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自动笺注)
心石齋先生文集卷之六
 書
  
公元1881年
鄭景箕(海弼辛巳十二月)
見今吾道長夜
扶持一線陽脈者。
屈指斯世
能有幾人。
兄旣慨然乎此。
自勉勵于聖賢爲己之學。
循循然不老之將至
每擬偸得許多閒暇。
旋門屛之下。
濯去舊習
以求新知
瑣細宂務
縛束此躬。
末由得焉。
仰之餘。
自歎無已
紫陽夫子嘗說世閒萬事
須臾變滅
不足胷中
講學修身
究竟法。
如我愚庸
終身佩服此訓。
則亦庶幾小人之歸。
然志不牢固
卻爲外誘所奪。
昨日是這箇人。
今日這箇人。
何時可脫得這窠臼耶。
病根旣深。
神丹妙藥則不可治。
吾兄不以損者鄙之。
不以遠者棄之。
而必投之以良劑。
祛此沈痼
豈非大惠乎。
外弟金聖禮(永膺○辛巳)
羊觸藩
其禍甚於洪水
百匪橫路
其漸將爲黃巾
而國之有司
莫能禁御
民之蠢愚
自湊浸染
天乎時乎
不勝周婺(一作嫠)之憂。
八域疏儒。
齊聲奮義。
可見列聖朝幾百年培養之風。
囂囂衆口
不能歸一
反被譏笑
重受譴罰
抑天不欲祐宋而然歟。
然而孔孟
程朱之道。
豈有終晦之理乎。
今日吾輩只合抱經深入
守一自靖之義而已
未知賢從以爲如何
公元1888年
答朴仲擧(齊應○戊子正月)
竊觀今之士大夫遊宦四方者。
埋頭沒腳於米鹽朱墨之閒。
鍾鳴漏盡
夜行不休滔滔也。
老兄跡倦榮塗
嘐嘐古處士之風。
其視世之以官爲家。
得失患者
不啻壤蟲霄鵠也。
是以心竊敬仰
附下風。
以求切磨之益。
往來悤悤。
未嘗得合席。
從容以罄所懷
幸於曩昔一夜
承誨娓娓
平生驩。
其得於耳充於心者。
無非警昏激懦之論也。
能使人胷中浩然
鄙吝消落
非賢道誼之至。
何以有此。
匪意輒垂惠問
區區感鐫。
不可諼。
至於韻語
咳珠唾玉也。
聲病者。
何可妄評。
只藏巾箱
時珍玩耳。
公元1909年
金心一(志洙○己酉十一月)
當此不是當時節。
杜門自守
孤立無朋者。
惟兄與我耳。
俱以白首殘喘
居隔百里之遠。
未能源源追從
只憑來往知舊
得承惠字。
至於綾城閔君所帶書。
眷注
殆若合席穩討。
擎讀屢回。
殊認吾兄筆力老益遒健也。
太極敎中之薦。
聞辭卻不受云。
若有申請之擧。
何以處之耶。
昨秋弟亦牢辭拒之。
只以跧伏
竆巷
不變先王法服
得保父母遺體
以守朝聞可之聖訓
爲餘生大願也已
兄亦必不外是而置筭於胷中矣。
公元1903年
答崔贊政(益鉉○癸卯二月二十七日)
家門不幸
叔父奄忽棄背
痛酸苦。
孤露之餘。
不自勝
伏蒙尊慈特賜慰問
哀感之至。
無任下誠。
殷春尙寒。
伏惟鄕駕無撓返稅。
尊體起居萬勝
區區瞻仰
昨秋寵顧
得承盛德光輝
至今感誦無斁
啙窳偸生
事多掣肘
尙稽造門屛。
以承餘誨。
居常懊歎
又蒙慰下。
末由面訴。
增哽塞。
公元1884年
李恭基(德夏○甲申七月)
爲問舊館疾病
暫出閈外而歸。
惠牘在案
忙手開讀
慰感之極。
孰謂書不如面乎。
所示縷縷
足見志義之有定。
尤可欽也。
大抵東文物。
悉遵皇朝典憲
簪紳縫掖
彬彬儀章
可謂周禮在魯矣。
三古之制。
今未能博考援證。
然欲行先王法服者。
皇朝遺制而奚以哉。
今年皇廟屋社之周甲
遺制歘又變革
關天地之氣數也。
只有痛哭而已
窄袖周衣。
便是胡制也。
彼羣來留者。
上衣如是
所示或者之說。
何乃目擊者而反疑之耶。
先子嘗以辮
髮之近於胡俗。
使童子爲雙紒。
近於胡俗者。
尙可避之。
况其制之妖乎。
弟於出入服色
卽以深衣爲定。
從今以往
深衣大帶
學溫公樂園之趣。
不亦宜乎
旬日講會
亦用深衣行之爲可。
未及新製者。
代以道袍無妨
餘不儩。
公元1890年
李恭基(庚寅九月)
所詢重陽節祀。
雖過因封。
卒哭過則何可設行耶。
聞士夫家只廢節日墓祀。
家廟茶禮及忌祀皆設行云。
駭悖甚矣。
蓋因卒哭前。
大小停廢
有正廟朝嚴令
且有今日關文
可謂定之邦禮也。
雖有先輩只祭單獻之說。
不當據而冒行也。
公元1880年
金元玉(永琦○庚辰八月)
康了之歎。
何足介意
拜時問一番行
則兄意有若將浼然。
故心歆嘆
後因村中擧子
始聞兄駕忽出山外。
不勝訝惑。
老兄謹勅之蘊。
逐少輩浮華之叢。
是豈素履可安者哉。
抑爲詞人墨客牽掣耶。
雖然安泊靜處
便作三日新婦樣子
不徇時好
隨例試之則庶不負儒者之規矣。
獲聞傳榜物色照爛
蓋古之試。
文藝爭能
今之試。
以家勢爭能
此習成俗
法家子弟曾不一行書
曾不作一頁詩者。
每當
黃時節。
揚揚得意
奔競東西
無愧恥。
無力周旋
只事疏鬯者。
雖有班馬文王歐之筆。
莫售其才。
且或有橫被衆辱陷身命者。
是以有識操行之士。
場屋坑阱
噫。
以先王法制之美。
反爲流俗之弊。
乃至此極。
以兄高明之見。
豈昧於此弊而每赴擧耶。
今日吾輩杜門讀書
只患德業之未修。
不患爵祿之未至。
堅定其志。
學時浮浪
紹述古家模範而已
吾兄以是相勉如何
夫子所謂寡尤寡悔
祿在其中
是爲萬古不易之訓。
而今學者尤當佩服也。
責善朋友之道也。
猥以縷縷及此
勿外之。
公元1888年
李晦元(承根○戊子七月)
七八月之閒。
旱則苗槁
曾聞於鄒傳。
不意白首今日
創目此景色
川澤成涸。
田野少靑
望雲霓
日益蒸。
無之酷。
至於此。
嗷嗷生靈
不待霜落而盡劉。
虞憂之端。
不翅終南齊也。
