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所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所菴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書
  
答忠立
冠禮
據禮當行於繼高祖之廟。
則繼高之當爲主人
而今宗子難爲主。
所以有來問也。
禮宗子有故則使其父代主者
宗子之命。
用使介子之文。
行禮宗子家廟耳。
今恐此禮亦難行得。
左右不可主之。
若使行於其家。
三年之事。
左右雖以大功主其喪。
告廟行攝。
恐非其人。
且於本家廟則冠者之父。
只爲下正之庶。
雖其父在。
不可以爲主。
左右可以攝其父而爲主乎。
無已南溪說有雖繼曾祖以下之宗者。
於其祠堂告以行禮之意。
若然冠者本家廟。
爲繼祖之宗。
亦可以爲主人
宗子自冠之禮。
無妨否。
若然前期用入后之告。
冠前三日用自冠之告如何
若自冠於本家廟。
高祖廟無前期告。
只有冠後見之告耳。
禮到極碍處。
用此通變之語極未安。
然有南溪說可倣。
不至爲僭汰耶。
答忠立
 中庸或問
所謂性者。
一理不具
所謂道者
不待外求無所不備
所謂性者。
一物不得
所謂道者
不假人爲無所不周
按無一理不具者。
言人之性。
全具此理也。
一物不得者。
言物之性同得此理也。
不待外求者。
言卽其性而森然
不待物理添補也。
不假人爲者。
言循其性之自然
不假人力強爲也。
無所不備者。
言萬理之無所欠也。
無所不周者。
一物之無所遺也。
此卽子强丈所錄。
而上主人言。
下節主物言云云
此言得失如何
凡看文字
當先察其立言命意所在
此段若是論人物性道者
則如子強說亦好。
但此是論率性之道則乃是無論人物
據道而本於性。
以明循是而有則歸重在道字上。
未必是以道對性而分軆用者耳。
是以上段言無所不備
以著道之軆。
下段言無所不周
明道之用。
而欲其明道率性而有。
故以無所不備者。
本之於無不具。
無所不周者。
本之於無不得。
何嘗人物而各爲性道哉。
至於軆用之說。
以道對性。
自爲軆。
自爲用。
單言性道則性自有體用
道亦自有體用。
不可槩以性軆道用律之也。
未知如何
答忠立
大學九章孝弟慈之義。
來喩小註朱子陳氏說爲證。
而適無大學
不能檢看
未知爲說如何
道理自如此。
前修之如此說者亦何限。
但就本章正文而言則恐有商量。
大學傳例。
凡言某在某者
每釋下某。
以爲上某之張本
治國在齊其家者。
亦言齊家之道。
以爲治國之本。
所謂成敎於國。
乃是說不出家而爲成敎之道耳。
非是言敎之已成於國也。
故以家之孝弟慈。
合說於國之事君長使衆。
以明家國一致
爲國之本耳。
如曰國而事君。
別樣道。
卽家而事親之道耳。
言止於此而已
不須國人觀感而事君。
今曰我之孝。
國人所以事君之道。
(弟慈亦然)而以國人之事君。
爲出於我之敎家人以孝
人我一重
孝忠一道
未知如何
且此章之孝弟慈。
下章老老長長恤孤也。
於此已說國人觀感爲事君長之道。
下章所說興孝興弟者。
不亦屋下之屋乎。
古人立言
就地頭。
不必牽連爲說也。
如何
答忠立
上蔡忒早之語。
朱子書觀可見
葢旣有所得
自然開廓放開
上蔡以不擺脫得開病。
恭叔
脫非自然
有意放開故云。
此語亦有病也。
如何
答忠立
太山頂上之義。
區區之論。
覆瓿已久。
高明經年硏索
可見不得不措之意。
豈勝歎仰
日昨面論時。
已聞二程粹語句語
固已自疑鄙說之誤。
夜間兒子閒說及此
兒子以爲程子說事有限
朱子以諭道體之無竆者。
所以程子言外之意云。
此言亦自是。
程子言事有限
道軆無竆之義。
自在言外云。
義理文勢
亦自完足
以此義參之先集所論。
亦似相吻。
不敢膠守已殘。
走書歸欵
而及得來書。
又覺有不甚穩者。
然論其大軆高明固占得多矣。
太山是已做底。
頂上空處是未做底。
夫以已做底。
至於太山之高則可謂至矣。
而猶有未盡做底。
不屬已做。
可見事業有限也。
如此看。
或於尊意無悖否。
答忠立
家範圖。
自是妄加排鋪。
不足煩人眼。
而乃蒙細賜評騭
可以與之上下者然。
且感且愧。
排圖次第
來說誠然
然鄙亦略有意思
曾有所論說
今謾錄呈。
覽至更加評示如何
若如來說。
只欲以類相從
則似涉疊
剩。
作者先後
考之聖學十圖。
心學圖在敬箴圖之先。
大學圖在諸圖之後
古人不以此爲拘。
未知如何
率性性之在中(止)循是不倍一條
刪去果似簡潔
當依敎改塗耳。
一性難看之示果然
刪節亦難精當柰何
渾然上有字。
果是脫誤
陰陽內外偏言二條
來示穩當改塗
仁義之發以下一轉
刪則可惜
存則難看
未知如何而穩也。
四者各有體用字。
亦謹改塗
約中編圖下方兩條
外來揷入之疑。
誠然
然嘗觀古人圖軆。
亦多此類。
河洛圖下所引易大傳洪範
亦此一例
或無大妨否。
屛銘圖本潄石所畫。
無此兩條
而今以入於家範
故借轉作發揮圖。
所以添入發揮一轉語
然終似贅剩
未知刊此兩條
亦不害爲發揮圖耶。
玉山講義圖。
眞實無妄列書之疑。
程子嘗曰信無端朱子以爲不須說。
此盖指其端緖而言。
性之所以爲軆者五。
豈可舍信而言哉。
所以上方則列書。
而於下方特言不須說。
未知如何
答忠立
病伏旬月
心緖無止泊。
早晩披閱
都不上心
遂將
一冊韓蘇。
自點綴。
忽得小示。
數十片言
要是名理之論。
怵然若有所警者。
爲賜大矣
卽日讀禮有相
溫習之工。
正是反約處。
