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牧谷集卷之十 (自动笺注)
牧谷集卷之十
 家狀
  
仲父大匡輔國崇祿大夫
政府議政
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世子師府君家狀
 姓貫京畿豐德府德水縣。
 曾祖安性朝奉大夫
奇道察訪
 贈崇政大夫,議政府左贊成兼判義禁府事。
 曾祖妣尹氏
貞敬夫人
 祖諱植行資憲大夫
吏曹判書
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
知 經筵春秋館,成均館事
 世子右賓客
衛都捴都捴管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謚文靖公
號澤堂先生
 祖妣靑松沈氏。
貞夫人 贈貞敬夫人
 考諱紳夏行通大夫
禮賓寺正
 贈大匡輔國崇祿大夫,議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
 世子師。
 妣寧越辛氏。
貞夫人 贈貞敬夫人
公元1645年
府君姓李氏諱畬
字治甫
初字子三
德水之李。
自高中郞將諱敦守始著。
五世
至諱揚。
仕我 朝。
參議
二傳有諱宜茂。
文學受知 成廟
司諫
左議政諱荇
久典文衡
號容齋
第二子諱元祥
都事
 贈吏曹判書
生諱涉。
成均生員
 贈左承旨
府君高祖也。
成公
忠厚質直
不規名利
文靖公學邃道高。
而晦其名。
嘗筮得大過獨立之象。
扁堂以澤風
一生篤信體行之。
世稱爲澤堂先生
議政公實仲子
先生許以志氣雄遠
早年連中解。
家世隆顯
而便懷棲遁
廢擧業。
爲養從蔭仕。
而未老休官
士林禍作。
大歸驪江以終焉。
夫人
敎官後元之女。
順孝謹。
婦德甚備
府君乙酉正月二十三日酉時
生于江華外氏第。
方在娠。
議政公有質燕行。
大夫憂慮致傷
府君生而脆弱甚。
二三歲。
不能粒食
四歲在外家。
議政公書。
輒繫在衣帶。
久不解。
姨母夫見之戱侵辱
是後呼之
終不應。
外王母夫人怪問之。
對曰。
彼辱吾親。
不欲見也。
嘗侍朴夫人疾。
嘗藥服勤
成人
見者感歎
五歲受書
不煩課督
文理驟開。
讀至麥秀歌。
伏冊掩泣
季父畏齋先生授學。
特奇之。
十歲
議政公偶見行步頗遽。
戒曰。
動止
宜徐遲。
府君方讀小學
退而自抄五六條要語
服習之。
過數日。
議政公喜曰。
此兒頓異前日矣。
壬寅。
中生員試。
自是華聞日彰
發解
間嘗占魁
不利會圍。
而所製人傳誦
及乙卯議政歸休于鄕。
常隨在側。
潛心墳典
絶意進取
家徒壁立
府君躬自經理
甘毳無闕。
緩急有賴
以爲爲人子者。
徒知被養於父母
不思所以致養
則殆禽蟲不若
晝出監田。
夜而讀書
議政公笑曰。
一身何可爲兩役也。
庚申 更化
右相閔公鼎重
文行于 朝。
除 崇陵參奉
府君將以親命復應擧
不可
又從祿仕
不就
是年秋。
擢庭試丙科
唱名
卽被翰薦。
以同薦人有物議
不用
辛酉。
院薦入史館
檢閱陞至奉敎
參弘文錄。
正字
世所稱南床
極選也。
壬戌。
又被湖堂選。
博士
實錄都廳郞廳。
畏齋先生
方受 命改修 顯廟實錄
兼纂 宣廟寶鑑
府君新進
與聞筆削
以爲榮。
尋陞修撰
 上爲 慈懿大妃進宴
府君諸僚求 對。
極言灾異饑荒
可行
 上始頗難之。
旋下 旨寢罷
正言
 國家方有大比科而小科榜。
被臺論。
未收殺。
及設大科覆試
府君執義沈壽亮。
同承監試之 命。
入院
掌令韓構。
斥以臺體壞損。
府君引入
試院 啓禀
大臣獻議
請令竣事
府君以爲旣奉 命試士
 朝旨不許罷。
去就不得自由者。
黽勉畢試。
引避遞。
老成之論。
皆許以權度精審
處義得當
而臺議愈激。
至以冒彈監試請罷
 上敎以此實出於事勢不獲已
輾轉層激。
未曉其擧措
終不 允。
癸亥。
諸路凶荒
分遣 御史宣諭
府君見差關東
而方以監試事不自安
在鄕呈狀
被 特旨催促
始承 命到原州
招集士民
宣布 德音
靡不曲盡
聞者至垂泣
復 命。
爲陳積弊十事
蠲罷
原人立碑追思之。
 除兵曹佐郞
修撰
又移獻納,吏曹佐郞
不拜
 除北評事
邊塞幕職
不可避。
旣肅 命。
議政公患疸。
呈狀歸省
兵曹請令待愈赴任
 上以情理可矜
特 命遞。
又 除獻納
旋移吏郞。
府君久不赴 朝。
大臣在外銓郞。
過限勿遞。
盖欲必致府君也。
冬始出肅。
甲子
正郞
校書校理
訓鍊都監郞廳。
又差 明聖大妃魂殿都監都廳
朝論已有携貳之漸。
府君秉銓筆。
士類以爲重。
夏。
請覲還鄕
秋。
兼中學敎授
校理
應敎
執義
皆辭遞。
又以獻納
司諫
臺臣尹趾善。
府君圖免北幕。
侵逼語。
自陳其誤認。
府君引罪辭不赴。
金煥,金重夏事
朝論大機關。
先後疑阻乖激。
轉成標榜
府君深爲世道憂之。
以爲政刑合理
處置得中
人心服。
人心服則橫議無所容。
廟堂臺閣
均有所失。
自 上若詢問定煥罪。
寘重夏法。
然後勑勵羣工
使之各祛己私
協圖 國事
而更有黨私乖爭者。
斥以遠之
庶幾人心咸允。
朝論漸平。
陳疏反復論之。
 上嘉納。
後數日。
 處分改下。
尋遞 除宗簿寺正
執義
入京參 國練。
遞拜舍人
由還。
乙丑
再 除副應敎
選知製 敎。
府君以前居中考。
右授非政格力辭。
遞以軍銜
不參。
考又居中
盖自有尹趾善之言。
深懷不安故也。
大臣白其事。
 上曰。
予知其非厭避命
蕩滌令上來。
秋 除執義
未幾
 擢授副承旨
再疏辭。
因應 旨論事。
首以灾害稍弭。
警懼便懈爲戒
又言治體之未立。
朝著之不靖
有曰。
 殿下於接羣臣聽庶政之際。
一切勿以體貌文具爲拘。
要以實事責實效。
又持以至誠力行而導之。
然後流弊可變
治體可立矣。
 國家重言議士。
慷慨激揚己任
邦邪賴是糾摘
政綱賴是整肅
本意豈不誠美。
而其流之弊。
至游
談勝而實行蔑。
論議盛而政績壞。
正臣李珥所謂政亂浮議者。
此也。
自古老成見在周便。
年少之論多峻激
臨事爭論
事過忘去。
則不害爲不比之和。
今乃不然
始因一二意見差異
互相乖阻
輾轉層激。
遂至擧一世
不免標榜
而殆無完人矣。
臣去冬。
敢陳折衷之論。
盖冀 殿下不拘彼此
但酌事理之中。
平章一世
朝論庶有寧息之期矣。
近又因尹拯書札
謬引先正事。
閙端層生。
爭競不已
 國計民憂
置之相忘
以爲不抑浮議
無以實績
不打爭端
無以和 朝廷
此在 殿下建極而臨之耳。
願 殿下
凡於可否之間。
毋置甲乙胸中
擴吾心本然之明。
衆理兩端之極。
以求其公理所存
先正大體大綱
然後少參差之端。
一傡捨置
惟以做實政無私偏爲主。
擧措旣明。
刑賞皆當。
浮論可息。
而朝著可靖矣。
不然而徒以鎭定爲務。
則其弊必至言路杜塞
忠邪混淆矣。
 上批以憂愛戒誨
誠甚切實
遂入京拜 命。
因儒疏。
申論尹拯事曰。
林下讀書之人。
外托師生之舊。
內懷憾恨之心。
詆辱長者
肆然無忌
此實斯文大變
 聖世之至耻。
所宜明辨痛斥者在此。
其所先正事。
不過引喩不倫
公元1686年
下語失錯耳。
者。
徒知其可惡
而必欲事事而罪之。
救拯者。
但見其無情
而幷與其妄發而護之。
非 殿下折衷其間
朝著無寧靖之期矣。
府君尹拯事。
論斷雖嚴。
而不欲甚其罪。
意有在也。
旋移吏曹參議
差承文院副提調
疏乞省親病。
冬復 除承旨
副提學
爲參 國祥上京
肅 命。
時 上方講易
疏請擇朝臣之習易者。
或兼 經筵
或處講員
草野之士。
散職之流
以易學見稱者。
亦皆召致
以資講確。
仍及天地無私
大易中正之義。
肺腑至親
佐貳特授之失。
諫臣請還。
 中批除職。
被 嚴旨
故言之。
又移吏議
丙寅春
由還遞。
爲養乞郡。
出守安城郡
號犯先世嫌名呈遞
大司成
尋 除利川府使。
利距驪江一舍
餘省覲以伸便養
爲政
慈惠廉明
不煩箠楚
在任纔七朔。
闔境大治
去後思。
至今不衰
領相金公壽恒
 筵白李某。
不宜久置於外。
內遷副學。
而以畏齋先生相府
春秋相避疏遞。
丁卯吏議
議政公寢疾中。
適 除禮賓寺正
就醫奉。
以入
議政公捲還。
府君乞歸省遞
俄 除禮曹參議
移副學。
戊辰春
適以伯氏病至
拜兵曹參議
移大司諫
臺臣劾李公選
目以小人
府君
公元1688年
斥其乖謬
反攻
引避遞。
吏議由還。
以政注間微事
臺參遞。
大諫奔哭 慈懿大妃喪。
陳親病歸疏遞。
 除副學。
時近宗有過被 寵幸者。
玄石朴公世采
以吏判袖箚陳戒。
 上震怒斥退之。
領相南九萬
右相呂聖齊
伸救朴公。
 天威益激。
並荐棘北邊
前此臺臣李徵明。
亦疏言後宮事。
 嚴旨遞罷。
久靳甄用。
府君陳疏極論之。
其略曰。
 殿下羣下之言。
以後爲戒
則疑其謗訕
近戚爲戒
則疑其搆害。
常若有憤鬱不平之氣。
藏蓄不去。
隨事輒發。
雷霆所激。
不暇自制
竊想 聖心以爲我無此事。
妄相揣度
以招君上之過此罪也。
然此本無可怒。
若 殿下不復存纖芥以聽羣言
其言出於誤認。
則但曰我自無此。
爾言誤矣。
或有近似
猛省而勇改之
耻過非爲戒。
開心見誠
表裏如一
 殿下有過無過
羣下皆仰之如日月
雖有誤認之語。
將自消散
寧復爲累於 聖德哉。
今 殿下威怒日加
羣情疑惑深。
四方傳聞以爲廷臣之言。
稍關 宮禁
則不大官小官
一切加以威罰
始疑 殿下眞有偏係。
自古未有上下阻隔
而其國不亂者也。
當此之時。
奸邪讒嫉之言。
乘間而入。
豈不危哉。
倘 殿下回心
公元1689年
慮。
以察羣下之情。
則臣今日之事。
 殿下悔之不暇
而向之疑 殿下者。
皆不喩而自釋
豈不上下同幸。
家 國俱慶哉。
 批曰。
憂愛戒誨
出於至誠
是後李公徵明
始受 恩點。
尋移大諫
己巳正月
 除吏議
辭遞。
三月
畏齋先生卒。
議政公疾㞃。
不敢以喪告。
設位他處
以時展哀焉。
未幾
 中宮出居私第
尤菴宋先生文谷金相公
及禍
府君悲傷憂惋。
殆欲無吪。
而旣遞職鄕。
杜門侍親癠。
自靖而已
