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心石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自动笺注)
心石齋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序
  
四書
易曰女正位乎內。
正位乎外。
天地大義也。
男女道正然後
家可齊而敎化明焉。
古之君師建學立敎
男子灑掃以至平治
不有軌。
具載經傳
而惟女敎未有全書者何也。
內受姆訓
不出閨門
女事女德故耳。
晦菴夫子嘗以曹大家女誡言有未備病之。
欲別集古語
小學爲數篇。
其目曰正靜
卑弱
孝愛
和睦
勤謹
曰儉質。
寬惠
講學
此蓋女德之事也。
嗚呼
這箇篇目
當爲小學
而書未成而夫子沒。
是誠千古之恨也。
瀛洲朴郵督晩煥甫。
皇明人所輯女四書來示余曰。
將諺釋其義。
使婦女易曉。
仍欲付之剞劂氏
廣布于世。
願爲一言以序之。
余辭不敢
而其請愈力。
敬受細閱
則其書之規模節目
無所不備
仁孝皇后內訓
最爲精密
脗然有得晦翁篇目之指。
宮壼中講索之功。
何其盛且明哉。
惟我顯皇帝表章女誡。
又命鏤此訓。
頒示中外
以廣閫敎
足見治化之隆。
可軼三代
垂法萬世
乃是書之宗旨也。
以女論語女範錄附其後
者。
殆類小學內外篇之例。
余故曰此是閨門做人之書。
雖得閱於晦翁之眼。
亦必曰然乎。
噫。
而今降聖遠。
敎化不明
駸駸然綱淪法斁。
婦女相宜家之道。
蔑如也。
專習纂繡華巧之物。
出入讌會
以賭聲譽
傲其夫慢其姑嫜
以傷禮俗者。
寔由古訓之不聞也。
苟使是書家弆而戶藏。
能朝夕寓目
軆言慕行。
之如神明
之如父母
閨範庶乎有立
內以飭其躬。
外以輔其君子
一家興而一國化之。
致治隆俗美。
如視諸掌矣。
然則是書之刊。
其有補於風化
淺尠也哉
余遂忘其固陋
書卷端。
禹氏文獻錄序
禹氏我東八大姓之一也。
世德源流之盛。
惟舊矣。
易東先生出。
蔚然爲理學之宗。
孰能間然哉。
退翁奮筆讚美曰。
先生忠義大節
足以動天地撼山岳
經學之明。
進退之正。
爲後學師範。
奉讀此文。
未嘗三復興歎
彌切敬慕之心。
一日先生後裔夏轍甫。
南州文雅
其先來示余。
仍徵弁卷之文。
盥手繙閱
愈得詳先生遺徽賸馥
至於赤城君之文章德望
養浩堂之自靖罔僕。
承述炳靈
輝映簡冊
列聖朝崇褒之典。
先儒表章之言。
旁燭
無微不顯
嗚呼
先生可謂千百世而不沒矣。
竊念宋是夏殷世族
而夫子尙文獻不足
葆守文獻
自古難矣。
若夫禹氏之攟摭散佚
編成錄者。
顧亦先生垂裕無疆之致歟。
櫟泉宋文元公嘗序其譜系曰。
獻之可徵。
非佗姓所及
宜其爲東方甲乙族。
吾家先正先生及我仁顯聖母。
其外裔。
所謂靈芝醴泉
有本源
德厚流光
豈不信然乎。
於是錄亦云。
而竊有一轉語
凡爲先生後承者。
不以攟摭先蹟爲能事之畢。
一心勤謹
克繩祖武
子子孫孫
不墜典型
則安知將來文獻
又有多於旣往者乎。
夙夜警戒
無倒東歪西。
庶幾焉。
禹氏諸君
豈可不知此意而相與勖之哉。
余忘陋拙
謹書此以歸之。
甲川契案序
公元1868年
嘉樹甲川之上鳳巖之塢。
昔我先祖雙淸先生俎豆之所也。
四山環拱
一水瀅洄。
遙隔市塵之囂。
頗有幽潔之趣。
泝流而下湍瀨曲折
盤石層鋪。
可羣坐而講誦焉。
噫。
往在戊辰
不幸院享遽撤。
冠帶濟蹌之地。
乃爲樵牧歌嘯之塲。
草樹蓊翳
藤蘿綢繆
頹然一古而已
行路咨嗟
士林歔欷
久而彌深。
甁山
宗人
不忍荒廢其地。
遂設一契
所以刱建書塾
若干財。
共修條約
適有攜貳之議。
契案稽緩未成。
歲秋
余過甲川。
諸宗老少
引觴屬余。
迭暢幽懷
因告以契事。
余聞之喟然興歎曰。
先祖淸名峻節
實爲百世師表
凡其仰慕效誠
後裔之所獨然哉。
於是遠近士友願從甚多
更立完議。
成名案。
序以燕毛
余忝其首。
旣又諗諸君子曰。
夫契者合也。
合同以爲善也。
爲善之方。
莫如尊賢尙德
不爲他歧所惑。
今是契之設。
出乎此。
略有倣於鹿洞學規
切非取於溱洧祓除也。
入是契者。
苟能講先生之志。
先生之節。
巉巖則挹先生高風
對滿川霽月則想先生淸襟
庶幾有得尙德矣。
若以託名契案。
徒謂寓慕。
便是欲學先生而不知其道者也。
盍各勉旃哉。
