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自动笺注)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一
    後學董思靖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先標以爲立言之始也)
 道者萬理之總名名者萬物之所指然道
 不可非言能喻將托於言强名道故
 道而可道名而可名則非常常名矣常
 道常名者即經所謂常無名自古
 今其名不去者是也常之爲言自然長存
 無時不然無處不有
無名天地之始
 此言道者天地萬物之原也以其絶無
 兆故莫得而名此即常道常名形而上
 是也
有名萬物之母
 此即兩儀旣立已有可名而萬有從此
 生乃形而下是也
常無欲以觀其妙
 此言聖人體道在己乃寂然不動所存
 神之時即此可見道體至微至妙者也
 常者眞常妙本也蓋無欲爲靜體之常也
 有欲爲動用之行也雖動靜不同體用
 必有分妙本湛然寂而常感感常寂
 未始有間自若也故皆曰常觀者廓然
 大公無不照之義
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古弔切邊際也此感而應之時也於此
 可觀妙道之用矣是蓋指其動而可見
 言之周子所謂靜無而動有是也陳景
 元云大道邊有小路曰徼
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
妙之門
 此總結上意兩者謂無名有名妙與徼也
 體用一源故曰同也出即動靜之義謂或
 動或靜而體用分焉故曰異名稱名
 殊即本則一故又曰同也惟同則性情
 而不可致詰是謂之玄凡遠而無所至極
 則其色必玄其在人心淵默無象之義
 夫玄雖變通無極深不可測然猶有玄之
 心在焉又玄則遣其滯玄之累也湛然
 迹而能開陰陽化生不匱在於事物
 爲微妙理事皆由此出故云衆妙之門
   右一章(河上公名體道章諸家多以章首數字爲名此章包羅揆)
   (序一經之㫖也或問有名無名前輩多就無字有字爲句今獨不然何耶)
   (曰所謂無名即道也有名即炁也惟道無形而炁有兆故以無名有名爲)
   (之别今云無名天地之始者蓋謂道在天地之先而初無定名之可指故)
   (經云道常無名又云道隱無名是也惟道無所不在雖超乎無物之先然)
   (亦未嘗不在乎有物之後故在無爲無而未嘗滯於無在有爲有而未嘗)
   (局於有惟不可定名而其名自古以固存此其所以爲常道常名也歟若)
   (直以無而名之則是以道爲專屬於無及其無化而爲有又不可名爲無)
   (矣有無相因變化不己名亦隨之則豈所謂常名哉况有無固不足以論)
   (道荀欲必謂之無未免淪於空寂一偏則天萬化何自而有耶今)
   (云無名者特以其寂兮寥兮無形可狀無名可指然於無形無名中天)
   (地萬物之理莫不畢具其所以不可直謂之無也夫道不可得而名也)
   (惟聖人無思於言則己荀欲立非名之則無以顯其道然又恐學者尋)
   (言滯句而名道以方故先標於篇首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其)
   (㫖深矣或問常無欲常有欲者前輩多以常無常有爲絶句今亦不然則)
   (所謂無欲故可而謂之有欲可乎曰聖人之心何嘗有欲今所謂有欲乃)
   (即其起處而言耳當其靜而無爲之時乃無欲也及其應物而動雖未嘗)
   (離乎靜然在於事事物物則已有邊徼涯涘可見故對無欲而言有欲)
   (也欲猶從心所欲不踰矩之欲耳朱文公答沈莊仲之問亦云徼是邊徼)
   (如邊界相似是說那應接向來人皆作常無常有點不若只作常無欲)
   (常有欲看今若必欲以無常有爲絶句則是常無未免淪於斷滅之頑)
   (空而常有乃墮於執滯常情足以妙道體用哉況以常無爲句)
   (而下文云欲以觀其妙則於常無之時而亦謂之欲可乎或問此兩者同)
   (出而異名固多就者字爲句或有以同字上句何耶曰章首旣以無名)
   (有名别道與炁次又以無欲有欲分體與用則章末固當合而結之也夫)
   (道炁體用不可無别然初非相離而各爲一物惟無是道則炁無以立)
   (無是炁則道無以非是體則用無以行非是用則體無以顯道宰乎炁)
   (而不囿乎炁用著乎體而實源乎體道即體也炁即用體用一源理物)
   (無間故曰此兩者云云蓋雖即冲漠無眹之體而昭然事物之用己具即)
   (事事物物之用而漠然無眹之體不違動靜不同名物理必有分是以)
   (靜而無名無欲則體也及至於動而有名有欲則用也故繼之曰異名矣)
   (則是即靜之體而爲動之用初指動靜爲二本及置體用無别也故)
   (曰此兩者同出異名惟其一本異名所以體用動靜混然玄同)