尊先先生遺集
叨被眷念
獲此一秩惠貺
滿心珍感
盥手擎讀。
怳若蘭室而挹遺馥
和璧大蔡
何足以易此。
但閒閒有誤落字。
此豈載板時。
不使左右親檢。
而徒任工匠之手耶。
可恨也。
玩味之餘。
猥錄其誤者。
無慮爲百餘字。
呈覽
恐合釐改
卷秩已盡布散
則將若之何
者似難復收。
而邇者則收而改正
恐爲恰當
幸同克齋商確如何
公元1893年
李景年(億○癸巳)
胤郞浪遊之音。
此非願聞者也。
士之爲學
農者之不違時
芳年光陰
何其虛拋於優遊中耶。
其責不但在渠而已
今日吾輩當爲者。
只在自修御外侮。
敎子弟以保門戶
兩事矣。
外他榮悴利鈍
付之於天可也。
默會否。
公元1894年
李景年(甲午)
所示貴鄕閒行鄕飮禮。
此時此擧。
盛事也。
然有一貢愚者。
此若一擧而止則其效必小。
亟議于賢大夫
每朔行之。
庶幾警發頹俗矣。
鄕里若有不肯從。
兄必倡論
使之興起
不亦美乎。
凡事片善寸長
可不廢。
裨補風化之不細者乎。
大抵今日
只緣禮習之壞而致此頹俗
可不汲汲乎哉
公元1900年
答洪大淵(鍾奫○庚子)
嫂叔之稱。
見於檀弓
祭告之節。
無可考矣。
祝文稱媤叔恐俚。
當以夫兄某昭告云云
姓字不必書。
蓋嫂字本義
卽兄之妻也。
弟婦則當以亡弟婦某封某氏。
書于祝辭可也。
亡日至下
不勝感愴
字亦可矣。
竊念季氏有私室。
遷奉配位主祭
合於情禮
而似無難便之節。
未知如何
祭時立哭與伏哭。
人家所行雖不同
而禮旣曰讀祝畢興。
則其立哭可知也。
又曰尊長坐哭。
則其卑幼之立哭。
亦可知也。
世人多用伏哭之儀。
鄙家則不然。
尊前立而肅之是禮也。
公元1895年
金景典(學鎭○乙未十一月)
昨年以來
千鬼百怪
竊國柄。
無變不作
竟有毁裂冠裳
薙削毛髮之擧。
驅我先王遺民夷狄禽獸之域。
不順從者
使廵檢勒脅。
內守令。
罔不逢辱。
閭巷人士
皆將不免鋒鏑
往古來今
寧有如許世亂乎。
惴惴然只思自靖之道。
入山蹈海
吾輩第一義也。
言念宗國之事。
不覺痛哭失聲
見今宇內擧屬夷虜。
靑丘一隅
守禮義之風。
忽又至此
碩果不食之理。
顧安在哉。
雖然惟終不可奪者。
草野匹夫之志也。
寧以身斃。
其忍毁形
混同獸蹄鳥跡之叢耶。
洪州倡義之說。
諠騰四方
人多歸心矣。
一敗後。
列邑之被害反甚。
慨歎曷極。
公元1904年
洪儒卿(鍾林○甲辰正月)
國哀切痛霣。
議政所奏服制
何不春秋帝王
家以繼序爲重之禮。
朱子祧廟議狀
兄弟傳國者。
嘗爲君臣。
便同父子之義。
援引而證明之。
乃曲據晉人之說。
以定王朝典禮耶。
不勝浩歎
仁宗王后之於明宗大喪。
退溪先生始定以嫂叔服
奇高峯以爲不可
退溪幡然覺悟曰。
若非奇某。
吾幾爲千古誤禮罪人
此乃退溪所以大賢也。
今日議政想亦知此。
而妄擅箚奏。
不免千古誤禮之譏矣。
未知賢意以爲何如
族弟始哉(秉榦)
所諭細悉。
古者士踰月而葬。
葬而虞。
虞而卒哭
此禮之經也。
開元卒哭百日爲斷。
喪服小記。
報葬報虞
(報者急疾之意。
)三月而後卒哭
自是以來
雖踰月而葬者。
卒哭則必待三月而行之。
便成禮防
不必些少事故
違此禮防也。
諒處之如何。
向者加領說。
不但所嘗得聞於家庭如是
考諸喪服經傳記及註疏禮記通解圖式
無所謂喪服之袷者。
而獨於楊氏附註有之。
未知何所據而做此刱說也。
丘氏儀節
所不取。
備要乃取之。
後世多從之。
據古禮則不用
是以吾家前所如此
向日所制之服。
不可中改。
異時須毋襲其誤如何
公元1908年
族弟景說(秉學○戊申十一月)
近聞東廟祭享之節。
自上有勅令付之士林
而今乃至闕享云。
豈有如許痛哭寒心事乎。
晩始得聞。
無日仰天長吁
見今義理雖云掃地
夫冠儒服儒者
何若是無一人感慨發論者耶。
爲吾文正公後孫者。
決不可含默恬視。
故玆奉煩
懷鄕宗中。
𥳑報于宗家各處諸族。
鼓發士論
無闕享祀之儀。
士林若不響應
則只宜發通吾宗諸家
鳩財抖擻
以承我先祖血誠尊華之義。
不其韙乎。
賢從須收議于門內諸人
以爲發𥳑而𥳑末亦書愚名如何
且轉聞。
華陽洞守護事。
自宗中將請于內部文字云。
未知孰爲此苟且之論耶。
若以守護道言之。
東土三千里疆域
不能守保
一區華陽
獨能免此乎。
切勿以此開口
惟思不廢皇廟享祀
今日大義理也。
之如何。
愚在遠隅。
凡干門中事。
不得面議
離索之恨。
此時尤深。
公元1911年
族弟景說(辛亥九月二十二日)
兩人衰暮之境。
久閡英眄。
實非懷思可堪
向者惠函
忽墜料外。
慰浣曷極。
所示宗會事。
族從居在百里之外。
初不欲聞知
且無說及其可否
而承此不告
云云之示。
蓋吾所未發口之說。
何少輩轉聞於賢從耶。
至於蘇堤舊宅理事
得聞宗婦不許
稱頌婦人之知大體矣。
大抵當此國破君辱之日。
增葺舊宅
豈可曰光先之事乎。
吾意斷斷如是
所以稱頌宗婦之意也。
中閒轉聞大張修理之擧云。
故作諺書于宗婦
何不固守前見而乃許其妄悖之意責之矣。
吾意則如是而已
更無所言也。
吾之獅孫。
幸爲賢從孫壻
見面自此而源源可得。
亦覺奇喜。
因其來去
略付數字
不宣
公元1884年
答李大邱(鶴年甲申正月)
前告冊子
嘗讀先子書。
有曰儀禮經傳通解者。
朱子之所述。
門人黃勉齋續編
楊復又爲圖。
其目有家鄕邦三朝禮。
有國者不可一日而無者也。
我東絶無此書。
知其名目者亦鮮。
况望知其說乎。
湖南嶺南
各有一本