諸君子請以所言者書于卷端
余曰諾。
勉之善終其事云。
龍山李公遺稿
白菴玄公。
負笈于吾先祖尤菴先生之門。
講質經禮。
敎授後學
巋然關北師表
其學三傳而至龍山處士公諱光復
丕變北俗
蔚有晉鄙之化。
蓋公早歲
天性篤於孝。
餘力劬學
必以竆理實踐爲務。
洙泗洛閩之書。
靡不沈潛融會
而取其格言要訓。
手抄口誦
以爲佩服之符。
璣衡銅渾
亦皆曉解
爲儀以驗之。
可見才識之高於人一等也。
鄕人瞻式其孝學。
翕然龍山先生
龜巖李公。
農巖金先生私淑弟。
與公爲莫逆交
磨礱道義
質疑晦。
相得也深。
古人所云見其木而知其山者。
不可誣矣。
吁。
有德者有言
如公之宿德羣行
培養根柢
旣深且厚。
則其發華揚光言語文字間者
自可富麗
片辭隻牘。
無所藏。
不足以此有無
爲其重輕
其所論說講辨
皆是開益後進之方。
寥寥不傳
豈非可惜者哉。
公元孫婦玄氏。
以是慨恨于心。
使其子東奎遍索于公平交遊
授徒諸家
費心力。
收稡遺文
爰成一沓
將謀剞劂
崔生鳳韶
遠來徵序于余。
不覺斂衽興歎
於乎賢哉。
夫人以白菴公之旁裔。
爲李家相而能述先效誠
有如是其摯。
眞無愧乎古之女士也。
嘉言徽蹟。
賴是而與白菴同不朽北方矣。
北方之學。
亦必有繼觀感興起者乎。
是爲序。
恥軒柳公遺稿
嶠南江陽
篤孝君子
生而蒙聖朝旌褒
歿
而享士林俎豆
悠久徵信不可堙沒者。
文化公諱世勛是已。
恥軒其自號也。
公誠孝出天。
且以力學家計
定省溫凊之暇。
端坐讀書
一截無外慕之心。
侍疾也。
嘗糞禱天。
不用極。
遭艱也。
六載居廬
柴毁骨立
不能拜跪。
而竟能終喪
人皆謂天所相也。
於是方伯聞于朝。
褒命乃降
瞿瞿不敢當
若將終身鞱晦
不求榮利
龍蛇之亂。
迺移孝於忠
忘憂郭公同聲倡義
以勤敵愾
見倻黨之勢焰鴟張
亟惡之。
避地杜門古洞。
知恥之義。
扁其居室
公之志節
此又可覰矣。
嗚呼
如公之篤孝
人人所難及。
而其斥絶奸兇
潔己避地
尤加於人一等
由是被嫉坎坷歿世
無悶堂朴公綑挽詞
多少世間狗彘輩。
公閭下汗應垂之句。
可謂畫出眞境也。
竊念有德者有言
公德行。
發言成章者。
宜其多矣。
不幸散逸殆盡
只餘詩與雜著若干而已
其爲寂寥甚矣。
然文爲末而行爲本。
公之勵行
如是純篤
則餘事文章
奚足爲軒輊也。
其所講究立論者。
皆出於性命奧義理之蘊。
辭略而指遠。
條暢而析明。
足以警發晩學顓蒙
非世儒之藻繪掇拾
誇多鬪靡者比也。
公歿後幾百年
雲仍不振
始裒稡遺文及事實。
編成一沓
將謀鋟梓
漢坤,奎洙二譽髦遠來問序于余。
余深有所敬歎於心者。
忘其僭陋而爲之敍。
歷述德行之大槩。
其餘可傳者。
庸竢後世子雲,堯夫云。
隱具文節公紀序
嗚呼
自有人紀以來
淸風高節
夷齊爲首出之師表
其時樹立者。
只有此二子而已
麗季杜門諸賢。
同志死同傳者。
於七十二之多。
而皆埒夷齊淸風高節
何其盛哉。
何其卓哉。
是誠千古之所未覯也。
松隱先生文節公
七十二賢之一也。
嘗與諸賢。
登不朝峴。
各言其志。
而公則曰伯夷何人。
我何人。
平素所守之固。
所勵之篤。
可見矣。
且以旌帛三裂之事覰之。
義烈卓異
尤可驗矣。
之後昆。
蒐輯遺詠及事蹟。
釐爲二編。
名之曰隱實紀。
付諸剞劂氏
十七代孫然侃甫
遣其族姪定書。
懇余以玄晏之託。
余固人微識淺。
何敢焉。
竊覸公事蹟。
昭載於國乘諸家讚述
何容贅說爲哉。
惟其遺詠三頁。
實公之咳珠唾玉
而其爲零碎甚矣。
雖然貞忠卓義。
亘古軒宇宙。
則餘事文章
不足有無
爲其重輕
後之觀者。
亦當以一羽想見全鳳也夫
噫。
猥有一
可諗者。
亂逆接踵
綱常掃地
以斯時而刊斯書。
使人繙讀。
有所興感警發焉。
則其於世敎
必爲裨補大矣
然是與知者言。
不可與不知者道也。
忘其拙陋
激激然敍此以歸之。
賢契
尊賢尙德
吾儒之急務
烏可已乎
若䵝昧乎斯則世敎淪矣。
俗趨袤矣。
此㴑賢契所以設也。
嶠湖士友出入於我伯氏淵齋先生之門。
旣殫誠於鋟繡遺集
合謀修契。
以爲藏板守護之計。
以爲會友講習之資。
條約旣成
名以㴑賢。
俾余序其案。
義不敢辭
于諸君子曰。
善哉事也。
吾道長夜
文物掃地
此時此擧。
豈不爲剝盡雷復之兆乎。
然惟先生之道與義
諸君子能知之明而講之確歟。
其義也亶在乎春秋嚴正
其道也不越乎紫陽華陽紹述
宜先究乎此而㴑其源。