   (而無可指之迹故曰同謂之玄矣關尹所謂不可不可分故曰天曰)
   (命曰神曰玄合曰道是也然則所謂玄亦直寄云耳故又掃其滯玄之累)
   (而變化不窮矣至哉)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爲善
不善
 纔涉定名則有對待相因相軋如循連環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下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和去聲六對相因而有也
是以聖人無爲事行不言之教
 處上聲無爲也惟不落一偏六對
 不得而有
萬物作而不辭
 此則無不爲也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
 此大而化之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夫音符其所以爲聖人也惟無爲自然
 則奚居奚去哉
   右二章(河上養身此章進學者於名迹兩忘之地也)
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尚賢名也貴貨利也惟無所徇則心不外
 馳矣夫所謂不見可欲者非膠其目而不
 見也使萬境之雜乎吾前惟不見其有可
 欲之處則情不附而此心澄然矣所以
 銖視軒冕泥看金璧何欲之有
是以聖人之治虚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强渠良切知如字虚心物我兼忘實腹
 者精神内守物我兼忘則慮不萌而志自
 弱矣精神守則氣不餒而骨自强矣虚
 心弱志則民自無知實腹强骨則民自無
 欲也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爲無爲無不治矣
 夫音扶知音聖人之道内以之治身外
 以之治人皆然莊子所謂游心於淡合氣
 於漠順物自然無容私焉而天下治是也
   右三章(河上安民此章言忘貴尚思慮則復無爲而合至理)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道體冲虚漠然無朕而其用則無所不該
 雖天地之大動植之繁在於其中亦莫盈
 其量矣蓋形有限而理無窮此固道之大
 而無外不盈然而其細亦無内故雖
 一物一事莫不各具而毫髪不遺是又
 必近察乎此而不可一向馳心空妙以求
 其所謂大而不盈者故云或也或之者
 之也又繼之曰淵兮似萬物之宗蓋淵者
 虚澄深靜而不可測之稱此其所以爲
 物之宗本然不可定名故云似也蓋即萬
 物而觀則有以爲之宗主者而實未嘗
 有方體
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物莫不有是道而人獨能全之上聖
 人修之極其也夫鋭者人之才智
 形而有芒角者也紛者事之節目繁會
 盤錯者也挫則磨礱以去圭角本然
 圓成自若矣解則如庖丁理解而紛
 則其族也及乎磔然已解而靜一不紊者
 自若矣此修於外以養其中也和其光則
 光矣而不耀同其塵則磅礴萬物以爲
 此一於内以應其外也及其至也内外
 如而後渾然全體在我湛然常存矣似
 或者不敢正指也蓋道無定體而執之則
 失矣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者天地萬物之母故曰不知誰之子
 者有形始帝者有物之主曰先者其未
 有形有物之前
   右四章(河上無源章明妙本冲虚而其用不測也)
天地不仁萬物芻狗聖人不仁百姓
芻狗
 仁者生之本愛之三才大德所謂
 不仁者不滯於仁猶上德不德之義也蓋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無心聖人
 常以其情順萬事無情所以不係累於
 當時不留情於旣往束芻爲狗祭祀
 儀適時而已事而棄豈容心哉此無私
 之極仁之至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
 橐他各切鞴也籥音藥管也能受氣鼓風
 之物也天地之間二氣往來屈伸猶此物
 之無心虚而能受應而不藏也
虚而不屈動而愈出
 陸河上本皆釋屈作竭朱文公曰有一
 物之不受則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應是
 動而不能出矣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數音朔屢也○司馬温公曰能守中誠不
 言而信也○蘇文定公曰見其動而愈出
