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梨湖遗稿卷之一 (自动笺注)
梨湖遺稿卷之一
 詩
  
湖舍新成
十年山水志。
浦(在京西四十里。
)小齋成。
長物一絲釣。
生涯十束經。
曉潮看去颿
夕路問歸畊
心下無冗計。
高枕禽聲
漫詠
新居小屋多春林。
竟夕人稀閉戶深。
或駕扁舟白鷺
時從隣老農談
村牛喫飽前阡意。
野鳥飛過遠壑心。
樂世間那有此。
暮朝絃誦靑衿
醉題
昨年塵世人。
今日江山主人
頹然林下醉。
自擬羲皇以上人
公元1748年
戊辰閏七月旣望後三日夜。
與得龜,伯和,智叔,樂之泛舟同遊梨湖上流
朱子月色中流滿一句分韻賦詩
得月字。
五歲江湖人
所親何等物。
泛泛風前棹。
皎皎山上月。
得一二朋。
飄然夕潮發。
淸光散空平。
璀璨奪人目。
問酒狗吠村。
移舟宿禽側。
浩蕩世慮
無言但催酌。
中流去留
虗白秋色
浪吟蘇子歌。
千古爾先獲。
歸來霜滿衣。
蟲鳴一村宿。
梨湖遺稿卷之一
 書
  
公元1736年
陶菴先生(丙辰八月五日)
未審秋暑
先生道體若何
區區仰慕
未嘗少弛
門人
親患一㨾。
客症又添。
焦悶不知容喩。
憂故如是
未嘗一日專看文字
其於實地上工夫。
無可言者
伏切愧懼耳。
近來點檢
言動上差甚多
而察其所由。
則都是爲憂患係着也。
若病其係着而不憂慮
便是忘憂
亦非道理之當然
這間用心固難。
何以能不悖於天理之當然耶。
不備
  
附答
 阻戀日積
忽此耑告。
傾慰多矣。
但聞湯憂彌久
爲之驚念。
學業進退
不暇問也。
此身衰疾侵尋
且困酷暑
課法雖不全廢。
而苦無新得奈何
所示領悉。
當憂而憂。
自是理之當然
豈有係着之可言。
而反以係着爲患者。
係着之病也。
不櫛不翔一章
固爲侍病者柯則
而此外言動。
亦可一一點檢
以免差失
大學有中憂患
非必不當憂之憂。
而其爲病則一也。
於此痛省亟改之也。
壺酒深荷
遠情偶到。
松臺太和告行
仍酌此以別。
便忙不
宣。
公元1748年
陶菴先生問目(十二月十日)
舊喪饋奠時。
當服改葬之服耶。
以孝直領行之耶。
家廟及啓墓祝辭
使服人主而行之耶。
孤子名書而使服人攝行耶。
改葬虞祭
倣喪中行祀儀
而使輕服攝行耶。
主人主之耶。
祝辭書以孤子
無不忍死其親之意。
以孝子。
則非祔前之稱。
如何
  附答
 備要
旣引小記父未葬不敢變服之說。
則更無可疑
惟旣葬而虞也。
於舊喪。
始服遷葬之緦。
 家廟告辭
如有輕服可以攝行者。
則使之攝行
啓墓祝辭
喪人自爲之似宜。
 改葬虞祭
喪人自當主之。
何可使人攝行耶。
祝辭以孝子之稱爲未安。
則稱哀子未知如何
公元1737年
陶菴先生問目(丁巳五月初十日)
頃禀疑禮。
一從先生下答示。
而但其中
不無一二可疑者。
改葬服條下。
答示備要旣引小記父未葬不敢變服之說。
則更無可疑云。
罪人淺見
小記之說。
當通於葬父日。
卽移母因合窆
而先下母棺時。
不敢
公元1748年
其服。
父母偕喪偕葬之禮。
罪人家事於是
出母柩先葬五日
且新舊喪設殯相遠
喪人分居