慕其義學其道。
則契之名。
不爲空言之歸。
諸君勉之哉。
又有一言相勉者。
詩曰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凡入斯契者。
苟以今日立規之心。
終始無怠。
先生風敎
可有傳於此
而亦豈無裨補禮俗之化哉。
諸君子益可勉旃。
僉曰唯唯
遂書其所言云。
巖尹公紀序
夫文者實之賓也。
爲主而積於中。
自然成文而著於外。
何必飾彫爲。
和凝爲文章。
以多爲貴。
常自鋟以行于世。
有若以文相侈者流
豈非務實者所可自警者哉。
尹上庠明肅從余遊久。
一日其先祖牙巖公實紀。
屬余以玄晏之託。
頮而擎讀。
其所以攟輯者詩若干篇。
所附者名勝諸賢題詠及狀誌也。
其後昆稡集以彰先徽也。
第觀原稿存誠詩。
那爲外物蔽。
造次眞工
曁活流往續處。
道軆自然全等句語
可知公所蘊之實。
所存之主。
見於言語間者
有如是也
蓋公專爲爲己之學。
不屑進取
遊心昭曠之域。
遂擇一名區於洛東之濱。
構亭暎碧
齋曰存誠
嘐嘐焉若物外自得
而亦忠孝無忝之道。
子孫傳于家。
則其爲學之本。
尤可槩也。
視世之昏夜要津
役役不知返者。
奚翅若鵠蟲之懸絶哉。
嗚呼
見今干戈之難。
不暇於爲先效誠
而公雲仍
迺能齊心謀鋟以壽其傳者。
可謂有是祖有是孫也。
不休哉。
余竊有激仰感發之意。
猥鋪佛頭之穢。
以塞其請云。
平隱金公遺稿
夫人愛敬其親者。
沒身不衰
細微可賤之物。
苟經其親之平日手澤
必致感而寓慕。
不忍使之塵埋烟滅之。
咳珠唾玉之蘊諸中而發諸外。
爲文辭之美者乎。
是故人之子孫者。
攟摭遺文以圖壽傳。
亶其賢矣哉
鶴城髦士金鍾世。
其先大人隱公著詩與文若干篇。
將謀剞劂
遣其胤澈元。
要以弁文。
縷縷不已
噫。
見今天下大亂
戎夷交侵
生民之命。
急於倒懸
人皆不暇於所當爲之事。
而金君能守經傳之訓。
本分做去。
效誠愛親之道。
使其手澤口語不泯久遠者。
叔季不易得之特乎。
雖然行爲本而文爲末。
蓋公篤學力行家計
嘗自警曰。
不矜細行
終累大德
作家訓以遺之。
凡爲公後承者。
拳拳服膺於斯表章之。
貽厥無竆
聿修不匱焉。
則公咳唾珠玉
尤可爲傳家龜鑑矣。
非獨一家龜鑑
亦可爲北方之模楷矣。
不休哉。
以是書于卷端
至於若文聲病輸贏
不須言也。
公諱敎性。
其先東萊人
從先鶴臯公諱淑
嘗受業于吾先子尤翁之門。
除官不就
以孝蒙旌。
蓋公家學所自云。
樂菴奇公遺稿
樂菴奇公。
高峯先生耳孫也。
高峯舊趾。
重建一菴
俛仰樂之
故從與遊者。
仍稱公曰樂菴
而非其自號也。
專意劬學
沉潛義理
見識精明
門路甚正。
高峯一人
見稱許於其舅朴遜齋先生
蓋公秉心謙虛
世間名利
一切退避
嘗曰人當於自家身心
下得眞實工夫
浸至於義仁熟
自無絲髮虛僞
若從文字上。
說出緖餘而已
惡得上蔡鸚鵡之譏也。
又以詩而喩進道曰。
泰嶽雖云峻。
初非天上山。
登登終不退。
猶可躋攀
公強學力行之實。
此可覰矣。
陶菴李先生狀其行曰。
南來者。
無知不知。
皆曰篤行君子人也。
末段又言以公質之美養之厚。
不能擴充分量
以究其可大之業。
此余所深恨者。
亦可見其德望爲當世名勝所推也。
之後東斗中燮。
裒稡其咳唾之遺總若干篇。
將以付剞劂氏
謁余弁卷之文。
余頮而讀其詩。
意緖宏深
詞致鏗鏘
能壓作者藩籬
文則簡而鬯。
實而不浮。
從謙盛德中出來
編什雖甚斷爛
而於公是餘事耳。
奚足爲重輕哉。
於是乎益信遜齋稱許者。
眞爲知德之言也。
世之覽此稿者節次飜上。
庶幾得公之大槩矣。
公諱龍字見卿。
歿後幾年。
朝家採揚潛德
之命。
童蒙敎官
鄕人俎豆光州龍洞祠云。
興安氏派譜序
安氏東表著姓
其貫不一
而貫於順興者。
德最顯。
晦軒文成先生
乃其上祖也。
門欄興旺
雲仍蕃衍
遍滿八域。
先生德厚蔭。
可知矣。
先生七世典籍公出陽城
當莊光之際。
投紱賦歸南原
自號以白山
屢徵不起
永矢獻靖。
子姓仍世家焉。
楓窩,聽流齋二公倡義龍蛇之亂。
有聲蹟。
槐陰公之師事退陶
闡明學術
楓溪公之與鄭畸翁
共立義聲於虜亂。
白溪公之出入愼獨齋門。
學行著聞當世
忍齋公孝友天植
克範頹俗
固皆紹述家風也。
吁亦盛矣。
文成先生旣爲百世不遷之祖。
則凡其後承。
百世而宗不毁。
宗不毁則親不竭。
親不竭則睦必敦矣。
支分派列。
不知其爲幾許矣。
