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6H 页
女四书序
易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盖男女之道正然后。家可齐而教化明焉。古之君师建学立教。男子自洒扫以至平治。罔不有轨。具载经传。而惟女教未有全书者何也。只内受姆训。不出闺门。学女事懋女德故耳。晦庵夫子尝以曹大家女诫言有未备病之。欲别集古语。如小学为数篇。其目曰正静。曰卑弱。曰孝爱。曰和睦。曰勤谨。曰俭质。曰宽惠。曰讲学。此盖女德之事也。呜呼。这个篇目。当为两小学。而书未成而夫子没。是诚千古之恨也。瀛洲朴邮督晚焕甫。以 皇明人所辑女四书来示余曰。将谚释其义。使妇女易晓。仍欲付之剞劂氏。广布于世。愿为一言以序之。余辞谢不敢。而其请愈力。敬受细阅。则其书之规模节目。无所不备。而 仁孝皇后内训。最为精密。吻然有得于晦翁篇目之指。宫壸中讲索之功。何其盛且明哉。惟我 显皇帝表章女诫。又命镂此训。颁示中外。以广阃教。足见治化之隆。可轶三代。垂法万世。乃是书之宗旨也。以女论语女范录附其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6L 页
者。殆类小学有内外篇之例。余故曰此是闺门中做人之书。虽得阅于晦翁之眼。亦必曰然乎。噫。而今世降圣远。教化不明。骎骎然纲沦法斁。妇女助相宜家之道。尤蔑如也。专习纂绣华巧之物。出入人宴会。以赌声誉。傲其夫慢其姑嫜。以伤礼俗者。寔由古训之不闻也。苟使是书家弆而户藏。能朝夕寓目。体言慕行。信之如神明。敬之如父母。则闺范庶乎有立。内以饬其躬。外以辅其君子。一家兴而一国化之。渐致治隆俗美。如视诸掌矣。然则是书之刊。其有补于风化。岂浅鲜也哉。余遂忘其固陋。猥书卷端。
禹氏文献录序
禹氏我东八大姓之一也。其世德源流之盛。厥惟旧矣。而易东先生出。蔚然为理学之宗。孰能间然哉。退翁尝奋笔赞美曰。先生之忠义大节。既足以动天地撼山岳。经学之明。进退之正。为后学师范。余奉读此文。未尝不三复兴叹。弥切敬慕之心。一日先生后裔夏辙甫。以南州文雅。赍其先迹来示余。仍徵弁卷之文。乃盥手翻阅。愈得详先生之遗徽剩馥。而至于赤城君之文章德望。养浩堂之自靖罔仆。承述炳灵。辉映简册。且 列圣朝崇褒之典。诸先儒表章之言。煌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7H 页
煌旁烛。无微不显。呜呼。先生可谓千百世而不没矣。窃念杞宋是夏殷之世族。而夫子尚叹文献之不足。盖葆守文献。自古难矣。若夫禹氏之捃摭散佚。编成是录者。顾亦先生垂裕无疆之致欤。栎泉宋文元公尝序其谱系曰。文献之可徵。非佗姓所及。宜其为东方甲乙族。吾家两先正先生及我 仁显圣母。皆其外裔。即所谓灵芝醴泉。必有本源。而德厚则流光。岂不信然乎。余于是录亦云。而窃有一转语。凡为先生后承者。不以捃摭先迹为能事之毕。一心勤谨。克绳祖武。子子孙孙。不坠典型。则安知将来之文献。又有多于既往者乎。然夙夜警戒。无倒东歪西。可庶几焉。禹氏诸君。岂可不知此意而相与勖之哉。余忘陋拙。谨书此以归之。
甲川契案序
嘉树甲川之上凤岩之坞。昔我先祖双清堂先生俎豆之所也。四山环拱。一水滢洄。遥隔市尘之嚣。颇有幽洁之趣。溯流而下则湍濑曲折。盘石层铺。可群坐而讲诵焉。噫。往在戊辰。不幸院享遽撤。冠带济跄之地。乃为樵牧歌啸之场。草树蓊翳。藤萝绸缪。颓然一古邱而已。行路之咨嗟。士林之歔欷。久而弥深。瓶山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7L 页
诸宗人。不忍荒废其地。遂设一契。谋所以刱建书塾。出若干财。共修条约。适有携贰之议。契案稽缓未成。是岁秋。余过甲川。诸宗老少。引觞属余。迭畅幽怀。因告以契事。余闻之喟然兴叹曰。我先祖清名峻节。实为百世之师表。凡其仰慕而效诚。岂后裔之所独然哉。于是远近士友之愿从者甚多。更立完议。载成名案。序以燕毛。余忝其首。既又谂诸君子曰。夫契者合也。合同心以为善也。其为善之方。宜莫如尊贤尚德。不为他歧所惑。今是契之设。亶出乎此。而略有仿于鹿洞学规。切非取于溱洧祓除也。入是契者。苟能讲先生之志。慕先生之节。眄巉岩挺松则挹先生之高风。对满川霁月则想先生之清襟。可庶几有得于尚德矣。若以托名契案。徒谓寓慕。则便是欲学先生而不知其道者也。盍各勉旃哉。诸君子请以所言者书于卷端。余曰诺。复勉之以善终其事云。
龙山李公遗稿序
白庵玄公。尝负笈于吾先祖尤庵先生之门。讲质经礼。教授后学。岿然为关北之师表。其学三传而至龙山处士李公讳光复。丕变北俗。蔚有晋鄙之化。盖公自早岁。天性笃于孝。馀力劬学。必以穷理实践为务。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8H 页