 不知其爲虚中之報也故告之云云
   右五章(河上名虚用此章先以天地聖人之事及遠取諸物以明)
   (其無私無爲虚中之體旣立則其用自然不息不可徒徇於用而不知)
   (反求其本之所以然故教之訥言守中以爲入德之門也夫中即道也即)
   (其體則圓同太虚卓然無所偏倚之稱以其用則周流無間在於事物)
   (各無過不及之謂也守則學以求至者之事也及乎功用純熟則守底瞥)
   (地脱落當體澄然中斯立焉或云中中宫黄庭北極太淵也謂存神中)
   (宫所養胎襲氣母之要也此又就形器言中亦猶北極在天之中)
   (居其所而爲玄渾樞紐所謂中者於是乎有以寓而可見矣然樞紐)
   (之所以處而元化所以不息者又實賴乎中而後能也若見得徹則横)
   (說堅說皆在其中矣)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谷神者謂其體之虚而無所不受而其用
 則應而不可測也以其綱紀造化流行
 今妙乎萬物生生不息故曰不死此即
 眞一之精陰陽主故玄牝此言理寓
 於氣而玄陽也牝陰也蓋陽變玄妙
 測陰合生生不窮故也○又公曰至妙
 之理而有生生之意焉程子所以取此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門猶衆妙之門天地萬物從此出根猶
 草木之根人所不可見而實爲生生之本
 謂陰陽闔闢而爲天地之本也其在人
 身則元宫牝府乃神炁要會天地同根
 者也○曹道冲曰玄者杳冥而藏神牝者
 冲和而藏炁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曹曰綿者冲和不絶之謂也道貴無迹
 之有則滯謂之無則頑故云若存○文定
 曰綿綿微而不絶也若存存不可見也
 能體此雖終日之而不勞
   右六章(河上成象此章言道體用炁之陰陽形之動靜而人)
   (則體之也蓋因玄牝生生不已然後谷神之不死因天地之動靜有)
   (常然後識玄牝所爲谷神理言玄牝以氣言天地形言蓋道之)
   (妙用不外陰陽而其所以然者則未嘗倚於陰陽宰制氣形而貫通)
   (無間者也或問靈樞經云天谷神守之自眞上玄下牝子母相親及鼻)
   (爲玄吸炁而上通於天口爲牝納津而下通於地今皆不取其說何耶曰)
   (是則專局於人身而言也此章乃直從萬化原頭說起蓋此道宰御陰陽)
   (生育天地而即陰陽之宰爲人之性即天地之炁爲人之體故近取諸身)
   (此理實同自口鼻之說又轉而爲丹訣而後學因之爲說愈支離矣如張)
   (平叔云玄牝之門世罕知只憑口鼻妄施爲饒君吐納千息爭得金烏)
   (搦兔兒薛道光云玄牝之門切要知幾下手幾人疑君還不信長生理)
   (但去霜間看接黎朱眞人云玄牝之門號金母先天先地藏眞含元抱)
   (息乃生成一炁虚無今古又云時人識眞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窮)
   (取生身受炁莫怪天機漏盡吕純陽云玄牝之門不易言從來此處)
   (會坤乾呼爲玉室名通聖號曰金坑理會玄用似日魂月魄來如海脉)
   (湧潮泉機關識破渾閑事萬里縱横一少年此雖於方術以爲妙然宗)
   (㫖之論則序中巳發之矣列子黄帝書云云乃全載此一章蓋古有是)
   (書老子述而不作也而葛仙公内傳又曰黄帝老君廣成子爲帝說)
   (此經故帝著書乃引此章)
天長地乆天地所以能長且乆者以其不自
生故長生
 不生者生之本故云生生者不生是也
 麗形數者必有限量今云天長地乆者特
 以人所見者言之耳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此屈己忘我非計私而爲利理勢
 之自然牧謙而光忘形而壽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不與物競聖人不與人爭得所以
 大過人矣至公一理不可磨滅乃長乆也
   右七章(河上韜光章明無我之㫖乃可乆之道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衆人之所
惡故幾於
 處上聲去聲幾音機近守柔處下乃
 俗之所惡而實近於道然麗乎形則於道
 有間故曰幾也
善地
 卑以自牧就下
善淵
 淵靜虚明此皆先存其體也蓋必有牧
 謙淵靜之德然後五者之功用所以行也
與善
 與虚而不與盈澤博而不求報無私而已
善信
 誠信之言不待期而符契潮汐之無
 及塞必止决必流鑑妍媸而不妄行險地
 而不失
善治
 正容而物悟清靜而民化亦猶平中準而
 滌衆垢也
善能
 趨變任事各當其可猶隨器方圓任載輕
 重及避礙就通而不滯於一也
善時
 時行時止猶春泮而冬凝
夫惟不爭無尤
 有德有功不爭乃德至此其所以爲
