨祸。而方且晏然泯虑。欲以无党自处。则以朱子救世之心。其可不为之尽气而力争耶。前后往复书疏累数千言。谆复启发。叩竭无馀。而务为调柔。规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5L 页
避党目。政为留相受病重处。不得不勤攻其阙。而有是言也。圣贤立言之旨。各有所指而发。孔子之死欲速朽。孟子之仇雠何服。若不深究微意。而断取一句语。以辞害意。则其不能无疑者鲜矣。 殿下试取朱子与留书四通。宴閒之暇。反覆温绎。则朱子立言之本意。庶几昭晢于 乙览之下。而无复可疑矣。又上民弊疏。略曰今日之事。不止于痛哭而流涕。丧乱甫定。饥馑斯酷。三南郡邑赤地者几半。流离之惨。有甚于安上所见。而君臣上下。方且恬然越视。未闻有救焚拯溺之政。仁爱之天。安得不动威而警告之乎。阴虹浊气。敢抗于太阳之精。竟夕氛雾。乃发于闭塞之节。冬䨓夜殷。阴曀经旬。若以洪范传所载言之。此非小变云云。十二月以都监功劳升折冲。己卯正月。拜同副承旨。次升至左。五月移拜户曹参议。十二月由还。庚辰 世子东还。遂力疾赴 朝。拜兵曹参知。迁左承旨。六月移户议。俄拜大司谏。时公年已六十有六。累呈辞疏。退而家居。完养性情。屡有 徵命终不起。 崇祯甲申八月二十七日。考终于第。享年七十。其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水清洞先夫人兆次负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6H 页
辛之原。配淑夫人晋州柳氏。 赠兵曹参判沃之女。后公六年而没。子男某某。女适某。孙男某某。公性质刚方。器局峻整。孝友之行。得之天赋。而充养之方。济以学问。审义利之辨。明出处之道。其立朝也树立卓然。操守确如。陈善格非则䨓霆有所不避。辨奸嫉恶则权贵有所不顾。以此屡遭颠踬而处之泰然。不以荣辱介意。其居官也仁民惠物之心。蔼然政表。立贤祠兴学校。以化民敦俗为务。及其罢归。匹马单壶。行李萧然。不以一物自随。其处家则动以规矩。法度严肃。宴居之时。必整冠端坐。不设惰慢之气。教子弟必以义方。尝为文以戒曰毋饮酒毋从禽。毋与閒人往来。一味勤读。毋令老父忧在负羽。见宗族有过则必恂恂教诱。使之自格。而不加以声色。乡中年少之来。亦必礼貌之。如见尊宾。人之有饥寒。必资以衣食。其持己则一以正大光明。关节未尝施人。请托无敢及门。平生不屑功名。朝递暮归。无复有顾恋之意。经学之博。典礼之明。践履之笃实。寒旅诸贤皆推重焉。文章则在公特馀事。而一时词伯如泽堂李公。敛衽叹赏。以为癸亥后疏劄。当推公为第一云。有遗集若干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6L 页
卷藏于家。以再录原勋。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显宗壬子。士林跻享于道川书院。公五世孙必忠。抱遗集家牒。属象靖以校勘之役。且俾以论撰其德美。顾浅陋何敢当。徒以平日高山景行之思。不敢无一言。谨第录如右。以备异日立言君子之采择云。韩山李象靖谨状。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7H 页
神道碑铭(并序)[蔡济恭]