洙泗洛闽之书。靡不沈潜融会。而取其格言要训。必手抄口诵。以为佩服之符。玑衡铜浑。亦皆晓解。削竹为仪以验之。此可见才识之高于人一等也。乡人瞻式其孝学。翕然称龙山先生。时龟岩李公。以农岩金先生之私淑弟。与公为莫逆交。磨砻道义。辨质疑晦。相得也深。古人所云见其木而知其山者。亦不可诬矣。吁。有德者必有言。如公之宿德群行。培养根柢。既深且厚。则其发华扬光于言语文字之间者。自可富丽。而片辞只牍。家无所藏。顾不足以此之有无。为其重轻。然其所论说讲辨。皆是开益后进之方。则寥寥不传。岂非可惜者哉。公元孙妇玄氏。乃以是慨恨于心。使其子东奎遍索于公平日交游。授徒诸家。积费心力。收稡遗文。爰成一沓。将谋剞劂。介崔生凤韶。远来徵序于余。余不觉敛衽兴叹。于乎贤哉。夫人以白庵公之旁裔。为李氏家相而能述先效诚。有如是其挚。真无愧乎古之女士也。公嘉言徽迹。可赖是而与白庵同不朽于北方矣。北方之学。亦必有继玆观感而兴起者乎。是为序。
耻轩柳公遗稿序
峤南之江阳。有笃孝君子。生而蒙 圣朝之旌褒。殁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8L 页
而享士林之俎豆。悠久徵信而不可堙没者。曰文化柳公讳世勋是已。耻轩其自号也。公诚孝出天。且以力学为家计。定省温凊之暇。端坐读书。一截无外慕之心。其侍疾也。尝粪祷天。靡不用极。其遭艰也。六载居庐。柴毁骨立。至不能拜跪。而竟能终丧。人皆谓天所相也。于是方伯闻于 朝。褒命乃降。公瞿瞿然不敢当。若将终身韬晦。不求荣利。值龙蛇之乱。乃移孝于忠。与忘忧郭公同声倡义。以勤敌忾。见倻党之势焰鸱张。亟恶之。避地于杜门古洞。以知耻之义。扁其居室。公之志节。此又可觑矣。呜呼。如公之笃孝奋忠。固人人所难及。而其斥绝奸凶。洁己避地。尤加于人一等。由是被嫉坎坷以殁世。无闷堂朴公裍挽词。多少世间狗彘辈。过公闾下汗应垂之句。可谓画出真境也。窃念有德者必有言。以公德行。发言成章者。宜其多矣。而不幸散逸殆尽。只馀诗与杂著若干篇而已。其为寂寥甚矣。然文为末而行为本。公之励行。既如是纯笃。则馀事文章。奚足为轩轾也。其所以讲究立论者。皆出于性命之奥义理之蕴。辞略而指远。条畅而析明。足以警发晚学之颛蒙。此非世儒之藻绘掇拾。誇多斗靡者比也。公殁后几百年。云仍不振。今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9H 页
始裒稡遗文及事实。编成一沓。将谋锓梓。汉坤,奎洙二誉髦远来问序于余。余深有所敬叹于心者。遂忘其僭陋而为之叙。历述德行之大槩。其馀可传者。庸俟后世之子云,尧夫云。
松隐具文节公实纪序
呜呼。自有人纪以来。清风高节。夷齐为首出之师表。其时所树立者。只有此二子而已。丽季杜门诸贤。生同志死同传者。至于七十二之多。而皆埒夷齐之清风高节。何其盛哉。何其卓哉。是诚千古之所未觏也。松隐先生具文节公。乃七十二贤之一也。尝与诸贤。登不朝岘。各言其志。而公则曰伯夷何人。我何人。其平素所守之固。所励之笃。此可见矣。且以旌帛三裂之事觑之。其义烈之卓异。尤可验矣。公之后昆。蒐辑公遗咏及事迹。釐为二编。名之曰松隐实纪。将付诸剞劂氏。十七代孙然侃甫。遣其族侄定书。恳余以玄晏之托。余固人微识浅。何敢焉。窃覸公事迹。昭载于国乘暨诸家赞述。何容赘说为哉。惟其遗咏三页。实公之咳珠唾玉。而其为零碎甚矣。虽然贞忠卓义。既亘古今轩宇宙。则馀事文章。不足以有无。为其重轻。后之观者。亦当以一羽而想见全凤也夫。噫。猥有一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09L 页
可谂者。乱逆接踵。纲常扫地。以斯时而刊斯书。使人翻读。有所兴感而警发焉。则其于世教。必为裨补也大矣。然是可与知者言。不可与不知者道也。余忘其拙陋。激激然叙此以归之。
溯贤契序
夫尊贤尚德。吾儒之急务。乌可已乎。若䵝昧乎斯则世教沦矣。俗趋袤矣。此溯贤契之所以设也。峤湖士友多出入于我伯氏渊斋先生之门。既殚诚于锓绣遗集。又合谋修契。一以为藏板守护之计。一以为会友讲习之资。条约既成。名以溯贤。俾余序其案。义不敢辞。复于诸君子曰。善哉事也。吾道长夜。文物扫地。此时此举。岂不为剥尽雷复之兆乎。然惟先生之道与义。诸君子能知之明而讲之确欤。其义也亶在乎春秋之严正。其道也不越乎紫阳华阳之绍述。宜先究乎此而溯其源。慕其义学其道。则契之名。方不为空言之归。诸君子勉之哉。又有一言相勉者。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入斯契者。苟以今日立规之心。终始无怠。则先生之风教。可有传于此。而亦岂无裨补礼俗之化哉。诸君子益可勉旃。佥曰唯唯。遂书其所言云。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0H 页
