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梨湖遗稿卷之二 (自动笺注)
梨湖遺稿卷之二
 雜著
  
書堂立規
每日未明而起。
正衣端坐
各誦切己之語。
點檢背合。
背則思改。
合則加勉。
質明
斂衾掃塵
櫛而盥。
更飭冠帶
斂容危坐
神定氣。
誦習朝講
(小學四書中一書。
從初頭始。
每朝一二章講誦。)
親庭近在者。
往省而歸。
直月請講。
(朝講)諸士皆道袍笠子
相對齒坐
齊心整容
罔或失儀
言語之際。
務要安定
直月
抽栍示某誦。
誦員出就講席
拱手危坐
抗聲緩讀。
音節務令分明
(不通則更抽栍誦之。)
誦訖。
發問難疑
互相質證。
如有文義疑晦
又或見解各殊者。
直月一一錄出。
禀質于先生長者。
(或他士友亦可。
)必以不知不措爲心。
講畢
議定來朝講章
皆齊起。
就坐讀書
句句思索
段段爛熟
各期眞知實踐而後已。
食後。
各有兼看者。
必以性理文字
如心經,近思錄及程朱先生之書。
日昏燭至
爲夕講如朝。
(夕則講詩一篇。)
每値旬日
各將一旬內所讀書
溫習成誦
會講于書院書堂
一依其䂓。
(有旬講規。)
善則猶恐不與共之。
過則猶恐不能改之
孔子曰。
忠告善道之。
孟子曰。
責善
朋友之道也。
長我者敬之如兄。
少我者愛之如弟
憂樂與之同。
有無與之共。
子夏曰。
四海之內皆兄弟
而况並時同邑志同向。
一室者乎。
梨湖書堂講規
一。
講員中擇精明勤事二人
爲司講。
講事
皆看檢爲之。
(司講每一書一遞)
一。
每月講會
初旬至小望。
設講實五日
一。
每月所講書
必先排定板數。
司講遍告講員
令熟讀會疑。
以待講日。
一。
每講前一日。
講員齊會。
有故先期呈單告由。
無故不參。
則司講前受面責。
一。
講日。
司講淨埽室堂
齊整書冊筆硯諸具。
講員各整冠服
就位序立
相向而揖。
坐定肅默。
(每月如之)
一。
講書
司講抽栍一員
一章
逐章如之。
輪誦訖。
逐章確論
如有疑晦見解各殊者。
則司講一一錄出。
(有故不能赴講者。
錄出疑義
送于講所)
一。
講時。
嚴飭容儀
無敢回顧
無敢諠譁
無敢煩數出入
如有失儀者。
司講痛加規責
一。
講訖。
相揖而罷。
如上儀。
一。
二冊子。
一書起止講員姓名與參不參。
一書文義疑目。
禀質師門
一。
或有新參者。
只從當月講書爲始。
一。
講書
必先小學近思
四書六經
至若前賢性理文字史記等書。
自當隨力看過。
同志君子
時鐸爲人庸懦
不加進。
只是伎倆人物
幸蒙大君子不棄
參聞爲學糟粕
朝誦小學
夕吟毛編。
維持此心者。
十年有餘矣。
不弔天喪我師
依昂無地
失怙恃。
栖遑罔詔。
惟一同志
是倚是仗。
相勉相資
朔望合席。
春秋會講。
齊手向學
幷力衛道
伊來又五六年矣。
噫。
世故多端
人事不一
若而士友
或厭于膠擾
有獨潔深入者。
或汩于喪慽。
有無誦說者。
或動於名利
奔走科累者。
或困於貧苦
有排畫生理者。
盍簪之日常少
索居時常多。
已沒相觀之益。
自歸井底之誚。