以爲賀耳。
程子說以道言之則無時不中
以事言之則有時中一句。
豈別有深意耶。
卽事卽物。
莫不各有天然自有之中。
程子所謂中之道也。
能處恰好
合於天然之中。
則事得其中
處之未能恰好
失其天然之中。
則事不得其中
然事雖不中
何嘗亡。
則此所以言道無時不中而事有時而中也。
如此看無大悖否。
向來黃山之會。
偶論中庸九章之旨。
與諸論大相戾。
蓄疑不發久矣。
今因程子此言而更申之
以聽可否
盖從上言中莫不以道與事而言之。
程子此言及朱子所謂理之當事之中是也
故愚以爲此章亦當以道與事對看。
其曰均天下辭爵祿蹈白刃
卽事之最難者也。
中庸卽道之恰好者也。
事之最難者可能
而道之恰好難能
猶曰堯舜治天可及堯舜之能中庸不可及也。
朱子所謂三事做得恰好
便是中庸云者
乃是合事與道而言。
而其曰三事便是
則亦可見三者以事言。
中庸道言也。
蓋事得恰好則道得其中
未嘗外事
卽事指言其道
則事小而道大。
事易而道難。
此章之義。
無乃出於據事而明道者耶。
擎廈之言。
三事皆指其低一級者言。
故以桓公匡合
巢許辭爵
荊聶蹈刃當之。
而至以爲不下平字用均字。
此其義也。
若然則其於三事
亦非至者事。
不能盡其分。
何論中庸能不能哉。
桓公巢許荊聶
遠道也甚矣。
五尺之童
皆知唾而鄙之。
乃籍是而言其中庸之難。
豈不狹小中庸耶。
伊尹伯夷柳下惠足以諸侯天下矣。
其於平治之事。
未必不能至治之化。
三子之於中庸有間
所以中庸難於三事者也。
愚意不須三事高低如何
只以事與道相對看。
方盡此章之旨。
天下之極巍煥者而與中庸較其難易然後
方知中庸之大。
今以堯舜治天下。
歸之中庸
而與桓公匡合
等其難易
非但高下等級
所易知。
畢竟是事事對
恐非本文正義也。
未知如何
答忠立
 節要四卷下篇卄三板。
未發之前一書可疑
太極之動而陽以上
陰陽軆用也。
其未發以下
言敬義軆用也。
旣以陰陽動靜
分發未發。
則當以義軆仁用言
而其下無曲折
忽轉作敬義軆用說。
下節各是一義。
合而言之。
非但不屬
而義亦不相足。
義固敬以存之。
然謂之義具則此只說理自然
何待爲主而后具耶。
論文字。
當先看其立言本意而究其歸趣
方得正義
竊想此段
論人心寂感之體。
未發之前
地頭則屬乎太極之靜而陰。
工夫在乎存養之敬。
已發之後
地頭則屬乎太極之動而陽。
工夫在乎制事之義。
卽此數十字之間。
而其旨義曲折
反覆意味
微妙無竆
而來諭疑其無曲折文義不相足。
殊未可曉。
盖來說以爲動而陽以上
陰陽軆用
又曰以陰陽動靜
分發未發者。
恐皆未安。
盖動陽以上
言人心寂感也。
以發未發分陰陽也。
而今一切倒說。
此其語勢已失賓主
於義軆仁用。
乃是四德分軆用時。
以其氣象意類而分陰陽耳。
與未發已發說。
各是一說
豈可以纔有陰陽字而便鐵定軆仁用。
而更不容着得他語耶。
敬爲之主而已具。
如曰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云爾
亦可曰何待未形而后理具云耶。
此等過於強起疑端
致此纏繞
未知如何
如有未當
更賜反復
與忠立(庚寅)
蒙示兩家心性之論三書及哀史所爲答書三道
合幷通看。
如谷騰霧
茫然不得頭緖
何敢輒有論說
以入是非之林哉。
大抵無不同。
心有不同者。
固必然之論。
對心言時。
性是理心是氣。
此言亦自是。
而尊書辨之太劇
所以益彼之疑而滋彼之說。
今以愚見論之。
同心不同者。
兩人分上
論此人與彼人不同也。
性理心氣者。
一人分上
論心合理氣而指其有分合之妙也。
今論一心分合
而必欲牽連兩人同異之形。
故其說牽强而不安穩
聖臣之病。
在於此。
左右所以之者
恐未執其要領
性心說理氣之論。
至論其同不同處
性之所同謂之理。
而心之不同
必歸之於合理氣。
則恐涉過直
夫心合理氣。
而理一故性無不同。
氣有參差
故心不同
不可了性然後方謂之不同
其所以不同則乃氣之過也。
何必說理而後快耶。
聖臣心都是氣下一都字。
藏得大段病在。
若欲論心性界辨。
只曰心是氣足矣
而必下都字。
恐其犯涉些兒理也。
故說到心處。
不計靜時與動處。
一例偏歸之氣。
有心不得王宰之說者。
從此胚胎
而尊書不於此處下一針
並與心屬氣者而按之。
恐其多言而愈不入
也。
子強所論。
似與此差別
但所論以禮制心。
不違仁處。
曰仁禮性也。
與心對擧而爲心與性之辨則意思亦恐偏了。
愚意此等語。
不分理氣
言行事之節文
裁制此心之動作
此心之運用
不違本心全德云爾
豈可曰以純理之禮。
制都氣之心。
其都氣之心。
不違於純理之仁耶。
語涉深文
渠恐不服也。
呵呵
答忠立
川上議論
程子所謂之往
以道之二字
貼往字上。
則蓋以往字襯逝字而言。
朱子所謂只訓往。
非但不指水。
不可指道也。
故先集以退陶說爲可疑
然竊詳退陶集註𨓏過來續而曰此正說逝字爲道云云
則亦似非直以逝爲道
葢言其道之往
程子之說耶。
但許美叔所引吳說
直以逝爲指道
則與本章小註不同
退陶是其言。
此爲可疑耳。
盛論中天地之間。
來來去去
一息之間。
則水亦包在其中一轉語
亦無大妨。
然終是以逝字爲指何物者。
故謂之水亦包在。
謂之非單指水。
謂之又非遺却水云
畢竟略有語滯。
若以逝字只訓𨓏而已
則凡天下之來來往往者。
不待枚擧發明
而皆在其中
矣。
道體固來來往往
而人不能知。
故因水之來往往而發此歎。
則逝者只來來往往之意。
不可道軆之來來往往
而遂以來來往往者謂之道。
不可水之來往往