先王嘗命兩道合力刊布
久不奉行
至被推勘
而終是廢閣
可恨也。
於是始知貴府有此書板本。
心竊以爲老兄之賢者。
旣知是府。
可以啓告上官
合謀同僚
印出幾箇卷帙
以布一世好禮之家。
此實奉承先王遺意
而亦有補於禮俗之化。
乃敢忘僭仰㬥矣。
承此敎示
必是中古以來
無人收拾
入於水火也。
若使先子當日之心有知
則爲世道慨恨
如何哉。
此書之傳不傳
關禮敎之興衰
而今板本散亡
則尤豈非氣數所係耶。
浩歎無已
權校理(鳳煕○壬寅六月十二日)
所示發文事。
凡有尊慕翁之心者。
孰敢曰不可
先子嘗以詩咏懷曰。
上爲閩翁下翁。
除弊事罄愚衷
斯世尊慕先賢
除弊事者。
豈復有如先子者哉。
閩翁,翁兩夫子之道不明。
陸王禪學之說。
懷襄一世
其禍甚於洪水猛獸也必矣。
憂歎罔涯。
此可與知者道。
不可與不知者道也。
趙士中(斗燮)
白眉驀地遠顧
得詳左右候音。
旣驚且駭。
不知何辭可慰。
仍讀抵舍伯書
娓娓一幅
雖是暗中口呼。
卻照來一片靈犀
足令有目者字字感涕
斯人而何有斯疾也。
竊念朱夫子云瞑目閒坐。
收拾放心
覺得目前走作不少
頗恨盲廢不早
高明之盲。
乃其平素所不願。
天公以之授。
天公使高明存心養性
靜坐涵泳
外物不侵。
己工自專
將得覘亞聖閫域也歟
高明須加自勵
務進本源工夫
則終必以
朱夫子語爲先獲也。
珣自遭世母喪變。
孤露餘生。
倀倀無所依。
悲廓難裁。
至於尋數。
無資益。
性且懶散
以至㬥棄。
雖曰有目。
便同瞽者擿埴
然則外明而內暗。
不若外暗內明也。
外悠悠。
書可旣。
雖欲寫去山積之懷。
非徒筆拙不能
亦莫承照眼之明。
則反不如略敍而易入於凭聽也。
惟希以理自遣
以時自重焉。
答鄭士宗(海朝)別紙
 心性一物云云
朱子嘗謂有是形則有是心。
而心之所得乎天之理則謂之性。
仁義禮智是也
性之所感於物而動則謂之情。
惻隱羞惡是非辭遜是也
又曰心與性自有分別
靈底是心。
實底是性。
便是理。
便是盛貯該載
敷施發用底。
未嘗有以心性一物之訓矣。
 本然之性性也。
氣質性情也。
性與情。
自有分別
朱子徐子融書曰。
氣質之性。
只是此性墮在氣質之中。
故隨氣質自爲一性
正周子所謂各一其性者。
向使無本然之性。
則此氣質之性。
又從何處得來耶。
語類曰。
本然之性。
只是至善
然不氣質而論之。
則莫知其有昏明開塞
柔強弱。
朱子言性處不勝其多。
而此訓最爲明白
使學者易曉。
若論性則當明析其本然氣質而已
不當性之感於物而動爲情者。
看作氣質之性也。
公元1880年
元永允(世洵○庚辰)
蟄伏川屋。
隨分飮啄
至於看讀。
千生萬受。
日出惱心
不能安坐開卷
覺識見亦有天定之限也。
近日廟剡。
多出吾黨夙望
上而賀聖朝勸奬
下而賀斯文有賴也。
所諭東岡杞菊之盟。
於弟不稱當之語也。
今番觀光
雖有妄想
便同樗櫟之擬丹雘
停止矣。
只合索性守分以沒吾生而已
此外更有何求哉。
瓊章三疊
奉讀以回。
橄欖之味。
紫極韻所步尤佳。
可作巾箱之珍耳。
公元1881年
元永允(辛巳)
臯夏惠札。
雖殿數箇月轉到。
遠外慰豁。
殆若几席閒拜誨。
連失便梯。
迄未仰復。
懶作洛陽書。
野漢之常態也。
轉眄之閒。
歲色崢嶸
卷裏玩樂
亦有佳趣未。
竊惟大江河之見。
不爲土窟子之守。
然坐在吾道長夜之時。
何以不負所受之赫然者耶。
晦翁嘗曰只合講明道理謹守之。
無愧於天之所與者。
若乃身外榮辱休戚
一切聽命而已
今日吾輩從事於此
訓。
庶幾有得
不審高明以爲如何
公元1901年
答金學新(文洪辛丑)
開歲一夜良話。
可謂斜川故事也。
充然有得
而及其分袂
悵惘倍蓰
意外耑翰。
迥出盛眷。
感荷可言。
珣自石里冒寒而歸。
添感叫楚中。
湖南一文雅適到。
對閱先子遺書
怡然遊心
足以忘病。
陽子天下至樂書案者。
實先獲語也。
竊以瞽見有一猥瀆者。
近日俗套
異國彩紙。
貼作牋皮以飾其表。
此出於玩好之貪。
而其棄長取短。
面從背。
益爲怪盭。
愚每見書札之用此式者。
皺眉慨嘆
凡百玩好奪志
至若書札
儒者最近
程子所訓也。
豈可忽哉。
儒者最近之事。
失其正直楦子
則於遠者大者
亦可得乎。
不意高明而尙用此俗套
豈乏楮先生而然耶。
想必雅規取舍於其閒故仰聞。
惟亮納焉。
公元1904年
鄭道亨(元澤甲辰七月)
吾儕幸得三好緣。
幷世一鄕同門
而今反有三茹恨
一則泰山頹而抱安放之慟也。
一則世亂極而遘倒植之變也。
一則衰朽病蟄。
會合不可期也。
回首過境
無情歲華也。
可哀人事也。
耿耿懷想
不以病裏少懈。
謂外一幅惠書
從何而墜。
冠帶擎讀。
愛人以德之誼。
憂時以道之心。
溢於辭表。
高明所存之蓄可知也。
感誦欽歎
如何勝言。
珣以腰背痰引之證。
跨夏殿屎
纔見小瘳。
眩證又繼發。
㱡㱡度了。
際此亂極之時。
溘然無省。
所願也而不自得焉。
只被二竪所困。
此乃命數歟。
舍叔遺稿
無寫手。
纔謄半而止。
近來斯文事。
難得如意
則此亦豈可易成耶。
石里再從孫。
今爲自行自止之人。
必多浪遊時而課讀日矣。
相距稍遠。
末由數數提警
惟望執事旣在密邇之地。
則頻授藥石之誨。
毋負舍叔平日相與之誼。
不亦善哉
公元1881年
元運擧(道常辛巳)
遠蒙寵顧
會値三宵風雨
宜其穩敍襞積之懷。
而乃二竪子所戲。
吾儕團圝
亦有數者存耶。
滿腔於悒
已無可言。
而况所愼未及快和。