牙岩尹公实纪序
夫文者实之宾也。道为主而积于中。则自然成文而著于外。何必饰彫为。昔和凝好为文章。以多为贵。常自锓以行于世。有若以文相侈者流。此岂非务实者所可自警者哉。尹上庠明肃从余游久。一日袖其先祖牙岩公实纪。属余以玄晏之托。颒而擎读。其所以捃辑者诗若干篇。所附者名胜诸贤题咏及状志也。宜其后昆稡集以彰先徽也。第观原稿中存诚诗。那为外物蔽。造次勖真工。暨活流往续处。道体自然全等句语。可知公所蕴之实。所存之主。著见于言语之间者。有如是也。盖公专为为己之学。不屑于进取。游心昭旷之域。遂择一名区于洛东之滨。构亭曰映碧。斋曰存诚。嘐嘐焉若物外自得。而亦以忠孝无忝之道。诫子孙传于家。则其为学之本。尤可槩也。视世之昏夜要津。役役不知返者。奚翅若鹄虫之悬绝哉。呜呼。见今干戈之难。人不暇于为先效诚。而公之云仍。乃能齐心谋锓以寿其传者。可谓有是祖有是孙也。于不休哉。余窃有激仰感发之意。猥铺佛头之秽。以塞其请云。
平隐金公遗稿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0L 页
夫人之爱敬其亲者。没身焉不衰。虽细微可贱之物。苟经其亲之平日手泽。则必致感而寓慕。不忍使之尘埋而烟灭之。况咳珠唾玉之蕴诸中而发诸外。为文辞之美者乎。是故为人之子孙者。捃摭遗文以图寿传。亶其贤矣哉。鹤城髦士金钟世。以其先大人平隐公所著诗与文若干篇。将谋剞劂。遣其胤澈元。要以弁文。缕缕不已。噫。见今天下大乱。戎夷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人皆不暇于所当为之事。而金君能守经传之训。依本分做去。又效诚于爱亲之道。使其手泽口语欲不泯于久远者。真叔季不易得之特乎。虽然行为本而文为末。盖公以笃学力行为家计。尝自警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因作家训以遗之。凡为公后承者。惟拳拳服膺于斯而表章之。贻厥无穷。聿修不匮焉。则公咳唾之珠玉。尤可为传家龟鉴矣。非独为一家之龟鉴。亦可为北方之模楷矣。乌不休哉。请以是书于卷端。而至于诗若文之声病输赢。固不须言也。公讳教性。其先东莱人。其从先祖鹤皋公讳淑。尝受业于吾先子尤翁之门。 除官不就。以孝蒙旌。盖公之家学有所自云。
乐庵奇公遗稿序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1H 页
乐庵奇公。高峰先生从耳孙也。高峰旧趾。公重建一庵。每俛仰而乐之。故从与游者。仍称公曰乐庵。而非其自号也。公专意劬学。沉潜义理。见识精明。门路甚正。以高峰后一人。见称许于其舅朴逊斋先生。盖公秉心谦虚。世间名利。一切退避。尝曰人当于自家身心。下得真实工夫。浸至于义精仁熟。自无丝发虚伪。若从文字上。说出绪馀而已。则恶得免上蔡鹦鹉之讥也。又以诗而喻进道曰。泰岳虽云峻。初非天上山。登登终不退。犹可得跻攀。公强学力行之实。此可觑矣。陶庵李先生状其行曰。自南来者。无知不知。皆曰笃行君子人也。末段又言以公质之美养之厚。而不能扩充其分量。以究其可大之业。此余所深恨者。亦可见其德望为当世名胜所推也。公之后孙东斗中燮。裒稡其咳唾之遗总若干篇。将以付剞劂氏。谒余弁卷之文。余颒而读其诗。则意绪宏深。词致铿锵。能压作者藩篱。其文则简而鬯。实而不浮。却从谦谦盛德中出来。编什虽甚断烂。而于公是馀事耳。奚足为重轻哉。余于是乎益信逊斋所称许者。真为知德之言也。世之览此稿者节次翻上。则庶几得公之大槩矣。公讳挺龙字见卿。殁后几年。因 朝家采扬潜德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1L 页
之命。 赠童蒙教官。乡人俎豆于光州之龙洞祠云。
顺兴安氏派谱序
安氏东表著姓。其贯不一。而贯于顺兴者。世德最显。晦轩文成先生。乃其上祖也。门栏兴旺。云仍蕃衍。殆遍满八域。先生蓄德厚荫。盖可知矣。先生七世孙典籍公出宰阳城。当 庄光之际。投绂赋归于南原。自号以白山。屡徵不起。永矢献靖。子姓仍世家焉。枫窝,听流斋二公之倡义于龙蛇之乱。蔚有声迹。槐阴公之师事退陶。阐明学术。枫溪公之与郑畸翁。共立义声于虏乱。白溪公之出入慎独斋门。以学行著闻当世。忍斋公之孝友天植。克范颓俗。固皆绍述家风也。吁亦盛矣。文成先生既为百世不迁之祖。则凡其后承。虽百世而宗不毁。宗不毁则亲不竭。亲不竭则睦必敦矣。然支分派列。不知其为几许矣。则势不能穷收合稡。统成一谱。是以白山公脚下。乃修派乘。谒弁文于余。余忝外裔之列。何敢以衰耗不文而固辞。遂谂一转语曰。谱者所以敦亲讲睦也。顺兴氏修谱之前。亲已惇矣。睦已讲矣。奚待谱之修而求其亲睦乎。虽然岁时花树之会。必以程张二先生所谓收宗族而厚风俗。立忠义而益朝廷之指。克念克勉哉。夫然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2H 页