而其在舊喪側者。
不當以新喪之衰絰居之。
則恐當服改葬之服。
未知如何
朔望奠。
奠之大者
備要
只云如朝奠儀
恐似輕略
盖旣設湯炙餠糆等饌品。
則殊重於朝夕奠
而其儀只斟酒一再而已
終未安。
恐當如參禮儀行之。
而但殺參神一節
如何
設几筵處。
燃火未及
故若値日寒。
則枕褥之屬。
須於其傍溫煗處設之。
此出於情理自然
未知於禮意何如
祔祭在先祖而行于祠堂
恐當以孝直領行之。
家禮備要
無見出處
未知何以
虞祭無參神。
沙溪曰。
三年內。
孝子常居其側。
無可參之義。
然則辭神一節
亦當去之。
而於備要
存之何耶。
  附答
 改葬一條
考疑禮問解。
可以旁照者。
玆用錄示。
同春問父喪未葬。
改葬母墓。
則啓墓時。
當釋重服而服緦耶。
緦服已成。
當卽重服
雖執奠
於前喪。
亦以重服行之否。
沙溪答。
據禮雖有事於前喪。
亦當用重服無疑
○兩先生問答如此
哀家事論之。
前喪卽母殯也。
重服父服也。
之前言。
不悖禮意耶。
(葬後則母虞。
當服緦耳。)
 殷奠之與朝夕奠
饌物雖有豐略之殊。
爲奠則一也。
只斟酒一再拜之節。
未覺其爲不安也
 枕褥之屬。
豈指葬前所設者而言耶。
擇其溫煗
似是象生之意。
而恐不必然耳。
 祔祭喪人旣無變服入廟之文。
則直曰當以孝直領行之云者
近於汰歟。
(不變服
或是在亡者而然耶。)
 
無參神而有辭神。
事若可疑
然虞是祭之大者
非如奠時只斟酒一再而已
旣有許多節目
則臨畢不可無此一節
雖名曰辭神。
只是告以徹饌之意也。
如何如何
陶庵先生(閏九月十六日)
時鐸稽顙再拜
伏承下覆書後
倐爾數箇月矣。
未審霜秋
先生道體若何
區區伏慕。
食息無已
靈床之具。
考之備要
無徹去文
反之情理
不忍遽然廢之。
至于如初矣。
日者先生下答示枕褥之屬。
豈指葬前所設者而言耶云。
罪人疑惑甚矣。
大抵練前朝夕
哭。
象平定省之義。
旣有定省之義。
則又何無定席斂枕之事乎。
罪人淺意。
若無大害於義理。
則仍欲以終練。
未知如何
伏望明白示敎
以釋固滯淺妄意見
千萬千萬。
  附答
 阻久一味戀結。
遠煩耑告。
厚情
近日霜冷
孝履支福。
以爲慰也。
此間秋來
無日不病。
朋友有相守者。
講習不能勤篤
慙懼何言。
所示靈床之具。
葬後雖未見撤去之文。
亦無仍設之語。
不可以朝夕哭一節
致疑於其間
士大夫知禮之家。
絶無之者
向所論溫冷一欵。
因哀問及之。
而亦指葬前而言者也。
更量之。
不知方讀何書。
千萬加勉。
不宣
公元1738年
陶庵先生(戊午五月初四日)
往聞湖中心說紛紜
于今歸一正論耶。
時鐸近來意思
頗向於心無聖凡之說。
多得先賢之語可據者。
其中不無可疑處。
故今裁問目數條伏呈。
盖先質先生
然後時鐸之意。
始有定矣
伏願明白批敎。
公元1739年
陶庵先生(己未六月二十七日)
未審潦炎。
先生道體若何
門人疾病喪慽之中。
工夫自不勤篤
愧懼無涯
近來依先存養省察之說。
而妄畫一圖子
常欲省警。
但不自知其緊否。
今仰質于函丈之前
伏望刪繁增要。
千萬千萬。
  附答
公元1748年
 意免喪之後
一來相見
