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僧可止唐末至五代 860 — 93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马氏
范阳高丘人。
年十二。
悯忠寺法贞律师
见之。
从其父母乞。
为弟子。
年十五。
以息慈。
真定听学。
时大华严寺楚法师
善因明论。
执卷座下三遍。
即领悟。
众推许焉。
老宿维摩和尚
门人之秀拔者。
曰。
幽州沙弥其人也。
维摩遂质。
以胜军北量。
辞莫能屈。
因请就恒阳阐化。
缁素悦服。
年十九。
五台登具戒。
感文殊放光烛身。
已而归宁乡里。
旦日行道。
以报地恩。
年二十三。
游并部。
益进法华百法等义。
景福中。
以因明论。
长安庄严寺
一唱数载。
乾宁三年
贡诗。
昭宗皇帝赐紫衣。
仍应制内殿。
未几。
刘仁恭为本道所管。
上表乞放还。
然其父之与师皆物故。
而母独无姜。
于是致母其所居房。
行诵青龙疏。
乞食以供晨夕。
如是三载
无倦色。
晋阳李氏
遣兵出飞狐围燕。
城中谷贵。
持钵所得。
不足济。
忽巨蟒出其房。
矫首顾视。
如喜状。
同院居晓。
博物释子也。
曰。
吾闻蛇目不瞬。
今瞬其龙乎。
遽焚香祷之曰。
傥获檀越。
以营甘旨。
则神龙所加被多矣。
居数日。
燕帅之子。
制胜司徒者。
召以供养。
俄而燕破。
上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
素钦渴其誉。
请安置开元寺
月给禄有经。
天成三年
师复中山
招讨使王宴休。
丞相冯道书。
河南尹秦王从荣所留。
奏赐文智大师号。
住持长寿净土院
应顺元年。
正月二十二日。
示微疾。
称念阿弥陀佛而逝。
寿七十五。
腊五十六。
茶毗。
塔遗骨于龙门山广化寺东南隅
风神峭拔。
节操孤峻。
读书于所业外。
李典籍。
莫不该综。
制作尤长于律诗。
长安逍遥园芜漫不治念曰岂姚秦独能为童寿翻译地乎。
卒奏重脩焉。
赐额草堂寺
其在洛诵金刚经。
虽䢇极弗废。
平生游处。
终南崆峒间。
三山诗集。
盛行于世。
释可止
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
年甫十二迥有出俗之心。
悯忠寺法贞律师
年十五为息慈。
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
时大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
执卷服膺三遍。
精义入神众推俊迈。
有老宿维摩和尚者。
释门之奇士也。
楚师曰。
门人秀拔孰者为先。
曰有幽州沙弥者。
温故知新厉精弗懈。
于是求见。
遂质问胜军比量。
随难应变辞不可屈。
维摩曰。
后生可畏。
契经所谓虽小不可欺也。
遂率力请开讲恒阳
缁素无不钦羡焉。
迨十九岁抵五台山求戒。
于受前方便感文殊灵光烛身已而归宁父母及师。
于寺敷演。
二十三往并部。
习法华经百法论。
景福年中至河池
有请讲因明。
后于长安庄严寺化徒数载。
乾宁三年进诗昭宗
赐紫袈裟。
应制内殿。
本道刘仁恭者。
据有北门控扼蕃汉。
闻止之名移书召归故乡。
其父与师相次物故。
母犹在堂。
持盂乞食以供甘旨。
行诵青龙疏三载
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
矫首顾视似有所告。
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
且曰。
蛇则目睛不瞬。
今其动乎。
得非龙也。
焚香祝之曰。
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
苟实龙神轸念。
希值一檀越。
居数日。
燕师家子曰制胜司徒
召申供养。
庄宗遣兵出飞狐以围之。
历乎年载百谷勇贵。
顿释忧惧。
未几燕陷。
刘氏父子俘归晋阳
避乱中山
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
请于开元寺安置。
逐月供俸。
著顿渐教义钞一卷见行于代。
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州陷焉。
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
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
河南尹秦王从荣优礼待之。
奏署大师号文智焉。
于长寿净土院住持。
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忽微疾作。
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
奄然而化。
俗年七十五。
僧腊五十六。
闰正月二日茶毗收遗骨。
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东南隅
风神峭拔戒节孤高。
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
有赠樊川长老诗。
流传人口。
定州中山太原互相疑贰诸侯兼并。
王令方欲继好息民。
因命僧斋于庆云寺
会有献白鹊者。
曰。
人诗客试为咏题。
即席而成。
后句云。
不知谁会喃喃语。
必向王前报太平。
王欣然。
诗人李洞者。
风骨僻异。
贾阆仙之模式。
景福中在河池相遇。
三篇。
宰相孙公渥赵公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详。
唱予和汝