后绳先武而焘后昆者。寔有孚验于斯谱之辑矣。宜益黾旃黾旃。终始主干斯谱之役者。白山公十四世孙禹锡致洙。十五世孙周镐云。
晋州苏氏派谱序
苏氏之族所自来玄远矣。族于中国者。不为不大而谱始著于老泉之文。族于东土者。不为不显而谱始成于月洲之编。然则有其人而后修其谱。此可见矣。盖苏氏出于高阳。而蔓延于天下者。老泉已叙之明矣。东土之族。望于晋州者。月洲公以来。谱凡三刊。而今则派支益繁。谱不可合一。其势然也。南原一派。爰立规画。修成新谱。东默,秉焕二雅士来谒弁文于余曰。文正先生既为序于旧谱。子以先生之裔而继作。不亦韪乎。噩然应之曰。余无吾祖之德与文则何敢焉。且况昭穆行第。具载于谱牒。文献源流。亦现于旧序。更有何赘述哉。然有一可谂者。惟苏氏之入斯谱者。油然有孝悌之心。又应如老泉之说矣。苟交修共勉。世世无致乎忽忘焉。则其门栏之益昌大。必不逊于眉州之族矣。其勖乎哉。
尊华契序
呜呼。华阳之 万东庙。即我先祖尤庵先生血诚苦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2L 页
心。秉执大义。仿桂郡祠虞茅屋祭昭之礼。所以刱设。而权文纯公一遵先生遗托。建立间架。定成仪节。及有 列圣朝崇报之典。 庙貌益肃。享仪益盛。不幸遭乙丑之变。而旋有复设之 命。享需之费。自 朝家主管。差出祭官奉行。逮戊申夏。辄下还付士林之令。此出于随时通变也。士林之责。顾不重且大欤。是以诸省章甫各有赍诚竣事之论。而至若本所儒林。寂寂无注措之方。甚可耻也。故余于庚戌春三月之上丁。来参享礼。礼既毕。询议诸会儒。设一契立条约。名以尊华。是岂徒然哉。此洞之名。不直偶合于周家归马之地。实慕麟经尊统之义。则凡我同契诸人。念念乎此。至于周旋之节。悫谨做去。以助 庙享缛仪。不其韪乎。先儒有言曰事始非难。克终为难。益可勖且念哉。时 崇祯二百八十三年月日。
砻岩金公遗集序
尝读吾先子大全答砻岩金公书。有曰自朱子以后。天下义理。无有不明。后学只当传诵其书。习服其道。又送朱书劄疑于公。托共商订。观此可知公之于吾先子。深求学问上讲磨之益。吾先子之于公。亦有期勉之厚矣。然每恨余孤陋謏寡。未获见其实迹。日公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3H 页
之云孙一相。赍其遗文及行录若干篇。来示余而徵弁卷之文。余虽非玄晏。窃以托名为幸。敬受翻阅。始得详公之遗徽。盖公邃学卓行。为文谷,老峰,屯村诸名贤所推诩。吾先子又大书其读书藏修之所曰磨砻岩。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者。殆公之谓乎。自是乡人称之以砻岩先生。尊慕而俎豆之。屏溪尹文宪公撰其墓文。发挥潜懿曰。以根性之孝。济学问之工。行成于家。教施于乡。此既不朽公矣。余复何赘述。至若遗文之零碎。不足为重轻于公。而亦可谓全凤之一羽。全鼎之一脔也。后裔之将谋剞劂以寿其传。不亦韪乎。朱夫子尝于先贤遗集。每先序其人。猥据此意。略叙公学问行治于卷端。以备后人之镜考。公讳宅三。其先扶宁人。胜朝平章事止浦文贞公为其上祖云。
懒窝奇公遗集序
噫。昔者有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程叔子以为天下岂有无本之物。夫物之美者尚然。况人之善类乎。我东奇氏之世德源发。肇自殷师。奕世闻达。绳绳不绝。而至若高峰先生文章道学。实受退陶嫡传。蔚然为百世师表。其昆孙靖简公讳彦鼎。善继善述。清德令望。以北斗之南第一。见称许于当时名硕。盖公之贤。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3L 页
斯可槩矣。而益信天下之善美。靡有无本者也。公自幼颖悟迈伦。抱需世之才。晚登科第以启进涂。则庶几黼黻皇猷。赞襄庙谟。不负所学。而命与时违。未能大展布蕴蓄。捲藏林下。益专力于朱子书。口诵心惟。孳孳不已。公之为公。可一言以蔽之。曰高峰先生之克肖典型。且其文辞温雅纯实。绝无艰险奇僻之态。真可谓文如其人。曾经郁攸。只裒稡诗与文若干编。而亦足以尝一脔而知全鼎矣。公七代孙世哲与其族观燮。远来属余以玄晏之托。辞不获。谨将草本。盥手擎读。窃有所敬服于心。略叙于卷端。懒窝即其自号也。此乃撝谦之义欤。司马公尝身为大资。而使家人呼以秀才。公之意抑亦在斯乎。
兰谷尹公遗稿序