經夏閴然
已料其有他故矣。
耑告怱至。
令叔喪變。
驚慘何言。
近日溽熱
服履萬護。
以爲慰。
此身間。
往來仙峽。
觸境疚心
後大亡日
又過悲割。
不可爲懷也。
所示圖子
略加評隲以還
早晩來時更持來。
非面不能盡此意也。
大抵一日之內。
非動則靜。
而靜則存動則察。
存與察不是別般地頭
只爭毫髮之微。
頃刻之間耳。
以此形諸圖畫
不其緩乎。
但願反之於心。
體認體驗
無或須臾間斷也。
心說頃與金君時準講確。
南行時別去矣。
此紙今不在
渠必持去而然。
便當問之也。
千萬不宣
公元1741年
陶庵先生(辛酉正月十七日)
公元1748年
倐爾歲換矣。
伏惟先生道體茂膺景福
門人
共三四友。
講讀書堂。
孟子成誦。
朱書兼看。
二書中。
識得儒門正法意思
日昨
先生以時鐸慕韓范
以外馳者。
今則頓覺其病矣。
大抵行一不義
得天
不爲
學問第一義
枉尋直尺
以鐵爲金。
今古學者之一大病根也。
年來檢省己病而有二。
妄眼卒高。
周後宋前。
一人可觀
此一也。
窠臼氣象
難脫本色
此二也。
此病若不除去
畢竟未見得粹然正大之地。
豈不悶懼哉。
只望先生仁德矯揉之敎而已
  附答
 新年走書相問
且有頳尾之餉。
誠厚矣。
仍喜來學多福
此身逐年益衰。
無可言者
所示講錄覽還。
員數視前有增。
因此而漸有作成之功。
豈非奇幸之事。
讀書之法。
了得一書
更始一書
而以君程課觀之。
兩書中。
游移無常
或從下而上
或從上而下
遺落中半
或截去頭尾
不成頭緖
如此可望其有實効耶。
甚至兩旬之內。
一讀小學
一讀春秋
雜然無先終始之序。
以此自戒而且戒人也。
便遽不一
公元1742年
陶菴先生問目(壬戌)
明德有體有用
則明之之功。
亦在體與用兩邊
而本註但曰因其所發而遂明之。
此則只就用一邊說了。
體上工夫則全欠說去。
此何也。
一明字。
包得格致誠正五箇目。
五箇事。
若專就用一邊看。
輯要
意屬省察
正心存養
無或錯料耶。
至善中耶。
至善然後
始可言中耶。
淺見以爲云至善。
則是理之十分恰當者。
過與不及
不須言。
未知如何
至善得名
本於事爲上此理之極好者。
則謂之時中之中。
可矣。
謂之中和之中則不可。
此說亦何也。
或問明德是心是性。
門人答曰。
先儒本心者。
的確
盖云本心性情便包得在。
或又曰性卽理也。
心屬氣則明德
兼理氣看耶。
答曰然。
或又曰理雖一。
而氣是不齊者。
明德亦有聖凡之分耶。
門人更不能答也。
此是大學頭腦處。
異時豈不講論及此
當人問。
茫然無以爲說。
此殆本無實見得之致。
愧懼何喩。
伏願下賜筆敎。
以開啞聾之見。
千萬千萬。
  附答
 正心亦屬省察
然苟能省察而去其四有之病。
卽是存養地頭
大學者。
或謂大學專說動而不說靜。
恐是不善讀也。
以此推看。
所疑或可釋然否。
至善
卽是中矣。
謂之時中者。
固亦得之
然未發境界
渾是天理
此非至善而何
 明德本心之云。
出於玉溪之盧。
見許谷矣。
旣以此答或人
則又何爲不能對於下端之問耶。
氣二也。
而其本則湛然純一而已矣。
本心
豈有聖凡之異耶。
陶菴先生問目
