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答柳子强
急景无聊中。默念平生作非。不但四十九年。益思故人箴规之益。急出十月十三日所惠书而读之。所论持敬之要。明白亭当。真是顶门之针。三复爽然。不觉室之远而也。即日穷腊。燕居存养益密否。吾辈年迫迟暮。无所树立。惟觉此事独大。所以日夕驰仰。尤在于此也。秉远老而无闻。居然䠻庐之悲及之矣。尚复何说。正衣冠齐容貌。即程门之所单传。尹子之所省觉。而不吝于相与。敢不拜嘉。抑区区习性浮扬。最不能致谨于此。则来书所言。虽若泛论。而实所以为对證之投者。说话做事。又是密切下手处。循此以往。可以不迷于所向。但所谓自觉如此。便莫如是者。乃是知行合一之地。惟其觉之不尽。是以莫之未便。自量病源。专在知之未彻。此等颊颔掇拾。只是皮肤耳影响耳。未足为知上事耳。仍念老兄于此事。一生钻研。诵说之力。抄节之功。极其宏博。可谓优优大矣。想其日用之间。必有融贯合一。邂逅逢原之妙。幸以所得而自乐者。指示单提。俾得承其馀润。亦岂非君子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赐耶。公而以人体之一段。曾与忠立有小违复。旋觉其谬。已自首实。而忠立所言。亦似互有出入。未敢深卞。仍即罢休。不谓其至入盛闻。今不须更申已废之言。愿闻高明指一之论。此一句指意何如。朱子曰撑起这公作骨子。又曰工夫在人字上。如何是撑起。如何是工夫。幸有以剖示之也。礼疑既未能言下相合。一向强卞。亦非今日急务。可且倚阁。以俟日后看如何耳。
答柳子强(丙戌)
腊月书二月乃上。亦见其懒于求益。而还赐手答如影响焉。一番承读。一番喷醒。春气阑珊。伏惟燕处超相。玩乐之工。不待仰扣。即来书可知其老而益励。殊用敬服。秉远日用收拾。非强把捉则辄弛然而废。此是无实得之验。政以忧惧耳。来谕所论道理体面工夫路脉。平铺悫实。非心体而实得之者。何以至此。窃尝思之。道虽高妙而不离于平常。业虽远大而不外乎日用。须是就庸言庸行上寻个是处。方是知上工夫。体得是处。方是行上工夫。如是日积月累。知行合一。理事相涵。渐见融贯之实。逢源之妙。而所谓道体之实然者。可以上达矣。近觉区区于此一段。全无得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力。日用事为。任其颓倒。但将古人说话。随缘披阅。略绰窥其次第脉络。遇一等朋友。拣一等无形影说话。大则天人性命。小则同异分合。虽横竖曲当。一日万言。何补于身心哉。以是暗自忖度。闷然忧惧。究其所以致此之故。则欠阙固在行上。而病源全由于知之未实。盖致思于不可行之地。非所谓真知耳。老兄为学。平铺靠实。固无如区区所忧者。然窃恐平日得力。多在于古书抄写之馀。或不能无胸中义理太多之嫌。而到今年龄已高。用工益久。有意于统宗合一之妙。则往往有牵连比并之疑。未知此亦区区知见未及。不足以与闻于上达之蕴耶。狂妄献愚。悚仄悚仄。公而以人体之一段。寻常看得。恰如来说。被忠立厮打不遗馀力。而不敢辄从。后因看语类诸说。心忽自疑。不免迁改前说。而所得新意。犹未能莹然自信。此前书所以不敢自言。而请老兄之剖教也。盖仁者人也。人字里面带得仁字过来。诚如来谕仁是人身上固有之理。非因公而有。特因公而存。则今此一句作公而以人身上生理作骨子看。可谓文从而理顺矣。但朱子曰体者乃是以人而体公。盖撑起这公作骨子。则无私心而仁矣。又曰须公而有恻隐之心。工夫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却在人字上。盖人体之以公方是仁。分明说将公作骨子。分明说以人体公何也。盖尝反复而得其说。程子只是说仁之道。非是说仁之工夫。其曰公而以人体之者。言以此恻怛之理。将此无私之理作骨子然后为仁也。西铭一书。所以大无我之公者。而程子曰乃仁之体也。此体字。与体认之体。体用之体。有些不同。而只是体干之体。所谓生之性爱之理者。非不盎然自足。而若非无私之理。撑起作骨子。则亦不可以发达四通矣。然则所谓惟公为能体之。所谓公者。所以体仁等体字。皆作此义看。然后上下体字。方无牴牾。未知此意如何。近日看先集。究得道理影子。得十馀图子。亦足把玩。但未能自信其无谬误。欲以奉质。而亦嫌于澜翻纸上。徐当有以就正也。公晦老兄近知卜邻。簪合讲习之乐。当益亲切。今日太史。想当以德星卜佥兄之聚也。
与柳子强(己丑)
岁暮杜门。身计转益凄切。心界转益憀悄。回想同人况味。亦应在惨悴中。吾侪同此运气耶。伏惟随处玩养。得见无入不自得之效否。秉远不但孑然无依。悄然无况。十数年相忘之事。复萃于身。岁末酬应。排却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不去。亦觉费力。强将册子支遣。亦未见意味。殊觉劳耗柰何。家范只是私便省念。不足烦人眼目。而转入高眼。得蒙逐一爬梳。诸所签标。一一中窾。谨已依教涂改矣。但此既因诸家记录。零星凑合。故文字语势。多有叠见层出者。今亦依标芟正。固为齐整。而窃观古人编书。亦往往有此例。如小学书中句语复出者何限。盖其所见不同。所记不一。而于日用常行处。未尝不同。则随记随编。虽似剩而不切。而玩而味之。不无丁宁反复之意。则亦不合一切删却。故就其中略加刊正。而或不免兼收并存。复此仰质。非敢自以为是。盖欲俟折中之论而后去之未晚也。图子诸标处。亦依教改正。而敬箴说图。盛论改定。终未信得。及诚伯所画。稍似简洁。故不免略仿。而亦不能尽从。盖以时分地头。节度准的。规戒禁防。立圈而各以类附。或恐有段落可考耳。吴氏说破碎之病。后山记闻。既端的说破。忠立又已归窾。故已刊去。然区区滞见。别生一疑。夫既以破碎病吴说。而又著之于集说中何也。此必有所以然。幸于此更下一转语。以破蒙蔀如何。约中篇图亦不能纯用来说。只七情目下双书摭附条数。下列统论六章。而七目下书约其情。六章下书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合于中。虽甚埋没。亦不至别添外料。生出病痛也。九条疏图上句释下字。下句释上字之义。极甚精密。谨已依示改定耳。礼书顷得诚伯书。知更有商量处。此事尽看尽有果如此。此间留置考疑。既无本册。且缘滚冗。未能究观。而写本中亦往往有可更考覈处。要之非面难悉。而会面未易柰何。季氏兄逝去。此事便无人主管。尤增痛衋耳。