則勢不能收合稡。
統成一譜。
是以白山脚下
迺修派乘。
謁弁文于余。
余忝外裔之列。
何敢以衰耗不文固辭
遂諗一轉語曰。
譜者所以敦親講睦也。
順興氏修譜之前
親已惇矣。
睦已講矣。
奚待譜之修而求其親睦乎。
雖然歲時花樹之會。
必以程張二先生所謂宗族而厚風俗
忠義而益朝廷之指。
克念克勉哉。
夫然
繩先武而燾後昆者。
有孚於斯譜之輯矣。
宜益黽旃黽旃。
終始主幹斯譜之役者。
白山公十四世孫禹錫致洙。
十五世孫周鎬云。
晉州蘇氏派譜序
蘇氏之族所自玄遠矣。
族於中國者。
不爲不大而譜始著於老泉之文。
族於東土者。
不爲不顯而譜始成於月洲之編。
然則有其人而後修其譜。
可見矣。
蘇氏出於高陽
蔓延天下者。
老泉已敍之明矣。
東土之族。
望於晉州者。
月洲公以來
譜凡三刊。
而今則派支益繁。
不可合一
其勢然也。
南原一派
爰立規畫
修成新譜。
東默,秉煥二雅士來謁弁文於余曰。
文正先生旣爲序于舊譜。
子以先生之裔而繼作
不亦韙乎。
噩然應之曰。
余無吾祖之德與文則何敢焉。
且况昭穆行第
具載譜牒
文獻源流
亦現於舊序。
更有何贅述哉。
然有一可諗者。
蘇氏之入斯譜者。
油然孝悌之心。
又應如老泉之說矣。
交修共勉
世世無致乎忽忘焉。
則其門欄益昌大。
不遜眉州之族矣。
其勖乎哉
尊華契序
嗚呼
華陽之萬東廟
卽我先祖尤菴先生血誠
公元1865年
心。
秉執大義
郡祠虞茅屋祭昭之禮。
所以刱設。
而權文純公一遵先生遺託
建立間架
定成儀節
及有列聖朝崇報之典。
廟貌益肅。
享儀益盛。
不幸乙丑之變。
而旋有復設之命。
享需之費。
朝家主管
差出祭官奉行
戊申夏
輒下還付士林之令。
此出於隨時通變也。
士林之責。
顧不重且大歟。
是以諸省章甫各有齎誠竣事之論。
至若本所儒林
寂寂注措之方。
可恥也。
故余於庚戌春三月上丁
來參享禮
禮旣畢。
詢議諸會儒。
一契條約
名以尊華
豈徒然哉。
此洞之名。
不直偶合於周家歸馬之地。
實慕麟經尊統之義。
則凡我同契諸人
念念乎此。
至於旋之節。
愨謹做去。
以助廟享縟儀。
不其韙乎。
先儒有言事始非難
克終爲難
益可勖且念哉
旹崇禎二百八十三年月日
礱巖金公遺集
嘗讀吾先子大全礱巖金公書。
有曰自朱子以後
天下義理
無有不明
後學只當傳誦其書。
習服其道。
又送朱書箚疑於公。
託共商訂
觀此可知公之於吾先子
深求學問上講磨之益。
先子之於公。
亦有期勉之厚矣。
然每恨余孤陋謏寡。
未獲見其實蹟。
日公
雲孫一相
齎其遺文及行錄若干篇。
來示余而徵弁卷之文。
余雖非玄晏
竊以託名爲幸。
敬受繙閱
始得詳公之遺徽
蓋公邃學卓行
爲文谷,老峯,屯村名賢所推詡。
先子大書讀書藏修之所曰磨礱巖
魯無君子
斯焉取斯者。
殆公之謂乎。
自是人稱之以礱巖先生
尊慕俎豆之。
屛溪尹文憲公撰其墓文
發揮潛懿曰。
根性之孝。
學問之工。
行成于家。
敎施于鄕。
此旣不朽公矣。
余復何贅述
至若遺文零碎
不足重輕於公。
而亦可謂全鳳之一羽
全鼎之一臠也。
後裔之將謀剞劂以壽其傳。
不亦韙乎。
朱夫子嘗於先賢遺集
每先序其人。
據此意。
略敍公學行治卷端
以備後人鏡攷
公諱宅三
其先寧人
勝朝平章事止浦文貞公爲其上祖云。
懶窩奇公遺集
噫。
昔者有謂靈芝無根
醴泉無源
叔子以爲天下豈有無本之物。
夫物之美者尙然
况人之善類乎。
我東奇氏之世德源發。
肇自殷師
奕世聞達
繩繩不絶。
至若高峯先生文章道學
實受退陶嫡傳
蔚然百世師表。
其晜孫靖簡公諱彥鼎
善繼善述
德令望。
北斗南第一。
見稱許於當時名碩
蓋公之賢。
斯可槩矣。
而益信天下之善美。
靡有無本者也。
公自幼穎悟邁倫
抱需世之才。
登科第以啓進塗。
庶幾黼黻皇猷
贊襄廟謨
不負所學。
而命與時違。
未能大展布蘊蓄
捲藏林下
專力朱子書。
口誦心惟
孶孶不已
公之爲公。
一言以蔽之
高峯先生克肖典型
且其文辭溫雅純實
絶無艱險奇僻之態。
眞可文如其人
曾經鬱攸
只裒稡詩與文若干編。
而亦足以一臠而知全鼎矣。
七代孫世哲與其族觀燮。
遠來屬余以玄晏之託。
不獲
謹將草本
盥手擎讀。
竊有所敬服于心。
略敍于卷端
懶窩卽其自號也。
此乃撝謙之義歟。
司馬公嘗身爲大資
使家人呼秀才
公之意抑亦在斯乎。
蘭谷尹公遺稿
鄒聖之訓曰。
讀其書誦其詩。