邹圣之训曰。读其书诵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余于兰谷尹公荣镇之稿。固知其人之贤不可诬也。况当世立言硕德。状其行表其阡。称诩不已。益徵其潜幽之实。可不朽于后矣。公之胤子亨三。一日踵门。手一册而示余曰。此吾先人遗迹。愿得左右笔贲诸卷。则庸讵非流光之厚乎。余颒而阅之。诗若牍总若干篇。其言𥳑而其旨博。至若诫子一篇。尤可见学问中得力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4H 页
来矣。大凡著述之传后者。或以文或以人。然其文疵虽多未必久传。其人贤虽少必久传。是以未有其人贤而其文不传者也。今公之残篇齾翰。可谓一毛之彩。宜其子孙之必欲寿其传也。余复于亨三曰。此编之遗诫。庶无愧于颜氏杨氏家训。君可忽乎。窃有一转语。君之汲汲然为先之诚。顾虽可敬。犹未若汲汲然趾先美之为尤美也。传所谓立扬显亲。岂仕宦显达之谓也。善继善述。乃阐先之大耳。亨三苟能勉勉乎此。识者必称兰谷真有子。岂不伟哉。亨三从游我伯氏之门。与余好夙矣。今于索言也。不得以不文辞。遂书而归之。
密阳卞氏族谱序
卞君士永。抱和璞者也。从余游久。一日袖其世谱请余曰。吾卞之修谱。已周三纪。族党后进。尚多见漏。便成路人。以是为忧。将重谋剞劂。愿得公一言以弁诸卷。余观古今氏族。皆有所自。卞之为氏。肇出于曹叔采邑。丕显于晋代六龙。世为华阀。其支流之东来者。分为草溪,密阳之望族。实高丽侍中讳庭实之后也。草密同其祖。四世而至太学士讳高迪。始居于密。子孙遂为籍。谱之旧序。以古之眉州苏氏,新安朱氏因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4L 页
其居为贯證之也明矣。于是乎密阳氏。以太学士为鼻祖。自是奕世蝉联。历丽氏迄于 本朝屡百年。名公硕儒。磊落相望。岂不盛哉。惟其世代既远。云仍益蕃。谱焉而未能尽载。载焉而有或舛讹。则非明本支而亲疏远也。今合谋旁辑。编摩入梓。图所以寿于后者。固甚韪矣。然卞氏于中叶以后。不免零替浸微。此非击壤先生所以看花怕盛者耶。盖盛而衰衰而又盛。理数之常也。窃考卞氏之世德遗懿。亶在忠孝文学。凡谱于斯者。苟交修共勉。不沫前徽。则门栏之昌大。复其庶几乎。余忘芜拙。辄以是塞其请云。
永川李氏派谱序
范文正尝谓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虽有亲疏。自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盖以祖宗之心为心。则虽曰疏远。可不亲爱哉。然自一身而分为兄弟。兄弟而分为疏属。散而居四方。邈而阻百年。便成路人。不知某派之分于何代。某系之出于何时。则虽欲亲爱。将安所施哉。此古今氏族谱牒之所由作也。永川李氏。肇自丽朝。圭簪烜赫。德业文行忠孝节义之著称者。磊落相望。蔚然为东表名阀。而谱之修旧矣。历世滋久。子姓益蕃。氏出以来。千派万支。分列八域。其疏远者。亦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5H 页
无以会统。是以杜门忠贤南谷公讳释之脚下。乃合谋修派谱。熙钟,镇万实尸斯役。而遣其族熙鲲,秉俊,焕瑢。问序于余。余以芜拙辞不获。遂阅旧谱。谱凡三修。弁载贞庵,性潭,梅山诸贤之所叙述。而明其世德源流。劝其尊祖敬宗已尽矣。猥何用腐笔赘为哉。然窃有一可质者。李氏之近世闻达。不如祖宗之时。玆曷故焉。寔非文学之风。忠孝之政。有所不振而然欤。入斯谱者。惟是之惧而交相勉励。克绳祖武。则实亦以祖宗之心为心者也。李氏之昌大。岂不在斯欤。请以是书诸卷端。
愿学契序
许君相玉自明川艰关跋涉。不远数千里而来。以崔命燮,楚,秉烈,崔寅极等诸君子之书。授余而语曰。吾乡群居之士。合谋出义。将营建一黉堂。几奉孔朱宋三夫子真帧。讲习遗教。设契立规。以备会讲之资。吾子如不以为不可。则愿赐一言以序之。余闻之翕然叹曰。吾先子尝送北儒。赠言曰地理有区域之辨。人性无丰啬之殊。只在乎其人奋厉之如何。盖此教真可验于今日矣。善哉诸君子之契。足以激励颓俗。裨补名教也。夫名教之学。自剖判以来二帝三王。述天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5L 页
理正人纪。治世教民。惇典庸礼之道而已。后世圣贤。遂著书立言。以觉来裔。及其世降教弛。正学不明。左道肆行。寔气数盛衰之所系。而晦盲否塞。未有甚于近日矣。噫。背义趍利之说。日增月益。假真售伪。陷溺人心。世之没觉者。不辨如何是正学。如何是异学。骎骎然入于彼之诱利。欲海滔天。彝伦坠地。以礼义之身。混于犬羊之丑而不知羞。曷胜痛哉。凡今之冠儒服儒者。欲免于此。莫如自治。窃念邹孟氏论乡原乱德之害。而卒以君子反经为说。呜呼。反经之策。舍圣贤集大成之教而奚以哉。然若名徒存而蔑其实。则反为彼诱利者之所讥笑。而其所讲习也。亦未免吓走三夫子。此诸君子所当深警而不可以外求也。盖契者合也。诸君子欲合而相勉者。其意诚美矣。然无标准之的。则终于罔然而无得矣。必取孟子所愿学之义称其契。岂不恰好哉。惟许君归而告诸君子焉。