  别纸
 汇编图理气总论。理气字不必分书。
以分书为未安而欲直书耶。抑欲去此二字耶。愚意去之无妨。更教如何。
 图下注更着数语云。不待披阅而瞭然易考。
图中所列。只是名目而已。而直云不待披阅而瞭然易考。或不太快否。
 率性图贱而为物下。有纹不若无纹。
谨闻命。
 马健牛顺。以性字居中。
亦闻命。
 图下注单提直陈四字删。
去之固无妨。然此一转。本取用先辈说。来教欲删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意何在欤。
 一性四德图。一理当有圈。太极不必有纹。
太极之文。本欲对动静之圈。今承示当改圈。然则并一字加圈耶。或只圈理字耶。无本草亦未瞭然。当从后更商耳。
 在易在太极图。改定一条。
改定极稳。谨拜命。
 玉山讲义图。天字性字。当占两行之中。
缘占纸狭隘。致有此疑。然两性字间。纹系从右引左。盖所以使上性字居中。则来示恐得本意。
 
后世言性。有系则当属仁义礼智下。
考本草亦然。盖以文字次第则不当属于此。而元图是直论性之体用始终。则后世误认之失。不须插入其中。故别加区分。而以其论性。故引付于性字之傍。亦不大妨否。
 敬斋箴集说图。
吴说破碎之疑。忠立言之详矣。不须赘说。而主一无适之转辗相解。非但程训自明。一则无适。无适则壹。吴氏岂或不知耶。其曰心无适而达于事。事主壹而本于心。恐亦未必非转辗相解之意。来谕曰心与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相关。言心而不遣乎事。言事而不离于心。政吴说之意。而今乃以此而攻吴说。至有两橛之疑。则愚昧诚未得其所以也。至于五章之先言心。六章之先言事。亦因本章之言而略略分排耳。岂以为无适不关于事。主一不关于心耶。八章言不能无适之病。九章言不能主一之病。亦来谕之所深病。而今以本章考之。八章之有间。以私欲万端。热焦火寒凝冰而言。则皆就心上说。九章之有差。以天坏易处。三纲沦九法斁而言。则皆就事上说。此亦可以分心与事而病之耶。大抵此箴。于敬之全体。无有缝罅。总而观之。只是一个镕铸。而细而详之。亦各有地头之井井。故尝见后山所记王考语。有曰前八句以动静表里。分四个柱子。无适是就动静上言。主一是就表里处言。须臾之间。以动静言。毫釐之差。以表里言。总以言之。只是动静表里四件。动静以时言则是竖说。表里以地言则是横说。又撮而言之。只横竖二者。而横竖二者。又只是一物而已。妄窃以为当如此离合看。不可槩谓心与事相关。而稍涉分排处。一例挥而斥之也。来谕又谓此图以摭附诸条为主。则其无所附者。虽略之而无欠阙。又曰不必表揭章次。以起后人之惑。此诚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矣。然愚意此图虽以摭附为目。而摭附既因分章而立。则不揭章次。恐非因书立图之意。况于其分章之中。有略而不录者。则虽于持敬之道。未有欠阙。而其于按书究图之际。果无欠阙耶。且每章章首摭附则不及于表揭诸条中。故初欲于章次之下。分书几条。而旋以以下诸条。有相妨碍。故郑重而不敢书。今又并与其章次而没之。则章首许多格言。皆不关涉。或无亏欠耶。动静表里圈子。愚意来示似好。而忠立书亦不以为然。亦望更思而教之。图子改定。比鄙所摹画。明白平易。极可把玩。而亦恐有合商量处。主壹无适十五条。即六章章首摭附者。各章章首则皆不之举。而独于六章特然立目列录。恐未齐整。敬圈下双书间断之易接续之难。亦六章最下摭附者。而今别作条例。亦涉参差。且间断之易而接续之难。自是相联之语。而今截去而字。双关对说。与一心主宰万事根本。相承立目。恐亦未甚安稳。又尝观前辈立图之例。中间圈子下交会处。乃一图收刷之地。故敬斋箴图以念哉敬哉敢告灵台特揭之。夙夜箴图以念玆在玆日夕乾乾特揭之。今乃以间断之易。接续之难。为此图收刷归宿处。则所谓持敬。毕竟非可能之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此恐是大错误处。效应极功二图。忠立所论尽之。今不更赘陈也。
 约中篇图。
此图终未安稳。来示改定诚是。但先七目后统论。忠立之论。似合鄙意。七目下分书摭入条数。诚为允惬。而其下细目。还似烦屑。亦恐如忠立所论。心性情图忠立所论如此。而后又云不必别立圈云云。两说如何。但此图图样太没实。鄙意别立心圈于七目上头。细书性字于心字内。而书情字于圈外。以下接七目则稍成图样。而但以图样之故。虚立无甚发明之圈。未知如何。前日晦则以七目之先书。疑无本之情。若然则上立心圈。亦未为无所发明耶。幸细评而见教如何。
 按字下改定。
亦有忠立所论。既是约其情。则当就情上论。恐不必直穷源头处。况上五图于此义。不啻申复。则于此直以人心之未发为言。或不至妄发否。但鄙说虽不详记。似于气禀物累过不及处。未甚论及。此则当以来示参互改撰计耳。
答崔用仪(升羽)问目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今方遭兄丧于京城。将返榇先妣墓下。而发靷祖奠祝。似与备要所在葬时祝不同。何以则可合情礼耶。
司马公曰若柩在他所归葬。则行日但设朝奠。哭而行。至葬乃备此(祖奠也)及下遣奠礼。安应昌问家礼柩自他所行。但设朝奠。哭而行云。则只行发靷前一日因朝奠迁柩告祝之礼。而姑不行祖奠。到山所行之否。旅轩曰依此礼行之。而行日别制文以告可也。祝曰今以吉辰。谨奉灵柩。发向故山。敢告云云。据此则祖遣奠不须设。发靷祝。用旅轩祝如何。
 
返榇时朝祖。亦如葬时朝祖否。
此无明文可据。但家庙亦当同时奉还。则恐不必朝祖。待葬时方设无妨否。
 方拟破兄嫂旧坟。同时发引。而发引祝。亦与备要所载似不同。
退溪曰今迁墓。若非专为宅兆之故。告词固不可专用仪节之文。只以新卜吉地。用古祔葬之礼为文云云。今亦照此例。或于启墓告辞岁月滋久之下。添入某罪逆不天。先考弃背。礼当返葬故山。今将改窆同奉。用古祔葬之礼。伏惟尊灵云云。而发引用备要告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式。未知如何。
 新柩旧窆。同时发靷。而在路及在墓。床卓灵寝上食。各设否合设否。
士虞礼并有丧条云每敦一几。郑注云虽合葬及同时在殡皆异几。体实不同云云。既是异几则床卓灵寝当各设。床卓既各设则上食各设恐无疑。