 上善如是復何尤哉尤過也怨也
   右八章(河上名易性此章以水喻上善不爭之行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長保
 已音以止也揣初委切治也文定曰知
 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安也
 知鋭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如揣之不可
 必恃也若夫聖人無積尚安有盈循理
 行尚安有鋭無盈則無所用特無鋭則無
 所用揣矣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
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遺唯季切貽也能體四時代謝之序亦可
 以見天道○劉師立曰盈則必虚戒之在
 滿鋭則必鈍戒之在進金玉必累戒之在
 貪富貴易淫戒之在傲功成名遂必危在
 乎知止不失其正此言深欲救人謂非
 必處山林絶人然後可以入道雖居乎
 富貴功名之域皆可勤而行之
   右九章(河上名運夷此章明脩身當體自然之理)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離平聲資福延壽所謂煉精魄自
 然冲冲之意載乃登乘之義古文字多
 有此例魄乃形魄精魄之謂營魄抱一
 衛形葆精之義蓋以魂御魄抱一不離
 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
 此襲氣母之義○文公曰專非守之謂只
 是專一無間純純全全嬰兒了無
 知之之心則柔亦至矣蓋纔有一毫發露
 便是剛了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此洗心密之義滌洗也除遣也玄覽
 照妙理疵病也夫玄妙之見不除是爲
 解縛滌除之迹猶存是爲覺礙無疵則法
 愛忘而能所雙泯
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此言推其緒餘以及人雖至於愛民治國
 一以芻狗遇之可也
天門開闔能爲雌乎
 此言出入往來酬酢變化主靜也天者
 自然之門開闔變化之道雌靜者蓄養
 之德爲雌或作無雌謂雌靜而不滯於靜
 乃無雌也或云無雌乃無陰邪以間之也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此寂感無邊方也○文定曰蓋是心無所
 不知而未嘗有能知之心夫心一而已
 又有知之之心則是二也○上三者言精
 氣神則修身之事也乃存體以致用謂盡
 己之性以至於命而極其大而化之之地
 也下三者言其用效則治人之事也乃即
 用以歸體盡人物之性而見諸事業之間
 乃至與天爲徒而精神四達上下並流
 功參化育不居以大其無我之公此聖
 人之能事大道玄功所以下文乃申
 言之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
玄德
 長上聲畜許六切養也○潛被默通不自
 彰顯忘功忘物洞入冥極
   右十章(河上能爲此章爲說不一劉涇黄帝云動營生)
   (謂之魂碧虚營魂白虎通云營營不定貌也載乘也謂使形常乘載)
   (魂魄抱守太和純一氣令散離也○文定聖人性定而神凝不爲)
   (物遷雖以魄爲舍而神欲行魄無不從則神常載魄衆人物役性神)
   (昏而不治神聽於魄耳目用於聲色口鼻勞於臭味魄所欲行而神從)
   (之則魄常載神矣故教之以抱神載魄使兩者不相離也○文公曰以車)
   (承人謂之載古今世俗通言也以人登車亦謂之載則古文類多有)
   (之如漢紀云劉章謁者與載韓集云婦人孺子載蓋皆此意營者字)
   (與熒同而爲晶明光炯之意其所謂魄亦若予論於九歌耳蓋以魂陽動)
   (而魄陰靜火二而魄水一謂以魂加魄以動守靜火迫水以二守一)
   (而不相離如人登車而常載於其上則安靜而魄精明火不燥而水不)
   (溢固長生乆視之要也但爲之說者不能深考河上公營爲魂則固)
   (非字義而又并言人載魂魄之上以得生愛養之則又失其文意獨其)
   (載字之義粗爲得之王輔嗣以載爲處以營魄爲人常居之處則亦)
   (河上之意至於近世蘇子由王元澤之說出焉洪慶善亦謂陽氣充魄)
   (爲魂魂運動則其生全而且皆以載爲以車承人之義矣是不惟非)
   (其文意若此則是將使神常勞動而魄亦不得少息幸免物欲)
   (沉溺之累而窈冥之中精一之妙反爲强陽所挾以馳鶩紛拏膠擾之)
   (塗卒以陷於衆人傷生損壽之域而不自知也○九歌辯證或問魂魄之)