遽爾判襼。
去留作惡
尤當如何
伏惟泥塗跋涉
果無添損否。
病加於少愈。
古人所戒也。
十分愼旃焉。
呈券之筭。
就緖否。
老儒隨例一試
亦無可害。
而當念朱夫子科擧累人自累耳之戒。
不爲誤吾知見壞吾心術也。
惟兄高邁之見。
豈有得失累乎心。
神氣愆和之中。
無撓出場
是可爲幸。
仰祝仰祝。
弟狀陸陸如昨。
而隣契村秀。
皆赴東西試圍。
一對話者。
獨坐蓬蓽
殆若世外棄物
還笑還笑。
公元1902年
元運擧(壬寅至月晦日)
公元1894年
吾輩今至老白首耳。
寒泉敍話
不記何時
至於紙上替伸。
亦且都闕。
豈但諉諸世故滄桑
吾輩相與
實有愧於古人篤厚之誼也。
居常悵歎。
難以筆舌可盡。
而所可信者。
只是一心千里相照也已
意外惠牘。
忽墜僻陋
驚喜交摯。
如奉顔範亹亹攄懷也。
仍審兄體履祁寒
神勞愷悌
暮境玩樂
有人不可幾及者。
膝下鳳麟長弟供歡。
亦有無限滋味
斯世志願
孰勝於此
仰賀且羨。
自經甲午亂後。
禮義廉恥之俗。
掃蕩無餘。
法家子弟
奔競利竇。
派員主事
看作美職華銜。
頓無收拾舊規之樣。
今聞賢胤輩罔墜家庭緖餘。
不出戶外數武之地。
定向之確可知
而非吾兄敎率之正。
能有此。
欽歎無已
蟄伏竆巷
世相忘久矣。
兄弟一岡相依守分姑遣。
欲以看字明農終焉計而已耳。
一枉之示。
掃榻預等。
老年遠役
其能容易辦得耶。
眼眵胡草。
不備
  別紙
近日嶺儒發文事。
或已入聆否。
奇蘆沙猥筆之詆斥理氣說。
宜被士林聲討
蘆邊人稱以辨誣
對擧輪通。
輒以猥筆尊慕谷而作。
此乃掩耳盜鍾
不覺自誣者也。
不勝駴歎。
妄構辨說一篇
以示同志
玆謄呈覽
賜可否則何感何幸
近來毁斥石潭夫子之說者。
種種闖生。
無乃禪學熾盛之兆耶。
斯文大矣
公元1898年
答禹都正(成圭○戊戌扐月)
曾因再從氏。
飽聞聲華
如䨓灌耳。
相距落落
末由獲承緖論
居常是恨。
意外拜惠狀。
相愛之深。
溢於辭表。
披玩屢回。
不能釋手
至若稱道浮實
期許踰分。
愚騃之所可承當也。
騂顔汗背。
不知攸措。
見今邪說懷襄
冠屨倒置
莫此之極。
能知此憂而不馳騖名韁利鎖者。
無幾人矣。
承高明引朱劉答問之義。
講明體驗
不爲習俗之撓奪。
其所守之篤。
所造之邃。
可見矣。
不勝欽仰
李華汝(萬用)
所示存養省察之說。
恐得矣。
桐葉之說。
唐李懷光已而請降
德宗欲納之。
李泌桐葉
割而分之以進曰。
懷光陛下
君臣之分。
如此葉矣。
張南軒蓋用
此語。
以明不可復續之意耳。
劉子之說。
見於小學稽古通論
卽周𥳑王時人。
孔子先進
朱子所以先據其說也。
公元1903年
田子明(愚○癸卯二月)
跧伏竆山
足跡出門外。
不得交當世之賢人君子
孤陋寡聞
未免鄕人之歸。
尋常悔懊
謂外高明不鄙其愚。
遠貽誨帖。
傾倒甚至
稱詡過重。
自顧凉薄
何以堪之。
敎理氣之論。
眞是吾儒不易正法眼藏也。
援引甚該。
剖析甚明。
反復再三
仰見所存之妙所守之確。
有得賢師淵源之正也。
至於責猥之義。
築底備之論。
痛快明白
令人醒然。
可與陳淸瀾通辨
齊美幷傳于世。
瞽見則以猥筆中詖淫邪遁顚倒昌披等語。
誣賢第一罪案
而今盛辨。
偶不及此
無乃明鑑遺照
平衡失稱耶。
大抵義利邪正
剖判嚮背之際。
勇且嚴。
如一兩段
朱門傳授心法
尤兩先生所以宗述者也。
高明於此豈無平素講得者歟。
妄以空疎
敢因來敎仰質。
還切悚汗
田子明(癸卯八月)
辨說一冊。
盥手讀回。
博據細析。
槩出於堂堂正論
破了鼃淫之衆惑也。
向進鄙說
欲以理氣爭也。
先賢之受誣也。
愚於猥筆。
目之雖久。
文章口習。
本自喎邪了。
發此觝毁之論。
無足爭辨
置之不道矣。
近日彼邊之雄唱雌和者。
乃以猥筆眞尊谷而作。
聞來不覺心悸身靑。
假如其言。
泰伯常語
藝圃折衷
亦皆尊畏孟子者耶。
竊取朱李先生訓旨以辨之。
不辨則已。
辨則豈可無核其罪乎。
尊諭以法家勘律之過分比而爲敎。
可見仁人寬大德量
未免失之恕也。
以律論之。
人之負犯不輕。
招證已具。
爲有喙有耳者之所共誅。
法家者流
反欲縱舍之則便是私也。
聖人以刑弼敎之意安在哉。
蓋彼以偏見曲說
詆誣先賢
無所忌憚
余隱之所謂無師承。
其蔽也如此
卒爲名敎罪人者。
亦非彼人之謂耶。
尊諭又以彼所謂發之太快。
爲但指翁。
未知翁何語。
果爲發之太快而受此非詆耶。
彼固以朱子乘字爲源頭之病。
以栗翁諸說爲末流之弊。
蓋觀於一字之失其本旨
以至氣奪理位。
詖淫邪遁
顚倒昌披
何事不有等語。
難掩其所指也。
噫嘻痛矣
不顯朱子
翁之訓。
朱子之旨也。
詆斥翁。
便亦侵犯朱子也。
可以尊朱斥
原其情乎。
來敎仰㬥。
甚悚甚悚。
多少可質者。
又在夾陳。
幸賜亮察焉。
所詢心有以理言者。
以氣言者之義。
先子嘗詳釋於朱書箚疑。
曰以理對心而言則理爲理而心爲氣
以心對形而言則心爲理而形爲氣
蓋心雖是氣而該貯此理。
故或謂理或謂氣。
歷究諸家心說。
無如此訓之明白
檗門之專以理謂心者。
偏見也。
陽明心卽理也之說何異耶。
陽明厭事物之爲心害。
爲此說。
退翁之辨斥已嚴矣。
不必更疑也。
人多以機自爾
非有使之之義。
專屬氣看。
其說頗紛紜
故猥有一辨解矣。
今承尊諭。
以爲單指氣。
遂更思繹
難回前見
非敢曰自是也。
深信前訓也。
朱子動靜乘機之問曰。
一動一靜太極之妙。
未嘗不在焉。
所謂所乘之機。