問鬼神理耶氣耶。
時鐸答曰。
鬼神如心
盖心不可言氣。
而亦不可合言理也。
朱子曰。
心較性則微有跡。
較氣則自然又靈。
時鐸常引此以爲說曰。
鬼神太極則微有跡。
陰陽自然又靈。
盖指其不可不可聞者曰太極
言其可見可聞處曰陰陽
名其太極陰陽至靈至妙曰鬼神
此未知如何
  
附答
 人謂中庸一心字。
不知字字是說心。
無限妙用
都萃在鬼神章內。
然此未易遽言也。
待君熟讀是書。
有實得而後
相對說破
不晩也。
公元1748年
陶菴先生(與崔受復聯名○十一月初八日)
來此已數日。
不審靜攝道體若何
而泄患亦不添加否。
便聞雖數數
然而終不如操几杖時爲審悉也。
溸慕區區
尤倍平日
門人
雖知久留無爲
而旣有往觀之意。
故亦不得卽還。
昨夜深後始襲。
欲曙時卒斂。
此喪雖微細事。
固當一依禮經
堂室狹隘
不得已
多從便處。
固非遠來助斂之意。
而亦勢也奈何
板材尙無消息
不知大斂當在何日矣。
餘忙不備
  附答
 相別數日。
書來猶有如見之喜。
昨便。
未暇作復矣。
冬氣連陰
夜間旅處安否
吾晨泄或一或再。
支離甚矣。
待兒還。
可定湯藥用否耳。
喪家前夜卒襲。
以爲幸。
然如好人
自此不可復見矣。
天旣不之少惜。
而旣逝之後
還恐束縛歸山之不亟。
何事也。
襲斂之具雖至。
非賢並力將事
何能及時行之。
棺木至今不來
窮鄕事力不逮
無奈何
賢輩客中爲客。
自爾多日
其亦勞矣。
賢人君子
遭時不幸
終身坎壈。
懷抱才德
鬱而莫宣。
卒乃死於空山荒寂之濱。
而幾令人不知其死時。
吾黨有識之所共痛傷者。
則於其喪也。
有力可效。
何勞之憚。
賢輩所以慨然一往者也。
吾則實有痛切半之情。
雖方委身床席之間。
此去不甚遠。
自力一臨
豈不能。
而以亡者憂我之疾甚至。
未忍傷其志。
則顧無可以自伸之路矣。
乃蒙賢輩高義
無異於親執絞衾之役。
老年百事
都藉人力如此矣。
元書中。
萬萬稱幸。
孤子之心。
可知也。
賢輩此事。
豈是爲生者之哀哉
成服早晩
卽在人而不在我者。
不論多少日子
只應卒事而歸也。
陶菴先生(與崔受復聯名○十一月十一日)
伏惟夜來
氣體益增休祉
伏溯區區
門人等。
爲看殮肂。
久留於此
而素有執鞭下風之誠。
且承丈席指送之意。
雖親執絞衾之役。
何敢言勞耶。
棺木昨夕始至。
方斲治。
過半矣。
今夜似可大殮也。
受服一節
固陋寡昧
曾是未質於侍右時也。
受復雖身經此變禮
而亦不敢質定也。
常持之服。
俄已奉議於閔丈。
迷見以爲旣已受服
則當以尊爲重。
常持之義。
自可明矣。
若以斬衰葬前服齊衰練服爲嫌
不爲常持。
則代父服祖之義。
果安在耶。
大抵承重受服
只是順父孝心
然則豈有前後之可分也。
喪次各異。
事在新葬。
則自不得不服其服矣。
禮疑常持條摺呈。
披覽參考如何
明若卒事。
早晩反面矣。
便忙不備
公元1743年
陶菴先生(癸亥四月二十七日)
歸日。
愆候未如常。
伏慮種種
門人將母粗遣。
而連在泉。
主讀近思
兼看朱書大全
旬講則周易。
朝夕講不依舊
唯林德履一人
相守誦讀
巨細是同。
諸人
非徒科累所縛着。
志意亦漸不如初
心深悶歎耳。