不知其人可乎。
余於蘭谷尹公榮鎭之藳。
固知其人之賢不可誣也。
當世立言碩德
狀其行表其阡。
稱詡不已
益徵其潛幽之實。
可不朽於後矣。
公之胤子亨三。
一日踵門
手一冊而示余曰。
此吾先人遺蹟
願得左右賁諸卷。
庸詎流光之厚乎。
余頮而閱之。
詩若牘總若干篇。
𥳑而其旨博。
至若誡子一篇
可見學問得力
來矣。
大凡著述之傳後者
或以文或以人。
然其文疵雖多未必久傳
其人賢雖少必久傳
是以未有其人賢而其文不傳者也。
今公之殘篇齾翰
可謂一毛之彩。
宜其子孫之必欲壽其傳也。
余復于亨三曰。
此編之遺誡
無愧於顔氏楊氏家訓
君可忽乎。
竊有一轉語
君之汲汲然爲先之誠。
顧雖可敬
未若汲汲然趾先美之爲尤美也。
所謂立揚顯親
仕宦顯達之謂也。
善繼善述
乃闡先之大耳
亨三苟能勉勉乎此。
識者必稱蘭谷眞有子。
豈不偉哉。
三從遊我伯氏之門。
與余好夙矣。
今於索也。
不得以不文辭
遂書而歸之。
密陽氏族譜序
卞君士永。
和璞者也。
從余遊久。
一日袖其世譜請余曰。
吾卞之修譜。
已周三紀
族黨後進
尙多見漏。
便成路人
以是爲憂。
將重謀剞劂
願得一言以弁諸卷。
余觀古今氏族
皆有所自
卞之爲氏。
肇出於曹叔采邑
丕顯晉代六龍
世爲華閥
支流東來者。
分爲草溪,密陽望族
高麗侍中庭實之後也。
草密同其祖。
四世而至太學士諱高迪
始居于密
子孫遂爲籍。
譜之舊序。
以古之眉州蘇氏新安朱氏因
其居爲貫證之也明矣。
於是乎密陽氏。
以太學士鼻祖
自是奕世蟬聯
歷麗氏迄于本朝百年
名公碩儒
磊落相望
豈不盛哉
惟其世代旣遠。
雲仍益蕃。
譜焉而未能盡載。
載焉而有或舛訛
則非明本支親疎遠也。
合謀旁輯。
編摩入梓
所以壽於後者
固甚韙矣。
然卞氏於中葉以後
不免零替浸微。
此非擊壤先生所以看花怕盛者耶。
蓋盛而衰衰而又盛。
理數之常也。
竊攷卞氏之世德遺懿
亶在忠孝文學
凡譜於斯者。
交修共勉
不沫前徽
門欄昌大
復其庶幾乎
余忘拙。
以是塞其請云。
永川李氏派譜序
范文正嘗謂吾吳中宗族甚衆。
於吾雖有親疎
祖宗視之
則均是子孫
蓋以祖宗之心爲心。
則雖曰疎遠
可不親愛哉。
然自一身分爲兄弟
兄弟分爲疎屬
散而居四方
邈而阻百年
便成路人
不知某派之分於何代。
某系之出於何時。
則雖欲親愛
安所施哉。
古今氏族譜牒所由作也。
永川李氏
肇自麗朝
圭簪烜赫
德業文行忠孝節義著稱者。
磊落相望
蔚然東表名閥
而譜之修舊矣。
歷世滋久
子姓益蕃。
氏出以來
千派萬支。
分列八域。
疎遠者。
無以會統。
是以杜門忠賢南谷公諱釋之脚下
合謀修派譜。
煕鍾,鎭萬實斯役
而遣其族煕鯤,秉俊,煥瑢。
問序於余。
余以拙辭不獲
遂閱舊譜。
譜凡三修
弁載貞菴,性潭,梅山諸賢之所敍述
而明其世德源流
勸其尊祖敬宗已盡矣。
何用腐筆贅爲哉。
然竊有一可質者。
李氏近世聞達
不如祖宗之時。
曷故焉。
寔非文學之風。
忠孝之政。
所不振而然歟。
入斯譜者。
惟是之懼而交相勉勵
克繩祖武
則實亦以祖宗之心爲心者也。
李氏昌大
豈不在斯歟。
以是書諸卷端
願學契序
君相自明艱關跋涉
不遠數千里而來
以崔命燮,楚,秉烈,崔寅極等諸君子之書。
授余而語曰。
吾鄕羣居之士。
合謀出義。
營建一黌堂。
几奉孔朱宋三夫子眞幀。
講習遺敎
設契立規。
以備會講之資。
吾子不以不可
則願賜一言以序之。
余聞之翕然歎曰。
先子嘗送北儒。
贈言地理區域之辨。
人性無豐嗇之殊。
只在乎其人奮厲之如何。
蓋此敎眞可於今日矣。
善哉諸君子之契。
足以激勵頹俗
裨補名敎也。
名敎之學。
自剖以來二帝三王
述天
理正人紀
治世敎民
惇典庸禮之道而已
後世聖賢
著書立言
覺來裔。
及其世降敎弛。
正學不明
左道肆行
氣數盛衰之所係。
晦盲否塞
未有甚於近日矣。
噫。
背義趍利之說。
日增月益
假眞售僞。
陷溺人心
世之沒覺者。
不辨如何是正學。
如何異學
駸駸然入于彼之誘利。
慾海滔天
彝倫墜地
禮義之身。
混於犬羊之醜而不知羞
曷勝痛哉。
凡今之冠儒服儒者
欲免於此
莫如自治
竊念鄒孟氏論鄕原亂德之害。
而卒以君子反經爲說。
嗚呼
反經之策。
聖賢集大成之敎而奚以哉。
然若名徒存而蔑其實
則反爲彼誘利者之所譏笑
其所講習也。
未免嚇走三夫子
諸君子所當深警而不可以外求也。
蓋契者合也。