以來來往往者謂之水耳。
此正與天地方圓之相類
未知以爲如何
與忠立
不覩不聞之旨。
前此屢承提諭。
今此論說
極其浩汗
沿洄數次。
如谷騰霧
茫然不知所以爲說。
於是盡棄許多文字
只以本章正文
時時諷玩
或於夜靜無寐之際。
反復紬繹。
怳然若有所契悟者。
前此疑心苗脉
謂之可覩聞則可。
而直謂之覩聞未可
盛諭每不肯指的說。
左右於此
難於硬說耳。
旣是立說之難。
則其非義理之極可知
所以未敢遽從矣。
近忽思之。
古人喫緊着切處。
𨓏𨓏如此說。
忠信篤敬參前倚衡
天之明命常目在之是也
今此一心初動之幾。
始眹於方寸內者
固非有形聲可見聞者。
然其苗脈端的卞分明
朱子所謂無有著見明顯過於此者
於是而下覩聞字。
無所不可
於此而旣可以覩聞言。
未有此而其爲不覩不聞。
可無疑矣。
旣得此義。
更看文集所論。
似更歷落
分明
而尊說正得其義諦
始知有智無智
不但三十里也。
大體旣合。
文字小小未及者。
不暇論。
脫得幾十年膠漆
指迷之力。
豈勝感僕。
昨夜偶覺脫然
起疾書以謝。
答忠立
禮疑屢承俯問。
而語之不詳
致有此更示甚愧。
大抵姑在婦爲主之禮。
來示已自摠知。
所疑在承重之母其夫已歿。
不得行主婦之禮耳。
王考答金仰汝書。
固是據亡者之妻而言。
中間一轉有云曾玄承重祖母若。
母雖在。
沙溪皆許主人之妻爲主
南中先輩皆言其不可
祖母或母方持重服而特位與祭。
使曾玄孫婦代執奠獻不可云云
曾玄承重則其祖與父之已死審矣。
而猶以祖母與母之特位與祭爲不可
則此祖母與母。
豈非承重者之母乎。
祖父在時。
其父雖歿而其母方修子婦之禮於其舅。
則不可遽以已老之身自處。
來喩屢詰而終不能悟。
甚愧鈍根難解也。
來諭中姑不壓婦。
婦之爲主婦。
豈有適婦自處之嫌。
豈有遽易主婦之失之語。
尤所聽瑩
若然則亡者之妻之爲主婦。
獨可壓婦乎。
幸示之如何。
答忠立
南軒敬齋銘
鳶飛魚躍
仁在其中之意。
話頭高。
無恠其致疑。
程子鳶魚與必有事勿正。
謂之同活潑
朱子或問中。
以此心之存爲言
道軆自是一理
語勢雖甚濶遠
而其理則未嘗不一
所謂此心之存者非仁乎。
或問似亦可以意推矣。
未知如何
閒坪敬箴解第十章
爲主一段
區區所嘗致疑者。
而來說偶同。
可以自信矣。
敬者一心主宰
而今心反爲敬之主宰者。
却倒了。
且曰非此心爲之主宰
亦何以致於敬云。
則無敬之心。
何爲主宰
而方能致力於敬也。
義理不易如此
還可懼也。
答忠立
 制縛寄寓兩病。
制縛
是硬把此心令不動。
寄寓
是寓着此心令不轉
自是兩項病。
心經制縛寄寓兩間着亦須字。
可見溪門以制縛爲不思量
寄寓爲揀中。
豈不分明耶。
說天祺不思量之病。
並及寄寓之病。
思量箇不思量
以不思量思量也。
豈非天祺之病耶。
 自己不願要。
自己不願買。
甘心退產。
若是願要。
如何退產不肯
做工夫人。
只是自己不願做工夫
何以曰解說不得也。
 喜事
喜事之人。
七情勞攘
四大疲憊
其於衛生
豈無害乎。
 人只有一箇心。
人之所以爲人
只有一箇心。
而使此心紛擾放逸
則失其所以爲人。
故云更做甚麽云爾
然則一箇心此心字是平說
所謂降伏得。
雜念而言。
上心字已帶累也。
如何
 處之恬然
憂患恐懼之來。
聖人有箇道理處置
孔子之畏。
文王之囚。
豈不憂患
而處之猶恬然
便是道理處置
如何
敬箴解小一條
蓋此是論主一故云。
見外有甚事。
便掀動
風從那吹。
看覰草從那動。
又要看那得許多心去應耳。
風吹草動
不是當應之事。
只此隨事隨走之意如何
答忠立
朱子爲學自有一箇大要條末端
逐事逐物看道之看道字
恐是語錄
若作看道理爲學以下
皆是
道理說。
於此下道字。
恐涉生澁
未知如何
語錄道字恐是助語耳。
是人本體條。
收拾他依元恁地之義。
上言敬爲本然之軆。
而被胡思亂想失了。
故言收拾此心。
復其本然之軆而已
元者指本體而言。
恁地如此也。
然則句讀亦當連讀到恁地下方下吐。
未知如何
答忠立
孟子不忍人之心章講錄。
容忍不發之訓。
難解說。
然此是形容不忍之意耳。
盖見其惻然可隱之事。
意思便蘊隆蟠欝
故謂之容忍不發耶。
因此復有一疑。
饒氏所謂將出不住之釋。
無未安否
不忍字是果發將出不住之意否。
來諭似亦看得如饒說。
未知如何
答忠立
朱子舊說。
以必有事活潑地兩語。
爲皆指實軆而形容
謂非有人以必之勿之。
則以人心鳶魚合作一統說。
故云涉於安排
新說鳶魚飛躍
道軆活潑處。
在人而見諸日用間者
亦此道軆。
而必此心之存而後有以覺其全體妙用之無滯礙
所以言必有事勿正之同活潑地也。
是則道軆活潑
無在天在人之分。
而在鳶魚則自飛自躍。
在人則必指此心之存主者
爲小不同耳。
就看鳶魚說。
乃方氏說。
而方說恐未然
所以奉質於哀座。
幸更開示如何
與忠立
孟子四端之說。
剔發爲分開之祖。
不知孟子此時
七情屬之何處也。
孟子不分理發氣發。
而但以四端言情
所謂喜怒哀樂等。
恐無著落處。
請下一轉語以示之也。
向來所言曲能有誠之義。
思想不得
竝賜開示
制養錄奉呈
答忠立
改題告辭
曾祖考妣高祖考妣云云
乃父先亡承重喪畢後。
考位以亡子題主
難於措辭
用改某考爲某考之文。
而今事軆旣順。
只用備要無妨否。
妣位想以亡室題主
方在祔位。
則祔位不必列書。
不可別告。
書正位耶。
但下今將改上則似當幷擧妣位。
備要不言
難以臆斷耳。
更考先集論備要不擧妣位之義。
而亦不言將改題上。
並擧妣位。
只云妣位在祔。
不可書云云。
依此書之。
似有據耳。
答忠立