 新旧葬。将为异穴同坟或双坟。而平土祭初虞祭。各设合设。未知何以则可耶。
俗所谓平土祭。以改葬言则乃初虞也。以新葬言则乃题主奠也。两祭不可合设。退陶答郑汝仁曰两葬行虞之节。按礼偕葬先轻后重。祭则先重后轻。改葬虞于幕所。新葬返哭而虞。又丧服小记。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注葬母明日。即治父葬。葬父毕虞祔。然后为母虞祔。故云待后事。语类问礼记云云。同葬同奠何害焉。其所先后者何也。朱子曰此虽未详其义。然其法具在。不可以己意增损也。按退陶说。改葬行于幕次。新葬返哭而虞者。据母丧中父葬改窆而言。故先行改葬之虞。而若父丧中母改葬。则丧服小记明言其父丧虞后。为母虞。盖以祭则先重故也。然改葬之虞。行于幕次。新葬之虞。行于家。亦不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可易。故沙溪云父之虞。葬日返哭后行之。母之虞。翌日行之。恐当依此行之。然则合设之疑。不须举论。
 改葬只有初虞而无再三虞。则新位初虞。与旧位并行。而自再虞。废祭于旧丧耶。
改葬虞于幕所。新葬返哭而虞。则初虞亦不当与旧位并行。再虞以下。恐当只祭新位。
 改窆时不用油蜜。世俗所忌。如或从俗则新位亦从而废耶。
既非礼经所载。则只在本家行之如何耳。程子曰己亥日葬大凶。今按春秋。此日葬者二十馀人。皆无其应。宜忌者不忌而不宜忌者反忌之。颠倒虚妄之甚也。
 新旧位似各有还墓下。同窆告由。而措语亦似不同如何。
旧位既于破墓时。措语以告。不必更告。新位则考礼律柩自他所归葬条。皆无别行告由。岂以返葬自是礼之常。不是变节。故只于行日。直告以发向故山耶。未敢臆决。或依此施行否。
答洪承旨(永观)
所示仰认相爱之厚。此事自是公物。秉远等何敢与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知。大抵基本出于七十年遗失之馀。宛然心画之传。有若亲侍几案。获睹笔削。私心喜幸。窃慰其因此机括。复见先迹。故妄窃以为基湖虽有初晚。彼此同是手录。今若迫于事势。取其所当去者。固为非是。而又或激于血气。去其所当取者。亦涉未安。如欲刊行。只当参合烂议。以求十分是当。不可以目下溃裂。断其取舍。此说颇行于士友间。未知日后更如何。然自基本出后。彼中绝无调剂可否之意。虽欲烂漫参合。安所得哉。世道至此。无复可言。只合默而庄之。以待百年耳。
答徐景濂(有洛○庚辰)
急景无聊中。一书如拱璧。况重之以名理之论乎。仍审静坐工夫。日以超诣。动而生阳之旨。荷此开示。此义理原头至微密处。何敢容易立说。第考来教。只悬空说太极阴阳动静而已。而于延平本语。似未着眼。更望须就延平语。明白指示如何。今以来说言之。朱子所谓性犹太极。心犹阴阳者。性以理言。故谓之太极。心以寂感言。故谓之阴阳。今乃引此而言。指性之在心里者而谓之已发可乎。又曰动而生阳。正如此性之惺惺在方寸间。看作未发。似无不可云。则尊兄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以所谓已发者。谓性之离于方寸而在心外者耶。所谓性在心里此心字。即指区宇郛郭而借转来。心犹阴阳四字。欲为之牵连相解。非惟于延平说。说得未莹。亦恐于朱子说。看得未破也。退溪集未知兄果指何段。而其答郑文峰书。正论此生阳未发之义。然须是看破延平本语。立得主见。然后看溪训。方可历落无碍矣。
与姜擎厦(橒○丁丑)
兄在而勖之行。兄去而怅然以望。岂出于情者。有所不恒耶。噫此相爱意也。不知自兄而视此漂漂者。又作何如怀也。大冬还作小春。伏惟上堂欢侍万重。动馀就静。复有何事可玩而乐之者否。倾溯无虚日也。秉远所云不欲碌碌随车尘间者。自觉皆口头说。使诚知轻重之分。一去就谁复有相挽者。始知半知半不知。毕竟同归于不知也。良用自悼。吾与兄交久矣。吾辈非上等人。安得无长短韦弦之戒。而每以情昵之至。见其长而不见其短。资其韦而不病其弦。是将胥而为善柔之交而已耶。秉远赋性粗㬥。受气轻浅。动作之间。辄生疮痝。幸以父兄之力。积数十年惩艾之功。仅亦不至于狂易。而言论是非之间。犹不免时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作灾怪。兄想已得之眉睫而为之代闷矣。以兄明爽乐岂。宁至有如远所忧者。而以向来一番事观之。言语或伤于忿厉。气像或近于凌驾。未论事之短长得失。前辈人无此模样。此则兄固已当下而自悔。今不必追咎。然事之撞于前者无穷。而气之崇于质者难制。苟非平居涵养之工。痛与克下。则安知后日事之可悔。不又如今日耶。虎能伤人。伤虎者真知之。以秉远之屡悔屡踬。而所以为兄忧者。亦不敢以事过而遂已。幸相与讲之。益从事于含弘沈密气像。庶几救得一半耶。大抵遇事先要寻求是处。既得是处则须求其首尾本末洁净纯粹。成就此个是而已。更不干别人不是。方是至当。今吾辈言论处事。其初未尝不择其稍是者。而又一边看别人不是处。计较忖量。讨在心内。及其邂逅触发。专要把持别人不是。毕竟以自家是底汩蕫。和血气做将去。使首尾本末不相掩瑕。此是大病。又或见得事理。说得体面。亦甚明白的当。见之太易。言之太快。以致㬥露之悔。此又一病。要之所执虽得十分是当。而下稍有一分血气带来。便却掉了。自量病痛。多在于自信所执之不非。以致生出许多作怪。今谩以奉质。盖以高明亦当恐有是戒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也。青院之会下去后。更有闻否。此事亦不当徒恃其公心直道而轻有所施设。未知佥商量更如何也。
  别纸(乙酉)