諸君子欲合而相勉者。
其意誠美矣
然無標準之的。
終於罔然無得矣。
必取孟子所願學之義稱其契。
不恰好哉。
惟許君歸而告諸君子焉。
細凉序
公元1910年
漢武侯氣象宏大
義理光明
輿儓馬卒
皆知其亘天地炳日星
至於澹泊明志寧靜遠之訓。
學者所當欽誦而佩服也。
古語有曰愛其人。
猶愛屋上烏
况於其後裔乎。
君細凉杖策遠遊
過余
沃州山房
欣然把臂
問其世德源流
祖武侯殆近六十世。
新羅時自華而東矣。
以宋文獻大邦
子尙歎無百年故家
今細凉生於褊邦。
葆守千載之舊。
古今所貴也。
談晤娓娓之餘。
細凉復跪而請益
余應曰。
君家自有明訓
奚舍是而他求哉。
身心上工夫。
苟從澹泊寧靜底做去。
則其效不可量矣。
且就子名姓而言之。
宜於
是理也。
取細
是慾也。
以慾而表其德何也。
抑非期之也。
乃警之之義歟。
蓋存天理人慾
學問之關棙也。
天理人慾
只爭這些子
故周子却說幾字。
一念一動作之間。
必須硏幾體認之。
天理耶。
是人慾耶。
精詳辨別
勇猛斷置
讀書論理
且當如此剖判去。
然後志致遠之功。
始可得矣。
願細凉歸而求之。
則綽有餘師。
繼述之業。
宜亦不出乎此。
可勉旃哉。
綾城具氏派譜序
古今名門巨族
靡不有譜
譜者所以明系敦族。
而厚風俗朝廷
使各知其來處
孝悌之心。
油然而生者也。
然則有姓者。
豈可無乎。
綾城具氏。
東表望族
或以文學世其業。
或以武藝顯其閥。
或以節義有壽後蕃衍者。
蓋其源深。
故其流也遠。
其根厚。
故其枝
也茂。
不可會通
其勢然也。
嶠南一派文節公諱鴻脚下
將修派譜而徵序于余。
嗚呼
宋朝文獻
尙無百年之家。
今綾城氏。
檢校公諱存裕。
殆近千年
奕葉傳如貫珠
何其盛哉。
矧又中祖文節公
杜門七十二賢之一也。
其貞忠卓義。
百世景仰
其後承之世德源流
豈非他派之所未有者乎。
凡入斯譜者。
不獨以明系敦族爲心而止。
苟能念念聿修無忝
異日益昌大之兆。
在斯也。
可勉旃哉。
第按其舊譜序。
有吾先子所著之文。
而乃大全中所漏者也。
心竊訝之而春秋傳疑之例。
仍載于新譜云。
遯翁柳公遺稿
嗚呼
進而不得朝則退而高蹈山林而已矣。
其高蹈之志。
不徒不爲名利之所誘也。
講劘古人爲己之學。
終身焉綽有餘裕者爲尤難。
遯翁公諱漣。
果非其人耶。
之後寅誠
一草沓而示余曰。
先祖遺稿
曾佚於兵燹
僅輯詩若干首序記數篇。
寂寥矣。
附以行蹟及挽誄等文。
將謀鋟梓
傳于家而徵諸後。
願得一言以弁卷。
余受而閱之。
得詳公平生。
蓋公太僕之任
淡於仕進
浩然辭歸
擇勝
朱溪之錦里
遯世亭,水山齋
以寓逍遙自適之趣。
日與諸名勝
磨礱經傳
訓導後進
修德業契。
貿貿峽俗知所勸勵。
其遺芬餘馥。
鄕人至今誦慕焉。
吁。
公是不以文而傳名者。
雖以殘篇齾翰而傳。
其可少之哉。
夫世之工聲病華靡
悅人耳目者。
卷袠類皆裒多。
夷考其實
則人固不如其文。
而所言非贅則妄耳。
視斯稿果何如耶。
然則斯稿也可謂全鳳之一羽
宜其子孫之必欲壽其傳也。
余無筆力
不能發揮其潛幽之萬一。
而略書其所感于心者。
以鋪佛頭之穢云。
田氏文行列傳
余自弱冠
夙聞勝朝三隱高節之風。
欽仰之深。
而以未得識其後承爲恨。
宜春秀士田溶奎賷一冊子來示余曰。
田之望潭陽者。
殆遍國中
盡是三隱先生之後裔也。
三隱以下
忠義節行
孝友懿範
不乏書。
散見家乘國史者。
指不勝僂矣。
於是國朝名臣錄之例。
裒稡其得姓以來名流之著顯者。
合爲一錄。
便於鏡攷言行也。
鋟梓以壽其傳。
願以一言以賁之。
余頮而繙閱
猗歟盛矣。
田氏閥閱
何其宏哉。
田氏文獻
雖謂之天下名家可也。
三代
以降
文獻大邦
趙宋若。
而程夫子尙歎無百年故家
田氏千年舊閥。
忠孝家風
宗支聞達
磊落相望
其根厚則支茂。
其源深則流遠固理也。
而乃潭陽氏族
尤可驗矣。
此蓋非三隱先生積蔭厚庇之餘慶乎。
不勝欽服于心。
敬識于卷端以歸之。
松菴姜公遺集
人稱三不朽
先德而後文藝
本末之序然也。
然凡有德者有言
蘊之德行
發之爲文辭。
其所蘊所發。
粹然由於正。
一毫詖險邪遁之意。
方爲不朽者大。
朱夫子云乎
士君子斯世
難於文而難於實。
難於小而難於大。
今讀松菴先生公行錄。
可謂古君子所難
不難之而恁地做得者乎。
日公傍裔天秀賷數𢎥冊子
屢舍重繭而來謂余曰。
此吾從先咳唾之餘。