別紙義理自足
可改評。
鄙意性之軆。
卽道之體。
性之用。
卽道之用一轉
說得郞當
道理固自如此
然只說性軆足矣
何必說道體用
愚意單言性時。
性之條理者謂之用而無道之名。
單言道時。
以道之本原者謂之體而不言性之名。
不須言此之體用
卽彼之軆用也。
更思而敎之如何。
答忠立
淸朝書慰甚。
且有朱書之問。
雖是小小文義
令人噴醒。
王珙密旨眞州城
不經三省密院
築城國之大事
不使三省密院知者失政
共父之而大忤上旨
初批宮觀
次批知隆興
所以貶削之也。
故乞放謝而却令朝辭
則不聽放謝之乞矣。
乞念八日則令其初四日。
稍退其期。
爲似悔前擧耶。
文理則似只如此。
懸吐亦當依文理
而但所云乞放謝者。
不知何人乞之。
共父自乞則忤旨被貶而自乞放謝。
恐無是理。
若陳丈乞之則下乞以念八。
又非他人所當乞。
此爲可疑耳。
更賜反復如何
答忠立
中篇圖。
更此指示
比前論尤覺穩貼
極荷開發之益。
鄙所摹晝。
亦只依此。
但此旣以約中爲名。
則此一
轉似當爲眼目
上下分書約合。
未知如何
禮運註以禮治情。
興利去患。
語不穩貼
故易以他語。
好學論約情合中四字
旣欲別作眼目。
故亦去之。
此亦更加思議見敎如何
伯仲氏(丙子)
陸續便書。
皆能陸續入去否。
雨後
日氣不調
未審主軆神相萬重
寢飯諸節皆何如
向來感冐
不至久爲元氣之害否。
侍省棣履亦何如。
秉遠一鎖兩月矣。
幸無疾病
隨分看讀。
時覺有意味耳。
南陲小搆。
想因家役不得並擧矣。
吾輩事。
廣張而少結刷。
亦可悶意。
近覺世道無話可說
固竆讀書究竟法。
吾輩短長
今略可知意。
惟恐壞却幾箇秀才
伏朢把作一件大事
主張奬勸
以及門內願從者。
亦是林下事業
前日不肯細心討究
尋常以爲恨。
及此孤蟄。
不勝耿耿
並以拜獻
千萬加意伏望
伯仲
初四付書。
今又得伻書。
近日信息
向來太侈
一緘兩度書乎。
仍伏審慈主向來諐候
漸次向安。
且有今年筋力
昨年頗勝之示。
其爲欣聳。
寧有極耶。
棣候連相
家間凡節均安耶。
大事當頭
區處之方。
想費
神思
伏慮萬萬。
贈牒尙未下。
盖吏判姑不回啓故也。
成命之下。
不當終已。
豈有早晩耶。
例兼則同經筵文提學
皆當入云耳。
陶山祇受日。
以卄日擇取
聞潄翁有先忌相値者。
甚是欠典。
日官之言不可違。
已定以卄日。
吾家事待贈下後。
當諒宜擇取以報計耳。
處世之太涉棱角
來意誠然
弟亦非不軆敎意。
每欲矯勉而事到手頭。
往往多發舊習
亦覺可悶。
然使弟無懲羹之意。
則應亦不能耐遣一歲餘。
時亦自笑其糢糊九分也。
伯仲
又文便得前月十六日下書
伏審向時主體神衛萬重
千里信息。
此外何望耶。
居然已月易。
未審其間
寢飯節更益神扶否。
秉遠初二畢陵役。
今日始出直。
貤贈事已至回啓。
秉遠亦特蒙陞六之恩。
豈勝感頌
而但未知政事遅速
如何耳。
家間大事順成
非不慰洽。
人事觸處非昔。
尤以感愴
此時此地乎。
秉遠則於贈出後
可以下去
而但初政付出
再政出牒
則未知的在何間
是可悶欝
焚黃日子
於陵役時。
日官出來
故使之擇出。
以爲卄六日前。
無可合日云。
此則似稍遠。
然旣無吉
日則亦當以右日過行耶。
伯氏
上來一朔
初得家信
此喜可言耶。
仍伏審慈主體神相萬重
劇寒將攝之艱。
如下喩。
遠外慕仰
如何可言耶。
兄主脅下牽引之症。
亦極驚慮
雖是當寒例祟。
生來力本無外祟。
近日種種侵尋
亦係衰相
且以攝養之方。
或未得其道。
則尤豈不萬萬憂慮耶。
仲兄主聞有屋役。
不知是懋兒生計耶。
許多勞攘
許多耗費
何以抵當也。
一慮一悶。
秉遠入當直十四日。
移入本府
四日而出直。
其間一事
今則已居然作右位。
政欲換得閑司。
而但雖是相換。
仕宦之向人開口說。
恐非本分
只當隨分做去。
若到極難堪處。
便且罷休
不然僶勉隨行
目下道理
未知如何
來鄕氏疏後。
朝議大加聳動
以爲百年經幄無此一着云。
欽服可知
時宰人相言曰李某固知爲近世大贒
李儒臣疏曾無靳請干恩之意。
李某之贒益彰。
其所陳。
合於經幄啓沃之意。
可見李某之敎之攸曁。
京洛知舊
以爲此與贈職事
榮寵十倍
敬箴說又以召對件啓下。
則其光耀無比云矣。
仍念林下抱道不試之應。
至於今日而大
發。
吾輩嗣守報答之責。
不可以少忽。
近日氣象太多向外浮揚之意。
營作跨年
排置華麗
俱是本分墜落處。
而兒少輩一例浮浪
殊無刻苦向上之意。
非細憂。
幸朢更加節損
每事務從儉約
律家須先文學
以無墜我祖先成立家計如何
伯氏
初三日書。
洽已易月
慕欝之懷。
往往寢睡不着
歲弊寒兇
未審主體神相萬安
匙箸寢睡
比前何如
侍餘棣候亦何如。
秉遠且爾聊遣。
自免本府
公坐無日無之
卸鞍無期
平衢往來
何至言勞。
而討靜看書。
不如當直時。
如此漂漂
只誤了生平柰何
印冊事其間已成頭緖否。
玉署隷之尙無皁白
可異也。
附錄不可不從整頓
年譜果作如何頭緖
痛慕錄是大文字。
吾家兩世
不可泯沒
但須有弁卷文字
可行世。
鄙意杜洞黃丈。
近世文辭之雄。
而今年滿
人事未可知。
或於近日送請如何
前此固亦鄭重
然旣無可他往處。
與其不及
不如速圖之爲愈。
如或不以爲然
石田亦好。
幸諒爲之也。
伯仲
歲後所付書。
昨日爲六次矣。
不能盡達。
必有一
二次入覽者。
而自去月十七以後
不見一字書寄來。
自非土木之膓。
安得無惱亂耶。
未審春雨
主軆神相萬衛。
寢飯諸節。
均得葆吉。
侍傍棣候康謐。
各眷長少俱得依庇否。
閭井亦何如。
門內何况