讲说因此机会。得闻阮府精邃之诲。尤用欣释。形上下说。此是圣贤皭见理气。八字打开。要使学者。认取理气面目。而今反为此句所拗缚。尽觉论说之未易也。来喻中每每辄下理气道器四字。所以为形字所拘牵。理即是道。气即是器。何必既说理气。继说道器而后足耶。所云就形之中。分截理为上气为下者。其言理气上下则得矣。而其曰就形之中分截云者。意欲极精而语却有滞。盖理是无形之物。故曰形而上。气便粗有查滓。可以形言。故曰形而下。此上下字。须从有形无形上说。方是理气界至。今曰就形之中分截云则似以形为统体之物。而就其中分上下。果如是则理混于形。气反与形为二矣。但其云以气为形下者。有分形气之病。及若曰理在形上则有形之上之语病。此两句说得无差。只如此理会看如何。戒惧说。来说虽极辩博。而其要不过曰平说戒谨。与致中和节度。固自不同。夫中庸工夫。皆所以为致中和者耳。今既自静而致而极其中矣。自独而致而极其和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矣。所谓平说戒惧底工夫。复欲何为。既不干于致中。而别有平说底戒惧。则不亦是剩工夫乎。来喻于语类论自戒惧而约之处。皆作平说看。论极其中处皆。作戒惧义。而遂以为静有至不至。中有极未极。夫静固有至不至。中固有极未极。然静之未至。是谓之动。中之未极。是谓之偏。焉有未至静而亦名为静。未极中而亦名为不偏倚乎。除却文义。试以自家心验之。未至之静。是何境界。擎厦平生。还曾有此时节否。不睹不闻。是子思极缜密说。朱子亦曰不睹闻。是工夫尽头。而今欲自不睹闻下手。而推之以至于至静。则言语更密于子思。工夫加尽于朱子矣。以愚言之。惟其由外言之。以尽于内。惟其自所睹闻。以至于不睹闻。是以有推而极之也。是以有自而约之而至于也。而高明乃反谓致中之致字。当如何看。殊非愚虑之所及也。大抵静非瞬目便是。中非一蹴可到。须是由外而逮内。自粗而至静。次次挨排。恁地戒惧。约之又约。以至于至静而无所偏倚。正非一日霎时之可得。而今截自睹闻以前。属之元平元年。只从不睹闻处。方为致中工夫初下手处。则愚未知一日之内。可施致中者。能有几许时辰。人心无今日动明日静之限。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工夫无致和了后。方去致中之理。只是统体操存。不作两段。由中而言则为自外约内之工。由和而言则为从心达事之工。平说亦是这工夫。致中亦是这工夫。恐不须密上求密。细处加细。然后为得其至也。
答姜擎厦(庚寅)
前书后书。滚滚累数百言。无一非警发人语。仰认新年进德深卲。端居履用。日有涵养之力。些少外感。政好病中治心。不足以为忧也。秉远栖心无力。情绪闯入境静则忽忽无况。事来则飘飘不宁。反不如从事哭泣。为可以自尽于人伦耳。似此情况。无日稳贴。前书之未即奉报者亦此耳。乃故人爱我怜我。始终无替。一书之不足而申以后书。合并通读。意味愈见深长。心量愈见广大。道理愈见平夷。至其所以自责以自勉者。无一字非此间病痛。无一句非此间对症。今世友道绝稀。善柔之好相加而偲切之益未闻。虽吾与子之相会。亦大抵多戏笑閒杂之语。而其于进实工除实病则有未尽倾倒者。每一逢别。辄有馀恨。而今来两书。开示底蕴。尽情规切。有立必俱立之意。仆之得与于下交。其亦天诱之。使不终作弃物耶。狷狭之性。躁厉之气。自知者亦审矣。特未知所以自治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方。随悔随发。今白纷犹旧习也。平日所以会心于溪训先集之间者。亦岂无霎时意想。而俄顷感发之力。不足以胜生来气质之累。则此等悼叹之语。毕竟只是徒然而已。及此衰晚。幸以师友见闻之力。稍知取舍内外之分。而年纪老大。怕入标榜。不曾从擎跽曲拳做个模样中入头。只欲依本反约。默地回转。以故无一上痛下工夫处。不循下学而妄窥上达。未经辛苦而径拟纯熟。舍本源而欲末之齐。不直内而求外之方。则宜其随手破绽。穷一生做不得。今莫若且从持敬上痛立节度。一心畏忌。念念操持。积日积月。循序渐进。自看得此事独大。而更着不得些子事。则猜狭怨怼之气。不容于心术之间。而峭发猛起之习。可以八九分休歇矣。承看先集一回。可见邂逅感发处。不肖残孙。坠落殆尽。而独得尊兄契悟之深。可见义理之为天下公物。感叹良深。然欲得吾祖心法。不专在于弘大平粹之地。其紧要处在战兢临履上。须是先学他矜持辛苦工夫。则所谓廓然天地之度。棼然丝毛之分。冲然谦挹之量。确然持守之严且密者。可得而见矣。不审尊兄以为如何。简事寡虑。沈晦存养。政区区之八字符。欲终身佩服不敢忘也。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别纸
 朱子答南轩仁说。
此是先集中议论大头段。当日先辈已推之为定本。其后南野甲乙录。别有说话。而川沙东岩诸先生皆卞其不然。来喻看得亭当。但朱子本说。以天地万物同体而言。而来喻云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之流行。亦未周洽云者。似专指用上说。或恐一时名言之失耶。答川沙书。虽无一物而爱固自若一段。朱子说亦曰设使天地间净无一物。他也自爱者。政是此意。盖朱子说爱之之理便是仁者。明仁之所以为体之真也。若无天地万物。此理亦有亏欠者。明仁之所以为体之大也。论体之真处。云虽无一物。爱固自若。则所谓不因天地万物而有也。论体之大处。云若无万物。理有亏欠。则所谓与天地万物一体也。彼以实体言。此以度量言。各有攸当。来喻谓生生不息之机。虽不以天地万物有加损。而流行体段。必待天地万物而周遍无欠。一转下得必待字有病。如何。
 程子鸢鱼同活泼。
朱子新旧说不甚分明之疑。今以朱子所答旧说固好。似涉安排之语观之。盖旧说以必有事活泼地两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语。为皆指其实体而形容。非有人必之勿之。则以人心与鸢鱼。合作一统说。所以云涉于安排也。新说则鸢鱼之飞跃。固道体之活泼处。在人而见诸日用之间者。亦此道体。而必此心之存而后有以觉其全体妙用之无所滞碍。此所以言必有事勿正之同活泼地也。是则道体之活泼。固无在天在人之分。而在鸢鱼则自飞自跃。在人则必指此心之存主者。为不同耳。未知如何。
答姜擎厦(甲申)