送葛细凉序
汉武侯气象之宏大。义理之光明。虽舆儓马卒。皆知其亘天地炳日星。而至于澹泊明志宁静致远之训。学者所当钦诵而佩服也。古语有曰爱其人。犹爱屋上乌。况于其后裔乎。葛君细凉夏帛杖策远游。过余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6H 页
于沃州山房。欣然把臂。问其世德源流。则祖武侯殆近六十世。而新罗时自华而东矣。以宋文献大邦。程子尚叹无百年故家。今细凉生于褊邦。能葆守千载之旧。真古今所贵也。谈晤娓娓之馀。细凉复跪而请益。余应曰。君家自有明训。奚舍是而他求哉。夫身心上工夫。苟从澹泊底宁静底做去。则其效不可量矣。且就子名姓而言之。葛之宜于夏。是理也。葛之取细。是欲也。以欲而表其德何也。抑非期之也。乃警之之义欤。盖存天理遏人欲。学问之关棙也。天理人欲。只争这些子。故周子却说几字。凡一念虑一动作之间。必须研几而体认之。是天理耶。是人欲耶。精详辨别。勇猛断置。读书论理。且当如此剖判去。夫然后明志致远之功。始可得矣。愿细凉归而求之。则绰有馀师。而继述之业。宜亦不出乎此。盍可勉旃哉。
绫城具氏派谱序
古今之名门巨族。靡不有谱。谱者所以明系敦族。而厚风俗尊朝廷。使各知其来处。孝悌之心。油然而生者也。然则有姓者。谱岂可无乎。绫城具氏。乃东表望族。或以文学世其业。或以武艺显其阀。或以节义有寿后蕃衍者。盖其源深。故其流也远。其根厚。故其枝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6L 页
也茂。谱不可会通。其势然也。峤南一派以文节公讳鸿脚下。将修派谱而徵序于余。呜呼。以宋朝文献。尚无百年之家。今绫城氏。自检校公讳存裕。殆近千年。而奕叶相传如贯珠。何其盛哉。矧又中祖文节公。实杜门七十二贤之一也。其贞忠卓义。为百世之景仰。则其后承之世德源流。亦岂非他派之所未有者乎。凡入斯谱者。不独以明系敦族为心而止。苟能念念乎聿修无忝。则异日益昌大之兆。其在斯也。盍可勉旃哉。第按其旧谱序。有吾先子所著之文。而乃大全中所漏者也。心窃讶之而依春秋传疑之例。仍载于新谱云。
遁翁柳公遗稿序
呜呼。士进而不得于朝则退而高蹈山林而已矣。然其高蹈之志。不徒不为名利之所诱也。讲劘古人为己之学。终身焉绰有馀裕者为尤难。若遁翁柳公讳涟。果非其人耶。公之后孙寅诚。袖一草沓而示余曰。吾先祖遗稿。曾佚于兵燹。仅辑诗若干首序记数篇。甚寂寥矣。附以行迹及挽诔等文。将谋锓梓。传于家而徵诸后。愿得一言以弁卷。余受而阅之。得详公平生。盖公以太仆之任。淡于仕进。乃浩然辞归。择胜于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7H 页
朱溪之锦里。筑遁世亭,水山斋。以寓逍遥自适之趣。日与诸名胜。磨砻经传。训导后进。又修德业契。俾贸贸峡俗知所劝励。其遗芬馀馥。乡人至今诵慕焉。吁。公是不以文而传名者。虽以残篇齾翰而传。其可少之哉。夫世之工声病斗华靡。徒悦人耳目者。卷帙类皆裒多。然夷考其实。则人固不如其文。而所言非赘则妄耳。视斯稿果何如耶。然则斯稿也可谓全凤之一羽。宜其子孙之必欲寿其传也。余无笔力。不能发挥其潜幽之万一。而略书其所感于心者。以铺佛头之秽云。
田氏文行列传序
余自弱冠。夙闻胜朝三隐高节之风。钦仰之深。而以未得识其后承为恨。日宜春秀士田溶奎赍一册子来示余曰。田之望潭阳者。殆遍国中。而尽是三隐先生之后裔也。自三隐以下。忠义节行。孝友懿范。代不乏书。散见家乘国史者。指不胜偻矣。余于是仿国朝名臣录之例。裒稡其得姓以来名流之著显者。合为一录。欲便于镜考其言行也。将锓梓以寿其传。愿以一言以贲之。余颒而翻阅。猗欤盛矣。田氏之阀阅。何其宏哉。田氏之文献。虽谓之天下名家可也。夫三代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7L 页
以降。文献大邦。莫赵宋若。而程夫子尚叹无百年故家。今田氏以千年旧阀。忠孝家风。宗支闻达。磊落相望。其根厚则支茂。其源深则流远固理也。而乃于潭阳之氏族。尤可验矣。此盖非三隐先生积荫厚庇之馀庆乎。益不胜钦服于心。敬识于卷端以归之。
松庵姜公遗集序