不勝伏慕之忱。
遠過了免新關
方是少歇處。
今則能隨意自在
寧有可憂耶。
虎院事。
昨因川上
得見所謂道會日記
則尤萬萬不成說
人之所以設計傍伺。
若是狡猾
道論只恃其公心直道
欲爲疏籲之計。
思之凜然
若知如此
前秋持重
豈但於此耶。
可恨也。
虎溪士林應變之道。
亦恐未盡善。
往往血氣出處
不是小事
先輩長德次第凋零
今無可憚壓者。
不當與之計較長短
失體面。
幸望相與勉戒。
平氣而應之。
勿令傍人有齊楚俱失之譏也。
伯仲
兩次下書
欣倒之外。
伏審慈主軆力。
又經震盪
區區驚慮
驚夢搖。
累次愆攝之餘。
筋力損傷可知
不知日來寢飯何如也。
或已迎醫論症否。
不可不用調補之方。
未知如何
侍餘棣候亦萬安
自餘各家諸况何如
兒少輩俱穩吉否。
並切伏慕之至。
秉遠僅無疾病
而空牙愁寂中。
盲風怪雨
無日不漂撓。
益覺家
千里而遠。
兼以民事
無濟接之道。
此悶又不少耳。
陁陽之會。
議論峻發
可以士氣之未盡消亡
極以感戢
但於弟意恐不然
此事之入於風波擾攘中。
已極未安大不可
而此猶是意慮之外。
人雖欲自絶
干本分甚事。
今若一向直遂
必欲力勝
則在我有血氣和來之尤。
在彼有肆臆侵逼之慮。
此豈所以爲尊衛之道耶。
桓司馬之伐講樹也。
三千之徒亦衆矣。
如欲力沮。
何患不能
而以子路之勇。
曾無一言相難
此恐是道理當然
何不爲之極力持重也。
伯氏(壬午)
質汝來。
兼伏承下書
伏審政候動止萬重可慰。
永同之行。
未必暢懷之資。
已還次否。
伏慕更切區區
遠親候保無他
各家依遣。
此豈少幸耶。
全書所來僅已粧黃。
亦覺瓣了一事
詩卷分篇送去。
令依此急寫以送。
冊子早成頭卷爲好。
雜著以下
今便到卽發去。
無以序次
當於後便續上計
冊紙亦隨續印送。
俾於夏前了手如何
校整亦當爲之。
而但乍看已多錯誤
隨手刀割。
則恐無竆盡
不如以朱踏書其上耳。
伯氏(辛卯)
人來伏承下書
伏審體力萬安
來住高山
日有講討之樂。
此最是晩景樂事
伏切慰賀。
遠日老成諸友
商量文字間。
足以忘病。
但自無心得
巍巍當坐。
不惟自覺羞赧
兼亦隨處窒碍
古人所謂然後不足
政非虗語也。
講說之際。
如得宿德在座相上下。
似爲有力。
而閒坪諸兄
推托不肯顧。
誠伯又往彼。
川上諸兄未來
獨自主張
諸公強加尊名
無實而徒爲人嗤笑耳。
罷會之期。
當以財力有無進退
此間律令嚴截。
額外毫髮濶狹
財力則似可以月餘
而但未知彼中支用何如
此間諸議。
皆以高山會時
因緣往見。
而此會若太遅則恐有不及之慮。
故以初一日爲罷會計
此意不可孤。
其處會事
或以初四五間爲準如何
公元前205年
伯氏(丙申)
昌豐溪頭散之意。
黯然魂夢中矣。
未審當日抵宿金溪
氣體隨祐。
幾日還次。
家內大都平吉否。
門內家俱何狀。
伏慕更切下忱
秉遠在道九日
而抵泮留一日。
肅命入直則又差祭新陵。
明當受香矣。
勞碌不可言
千里鞍馬之役。
不至疲甚。
直所軒敞溫適
早晩看玩
靜便可意
無職事管
轄。
可以聊遣。
鄕思已令睡不穩
公故相會
盡是妙年
白首瘦容
隨處羞澁
不可久留耳。
投刺則無定例。
自己行不行云
不必以此去就
而終非久戀之地。
然當看勢爲之。
不必別作商量也。
孫兒許亦不別書
此紙下布如何
但有一語
吾旣遠出。
獨留不勤所業
異日何以相見
兄弟杜門課讀
爲時浪過
寤寐之祝也。
伯氏(戊戌)
兩得書皆未之答。
方切悚恨。
又承海底便下書
伏審寓中體力萬衛。
眷節皆安好
種種慰幸不已。
秉遠還巢後。
醴泉金兄相招
西山六七日。
僅了一校
而又因本家喪人追來。
移栖山亭
費三五日工夫。
今朝始歸。
而忠立欲仍留看全書
故方挈卷下去
恨不得陪侍看下也。
三溪設講。
卽此題目已覺起人
况兄主秉拂
尤欲往參。
非但無鬣可借。
一月於春。
乃歸未旬。
而又作此行。
豈不漫浪耶。
只恨前行不少遲也。
伯氏(丁酉)
山上瓊瑤窟。
伏想興味一新
氣體隨祐矣。
顧此下界絆繫。
不勝翹想萬萬。
今日擬欲追躡
而阻雪未敢生意
來敎還旆之意。
而四五日內
生意不得
雪意稍開。
萬謀進往
其前穩享山中淸餉矣。
古人厨傳賞雪者。
輒效古事走人
仲氏
南遊累月
長得幾層浪習。
歸侍之日。
擬共三棣。
收拾舊緖。
歸則行塵已邈矣。
憂冗又申之。
幷與些箇意思風送爪詿鄕。
此行所得幾何
所謂捉於山者失於家也。
政爾絶呵。
邇來繞屋雪月
尤起鴒原一之懷。
意中伻緘。
一喜一悵。
仍審雪寒
客中做履平迪。
師友對討。
子父團欒
所謂一擧兩得者。
吾家好况
只當讓與兄主。
何等賀之至。
伏承講討或問
卽此題目
已覺淸意逼人
况細究來書
已見篤着志着脚之意。
吾輩自失以來
中絶不聞法語
日用之間。
余行止。
只當騈首禽獸之窠。
而兄主乃於遠遊之暇。
留意近裏之工。
卽此一念
已是君子中人
又况進進而日不足者乎。
然勇進易而鎭長難。
討論易而體行難。
掇口耳之餘。
師友之力以爲之地者。
外耳
不爲半塗之歸者無幾矣。
竊覵兄主平日見解精而軆驗略。
警省之時多而悠久之意少。
故聊此貢愚。
蛇之憐夔。
可謂不知量
他山之攻。
抑或未必一助也。
仲氏
著新休。
添舊籌。
恨不與棣萼交暎
日晡自外還。
伏諗下書留案。
其先獲之矣。
一驚一倒
欣慰可掬
細伏審旅中震艮神扶
東床課兒
書塾對越
夫子所謂父母其順者。
奉玩圭復。
何異疊疊胷襟耶。
惟是敬明公之湯爐焦遑。
又失一箇強輔
未知日間已得卸遣。
日與討舊緖耶。
金鄭兩公
想已符到
前日於此數人。
固所夙講而願見者。