無極二五所以妙合而凝也。
蓋理在氣中之指。
於斯躍如矣。
翁曰。
非理則氣無所根柢
非氣則理無所依著。
又於天道策曰。
陽速陰遲者氣也。
所以所以遲者則理也。
孰使之然也。
不過自然而然爾。
先子曰。
一陰一陽者氣也。
而使陰使陽者理也。
歷選前訓
一處離理說氣。
於此訓。
專屬氣看。
則恐非本旨
豈有捨氣獨立
時。
豈有離理自發之機乎。
若曰不然
所謂非氣則理無所依著之指。
何以歸宿
先子所謂使陰使陽之義。
何以見解耶。
單言氣則發者氣也。
使之發者理也。
並言理氣則氣理理乘氣。
動靜之閒。
相依自然循環
故曰機自爾
非有使之者也。
如是之而後。
翁之旨。
先子之意。
皆可得歸趣矣。
未知高明以爲如何
 盛辨中有瞽見可疑者。
敢此奉質。
人能弘道
自爾也。
非道弘人
非有使之也。
○按人能弘道
卽氣有爲也。
非道弘人
卽理無爲也。
翁之旨。
如是矣。
今以機自爾非有使之之意諭之者
恐未襯當。
不使之使則依舊是理也。
○按不使之使。
語意似未暢。
蘆沙曰。
動者靜者氣也。
動之之者理也。
動之靜之。
所以然而何
○按一動一靜者氣也。
動之之者理也。
翁說也。
蘆沙擧翁說。
反斥機自爾非有使之之指也。
盛諭以此語歸之認氣爲理者。
恐失照勘
大抵人文字。
先究其主意命脈而後
辨其是非始得。
朱子所謂理有動靜
故氣有動靜下。
高明註以非一屬一屬氣。
按理動靜者。
推本之義也。
氣有動靜者。
沿流之義也。
註釋屬於氣。
未然
朱子曰若理無動靜
何自而有動靜乎。
目前論之。
便是動。
便是靜。
觀此訓。
不當專屬氣看。
理發二字
今日大禁避。
○按猥筆今日下。
學士三字
今日云者
假託之辭。
學士卽指翁也。
(翁嘗登第故乃以學士指稱
此與稱河西學士
同一語套也。
)觀其下文答問之辭。
則可昭然矣。
而盛辨去學士三字者。
無乃俾掩其迫切侵逼之意歟。
雖氣發。
亦可謂之理發
○按翁以理發語病之。
故每說性情之閒。
有氣發理乘一道而已
兼言理發
恐失立論本旨也。
 鄙辨中蒙籤論者。
敢此更質。
朱子天理自然
又曰理自如此。
○按此兩理字。
泛指常理之如此。
非與氣對待之謂也。
然上段所引動相爲對待之說。
似不襯當。
故以朱子他訓中天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十五字換改。
蓋蘆沙之病。
在理相離看。
則其對證投劑。
莫如理氣混合之要。
故輒引此訓辨之。
而今承非翁所本之
諭。
未知本旨
曷嘗有與朱訓相左處乎。
朱子有理便有氣。
流行發育
翁又曰動靜所乘之機者。
見其已然而言也。
動靜無端
陰陽無始
理氣流行
已然而已
安有未然時乎
先生所訓。
合符契。
高明未及照管而有此諭耶。
理氣之流行。
自然如此
非他箇物所使
○盛諭以非有使之之意。
爲單指氣。
而以並言理氣
爲非本旨
若如所諭則是氣也便無理之氣也。
亦豈本旨耶。
理氣流行
旣有翁的訓。
引用不亦宜乎
蓋機自爾之機。
理所乘也。
其機自然循環
故曰自爾也非有使之一句
卽承自爾之義而釋之也。
瞽見觀之。
無他義。
天命之流行。
理氣關由
○盛諭以此句爲合商量
抑亦以幷言理氣爲病而然歟。
蘆沙先以車馬騶從
朱子乘字。
○蓋蘆沙專以乘字爲病
假設車馬騶從之譬。
而曰太極動靜
本是平坦語。
朱子註解中。
著所乘之機四字云云
所謂貴人出。
以太動靜譬之也。
車馬騶從
卽以所乘之機譬之者也。
此非貶譏之意耶。
至於下文不敢指斥朱子
而但云究厥端由
原於乘字失其本旨
亦隱譏朱子之意也。
駸駸致得理輕而氣重
直至氣奪理位云云者。
顯斥翁氣發理乘之義也。
又一字之失其本旨
其禍乃至於此云云者。
通斥兩先生乘字之指也。
命意語脈
昭昭難揜
而盛諭以此爲非貶譏之辭者。
實所訝惑之甚也。
公元1904年
田子明(甲辰八月小盡日)
前書十四條。
逐條擎讀。
深刻肺腑
蘆碑爲金跋之傳神
所諭果是的當
其他剖析情節眞僞者。
極出於精核
以理活氣死主向僕往。
爲認心爲性殊塗同歸者。
尤直明快
使近時喙爭亂道誤人者。
破膽絶腔矣。
以機自爾
爲氣發之註腳
非理非理靜。
爲理乘之註腳者。
瞽見不然
以栗立論本旨究之。
陰陽是氣也。
所以所以動者理也。
機是氣也。
而乃理之所乘也。
言氣發。
理已乘載矣。
以上下句分爲註腳
則似有氣先理後。
彼此相離之嫌。
不可作兩截看以失其本旨也。
更合商量
且理無所知能云者
改以無所造爲恐好。
所諭中以答牛溪自爾之義。
與天道策自然之意。
爲偏全之不同者。
恐失照管
蓋其指理氣一也。
合下文辭小異
不可誤其本旨也。
未知高見以爲如何
公元1858年
子答潘謙之書。
論智之義。
未及察其下文三隅反之指而疑之歟。
蓋愛恭宜別是情也。
所以愛之則仁也。
所以恭之理則禮也。
所以所以別者。
義與智也。
以此推之則可曉然矣。
朱書箚疑成編與入印年月
蓋吾先子戊午長鬐時始成編。
己巳羅之行。
乃草序文
以授寒水齋。
至正壬辰
上命印出。
臺山金公隨其訂正之未盡處著標補。
此甚有功於嘉惠也。
先子書中忠州李隨箚。
亦云未詳
無可攷處。
不敢質告耳。
仁勇是心之能知仁勇之理。
乃是性之
所諭似得矣。
朱子出入氣機
是心之所乘也。
太極動靜
所乘之機。
卽理之所乘也。
因文究義。
始可得歸趣
機字雖同。
不可爲證左。
更加覃思焉。
先祖翁伯氏。