同春禮疑。
數昨才始抄。
便覽
無間可詳證。
禮疑畢後。
可專事。
聞科日近
門下士幾留幾走。
而韓敬養能不歸耶。
大抵今日科事。
義利判焉。
的然易知。
其言爲世道門戶
都是口佞。
門人以爲志學業擧者。
奚但本失之大。
其爲賊正害眞亦甚矣。
未知如何
不備
  附答
 別久而茫然若失如一日。
奴還時書。
喜聞安稅
而今夕耑問忽至。
未匝月而嗣音如此
欣慰如何
吾病停湯試灸。
運用之節。
視前頗勝。
雖覺身輕
初起時則非人不能
喎斜劇歇固無常
而今則全减。
驟看。
或有不知者矣。
病已祛。
晨泄則止。
還以乾燥爲患
寢食一如前矣。
科日迫近
在此做文者則無之
爲擧歸者亦少。
講事調養
一味廢閣
可歎
韓君尙不歸
而歸亦不出數日云。
科累之壞人心害世道
宜其慨然憂咄。
不爲科累所牽者。
其責視奔走科事者有別焉。
此則賢不可不知也。
君相讀書
其志可貴
同春別集抄寫
聞已始手。
可喜
便覽盡情修潤
不必草率了當爲心也。
一件金吏才持去矣。
無心領情
而長時頹卧。
握筆無心用時長如對矣。
來人告晨歸。
草草倩謝。
只望加愛。
不一
公元1748年
陶菴先生(與林德履
聯名
○六月初一日。)
前月初。
仍衿衙書。
伏審先生患候大抵有减。
運動一節
未如常。
區區仰念。
實非尋常
門人等。
大段事故
課讀不廢。
書堂相守者十餘人
而間有少膽顧互疑之病。
擔當直前意思者。
此固吾黨好消息處。
與之講習
却多相觀之益。
以爲幸。
李及朴韓四人
皆散在做科工。
連爲勤篤
至於吾儒實業
則似未免放過退墮
而又往往出科擧爲士子當職之說。
以亂吾儒守經信古之志。
其爲不美
亦非細矣。
時鐸近來
每謂同志曰。
吾輩苟有此邊意思
則先絶其流俗類科欲人。
然後可與語天德王道底許工夫事業也。
未知如何
  附答
 意中耑問忽到。
心聲相應之理。
豈虗也哉
近日伏暑
僉學况佳廸。
甚慰甚慰
吾病。
以閒調息爲主
講業欲俟凉更作矣。
藥物則醫言瓊玉膏爲第一方。
故爲製服四分之一。
已覺有補元之功。
不知前頭症形。
亦復佳勝否也。
報書課領悉。
同學勤篤如此
實爲喜消息
所謂擔當直前意思者。
果爲誰某。
若是不識面之人。
願聞其名。
士子當職云云
設如其言。
不論大小輕重之序。
目中但見科擧一事
而所言乃爾耶。
其亦惑之甚矣。
絶流俗友科欲人。
非君誰能出此言耶。
惟此兩種之患。
擧世滔滔
坐上見君書者。
强者忿。
弱者笑。
不自以見絶爲愧。
以此推之。
君之一鄕
亦必同然
則善矣。
不可若是其幾也。
况人見各殊。
何可强其必同於我。
只有默默加工
氣質偏處。
漸次消化
使人眞實學問之功若此
自然歆動而趍嚮之不暇
如何如何
同春禮疑謄役。
或已垂畢否。
小學講說
往往攷見事。
已寫者有便
則先爲送示爲好。
不宣
陶菴先生(七月初六日)
承前月下覆書
仍伏審先生患候已臻復常之地。
此奚獨門私幸之深。
斯文之福。
固亦多矣。
此去四友
前書所禀十人之半。
其材賦與所得
略有高下淺深不同
然其委己從事之志。
彼此無加减焉。
大抵斯世此地
奮發振起
擔當此事。
僭妄
聞我先生盛德