三月十六日书。上下数十百言。无一非名理之论。近日朋友绝无以此语相与者。而乃执事不相鄙夷。收置讲论之末。秉远虽愚鲁。宁不乐与之上下。而顾丧乱悲遑。阙然不能对。已三四易月矣。每一披读。徒增汗恧。仍想近日处静益稳。完养益密。间因过从。闻山林经济。老而愈勤。因树而屋。畚田而耨。殆乎手足胼胝。前书所忧唇疮手肿。未必不由此其祟。则千孔百瘢之藏盖不得者。虽未必然。而秽恶之尽从毛孔散者。亦不敢信其果然也。如何如何。秉远朝夕攀号。已无其地。念五十年怀抱中物。一朝孑然孤寄。无所逮及。而三年致哀之节。万不犹人。真是天地一罪人。目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下遭罹。又非人理。坐守空室。作头陀契活。不敢不以命自处。而犹有排遣不去处。亦是养得未熟。深所自惧耳。来书满纸。细读一过。有以窥近日用心。又别一消息。吾辈前日非不间说此等话。而兄得于才高之馀。仆闻于耳剽之末。只是依俙认得。略绰拈取。时出以应人。而反而求之践历躬行之实。了无毫分相应。近来觉得此尤是大段罪过。方自惭艾之深。未知所以救药。及承来教。所以悼伤惩创之意。溢于言外。而至于所谓本原之地。全不用力。而徒事钻纸涂舌一转语。深中末学之弊而切砭寡陋之病。苟非亲经历实见得者。何以能起人之至于如此也。盖尝闻道体虽极高远而实本于彝伦。工夫虽极广大而不外于日用。人当于脚下实地。莫不寻其所当然者而体之。莫不究其所以然者而察之。由浅而深。从表而里。不期近效。积寸积尺。以至于弩满科盈。日至而有得焉。则来戒所谓画饼而谈龙者。居然为几案匙箸之物矣。程子之言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事统体下工。不作两段。方是真学问。今阙却涵养。而徒事缴绕。诚为可忧。而来教之言。亦恐有抑扬太过之意。如或惩此之腾理而不复致力于锁研。侮彼之口耳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而更遂担却于足目。则本末交丧。名实两亡。其得失又将何如也。年来此学绝讲。异言又从而喧豗。俗见之所以诋排此学者。未尝不声此为案。吾辈正当勉其所不逮而益致力于其所可戒。要使此味益长。此声益大。切戒虚张而合开口处不容回互。最忌缴绕而应讲卞处不敢放过。日用之间。此事独大而更不见其馀。则其必有到头处。虽不可以预期。而亦不可以无所向望也。未知更以为如何。每见前辈说此学。专籍朋友讲磨。所以十反于往还书牍之间者。今皆可考。而来书寻常朋友间不敢发之者。似有内闭反照之意。谩说及此。盖将以广兄意。非敢欲铺摊道许多饭也。幸更思而教之也。别纸数条。尤见渊博。下一条殡宫哭泣一节。承来背为一汗。此等不须问礼意如何。只发于情理之不能自止处。方是尽分。而顾冥顽甚。既已蹉过于前。然亦不敢以事属既往而遂置不论。谨列具禀于下。幸更加提诲。不厌十反。乃荷相长之益也。洗马公近何工夫。自附之意。正在于得其绪馀。而一向秘而不出。殊恨其无质以受采也。此纸望相照会。俾得钉砭如何。
  别纸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鬼神说。来谕主言理。前辈论鬼神处。固或有带理说。然朱子曰某就形而下说。神滚在气里说。又只是气。然神又是气之精妙处。王考尝因此以答柳东岩之问曰盖以其运用无迹。变化莫测。故对功用之粗者而谓之理。然毕竟是形而下。张子所谓良能。朱子所谓灵是也。其正训当以气之精妙为言。大传妙万物不测之神。亦非专以理言。此梁文叔气愈精而理存焉之说。所以见非于朱子云云。此盖言鬼神虽极精妙。毕竟是气边物事。至正论此章则朱子固曰鬼神主乎气而言。只是形而下者。盖鬼神是气之精英。所谓诚之不可掩。屈是实屈。伸是实伸云云。又黄直卿问向读中庸。所谓诚之不可掩处。窃疑谓鬼神为阴阳屈伸。则是形而下者。若中庸之言则是形而上者矣。朱子曰今且只就形而下者说来。但只是他皆是实理处发见。故未有此气。便有此理。既有此理。必有此气云云。据此皆是由气以推理。何尝主理说耶。故其正训曰天地之功用。造化之迹。二气之良能。其曰功用。曰迹曰良能者。皆是气之精英之所为。而高明乃以此而认其为带理说者。殊未可晓。至于德之一字。最似近理。而朱子释之以性情功效。而有问性情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功效之说。则曰此与情状字。只一般云云。则其义又可见。故退溪曰朱子只指形而下之鬼神。性情功效之实然处。以是为德。即其理也其诚也。侯氏以鬼神为形而下之壹物。指其所具之理。以为形而上之一物。是以鬼神与德。判然作两物看。朱子所以非之也。然则朱子谓其德则天命之实理等语。亦欠商量。恐记者之失旨也。此果以子思之拈出一德字。为主理说耶。大抵屈底是鬼。伸底是神。则屈而伸者。只是气而已。而特其灵妙不测。运用无迹。在气最为精灵。故子思于此。举而为言。以见其不见闻而无所不体之实然处。胡氏所谓以鬼神之微显。明道之费隐者是也。诚伯所谓借明之说。细看来喻。诚似未安。借之云者。借他之谓。而鬼神乃道中之物。盖子思极言道之费隐而举鬼神而明之。如孔子指道体而举川流而明之也。何必曰借耶。但来喻所以攻破之语。历举理与费隐与道。而至谓之非鬼神之外。别有所谓道。又曰外此而何处别讨得一个道。则是天地之间。鬼神独大。而所谓理也道也费隐也。皆为鬼神中之一物。得无有倒说之嫌耶。下段所论。诚如来喻。然理有当然能然必然实然所以然者。何独鬼神为然。虽草木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之有形者。亦莫不有是五者之理。其可以此而谓草木为理乎。且五然之外。独不有其然乎。鬼神者其然也。鬼神之理者五然也。此正朱子所谓实理处发见者。而有不可以滚并说也。形而上下一段。恐亦有未安。夫形上下者。理气之大界分。未有形上而不为理者。亦未有形下而不为气者。而来喻以为道器之形上下。固分理气说。而费隐之形上下。非分理气说。若以费为形下之理者然。此恐于理有未精也。或说形而下者为费。形而上者为隐。朱子曰形而下者甚广其形。而上者实行乎其间。而无物不具。无处不有。故曰费云云则费之为费。乃在于其形而上者。实行乎其间。而无物不具。无处不有。朱子明言形而上者。而今以为形而下可乎。朱子之所以先说形而下者甚广者。正以理散在事物上。故即事物而指其不杂乎事物者而发明形上之费。以破或人形下为费之说。而高明乃认费为形下之理。而只与道器差殊看。则是理有两样。跨据形上形下两界分。此岂理也哉。惟其看得此一字未甚分晓。故凡言鬼神形下处。皆作理上看。一字之不明而众理之误如此。甚可惧也。更思而教之如何。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痘警停哭之说。王考答人书曰痘疠围逼。庙门开闭之疑。寒罔愚伏皆言其不洁当避。然古礼无可据。今京中士大夫。都不避此。惟在自家所处如何。又曰闾里不净。若非切近处。就殡宫奠上食如礼。只不哭。恐无妨。区区遵用。盖本于此。而来说亦甚严正。未知当何从。然不能预讲。今虽讨得正礼。亦已无及于施用矣。尤切霣绝。庙中茶忌。又与殡宫自别。则一室方行中行之。或无太过否。礼贵得中。矫而过之。恐亦非所宜。亦望更思而覆教之也。