年二十六。
被害於虜亂。
配位同年下世
立後
卽以無受者而然也。
近世養法
無與受者而有自行者
敗倫極矣。
公元1899年
答韓希殷(序敎○己亥)
公元1904年
千里歷顧。
已極感荷
又蒙遠垂惠問
愛人以德之誼。
可見矣。
莊誦曷已。
異學侵畔之憂。
所諭實出於扶斥之深意
朱夫子嘗曰諺有之。
是眞難滅。
假易除。
但當力行吾道
使益光明
則彼之邪說
如見
晛耳。
萬古備之訓也。
吾輩今日道理
反經自守而已
不必譊譊相訾
客氣較勝負也。
未知高明以爲如何
聖廟之設。
經學齋之構。
實爲盛擧
而在今日
尤有補於風敎也。
且頌且賀。
不翅萬萬。
公元1899年
金子元(勳○己亥八月)
俯詢三條義。
以愚謏寡。
何敢質對
然其一。
前賢未遑之事也。
其二其三。
時義之所可否也。
高明旣知其義理可合不可合則直遂取舍可也。
何問諸人而欲決之耶。
恐計較參酌之私。
有存於其閒。
則似非心誠好之之事也。
大抵義理心誠好之。
則雖千萬人毁之。
不爲其撓奪。
方是守得。
若欲行未行。
較其可否
則便非牢確之志也。
惟在默會財處之如何耳。
  別紙
朱書與字用於延平先生
恐是門人集稿時所爲也。
籍溪亦用與字
此甚可疑
故曾問於長者。
則以古今式之不同爲答。
而終未釋然。
何乃書上字於親炙先生
而用於黃端明宰相耶。
決知門人之誤也。
公元1901年
答金鶴老(頤壽○辛丑九月)
屢空之歎。
孔門顔淵原憲之賢。
不免此。
而只安
其心。
不改其樂而已
吾輩爲學
難及此個閫域
而不戚戚貧賤
然後可無負帝衷。
其方莫如飮水讀書
咬菜當肉
樂歲猶可堅持是心。
如此荒歲乎。
愚雖無得力於學。
欲以溝壑將爲一生安宅
妻孥區區憂愁之語。
付之耳外。
對南山煙霞
又或抱書而眠。
眠醒則摘而嚼。
嚼漸有味矣。
高明以此試之。
未必不爲讀書之助矣。
公元1904年
宋華見(鍾萬甲辰四月)
賢與拙俱老矣。
遠莫能種種合席。
回想智異山中十數日同攜。
便若前生奇緣也。
居常悵黯。
令咸委顧。
拜惠牘。
敵面晤。
慰豁沒量。
但審御者啓程
二竪所沮。
半途旋旆
可知衰年盍簪
有數存者。
曷勝悢悢
甲川契序。
當隨暇構呈矣。
契冊精寫改編如何
公元1903年
金德裕(守中癸卯閏五月六日)
公元1904年
閒惠牘。
豈以尺蔡可換哉。
胤君數月合堂
相資講劘
斯世樂事
孰勝於此
見其資質明敏
又能沈潛喫緊
大本做工夫
不易得之賢交也。
惟願其過庭之際。
頻授詩禮之敎。
俾之漸磨擴充
卒究大業
則人必曰河翁之門。
又有此肖孫矣。
見今世道日降
俗尙日渝。
家子弟不知禮義爲何件物事。
口學夷狄
之語。
身著夷狄之服而少無愧色
橫行途路
豈意先王朝五百年培養之風。
一朝掃地無餘耶。
愚竊以爲今日華夷之別。
只在衣冠之制。
戴窄冠拂窄袖橫恣無恥者。
乃甘爲夷狄之類也。
所謂目不忍覩者此也。
以此說到於胤君。
則深以爲然。
佩服不置
可欽可欽。
公元1905年
答田運中(溶斗)問目(乙巳三月)
所諭不動心之心字鄒書主宰
誠然矣。
然蓋不動心是靜存底工夫。
持志是動察底工夫也。
以此分界看則別無可疑者。
殛字註釋
果與堯典註不同
語類伊川說。
以爲不是死。
恐當以此指從之。
字義
以此看得似好。
蓋罪之而不死。
亦謂之誅耳。
當堯之時。
天下未平之義。
集註旣云洪荒之世。
生民之害多矣。
聖人漸次除治
至此尙未盡平也。
觀此可瞭然矣。
蓋其下文將言堯之擧舜敷治
不得不以猶未平爲說。
禹稷平世
與此章之指有異。
將言顔子之當亂世
不得不以此起語
大抵堯舜之世而豈不治平乎。
讀書者必逐章先究其指之歸趣
第一要法。
默會是仰。
公元1888年
安汝恩(澤煥○戊子蜡月十六日)
足下風儀久矣。
天限南北
無由奉晤。
只有懸仰也已
不自意
尹君亨三袖致華緘
不面而書古道也。
亦可見足下好古至意
而顧玆淺陋
何以堪承。
極用愧悚
世衰道喪
天理晦而人心僻。
貿貿者。
未有甚於此時
惟足下勵志于學
所以自期者不淺。
曷勝欽歎
至如砥柱中流一線淵脈之示。
以愚有家淵源而發也。
然愚實蔑學。
一無肖似於人。
則何可當此箇奬許之重耶。
足下不以如愚遐棄
則只賜警策而已
此等虛譽
一切去之。
方爲愛人之道也。
公元1897年
安汝恩(丁酉三月望日)
公元1904年
妖孼奸宄
何代無之
未有若甲之東擾。
乙之薙亂。
愚嘗歎咏曰。
忽逢變爲夷日。
生亦非榮卻自憐
是以杜門鏟跡
不與世交涉。
至於遠近親知
拋卻書問久矣。
謂外賢胤委顧。
兼辱惠存
一幅情辭。
罔非愛人以德之厚。
慨世憂道之切也。
旣感且欽。
不知攸謝。
所示中以自靖拙計者恐未然
今日吾輩道理
只以守死善道潔身自靖之外。
無他用力處。
以此迂拙
則實非吾儒規模也。
默會焉。
公元1900年
安汝恩(庚子八月小盡日)
竊念先子隱峯文康公書曰。
天有陰陽
地有華
公元1904年
夷。
人有君子小人
方以類聚
物以羣分
如此剖判之後
則扶抑之道。
不可不嚴
見今華夷混淆
夢夢煙霧中世界。
雖有麤拳大踢。
其於扶抑之道。
無如之何矣。
吾輩不幸而遭此等時節
只合斂迹空山
以類相聚
講討經籍
辨析理義
以待陰消陽長之日。
則庶免小人之歸。
此非先先生曁吾先子兩家後承之所相勉者乎。
愚於左右
嚮風馳情
自非餘人比。
猥因尺牘
以道寸愊。
衰相日催。
無復樣子
歐陽公所歎渥然丹者如枯木
黟然黑者爲星星