庚午六月
議政公憂。
壬申
服闋
甲戌四月
 上大悔悟
 中宮復位
奸兇誅黜
首 擢府君
爲刑曹參判。
兼備邊司觀象提調
差 中宮復位敎命文製述官。
遂進江郊
議政遺戒辭。
 批不許
旣應 製。
卽乞省親病還。
 除大諫
時領相南九萬,判義禁柳尙運
希載獄緩甚。
鄕儒朴尙絅抗疏痛斥
因應敎金夢臣疏。
遠配。
府君因辭疏論之曰。
尙絅之言。
雖云狂妄
其意則出於明討賊之義。
不可銷鑠沮遏審矣。
自有鞫事。
國言喧沸
街巷流傳
類多諸臣情外。
然亦自有以致之。
可駭者。
謀害 國母
何等兇逆
而置之長房
同例囚。
輿情憤激
本始於此
及後按治
有違誅討常典
人之致疑。
理所不免
今其言於大臣
公元1694年
諸宰。
固甚難安。
而所論則實中外之所同扼腕者。
草野之人。
憤慨所發。
不復顧藉
古今此類。
亦非一二。
以此歸之搆誣陷人。
至疑其恐動傾軋
不亦謬乎。
 朝廷不能執端用中培護扶奬
乃可億逆成罪。
必至流竄而後已耶。
儒臣旣謂尙絅之疏。
正義明。
而反以爲罪。
抑獨何哉。
導 君上罪言如是
而謂將以保合。
非臣所知也。
弘文館提學
疏遞本職
復陳母病。
 批以私情雖切。
公務尤重。
 別諭促召。
府君疏申遺戒懇辭
 除禮曹參判。
同知 經筵
連入疏狀。
只 許遞本職
始以軍銜赴 朝。
拜漢城府右尹
嘗因 侍講
請刊進文正公宋時烈所述心經釋疑
本出退溪門人箚錄質疑
文正公刪補爲書者。
兇黨焚毁
至是復行於世。
大司成兼 世子副賓客
乞歸覲。
乙亥春
復還 朝。
 春宮齒學禮也。
移副學辭遞兼同知成均館事
拜戶曹參判都承旨
以親病乞歸遞。
 除吏曹參判。
同知春秋館事時。
大夫人。
伯氏恩縣任所
連以情理上疏辭。
兼陳灾荒狀。
請 上供以下
官府大小一切需用
勿拘常規
痛加裁節
通計衙門見存者。
移補經費
以代稅入
要使尺布斗粟
無出被灾之民。
公元前226年
衛卒上番
軍兵操練
大比試士
年例抄丁。
凡致勞攘糜費者。
勿論輕重
一傡停罷
預講聚糓移之策。
以爲賑資。
又以遇灾警懼之道。
反復陳戒。
 上批嘉納
大臣府君固守遺戒
不欲從仕。
請開釋敦召。
 上曰。
不可膠守。
使之安意察職。
府君再疏申前懇。
 批諭勤摯。
査對肅 命。
引入
兼藝文館提學
乞覲歸。
 上因儒生姜敏著疏。
按獄大臣
下 嚴敎
以爲家所失。
在於緩。
治朴尙絅而前以大義爲言者。
有以致之。
府君疏引咎曰。
臣亦其時言者之一也。
丙子春
始遞銓任。
 除工曹參判。
因促 旨。
疏陳親病。
寬限
赴 朝。
兼附賑事。
請發楊津,項倉米
寬牛禁。
以捄其急。
時李濟億疏詆尤菴先生
 上命竄之。
閔震炯以玉堂營救
 上遞其職。
旋以各有標榜
論議差異異事
特 命還仍。
府君因辭疏。
陳戒曰。
臣於 朝廷處閔震炯者。
不能無惑
 王言一播。
四方傳誦
以爲是固當然
不幾於導一世
而使之黨乎。
標榜者。
亡國膏肓也。
發於 綸綍者。
若反有容保之意。
非所以爲訓於羣下也。
 殿下睿智出天。
而凝定之量或未足
 聖學超倫
涵養之功或未盡。
好賢非不篤。
未免無終
公元前225年
非不切。
未免無實
於是與奪之間。
未見有審愼留難之意。
以此前之邪者。
未必不賢
前之是者。
未必不非。
善類雖進。
持疑之心未已
讒佞雖退。
旁伺之計難遏。
陰陽互勝。
黑白屢換。
一變易。
爲禍漸深。
是 殿下朋黨之病。
不惟無以去之。
有以助之。
無他
皇極之理。
有所未明。
不免與物俱化。
莫有定準矣。
惟有 聖上虗心察理
以定我之權度
是必其實是。
曰非必見其實非。
勿爲一時喜怒之私所移。
左右交亂之口所眩。
好惡一循乎天理
擧措允合人心
庶幾無失於皇極之義。
一世標準可立矣。
何患朋黨之難去也。
 上批嘉納
連辭不 許。
夏始肅 命。
同知禁府事。
按業同獄。
以撰 世子敎命文。
都監 啓遞金吾
大司成
先是
大臣白府君省親不得久於 朝。
請換 除伯氏畿邑
 上允之
大夫人先還驪江
府君乞歸覲。
又入縣道疏。
備陳歉狀。
秋後徵收之政。
預加講究
勿靳損减
經賑守令。
勿輕遞易
諸道賑錢軍布。
詢問民情
以糓代納。
仍及冗食
浮費
以爲蓄積之道。
府君每謂 國家將以無食亡。
朝政惟事姑息因循
以此縷縷焉。
被 別諭促還。
入 朝。
司譯提調
 擢拜漢城府判尹。
再疏辭。
 批曰。
不喜矯激
忠愨可尙
拜禮判書
掌樂提調
 上命 世子嬪。
展謁 永昭殿。
府君以爲王朝之禮。
嚴謹
不行於 宗廟
獨行於 永昭殿。
古禮則不備。
以今禮則非有受於 祖宗也。
箚請 詢諸大臣
仍令儒臣考究以定制。
章甫尤菴先生
建院于華陽洞
府君先正華陽
朱子武夷
非他院比入白。
特 賜額
丙申 處分後。
 上親書院額。
 命近侍馳揭之。
疏乞省覲于果川縣。
大夫人方就養伯氏也。
內醫提調
陳疏辭。
畿邑被雹處减稅。
臺臣申銋。
論劾領相柳尙運右相徐文重。
黜補塞邑
儒生李顯命成揆憲。
相繼訊配。
府君因疏極言曰。
甲戌廟堂所處
每出過慮
四方之人。
大義廟堂
其言紛
廟堂之意益堅。
四方之言愈激。
申銋以隔阻之心。
柳尙運獨先還入。
仍被重卜。
至以徼寵爲言
此非尙運本情
徒有憤慨
致疑至此
若謂有私意。
豈銋之情哉。
徐文重受謗最甚
敦府之疏。
譁然傳說
銋疏所云。
悖理之論。
實非用意搆成。
所聞也。
不宜摧壓太重。
以傷敢言之氣。
臺臣之言。
苟犯於廟堂
輒以傾軋爲斷。
使
不得開口
非 國家福也。
至於以儒進言
待之刑訊
必欲鉤覈其指嗾
殆若有大奸隱伏交亂
終至己巳忘生之士。
並罹鞫刑。
如是欲情義之通融
難矣。
 批曰。
有懷則陳。
亦何傷焉。
左相尹趾善,大憲權是經。
迭起交詆。
 上又於徐相疏批。
府君以不韙。
府君連疏請勘
遞歸驪江
被徑行之罪。
 除判尹。
不赴。
丁丑春
大司憲
再疏辭遞。
而 上批有察其本心
决非喜事之 敎。
遂入
肅知中樞府事。
請由。
還鄕
適 除京畿監司拜 命。
疏陳民事
申之節省蓄儲之意。
連歲大侵
又無
府君蚤夜焦思
區畫荒政
總錄一道飢口。
親自料檢
計數給糧。
得以存活
及罷賑。
病作幾殊。
閱四朔始愈。
內移吏曹判書
七疏力辭遞。
 除知敦寧府事。
藝文提學同知 經筵
左參贊
觀象提調
薦授兩館提學
容齋先生府君
四主文盟
實 國朝所罕。
府君夙負詞垣重望
公議歉其晩。
府君猶深懷謙挹
疏凡七上。
始承 命。
戊寅春
繕工提調
兼 世子賓客
 除大司憲
辭遞。
拜禮判書
七月
丁大夫人憂。
庚辰
服闋
 除禮判,兼知 經筵長興提調賓客
兼備局,院。
移判吏曹
兼弘提學
時 坤殿違豫
至設議藥廳。
府君旣累疏辭。
不 許。
遂進廣州
陳疏承 批。
乃入京再疏。
遺戒申懇。
左相李公世白
右相申公琓聯箚。
引卞壼奏語。
擧先成公文靖公事勉出。
 上特下備忘曰。
一時遺戒
君臣大義
孰重孰輕。
以予所親見者。
相臣李端夏任。
未嘗終始力辭。
今日吏判之固守己見
非所望於世祿之臣也。
仍 命待明朝牌招。
府君金吾待罪
疏暴情事
有曰。
大臣箚語。
不惟臣之心事無以自白
並與臣祖父出處本意
皆歸晻昧
曾祖安性
當 宣廟黨禍之際。
私心痛之。
勉戒臣祖父曰。
先輩言我 國必以朋黨亡。
果驗矣。
汝雖僥倖登 朝。
愼勿交結名土。
爲世指目
典籍
知縣足矣
非謂祖父不堪淸要
欲令無以黨目媒進也。
又戒勿當理學之名。
以此祖父
內實用力程朱之學
而外韜晦不居
惟以文章名世
遭遇 聖世
致位隆顯
而常以獨立之道自守
終不入於偏黨之目。
至於季父
亦嘗惓惓調和朝論
第一義
遵守遺戒
不傷先志
可見於此
今謂臣祖父
不遵先戒
豈不痛哉。
至於樂謨庾怡事。
其父戒子
不過出於愛子私情
以義掩情。
亦然
公元前223年
矣。
臣之情事則不然。
通籍之初。
驟躋淸華
臣父在
已登下大夫
其間所歷。
非三司則選曹
了無絲毫裨補
及至己巳朝著之變極矣。
臣父寢疾
已有年。
慨念時事
如恫在身
病中耿耿
長夜無眠。
每謂臣曰。
 聖君在上
時變如此
雖曰黨人之禍。
其實則如汝等輩事 君無狀
不能維匡世道
此汝之罪也。
仍戒臣勿復玷舊踐。
重辜 恩之罪。
不啻再三丁寧
其後仍以見背
不復聞訓戒矣。
臣於平日
父母衰病陳情乞還者數。
臣父每勉臣赴 朝。
盡心奉職
畢竟見臣叨冒踰分。
徒誤 國恩
有此臨歿之戒。
豈但私其子。
不念公義而然哉。
 聖主雖不知臣無狀
而臣實自知
臣雖有不自知
臣父實知之明。
如此而猶叨竊不已
外托君臣之義。
內忘亡父之戒。
終至僨敗後已
則生何以人類
何以見亡父哉。
噫。
立身事君。
策名當世
父母望子
皆有是心。
豈獨臣父不然
緣臣不肖
致有此戒。
以臣情事
寧有復廁朝行之意。
而 更化之後
特被非常之 恩。
陞擢至此
誠以 君臣大義
不敢自廢。
力辭不獲
忍痛膺 命。
每竊自念。
有愧天地
至於臣父所戒。
已僨之轍。
怵惕驚心
不敢當矣。
臣以世祿之家。
至于臣身
受 
恩尤罔極
隕首結草
常所自期
苟其力所能任。
時勢險夷
職事難易
非所敢計。
則不惟臣區區赤心
 天日照臨。
父本意。
斷不如此
大臣之言。
有若欲避機穽罟擭之禍。
專出於一己之私者然。
何其不諒之甚也。
至於季父
立 朝則尤不相侔
曾祖所戒。
旣是泛說
主意有在。
自臣祖父所遵者。
其意也。
至臣季父
復何淸要之可避哉。
臣於頃年陳疏曰。
在耳緖言
難復改於九泉之下。
聽卑之 天心
尙可回於螻蟻之誠
臣之抱痛含恤。
萬死爲期
不敢承 命者。
亦或不至爲罪於 聖世矣。
 上批愈益敦勉
 特敎隨下。
又以提學被 召。
府君詣 闕陳疏。
 批以卿勿固讓
遂承 命。
試士泮宮
復再疏辭。
 上於筵中。
屢下特諭。
仍下 批曰。
勿玷舊踐。
縱有父訓
人臣事君。
身非己有。
銓部新除
若在卿親在世之日。
君父開釋
若是縷縷
則卿親必無固守初志之理。
卿之今日膺命
寧有一毫近似不顧倫彝之義乎。
他日歸告
亦有辭矣。
今予此言。
竭盡無餘。
卿其體諒
議政公寢疾中。