埙篪韵谐。
顷在长安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
姚秦什法师译经之地。
年代寖深鞠为茂草。
且曰。
吾为释子忍不兴乎。
昭宗乞重修。
帝允仍旧赐草堂寺额。
后请樊川净休禅伯
聚徒谈玄矣。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
昔多居终南山崆峒山
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十篇。
盛行于时。
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之道焉。
贾鹗后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青社人
后蜀
孟知祥时御史,刚方严正,门无私谒。
明德元年彭州刺史田敬全辟为州,已而权刺史事。
为政公清,人多敬惮之。
青社人
后蜀御史
明德元年彭州
权刺史事。
冯赟五代 ? — 9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4 【介绍】: 五代时太原人
少以通黠为后唐明宗所喜。
明宗即位后,为客省使宣徽北院使
河东忠武节度使三司使
长兴末明宗病甚,朱弘昭等用事,杀秦王李从荣,立悯帝,益专恣。
应顺元年议移诸镇,潞王李从珂遂反,以兵东进,悯帝惧而杀
李从厚五代 ? — 93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从厚 闵帝 933年—934年
应顺 934年正月—934年四月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149,156
帝讳从厚
明宗第三子。
唐天祐十一年生。
长兴元年封宋王
四年十一月即位。
应顺元年四月被废为鄂王
旋遇害。
在位一年。
年二十一。
晋天福元年追谥曰闵皇帝
孟知祥后蜀 874 — 934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孟知祥 高祖 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874年—934年
明德 934年四月—937年 元年七月后主孟昶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4—934 【介绍】: 五代时后蜀创建者。
邢州龙冈人字保胤
李克用以弟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
后唐庄宗时太原尹。
后唐前蜀,拜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明宗立知祥遂割据一方,暗有王蜀之志。
东川董璋同反,已而攻杀,兼据两川,自领东、西川节度使
明宗以两川之重,屈意招抚,册封蜀王
闵帝应顺元年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
闭关自守,免除苛税,兴修水利,招募流亡。
一年,卒。
知祥字保允
邢州龙冈人
李克用太原
以为亲卫军使
后唐天成中累加太尉侍中
封平原公
长兴二年
击败董璋
得梓绵龙剑普果阆蓬渠九郡。
遂并有两川。
四年检校太尉中书令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兼西山八国云南安抚制置等使。
封蜀王
明年称帝。
国号
改元明德
是年殂。
年六十一。
僭谥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庙号高祖
李愚五代 ? — 93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35 字子晦初名晏平,郡望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自其父时徙家无棣(今山东庆云北)
哀帝天祐三年(906)进士第
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宏词科
河南府参军
后惧祸而避地河朔
梁末帝时复出仕。
后唐庄宗时翰林学士
同光三年(925)从征前蜀,归拜中书舍人
明宗天成间翰林学士承旨
长兴二年(931)知礼部贡举
同年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末帝清泰元年(934)罢相,次年卒。
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有传。
李愚著有《白沙集》10卷,已佚。
民国《无棣县志》卷二三收录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释道贤后唐 ? — 935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始以持诵孔雀明王经获徵验。
后每梦从佛行虚空中。
俄顷数百万里。
佛辄指其下。
以语曰。
此南印度
此西印度。
此摩竭陁国也。
此占波国也。
此迦湿弥罗等国也。
且行且语。
喜跃不自胜。
及窹顿解五天梵音。
悉昙章等。
又默受瑜伽灌顶法。
往往能斥诸胡之伪。
为五天以绐中国者。
于是陇坻间。
皆禀承秘密。
号阿阇梨
长兴四年
上晏驾。
少子魏王从厚立。
潞王从珂镇凤翔。
至是徙镇河东
王不奉诏。
西京留守王思同讨之。
王婴城固守。
思同且克矣。
王惧召问吉凶状。
曰。
窦八郎知之。