公讳涛字静甫号东溪。安东之权。丽太师幸之后也。自丽而入 圣朝。族大而蕃。代有伟人。氏谱可考。 永庆殿参奉讳时准。尚衣院别坐讳运。于公为曾大父大父。考讳世春。司圃署别坐 赠承旨。妣商山金氏湛之女。直提学后之孙也。以万历乙亥。生公于丹城县之丹溪村。幼聪颖。观察使闻其名。巡到县。与之论汉书。叹曰尔吾师也。公时年十岁。人莫不奇之。壬辰春。禀告大人。絜眷属深入。众皆指笑。未几倭奴大入寇。指笑者始惊服焉。明年承旨公倡义从郭忘忧阵。遘疠还家而殁。既殡。亲知劝曰盍少违以避染毒。公为不闻。晨夕哀号。执礼愈严。及葬避贼锋转客湖西。湖西人见事亲孝持缞谨。咸敬爱之。丁酉贼又猘。抢及两湖。寄寓岭南之星州。乱已还丹溪旧社。三十六中司马。越三年癸丑登第。时光海政乱。柄臣有欲尉荐者。立谢之。踰岭不顾。甲寅丁母忧。庐墓哀号。三年如一日。制阕付成均学谕。时郑仁弘用事。士大夫多趋附。公显斥之。尝曰伽倻老贼。人为公危之。不少挠。 天启三年。 仁祖既反正。 除承政院注书。荐入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7L 页
史局为翰林。甲子适举兵叛。扈 驾公山。既还都升典籍。迁监察兵曹正郎。寻拜正言。乙丑录瀛选。自是历扬三司。于台阁持平,掌令,执义,正言,献纳,司谏。于玉署修撰,副修撰,校理,副校理,应教。于春坊辅德。政府则为舍人,掌乐,司仆。宗簿则为正。而一官而累焉者有之。间尝选知制 教。丁卯之讧。为庆尚右道督运 御史。后为 嘉礼都监郎。以之升通政阶。前后有 召命。或赴或不赴。而既赴必思所以尽职。职递辄浩然归乡庐。未尝淹于京。其在正言。 启于 上曰当私庙 亲祭。预出宫斋宿。与祭 宗庙无少降杀。非所以严举动防私昵。又言启运别宫出入 禁中时。礼部之定以承旨一员陪后。实无前变礼。礼堂合施警责。又言金公谅在 先朝末年。所为多悖滥。仍请函寝授资。 上不得已收公谅资。明日 命复授。 启言今日从台言。明日寝格。宁有如许事理。政令之无恒。待下之不诚。其弊不可胜言。为修撰也。疏言国家之有讥察。非国家之福。讥察不止则国家不可保。时诸勋臣疑仁城君珙有希冀之心。用讥察为务。公痛言之。在司谏论乐安郡守林庆业苞苴行赂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8H 页
事。辞连体相金瑬。金呈告待罪。 上以为待大臣不宜如是。出补公兴阳县监。居四朔以司谏 召还。阖境攀辕涕泣。立石以颂。以辅德兼体府从事也。辽东衙门将刘兴治杀陈副总。自领其众。朝廷议遣李曙,郑忠信。声罪致讨。公言 天朝控御之地。擅兴师拦入。于义不可。有识是之。 仁祖辛未。 上方追崇 元庙。命依 成庙故事议 谥。公以执义 启言事非得中。 上谕之以人子所不忍为。公又 启言谥者子不得以私其父。臣不得以私其君。名之以幽厉。不孝之讥。不及于宣平。 追崇之君。不幸而未及临御矣。未及发政矣。德盛业茂。无迹可寻。不得于言而强意凿虚。无亦有欠于诚实之道乎。 上怒甚。祸将不测。大臣台谏交章救解。只责配海南县。直声振朝野。朝之名公卿。皆出饯江上。咨嗟叹息以归。到配谕人士立祠石川眉庵旧基以祀之。简俊秀劝课不怠。人至今称公为师。癸酉因䨓变。浦渚赵公翼疏言直臣被 谴。久未蒙 宥。安得无召灾。于是 上命放之。自此无当世念。设斋舍。进乡里秀才课学。如伊川月课之法。丹城一境。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丙子冬。闻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8L 页