   (義曰子産有言物生始化曰魄旣生魄陽曰魂孔子曰氣也者神之威也)
   (魄也者鬼之盛也鄭氏註曰嘘吸出入者氣也耳目精明爲魄氣則魂)
   (之謂也淮南子天氣爲魂地氣爲魄高誘註曰魂人陽神也魄人陰神)
   (也此數說者其於魂魄之義詳矣蓋嘗推之物生始化云者謂受形之初)
   (精血之聚其間有靈者名之曰魄也旣生魄陽曰魂者旣生此魄便有煖)
   (氣其間有神者名之曰魂也二者旣合然後有物易所謂精氣爲物者是)
   (也及其散也則魂遊而爲神魄降而爲鬼矣說者乃不考此而但據左疏)
   (之言其以神靈分陰陽者雖若有理但以嘘吸動者爲魄則失之矣其)
   (言附形之靈附氣之神似近是又謂魄識少而魂識多則非也但有運)
   (用畜藏之異耳揚子雲又以曰月之光明論之則固以月之體質爲魄而)
   (日之光耀爲魂也謂日以其光加於月魄而爲之明如人登車而載於其)
   (上也故曰月未望則載魄于西旣望終魄于東其遡於日乎言月之方)
   (生則以日之光加被於魄之西而漸滿其東以至於而後圓及旣望矣)
   (則以日之光終守其魄之東而漸虧其西以至於而後盡蓋月遡日以)
   (爲明未望則曰在其右旣望日在其左故各向其所在而受光如民向)
   (君之化而成俗魂魄之說也)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輻音福輪中凑轂衆竪木也轂古木切乃
 外受衆輻所會中空受軸以爲樞者當丁
 浪切即也無者空虚處也謂輻轂相凑
 爲車即其中之虚然後有車之用○文公
 曰無是轂中空惟其空中故能受軸而
 運轉不窮莊子所謂樞始得其環中以應
 無窮亦此意也
埏埴以爲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埏始然切和土也埴市力切粘土也皆陶
 者之事此亦因其器中空無然可以
 物乃爲有用之器下意
户牖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鑿穿也半門曰户門旁窗曰牖
故有以爲無之以爲
 是三者皆於外有成形中虚而受物外
 有者適時之利中虚眞常之用非無則
 有無以施其利非有則無無以致用是
 故形神相資有無相以而宰形御氣者常
 無此所以妙化萬有利用不窮焉易曰
 乾坤毁則無以易易不可見則乾坤
  幾乎息矣亦此意也
   右十一章(河上無用章明有無相資妙用以遣其二邊)
   (取捨之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
 令並平聲使也爽失也謂失恬淡眞味
馳騁田獵令人發狂
 是氣也而反動其心雖志之動氣常十九
 然此章所言皆由外而惑我者故告之制
 於外以安其内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行去聲難得之貨皆外物也妨謂傷害
 心愛外物則於善行有所妨也
是以聖人爲腹不爲故去取此
 去口舉切撤也此除去去非去來之去
 腹者有容於内而無欲目者逐見於外而
 誘内爲腹猶易艮背之義不爲目猶陰符
 機在曰之說也
   右十二章(河上名儉欲此章明染塵逐境皆失其正蓋前章言)
   (虚中妙用無窮故此則戒其不可外邪所實也而其要則在於目是)
   (以始終之如六根六塵眼色亦居其首夫子四勿必先曰視皆此意也)
   (然目必視耳必聽口必味形必役心必感是不可靜惟動而未嘗離靜)
   (則雖動而不著於物乃湛然無欲矣)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得爲寵失爲辱二者皆若驚謂不能以自
 安也貴顯患難二者皆若身之不可
何謂寵辱爲下
 寵爲辱本因寵然後有辱故曰爲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不以其道則必爲得失累其心故若驚也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大患者爲吾有
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爲去聲此又言身爲貴患之本無身即忘
 我也前不及辱此不及貴乃互文見意
 亦以人莫不好貴而惡患故獨以患言此
 蓋由有我見存焉苟能無我則素富貴
 乎富貴患難行乎患難夷險不二苦樂
 一等則誰更受貴與患哉
故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
下若託天
 郭象曰若輕身以赴利棄我而徇物
 身且不能其如天下何○蓋謂必能貴
 愛其身然後可任以天下而貴不及愛之
 深寄不若託之乆或云知貴愛其身則能
 外天下
