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拟请复 万东庙疏(乙丑)
伏以礼义明则国可以兴。礼义坏则国从以亡。夫礼者尊尊卑卑。以立天下之正位。义者善善恶恶。以由天下之正路。此非臣所为之说。乃古先圣贤之说也。非圣贤所为之说。乃天地之常经也。窃惟念东表之素称小中华者。以其有礼义也。其礼义之教。盖自箕圣始。而箕圣没。世衰教弛。或混同于夷虏。或浸淫乎佛老。罗丽数千载。入于否晦。至我 朝开国。粲然复明。此则靡有它矣。肆惟我 太祖大王当丽氏挟元犯明之时。据义回军。及其受 皇明太祖之命。肇刱基业。以礼述职者。所以启文治之盛而垂无疆之休也。今夫我东之于 皇明。不惟尊周之义。偏被罔极之恩。环海之间含生之类。不敢以悠久而少忘焉。然则臣亦 皇明之遗民也。 殿下之贱臣也。祇念君臣之义。实犹父子之亲。忠孝之心。同得于天。初无欠缺。故以臣庸陋。窃伏畎亩。犹有忧时向国之念。猥陈恳迫恻怛之诚。此出于汉儒所谓痛哭流涕者也。伏惟 圣慈幸赐宽察焉。臣伏闻 殿下以 万东庙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之停撤。为无损益。已过半年。尚靳还设。其所以无损益者。据何而言欤。若但以损益二字论之。报祀与停享。于国家之大义。为益为损。如天日之易见而非秋毫之难分也。今于儒疏之 批。又以此为谕。 圣意所在。臣实不揣。抑 殿下以其报祀为臣民之僭越。而以其停享为义理之当然乎。抑又 皇庙所由设之义。 列圣朝所崇奉之典。亦未有闻之熟知之明乎。若然则臣请胪列而悉奏之。昔我 宣庙朝壬辰。实 神宗显皇帝万历二十年也。倭酋大举入寇。 宗社存亡。系在朝夕。何幸我 圣帝恻然斯悯。赫然斯怒。竭天下力以救之首尾七年。存活八域。可谓国亡而复存。世绝而复继也。其欲报之德。顾何如哉。是以 宣庙未尝背西而坐。大书再造藩邦四字以寓慕用之诚。 仁庙朝丁卯。金虏来侵。 毅宗烈皇帝又命师援之。未至而寇退。其后甲申。天地翻覆。不复见皇华之美。则 仁庙尝叹力弱不振。而曰宁以国毙。义当死守。每于 圣节。独诣后苑。北望涕泣。及至孝宗大王。奋发大志。明尊王之义。定复雠之计。至有蓄精兵选贤材。而时则臣先祖臣时烈同德赞协。深得鱼水之契。密献帷幄之谟。其所遭遇。真卓越千古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矣。大业未半。 弓剑遽遗。天乎痛哉。攀号莫及。于是臣先祖退居华阳山中。抱长恨泣孤衷而已。则其所以追报 皇恩之万一者。不得不庙焉而祀之。且在东表之民。穷天地亘万古而终不能忘其恩。则虽家尸而户祝。无所不可矣。臣先祖乃参酌乎常变之礼经权之义。规定乎殿屋之制荐豆之节。遗托于高弟文纯公臣权尚夏而建五架屋。设 两皇帝位以享春秋。盖建庙之日。在 肃宗癸未之秋。始祀之日。在皇明殉社之周甲。即甲申也。是年春。 命筑大报坛。坛之行祀。既后于本庙。庙之登闻。亦在是时。而尝无禁止之令。乃有感叹之谕。至于 英庙朝。特除田结。优其粢盛之需。又赐民户。严其守护之道。 正庙朝。有所谓明徽之投疏侵斥者。亲鞫严勘。使乱臣贼子知其所惧。揭额表章。使后世来裔知其所敬。 纯祖朝赐三千钱。助其重修之役。此盖 皇庙所由设。 列圣朝所崇奉之梗槩也。且夫 皇庙之建。必于华阳者何也。故相臣闵鼎重尝入燕京。购求 崇祯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归遗臣先祖。臣先祖摹刻于华阳之岩崖。又求 皇明列圣笔迹。石以镌之。阁以藏之。使天下之腥膻不入于此。则此之必建庙者是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盖其建庙。已至数百年之久。则陟降之际。酌献之时。洋洋肃肃。神人用和。庶可以慰东民没世难忘之忱焉。今忽 殿下嫌坛庙叠享之烦。停废于一朝。何其慢且轻之甚也。夫 殿下之于 皇明。亦有君臣尊卑之分。固当敬之以礼思之以义。继述我 列圣朝崇奉之意。而反以未遑之举为诏。此则臣所未闻而不知者也。 皇明之深恩。宁可忘乎。 祖宗之明灵。独可欺乎。盖臣之所言。虽难逃狂妄之诛。亦发乎天性之真也。蔽一言。叠享之烦。诚有所大不然者。窃念国家之崇贤报德。既尊以太学。又校于列邑者。非一二可数。而独于尊王尽忠之地。乃谓架叠而废其报祀可乎。伏愿 圣明更加渊察焉。若又以报祀为僭越。则昔宜城民之祭昭王。静江人之祀虞帝。韩文公何为而咏诗叹美乎。朱夫子何为而作词迎送乎。此所以礼有所据而义无不可者也。臣伏读周颂曰于戏前王不忘。不忘之德。固莫如我 两皇帝。而此庙永撤则再造之恩。于何所可报欤。遗民之诚。于何所可伸欤。瞻彼华阳。屋宇垣墙。荒凉寥阒。虽使如明徽之凶徒来观。必有所感慨。而于臣愚之情私。尤有所万万痛恨者。臣先祖炳忠大义。乃至于扫地无凭。则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恐使泉壤之下。永抱无穷之憾。是非私于臣先祖。乃彰明义理也。诚以此义不明。则人道入于禽兽。天下沦于夷狄。数十春秋。无地可读矣。又有所深忧大恐者。今以后若纪纲坏于上。风俗耗于下。百度解弛。群邪闯发。 先王之典章必晦。国家之祸机有萌。 殿下将何以善其后欤。臣诚不自知也。然则其曰无损益者。实有所未及乎思之深虑之远也审矣。然而在殿下今日之义。惟反躬引咎。以图自新。庶几无后世之公议。臣请昧死而复一言陈之。惟 殿下留听焉。呜呼。武王之所以为圣。以其善继文王之志。善述文王之事也。故宋之名臣范祖禹告其君曰。远法尧舜。莫若近法祖宗。今 殿下冲年嗣服。天命之眷顾方新。人心之蕲向方切。此正汲汲有为以复休明之会也。惟当以 祖宗朝报天酬日之心为心。善继善述。不失其度。 圣学从可以日就。德义从可以日新。然则一举措之间。所以大慰生灵之望者固当如何。而国势奠安。邦运灵长者。亦岂不肇基于此哉。臣愚窃以为国之本。在 殿下之一心。而义理之明不明。又在 殿下一心之正与不正。愿 殿下于波动渊默之中。深加澄省。有过必改。有误必正。视益明听益聪。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杜绝佞幸之门。廓开大公之路。纪纲得以振。风俗得以厉。则可以致 祖宗之光耀而为后圣之法程焉。臣虽至庸极陋。窃有毕义愿忠之心。敢冒斧钺以竭肝肺。伏乞 圣慈哀怜财赦。仰禀 东朝。俯询舆情。亟赐反汗之命。而永使 皇朝遗黎。得酬茅屋微忱。则我东礼义。庶复有光于天下。万古纲常。赖而不坠矣。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泣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