正謂此漢也。
自憐奈何
惟以得一丈夫孫。
白首喜笑耳。
今年年形。
八域匀登。
實爲大幸
稂莠闖發。
戕害無辜
不下甲午之變云。
是爲可怖
公元1902年
安汝恩(壬寅二月吉日)
所示慨時之嘆。
高明所守。
可掬矣。
如愚譾劣
有何所得於中而仰塞明示之勤耶。
惟以吾先祖所訓守先德朱門
著在肚裏
矢死不渝
庶幾小人之歸。
故日玩讀兩大全書
以爲終焉計
其微奧之旨。
不可窺。
而吾之心胷怡然樂矣
兄亦以此試之。
世閒諠啾。
付之耳外。
未知如何
公元1909年
安汝恩(己酉三月五日)
皇廟事。
閒入華陽洞
日昨始還。
路憊太甚
自憐難狀。
歲前以廟享發論
今番往見則慶尙南北道及全北道儒。
皆有循同之擧。
獨全南無相應之聲。
豈非有司慢忽之過耶。
似聞鄭友初不輪告同志云。
何意見耶。
衆論咸曰可遞改。
而望歸於吾兄
故儒𥳑送呈
幸勿辭免而獻賢於尊周之地如何
見今華而夷人而獸之世。
此地所謂吾儒。
其將安歸
定鄕有司
俾喩于同志
以敦其事切仰。
有自本廟任員中。
弄奸作通之弊。
加深詳審
以爲禁斷逐送如何
公元1910年
安汝恩(庚戌九月小望)
闔闢以來
山河變局
未有今日爻象
天地氣數
何若是酷耶。
吾輩丁此不辰
恐爲朴堤上罪人
直欲溘然無省也。
目今尊華之義。
只在萬東一廟
凡我冠儒服儒者
當百效誠
而顧此殘喘無以致力
未得趨參今番享禮
命家兒伴賢胤嶺湖士友而發往。
利行縟儀而歸。
是足爲喜幸
公元1897年
答尹亨三(滋鉉○丁酉三月十六日)
獲接淸儀。
不爲不多。
截然相阻。
近來若。
固知其堅坐山頭
不要下山
專以尙友千載上人爲心矣。
風馳想。
居常熲熲
外文恒帶惠狀而來
得認進德修業
前日之比。
則是大開眼處也。
且所示士之出處只關義理一段
誠可起欽也。
義理亦有精粗深淺
見不得精深
粗淺者反爲重而必至於認利爲義矣。
大抵今日義理
不可但以出處言之。
華夷之別。
先可判得嚴矣。
邪正之路。
又可辨得明矣。
所謂士者。
不道先王法言而必欲習外國新式
身不著先王法服而必欲效左道弔詭
遂以窄袖簡便
棄禮貌於出入之際。
又以橫竪貪賴
敢誣聖經於義利之辨。
然則今日俗尙
是華乎夷乎。
士趨是正邪乎
以賢者之明。
豈不察乎此。
而憂出處之或失其耶。
痛懲頹俗
益求吾所守。
未知如何
公元1898年
答尹亨三(戊戌五月念日)
公元1904年
遠地次面。
何時不喜
而涔寂之中。
尤覺一倍
所喩陽脈幾乎滅絶
千秋必返等說。
固然矣。
千秋必返之前
扶將去者。
一線亦易絶了。
高明勉以扶去之道如何
吾輩今日汲汲者。
只在華夷別人獸之嚴。
高明必已諒到矣。
入夏以來
飽喫宜之味。
看得朱先生一篇
若有賓朋來過。
則評山水桑麻
如是消遣
可以忘老。
此外千生萬受。
付之玄渾也。
公元1911年
答宋元一(鍾千辛亥十月)
非但相距脩夐。
頹人事。
杜門潛蹤久矣。
所以未得趨哭於先伯氏象生之下。
辜負實大。
只有追想舊日遊從
黯然不能定懷。
且羨先伯氏之作無憂翁於泉臺之下。
不見此茫蒼時象也。
意外賢胤咸哀聯袂踵門
兼承惠函
怳若英眄。
甲川契事。
惟在宗侍勤念效誠之如何。
又聞有先伯氏眷眷遺意
則想不待鄙言而另燭矣。
答韓景春(晦善)
所喩經學釋菜之禮。
若已停止
而只几奉影眞則有何不可也。
然箕聖影本貴鄕有殷洞祠。
不必疊奉于此齋。
移安于彼似好。
齋講會之日。
則祇奉孔朱宋三夫子影眞瞻拜可也。
以此歸正
完其齋規。
是仰是仰。
公元1901年
李敏學(相求辛丑)
所詢立主旁題。
孝子者。
孝是宗子之稱。
宗子主祭之義也。
虞卒哭祝稱哀者。
孝子不忍忘哀也。
至祔而神之。
乃稱孝。
此見續通解
答人慰疏。
雖過卒哭而猶稱孤哀者。
喪中自稱
舍此謂何
世人之例稱罪人
者。
寒暄私札中猶不可
至於慰疏之答。
以此稱之。
恐尤非是
三年內。
稱孤哀可也。
尾喩屛溪,渼湖說。
未詳本義何據。
而以愚見三年內先忌。
只行無祝單獻之禮。
亡父之名。
於何耶。
紙榜當以先妣書之。
書以亡室
恐甚未安。
若母喪中父亡者。
母之大小祥。
不可無祝。
則當曰孤哀子某敢攝告于先云云可也。
蓋已題亡室神主猶如此。
况紙榜之新題
果非未安乎。
愚見如是
而亦未知如何
更望博詢焉。
公元1906年
答許敬能(駿○丙午十二月二十日)
賜慰問。
又蒙寵翰。
銘感之極。
不容言喩
舍伯遺稿
謄出一通
姑未校讎
鋟梓之役。
事力不逮
末由經紀
世變如此
事多蒼黃
尤何望速就耶。
敎意謹悉
可見尊賢尙德深意矣。
欽歎無已
第當詢議及門同志
期以竣事
而未知做時能如說時也。
愼亭書呈
不足掛墻壁之資。
是愧。
公元1904年
答朴乃(重基丁酉八月)
賢胤帶翰命遠到
區區戀德之餘。
欣豁何量。
啓發囷蒙之示。
如愚寡謏。
不敢承當
未知執事以愚爲何如人而有此誤喩耶。
愚是早孤失學
且傍無嚴師
友。
只守家庭餘緖而已
今至老白首
兀然塊坐
雖不廢玩索𥳑編。
而猶未有深得其趣。
至於自己上存踐履之工。
尤所空疎也。
何以他人之求益耶。
只有愧恧
公元1908年
答吳士玄(升魯○戊申六月)
所同者理。
性之渾然處言也。
不同者心。
以心之知覺運用處言也。
蓋性卽理也。
心卽氣也。
不可以偏全論。
本原處皆同。
氣則有偏正粹駁。
故心不同
然心之本體
自如明鏡
若無塵垢所蔽。
豈不性之本原一致乎。