初于室不能容。
卽今有餘地
以至春講入於夏。
秋講退于冬。
吾輩主張大題目。
便作一箇
閒事。
畢竟未知做甚麽模㨾。
如何地頭
有時思之。
不覺心寒顔厚
雖然
此志未嘗頓然消磨
此事不到全然廢止
其亦思所以振作立懦。
奮發更張
可以架漏牽補
坐視頹廢而後已乎
至於世務人事排遣不得者。
則且隨分酬應
不須向著一邊
其要莫如重輕嚴主客之義也。
方今一陽回來
百物朔易
正是履端作善之秋。
凡我有志之士。
尤當奮激新志。
鼓動善端
便斷然講學求仁爲己分內事。
一息常存
不容懈。
先師陟降
亦有豫於冥冥之中矣。
至於浩浩道體
種種工夫
自在講求裏面
不必一一提說也。
同志君子
歲冬
尙書
秋講遷就于此
士友會者。
未過三人
而亦不能齊。
川如先智叔三日
伯和後智二日
首尾八日
設講實三日
條約無嚴。
模㨾未成。
噫。
志業鮮克。
至於斯。
顧念初心
慚懼交切
矧如鐸者。
敢以一飯之先。
不辭董率之責。
自反先失。
無面以勉人。
尤覺愧赧
以爲誅。
大抵吾輩
先師罔極之恩。
所以仰報其萬一者。
惟此講學一事
於是不用其誠。
烏乎用其誠也。
諸君子。
奮起初心
同力克終之道。
繼今斷以此事爲目前第一
以此事爲死後卽已。
世間外物如貧富憂樂
不足以動于中而奪吾志矣。
然則庶可以少答上天付畀之重。
而又不孤先生樂育之意耳。
三友慨然曰諾。
子之言乎。
人情非石
可不所以如其言而更其始也。
川如又颺言曰。
講事等閒
實爲吾輩自反處。
員數稀疎
似是新進未參之由。
願特開一席
兼講子書
新舊協力
長短交濟。
則相切相長之益。
豈不洪大乎哉
僉曰唯唯
於是改定講規。
錄于下。
因記其說。
並告同志諸君子焉。
記往諗來說
十年忽忽
顧成昔。
朋思憧憧
遍從往事
越若甲寅乙卯之間。
先生氣力康寧
仁義精熟
一團和氣
滿座心解
摳衣之士。
四方而至。
敎育之樂。
惟日不足
以爲學求爲人
經載人道
不可以不學。
不可以不講。
朝而小學
暮則詩傳
朔有朔講。
有望講。
皆以宋之諸賢旨訣也。
旬則各將旬內所受。
成誦設講。
或當可疑不問
則輒自發端。
委曲開誘
見人實心爲學
喜形於色矣。
遠近士友往來無常
主張講事則安丈衢,朴丈聖源,金丈就徵
年少輔佐則元爵,習之,太和,士精也。
才退丈席
同聚一室
促膝談論
情義益惇
公元1746年
矣。
癸亥以後
病患浸深。
一日講學
則輒以朱子所謂懶惰敎我懶惰之語警之。
主張講事
皆非舊日長上
出入門下
盡是新進少年
安能知時行物生爲無言之至敎也。
(時先生喎斜漸。
言語艱澁
故書通意
)噫。
斯文無祿
丙寅冬
先生吾黨
痛哭尙忍言哉。
門下諸子
散之四方
聚首無期
安倣之痛。
日月俱長。
知舊之懷。
益復難勝矣。
大抵歷思門下
莫盛於甲乙
莫衰於壬戌之後
噫。
盛時已不再來
衰又實爲難作者
卽今倀倀失所歸。
畢竟未知作何如人也。
雖然
君子之道未有墜地
親炙之士。
遠近且存。
各懷悲憤
克力追逐
識其大者語大。
識其小者語小。
相觀同歸
集衆會極。
庶可以不樂育之意。
而無墜賦畀之重也。
矧如鐸也。