己巳世變
不勝憂慨
家庭之間。
嘗有所勉戒。
本意非以果忘。
取必身後者。
及至 天日重明
府君爲伸分義
雖有造 朝。
公元前220年
每當要職
力避不已
惟恐或違於先旨。
一家親友
皆疑其過中不聽
至是 批諭委曲懇摯
至以歸告爲 敎。
不得不黽勉改圖
自傷初志之不守。
對家至於乖涕。
辛巳正月
出仕
旣當銓叙
或慮公道未恢。
仕路未淸。
汲引才諝
詢訪幽隱
如恐不及
箚論雜歧濫猥。
請計仕陞遷
一依舊制
皆令考講內外諸軍門久勤。
兵曹調用勿混。
移東銓。
 國制內司行會
關由吏曹者。
法意有在。
近世浸成虗例。
惟其牒是施。
府君隨事執奏
多所寢格焉。
大政後。
三疏辭。
不 許。
內醫提調
藥房
侍 坤殿疾也。
尋 擢拜判義禁府事。
例遞藥院
五疏辭遞銓任。
過六日。
 特旨復授
諭以委任責成之意。
再疏不 許。
黽勉出肅。
宣惠提調
復拜兩館提學
 仁顯王妃昇遐
 上製下行錄。
 命撰進誌文
府君入 對。
請直用 御製爲誌。
 上許之。
又命別爲記以附誌後。
九月
參 親鞫。
時變起 宮掖
人情震駭
府君金吾首席
終始按治
不懾不撓
懲討甚嚴。
議讞審允。
無貳辭。
希載旣誅。
 上欲貸杭死。
府君大臣諸宰爭執
始得 旨。
因臺 啓。
將施賊黯逆律。
府君賜死
初旣不隨坐
到今追致大辟
慮其有
公元前219年
違常法。
請 詢諸大臣而處之。
都捴管
壬午春
復辭銓任。
疏凡十一上。
終不 許。
省墓下鄕
先遞金吾
初 上視文廟
府君文衡掌試。
大司成金公鎭圭
另飭主掌官。
嚴禁過好試紙
科期只隔三日
所印給不滿三百張。
府君以爲擧子已盡貿置。
事勢急迫
備之際。
紙價倍踊。
只增紛亂
令限中品踏印。
而禁其太厚之類。
此出不得已也。
持平李東彥。
追發主掌論罪之 啓。
府君以爲咎陳疏辭。
 批曰。
試紙變通
卽其勢然。
承 別諭不赴。
上疏力辭本職
 批曰。
强迫
非使以禮之道。
始 許遞。
旋 除左參贊
修撰尹星駿。
憑藉試紙事。
斥以循情壞法。
府君請勘罪。
 批曰。
不韙之論。
何必深嫌。
差 敬寧殿樂章製述官。
三疏力辭。
 批曰。
卿之爲國赤心
所知之。
所謂循情壞法。
寧有一毫近似
用意搆捏。
危險不正之論。
不足掛齒頰。
旣而一無賴人崔世鎰投疏言。
謁聖一榜
考官私親
捃摭試紙事。
指意極慘。
 上下備忘曰。
一篇精神
專出於熒惑天聽
傾陷朝廷之計。
豈料造意危險至此
試紙用奸云者
與尹星駿疏一串貫來。
此豈一鄕儒所獨辦。
孤立後悔等語。
直驅廷臣於罔測之科。
尤極痛心
初 命
公元前218年
遠地定配
因臺 啓拿覈世鎰。
自服
受嗾於朴斗山
遂 命並竄之。
府君進到城外胥 命。
盖榜中人任公埅。
適以姻親獲中。
故不悅者必欲借此搆陷。
實是分考官李公喜茂所取也。
初置剩數中
因 特敎盡入選
公疏秉心至公
府君對人未嘗自明
委折前後疏。
引咎而已
又差 中宮殿冊封敎命文製述官
府君江上
疏陳
不敢復當文任事
樂章辭之。
卽返鄕廬。
連疏固辭
大臣白其難强。
 上乃許遞文衡
撰述 別諭促召。
 冊禮旣迫。
義在召役。
府君不得已進近郊。
疏請在外 製進而不獲 命。
遂入肅應 製。
過賀班。
卽陳疏歸。
癸未春
文衡薦望被 召。
累疏辭。
六月
冬至正使
乞以軍銜往役不 許。
八月
 擢授政府左議政
兼 世子傅。
疏乞改正
 上遣史官宣批曰。
卿之德望
叶台司
何用撝謙
若是其過乎。
第四疏。
 敦勉冞懇。
曰卿之宿德
雅望
今玆枚卜
云晩矣。
此時扶顚之責。
有望於卿。
十月進到江郊
復力辭。
 遣承旨敦諭
遂拜 命。
辭大拜前俸祿
入 對。
別遣 御史
監賑關東海西
先是泮儒。
因被責於大司成空館。
 上命招入他儒生
府君士氣不可摧折
請 
公元前217年
下敎勸還入。
 許之。
修撰趙泰一疏都堂錄。
彼此多寡爲言
府君斥其喜事不靖
請外補焉。
甲申正月
 上嘗臨筵下敎曰。
 大明今歲三月亡。
每覽史。
至 崇禎皇帝死社處。
嗚咽不忍讀。
仍擧 神宗皇帝再造之恩。
丁丑下城之羞。
三臣和之節。
至以近來彼人來時。
觀光若華使。
 辭旨愴慨。
府君朱子忍痛含寃迫不得已八字爲對。
且以 孝廟志事仰勉曰。
胡無百年之運。
甲子已周矣。
不可但以皮幣珠玉
恃而爲安。
奮發 聖心
圖恢國政
則天下事未可知。
必先節損冗費
懷保小民
方可爲自强之策矣。
 上又曰。
邢玠楊鎬
東征帥臣
亦有祠宇
無爲 神宗建廟之事。
正臣宋時烈
曾有是議。
欲以斥和三臣從享矣。
府君對曰。
宋時烈得 崇禎皇帝御筆非禮勿動四字
所居華陽洞石上
建菴而奉原本
古人茅屋昭王之義。
欲立廟以紙牓。
祀 萬曆, 崇禎兩皇帝
未就而歿。
其後人權
禮經殿屋之制。
立祠行禮
此事或徹聞否。
 上答以曾無陳白者。
予未聞也。
府君又曰。
自 朝家立 皇廟
禮貌當加尊於本國 宗廟
儀章品式
多難處。
爲 皇朝報恩之道。
惟在修內
攘外
明尊周之義。
繼 聖祖之志。
雖不能然
固國安民
有以自立
其實也。
立廟盛典
乃其文也。
所願惟在 聖上加意實功。
士民追思薦誠。
雖不備禮
不足爲嫌
華陽 廟宇雖成。
春秋粢盛
出於私力
劃助奴婢田土
亦可以表 聖上今日之心矣。
 上命他大臣及在外儒臣而處之。
府君入奏曰。
今論者。
或以諸侯祭天子。
於禮爲僭。
漢韋玄成曰。
不祭支庶之家。
不祭下土諸侯
其分固截然矣。
然禮有經有權。
要之本人合天理。
適子有故不得祭。
支庶代行於其家。
人情不容已也。
天子太廟
不血食
一隅偏邦
獨有沒世不忘之誠。
追思祭之。
亦何於以支庶代祭乎。
所以祭之。
必須專尊致嚴。
一毫苟且未安。
然後可以盡其誠敬
雖若踰分不爲罪也。
不然豈不尤爲不敢乎。
若擧
爲 大明區域而立天子之廟。
豈不盛哉
顧今事勢
但設廟貌
惟畏人知。
非所以奉 皇靈也。
至於日後之慮。
不可謂必有。
不可謂必無。
萬一或至毁廟
則當以存亡决之。
此亦不可深思矣。
如本國 宗廟之壓屈。
雖是節目間事
臣民之心。
亦甚重難
臣意立廟
恐終難行。
而天之於天子
天子於諸
侯其尊等。
若以天子祭天之禮祭天子。
則稍有可倣。
設壇掃地而祭。
祭天之禮。
以至無文之意也。
王者大祭
又有禘。
卽追祭始祖所自出而不立廟設主
祭時設神牌
祭畢燎之。
 大明會典可考也。
今若倣此兩禮
設壇置齋。
庫藏床卓。
一年一祭。
春秋兩祭
庶幾極其嚴敬
而無歉於追思之誠矣。
 上用其言。
定以設壇 禁中
而歲一行祭。
是議初發也。
遂庵權公尙夏
農巖金公昌協
皆王立廟之論。
 朝廷諸議。
又各參差
府君與權,金二公
往復商度
以爲諸侯祭天子。
若不能專尊致嚴。
未免苟簡
則反歸於僭率。
寧且忍痛含寃
其所不敢而先其所當急。
謀國實之道。
反復思量
參酌典禮
畢竟斷之以設壇。
無復異議焉。
時有海寇警。
廟議欲築北城
他日避兵地。
或以修築都城爲便。
未决
府君因 下詢進曰。
今 國計民力蕩然
大役實難輕擧
都城乃 廟社所在
士民所聚。
與民共守。
使各護父兄
妻子
不效死乎。
北漢險固
不守都城而縮入。
是以都城與敵。
能使人心堅守乎。
初不築城則已。
欲築則莫如繕修都城
徐議漸完。
不至病民
臣之意也。
 上可其議。
遂 命增築都城
府君又奏曰。
時擧大役
則自 上必須常存警畏
如在泥露中。
然後膚功可奏。
大策可建。
因此振勵頹綱
收拾人心
不但城池甲兵之具而止。
則尤豈非 宗社生民之幸乎。
退與諸宰及將臣
廵視城堞
緩急遠邇
而分授五軍門。
使各節省
專意築斯。
府君焚黃暇。
將營遷先墓。
 上命給葬需擔軍。
府君方始大役
宜省冗費
上箚懇辭
及停遷禮。
又疏請收還
 上令待後日擧行
因掌令呂必重疏。
又及科事。
府君再疏請譴。
 上批慰諭冞勤。
旣還 朝。
持平泰明疏。
府君連上箚辭。
不 許。
時有旱灾
 上方慮囚
欲釋贓吏罪。
府君曰。
贓法不嚴
無所畏戢
害及生民
今爲憫旱而弛贓法。
則未知其可也。
又以應天之實。
惟在修 祖宗德政
昔我 中 宣兩朝
後宮螽斯之慶。
出閤之前
外間不知有 王子云
日者臺 啓所論第宅事。
旣 賜允許
而旋又營甲第
或恐非 祖宗朝所爲也。
如此處。
若以 祖宗所不爲而 命停罷
豈非 聖德之光乎。
此時此等事。
自 上或以何害爲心。
非所敬畏天灾之道也。
旣退又上箚曰。
遇灾恐懼
祗若天心者。
莫如殷宗周宣不過曰修先王之政。
良法美制。
 祖宗所嘗講
行者
廢墜殆盡
浮費謬例。
 祖宗所嘗抑損者。
漸益增加
 國計空而冗需難節。
民力竭而重斂難革。
其本惟在樹立 聖志
抖擻庶度。
一以 祖宗之心爲心。
用有可省。
則勿以微小無傷
事有可改
則勿以流循爲可援。
從其難捨而先捨之。
擇其難行先行之。
精神所動。
一國徯應。
 上答曰。
陳戒之辭。
於忠愛之丹忱
令人感歎
府君嘗於 筵中。
論斥朴世堂以異端行怪。
三年喪上食
朱子之訓。
時 王之禮。
定制防禁
世堂門徒
稱以辨師誣。
疏語絶悖。
府君陳箚嚴斥之。
十月
因備局回啓。
 上旨頗示未安。
臺 啓又有侵逼語。
府君引入陳箚。
又呈單四十餘度。
 上屢遣史官承旨敦勉不已
冬末出仕
連箚乞免
不 許。
時 上候久不豫。
火盛 答藥院
乙酉正月
府君入 對。
首以本源之工。
備陳新元之戒。
二月
祗役 寧陵
未還 朝。
一鄕儒以 卽位三十年。
疏請上 尊號
宮官姜履相。
又以有 中廟 廟前例。
陳白 胄筵。
 東宮上三疏。
而僚相將百官 庭籲。
出令矣。
府君復 命。
以爲 兩朝故事
稱慶陳賀
未嘗上 號。
與諸大臣坐賓廳。
招詰履相所達據何書。
窘莫能對。
遂 啓請
公元前216年
 兩朝已行例。
稱慶陳賀
 上初認爲請 號。
不許
翌日
府君與僚相同入 對。
悉陳 兩朝故事
且達 啓辭之非出請號。
 上始允之
廷議主上 號。
而或欲幷與稱慶而已之。
府君以爲 尊號事
當遵 謙德
稱慶則因 先朝故事
略伸臣子喜懼之情。
無不可。
於是羣議以定
時 東宮猶復疏請上 號。