敎人以至仁。
同心並興。
進門下。
誠欲薰沐道義
以塞受中之責。
此以道理言之。
只是常事
以時勢論之。
極爲稀貴。
伏願先生俯賜仁愛
受而敎之。
開示門路
無負遠從之志。
千萬千萬。
門人病差後。
卽爲進拜爲計耳。
  附答
 意中書至。
如對慰深。
聞有所苦。
恐妨學業
吾病服瓊膏之後
神氣頗勝。
昨又感暑。
一塲嘔泄
還復澌薾。
完復未易爲期奈何
上人三士
已不可得。
况又加一乎。
深淺姑未知。
而作贄之文。
已得大意
一何故都之多賢耶。
病甚廢學
無以稱其遠來之意。
適又口不能言。
亦恨其來之晩也。
小學講說
今便胡不送來耶。
殊菀殊菀。
忙倩不宣
答上陶庵先生(九月初三日)
前月念五。
伏承十二日下書
幷同拾遺
憑伏審先生患候泄症猶不止
不勝憂悶之至。
厥後有日
伏想已臻勿藥之地矣。
同春禮疑。
與林德履合新舊抄取
一依先生敎示而爲之書出。
不可草率
故托諸許臨寫
令略加取捨
如是似完精。
門人李福謙,林德履
俟明曉發向麟峽。
轉入楓岳。
遍觀內外
山而歸。
進拜門下爲計耳。
許增,金聲始。
一舍連勤講讀
其餘諸人
或以病或有事
不能靜坐讀書
可悶。
不備
  附原書
 乍見甚有餘懷
或傳歸時過衿衙。
然否
計已安稅有日
學况增勝否。
此間泄候猶不止
澌頓日甚
奈何
同春先生禮疑拾遺
今始覓送。
前去者想一依問解條目
分類爲之。
以此逐段添補於其末端
無有遺漏也。
正書幾許
合新舊務爲速成
無若小學講義一塲往還也。
爲此附金君聲始家。
不知何日達否。
願得回示也。
不一
陶庵先生(七月十七日)
年來
先生道體和常多。
省曠音疎。
莫甚近日
區區下情
沈鬱曷喩。
秋氣向深。
伏惟先生調候漸進復常之地矣。
門人窮居少事。
看讀專一
至於本源
不無所助。
城村相阻。
講事不勤
門人
固陋爲悶。
諸友
外馳可憂。
前月李福謙崔應星,林德履改定講規。
始講已兩月矣。
第門人等淺見
指畫講規。
已極僭妄
䂓亦疎漏
故玆錄一通
並禀目敬呈。
伏望一一批定。
以爲書堂恒式
以成諸人之美。
千萬幸甚
  
附答
 經夏阻音。
忽得耑告。
以審僉學况之安。
爲慰如何
此間
去月一番嘔泄
十餘日委頓
近始略進粥飯
稍能起動耳。
講規蒙示。
未見其疎漏
往往道峰新定規式合者有之。
以爲喜。
想此本是謄送者。
故仍留觀矣。
但錄中人參一何多。
新增亦無之。
可歎
禹君汩沒於科工。
不暇及耶。
是余之過也。
子木沉魚。
到卽上盤。
得以加餐
君馬杖。
便於席之用。
極是佳品
寄語許君。
爲我速了禮書之役也。
諸答病未能焉。
幸同覽。
尤集目錄依還
方有碑文之役。
疑義待後便。
從容奉答耳。
不一
李翰林(宜哲○己巳)
雨餘回駕
深切居者之念。
伏惟動止萬相。
區區懸昂之至。
時鐸課講不至廢閣
但未見日知之功。
舊習纏繞
依然自在
私竊悚仄
天磨一遊
想像佳致襟懷時時爽然
未有不爲退却世慮之一大助矣。
不備
公元1744年
答吳留相(光運○甲子)
窮居薄陋
聲跡本疎。
不謂明公降屈威重
遽辱耑問。
兼以佳貺
寒門生耀。
極感至意
稱道太過
責望
太深。