隣有八九同門之士。
且與一二長居不遠。
可不汲汲講學從事乎。
猶豫因循
失今不爲
則少者老。
老者逝。
先生之道益遠而幾乎墜矣。
在己羞愧姑舍。
得罪斯文
其亦重矣。
如有爲己之志。
可不凜然而痛加修省也。
參前旨訣
五經規模
近思階梯
無或間斷
不使偏廢
   
(右總說規模階梯)
間架論孟
根基大學
極致之以中庸
終成之於周易。
   
(右規模之要)
先立大者
四養條理
四爲立志
六有爲事
   
(右階梯之要)
性善
忠信爲本。
此先立其大者
   
(右先立大者)
動息節宣
養生也。
飮食衣服
養形也。
威儀行義
養德也。
推己及物
養人
   
(右四養)
天地立心
爲生民立道。
爲去聖繼絶學。
萬世太平
   
(右四爲)
言有敎。
有法
有爲
有得
有養
瞬有存。
   
(右六有)
參前旨訣
明誠兩進
敬養偕立。
莘摯所懷
巷顔攸執
古往今來
同條共貫
不使偏廢
無或間斷
   
(右爲學之要上兩句
白鹿洞賦。
一句知行操守之方。
一句成己成物之道。
爲學之要。
無以加之。
愚能早知如此
而莊誦于心者。
已有年所
卽今思之。
一無所能
憂悚不暇
因復點檢其所祟處。
偏廢間斷
有以病之也。
玆將兩句
錄于鈍筆。
又以所病者呈之。
常欲自警焉。)
高遠大。
慷慨激昂
(志)彊毅正直
深厚弘放。
(心)安定簡當
(言)雍容威重
(貌)能之爲人
不能是恐。
   
(右持身之要)
正倫理。
恩義
   
(右齊家之要)
人論
所以爲人者。
以其有所道也。
非徒七竅四肢之謂也。
奚謂道。
心焉有心之道。
身焉有身之道。
夫心道者
父子
是心之道也。
君臣
是心之道也。
長幼
是心之道也。
是非
是心之道也。
道者
直頭容。
是身之道也。
端目容。
是身之道也。
止口容。
是身之道也。
重足容。
是身之道也。
其所天與良貴而首萬物參天地者也。
然則仁義是人
不仁不義非人也。
有智禮者是人
無智非人也。
頭直目端是人
不直不端非人也。
止足是人
不止不重非人也。
自非全天之人。
保其良貴者。
固鮮矣。
以故從古欲爲人者。
知之早而爲之力。
去其非人而爲其爲人
非禮勿言動。
三月不違
顔子所以爲人也。
己任
三省其身。
曾子所以爲人也。
呼甚矣。
今人之惑也。
才具面目手足
便曰我人彼人也。
不知保良貴爲眞人。
徒知顔,曾之爲難學。
而不知有爲者亦若是道理
安此暴棄
歸于非人
雖曰有人之形。
而實何異禽獸
雖有三之責。
而亦何能充之也哉
泉上日記
公元1732年
壬子五月十五日
寒泉
拜謁先生
明日
先生問曰。
子欲讀何書。
時鐸曰。
請授大學
先生曰。
讀書有序
不可躐等也。
然則當先小學歟。
先生曰然。
或問五月二十日
遭父喪。
閏五月初一日
又遭母喪。
練祥之制。
未知如何
若以閏月死者
本月練祥義行之。
則後喪之服。
先除於前喪之服。
於義未安。
何以能不失其正耶。
先生時鐸曰。
子曾看喪禮
於此疑禮。
能處宜乎
對曰。
喪禮矇矓看過。
豈能知之乎。
然當思而後禀矣。
先生曰。