府君入達于 書筵曰。
 國朝無故事。
仰體 大朝謙德
 東宮疏遂停。
御營廳都提調
三月
持平彙登
築城事。
欲發合 啓。
以僚議不齊引避
極巧慘。
府君卽出江上
納 命召
 上命還授。
承旨敦諭曰。
卿每言磨以歲月
漸次修築
其所專任私智
妄徼事功者。
其果一毫近似耶。
奏聞彼國。
本非卿之所請。
將臣之言。
相與論難而已
其所謂藉重約條。
脅持君上者。
是何抑勒搆捏之甚耶。
府君對以罪名至重。
俟刑章。
 上連承旨
而對如前。
十數日。
合 啓不發。
發行
承旨追到舟次
 諭以憂愛血誠
可質神明
還鄕後。
又 遣承旨別諭。
府君以臺議方興。
不敢具疏自列
前後對 啓。
只請譴而已
四月
掌令朴台東
持平朴乃貞。
正言姜履相。
始發合 啓。
獻納權詹與履相。
又發壬
午科拔榜之 啓。
府君益急。
 上乃下敎曰。
南九萬雖曰本心無他
禍及宮闈之後
百世之下。
不以請罪爲非
其時臺官崖異
少無顧念名義之意矣。
左相赤心事國。
斷斷無他
役事
亦出爲國綢繆之謀。
而合啓請罪。
以爲公論
靡然從之。
無一崖異
今日人心
予實痛惋
又 下敎曰。
指嗾崔世鎰。
投疏而不得售
到今持之不已
欲逞其初計。
予何可不言乎。
彙登,履相,詹等。
 命補邊邑
合 啓遂停。
五月
 上又遣承旨敦諭
疏至十一上。
始 勉副。
除判中樞府事。
辭不赴。
十一月
聞 上有傳禪之命。
發行利川
已還 寢。
拜疏退歸
其疏援引 國朝前事
以明今日時勢
不可擬於 祖宗之世。
仍及治心之法。
有曰。
理得後心安。
心安然後火降
 聖上本心
欲以憂勞貽 春宮
急於就閒
不顧其他
若見 春宮弱齡焦勞
 聖心不安
不啻疾痛在身
孔子曰。
父母惟其疾之憂。
臣恐 聖上求以治病
而反以增憂也。
心如止水
靜則澄。
不靜則不澄。
所謂靜者
自點檢吾心如何
非必寄想事物之外。
古昔帝王
一心萬務
而靜常在其中
湛一虗明
寂而能感。
物來順應
我則如故
存而爲中。
發而爲和。
公元前215年
行乎所無事
端拱九重之內而萬化成
曷嘗煩勞爲病哉。
 上答以憂愛誡誨
寔出丹忱
時城役不修不輟
久無收殺
丙戌春
疏乞永刊職秩。
兼請亟 賜裁處
有曰。
臣極知時詘役鉅。
未可亟圖。
而竊意 聖上有慮危之心。
因此奮發
一切節縮冗費
如在板蕩之中。
專力城池
磨以歲月
漸次修完
庶幾不至國病民。
可以壯固根本
爲 國家永遠計。
以此陳白
而 聖敎亦可之矣。
都城四方委輸
一有外寇
輒棄以資敵。
無策甚矣。
者以城濶爲病。
此與孤軍臨急入保者不同
 國君萬民共守。
則勢不可狹小
太原城四十里。
捍御强敵
都城爲大。
不爲守備計。
何如哉。
柳成龍鄭經世李廷龜等。
皆以都城爲必守地。
成龍欲設雉於水口門外
旣聚石。
朝議紛紜而止。
廷龜欲增築都城
期以十年
自當有效
言正愚臣相符
數臣者身經變故。
目見利病
其所規畫
偶然哉。
且 國家兵革久矣。
 上下狃安。
法度隳壞
浮靡費日增。
軍國之需日縮
 聖上果能廓然改圖
赫然定志
一新庶度。
痛革謬習。
不以姑息而忽遠慮
濫冗而損實用
則 國計可裕。
戎備可飭。
不患一城之難修也。
臣之仰贊 聖筭者。
意本在此。
臣每對人言。
此役雖只修一面
與他城不同
不至爲虗筭。
惟當盡吾心而已
殊未知一面
未及下手
臣身陷坑坎。
可見臣之愚也。
 國家事。
宜與衆共之。
臣自初請於異議
勿加摧抑者。
恐 聖上以此役。
爲容易可辦。
不深留 聖慮也。
人君一念
國之肥瘠係焉。
苟 聖志一立
雖由此撥亂興衰可也。
城役不足言也。
不能然而以今規模氣象
府庫已匱之財。
閭井已弊之力。
一擧而完此役。
恃而爲安。
則實非臣之本意
而其於固國安民之道。
不亦左乎。
此惟 聖上一心所定如何耳。
 答以大計已定
不宜撓改。
廟議終無擔當者。
事遂已。
五月
 命賜月廩
辭不受。
六月
聞有湖西林溥凶疏
上京
辛巳按獄諸臣申公琓金公昌集
胥 命金吾門外
先是
一種邪論
陰爲後日地。
曲護希載
甚至於不竟業同獄。
終致 宮闈罔極之變。
及 聖斷赫然
天討夬行。
向之護希賊者。
自知得罪名義
反欲嫁禍 朝廷
暗地流言
無所不至
當尹賊順命之訊。
鞫問郞呂必重,姜履相互譸張
以爲順命供稱
希賊嘗有諺札抵渠。
謂其妻交奸金春澤
謀害 東宮云。
而鞫廳置不問
禁堂之發。
以外所聞
來傳
于鞫坐。
諸公大駭之。
初欲請覈其言根。
順命尙在
遂更訊取招。
令悉陳前招所供。
反復鉤詰。
使無片辭未吐。
而終無彷彿於所傳之說者。
及希賊拿至。
亦對以本無諺札之事。
其言自歸落空矣。
至是疏果上。
請召尹拯
以爲兇言掩匿不達
不起
 上命定配
臺言繼發。
鞫問
始諉之已死之卞東規
後因朴泰
以及於履相必重。
時議必欲置兇言疑似黯黮之中。
機關叵測
委官崔錫鼎 筵中有曰。
此獄肯綮
謀害二字
而非白地做出者。
設令當錄而不錄
不過怱擾中偶然不察耳。
仍請令諸大臣勿待 命。
時 上屢遣史官
諭令安心退去
府君只對以不敢及聞有此奏。
仍對 啓始暴痛寃之意。
大諫尹趾仁輒陳疏。
操切益急。
按鞫者。
外爲原恕
陰實鍛鍊訊諸囚。
取供糢糊
言根歸必重。
重累受刑
末乃對以瞥然間似聞。
獄官指是視。
言反覆虗謊。
不成事理
而鞫廳遽以此謂承欵。
而請酌處之。
 上意欲以誣陷
而因入 侍諸臣力救。
與必重,履相,泰並律止竄配。
盖順賊。
旣經再問。
希賊亦曰無是。
則更無可以致疑於其間者。
而初則以更訊日。
指爲初招。
直欲變亂事實
其日他問郞等
抗疏力辨
不得入。
雖以必重輩。
做出兇言禍心
 淑問之初。
不敢無爲有。
一切脅以桁楊
必令證成而後已。
判義禁趙相愚
直以當錄不錄
不能無罪仰奏。
正言韓配周等。
爭之尤力。
遂有辛巳按獄諸臣並罷職之 命。
府君卽出江上
東歸
九月
 別叙。
付判中樞府事。
俄聞李潛投疏爲訟寃
語極兇憯。
馳詣城外待命
 上已於疏入日。
 親鞫杖斃
,必重等。
特 命拿來。
更鞫申,金兩相公
並被 召。
至前慰諭
府君追至。
 上又遣史官敦勉至三四。
府君不得已入對
 上先府君前日所遭築城事。
縷縷開釋
仍 敎曰。
則百倍於
直驅三大臣於惡逆
此若尋常治之。
必有他日無窮之慮。
世道至此
豈止卿等不幸
國家深憂
希載諺札元無之說。
他問郞皆不聞。
獨必重以爲瞥然聽得。
不能自信
若果分明聽得。
何以曰不自信
何以曰親聞的實
罪當死。
不能正法
設鞫三朔
終無歸宿
疏又出。
今者更拿之意。
則問其所往來經營疏事者。
必重則問以做出虗言
欲實疏之罪。
明白處斷
使兇人有以少戢。
又 曰。
李師尙,韓配周等。
以不所引之人。
獨問
未免偏重爲言
論罪三大臣。
經營和應
必欲證成之計。
昭然不難見。
而予未覺察。
不能固守初見
人君之道。
嚴處剛猛
然後奸人不敢肆。
而予則見欺實深。
痛恨矣。
府君對以臣爲 國家腹心之臣。
負此罪名
萬死是甘。
但 聖上臨事
不免急迫
今若付公朝覈實狀。
則臣雖死。
亦可爲安心之鬼。
退出城外以待 命。
當是時。
若非 聖明洞燭鬼蜮肝肺
搢紳之禍。
何待壬寅而作。
其後誣獄起。
首擧言以實之
至於馴致戊申逆變
 聖敎所以日後深長慮者。
不翅鑿鑿符合矣。
丁亥正月
徑斃。
必重還前配
履相,泰
配極邊。
鞫事旣了。
府君陳疏。
卽發鄕行
史官追到。
宣 別諭曰。
誣告情節
不待承欵。
綻露無餘。
謀害二字
不出於順命之招。
尤爲明白
於卿寧有一毫不安之端也。
史官踵至傳 批。
府君還驪。
又疏辭月廩
二月
崔錫鼎入相
其辭疏以府君對 啓中語
謂出疑怒。
以爲難安之端。
且謂希載順命旣死。
其時按獄
憑覈無路。
府君陳疏辨其事狀
有曰。
鞫廳 朝廷之會也。
果有二字兇言
邏卒下賤
猶將有必討之心。
孰於其間
敢有掩諱念哉
不待更問於兩賊
而固可明也。
况希賊拿來後。
旣曰
公元前214年
本無此等書辭
順賊則未死前。
諸臣必欲鉤得本語
當刑盤問
作死囚。
寧復有隱諱之理乎。
是則兩賊已經按問
獄案具在
皆可考驗
豈復以兩賊已死。
實狀難覈乎。
五月
 上遣史官別諭。
仍令與之偕來
府君引義
陳病疏辭。
至六七。
每下 批綸綍懇綣。
史官相守者四朔。
府君分義不安
適當 靖陵 幸。
史官
陳疏承 批。
出南郊。
迎送 大駕于路側。
疏陳情病俱苦不得久淹狀。
便歸。
 上遣史官宣批曰。
聞卿入城。
欣慰方深。
坐席未煖。
陳疏東歸
是豈意慮之所及
反復 開釋
勉以改圖
府君急於歸死故山
不能承 命對啓。
至家陳疏待罪
戊子春夏間。
連疏乞免
兼辭月廩
 優批不許
十月
過先墓遷禮。
 朝家甲申 成命助葬需。
疏辭不 許。
差陳慰正使
以病辭遞。
己丑歲首
上疏陳戒。
 批旨嘉納。
奉常寺都提調
連疏辭本兼諸任。
聞 上候有核患。
以病未趨 朝。
陳章請 譴。
旣而藥院移直報至。
發行
參 候班。
藥院退。
直出住城外
待陳賀禮成。
隨諸大臣入覲
面承 懇諭。
退淹數日。
留疏而歸。
庚寅三月
拜領議政
訓鍊都監軍器寺都提調
辭疏 答批益隆重
有曰。
日者非不知
公元1470年
益加敦勉
姑且遲待今日矣。
當此極艱屯之會。
元輔之任
靡卿宿德重望而其誰歟
至若旣往所遭
世道雖極危險
兇人杖斃
開釋備悉
寧有毫分難安。
及再疏。
 批旨逾勤。
時 聖疾新瘳。
 東宮廷臣
將行進宴
府君班首
差第進爵官。
臣子慶忭之忱。
不可不參。
黽勉赴 朝。
參宴訖。
進前獻戒曰。
願 聖上益加戒愼
 聖體康寧
而愈謹將攝
常若在沉綿之中。
 邦慶無前
而愈存抑畏
惟恐上天之心。
可以益臻景福
永孚洪休
詩曰。
嘉樂君子
顯顯令德
宜民宜人
受祿于天。
保佑命之。
天申之。
是臣區區之祝也。
 上褒以切實
退又連上箚陳情
兼以病乞退
不 許。
間爲 上受鍼。
出參 起居班。
至秋
嶺儒郭景斗疏斥崔錫鼎禮記類編
幷及尹拯
 上敎擧金,閔兩相甲子 筵達語。
謂將乘機更售。
右相金公昌集
因此引入玉堂諸臣箚。
辨別是非
並被遠補。
大憲鄭公澔。