顧民之愚鈍不肖
不足以當之。
反躬十思
受之不稱
不敢發封。
復以授來使
惶悚之至。
罔知攸措。
伏惟寬度
千萬切祝
  附原書
 仄聞足下懷玉
行誼甚高。
僕於足下
雖無平昔之素。
承宣之任
禮賢爲先。
區區慕用之誼。
容有其旣。
侯生之觀信陵
無足取其虗矯
陳蕃之待徐孺
眞有感於聲氣
以僕之年先一飯
高明似不挾賢而相遠也。
玆先奉問
以企芳訊
公元1747年
與許川如(增○丁卯)
月初會面
論學從容
近日未有
歸來殊切依依
而此警發
則爲幸如何
至論浩然章。
君且開心傾聽
無所得。
何能若是
甚喜其意思同
乃敢排列養氣之方。
名曰養氣方。
爲先揭左。
常欲自警。
又寫一通
拜手爲獻。
其能欣納而觀省否。
以爲望爾。
大抵志意退下。
不見長進
吾輩之所通患
而惟我與君爲最。
尋常憂歎
而細究其受病處。
則都是氣質萎弱
而又欠一段持志無暴底工夫也。
是以氣魄不壯。
主宰不立。
文字見解
雖若可聽
世事纔觸。
八九搖奪
持己謹詳
雖若可觀
明眼所照。
準擬自露。
噫。
見小
公元1748年
成。
非所期。
泰山一摧
依仰無地
心法規模
於焉少變。
未知將來
竟作何㨾人。
思之及此
痛懼交極。
春初
日誦浩然章。
以至今日
無所得。
而惟自覺得中志氣之自初而甚生悲憤之意。
遂於其章內。
又摭出學受用之語。
條列爲六段。
始言浩氣體段
中言善養工夫內外不遺。
終始無偏
終言善養成效而又結之以不養之病。
自戒焉。
一主亞聖之旨。
朱子之訓。
而少無容私意其間爾。
凡我同志
可不猛省而加力乎。
公元1750年
答趙樂之(有善庚午)
前書妄以細瑣說話
仰煩大度
顒俟還敎之益。
豈意承不覺汗懔之示乎。
至於更賜提敎之云。
不勝愧悚
顧此愚疎。
不克篤志進步
區區所以夙宵自力點檢者。
惟驕率二字之病。
而君則以此爲餘事小病。
亦可服其見到不在淺小也。
昔讀論語
有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使驕且吝。
其餘不足觀也。
近思曰。
學問驕人
害亦不細。
此等說話
君所見論之。
似是聖人爲後慮深
而傷於過而然也。
先師嘗曰。
學者無限病痛
皆從謂人莫己若上生。
一日諸人曰。
君輩知驕字病乎。
對曰。
接物怠禮是驕也。
先生曰。
夷俟
不拜
自是麤頑輩例症。
外面折折恭人
而其心曰彼旣不知。
我已知之。
所不能。
我已能之。
吾何屈於彼哉。
此眞所謂不足觀者也。
如此輩人。
不到得正大高明之域。
如以大知好問察邇。
天下不與焉。
此聖之所以爲聖。
終極高明博厚之配也。
吾輩退而惴惴
抑志內訟
至今莊誦。
有時思之。
不覺懔然
若夫君於我。
弟子之禮。
進退納拜
坐立惟命
尊已隆矣。
恭亦至矣。
我謂君驕率。
似乎妄發。
在君喜聞之量。
恐當虗受自省
而反以餘事小病任之
人之信不信姑舍之。
而於君自修之道。
豈不欠了乎。
然此無非不在於未言之前
只自反己修省而已
復何誰尤。
餘忙倩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