与姜擎厦
台选何足为兄贺。而锡荣增秩。乌得无贺耶。此时上堂想益膺万寿之庆。交游并切攒抃。秉远直林下五十日。昨才出泮。泮宫太半星散。又令人一怅然怀高风也。近日乘兴环道峰之燕。又将北掠永平。此计若成。可谓不负此两脚。但恨无同人相上下。则观音窟上腭东迤处。令人寤寐不能忘也。圭应近通声息否。此中儒瑞入社稷后。长锁少出。可憎亦可怅耳。
答姜擎厦
一月笋束。室远人迩。慰泻如促膝。仍审静履玩乐多祉。岂胜仰贺。秉远才经两礼干。疲惫则深。而新家凡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百叶愿。殊以为滋况耳。谷口去矣。海内无知音。吾道其穷矣。古人有往观东南山水者。兄傥不出此计耶。愿相戒无遗也。洗马丈再顾如电。必因亲查省弊而然。可谓山人亦有世情。极呵。
答姜擎厦(辛巳)
去作俗离山中。客月十日。东望太白深处。谓当有神遌者存。承书太没烟霞想。岂夏谷秋稼。一婿二孙。杀了旧时声气耶。呵呵。仍审閒居稳洽。尤以为慰。秉远今日为寿母之日。兄弟团聚一乐。馀冗何足云。前月湖行。领略俗离内外山。稍以解仇池宿梦矣。且得虎台留一望稳话。今已西去。宿祟则似减分数矣。
与姜擎厦(甲申)
元月十九日书。满纸洒洒。无非格言妙论。自贱累之窃附于风下。未曾一蒙。而于今始发之。岂怜其罪废。乃欲收置切偲之末耶。抑各自衰晚。腻气约尽。意思转益向里。气象转益平实。不觉发之言语耶。每一披读。辄一警发。居然五阳。伏惟宴处观玩。日跻高朗否。秉远哀苦待尽。近因痘虎。攀擗且停废。自念生事葬祭。俱违礼防。以若罪戾。恐永为人类之弃耳。前书满纸谦约之语。往往过于自砭。吾辈既许以此事相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则立心贵在平坦。言语贵在质直。贬之过分与扬之过实一耳。虽然执事岂有是也。是其日用之间。自见多少欠阙处。惭艾之深。不觉语有过当。是则人所不知而只在自知之明。果能因是而益加勉焉。则所谓竿头之步者。将不在他而在此矣。所谕略有一班窥见。便自谓了了。而若向人说道。又不知所以为说者。政画出此间情实。而不谓明者之亦复云尔也。仍窃念之。此是平日不曾讲说。只草草寻过。便自谓此义已了。以致如此。所以古人贵讲说。非以誇多于人耳。今且从目下见得。无论所得所疑。一一说与人。方有邂逅相发处。未知执事肯与之相与否。鬼神说寻常看得如诚伯说。及承来示。始历究章句或问诸说。如或问中。往往有带理说处。然终无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今以不见不闻四字而认之为理。则是形而上下。不可分得。而程张诸说。皆有未尽矣。故愚意此一章。言气以明理。而其以体物如在为费。则亦指鬼神之费者而言。至于隐。何独不然耶。未知以此看如何。幸更有以教之也。练说曾与诚伯屡有往复。而渠终不以为然。遂止不复言。其说甚长。非临便可究。然大抵练祥者。丧之大节也。故虽无主之丧。必二祭而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终丧。况于妻之具三年者而废二祭。恐非礼意。况祭与服。自是两事。若练而可废。则当入于练祥章。岂可入于五服章耶。此义似甚明。而渠亦不背听用。未知果如何耳。
答姜擎厦
一番踏逐。当时自谓奇特。归自点检。未有一话一动可以追记而持循者。吾辈谩说盍簪之难。而及其相会。又如此无头绪。自悼之馀。又耿然驰想。向来袖书所论。极是直截。其于警此劫懒尤功。区区前书。依以诵说之云。非有所感发于来书句语。亦非欲东西闪避。互相逃匿。自揣妄庸。全无心得。每因兄书拈出。按卷索对。说时任其洋洋而反而思之。殊不自信。所以欲默而识之。以俟一半分赖天之灵。而及承来示。始觉此亦是用心偏处。此学专籍朋友讲磨之力。文句之细。言动之微。俱所当极意相覈。不使有一毫未合。方尽朋友之责。而前书所云颇似断来言之路。傥非兄相爱之切。几乎自阻于法诲矣。承来怛然汗悚。自此当痛与剖决。烦而不嫌于强聒。直而不嫌于攻讦。要于未死之前。究竟得一个半个。亦所以尽一己之事。其至与不至。亦非所预期也。絜矩说。归考先稿。有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一段正论此者。故谨以誊上耳。白鹤道人近日连有所事否。寒亭反复。令人不能忘。所论庾说。亦有恐未然者。别有录呈。对次可语及否。
与姜擎厦(丁亥)
入冬来。非出入则吟病。遂无一书。来书乃以是疑怪。吾辈相与。自谓在于文字言语之外。而兄之所以处我者。只在于时节寒温之例耶。即闻轩车启向白云。知有讲会之乐。未审会者几人。讲者何书。有何说话。彼中朋友。有可以相开发者否。令人耸然神𨓏。太白诗去来诸作。固已讽玩矣。远之不能于诗。兄所悉也。而每迫之以所不能。亦是不能知故人处。且有一说。兄所抵家兄纸末。若以太白把弄作自己物事。欲以此为操纵与夺之机。朱子以十二咏中一我字。为触处灾怪。况太白干兄甚物。而乃反如此相吓。曾谓太白不如林放乎。请以此语代作和诗。为太白解嘲也。
答姜擎厦(戊子)
新年书洒洒满幅。可见故人相念之切。何等欣翘。但缘向来远书。一番戏发。致来教太用气力分疏。此则远之过也。身在庐山者。不识庐山真面目。起居筇屐。何与于山耶。仁智者之所乐。自有意会处。邹夫子未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H 页
尝闻登泰山。而岩岩者则有之矣。太白之灵。其有以辨之矣。新春风掀。伏惟燕养增福。白云讲筵。兼有助发之趣。吾辈晚暮事。只有此耳。何等贺耸。秉远新年岁祝。只愿无事静坐一着。而此苦未易得。仍思古人已有以动为厌之戒。吾辈更当于动处加工。而未得其方柰何。来书每以诗令相迫。奉读辄与花鸟同愁。今便无以走谢。记书立春日。被忠立相有小绝曰璇车流转考吾身。鼎鼎年光又一新。静坐不妨无一事。芒鞋何必枉寻春。此区区节度也。又曰满腹文章好手身。静中无事觅诗新。多言最是妨于道。恼却无端自在春。此所以警忠立也。今谩写呈。亦可以知远之意也。
与姜擎厦