先賢說中或有之矣。
子又考見可矣。
遂退考疑禮問解南溪禮說等書則皆無矣。
復入禀曰。
先賢禮說。
之無得。
時鐸臆度之。
練祥六月卜日行之。
而祥畢後忌祭則每年五月初一日行之恐無妨
先生曰有所證耶。
對曰有之。
先正古者練祥
擇日行之。
今之行於忌日者。
禮從簡也。
朱子曰。
親喪先滿者先除。
後滿者後除。
又曰。
練祥之禮。
各當計日月實數爲節。
以此數條證之。
六月卜日練祥恐當。
未知如何
卜日行之。
五月初一日朔奠
以某故不得行練之意告之似當。
亦未知如何
先生曰。
吾意亦如此
先生曰。
莫如爲己。
爲人便是不學
對曰。
孟子雞鳴而起。
孶孶爲善者。
舜之徒也。
雞鳴而起。
孶孶爲利者。
跖之徒也。
是亦禁戒爲人者也。
先生因誦朱子語曰。
與善之間。
若纔有心要人要人道好。
以此利祿
爲利也。
余曰。
雖不欲爲人。
日用之間。
當理有私者或有之。
便是知之不眞而實心未完也。
先生曰然。
○十一月某日。
寒泉
拜謁先生
先生問曰。
侍奉安吉否。
又問其間讀何書。
對曰。
小學大學矣。
曰遍數幾何
對曰。
五十遍矣。
又曰。
用工何事
對曰。
放心養德性矣。
又曰。
何如放心可收而德性可養也。
對曰。
言動不妄而思慮無邪
放心可收矣。
放心旣收。
德性自然養矣。
先生曰是。
○一日先生問曰。
近來工夫如何
對曰。
心裏有切悶之端而難制者矣。
何事
對曰。
時鐸居常有自警於心曰爲學非爲當然之事。
何必求名利乎。
又取孟子雞鳴章及論語汝爲君
子儒章。
往往誦之。
其時
心裏純然
無些要人知之念矣。
然及其應事接人之際。
爲名之念。
不覺闖然發出矣。
公元1734年
甲寅三月初九日
寒泉
拜謁先生
先生曰。
子之來期在二月而今始來。
已慮其有故矣。
因問其間做甚工夫
身心上用工又何如
對曰。
論語子罕篇。
身心上用工。
別無進步
至於思慮無甚紛擾之患矣。
先生曰。
然則好矣。
講論語爲山章
先生曰。
余自今以往
欲覆一簣土於平地
小子須輔役焉。
此言盖自卑以進後學也。
初十日
請授論語吾與回言
問曰。
博文約禮後事
不違如愚
博文之效也。
足以發。
約禮之效也。
先生曰然。
又問註中燕獨處分看何如
先生無妨
或曰
何以分看。
余曰。
燕居
卽與朋友居及接下之時。
而非奉祭祀接尊客時也。
獨處
卽己一而已
○十一日。
夜誦苗而不秀
先生諸生曰。
君輩工夫
至苗耶秀耶實耶。
各言其淺深而無一毫謙辭可也。
朴士洙對曰。
某今見得良田
又逢陽春
收理鎡基而欲耕之矣。
李子方對曰。
某雖逢農時
財力不逮
不得農器矣。
先生曰。
田地好不好能知耶。
子方對曰。
略知矣。
先生曰。
田之眞好不好
只在知之至與不至也。
時鐸對曰。
時鐸之知。
則不至未能眞好。
良田不可棄者已知之。
而又逢農時
今方耕田矣。
先生曰。
今始作耶。
經營耶。
對曰。
始作矣。
先生曰。
余則今方晝爾于
宵爾索綯
以待播穀之時矣。
此言盖自卑以進後學也。
時當三月而適雨。
先生因曰。
時當農而雨又來。
此實耕播之
君輩須勤勤農事而免於飢寒可也。