古人称三不朽。先德行而后文艺。其本末之序然也。然凡有德者必有言。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辞。其所蕴所发。粹然一由于正。无一毫诐险邪遁之意。方为不朽者大。朱夫子不云乎。士君子立斯世。不难于文而难于实。不难于小而难于大。今读松庵先生姜公行录。可谓以古君子所难。不难之而恁地做得者乎。日公傍裔天秀赍数𢎥册子。屡舍重茧而来谓余曰。此吾从先祖咳唾之馀。而曾经农岩金先生校勘者也。藏于家已久。今才付剞劂氏以图不朽之传。愿以一言弁于卷。余盥手翻阅。则其经学实践。文章博雅。有非世俗操觚之士所能及也。至若疏请栗牛两先生从祀文庙之举。伸救尤庵先生礼讼之祸。大可见卫师道扶世教之功矣。盖其立心制行。无非笃实正大上发挥。则此岂非千百世可不朽之君子乎。余虽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8H 页
匪其人无其文。窃有钦仰之忱者。略叙于卷端以归之。盖以托名为荣云。
阳川许氏族谱序
人之氏叶本支。比诸山岳。有突兀崛起而忽蹇蹇盘折。盘折而复重重崛起。其形势不一焉。观阳川许氏之系乘。瞭然可验矣。盖孔岩村主之得姓肇兴。即山之毗卢突兀也。中叶几世。疑信互传者。乃山之逶迤盘折也。至若龙津公之全节名迹。为杜门诸贤之一。其孙孝庄公之卓孝精忠。炳耀竹帛。寔非杰然复崛起者耶。二十忠义之士。又相继而作。如诸峰之重重罗列。何其盛哉。此则我东诸姓之鲜能及也欤。孝庄公十四世孙珩。赍其家乘。数千里裹足来谓余曰。吾许之居北者。皆以龙津公为祖。而世弥远而属益疏。散居四方。无以识别。故将修谱牒。门长㴤氏实尸其事。而命小子谒弁文于长者。愿以一言贲之。余敛衽而应曰。夫谱者欲其明昭穆而收宗支。以管摄天下人心者也。昭穆之序。宗支之别。具载谱中。更何赘说为哉。第念龙津公之荫庥泽流。悠久而愈未艾。子姓之蕃衍。有似乎古之半城祝氏。其积善之报可知矣。凡同斯谱者。苟以祖先之节义忠孝。念念忘倦。交修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8L 页
趾美。则其华阀之益昌以大者。当何如哉。噫。见今彝伦不明。时节乖盭。貌人而心兽者滔滔焉。则尤宜戒饬而激励也。请以是书于卷端云。
延安宋氏族谱序
我东之宋。为甲乙族。而籍砺恩镇者最昌著。是外又异贯者。亦至十馀许而未甚蕃衍。延安之族。即其一也。延安本新罗海皋郡。至丽季改以今名。是其所肇贯而仍居于此者。为数十馀世。散居畿岭湖之间者。亦有几派焉。盖其氏出。始于砺良云。而的无左验。文献之不足。乃如此也。系谱之编辑。在 崇祯四甲之庚戌。而代序渐远。子姓益多。则继而修成。不亦宜乎。其宗老洛善之永实主张之。遣建植,弼祖,洛均。远来问序于余。夫族之有谱古矣。所以收宗族厚风俗。立忠义而益朝廷者也。斯谱之作。岂徒尔哉。自肃毅公以下。延安君之讨贼殉节。退休斋之德望冠世。守拙堂之积薪誓死。延昌君之斥和立节。昌原公之忘身奋义。尤其卓伟也。其馀诸公忠孝徽迹。文学懿行。亦多著显。人之览斯谱者。岂可以近代之不振而少之哉。噫。欧阳子尝书其谱曰。传于家者。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凡谱于斯者。苟能知此义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9H 页
而共勖焉。则安知其后裔之奕叶发舒。不及于先世盛时也哉。然则斯谱也。不但为各知其来处而编摩也。延安氏之蕃昌。亦将兆于此乎。请以是弁于卷。
尊好录序
锦城罗君正彬。尝游我伯氏渊斋先生之门。与余有雅契久矣。一日赍其所编尊好录一册示余曰。性洙自免孩提。抠衣师门。得闻为学自修之方。益有励志向上之意。遂博访我东传统诸贤遗集。抄出其言行事迹。所载墓碑铭文字。名之以尊好。盖取孔孟二夫子所说尊贤好善之义也。士而不学则已。学则舍孔孟之统而奚以哉。粤自孔孟以来道学渊源。莫盛于洛闽而焕然复明者。又莫盛于我东诸贤之敷施教训。性洙之裒辑此编。即由是耳。南中诸同志览之。皆欲付剞劂氏。播诸远迩。劝以尊贤好善之风。愿得一言弁其卷。余辞以謏寡不得。遂擎读屡回。可见罗君之所学所存。实出于尊圣慕贤之心也。又从而得详诸先正徽言善行。无不明且尽矣。若使此书家弆而户藏。人人口诵心思。是则是效焉。则我东风教。庶几复明。而读书者必知有定向。不变所守焉。然则罗君之此辑。岂不为吾儒之指南欤。钦叹不已。忘其固陋。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19L 页
搦笔如此。
茅山姜公遗集序
余自童丱。得闻我 肃庙朝壸位升降之际。茅山斋姜公讳敏著以一个布衣。抗章极谏。仍请治权奸。有借云剑斩佞头之语。时人比儗于宋之陈柬。世之激切诵慕。宜亘百世而不沫矣。其七世孙渊秀裒辑遗文。编成一沓。遣其族天秀。示余而语之曰。先祖遗迹。有不可泯灭而弆在巾衍。世益远迹益晦。用是之惧。将图剞劂之传。愿以一转语。为弁卷之文。遂取而盥读。益得其事行之详。盖公是湖南名家之后裔。而松庵之冢胤也。文章气节。懿范风义。可谓有是父有是子也。扬子云曾以有是二字。赞叹石建父子之美。若见公之世趾其美。则颂之当何如哉。且其疏章中论议之峻直。文辞之汪洋。又使子云见之。亦必曰人所不能几及。然则其文章固为大德中川流也欤。至若诗律之声韵调格。非余之謏寡所可批评云。