日与大坪诸益。汩没笺注间。忽闻昆卢信息甚近。始知蓬莱亦距人境不甚远也。伏惟烟霞道气。益膺神腴矣。秉远一直是尘埃忧窟人。近得从容于三千三百之间。兼有三五同人。朝夕临静虚光影。亦是好缘。但不得超脱物外。稳享三浦主人厨传之尝耳。且除閒说话。奚囊能几许。未见蓬莱真面。思得见篷莱人面而未易期。须以行箧所得投示。破此满肚尘也。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5L 页
与姜擎厦(壬辰)
新年履端。伏惟君子道长。玩乐日泰。因允友承悉近日节度。足以慰寡陋耳。昨冬书以哀侄辈所恳。有所提教。此远之所当先奉告者。而不敢提及。非相忘也。政以说之长也。亡兄平日。无事业可道。无文章可传。亦未尝以学问自居。而特其资质之美。执守之操。笃伦之行。实有未忍泯没者。家间兄弟。辄有记录。非欲出而示人也。要以为子孙计耳。哀侄辈迫于追思。至于奉浼长者则诚猥矣。兄之拒而不受。亦出相爱之意。岂敢更有他言。而但念远之兄弟。所以受知于尊兄者。不在于形骸之相间。今此记述之托。非敢欲过为揄扬。政欲其称情说道。要使自家本相。不止泯没而已。乃兄过加饰让。不肯下笔。则是家间兄弟之言。徒归于假饰矫伪之科。而当世知心如吾兄。亲密如吾兄者。都不肯以一言公传以诏后者。亦岂吾兄为亡友之意耶。惟愿特赐怜恤。只以实题实事。垂仁留念。所拱以俟也。
  别纸
絜矩之义。单言之则只是恕。而兼言之则推己度物之别名也。于己而苟无素把之矩则。则其何所推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H 页
去。是故传文之覆解也。六个所恶六个毋以。即是推度之事也。集注之训释也。推其所同。以此度下云云。俱是推度之义。而固不待其下均齐方正无不方。而絜矩之义。已释尽无馀蕴矣。其所谓均齐方正云云。特就其推行功效而言也。然则所同之同字即矩。而推度者絜也。以此之此字即矩。而度下者絜也。是以自因其所同。(止)各得分愿。自如不欲(止)无不皆然。皆以一则字。断结以上之义而起下均齐方正无不方等说。以示其操约施广之效而已。今必以均齐云云。赚连上意看。而断则字以上为絜字释。断则字以下为矩字释。故以为顺解初不倒释。而终不见矩以絜之之义者此也。矩字训释。只曰所以为方。则其为法度之器。已极明白。而以无一器字。故必欲归之于那矩之自方。何故必知一器字之为不足。而独不知所以为三字之为剩馀乎。胡氏操规之说。来喻呵之曰明是不欲上之无礼于我之心云。则未知高明真以为胡说以为不欲上之无礼于我之心之外。别有所操之矩云尔乎。其所谓矩。即此不欲上之无礼于我之心。既以矩喻心则矩即心也。心即矩也。今若以心攻矩则非惟不知矩字之义。并与本文取喻之义而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6L 页
失之也。而可乎哉。权度之说。亦当商量。既曰矩以絜之则心为甚之义。岂非一證乎。朱子必以推以度物四字。承因其所同说去者。非泛说也。乃切言也。夫所谓矩者。先有一物。在推之之前之谓也。则一推字已带得本然权度意思在中。而使人有下手处。高明之所不能觑破絜矩者。无乃泛看此四个字之致乎。至若语类诸子录及大全两书之或合或不合。固难以折衷而依违。则孰若一从章句之为端的。而虽以初晚论之。诸子所录。视易箦前三日犹加修正之手本。孰为初而孰为晚乎。愚见则絜矩二字。看作矩以絜然后。始合于两章集注。而其下所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及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云云者。亦可谐通而无妨碍之患矣。
答姜擎厦别纸(己丑)
 戒慎恐惧互换说。
盛论恐更有商量。盖不睹不闻。是万事皆未萌芽。至静至密处。此处工夫极细。在朱子说着了戒慎恐惧。已是太重了。然则无论戒慎与恐惧。只是略略不放过之义而已。非是随其字义而互有浅深也。况不睹不闻。自是一等时节。就此一等时节。而一边向不睹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H 页
上略略戒慎。一边向不闻上惕然恐惧。则即此心已是三头两绪。岂所谓至静之工乎。且来喻所推说。才接眼才入耳。乱色过眼。疾声入耳。视箴听箴等所论。皆是就睹闻处。苦苦分其浅深疏密。朱子所谓子思说不睹不闻。今转向见闻上去者。无或近之耶。
答姜擎厦
前后书来。所论日用做工夫处。转见切实。转见圆整。有以仰认閒中进学之实。如所谓今日节度以下。尤是目下受用处。敢不拜嘉。抑尝闻初学工夫。且当就此绳墨。力加矜持。到了极辛苦。方是真快活。不忧其中正和乐之未至。而惟欲其捍格之必胜。不忧其超脱自在之未得。而惟患其观理之未尽。循此阶级。不厌不怠。以俟日至之时。则心可清虑可寡。身可有主。今以百起百灭之念。扶竖不起之工。而遽欲一超于清心寡虑。做起身主之域。一边戒在矜持而和乐是望。一边忧在缴绕而超脱是期。则是正谊而必谋其利。明道而必计其功。而恐非所以为培根达枝之道也。抑尊兄观理日久。懋德日深。谅其所至。宁有是也。殆以秉远之遭际迫隘。赋质狷狭。故以是相警焉。则无非顶门之针。岂胜感服之至。区区近日节度。切欲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7L 页
扫除一切悲欢忧喜之情。营度计较之私。只将古人已试之言。讽咏反复。乐其馀味。或以暇日。随其力之可及而加服行焉。万一不为朋友之弃则望亦至矣。而此亦未之有能焉。深切自悼。不知老兄将何以垂教也。鬼神说自是无形影之物。钟籥之转揣。何能无失。纵晓解得分明。于日用事何干。然兄以为鬼神气也。而子思之言在乎理。故拈出一德字。则或问所讥侯氏说。其与此异乎。高明以本章为主理说。子思之意果出于此。则朱子之解。全以气言而未尝槩及何也。其释为德。亦曰性情功效则中庸之为德。亦可以此四字释之乎。诚之为理。夫人皆知之。而其释此诚字。只云实者而不言实理亦何也。朱子固曰天命之实理。而退溪以为欠商量而归之于记者之误。则今不必据而为说。子约说。考大全作形于上者。则与形而上者。意自不同。然子约本语。语不可了。朱子又逐段非之。而犹曰剖析甚好。今不敢妄论。所谓此诚字指鬼神之实理云云。在微之显章小注者。寻常作永乐士自注看。今来教直以为朱子说。或别有出于大全语类诸书耶。大抵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则鬼神何尝无理。特以从古论鬼神处。皆从气上说。子思所论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H 页