曾經農巖金先生校勘者也。
藏于家已久。
今纔付剞劂氏以圖不朽之傳。
願以一言弁于卷。
盥手繙閱
則其經學實踐
文章博雅
非世俗操觚之士所能及也。
至若疏請牛兩先生從祀文廟之擧。
伸救尤菴先生禮訟之禍。
可見師道扶世敎之功矣。
蓋其立心制行
無非篤實正大發揮
則此豈非千百世可不朽之君子乎。
余雖
匪其人無其文。
竊有欽仰之忱者。
略敍于卷端以歸之。
蓋以託名爲榮云。
陽川氏族譜序
人之氏葉本支
比諸山岳
突兀崛起而忽蹇蹇盤折
盤折復重崛起
形勢不一焉。
陽川許氏之系乘。
瞭然可驗矣。
孔巖村主之得姓肇興
卽山毗盧突兀也。
中葉幾世。
疑信互傳者。
乃山之逶迤盤折也。
至若龍津公之全節名蹟
杜門諸賢之一。
其孫孝莊公之卓孝精忠
昞耀竹帛
寔非傑然崛起者耶。
二十忠義之士。
相繼而作。
如諸峯之重重羅列
何其盛哉。
此則我東諸姓之鮮能及也歟
孝莊公十四世孫珩。
賷其家乘
千里裹足來謂余曰。
吾許之居北者。
皆以龍津公爲祖。
而世彌遠而屬益疎。
散居四方
無以識別
故將譜牒
門長㴤氏實尸其事。
而命小子謁弁文于長者。
願以一言賁之。
斂衽而應曰。
夫譜者欲其明昭穆而收宗支
管攝天下人心者也。
昭穆之序。
宗支之別。
具載譜中。
更何贅說爲哉。
第念龍津公之蔭庥澤流
悠久而愈未艾
子姓蕃衍
有似乎古之半城祝氏。
積善報可知矣。
凡同斯譜者。
苟以祖先節義忠孝
念念忘倦
交修
趾美
則其華閥益昌大者
何如哉。
噫。
見今彝倫不明
時節乖盭
貌人而心獸者滔滔焉。
則尤宜戒飭激勵也。
以是書于卷端云。
延安氏族譜序
東之宋。
甲乙族。
而籍礪恩鎭者最昌著。
是外又異貫者。
亦至十餘許而未甚蕃衍
延安之族。
卽其一也。
延安新羅海臯郡。
至麗季改以今名。
其所肇貫而仍居于此者。
爲數十餘世。
散居嶺湖間者
亦有幾派焉。
蓋其氏出。
始於礪良云。
而的無左驗
獻之不足
如此也。
系譜編輯
在崇禎四甲庚戌
代序漸遠。
子姓益多。
繼而修成
不亦宜乎
宗老洛善之永實主張之。
遣建植,弼祖,洛均。
遠來問序於余。
夫族之有譜古矣。
所以宗族風俗
忠義而益朝廷者也。
斯譜之作。
豈徒爾哉。
自肅毅公以下
延安君之討賊殉節
退休齋之德望冠世
守拙堂之積薪誓死
延昌君之斥和立節
昌原公之忘身奮義。
尤其卓偉也。
其餘諸公忠孝徽蹟。
文學懿行
亦多著顯。
人之覽斯譜者。
豈可近代不振而少之哉。
噫。
陽子嘗書其譜曰。
傳於家者。
以忠事君。
以孝事親
以廉爲吏。
以學立身
凡譜於斯者。
苟能知此義
而共勖焉。
則安知其後裔之奕葉發舒
不及先世盛時也哉
然則斯譜也。
不但爲各知其來處編摩也。
延安氏之蕃昌
亦將兆於此乎。
以是弁于卷。
尊好錄序
錦城羅君正彬。
嘗遊我伯氏淵齋先生之門。
與余有雅契久矣。
一日其所編尊好錄一冊示余曰。
性洙自免孩提
摳衣師門
得聞爲學自修之方。
益有勵志向上之意。
博訪我東傳統諸賢遺集
抄出其言行事蹟
所載墓碑銘文字。
名之以尊好。
蓋取孔孟夫子所說尊賢好善之義也。
士而不學則已。
學則孔孟之統而奚以哉。
粤自孔孟以來道學淵源
莫盛於洛閩煥然復明者。
又莫盛於我東諸賢之敷施敎訓
性洙之裒輯此編。
由是耳。
南中同志覽之。
皆欲付剞劂氏
播諸遠邇
勸以尊賢好善之風。
願得一言弁其卷。
余辭以謏寡不得
遂擎讀屢回。
可見羅君之所學所存
實出於尊聖慕賢之心也。
又從而得詳諸先正徽言善行
無不明且盡矣。
若使書家弆而戶藏。
人人口誦心思
是則是效焉。
則我東風敎。
庶幾復明
讀書者必知有定向
不變所守焉。
然則羅君之此輯。
豈不爲吾儒之指南歟。
欽歎不已
忘其固陋
搦筆如此
山姜遺集
余自童丱
得聞我肅廟朝壼位陞降之際。
山齋公諱敏著以一個布衣
抗章極諫
仍請治權奸。
有借雲劒斬佞頭之語。
時人比儗於宋之陳柬。
世之激切誦慕。
宜亘百世而不沫矣。
七世孫淵秀裒輯遺文
編成一沓
遣其族天秀
示余而語之曰。
先祖遺蹟
不可泯滅而弆在巾衍
世益遠蹟益晦。
用是之懼。
將圖剞劂之傳。
願以一轉語
爲弁卷之文。
遂取而盥讀。
益得其事行之詳。
蓋公湖南名家之後裔。
松菴之冢胤也。
文章氣節
懿範風義
可謂是父有是子也。
揚子雲曾以有是二字
贊歎石建父子之美。
若見公之世趾其美。
則頌之當何如哉。
且其疏章中論議之峻直
文辭汪洋
又使子雲見之。