今我兄主幸而左右置之金蘭之列。
此幸未始有也。
爲學不患無師友。
患在不善學
竊想兄主篤志不如金鳳天。
高才不如鄭叔顒。
惟於讀書講討之外。
日用應酬之間。
不可不以彼之長。
補己之短。
然後庶不負絶裾義分飛之苦耳。
吾輩平日病痛
最在不能學人
惟兄煞有容受之量。
矧有嚴師畏友前後導引
近日所以首相慰者。
仰之極。
謾此架屋
秉遠慈氏前後四經丹毒
轉益危苦
今幸少有差度
班爛之症未易祛。
元氣又陷下無餘。
痛時不下一米
差後不接一睫。
餘悸又可旣耶。
伏承歸意又甚躁。
吾輩邇來聚首時。
已不禁踽𨂙。
分張之苦。
情之固也。
有志之士。
必須擺脫許多節拍然後
有來後之望。
豈可一向拘戀。
固守房隅。
究竟法耶。
况親意旣如是勤摯。
何至乃爾耶。
姪兒秀應,秀戇。
(己卯)
兄主牽復之喜。
匪榮伊懼。
一時昆季
俱在仕祿
吾輩何修。
豈非祖先積德之庥耶。
今失其所以致此者
而徒以得此爲喜可乎。
吾輩皆晩矣。
汝輩宜勉焉。
而殊不見加意
只恐掀動浮揚之意勝。
則尤非所以處乎此者
惟益加謹約儉制。
使長保我先德
此外何望耶。
行李無着手。
不論豐約
吾當有以處之。
小心奉侍
刻意做業。
寄秀應(庚辰)
企餘兒來。
向來客居狀。
發解尤慰。
此來多日
眠食更何如。
羣獨後。
想尤難聊遣矣。
今日講筵得失何如
得此一着
前頭事豈無倖朢。
而皆命也。
一毫躋攀不上
勿太爲得失所動。
惟謹言行攝威儀。
不失足於人。
本分職事耳。
中令嚴。
絲毫不謹
便入坑塹
不可深戒
汝亦豈或不知。
而但若爲得失繫絆
此等事或致犯戒
更深留意也。
此間老親偶祟。
已跨望念。
篤老筋力
日覺澌頓。
焦泣不可言
此數日略安。
且以得汝一中
頗慰病懷
不必遠慮也。
在己多
不足處。
系是臨渴之井。
不須追悔
及今可勉者。
惟安定心志。
撿飭言動
自盡其力可及處。
而决於命而已
質汝尙在否。
凡百可更與議。
庶有相仗
實事如何
嶺下意中多得參否。
處交不可不審
亦宜在心勿忽也。
姪兒秀億,兒秀悳
(乙亥)
一日之阻。
恰如三秋
卽問客中眠食如宜否。
試日迫頭。
凡具入手否。
念之不能忘。
依昔溫房厚處。
無可念。
以汝輩事入念中。
往往不成睡。
始知親心無所不至
以吾之不能仰軆
汝輩之必不念苦心
而或躁競之患。
尤以悶欝耳。
得失有命
智力可致。
千里孤蹤
欲與元居毫右爭鋒
必無幸矣。
須勿生意赴門。
占得等棄閒曠地坐着。
書題出後
隨後寬緩
只盡在己者。
勿以爭先爲心可也。
科擧外物
雖由此不得
亦無大害事
輕犯危地豈可謂知輕重之分者耶。
言出肝膈
千萬勿泛也。
至於內人事。
自有才分限界
非妄想可得。
若或親舊中有主試者。
設有輪行物色
不可混同參涉
以累家門
吾家三世科業
自反纖毫愧色
汝輩初出門。
不可不愼所向
此意想良遂摠知。
而猶不能不提及
千萬愼之
吾嶺先輩中以揖讓入門
至今傳笑者。
正本色。
汝輩果能之耶。
寄兒秀悳(辛未)
見書知眠食連宜。
爲慰多矣。
工令知涔寂之可悶。
則必有閙熱之害。
何不靜時按伏得神心。
得意思。
而遽以孤寂爲歎也。
汝病專在於此。
不獨今日爲然
將來須辦此一件。
方有進勉之
調度之艱。
只當任之
不以方寸爲好。
然亦須有自得自樂者。
可以飢渴然後
可以據依
徒然守箇不累。
何能有益
寄兒
發後不聞信息
欝慮欲狂。
其間主軆若何
寢飯諸節。
俱復常度
僉兄主侍候萬安
汝同堂亦皆無恙
女及孫失我依賴
須待庇庥之力。
而汝都不加意可悶。
小兒如軟莖弱草。
不可加以風霜
且有兒膽氣不足
須培埴奬成乃可
汝每以我爲過於撫愛
此言固是。
然當隨材成就
千萬加意也。
吾於道於泮。
一樣善健。
今日差貞陵祭官。
明當持被。
山林之性。
粹當束縛
令人意思不快柰何
工令近更如何
此事本非極至
汝輩加意
其他尙何說。
來此靜坐默念
得喪皆是分外
無足營營
隨分吾道理。
悠悠地挨過日月。
此意須共勉也。
汝輩百事
只靠長者
非但道理不成
不熟將來百事不成
此亦非細故也。
惟謹言行家政
飭身督工
以副遠朢
寄兒
書來恰慰。
第伏審慈主體力又經震盪
驚慮倍品。
雖曰向减。
老人筋力
易致消鑠
尤切伏慮。
汝輩不識事長之節。
加意將護
不可專諉之兩兄主。
此意果銘念否。
庚癸之憂。
固所慮及。
而聞之尤不能弛心。
無麵不托
無方便。
俯育亦是己分內事。
有以經濟之爲好。
第一冗費崇儉約爲要道
非惟治家易得力。
治心大有力。
望須加之意也。
吾上有老親
傍有諸兄
下有若輩
得朝夕環侍唯諾
以其暇日
收拾若輩
不大家業
何等樂事
而乃如此離違困頓
屢悔而不能歸。
此豈丈夫之志哉。
時欲决意南還
而亦左右顧眄
只覺碌碌
似此意想。
終不能久於此耳。
惟望吾未歸前。
猛加振刷
專意看讀。
不失儒家模樣可也。
世俗滔滔
無說可話。
須與汝從輩。
各相勉勵可也。
文體一向安穩
來書亦全無頭當。
徒欲倒字側句。
不是少憂。
家間自有正當路脉
此後則絶去此意思。
一從平坦官路啓程爲可。
此非一時信筆語。
痛念之。
寄兒
卽日主軆神相萬安
兩兄侍候平衛。
汝同眠食安穩否。
春竆到竿。
方便沒策。
何以能濟接。
吾在亦何能有益。
而但不使汝汩此冗擾
使得專意做業。
而吾旣誤落。
汝又齊汩。
是甚利害可歎
然心不爲寒餓所動。
雖日接有司之事。
不足以害靈臺
須堅着脊牢着意
使此意味。
不至消歇
間亦躬親撿看家事
不令放頓弛廢
方是內外俱足。
留意否。
吾早卧晏起
煖處飫食。
寧有可憂。