朱子所說理無動靜則氣何自而有動靜者。
理氣不相離之指。
鄭子上以爲氣有動靜而理無動靜
朱子乃言之矣。
所示中性亦有動靜云者恐然矣。
然當究其地頭而言也。
動靜
卽心之已發未發之義也。
心如器。
性如器中之水。
器動則水亦動。
器靜則水亦靜。
心旣有動靜
則亦謂性隨而有動靜
不亦可乎。
朱子嘗曰人生而靜
雖天之性。
感物而動。
性之欲。
若發而中節
欲其可欲
則豈嘗離夫性哉。
以此觀之。
曉然矣。
公元1905年
答金稚復(來性)程書問目(乙巳陽月三日)
 
月受日光
比之於父子
子之氣。
乃其父之氣所流通也。
故比之月受日光
(蓋月本無光。
受日而有光故也。)
 胎息氣。
閉氣而吞之曰胎息
謂以鼻口呼吸
如在胎中。
 看華嚴經。
不如看一艮卦。
艮其止。
其所也。
艮其背。
止於所不見也。
華嚴經只言一止觀。
程子有此訓。
 忠恕違道不遠。
一以貫之忠恕
朱子張敬夫書曰。
明道是就人分上
分別淺深而言。
若就人分上說則違道不遠者。
賢人推之之事也。
一以貫之者。
聖人不待推也。
只是盡己。
只是推己。
其所以盡所以推。
聖賢之分不同
明道之說耳。
觀此可曉其指矣。
 格物之道。
在人明暗
明暗
恐指人心而言。
 九獻
此古之禮也。
祭統尸飮五。
洗玉獻卿
尸飮七。
瑤爵大夫
尸飮九。
散爵獻士及羣有司。
其義詳見註疏
 
白屋之家。
不可用主云云
白屋之家。
卽謂貧寒之士也。
其難立廟則用牌子祭于寢可矣。
程子有是說。
牌子語類
當如主制。
不消二片相合
及竅其旁以通中
公元1908年
金伯顯(鍾世○戊申七月二日)
此時出處之難。
果如所喩。
竊念東周之末。
無不可仕之義。
孔門以不仕爲賢。
顧今誥命使令
皆不出於我聖上
林下守志之士。
誰肯出腳做官耶。
不欲學孔子道者不須言。
而若欲學孔子
則只依杜門潛靖。
不失吾所守也。
今日出處之決。
其所志所學之如何矣。
未知賢意以爲此時有可仕之義耶否耶。
金伯
特垂誨命之示。
高明誤聽游聲
欲求道於盲也。
然終昧昧含默則是孤負高明也。
猥以一言貢愚。
目今衣獸冠禽之滔滔無恥者。
卽由斯道不明也。
扶持斯道之一脈者。
聖賢何以哉。
讀其書慕其行。
則可庶幾矣。
貴鄕刊布學校模範及吾先子言行錄
實爲斯世盛擧
而亦可爲扶持一助也。
公元1910年
答魏致周(啓泮○庚戌九月二日)
謂外惠牘。
無異合席。
年來衰頹益甚
無以自勵中。
當此不忍當之時節
嗚嗚咽咽
惟願溘然之速而已
皇廟秋享
際玆義理斁絶。
吾林之惕念。
當百倍矣。
令胤貴族
不遠半千里。
跋涉艱險
趨參縟儀而還
可欽其誠勤也。
見今一脈尊華之義。
僅存於此廟。
而知斯義而齊誠者無幾人。
若此不已
則將廢享後已
廟中會所
別定儀節於今番云。
令胤歸當詳稟矣。
公元1911年
答金五兼(永祚○辛亥復月旬一日)
蟄伏竆廬
萬念都灰。
意外惠問忽墜。
心眼俱豁。
仍審起居珍毖。
玩樂有相
不爲外擾所奪。
尤切欣頌萬滿。
向者額字。
露拙殆甚。
不足掛牆壁之具。
至於記文。
實非無文者所可搦筆者也。
况此垂死之中。
何可奉副耶。
倘賜恕諒矣。
公元1899年
答曺希聖(喜臣己亥七月)
秋澇收暑。
新凉頗緊。
謂外貴族惠書遠到
欣握感佩
所託記文。
墓閣異於玩景之亭榭
蓋追先感慕
在後惕勵之誠。
不待他人勸喩
則雖無記可也。
况又鄙之拙文。
不足爲生色。
則何可冒人譏笑耶。
敢違勤敎。
深諒休咎如何
柱聯四句
忘陋寫呈。
公元1909年
答田舜道(相武),田瑨源(燦煥
己酉三月)
公元1904年
謂外擎讀僉惠札。
豈以拱璧可換。
謹審暮春者。
僉體護重。
尤切仰頌。
不學而老。
老且病矣。
便作陽界上弆物。
而深痛皇廟之廢享。
閒作華陽儒會之行。
立儀條約而歸。
憊苶添苦。
無足自恤也。
所示齋記。
初與貴門年少許其題額
不許記實矣。
今承僉君子督敎。
曷勝悚歎。
雖然鄙若有文字上可任之筆力則何可違也。
非徒不文
方以病擾。
苦無會神之暇。
未能遂意
倘賜洞恕休誅否。
公元1910年
答金國賓(永文○庚戌十一月)
生並一世
未獲英眄。
嵆叔夜甚矣。
卽憑鄙隣鄭妙之往來。
承拜先施惠牘。
不我棄之意。
深且厚矣。
感荷無斁
書後多日
更請省候何似
珣老而無聞
不免鄕人而止矣。
愧恧何言。
尊先墓文
愚陋不文
何足賁之以金石
而難孤貴族賢胤遠來勤懇之意。
構呈者也。
今承稱許之過重。
還用主臣
所示盛什擎讀。
便若橄欖回味
何能以拙陋斤正於其閒哉。
至於詩句
尤昧聲病
亦未次和。
可歎
公元1905年
答林大彥(秀養○乙巳九月)
山川涯角。
曾違英覿。
意外賢胤踵門
獲拜先施翰命。
辭旨諄複
怳若合席講舊。
區區欣感
如何盡喩。
賢胤尊祖旌閭韻請步。
愚實不嫺於聲病
而竊欽先先生遺範
不墜於其賢嗣
忘拙構思仰副。
公元1907年
答姜伯元(𢔓鎬○丁未九月六日)
荐擎惠牘。
滿幅情喩。
無異合席娓娓
感荷無射
謹審起居護重。
季氏愼節彌㞃。
一慰一慮
珣病隨衰至。
寧日常少
而今番之行。
不可已也。
強策艱到。
嬰感添苦。
今則少可進食
而刊事賴諸士友服勤之力。
取次就緖是幸。
但時騷一邊聒耳
未知竣事之前
能無沮敗人心也。
惟恃天祐斯文已耳。
旬閒惠枉之敎。
預庸掃榻欣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