   右十三章(河上名厭恥此章明去妄情而復正性也謂遺寵則)
   (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天下大物也且不以爲累况於他物乎而忘身者)
   (方外之學也能貴愛其身而不以天下爲累者黄屋非心者也)
視之不見名曰夷
 大象平夷無色可見
聽之不聞名曰希
 大音希聲寂不可聽
搏之不得名曰微
 摶伯各切微妙無形不可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詰契吉切夫道非視聽智力之所能及要
 必歸於而後可爾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皦古曉切明也謂在上不加明而在下
 加晦
繩繩不可復歸無物
 雖繩然有條運而不絶然實無物之可名
 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
 文定曰狀其著也象其微也惟非有非無
 而有無不可以定名故曰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惟其形色周流無端所以不可得而
 隨迎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時有古今無終聖人教人體道以治
 身御物謂即其物之有而原其始之無
 則得其本而統之有宗
   右十四章(河上名贊玄此章言道體之沖妙如此若夫聞不出)
   (聲見不超色者荀非迷己著物則必棄有著無故反覆發明不即不離)
   (之㫖而使人深造自得之也)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不可
 又定曰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玄玄
 則無所不通深不可測
夫惟不可識故彊爲之容豫兮冬涉
 彊上聲豫者圖患於未然逡巡不得已
 愼之至也
猶兮若畏四鄰
 猶者致疑於已事蓋建德若退藏於密
 戒之深也
儼若
 文公曰儼若客語意最精今本多誤作容
 殊失本㫖况此七句而三協韻以客協釋
 脗若符契此凡言若某者皆有事物
 實所謂客者亦曰不敢爲主無與於事
 故其容儼然
涣若冰將釋
 外端莊而内寬裕涣然不凝於物也
敦兮其若樸
 質素渾厚圭角不露
曠兮其若谷
 寬而有容虚而能應
渾兮其若濁
 渾與混同和光同塵淈泥揚波冥乎至道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以物汩性者惟靜以澄之本然清明
 者徐自復矣住於寂滅惟安而能遷則
 不滯於一隅而徐自生矣所以活潑潑
 而動靜兩忘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御註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牧謙
 節人所難故又戒其矜滿之心其㫖深
 矣惟無自滿之心故能常守其弊而不自
 有其新成之功
   右十五章(河上顯德章句有序以主於成而若敝則盡)
   (矣如列子居鄭圃四十年無人識者便是這樣子審若西晋之風又烏有)
   (此氣象哉)
虚極守靜
 虚靜兼忘是謂篤極
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芸芸者動出之貌虚乃實之根靜乃動之
 根謂萬物皆作於性皆復於性
歸根靜靜復命
 夫靜天性也乃命於我者如是而已及乎
 感物則動矣惟動靜兩忘則動未嘗離靜
 而復其本然之天矣○又定曰苟未能自
 復於性雖止動息念以求靜非靜也故惟
 歸根然後爲靜命者性之妙也易謂窮理
 盡性以至於是也
復命曰常
 物未有能常者惟至於命則湛然常存
知常曰明
 悟乎此則明亦至矣
不知常妄作
 即昧乎此則縁物而動皆妄也其凶可知
常容
 徹見本元則差别混融通塞非礙何所
 容哉
乃公
 尚誰私乎
公乃王
 文定天下將往歸之矣
王乃天
 黄茂材曰王者與天爲徒
天乃道
 天法道也○文定曰天猶有形至於道則
 極矣
道乃乆没身不殆
 劉涇所謂自古固存也
   右十六章(河上歸根此章謂悟此道則能虚能靜道同體)
太上下知有之
 大朴上古時上標枝民如野鹿是也
其次親之譽之
 此以仁義結人者也
其次畏之侮之
 此以智力服人者也
故信不足不信
 吾誠自信則以道御天下足矣惟自信
 誠不足而後申之勸賞重之以刑政
 民始有不信之心矣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
 希言自然民服無爲化則大古之治