○五月十三日
先生時鐸曰。
君須勿辭。
禮學精覽。
禮文亦必有益矣。
對曰。
程子曰寧學聖人而未至。
不以一善成名
若專治禮學。
便是一善成名之類。
門人之志。
不在一善成名矣。
先生笑曰。
禮學通做去不妨
又曰。
相別二旬
工夫如何
對曰。
別無進退矣。
先生曰。
朱子曰須緊把捉
一月便見效
對曰。
近來自點檢則有效有病。
效則內無擾散亂之患。
而外急迫浮露之氣。
病則驕之一字
些少病痛
莫非這裏做出矣。
是以居常悔咎
因其萌動而痛抑之
及至師友講論之際與應接初面人之時。
所謂驕心闖然發動
依舊自在
門人之切悶者。
常時用力
終未見效。
無乃未得良藥耶。
敢請聞之。
先生曰。
驕之病在於物我之間。
其根卽一箇私字。
今日下手處。
莫如克己
又務窮理
識見
識見高明則心大物通。
大物通。
器量浩博
驕吝之病。
自然消融矣。
○六月初十日夜
先生諸生逍遙庭畔。
或曰
人之有文章
天地之有花草
文章藻麗
花草無色也。
時鐸曰。
與其花草
寧爲五穀
古者聖人敎民稼穡
種植花草
塲師而已矣。
○九月三十日夜
君子坦蕩蕩章。
時鐸誦。
先生曰。
能誦集註乎。
對曰不能矣。
先生曰。
讀書
正文時。
包含思索集註則誠好矣。
若不及此
正文集註
必熟讀成誦
便爲己物矣。
少時四書
註連誦矣。
時鐸其時遍數幾何
先生曰。
今不記矣。
公元1736年
丙辰四月初四日
先生曰。
堯舜事業
巍巍蕩蕩
不足形容
聖人自知職分內當然之事。
一毫有之之意。
聖人之量。
與天無異也。
時鐸曰。
一善一能
而便有矜夸之心者。
不滿一笑
其量狹小
豈可形言
先生曰。
說得好。
又曰。
譬如堯舜
天地也。
矜夸之人。
天地一蟻子也。
時晴日遲遲。
風瑟瑟。
二三子先生松丘
撫松盤桓
矯首周觀
先生諸生以齒聯誦歸去來辭。
誦訖。
先生曰。
天地不可無此一篇
又曰。
此篇湛泊
頗有山野幽趣
末世忘身
貪祿者。
足以激厲矣。
庚申閏六月初五日
先生觀漲。
先生運杖弄水曰。
壯哉漲流。
頗覺爽然
因高聲誦子在川上章。
時鐸曰。
水之無爲
聖人之純不已
亦無爲。
至於學者自强不息
何其勤苦之甚也。
先生曰。
勤苦久而熟。
亦純不已
○十五日侍坐。
先生曰。
奇正龍。
近來湖南佳士
郡守種種來見。
終不一回謝。
這是逈高底人也。
又曰。
退溪則不然。
郡守初到。
一往見之。
歲時必見謁。
遞歸時。
亦往別。
彼或來見。
卽爲回謝。
余問退溪爲何如。
先生曰。
想那時先生有爵品。
異士子身。
無他嫌而然歟。
又曰。
退溪官員接待甚厚。
遺風尙在
慶尙一道最厚云。
諸生皆退。
時鐸後從容問曰。
門人者。
邑宰枉見。
何以處之。
能爲恰當底道耶。
先生曰。
邑長枉問
則爲民之道。
固當拜謝
其間又有許多曲折
盖其人是君子之類。
而誠好己之學問之志。
則我亦以誠意盡禮應之。
小人之類。
而以虗禮待我。
則我亦如許以應之。
彼雖枉見。
不必回謝也。
然彼若知己地微而惡其違意
有挾貴侵辱之弊。
則不可不一致謝焉。
○七月初一日
白鹿洞䂓。
時鐸曰。
近來換手頗多