亦竄極邊
君上箚陳戒曰。
 聖上激惱至此者。
莫非羣下之罪。
然 聖上所以處此。
大違聖人中和之節。
激而又激。
無復裁量
七情之中。
惟怒難制。
 聖明未嘗不以氣質偏處自戒
而今如此
得非克治之功未深。
觸發之機易
乘歟。
朱子曰。
人君於此理。
不敢一毫私意鑿於其間
則其心廓然大公
儼然至正
泰然其所無事
坐收百官衆職之成功
豈嘗動聲費神氣。
切切焉以自勞哉。
噫。
人君孰不欲正心正朝廷。
存養未純。
察理未明。
一有所偏。
便不得其正。
應物制事
不免擾擾紛紛
至於賢邪雜進。
涇渭莫分。
亂亡隨之。
可不戒哉。
 國家不幸
朝議携貳
分離乖激。
日甚一日
至於亡國而後已。
今日羣下
孰不痛心
顧其言各主己見
黑白互指。
不免過激
人君惟當臨之以至至正
兼聽並觀。
以吾心之天理爲準。
裁其過而就其中
皇極蕩平之化。
庶乎無遠
今 聖上不能虗心御物
一事磯激
事事而成怒。
一人謬錯
人人而致疑。
 上下情意隔阻。
陰陽舒慘無常
竊恐 聖上本源之地有未正。
天理公有未明。
以此喜怒無定則。
與奪無定度。
皇極之道無以立。
黨習之弊無以祛。
可勝惜哉。
彼數臣者。
言之謬率。
豈無可責之端。
疑之太深。
怒之太急。
譴罰日增
 處分非常
愚臣所深慨。
不在諸臣之被罪
實在 聖上治心應物之方有所未至也。
 上下嚴批曰。
卿箚所謂激者。
予所未解。
玉堂之箚。
鄭澔之事。
可怒而怒。
何謂
耶。
予則必欲痛懲
而卿則必欲崇奬
今日國事
無復可爲。
不覺慨惋也。
府君立 朝以來
每見 君上過擧
進言
必以格 王心爲主
 上亦未嘗嘉納
時 天怒甚激。
初欲剖破是非頭顱
而以輔臣論事之體在納約。
遣辭婉轉
而 聖批遽如此
人皆異之
卽就金吾門外
納 命召
史官還授。
 諭勿待罪
將出城。
大雨暴下
川溝漲溢
城門阻塞
翌朝乃出。
江上數旬。
屢陳請勘罪。
 批以勉副。
西樞
乃以舟歸。
人或遲其行。
府君曰。
吾豈悻悻如也。
上疏
以病乞解本兼諸任。
 批曰。
向者箚批中。
必欲崇奬等語。
予未照察
事過加疑怒。
殊失待大臣之道。
曷勝未安。
十月
下 別諭曰。
大臣之退在田園
雖在平時
尙云不可
矧玆邊虞孔劇之日乎。
且 詢洪福北漢兩城便否。
府君辭不赴 召。
獻議曰。
自有西報。
中外危動
若將有朝夕之患。
臣竊以爲過也。
海中出沒之盜。
以船爲窟。
志在搶掠
旣得其欲。
逃竄
沿海此患。
時有時無。
非獨今日爲然
設或延及我境。
豈有深入之計乎。
使我稍有備。
一邊足以御之。
以此至議 乘輿避兵之所。
不可使聞於外國矣。
抑臣所憂。
不在城池不足
在於民志之不固。
公元1471年
民志不定
鐵壁金城
虗設也。
外寇不至
域內騷然
如或一隅有警。
土崩瓦解
必然之勢。
願 聖上凝定睿慮
勿以海賊爲憂。
先以綏集編氓急務
除其疾苦
省其煩擾
使各有安土親上之
戒勑邊臣
以備陰雨
則賊雖至。
不足以爲患也。
北咨至。
又報海警
大臣之議。
或請繕築山城
或請加設馬兵
籌策紛然。
府君以是爲對。
其後海寇不至
辛卯六月
 上特降手書
仍命史官偕來
有曰。
卿之去國
已經年。
缺然思想
不可言
當初不安
實由箚批。
故前批旨。
備盡開釋
秪緣誠淺。
莫回遐心
是豈所望於卿者。
抑鬱殊甚
久而不忘。
矧玆多難
老大臣。
不可一向退在。
體予必致乃已之意。
卽日就道
用副虗佇之誠。
府君對以情地不論
卽今病狀
實難趨承
上疏懇辭兼任
 上批愈懇。
至敎以大違所望
益用缺然
如添予一病
有卿造朝
病裏予可安之 敎。
時 聖候前症頻發。
府君退處
常係憂戀。
及承此 敎。
不敢自安
遂疏乞 召還史官
容俟病間登途
乃蒙 許。
又疏辭訓提擧
 優批不許
對良役變通議曰。
凡事有本有末。
易曰。
節以制度
不傷財。
害民
論語曰。
節用愛民
今 上下
浮冗費日廣。
軍國之需日縮
生民膏血已竭矣。
 聖上如欲均役减徭。
以惠斯民
必先節約抑損
昭示儉德
禁絶弊習
使不至於傷財。
然後裕國之道。
保民之政。
皆本於此矣。
八月
趁 陵幸。
進到城外
迎送禮。
仍入肅登對
 上下敎曰。
卿之一箚。
出於爲國赤心
緣予未察。
致令不安去國
其後旋覺其失而悔之
今卿不我遐棄
欣喜何言。
府君對曰。
昨年事。
竊恐 喜怒過節
敢陳區區誠悃
辭不達意
平日不見信於 君父
至承未安之 敎。
君臣猶父子。
豈敢一時 責諭。
所自外。
但念 國家任使
初不斟量
授臣以萬萬踰分之職。
一造 朝。
未嘗顚頓狼狽
小而戮辱
大而危禍
人臣古來所罕經者。
臣身不足恤。
 國體傷損如何
臣初不自量
冒當不似之任
是臣罪也。
仍陳病狀難强。
又曰。
特蒙 賜對
復覩 天顔
死無餘憾。
乞退甚懇。
 上敎縷縷
反復勉諭
期以必留無歸
至 曰。
手書敦召。
豈欲一見而止哉。
使卿雖有病。
在京必多補益國事
旣來欲退。
君臣知心之道乎。
今聞卿言。
不勝驚愕
府君猶未敢對以承 命。
復曰。
士大夫出處進退
關風俗之盛衰
盛衰卽興喪之機。
臣之報效
惟在此一
着。
 朝家不必驅迫
使得伸其自靖之義。
則臣臨死
免爲汚賤歸矣
退上箚辭月俸
 上不許
以卿必在京。
可安爲 批。
九月
陳疏乞歸
 恩批如前。
遂疏請徑退之罪。
卽出江上舟還。
承旨史官
迭來宣 批於舟次
至家上待罪疏。
十二月
聞 內殿患痘。
行到利川
以病未趲程
上疏請 譴。
進駐南漢
承聞 症候及議藥廳罷。
卽陳疏退還
壬辰夏秋
連疏力辭諸兼任
 上輒以優批。
造朝
晩始 許免訓局提擧
癸巳正月
特 遣史官別諭。
辛卯入城時面諭勤懇
而旋尋鄕路
由於情志未孚
仍令與之偕來
又 遣承旨敦諭
府君連疏辭以病。
 上答曰。
卿疏中。
待差登道之語可幸。
而以復覲退塡等文字觀之。
其非久留之計。
可以揣知。
豈予特遣史官敦召之意哉。
情志不孚至此
愧忸無以爲
抑鬱之極。
欲自臨視不可得也
時 朝廷上 徽號
又以 玉冊文製述官被 召。
再疏辭不 許。
不得已赴 召。
進參冊禮
屢疏乞歸
 上連承旨
宣批且別諭。
有當無寐過語之 敎。
府君箚陳病狀
 批曰。
病裏調將。
京邸尤便。
予念每在卿留住
申複至此
 命醫看病
遣隷賜饌
五月
又陳疏。
懇請
公元1473年
 恩許歸。
 批曰。
古之人有乞致仕
不許則終不得還家者。
以卿體國之誠。
胡不念及於此
特 遣都承旨敦諭
坊官賫傳 東宮手札曰。
近以大臣每有歸志
 聖心深爲觖然。
屢次敦勉
不啻丁寧
大臣不肯久留
 聖上興歎曰。
古之君臣
情志交孚
故有一言而能回其者。
今予誠意淺薄
前後批諭。
皆歸空言
慚靦之極。
何以
至有抑鬱生病之 敎。
每承 天語
未嘗不在勉留
令人不覺感動也。
况余昔日受學
他大臣有異。
而 聖上欲留之意。
誠出尋常萬萬。
大臣必有未盡知者
玆遣宮官
傳余手札
大臣仰副 聖意
亟回遐心
千萬幸甚
府君始爲應 製赴朝。
因 聖候違豫
不敢遽歸。
求退一念
未嘗頃刻忘。
及是歎曰。
吾以老臣
被 貳君手書
至以昔日受學爲 敎。
詎可不少須臾毋歸。
以答 盛意乎。
遂對以不敢退。
仍疏乞休致。
 批以卿體諒至誠
快回遐心
抑鬱之餘。
心之喜幸
不啻大旱甘霈
休致之請。
不可允許
因徐命遇疏
領相李公濡,左相李公頤命俱出城。
府君曰。
吾旣在京。
目見朝著不靖
不可一言
遂箚論命遇讒搆狀。
 批旨嘉納。
陳病乞歸
 上批復申今批諭之意
曰。
何忍棄予長往耶。
仍 敎以後日前席。
當更面諭
府君申請休致疏中。
戴珊未歸之恨。
乞 賜骸骨
 批曰。
批旨中所諭。
正指 皇朝戴珊矣。
 孝皇謂劉大夏曰。
卿去說與戴某
太平未兆
何忍捨朕先歸乎。
大夏以上語告
泣下曰。
不得還家
於此可見君臣情志交孚矣。
縱予不足有爲
以卿宿德元老。
不念國勢岌嶪乎。
又宣 召入對
 上命使至前。
執手懇諭曰。
不許仍住。
不忍釋。
府君對以當觀病勢去住
感泣而退。
是日 異數
出於所未嘗意。
 聖情之繾綣
 天語諄切
感動傍人。
府君奏語。
猶靳承順
見者歎其所堅確焉。
旣退。
 上特令有司
擇給館舍
輸送柴炭
又遣掖隷。
 別賜內供柴炭
府君陳疏乞 寢成命
不許
不得不過冬計。
以所寓猶堪居停
不必更擇閭家以擾民
言于京兆
取 旨還寢。
是時。
府君所被 恩禮曠絶
一世以爲榮。
不敢續入乞歸文字
早晩退之志。
有終不可奪者。
因 上發核患。
進住 闕下承 起居
甲午
入耆社。
面部浮症。
寓舍調治
 上頒成藥
命醫連續
書 啓賜饍問疾
視前益頻繁
 上候平復
病未參賀班。
參進宴。
乞歸省先
墓。
 批曰。
卿纔經大病
日氣漸寒。
此時作行。
必致添傷。
深用慮念。
不得允許
須體此意。
徐待春和
以伸至情
再箚申懇。
不得 命。
又以 上候違豫
連在 闕下
至乙未七月
陳情乞歸
 上優批不許
旋因 聖患復加。
藥房移直厨院。
府君非甚病。
未嘗進參 候班。
丙申正月
承 命入覲 卧內
二月
上箚論尹拯事。
初 上以拯之背師悖義。
不復待以徵士
及至己巳
復通臺望。
以致卿相父師輕重
遂爲定論
遂菴權公著家禮源流跋。
有斥語。
徒交詆權公。
 上納其說。
正言趙尙健。
疏論本末
被責竄極邊
朝紳章甫
言及事者。
相繼斥逐
府君以爲此事。
關係世道人紀
不可以無言。
力疾草箚。
盡發底蘊
其箚曰。
竊念師者。
非人所皆有。
而又不無輕重淺深之殊。
故古聖論五倫
師生不列焉。
旣定師生
以道相傳
則其恩其義。
生我等。
所以有生三事一之訓也。
其中言之。
父子師生
輕重之分。
臣亦不以不然矣。
父子固重。
師生豈可輕視耶。
其或不幸
父子師生之間。
不得兩全者。
則固當先父子而後師生
其所以處之。
宜亦有道矣。
義理至公
亦何得專以父子之親而自私也。
古之君
交絶
不出惡聲
朋友猶然
况於師生乎。
此義甚明。
本無難見。
而今 聖上以故相臣尹拯處義。
若無少可疵者然。
人心所以不服
噫。
師生之絶。
未曾有。
而雖或至於相絶
是宜沫血飮泣
直布衷曲
明白自處