閑將朱退語。
玩而味之。
眞覺鄙吝消盡
思平了。
恨不與汝看商量也。
近作工夫
若已了書經
更將論語前所讀者
諷翫十餘下。
尋其意脉而更連誦之。
令此一部書。
浹洽在心中。
將來需用
不少矣。
工夫須是相勉。
須於同堂之間。
征我邁。
日改月化
不可自各守株也。
來遊諸君
亦無事否。
以此提撕之也。
孫近日學到何處
每事須令順其意。
切勿誚責可也。
寄兒(丁丑)
邈焉神馳之際。
千奴闖入。
恰喫一驚。
仍審慈主軆無損害。
侍餘爲况安穩
家俱無他撓可慰。
有孫果
作何狀。
聞其作亂特甚
於此兒。
尋常憂其太柔軟少膽氣
此聞是可喜
然不可任其放倒
不可使其摧沮
些少宦業
恐壞了好秀才
循循善誘
勿令太踰閑。
長養其方進之氣爲好。
於此等。
忘則太忘。
助則太助。
不是少憂。
幸勉之也。
近作工夫
凡事不明則不得尋正途
所以古人貴竆格。
近日鄕間事。
大可戒也。
見贒思齊
不贒自省
古人至戒
雖以應變事言之。
彼剛則此以柔。
暗昧此以光明
作氣此以損抑血氣爲務。
方是道理
方是制勝
水至柔也故能滅火
此理之常也。
千萬勉之可也。
寄兒(甲申)
兩得書。
知靜栖安穩
眠食俱宜爲慰。
前後書。
不能忘家瑣瑣
此亦日用之常。
何必脫略爲高。
事到則應。
事應則已。
治心之法。
在家時。
不可存在胷中
况旣入靜如此不下
一日二日
長在心頭
未論目下工夫不能專精
豈不爲心之累耶。
所以擺除凡事
勸之入山者。
半年憂慽之餘。
心地局束
意思舒暢
故欲使就靜養心。
令得虗閒恬愉之意。
而今憧憧往來如此
則政古人所戎身閒心未閒者。
仍念汝平日全無心地之工。
向順飛揚浮泛
一遇逆境
便此頓挫
緣境方便
盡是智計
曾無一般定本作得主宰
所以致得如此
大是可悶。
自今除却心頭吉凶榮辱利害禍福之念。
只虗閒恬養
使本軆淸明自在
方有小分得力
此非卒乍可辦。
不可以不自今下立節度
以基遠大之效也。
庸學兩書
不持去。
汝之不留意於此
極可悶。
以今心地
又徒從事於時閙熱之場。
恐益其躁擾
何不以已熟書。
時時披誦
徐究其旨味
令已放之心。
霎時維持
猶勝於經年閱時馳騁而不知歸也。
中庸玆以送去。
幸依此作節度也。
兒輩皆有留心處否。
互相提携
昏曉無事時。
勿爲閒雜浮浪之言。
就此文字
誦習講卞。
豈非實工夫耶。
吾且爾支遣
兒輩亦姑安。
目前事雖極紛悶。
隨分應接
早晩冊子遮眼
足以忘憂惱。
身在其中
猶能擺除。
豈若在外而猶躁躁不捨耶。
目下調度
且爾挨過。
不須過慮
吾非強把捉忍辛喫苦
於實飮食美惡
不能自覺
何必其所無。
充耳衣目食之需哉。
姪兒秀懋(甲午)
去時相別
尤切懸念
未知在途無憂
入泮有相否。
誠伯旅况亦何如。
汝之再入
殊覺不快
惟於行止之間。
萬加愼約。
無失家先尺度千萬。
誠伯在彼。
一語一默一行一住
必須相議禀定然後乃行則庶幾寡過
汝輩在家時。
不遵吾兄節制
未知在泮能遵誠君節制否。
城市不比在家
一失則爲終身之累家門之羞。
千萬加之意也。
孫兒文稷(乙酉)
連得書。
眠食安穩爲慰。
讀書有意味否。
古人云讀到不忍捨處。
是有進。
汝無此意思
所以無長進。
然讀之能不忍舍者。
必知其味。
欲知其味者。
尋思推究
千萬加意也。
來書及所問。
亦有可觀
考點以送。
目則使明稷答之。
而吾則姑不答。
葢欲汝輩復以明稷所答。
往復然後答之也。
寄文稷
昌豐路上別意
爾我想同之矣。
近日冬候稍暖。
眠食依前
家間長少安吉
兄弟安坐讀書
不至浪度耶。
此事爲吾家根本
而汝旣鹵莾
吾又遠出。
吾家命脉
因此不振
晝夜之憂。
汝能知乃祖苦心否。
在道九日
鎖直三日
差祭三日
一日安靜
卄年懶癈之身。
如此勞碌
可笑歎耳。
近日調度何如
家皆應窘乏
汝力不能大庇。
有無共之。
大家不可不念
力固不能及。
而此則不可忘也。
若有推貸之路則調度救人外。
無得一毫濫侈
惟以謹約守拙爲事
持身處事
無得放心
衣服佩翫。
無得留意
杜門讀書
無失儒家法度至望
小兒多則甚害。
只以半行爲式。
敎時專精善誘
勿以嗔恚之意加之。
或有厭意則可且暫停。
待其心平然後
徐徐敎之可也。
寄文稷
億得幾日得抵。
近日風寒
主軆何如
母子兄弟子女得安好否。
桂玉雙艱。
飢寒必甚。
然此自是士之常。
堅定心志
可以方便方便
無可方便者只任之
朱子曰竆須是忍。
忍到熟處便好
此意不可忘也。
大家凡節何如
奉率家所處尤別。
不是少悶。
汝亦有何力勢
而亦不當視作他家事。
隨分喣濡爲可。
不可因此作別苟且之事。
亦須念之也。
至親各家何以濟接。
如或不炊時。
時相藉須。
至誠存恤
勿以循例爲心也。
吾健食溫處。
可謂穩過。
而終不如竆山粥飯之爲安於心。
忍心耐過。
時以自笑耳。
直廬無他惹絆
晝夜書冊從事
往往見意味自別。
恨不能持以贈汝。
汝須與最得同處一房
着意
書。
夜亦誦讀
刻意用工
光陰可惜
不可悠悠度過也。
初稷輩亦當如此立心
此輩留意做業。
恐非吾家世業。
今冬則須暫輟做工
專意讀取似好。
不能別書
此紙輪照也。
來此見士子守身
在行止。
某人之往某處見某人
俱入指目
泮人輩皆能言之。
以此評品人物之端。
蓋泮中風俗。
與二十年前又是別樣
眞是可懼也。
寄文稷
石來得書。
知寓狀依吉。
病室無頉。
計日子近已相聚
當初所聞
可謂萬幸
各家諸節何如
吾有斗祿不能相及
汝又手拙
無相喣濡之道。
極是可悶。
苟存心於隨手相濟
必有可以扶持之道。
此意不可忘。
至於事涉苟簡
不可一毫失所守。