南汉被围。星夜驰至鸟岭。路梗不得前。从观察使沈演参赞规画。及双岭军败。涕泣晓谕。收拾刱残。为赴援计。闻虏骑撤乃止。丁丑二月。奔问至京师。寻以赈救 御史。奉 命南下。所条画动中机宜。既复 命。以执义参昼讲。知事李贵引朱子引君为党语有失对。公退而陈劄。其言累百。略曰吾朱子横说竖说。皆可为万世法。而 殿下遽疑其不能无病。不幸近侮其言矣。试取与留正书四通。反复温绎。则立言之旨。庶几昭晢矣。戊寅冬升通政。己卯拜同副承旨。序升至左承旨。庚辰拜兵曹参知。转户曹参议。已又拜大司谏。论吏曹判书李贵举劾台官之失。则曰该曹权柄。无亦太重。论会盟勋臣官资之滥。则请并改正。别施 恩赐。士论多之。公以年将休致。退归田里。甲申八月二十七日卒。享年七十。以再参振武靖社原从勋。 赠大冢宰。葬于水清洞负辛之原。实先夫人兆下也。士林恋慕不已。 显宗十三年壬子。合享于丹城之道川书院。即江城君文公益渐尸祝之所也。公配晋阳柳氏。 赠参判沃之女。男克重进士。次克敩。侧室三男三女。曰克纯,克允,克绅。婿金基俊,李之发,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9H 页
李璞。克重三男二女。斗望进士,斗章,斗阳。婿朴承,郑彬。克敩四男一女。斗元,斗瞻,斗兴,斗老。婿曹夏全。斗望三男四女。硕亨,德亨,继亨生员。女皆适人。斗章以兄子德亨子之。二女皆适人。斗阳三男二女。义亨,哲亨,履亨。女皆适人。斗元二男。植亨,玉亨。斗瞻二男一女。是亨,允亨。女适人。斗兴二男一女。嶷亨,信亨。女适人。斗老以兄子信亨子之。三女皆适人。四五世以下多不尽录。公忠孝诚实。清直刚介。其处也养生送死。有过人行。燕居必整衣冠。端坐不设惰慢。劝课乡塾则师道丕振。训饬子弟则能勤而立。其出也陈善格非。正色危言。不以荣辱介意。其论 元庙谥一疏。义理严正。虽古之遗直。蔑有过焉。传曰不有君子。其何以国。余于公亦云。呜呼。公之殁已百有馀年。士林慕其德。史家传其言。赫赫如昨日事。而如济恭者。尝以衙童留丹城县。一再来往于丹溪旧基。高山景行。瞻眺徘徊。又与公诸孙游。窃喜其尚有典刑。今公之五世孙上舍必辅。见属以隧刻之文。何敢以不文辞。窃闻寒冈旅轩两先生函推公学博而践履笃。沙翁泽老每称公文章尤娴于疏章。龙洲赵公以通介好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299L 页
善推重公。可谓知言能记实矣。后之求公者。斯可以得之。济恭何敢赘。为铭曰。
公有师友。寒旅二贤。公有忠孝。出处以焉。自家而国。非礼不言。端笏立陛。白简谨严。含笑以赴。海瘴炎炎。岂无鼎镬。 上实宽仁。百代瞻想。是 君是臣。不有学力。于何可观。有院岿然。有墓睪如。我铭不泐。水清之墟。
谥状[金履阳]
公讳涛字静甫。安东之权。显自丽太师幸。世赫大官。逮 本朝。益蕃而大。代有伟人。参奉讳时准。别坐讳运。于公为曾大父大父。考讳世春。司圃署别坐 赠承旨。妣商山金氏。湛之女也。万历乙亥。生公于丹城县之丹溪。十岁已有聪慧名。柳西厓之为观察也。造其门与之论汉书。叹曰若吾师也。壬辰春。劝大人挈眷入黄山深处。众笑之。及倭寇大抢。始惊服焉。承旨公从郭忘忧起义。遘疠以终。既殡有勉以避者。公不为闻。执丧礼愈严。葬而后始转寓湖西。避贼锋也。乱平还于丹。庚戌举进士。癸丑擢第。见光海政日乱。有欲为之汲者。谢还乡。终已不顾。既又丁母忧。庐墓三年。制阕例付成均学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300H 页