锦溪裴公遗稿序
山阴士人裴永大。赍其祖父锦溪公遗稿二沓。远来要余以弁文。辞以昏耄未能而请益力。余作而应曰。古昔圣人设教。文为末而行为本。非其行则其文也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20H 页
虽汗牛充栋。固不过覆瓿之资而已。若出于务本则虽琐细微小。岂忍抛弃于尘埋烟没之中耶。今贤者为先辑古之诚。实不可孤矣。盖公之发于言语文词者。顾罔非实心实行上做出来也。至于居乡五论。尤可见警励颓俗之深且切。真非叔季词章家所能几及也。且其褒先扬名。实出于血诚竭力以显父母之令美。则亦可谓以文以孝笃行之君子乎。恨余之生并一世。未获英眄矣。今见其文。窃不胜钦叹于心。略叙此以归之。公讳瓒。锦溪盖因其攸芋而为号云。
三一契序
湖南雅称我东之闽越。五百年之间。师教儒风。盖种种不绝。挽近以来。习俗日卑。邪说蜂起。骎骎然入于无父无君之域。而隆师之道尤湮矣。瀛洲朴斯文。乃春甫之门徒。以是为忧。乃立条约。名曰三一契。即栾共子生三事一之义也。噫。栾共子固安习于战国而其言犹如此。矧我小华培养于 先王礼义之教者。不知此个道理。则岂人云乎哉。窃闻诸君牢守契规。虽在匪类猖獗之际。履锋镝蹈危难。滨九死而不悔。其导迪之厚。薰沐之深。真不可诬矣。夫师弟。以义合者也。与父子之仁。君臣之义。并立而不亏。始可尽一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20L 页
事之道。诸君必汲汲于是而有得于心。则岂不韪且休哉。其胤子起震。偕金君镇述而来。请以一言弁文于契案。余实无文。奚奖其为师服勤之美。然惟其一线阳复之渐。庶可卜于斯契矣。呜呼。俾八域之塾庠子弟。是则是效。一是皆以先王之法服为服。以先王之法言为道。优游涵泳。莫不由先王之遗化。寔为今日之大愿也。亦报生之一道也。聊以是仰几于诸君云。
晓山卞公遗集序
晓山卞公。南州不遇之士也。余观世之为士者。不遇于时则必忧愁放旷而已。公则殖学砺行。至老弥笃。馀事文藻。不足以掩其实。浮云富贵。不足以婴其心。怡然自适。惟林樊是乐。而铲迹以没世。余曾衋其没而状其行矣。其胤淇锡。又捃摭遗文。谬以玄晏之托。屡恳于余。谊不敢辞。盥薇读之。余于是益详公行治而以及其咳唾之馀。盖其为言也博而要。实而不浮。皆出于彝伦庸行。而一无吊诡振彦之说。尝戒子弟曰。孝悌忠信。诚敬勤俭。是日用常行之道。遵此做去。则修齐治平。实非二致也。其存诸中而发诸外。以形于文词之间者。既有如是。则公之所以为公。尤可知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21H 页
矣。至于遇不遇。不在公而在乎世。虽曰不遇。而天乃锡之以寿考。得被 荣命。此固非硕果之报也欤。呜呼。以公潜德懿范。贻厥嘉谟。肖其后嗣。而后嗣之裒其遗稿。以图寿传者。尽令人歆叹。遂叙公之实迹如右。盖朱夫子先序其人之意也。公密阳氏。其讳荣奎。其号晓山。尝熏德于芸窗,溪云两公之门云。
勿欺斋姜公遗集序
曾传所云毋自欺者。为学之关键也。晋山姜公讳膺焕。以文武卓荦之才。用勿欺二字。标榜于攸庐。凡官居野处。一心佩服而演其义。记之曰最不可欺者有三。天也君也心也。盖圣贤之学。亦不外乎敬天忠君正心也。则公真可谓能知为学之关键而自勉者乎。禀豪杰之姿。抱远大之智。遭遇 圣明之世。竟能展布蕴蓄。岂不贤且懿哉。今考其文与行。文如其人。行如其文。俱不失曾传诚正之工。虽谓之兼备圣贤之学孙吴之术。不亦可乎。况又忠孝两全。事亲也笃。事君也勤。亦以圣训终身焉。则曾子临大节而不可夺底。亦是自家分内事也。公所著武豪歌。南中巷童街卒。皆诵咏若己谣。取其词全篇读之。其乱曰。北望南京。有泪自坠。 大明正统国。无君几百年。宁陵我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21L 页
圣主。忠义未展。华阳老相国。壮志未成。亦于此可见其志节之凛烈。义理之光明矣。余遂激仰钦叹。略叙于卷端云。
华轩稿序
华轩徐公既没。有遗文若干沓。将付剞劂氏。其子相晔遣其侄丙昭。屡舍茧足。要余以弁文。余顾非其人。且癃癈甲管。何能为佛头之秽。以是终辞不获者。特以公之贤。钦诵其风义久矣。盖公生长岭右名乡。以词章鸣。蔚有令誉。又以孝友纯笃之行。既立得其本领矣。馀事文藻。何足为重轻。而其存诸中而发于外者。温厚和平。有自然之音响。绝无文人彫绘之巧。亦可见其所蕴所守也。其文果如其人之贤。则其贤又不可诬矣。余略叙公文行实德之如此。后人之读是稿者。可槩公之为公也有如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