斋明盛服。洋洋如在。格思度思者。皆就气上言。程朱注释。亦皆以气论。故区区于本章。只作气上说。今来谕必欲以理看。则两见中必有一差。然姑且以解经不同处之。各就诚之不可掩上。用些功力。方是据为己分。未知如何。
与柳宣则(鲁文○壬申)
闻有愚安之旆。兄往来山外。非止一再。而不我肯顾。我固不必顾。而不顾我老慈。岂无介介耶。西来消息。令人惊悸。漆室之忧。不知如何税驾。如兄奉侍尊老。尤为一方之望。幸须大其心长其虑。勿为浮言所动。以镇流俗。千万。
答柳甥诚伯(致明○丙寅)
别纸示谕。极有提携之意。深感。但此来冗务扰扰。向来些小愤慨之意。亦复消散已久。实无抽思寻讨之味。所以不能先为反覆之计。只于临时寄意之际。偶记前日言端。略绰提及。初未必出于实心资益之诚。书成后一番看下。已觉赧然发汗。及得来书。开发弘多。始知一番妄发。亦不为无助耳。末段所论。语意深挚。有以洗俗学之弊而矫偏枯之失。不易见得到此。区区平日常持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不好名之论。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8L 页
以为与其名实俱丧。无宁循名者之有所顾恋而不敢肆。近来觉得学者才看得一名者在念头。其馀无足观。故向来相对。信口及此。盖所以自救前议之失。非谓可以为学者程也。然自非立志到坚固。工夫到近里。则实心为己。有未易当者。而世间一种见解。往往虚张声势。东骛西奔。成立得一副家计。则朱先生所戒铺摊门外者。不幸近之。而虽由是作终身事。亦不过成就得一个学究而已。今日且当低头向前。默默加工。绝去外驰之念。循习日用之常。说义理则平常而不高妙。看文字则详审而勿缴绕。而于见未得思未透处。只可阴与同志者。私相讲究。此则不嫌其频烦而精细。非谓欲反鉴内闭。全倚阁钻研讲习之工也。未知如何。区区未曾用一日之力。而辄有论说如此。正所谓心违其言者。非君相爱之深。亦安敢发哉。
与柳诚伯
所与杜陵往复天命偏全说。近有究竟会通之路否。前后别纸。义理正当。议论明畅。无可改评。昔有问气质有昏浊不同。则天命之性有偏全否。朱子曰非有偏全。谓如日月之光。若在露地则尽见之。若在蔀屋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H 页
之下。有所蔽塞。有见有不见。昏浊者是气昏浊了。故自蔽塞如蔀屋之下。然在人则蔽塞有可通之理。至于禽兽。亦是此性。只被他形体所拘。生得蔽隔之甚。无可通处。此足以断斯讼矣。抑区区于尊书。犹恨其有所未尽。盖近日江右讲说。可谓盛矣。而细考其入头用意。专欲发前人之未发。以凌驾𨓏昔。大不要依样按本为平常易近之谈。是以其所为说。如不忍己恻隐己。子之说皆欲跨上孟子一级。而所谓偏全之性之说者。亦其一样涂辙耳。此丈天资雅拙。用心亦稍近里。而特其执滞之性。不能掉脱于此个圈套。尊既与之分厚。则何不向顶门上下一针。只与之上下出入于偏全同异之间。不几于遗其本而治其末乎。
答柳诚伯
曩惠长笺。滚滚皆理到之言。三复爽然。冬序伊始。未审重堂奉晨。神明佳祐。居閒玩乐。所闻日富否。拙杜门养亲。碌碌仍昔。时窥古人语言。殊觉可警可味。而才涉纷扰。忽已忘之。比其抖擞收拾。已不复为吾有矣。恐只如此乍进乍退。毕竟却行而已奈何。来书中害义辱节。不知正指何事。然通风贵要。希合成事。数十年间。犹知取舍。而今却公传道说仲尼之童。略不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09L 页
知异。不知吾南四百年来。还曾有此风习否。所引李先生一条说。得尽平正痛快。然鄙意毋论身之将退与机之可乘。且先论其心。苟其心无所为而为则言之非干誉。不言之非畏难。相机而动者。乃明哲之知。而向前直截。亦不害为忠硬之道。知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言。固君子之所与。而宫之奇之谏。亦可以非可乘之机而少之乎。然则李先生所处。且看当下道理。尽有斟量。而素定之义。固有在于将退以上一节。恐不须以此立定涂辙。持三尺以律之也。子强往复。自以全无工夫。只据一时意见。胡乱塞白。欲凭君攒正大丑。然后可以出手。而今闻其依以呈纳。愧赧之至。不能无介介耳。程子中内一条。前此亦尝累闻。而追后记不起。只觉其以中为心之中。内为事之内一转语。极令人听莹。向书奉叩者此也。来示所论。极有条理有下落。前此不曾如此认得。深贺开示。但不知瓢溪杜陵所争何处。所以为说者何如。既无实见而揣度想象。闻此边说话极是。闻彼边说话极是。须是集诸说而会通之。庶或有得耶。主一分动静之义。亦极精微。愚意叶注所谓动而主一者。亦以此义看。则于只是内之义。尤似衬贴而有味矣。区区钝根。晚欲商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10H 页
量此事。而杜门孤陋。无可酬酢。誊传纸墨。又觉羞涩。独于左右而不欲深秘。幸时时提掇。勿靳相发如何。
与柳诚伯(乙亥)
客里秋声。四顾悄然。东望家乡。千里远矣。况又隔几重山河者。可冀其梦遌耶。此来重闱鼎席神劳乐岂。承欢唯诺。日以供福。遥溯不已。仆锁着万木围中。知是山林业障未尽。亦自不恶。但东陵追逐。已成故事。而狷狭之性。强意不得。时抚头上巾。自笑其吾于尔何有耳。近日閒中。有何玩乐。每念君非独已能之。傍有强辅如子强老兄。互相疑难。此不是少缘。但恨君自负内蓄。都不恤外人饥饱。此亦恐非公心。吾向与子强论说。自量本分。岂敢轻与人交锋而徒得君重。欲私出而试之。不谓君不相修。盖径以示子强。使我成下坂之走。而从中躲免。都不欲一开口。仆今矢穷力尽。无以当百万日滋之势。只有坚壁内修而已。但恐所守者非真城。则又若不早与之决。今去一纸。得于空山寥寂中。傍无文字可考。只出臆说。其多罅隙可知也。君须与之烂商。一一吹起差谬。使有一段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