以終其義。
旣絶之後
更不敢以惡言相加。
終身不失惻怛之意。
君子猶有可恕之道矣。
今乃不然
一有慍憾。
便成嫌郤
外存師生之貌。
內懷怨嫉之心。
陽若尊敬
陰實相害。
此雖施之於泛然交際之間。
聖人猶曰耻之。
曾謂一生父事之地。
而乃可爲此乎。
先正所以取怨者。
職以其父尹宣擧碣文之故也。
碣文撰之前。
拯之事先正。
無異七十子之服孔子
其所碣文
不滿其意。
詆毁先正
無復餘地。
安有一文前後之間。
其人賢否判作天淵之理乎。
若曰
拯之所見本來如此
旣往父事者何心。
又欲必得一言之重。
以爲其親不朽之圖者何意
此爲誠乎僞乎。
以此推之。
若使先正
一循意。
初不靳於溢辭
拯之服事先正
終始無替也。
師生之義。
當若是而止乎。
托以論學
專攻本源心術
而曰論學公議也。
不平私情也。
未知數十年函丈之席。
所講何事
曾不及此
何乃於情與義旣乖之後
爲此言也。
雖自謂公議
其孰信之。
於先正。
未嘗束脩請業出入門下
觀其德行有素矣。
一生篤信朱子
而深有得孟子以直養氣之訓。
立心卓然
繩墨甚嚴。
不以利害之私少撓。
宣擧一世賢士也。
先正所嘗親與
而其江都事
旣引以自罪
又於其執友勉之言。
受而爲累而不自掩。
可見宣擧心事
則非可曲諱也。
至其認鑴爲大儒
推許太過
以先正之嚴斥爲咎。
雖見䥴禍心盡露。
舊情終不斷。
先正以此慨惜不已
及䥴祭告之文出。
其所常日之言。
尤有足以先正之疑者。
故其碣文贊美之辭非不至。
而猶未能盡如意。
人子之欲顯揚其親雖無限。
立言垂後之道。
其可苟乎。
今其文尙在
未見直斥疵貶之語。
以此不平之心。
往復書尺
更無恭遜之意。
遂至視先正仇敵
分立門戶
血戰求勝。
擧先正平生。
事事搆捏。
卒使人心壞亂
世道傾敗
及至䥴黨得志
而其榮辱禍福
判於目前
如是得以安於心乎。
先正門人目見其事。
中心痛之。
其視何如哉。
古人曲藝之師。
猶曰不忍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
况於儒者乎。
是雖曰由於爲親。
果必如是而後爲孝乎。
今半一國之人。
公元1656年
是視。
恣口無忌
先正坑坎
而推十分正當之地。
殊不思先正之所樹立
終不可踰。
百世之公是非
終不可掩也。
其亦陷溺之甚矣。
伏惟 聖學高明
燭盡衆理
顧此民彝所在
世敎之所本。
義理皦然
無所未燭。
而徒以儒名之盛。
右者之衆。
不復考察本末
裁酌彼此
前後 聖敎
不免執着一邊
欲以是定爲國是。
臣恐國論愈難定。
而師主之倫。
自此而廢絶
豈獨一時世道之害而已哉。
聖王御世之道。
不在聲色威怒
惟在執兩端用中
以平其不齊之心。
此 聖明所宜深察也。
 批曰。
憂國之忱。
至老冞篤。
或慮處分之倚於一偏
從容開陳
義理明白
予甚感歎
可不留心焉。
三月
尹拯門徒崔錫文。
稱爲師伸辨疏
詆以黨伐
君上引罪
申論前事
有曰。
崔錫文等。
悉發其師之言。
書人所未盡知者
狼藉臚列
誣捏先正
罔有紀極
直驅於譎詐陰險之科。
程子憸巧之斥。
朱子僞學之目。
無以過此。
噫嘻
其亦太甚矣。
設令先正
眞有可攻之瑕釁
於先正。
眞有可絶之仇怨
忍以舊日師生
暴揚惡聲
至此之極。
古今安有如許道理耶。
以先間世挺生大賢
 三朝尊尙元臣
一朝慘被誣衊平日猶子
之人。
其爲世變
孰大於此
而其徒肆然乘氣。
謂爲理之當然
 聖上不以驚駭
若視同常事然。
得非拯之言爲不由慍憾。
眞出於論學公心
如錫文等所云耶。
今觀其所辛酉擬書。
無論其言之不近與否。
縛束操切
深文巧詆
有甚鍛鍊獄吏
惟恐其不陷入
果是師生論學之心乎。
先正一生言行
播人耳目
擧國共見之。
固非一人之言所可誣。
要之百世之後
是非可定
不足與之呶呶
而若拯之心跡
則誠有欲掩而反彰者。
若謂顯親之心太勝。
以致私意蔽惑
則猶有可諉。
今欲並與其慍憾而諱之。
自謂其心亶在於爲師規諫者。
益見其自欺欺人之甚矣。
安有列數罪過
勾斷平生
而猶復以師生爲心者乎。
且其爲是書也。
旣欲其相絶
則又何以逢怒爲疑而不以送也。
不以送。
猶若遽絶也。
而又何以密地相傳
使世之素所不悅者。
資其頰舌也。
師生
實人之大倫也。
大倫之變。
而全欠君子白直忠厚之道如此
何足論也。
尤所痛恨者。
先正所秉之大義
 聖祖密勿深契
誠有足以暴於天下者。
雖使後世聞之。
猶足感涕而幷加掊擊
直欲其揜翳不彰
有人心。
其忍爲此言耶。
惟 聖明
更察
本末所歸
參以聖賢論師生之義。
怨德之節。
深加 裁省焉。
黨伐
人臣極罪也。
若臣者。
待盡朝暮。
一心惟願歸死故里
其於世路得失
不屬己。
而猶欲爲黨論
則尤萬萬無以塞其罪矣。
又伏見玉堂箚。
從前禮遇儒臣
官職與奪
何足榮辱林下之人。
而其爲 聖朝過擧
則殆未前聞也。
鳳輝,鄭拭在玉堂
論罷遂菴公職
故箚末及之。
 批曰。
予深悔甲子處分失當
禮遇先正如初
父師輕重之敎。
不啻明白
自是以後
不敢復有提論者。
所以公議也。
一自序跋之出。
羣起和應
極口誣辱
必欲眩亂是非而後已。
此果出於公心耶。
以此觀之。
玉堂之箚。
可謂執正之論矣。
卿其安心勿辭。
亦勿待罪
鳳輝,拭等。
復投疏侵詆。
府君出住東郊
 上遣史官別諭曰。
日昨批諭。
不過明示予意之堅定
及爲世道憂歎而已
於卿別無難安之端。
而今出往城外
誠非始慮之所及
不覺愕然
如失左右手也。
向來兩大臣之出郊。
固已太過
將欲次第召還矣。
卿又何去就之自輕。
益用觖然。
卿其安心入來
府君對以俟罪之意。
倉官承 命。
致祿俸。
固辭不受。
以 上候尙違豫
未忍便去。
遂至經夏
七月
 上命書入尹
宣擧墓文及拯辛酉擬書。
遂 下敎曰。
今玆擬書。
詳加披覽
中辭意。
果多操切
向來李判府事箚論是矣。
初上自公卿。
下至儒生
凡言拯非者。
無不被 嚴旨
獨於府君箚。
 賜以溫批。
至是竟以府君所論。
爲國是之斷案
仍 命被罪諸臣。
一傡宥還。
特 遣史官
別諭敦召。
繼下 手書
承旨來傳曰。
卿之逬出都門
倐已五箇月矣。
寤寐思想
未嘗暫忘也。
矧當多難
不宜一向退在。
故昨遣史官特諭。
而莫回卿心。
只增愧忸。
卽今困惱未已
思想之極。
必添予病。
不得不草草手書
勉卿改圖
噫。
今予憫旱望雨方切
望卿造朝
亦何異此。
前後侵斥之言。
不足介懷
卿須體諒
卽日偕入。
少慰病裏之心。
府君以 聖候沉綿中。
有此 手書
至敎以添病。
分義不敢不動。
遂入城。
進住 闕下
承聞 起居
八月
軍資監都提調
及 上體向勝。
廷班間輟。
府君自以老病益甚
不可以復留。
决意歸。
臨發拜疏
出東城。
轉尋鄕路
中知舊。
多有未及來別者。
史官追到宣 批。
有曰。
擬待卿病間。
引至卧內
慰予思想之心。
留疏去國
出意外。
病裏驚愕
如添一病
年齡雖高。
精力不衰
當此艱虞
溢目之日。
胡忍棄予邁邁
不思共濟之道
公元1657年
乎。
府君對以如使縷息能延。
猶望一覲 淸光
而更不可得。
區區寸忱
惟在結草之報。
 上又遣史官別諭。
旨意愈益勤摯。
有曰。
卿之此行。
固知出於不得已
秋氣漸高
感傷必多。
予之慮念。
又何可言。
書啓中一句語
增予觖然。
益不能忘。
府君旣到驪上。
就寓南岸舊廬
議政終老之所也。
又承承旨 敦諭
上疏引年乞休致。
備陳 聖患保養之方。
末又以君德反復勉戒曰。
 聖上德性所偏。
若少留審凝定之意。
喜怒歸於疾遽。
執守每欠於堅固
况疾久則生火
恒人之情也。
一有觸動
易於激發
不知不覺之中。
至於血氣勝而病爲之主。
則其害于心身孰甚焉。
聖王御世
在建極而臨之。
衆情不齊
何嘗役心動氣
以自病哉。
自有一箇公理
爲極之所存
虗心澄察
不眩不貳
以立在我之權度
凡物輕重長短自定
所謂靜能制動
至簡能御煩。
尙何惱撓 聖念之有哉。
治國治病
無二道。
庶幾 聖心之泰。
世道之泰。
願 聖明
反求而加勉焉。
 上答休致之請。
斷無允許之理。
陳戒之辭。
亶出憂愛之忱。
而 辭旨勤懇
深示感歎
府君又疏辭本兼諸任。
不 許。
丁酉二月
春氣漸舒。
始理杖屨於睡谷庄園
久坐風軒
談晤移晷
是夜忽發面喎斜之症。
府君少日所重經者。
雖善自攝養。
以至壽考
暮境復患。
人皆危之。
府君泰然
不以死生置念
還前寓調息
聞 上將溫泉
上疏請停 幸。
汲致以試之。
 優批不從
府君初欲趁溫 幸。
祗候於 輦道之傍。
以病未自力
陳疏待罪
 上賜溫批。
命醫賫藥物
馳驛往救。
又疏乞解三兼任
不 許。
八月
聞有 東宮聽政之 命。
以不得赴 朝。
上疏 大朝請譴。
仍陳戒有曰。
伏聞筵中 聖敎
莫詳其故。
竊惟 春宮睿質天成
儲位三十年
仁孝謙恭
令聞著於中外
一國臣庶
咸有願死之心。
以 聖上止慈之仁。
眷愛之篤。
倚恃之重。
如何
而乃於定大議景命之際。
 聖敎之發。
大違羣情
得非所望者重。
故所勉者深。
所責者丕。
故所戒者切。
欲使 春宮
有所警惕增益
以致愼休恤之幾。
不覺辭語之過歟。
然則 國家危亡將决矣。
 聖上豈有是哉。
舜之傳天下於禹也。
告以惟口出好興戎
况於後世乎。
 聖上自信無他
其爲失辭大矣
方至愚之民。
易惑難曉。
少有間隙
妄度 上心
生疑動。
小憂哉。
今 聖上不惟諭之以言。
內省於心。
不以絲毫根苗
留諸
中。
以篤天性之愛。
凡有可誨可勉
從容敎廸
不失聖人傷恩之戒。
貽燕翼之謨。
則 邦命自可永孚
人心自可悅服
賤臣臨死
赤心顒祝之誠。
在於此矣。
以所論有關 國家大體
謹依囊封故事
加外封以上
 批曰。
憂愛勉戒。
亶出
予甚感歎
俄聞李世德自稱尹拯門徒
詆辱於 王府供辭。
府君上書 東宮略辨之。
乞休致。
陳勉戒之語有曰。
竊想 聖上常日所以於 邸下者
至重至
不止顧復爲慈也。
其間設或一時嚴厲之 敎。
無非 至恩所發。
陶鎔玉成之也。
 邸下愈益勉勵承受
必以 聖心所期待。
爲心。
洞洞屬屬
以求當於 聖心
惟恐或失。
則 聖上止慈之仁當益光
而 邸下幹蠱之孝。
當益盡矣。
夫敬乃治心之本。