 可復故聲色之於化民末也
   右十七章(河上淳風此章贊太古無爲之化而警風俗之日)
   (下也)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
孝慈國家昏亂忠臣
 大道隆仁義之實隱然其中而民不
 知所謂純樸不殘爲犧是也犧樽
 亦豈離純樸而别爲一物哉特其智慧
 出而詐僞由是而滋矣○文定曰堯非
 不孝獨稱舜無瞽叟伊周非不忠而
 獨稱龍逄比干桀紂
   右十八章(河上名俗薄此章蓋深憫世道之不古也)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
 惟不居聖則絶無自聖之心去小智
 大智明故使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其利
 博矣
絶仁棄義民復孝慈
 夫仁義之實本爲孝慈惟假其名而忘其
 實則其本迷矣故欲棄絶其迹而復其良
 知良能之初則仁義之實可不言而盡矣
絶巧棄利盜賊無有
 文定曰巧所以便事也利所以濟物也二
 者非以爲盜而盜賊不得無以
此三者以爲不足故令有所屬
 令平聲屬之欲切聖智仁義巧利此三者
 皆道中事由後世徒徇其名用之以爲
 文飾内誠不足乃專以智持世豈足
 爲善治至於末流必有不勝其害者矣
 故令反其本而有所統屬則天下之民各
 復其性矣所謂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及我
 無爲而民自化云云是矣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見賢遍切此乃屬之之地棄絶機要
   右十九章(河上還淳此章尊素朴風去私欲之累則其利)
   (博矣陰符云絶一源用師十倍是也云絶者非去絶之絶乃極其)
   (至而人不可及之謂也必有絶聖然後能棄私智下意同)
絶學無憂
 得道詮釋無累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唯維水切聲順而恭譍也阿鳥何切聲高
 而慢譍也
善之與惡相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若未至乎絶學之地當知此心寂然無爲
 於善惡未發之時乃渾然本體至正
 善者也及乎趨善向惡皆爲動也然有是
 身不能不感故當致察於感物動之
 謂恭與善則原於理義之正而慢與惡則
 汩於形氣之私其於二者之間相去不容
 以髪而天理人欲分焉惟欲易流人莫不
 然是不可不畏也苟能於此察之精而擇
 之審守之固而養之乃至於動而無動
 靜而無靜則雖感應無窮湛然虚明
 自若乃純乎天理了無對待則慢與惡何
 有哉
荒兮其未央
 荒大而莫知其畔岸則是未嘗倚乎恭慢
 之一偏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登春臺我獨怕兮其
未兆嬰兒未孩
 怕白各切靜也心目所經外境方盛隨時
 逐物而不知其非惟上聖徹見其妄遇之
 漠然不動如嬰兒之未至提孩無所
 故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
 曹曰乘萬物而遊無所係累
衆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遺忘也蓋有若無也
愚人之心也哉純純
 御註天機不張而默與道契兹謂大智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昭昭光耀目衒也若昏謂不分别也察察
 明而不容貌悶叶音莫奔切寬裕
澹兮若海飂兮似無所
 飂力幽切如長風飄揚之狀夫淵靜容物
 乃混然全體變動不居大用流行
衆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
 以用也頑然無知鄙野也人皆知有用
 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獨異於人而貴食於母
 文定道者萬物之母衆人徇物忘道而
 聖人脱遺萬物以道爲宗如嬰兒求食於
 母也
   右十章(河上異俗章首示絶以立標復舉諭以明理次)
   (格凡聖以對辯終論獨行以返宗也或曰唯阿同出於聲善惡同出於爲)
   (達人大觀本實非異正如臧穀亡羊之意也此故太上忘情是非俱泯者)
   (之所爲學者直須善惡不可名處著眼始得若直以爲善與惡同耳)
   (則是任天下入於惡而不之顧豈理也哉)
道德眞經集解卷之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