谕不赴。时郑仁弘用事。公尝一见于德川书院。归语人曰人也烹鱼目。他日误苍生者必此人也。及其势爓灼一世。犹目之以伽倻老贼。不名。人皆危之。不少挠。丹士之不濡染。盖公之力也。 仁祖反正。除承政院注书。荐入史局为翰林。甲子适叛。扈 驾公山。既还都。升典籍。转监察兵曹佐郎。寻拜正言。翌年登瀛选。自是历扬三司。为辅德为舍人为掌乐。司仆,宗簿正。兼知制 教。丁卯之讧。为庆尚右道督运御史。为郎于 嘉礼都监。升通政阶。前后十馀年之间。除职者屡。而有赴有不赴。既赴未尝不尽职论思。既递职。亦未尝淹也。其在正言。言于 上曰私庙亲祭。预出宫斋宿。与祭 宗庙无所降杀。非所以严举动防私昵。又言启运宫出入 禁中时。礼部定以承旨一员陪后。实无前变礼。礼堂合施警责。又言金公谅在 先朝末年。多恣横之罪。请函寝授资。 上不得已寝之。明日 命复授。公又 启曰今日从台言。明日复授之。政令之无恒。待下之不诚。其弊不可胜言。修撰时诸勋臣疑仁城君珙有希冀心。用讥察为务。公痛言国家之有讥察。非国家之福。讥察不止则国家不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300L 页
可保。司谏时论乐安守林庆业苞苴事。辞连体相金瑬。瑬呈告待罪。 上以待大臣不宜如是。谪补兴阳县监。居四朔以司谏 召还。一境攀辕号泣。立石以思之。 仁祖辛未。将追崇 元庙。命依 成庙故事议 谥。公以执义 启言事非得中。 上以人子所不忍为谕之。公又 启言谥者子不得以私其父。臣不得以私其君。名之以幽厉。不孝之讥不及于宣平。 追崇之君。不幸而未及临御矣。未及发政矣。德盛业茂。无迹可寻。不得于言而强意凿虚。无亦有欠于诚实之道乎。 上怒甚。祸将不测。大臣台谏交章救解。竟配海南县。于是直声动朝野。公卿大夫皆出饯于江上。叹息咨嗟不休。在谪也。讽人士重建林石川祠而享之。简秀士课劝不怠。海人至今师视公。越三载。因䨓异。赵浦渚翼上书。言直臣被谴。久未蒙 宥。灾之召也。 上命宥之。自是益无意当世。设斋舍进乡秀。仿程叔子月课法教之。丹之多文学士。亦公之赐也。丙子冬。闻南汉被围。星夜驰至鸟岭。路梗不得前。从观察使沈演。参赞规画。及双岭军败。涕泣晓谕。收拾创残。为赴援计。闻虏围撤乃止。丁丑二月。奔问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301H 页
至京师。寻以赈救御史。奉 命南下。既复 命。以执义参昼讲。知事李贵引朱子引君为党语有失对。公退而陈劄累百言。略曰吾朱子横说竖说。皆可为万世法。而 殿下遽疑其不能无病。不幸近于侮其言。试取与留正书四通。反复温绎。则立言之旨。庶几昭晢矣。己卯拜承旨。庚辰拜兵曹户曹参议。寻又拜大司谏。论吏曹判书李贵。举劾台官之失。则曰该曹权柄。无亦太重。论会盟勋臣官资之滥。则请并改正。别施 恩赐。士论多之。公以年及休退。大归田里。甲申八月二十七日卒。享年七十。葬于水清洞负辛之原。配晋州柳氏。 赠参判沃之女。男克重进士。次克敩。侧室三男三女。曰克纯,克允,克绅。婿金基俊,李之发,李璞。孙以下不录。公之殁。以再参振武靖社原从勋 赠大冢宰。既又合享于道川书院。后因事体非宜。疏请别享于浣溪书院。崇报之典。盖备矣。独节惠未加焉。今年春。因多士吁。礼部覆奏。 上可之。公之七世孙正锤自丹城抱遗书至。以状属不佞。嗟乎。不佞生晚人也。恶乎足以知公之万一者。第窃覸公立朝言议章奏之著焉者。其义正而密。其辞简而确。荣辱
东溪先生年谱卷之三 第 301L 页
不以介。威武莫之慑。夫岂无所受无所养而然哉。盖其平生师友。不越乎郑寒冈,张旅轩之门。故知及仁守。咸有源本。仓卒艰虞。率履规墨。醇醇有儒者涂辙。而观于炳几先见。早岁自立。已卓然有得于天者。故临事明辨。靡不当理。当世之名卿硕儒翕然以笃学好善归诩之。吾先祖水北公。亦尝与之友善。其出兴阳时。赆以诗章。称之以秋天一鹗。今去百馀年之后。至意炯炯于纸笔之外。然则不佞之于是状。终有不敢辞者。遂忘僭踰。撰次事行。为太常氏谂焉。 辅国崇禄大夫。行知中枢府事兼吏曹判书 世子左宾客金履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