可召而问也。
窦至。
擐甲持戈作迎斗势。
已而解甲投戈走。
王方出。
乘城抚众。
谓王曰。
窦八郎所示。
敌降之兆也。
王无忧。
未几。
思同果以士卒自溃乱而败。
王因与拥兵东入洛即帝位。
改元清泰
叹曰。
国家终为石氏有乎。
已兆见于年号。
所谓水清石见也。
二年诏徙并州石敬瑭
天平
敬瑭阻兵自固。
潜结契丹
长驱入
清泰自焚死。
石见之验不诬矣。
兵未入
卒。
窦八郎者。
岐之富人也。
器鬻水于市。
或散发披衣狂走。
遇牛驴车则抚掌大笑。
言语不常。
及死而焚之。
则于火聚中。
尽化为金色蛱蝶飞去。
或揽扑而得之者。
可供养以致灵异。
释道贤
不知何许人也。
持讽孔雀王经以为日计。
末则受瑜伽灌顶法。
持明之功愈多徵应。
尝夜梦佛携行。
步步蹈履浓云若乘刚焉。
每行不知几百里。
而指之曰。
此摩竭陀国。
此占波国。
印度
西印度。
迦湿弥罗等国。
且行且记喜跃不胜。
及寤觉冥解五天梵音悉昙语言。
西域僧到岐下葱岭北诸胡僧往往伪称五印人。
以一接语言。
先斥之曰。
汝是某国人。
北戎南梵无敢绐之。
陇坻道俗皆禀承密藏号阿阇黎也。
长兴末明宗晏驾立从厚为帝。
凤翔清泰不恭其命。
王思同帅师伐之。
清泰乃婴城自守。
清泰曰。
危甚矣如何。
对曰。
召窦八郎。
可逆知胜负也。
清泰出乘城抚众。
其窦八介甲持戈来马前作迎斗之状。
跳跃已解甲投戈而走。
曰。
此外敌必降之象也。
果如斯说。
清泰乃拥兵而东。
俱行。
入洛即帝位欤。
改元曰清泰
奏曰。
年号不佳。
何邪。
水清石见。
至二年敕移并州
晋高祖为天平军乃阻兵自固。
潜连契丹长驱入
清泰自焚。
果石见之应矣。
兵未至。
先终于洛。
今两京传大教者。
皆法孙之曾玄矣。
窦八郎者岐人也。
家且富焉。
器鬻水。
言语不常。
唯散发披衣狂走与李顺兴相类或遇牛驴车必抚掌而笑。
迨死焚之。
火聚中尽化金色胡蝶而飞去。
或手掬衣扇行之。
归家供养焉。
李从珂后唐 ? — 936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李从珂 934年—937年(阳历)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用此年号,149,1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6 【介绍】: 五代后唐废帝亦称末帝
镇州平山人本姓王李嗣源骑将时,过平山,掠得之,养以为子,赐姓名。
状貌雄伟,谨信寡言,骁勇善战,嗣源甚爱之。
嗣源即位为明宗,以从珂屡立战功,封潞王
应顺初闵帝自立。
石敬瑭契丹,大败唐师,乃登玄武楼自焚死。
在位三年。
后唐遂亡。
帝讳从珂
本姓王氏
镇州人
唐光启元年生。
明宗养为己子。
长兴四年封潞王
应顺元年四月
以兵胁废闵帝
遂自即位。
晋高祖
举族自焚。
在位二年。
年五十二。
卢文纪五代 876 — 9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6—951 字子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后梁时累官刑部侍郎集贤殿学士
后唐明宗时,任御史中丞,迁工部尚书
于邺为其所辱,自经死,坐贬石州司马
长兴末,累擢太常卿
末帝清泰元年(934),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后晋时,罢为吏部尚书,迁太子少傅
后汉时,转太子太师
后周建国,拜司空
广顺元年(951)卒。
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
全唐诗》存诗1首。
程逊五代 ? — 938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938 字浮休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后梁末帝贞明二年(916)进士第
后唐明宗时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末帝清泰元年(934)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
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太常卿奉使吴越
次年抵达杭州
归途溺死于海。
旧五代史》有传,并录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张公铎五代 884 — 9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4—945 【介绍】: 五代时太原乐平人
后蜀孟知祥都知兵马使
后与五臣同受顾命。
孟昶立,加检太尉,累官领保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好文史之学,为政清严。
王诩南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南海人
南汉
乾亨初进士,拜中书舍人
大有七年昭阳殿成,著《昭阳殿赋》上之。
是时献赋者数十百人,称第一。
侯益宋初 886 — 965
汾州平遥人
唐光化中李克用麾下。
天成中累授费州刺史
应顺初加西面行营都巡检使
晋初领光州防禦使
河阳三城节度
邺都行营都虞候
移镇潞州
天福四年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五年徙镇泰州
充西面都部署
河中护国军节度