古人非其義。
一芥不取
一芥雖微。
千駟鍾同
不可以事之少而忽之也。
千萬留心守戒也。
吾十二日往永陵。
六日而還泮中。
其間四夜公役
重致添傷。
多試和解及補元。
仍卽向差。
勿慮爲可。
初稷來此後
無片地可安坐開卷時。
悠悠度日
不是細悶。
兄主委送之意。
必意其可以有利做工
出入迎送
鎭日紛然。
雖欲偸隙而無其路矣。
日前陞補入榜。
今亦應副
此何可倖朢耶。
得工夫鞭策耶。
日記所錄。
似賴汝占化。
然似此不已
必能長進
繼給紙束。
使之連爲之可也。
寄文稷
連付書皆見之否。
日氣酷烈
未知眠食如宜。
今已團會家內。
安樂無事否。
飢固難免
而添寒則尤難堪
薄着單奴。
必難繼薪。
兄弟一房
杜門忍飢。
做取自己工夫
本分職事
云子弟勉學。
天不忘也。
欲天之不忘。
惟在勉學而已。
可痛念之也。
吾公往來
往往犯觸晨夜。
閒廢之習。
殊覺不過
然亦能不病。
亦可異也。
日用不敢自勉
書冊不至全廢。
膠擾難得如意
薄宦不能成實。
祖孫俱受其害也。
宗稷來留。
鬧熱不能做業可悶。
然見其偸些片隙。
卽能做取。
似於工夫
已成矩度可嘉
且其雖不能穎悟
亦能淳實而優餘。
頗有可望
此皆汝之所短。
可視以爲表。
相資相長
以汝之弦而濟彼之韋。
豈非好事耶。
已說與渠。
又及之耳。
寄文稷(丁酉)
歲鑰忽開。
卽問侍率眠食大得吉慶
吾也善疹。
家俱慶否。
新年懷事。
令人憧憧耳。
吾自健陵▦▦
南陽下。
稍慰客裏之思。
而但本村族叔宗孫叔姪皆喪逝
只有族弟一人年輩相對
欣滿可喜
其子六人皆秀。
有情款。
須臾不離
雖六七歲小兒
亦皆不離
始知宗族之誼。
本自如此
而與之久處
不免衰薄者。
人欲之害也。
仍思鄕間一族
皆當濱死。
不能爲之相喣以濡。
雖緣自家手拙
無以相庇。
而亦誠意有未至者。
可愧歎。
行止愈去愈難便。
政如沐漆之難解
要之不能等其成效
得失已付之無有。
調度之艱。
不須置在胷中
以害平和樂之氣也。
從孫敦稷
家書
已還寓。
未知此來寓况安穩否。
飢癘幷行
客地孤寄
能無戒慮否。
此間祖孫
姑無疾病
歸計雖決。
呈辭未準。
尙此濡滯
令人惱悶耳。
近日涉世益見科擧壞人
有志氣者。
能斷置。
而此則雖不可易言。
汝輩决不隨時乾沒
以累家門
惟有讀書修業
以俟其自至。
不知近日工夫何如
索居孤陋
易致墜墮。
自非大着意猛着力
因循擬議之間。
浪送好光陰
可慮
千萬加意
日用節度
勿以獨處無所畏忌
正衣冠常如出門見賓可也。
君子所不可及者。
其惟人之所不見。
此最用力處也。
寄敦稷
卽見書。
知寓中侍狀雖安。
久有瘁病云。
少年此症。
有根蒂之慮耳。
每書每以索居爲歎。
今書又以失吾家規範爲憂。
不易自省到此。
吾家規範
在此子孫
無人謹守
無怪乎汝之不能南康也。
非細憂。
吾輩今老且死矣。
家傳素業
無可分付處。
無以歸報於家先。
而在此恬不加意
汝能念及於此
令人心開
徒然憂歎
不濟事
從今惕慮
言語動作
不忘此意。
規範在是矣。
千萬勉之
從孫馨稷,岐稷,宏稷,孫武稷。
(丙申)
奴來或書或不書。
面面如見。
卽日侍狀俱安。
所業能着實否。
少年不學
老大追悔
古人深戒
汝輩年紀已長。
成就鹵莾
由於不善敎迪之致。
然亦汝輩自棄之故也。
自今日勇往直前
何事不可做。
千萬加意也。
吾客苦日深可悶。
最得日記考送
而似出於長點化無可考。
欲下送而思鄕之際。
往往披見。
如見日用事。
姑置之。
日後連續日記上送也。
兒輩爲此則好矣。
未知能然否
孫兒武稷,從孫宏稷。
(丁酉)
各得書如各見面
日來侍狀各安。
工夫能不浪過
習能漸次脫落否。
汝輩年已長大
不如前日兒蒙時。
工夫知覺茫然無進。
不是小事
加意回心可也。
汝輩回心可以爲人
可以爲文
可以齒數於人。
不回則不能文
不能齒數於人。
禽獸不若矣。
豈不可戒哉。
千萬勉之
寄武稷
無長獨處
任其遊浪否。
年已長大
不可一向兒童之習。
每日掃房靜坐讀書
暇則與五一。
或敎以字。
或敎以書。
勿爲爭闘作亂
勿出街巷他人家。
作閑浪遊戱可也。
頃日書。
以我之不能守令而欲歸爲不可
汝以男子
聖人書而爲此言耶。
富貴外物
大丈夫之所欲。
讀書修身爲事業。
幼時志氣
不當如此卑陋
婦人之見也。
寄武稷
有便而忙未書。
汝想以爲悵也。
近日眠食無恙否。
工夫何如
長者想多撓撓
汝輩任意遊浪
何以爲人也。
千萬加意讀書
勿以飢餓爲心可也。
曾子居衛。
七日不食
曳履而歌商頌。
滿天地。
顔子居陋巷。
簞瓢累空。
不改其樂。
孔子君子食無求飽
王文正公平生之志。
不在溫飽
自古聖贒
飢困者多成就
汝亦以古人自期
忍飢讀書
日後不飢之道在此。
勉之勉之
吾無病歸期以此爲限
相見亦不遠矣。
其前惟謹言行讀書
使相見時。
以好顔相喜。
不然則久離祖孫
相逢憎責。
有何顔面耶。
千萬戒之。
寄武稷
送汝入山中。
欲望處靜勤業。
以無負受中之責。
而不知汝果能按伏身心
一意向學否。
見書每以不篤實
有若例讓者然。
非實語。
須以所讀所疑。
盡情說去可也。
寄從孫宏
加冠於首。
所以責成人也。
汝能成人之道乎。
爲人子弟
爲人少者之行。
在於恭遜謹飭
於此所不足者。
須加之意。
不愧於冠可也。
吾病不能往見三加
故以此紙代。
三加之祝。
汝勿以老生例談視之
隨時隨處
思成人之道而用力焉。
順爾成德
只在於此
勉之勉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