這箇卽是欺君一端
生曰。
然。
與者受者同。
又曰。
判書應洙大人
科塲遇私集。
不書。
更製進。
知舊或譏以固滯
則答云直書私集。
外作無異
外作卽是欺君也。
士大夫豈爲欺君乎。
這樣人人禀甚高。
又曰。
閔公持別初試
會試
親友葬。
護葬事。
不入會塲
不爲科擧所動如此
余問閔公事。
於義十分恰當耶。
先生曰。
恰當也。
又問。
若使閔公有親命則如之何
先生曰。
順親命也。
時鐸曰。
朋友科擧
朋友重而科擧輕。
朋友視親命。
則親命重而朋友輕也。
先生曰是矣。
先考墓表後告由文(代伯氏作)
公元1737年
嗚呼我考。
忠信爲質
恭謹以行。
奉先盡心
保族由誠。
鐸弟力學
情愛攸傾。
爲買書籍
性理文字
勸令從游
大人君子
鐸也體此。
尙恐或墜。
執經守己
不負初志
非渠賢也。
惟考力爾。
嗚呼我考。
平日志得。
忍令泯沒
家庭聞見
鐸也泣述。
齎往師門
敢請立言
幸不遐棄
乃許墓文
一言斯賁。
沒世可傳
榮及泉壤
感深子孫
窮天一恨
從此少伸。
死可瞑目
生能展顔。
治石樹墓。
勢在來春
今將厥文。
一讀墓前。
兼用酒果
戒告由。
伏惟尙饗
祭崔景仲(應星)文
公元1745年
歲次乙丑十一月戊辰朔
十六日癸未
友人金時鐸
謹具薄奠
哭告于崔君景仲几筵
嗚呼
是歲九月二十二日
景仲病卒劇。
走人告余於梨湖
顚倒以來
景仲呼余近坐
執余手語余曰。
吾病子知也否。
余答曰。
執喪日久
氣虗神弱。
以致心疾也。
景仲高聲曰。
言然
又曰。
吾之言動
卒然狂誕
一家驚遑。
罔知所措
吾子心疾不死之意。
遍告家中以鎭之也。
余寬之曰。
子不先動
何自以驚。
盖欲鎭人。
莫如先自定也。
無當酬酢支離
以至達曉。
盖其神氣殊常
已八九分矣。
朝之崇也。
言動稍稍怪妄
輒不知余。
又不知一家人
余自忖之曰。
此必心疾
占症非難矣。
善醫治。
庶可完效。
乃見醫者。
與之論藥。
遂卽而還家。
過九日
爲探劇歇。
啓道之半。
走訃忽至。
心膽摧落
醉如夢如。
然而一念以爲心疾
例有絶蘇。
家人驚動失措至此耶。
蒼黃趍馳。
及至其門。
人事已非。
滿室哭聲。
顚倒卽入。
景仲言笑不復聞。
惟一長身偃卧牀上
以衾覆之。
何事也。
撫衾一慟
五內如割。
嗚呼
世或有全昧義理而能逸樂享年
於斯人。
奪之何速。
使我雖欲無怨得乎。
嗚呼
君子之道。
四海兄弟
生長同閈
志意符合者哉。
游則共方
讀則聯床。
十年
于玆。
論心古人爲己之學也。
講業小學近思之編也。
記昔庚申
我搆泉。
君築藍泉。
每旬設講。
循環來集
資益之樂。
所不淺。
情誼之好。
亦隨而篤。
余江居。
尤勤往來
累月相守。
一年計之。
强半在城。
無所不罄。
無所不言
非獨義理上談論。
至於家間細瑣之事。
亦無不與消詳
昨年間。
景仲欲得依歸之地。
余勸游於寒泉之門。
先生答余書曰。
一何故都之多賢也。
又曰。
崔某忠信之人也。
見許大君子如此
盖以理度之。
則宜其有年有成
遽然至於斯也。
所謂天難諶斯者。
實非虗也。
邦人相吊佳士失矣。
無不嗟歎
况在同志