學是進德之階。
非敬無以直內而澄其源。
非學無以明善而來厥修。
太公所以武王興王業。
傅說所以武丁而致中興
實與舜禹精一之傳。
同一揆也。
今 邸下內有嘗藥之憂。
外應庶務之煩。
其於學問之工。
固難遑暇
然敬爲一心主宰
凡於動靜出入日用事爲
跬步造次之頃。
無往而不用敬
常要提掇此心。
炯然不昧
當事而存。
不使走作
卽此是敬。
非必對方冊
屛事務。
寂然無動。
方可言持敬
此在 邸下一心撿省而已
至於講學明理
在乎討論經籍
帝王之學。
在得領要
體驗實用
耳記誦。
是其末也。
 邸下於經傳聖賢
所曾講者已多。
其中切要於心身。
常日玩味涵泳者。
亦豈少哉。
爲學之道。
溫故爲重。
知新次之
 邸下雖未能數開書筵
少有暇隙
舊講之書。
潛心溫習
當益得其趣味
所謂德修罔覺
庶幾在是矣。
 聖上以艱大之緖。
托之 邸下。
使任其憂。
 邸下今日
無疆惟休
亦無疆惟恤。
老臣不勝惓惓
猥論至此
伏願 邸下。
恕其罪而察其誠焉。
 答曰。
世德供辭中。
搆捏先正
罔有紀極
醜詆之言。
亦及大臣
可痛惋。
何足掛齒
書中引年之請。
終靳 允許
 聖意有在。
斷無副之理矣。
縷縷誡誨
無非格言
愛之忱。
至老冞篤。
余甚感歎
可不書紳服膺焉。
十二月
上書 東宮
病篤狀。
乞解諸任。
安意就瞑。
 優批不許
戊戌正月二十日戌時
考終議政公舊堂。
享年七十四。
府君感風疾。
積十有餘朔。
雖沉綿床席
略無煩惱憂苦色。
合眼調息之時。
未嘗廢書冊看閱。
與子姪講論
或至夜深忘寢。
至於酬答書疏
接遇賓客
亦無倦焉。
公元1658年
曰。
死生有命
砭焫藥餌
今何必爲。
而只爲奉先遺體
欲全而歸而已
秋冬以來
喎斜漸正。
匙箸亦勝。
一日家人曰。
吾病必不久
送終諸具。
唯務稱貧力。
襲用深衣
可也。
鶴氅衣。
曾令製來。
此亦可用於斂也。
奉諱之日。
適以夜寢失穩。
氣頗不平
朝起進飯
無異前日
侍者拓窻。
扶杖起步
少選還坐。
取架上書披覽
神氣固怡如也。
顧謂子台鎭曰。
吾生日。
宜勑汝婦勿爲供具計。
府君自孤之後
每當初度
雖小饌不許進
時適在近。
申戒之。
此末音也。
俄而語音艱澁
因以氣乏。
就枕移時
扶擁起坐
若有諄諄語。
不省
屬纊之際。
穆然安寢
至翌日容色無少變。
其前一日大雷雨之異。
訃聞
 上震悼
歸厚署輸致棺材
又 命度支
三年給祿俸。
 遣禮官護喪
承旨致弔。
 東宮亦遣宮僚行弔
三月十七日
禮葬于砥平治塲里坐甲之原。
西距木谷議政公墓五里而近。
府君所嘗自卜處也。
賵賻 恩庀一如例。
 上遣禮官賜祭
 東宮宮官致祭
道峰石室紫雲坡山,松潭,沂川諸院章甫
皆來哭奠
遂菴公祭之以文曰。
淵源澤風
師表華陽
沉潛聖學
造詣日將。
明時蓍蔡
大廈棟樑
晩節尤奇。
公元1661年
雲鄕
淸名盛德
永世流芳
推許之深。
可以見矣。
辛丑五月
領相金公昌集白 上曰。
相臣李畬
曾在 先朝
禮遇備至
素以淸儉聞於世。
及其身後
襲衣衾。
亦極苟簡
見者無不歎服
今三年已過。
貧窶益甚
家屬不能保存
誠可矜愍
錄用其子。
 上可之
府君天姿甚高。
自然近道
其於性理之學。
宜若不待困勉而後得之
未嘗以儒名自居
盖澤堂先生一生體程,朱之道。
而務韜晦不顯
所以垂訓後昆者。
在於爲己實學
不欲其先大名
府君克承遺範
行己接物
必於平常道理
所以吾分從容做去。
動中規矱
雖以親意隨衆應擧
不以得失役心
沉潛玩繹
只在經傳理趣
每得會心處。
不啻蒭豢之悅於口。
以此心學工夫
實有默契自得之妙。
而蘊諸內。
不以示人
府君嘗誨後生曰。
學問之道無他
在日面前事。
小學灑掃以下諸節。
無非至理所存
人果體認服行
則爲堯爲舜。
亦不外此
又嘗曉人之欲學而心疾者曰。
吾於心學
見得眞的路脉
雖望而未至。
其中有無樂處
可以心疾
豈因學而致心疾乎。
卽此推之用工之地。
收效之實已可見
而揆以平日氣象
爲之見於外者
燕處之時。
無甚拘束
衣冠必正。
瞻視必尊。
惰慢之容。
不設於身。
鄙倍之辭。
不出於口。
溫粹和之氣。
溢於面背
齊莊端重之儀。
望之可畏
有事則唯循理順應
用心如一
不爲物遷。
隨遇而安
至若不幸當人所不堪處。
處置各有攸當。
擧止不失常度
造次顚沛於是
七情所發。
不煩矯揉
而自無過用
居常昵侍左右者。
未或見有疾言遽色
讀書
音節婉諧暢。
聽之若韶匀。
而字字分曉
句句精審
如有無限滋味
咀嚼不盡者然。
尋常簡牘
亦必曲盡事情
未嘗忙急潦草
作字不要姸好
點畫無或放過
居敬之工。
無處不然
府君之學。
雖得於天分者爲多。
操存涵養成就
自有不可誣矣。
誠孝根於至性
自在幼稚
先意承顔
一無違於父母之心。
左右服勤
須臾不去側。
唯諾進退之節。
動合內則
愉色婉容
藹然可掬
議政公家莅官
常以府君隨。
事無鉅細緊漫。
可以幹蠱代勞者。
一切擧而委之。
府君專壹擔夯。
自知有吾身。
少日
不得大肆力於博洽之工。
由於此。
位高年大之後
洞洞屬屬
執玉奉盈。
終始如一日。
議政公平居。
有常處。
雖値不在時。
府君未或坐當其所
權公尙游居比隣
默識之。
至於錄置而欽服
亦可見至行感人一端也。
議政多年寢疾
大夫人亦有宿患
凡審証檢方。
調適藥餌之節。
一皆將之以至
積歲月而無少懈。
丁憂
附身安厝大事
誠必信。
終期於無悔而後已。
致哀盡禮
前後無貳
嬰兒之慕。
終身不衰
而亦不爲絶俗踰制之行。
推其孝於諸父母
畏齋先生家學師範
所在依仰
愛敬實均生我
伯母病時。
劇仕。
日來侍。
躬執刀圭
伯氏嘗遘疾幾殊。
人皆疑避。
晝夜扶護
得以獲甦。
較齒纔四年。
遜悌少弱弟。
人以比溫公之事伯康
季氏因心之友。
有知己之樂。
相對怡怡
萬事無以易此。
一妹早孀。
眷念尤篤。
至其喪。
所後子方衰年持縗。
而必躬往營葬
丘嫂
如奉老親
撫孤姪。
無間己子。
至於內外諸從。
遠近宗黨
曲致恩義
咸得其歡心
恤嫠孤濟窮乏
尤所盡力
然在府君盛德
親親疏節也。
閨門之內。
雖以和爲主
賓之敬。
到老猶然
官居鼎鼐
年踰耆艾
而夫人尙御布裙
艱窶無異寒士家人
每得饋問
雖薄物。
非有命。
不敢徑受。
事無專輒
動必關禀。
絲毫無違節度
此固屬夫人德行
府君造端之化。
刑家之規。
可知已。
子孫有過誤。
則諄
敎勑
喩之以道理。
雖至僕隷之微。
未嘗動聲色加詈罵
凡在門庭者。
人無貴賤不肖
皆愛而知敬。
悅而有嚴。
不期化而自化
常曰男治外事。
治內事。
各有所司
人家往往專委家務婦女
一任其苟濫侈靡。
而莫之禁。
此甚非也。
以至耕稼樵牧
時或照管
家衆堇免於飢寒
而毋得有分外營求。
辭受取予
尤致嚴謹
而亦以苟難近名爲耻焉。
府君童丱
文藝已成。
議政不許早求擧。
應試
連發解登庠。
年猶未弱冠
畏齋先生宴席
府君澤風堂柱
寔勉擔負家學之意也。
家庭期許如此
遊泮中。
聲望壓一世。
並時名勝
莫與之京。
將有疏擧
衆推府君製疏。
適以事急。
搆草卽呈。
未暇質諸長者
疏出。
人皆稱善。
畏齋先生
始責其率爾
終焉喜甚
又以被 責旨捲堂。
成均洪公重普。
承 命勸入。
諸生咸推府君出應之。
府君毅然前對
引經辭理甚晣。
洪公不能難。
歸語人曰。
李某老師宿儒
未易及也。
稱歎不已
後聞府君有疾
輒優濟藥物曰。
此人吾甚重之云。
乙卯以後
廢擧鄕居
及更就公車
人以祥麟瑞鳳目之。
晩始釋褐
朝野皆爲之聳喜。
府君獨色不豫
自立 朝。
便以 君德世道己任
出入
司。
隨事獻替
在外時。
有懷封章盡言
當朝乖張
 上下否隔之日。
處置要得當。
而言必中窽
忌諱無所避。
而務在納約。
激訐要名
刻核沽直
千辭萬言
反復開導
無非至誠所發。
所以爲主幹。
則又專在於皇建其有極。
惟先格王而後
正厥事。
斯義也。
府君平生秉執
以之終始者。
每以 經筵官入 侍前席。
因文演義
裨補甚多
 更化初。
白於筵中曰。
百度廢弛
庶事紛離。
若非振作
一反前轍
無以爲治。
自 上遄改之勇。
過於風雷
作事之際。
每有執德不固之患。
人之邪正
事之曲直
實見是非
 聖志勿撓。
然後百事可做也。
講唐史。
武后事。
進戒曰。
小人奸婦之禍人家國者。
初則承順固寵
終乃售奸計。
唯意所欲。
武后之奸虐。
始猶降體求媚
人君所宜深察處也。
臺臣請收吳始復等叙 命。
久未蒙 兪。
府君進曰。
臣嘗疏論建蕩平之道。
皇極建。
然後人心可正。
人心正然後朝著可靖。
如使是非大防不立。
混同無所分別
非所以爲蕩平
頃日 敎以誣詆兩賢者。
當重繩之。
正臣宋時烈
學問高下
未知比兩賢如何
而此輩搆殺之罪。
甚於誣詆
今若進用
豈不有乖於建極之道
耶。
 上旣下不允
卽改 批從之。
及至勉膺冢宰之 命。
益自感厲思效
吾宗文成公積誠牖 君。
府君常願學。
而 法筵所講。
適是聖學輯要
惓惓於陳善閉邪。
其勸 聖學則曰。
人君求道
以立志爲先。
堯舜之道。
疑若高遠難及
譬如萬里之行。
起於足下
苟能先立其志。
隨事省察
則道便在玆。
又曰。
顔子學問之功。
見於事者。
而惟不遷怒
不貳過
爲尤難。
人皆有怒而不中節
顔子當怒而怒。
不當怒而不怒。
人皆有而不知改。
顔子不貳
所以形容其學。
莫切於此二句
學必以體認身心爲貴。
韋布猶然
帝王乎。
又曰。
慾之發於外者
中人以上
皆知其可耻
一念不合天理
便是私慾
此尤可畏
武王聖人
而猶以不矜細行爲戒
不戒
豈不積而爲大乎。
義與利之分。
在公私之間而已
毫釐不察
一擧足之差。
便自殊歧。
私意萌時。
必及其微。
而制之。
可以克去。
不然綿綿蔓蔓
不可爲矣。
凡事不覺其非。
無如之何
旣覺而後
因循不改。
爲害學問矣。
奢侈之害。
甚於水旱
先從 宮闈之內。
外人所不知處。
禁絶奢汰之習。
可免傷財而害民矣。
時 上將禱雨
 命以罪己語撰祭文
府君曰。
對越
上帝之道。
在心不在言。
罪己之意。
恒存諸心。
事事點撿曰。
此於天理合乎合乎
則天怒可弭。
不合則天怒宜至。
念玆在玆。
一皆合乎天理