亦必曰人所不幾及
然則文章固爲大德中川流也歟
至若詩律聲韻調格
非余之謏寡所可批評云。
錦溪裵公遺稿
山陰士人裵永大。
賷其祖父錦溪遺稿二沓。
遠來要余以弁文。
辭以昏耄未能而請益力。
余作而應曰。
古昔聖人設敎
文爲末而行爲本。
非其行則其文也
汗牛充棟
不過覆瓿之資而已
若出於務本則雖瑣細微小
忍拋棄於塵埋烟沒之中耶。
今賢者爲先輯古之誠。
不可孤矣。
蓋公發於言語文詞者。
顧罔非實實行做出來也。
至於居鄕五論
可見警勵頹俗之深且切。
眞非叔季詞章家所幾及也。
且其褒先揚名
實出於血誠竭力顯父母之令美
則亦可謂以文以孝篤行君子乎。
恨余之生並一世
未獲英眄矣。
今見其文。
不勝欽歎于心。
略敍此以歸之。
公諱瓚。
錦溪蓋因其攸而爲號云。
三一契序
湖南雅稱東之閩越
五百年之間。
師敎儒風
種種不絶。
挽近以來
習俗日卑。
邪說蠭起
駸駸然入於無父無君之域。
隆師之道尤湮矣。
瀛洲斯文
春甫門徒
以是爲憂。
乃立條約
名曰三一契。
欒共子生三一之義也。
噫。
欒共子固安習於戰國而其言猶如此。
矧我小華培養先王禮義之敎者。
不知此個道理
則豈人云乎哉
竊聞諸君牢守契規。
雖在匪類猖獗之際。
履鋒蹈危難。
九死而不悔。
其導迪之厚。
薰沐之深。
眞不可誣矣。
師弟
以義合者也。
父子之仁。
君臣之義。
幷立不虧
始可盡一
事之道。
諸君汲汲於是有得於心。
豈不且休哉。
胤子起震。
偕金君鎭述而來
請以一言弁文于契案。
實無文。
奚奬其爲師服勤之美。
惟其一線陽復之漸。
庶可於斯契矣。
嗚呼
俾八域之塾庠子弟
是則是效。
一是以先王之法服
以先王之法言爲道
優游涵泳
不由先王遺化
寔爲今日大願也。
亦報生之一道也。
以是幾於諸君云。
曉山卞公遺集
曉山卞公。
南州不遇之士也。
余觀世之爲士者。
不遇於時則必憂愁放曠而已
公則殖學礪行。
至老彌篤。
餘事文藻
不足以掩其實
浮雲富貴
不足以嬰其心。
怡然自適
林樊是樂。
鏟跡沒世
余曾衋其沒而狀其行矣。
其胤淇錫。
攟摭遺文
謬以玄晏之託。
屢懇于余。
誼不敢辭
盥薇讀之。
於是益詳公行治而以及咳唾之餘。
蓋其爲言也博而要。
實而不浮。
皆出於彝倫庸行
一無弔詭彥之說。
戒子弟曰。
孝悌忠信
誠敬勤儉
是日常行之道。
遵此做去。
修齊治平
實非二致也。
其存諸中而發諸外。
以形於文詞間者
有如是。
則公之所以爲公。
可知
矣。
至於不遇
在公在乎世。
雖曰不遇
而天乃錫之以壽考
得被榮命
此固非碩果之報也歟
嗚呼
以公潛德懿範
貽厥嘉謨
其後嗣。
而後嗣之裒其遺稿
壽傳者。
令人歆歎
遂敍公之實蹟如右
朱夫子先序其人之意也。
密陽氏。
其諱榮奎。
其號曉山
嘗熏德於芸窻溪雲兩公之門云。
勿欺齋姜公遺集
曾傳所云毋自欺者。
爲學關鍵也。
山姜公諱膺煥。
文武卓犖之才。
用勿欺二字
標榜于攸廬。
官居野處
一心佩服而演其義。
記之曰最不可欺者有三。
天也君也心也。
聖賢之學。
不外乎敬天忠君正心也。
則公眞可謂能知爲學關鍵自勉者乎。
豪傑之姿。
遠大之智。
遭遇聖明之世。
竟能展布蘊蓄
豈不賢且懿哉。
今考其文與行
文如其人
如其文。
不失曾傳誠正之工。
雖謂之兼備聖賢之學孫吳之術。
不亦可乎。
况又忠孝兩全
事親也篤。
事君也勤。
亦以聖訓終身焉。
曾子大節不可奪底。
亦是自家分內事也。
公所著武豪歌
南中巷童街卒
誦詠若己謠。
取其詞全篇讀之。
其亂曰。
北望南京
有淚自墜。
大明正統國。
無君幾百年
寧陵
聖主
忠義未展。
華陽相國
壯志未成。
於此可見志節凜烈
義理光明矣。
余遂激仰欽歎
略敍于卷端云。
華軒稿序
華軒徐公旣沒。
遺文若干沓。
將付剞劂氏
其子相曄遣其姪丙昭。
屢舍繭足
要余以弁文。
余顧非其人。
且癃癈甲管。
何能爲佛頭之穢。
以是終辭不獲者
特以公之賢。
欽誦其風義久矣。
蓋公長嶺右名鄕。
詞章鳴。
有令譽。
以孝純篤之行。
旣立得其本領矣。
餘事文藻
何足重輕
而其存諸中發於外者
溫厚和平
有自然之音響
絶無文人繪之巧。
亦可見其所蘊所守也。
文果如其人之賢。
則其賢又不可誣矣。
余略敍公文行實之如此。
後人之讀是稿者。
可槩公之爲公也有如是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