惡可忍其痛惜之情哉。
五六士友
逐日臨喪
襲斂諸節。
一一從禮
成服之朝。
亦具巾帶以哭之。
惟余又爲之往師門
請挽而還
其略曰。
甘白之質可爲學。
往歲從遊志爲己。
知爾內行本於孝。
毁極居然不起
景仲若有知也。
爲泉下之感。
淺淺哉。
嗚呼景仲
堂有夜哭之親。
無傳家之兒。
人孰不哀傷
此則季世例變。
至於執喪而孝無終
好學而志不成
寃深於九泉
痛切親知
嗚呼慟哉。
景仲其知耶。
其不知耶。
嗚呼痛哉。
尙饗
曾祖考僉中樞府君墓文
公元1640年
我金久不振。
至公子孫
蔚然行誼文學著焉。
公種德深
豈若是言。
積善餘慶
信矣夫。
公諱處河。
字子哲
德水人。
文科贈兵曹參判壽胤之後
祖諱墨堅通政大夫
考諱得韻通德郞。
新寧梁氏
士人福貞女。
公性醇而眞。
行遜而儉。
愛人恤族
與物無忤
鄕里無間然者。
崇禎庚辰生。
丙寅二月二十九日卒。
葬于岳北麓內昭陵負甲原。
淸風士人金義賢女
資端而簡對。
多言未嘗酬。
自持之嚴類此
辛巳生。
己丑四月初五日卒。
與公雙塋。
生男二女三。
副護軍淸兼。
男司果德峻卽先考
德晃,德信,德九。
禮賓主簿萬雄。
男德三早死。
鼎三,鼎基,鼎九,鼎泰。
婿同知金芳益。
男亨遇,亨演。
通德郞方善規。
男震莢,震,震蘅。
僉使金燦景。
昌九武科
先考男時銶,時鐸,時鏘,時錝。
德晃男時欽。
德信男時鍊。
九男時鍵。
鼎三男時潝。
鼎基男時湛。
九男時濟。
諸孫男女三十餘人
祖考副護軍府君墓文
公元1659年
公諱淸兼。
字君珍
系出德水
有曰壽胤。
贈兵曹參判。
其後也。
通德郞諱得欽。
考僉知中樞府事諱處河。
淸風金氏
士人賢女
崇禎己亥生公
公心
公元1709年
慈詳而貌端美。
愛族惠人
生平持己處事
不愧一鄕長者
辛卯至月二十六日終。
壽五十二。
十二月
克襄于先兆向庚之原。
淸州韓氏。
士人得渭女。
柔醇仁恕
鄰族有求。
不計有無而周之。
盖其天性如此
己亥生。
戊子六月初七日卒。
是歲七月
公墓
公有四男
季生側室
長曰先公德峻副司果。
次德晃,德信,德九。
四女長司果金紀世。
武科折衝時寶,是錫。
通德郞具義亨
男涵萬同知
汝信
男相五奮武功臣
曹世潤。
維翰
先公男時銶,時鐸,時鏘,時錝。
德晃男時欽。
德信男時鍊。
九男時鋌。
時銶男瑱,瑜。
內外孫二十餘人
先考副司府君墓表追記
公元1708年
昔乞文於泉門
先生語之曰。
所貴在記實
世系子孫
抑餘耳。
惟爾追錄好矣。
乙丑
先君文成
不肖再拜受來。
戊辰
刻于表陰。
後二年庚午
不肖泣血追述曰。
有諱重福。
生諱希龍
老職資憲。
是生諱墨堅
是生諱得韻。
是生諱處河。
是生諱淸兼副護軍
淸州韓氏。
士人得渭女。
是我先公考妣也。
先公初配星州尹氏。
元女
育時銶,時鐸
婿具聖奎,金啓運
後配丹陽張氏。
武科碩女
生時鏘,時錝。
婿孫萬郁,金粹,黃河
淑。
季未嫁。
瑱,瑜時銶男也。
餘幼不盡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