然後可望感應之效矣。
旣升輔弼之任
尤以隨事納誨
引君當道
急務
初登 筵。
首擧李公晩成忤 旨事。
陳戒曰。
 宮禁嚴秘
言者囁嚅
不敢盡其言。
而 聖心如是激惱
臣甚憂悶
此後切勿爲此過擧也。
因灾異勸 上惕厲曰。
財力罄竭
軍政疎虞
兵象疊見
脫有緩急
何以爲策。
丙子以後
姑無兵革
此正安不忘危之時。
而 上下恬嬉
徒有豐亨豫大氣像
因循此套。
無所更張
國勢奄奄
如日下山
終至莫可爲之域矣。
必要 聖志常若朝夕有急警。
所以振作奮發
而近者公事出入
前差遲。
褒貶開拆
亦至犯夜
臣未知 宮中有何故。
深恐 上心或怠而然也。
 九重深邃
 聖德得失
誰得以窺測
而其應之見於四方者。
捷於桴鼓
可不懼哉。
又曰。
論語節用愛人
自古未有崇儉而能致少康者。
來頭 王子吉禮時。
亦省弊從簡。
是臣所深望也。
宮庄之稅。
監營請自收送。
此爲除民弊。
無所於宮家。
不過宮差輩失利
猶靳 允許
臣竊慨然
 上言
安市守城事。
以今國勢衰弱爲歎。
府君曰。
懷感慨。
亦無益。
莫如深思致亂之由。
預講備虞之策。
以做得實而已
目下急務
節財安民爲先。
城池器械
其次也。
又曰。
朋黨之弊。
從古已然
雖威之以重刑
而難制。
導之以善誘難解
惟自 上能是非之極。
正大光明
鏡照物。
彼此得失
眞僞邪正
安得逃其情乎。
 處分公正
人心悅服
奸人不敢欺蔽
君子得以彙進
可底於無偏無黨王道平蕩之域。
但極之一字最難認。
猛省深察
得其要道
建爲表準。
然後辨別淑慝之際。
不爲浮議所撓矣。
進言者。
亦非一端
事雖迂而出於公心則可。
言雖近理
而出於陷人則不可。
在上者。
徒知黨習之爲弊。
不分是非
言固忠直
而或矯激裁抑之。
事出傾軋
而只思鎭定寬假之。
則其害世道大矣
又曰。
建極之道無他
只在人君一心
日用之間。
其所爲。
天理也則爲極。
雖微必立。
果人也則非極。
雖小必去。
政令施措
無一不出於天理
則表端影直之效。
自然之勢也。
儒臣論城役及 宮禁事被 嚴旨
府君伸救曰。
築城
儒臣不便
意見雖殊。
其語則儘好
自 上不必揮斥
諸臣所論。
或犯 宮禁
則外雖 
優答
內實厭聞
如波市坪折受之旣 許寢罷
而換以他兩處
已非平常底意。
且所安島軍門
重價買取
得力頗多
而今當始大役
移 賜宮家。
軍需爲輕。
而 恩賜爲重。
豈不爲 聖德之累乎。
嘗因 上靜攝中。
有煩惱之 敎。
府君從容言曰。
勤政之道。
攝養相悖
主一心。
靜而能制動
常使本源澄澈和平
不之他歧。
則事莫不當理。
而身亦忘其勞矣。
一時文簿
足以神乎
府君每爲 上言
必稱建極
退又封箚申餘意。
不嫌煩複
期以感悟
其所爲學工夫
皆從躬行心得中說去。
非若紙上得空言。
故旨近而意遠
語約而理到。
間又援古證今
外入裏。
多人所不敢言
辭氣一味雍容
 上亦不以爲忤。
改容稱善。
自在小官
每有匡救
必以誡誨
感歎 褒諭
若非惻怛誠意素孚於言前。
何以得此。
丙申一言悟 主。
人謂由於疏辭剴切者。
其亦淺之爲知也。
府君立 朝本末
事 君規模
唯在正其誼不謀其利。
明其道不計其功。
毫無詭遇苟容底意。
其屢遭跋疐
不得久於位固也。
雅意謙虗
言議亦主寬平
知者
疑其或欠於剛德
有若乙酉春
 徽典之將請也。
僚議已定
羣言盈庭
而獨府君確然不撓
明據故事
立改 啓草
務歸穩當
無足以動吾毫髮
未幾果被羣小搆讒。
旣去 朝。
溥潛踵起
禍將不測
當其積月胥 命于金吾
子弟親舊
無不爲之懔怖。
府君眠食無所損。
神氣不少異。
怡然若無事者。
公權
嘗爲不肖前事曰。
丙子 親鞫。
出於倉卒
吾以問郞 侍帳殿
 天威震疊
委官以下面無人色
不失措。
相公以禁堂在 上前
奏覆詳允
容止自若
吾固已服其有定力矣。
晩年 禮遇
夐絶今古
至以府君一箚。
爲國是。
不可不得
道不可謂不行
而特以一退素志
决然而歸。
不俟終日
略無濡忍之色。
於此等處。
大勇能然乎。
旣歸雖寢疾在床。
無復世念
而憂 國愛 君之心。
炳然如丹
終身不替。
藥院報至。
 上候有不逮前者
焦憂形於色。
進頓减曰。
吾病殆緣 聖躬
可以調 聖疾而補 聖德者。
力疾草疏
言無不盡
及聞 貳極代理
爲 兩宮封章進規
實乘化前月間事。
氣短神乏。
口呼亦難接續
而猶不能自已
忠悃藹然
見者爲之感涕
孔子曰。
資於事父以事君。
府君之忠。
豈非所謂孝之移歟。
府君雖不自任禮學
公私典禮可疑者。
多因府君獻議
决定
 王子冠禮
舊行於 大內別堂。
府君據 皇朝會典及集禮。
請行于外。
而勿以亞卿爲贊
祖母承重服議。
考據古禮經傳本意
近世先正所論。
以無承重爲當
遂並爲條制
朴文純公世采長子次子俱亡。
長子之子有罪
議罷其繼後與移宗次房
府君以爲父子一定
不容變改
不可因其子之得罪
而追黜其父。
且次子之子
其父曾不傳重。
而隮其父入祠。
非禮也。
唯當不改主祀之名。
而使其支孫攝行祀事。
議雖不行
知禮家皆是之。
因兪正基妻離異之議。
對以夫婦而後
倫綱叙。
三綱一也。
不可不離
 上初命依施。
金公鎭圭以禁堂。
謂無於國法
上疏駁議
遂菴權公貽書曰。
不意讀書人
作此刀筆吏之論。
府君笑謂子姪輩曰。
農巖生時
亦主許離云
二友之見。
不謀而同
無惑矣。
金公慕悅府君素深。
及至此事。
疏語不平
以爲金公
亦自阻。
府君而見之。
情好無間焉。
府君凡在僚友間。
談論之際。
和氣襲人
申公琓
府君所來。
語人曰。
每對某台。
令人忘歸
府君與人交際素淡
平生無俗。
所謂死友久而愈敬。
雖以尙氣善謔自居者。
不敢以慢語加之。
趙相相愚
少日從遊
情誼甚厚。
晩因通塞間事
家子弟輩。
憾恨頗深。
丙戌按溥獄。
人以趙相擠陷爲言
府君輒字呼之曰。
子直殺我者。
特動於浮議
不自覺耳。
未嘗滯意。
襟懷坦蕩
接物不置畦畛
人或慮機事不密
則曰吾對人無不可言之事。
何以諱爲。
京裏無第宅。
有時造 朝。
僑寓人家
往往居停無所
處之晏如
睡谷小築
成於暮境
湫隘亦甚。
不堪家衆
常曰。
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
人咬得菜根
百事可做。
雖貴且老。
朝夕必令供蔬菜
盤有重味
輒却之。
當暑一木纓。
終身無所易。
及卒。
月制諸具。
僅以成禮
歎服之言。
無間親疎
府君對家後生輩。
必擧澤堂先生垂訓中。
通明經術
敦行孝悌八字
勉之曰。
誠能着意從事於斯
下學上達
自無難矣。
其自少致力
以爲進德之本。
可推而知。
澤堂先生嘗有五條敎訓
曰硏經史以開知識
安義命以祛利慾
礪志氣以當患難
薄衣食以處貧賤。
務儲衍以備緩急
逐條各有註。
結之曰。
果能此矣。
保家延壽
名節無玷
心懷坦蕩
百變可當
不能則其害反是
若夫决科立身
以祿代耕
懸於天聽
其自往自來
切勿恃此弛吾本分志業
以訓辭。
徵諸府君出處言行
盖無一不合
畢竟功效
不啻左契
貽厥之謨。
於是乎益信其不可易矣。
嗚呼
子思子不云乎
詩曰。
衣錦尙絅
惡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
淡而不厭
簡而文。
溫而理。
後之知德者。
苟能卽此尙論焉。
則其亦庶有以知府君之學。
有得乎斯旨也歟
府君文章
視爲餘事。
而特以才分絶人
早透閫域
少時所作。
近體律絶。
膾炙人口
不肯用力
間或遇境抒懷
止於陶寫性情
文亦本之經傳
不尙奇僻
惟典精密
深得澤堂先生格法
凡有述作
不曾置藁。
一任遺失
不惟自滿
不屑爲也。
文谷金公臨命
語諸胤以府君人與文俱精。
可屬以墓道文字
見重於先如此
農巖金公府君言事疏。
嘗貽書稱歎曰。
論切今日膏肓
辭意婉曲深厚
眞得宰臣論事之體。
第五舍弟
以爲讀此疏。
令人鄙吝便消。
府君章箚。
白簡
平說道理
絶無血氣好勝意故云。
府君下世後。
裒集亂帙。
傳寫未訖。
被火燼。
佚其半。
拾得餘存若干篇。
入梓行于世。
府君平日無別號。
嘗以居水南
文字間。
或稱浦陰
卜築睡龍山下
名其村曰睡谷。
丙申退歸
判書申公銋。
執友有書來。
輒稱睡谷先生
深致景仰之意。
府君示以辭遜不安
而後遺集標題,墓
石之刻識
以此也。
夫人豐川任氏。
尙衣正座之女。
安監司義伯孫。
府君同年生
十七。
歸于府君
淑惠貞專之姿。
孝順恭儉之行。
甚得舅姑意。
君子於敬
時俗婦女之習。
視之若凂。
惟恐或傷府君氷玉之操。
府君一年
己亥二月二十八日卒。
壽七十五。
祔于府君墓左如禮。
一男台鎭。
寧都正。
四女
長適府使朴弼文。
次適縣令洪禹諧。
次適縣監元命稷。
次適縣令金弘澤。
台鎭二男
長沉。
次潢。
出後不肖者。
三女壻。
慶澤漸明,兪岌。
一男師厚
參奉
五女壻。
洪采輔縣監。
李山郡守
李廣基,李華郡守
李灝
二男啓百。
佐郞
啓五。
二女壻。
李秉正郞
李命賚。
二男
景淳應敎
景厚參奉
三女壻。
權楦,金濟相,尹選東。
一男
相鳳進士
三女壻。
兪漢長,李延文,趙光逵。
五男
觀模,恒模,謙模,師模,晉模。
觀模一男
魯一
初 景廟代理時。
臺臣上書
府君淸德廉節
爲後矜式
請特 賜美謚以褒之
下廟覆奏
而公多故
未遑上請
今 上辛酉
儒臣 筵奏曰。
判書李某
 恩謚已下
而久未宣。
相臣李某
相臣李某
俱以 先朝禮遇大臣
尙未有易名之典。
亦令議定宜矣。
 上下敎曰。
近來
文集文具
而澤堂集。
全無文具
自在潛邸
每披見而祭禮有所採用
今亦有時披覽矣。
謚之尙今不行
過矣。
使之申飭速行。
而故相臣李端夏
相臣李畬之謚。
太常亦卽擧行可也。
三世 宣謚。
將在一時
 洪恩異渥。
與天無極
顧念節惠之請。
不可無狀
府君德美
非不愚蒙所能形容其萬一。
玆敢据家乘所載。
參以堂后記注
略加纂次如右
恭俟立言君子採擇焉。
(領府兪公拓基撰狀。
 賜謚文敬
勤學好問曰文。
夙夜儆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