契丹入汴。
凤翔节度
汉祖即位。
加兼侍中
乾祐中开封尹
中书令
封鲁国公
周广顺初封楚国公
太子太师
又改封齐国公
显德元年致仕。
乾德三年卒。
钱元瓘吴越 887 — 94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钱元瓘 世宗 文穆王 932年—941年
长兴 932年四月—933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三年至四年)
应顺 934年正月—934年四月 用后唐闵帝李从厚年号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闰十一月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元瓘字明宝
初名传瓘
武肃王第七子。
乾宁元年盐铁发运巡官
又授金部郎中
天祐中累授检校右仆射
梁贞明中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龙德二年特进检校太尉侍中
后唐同光二年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中书令
长兴三年
武肃王薨。
袭位。
改今名。
加守中书令
四年封吴王
应顺元年进封吴越王
晋天福元年天下兵马副元帅
五年授天下兵马都元帅
六年加守尚书令
八月薨。
年五十五。
谥文穆
徐光溥五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溥,一作浦。
蜀(今四川)人。
初仕后蜀高祖孟知祥观察判官
长兴初,曾上疏请孟知祥行墨制。
明德元年(934),擢为翰林学士
后主时,兼兵部侍郎
广政十一年(948),拜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与李昊同平章事
李昊等所疾,每议事,辄熟睡避之,时号“睡相”。
同年因以艳词挑前蜀康长公主,罢相守本官。
生平见《蜀梼杌》卷下、《资治通鉴》卷二八八、《十国春秋》本传。
光溥有辩才,博学善诗歌。
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续拾》补缺1首。
卢质五代
字子徵
河南人
芮城
天祐三年
李克用承制检校兵部郎中
庄宗之立
有翊赞功。
累擢户部尚书知制诰
翰林学士承旨
同光元年从平梁。
兵部尚书
赐论思匡佐功臣
天成元年特进检校司空同州节度使
明年改赐耀忠匡定保节功臣
就加检校司徒
三年入拜兵部尚书
四年进封开国公
长兴二年检校太保河阳节度使
入为右仆射
应顺初检校太傅
正拜河南尹
太子少师
清泰末复为右仆射
晋祖入立。
以疾分司洛阳
少帝嗣位。
太子太保
天福七年卒。
年七十六。
太子太师
谥文忠
张虔钊五代 ? — 9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辽州人
以勇武闻。
后唐,累补左右突骑军使
明宗即位,擢领春州刺史
天成中契丹,以功授沧州节度使,移镇徐州
长兴中山南西道节度使
闵帝应顺元年,受命讨潞王李从珂,士卒倒戈,走奔后蜀孟知祥仍以其为本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孟昶广政初,加兼中书令
后充北面行营招讨安抚使,拒侯益
后汉,以势孤遁还,惭忿卒。
高从诲五代 891 — 948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高从诲 文献王 928年—948年
乾贞 929年正月—929年六月 用南吴睿帝杨溥年号(三年)
天成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四年—五年)
长兴 930年二月—933年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应顺 934年正月—934年四月 用后唐明宗李嗣源年号
清泰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用后唐末帝李从珂年号
开运 944年七月—946年 用后晋出帝石重贵年号
乾祐 948年正月—948年十月 用后汉高祖刘知远年号(元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1—948 【介绍】: 五代时荆南国君字遵圣
高季兴子。
初仕后梁,累官检校太傅
季兴卒,袭位,惧见讨,奏表归后唐末帝应顺元年封南平王
以地狭兵弱,所向称臣,利其赐予。
诸国贱称为“高赖子”。
在位十二年。
卒谥文献
王处回五代 ? — 95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1 【介绍】: 五代时彭城人字亚贤
性宽厚爱士,颇有机略。
后蜀
孟知祥时累官枢密使,受顾命辅政。
孟昶立同平章事
后因专权贪纵,黜为武德节度使,以太子太傅致仕。
尹拙五代至宋 891 — 971
全宋文·卷九
尹拙(八九一——九七一)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后梁贞明五年举三史。
后唐长兴中著作佐郎直史馆清泰二年忠武军掌书记
后晋天福四年右补阙八年左司员外郎
后汉初为司马郎中弘文馆直学士
后周显德初检校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通判太常礼院事,与张昭同修后唐应顺清泰及周祖《实录》,又与田敏同校定《经典释文》。
宋初检校工部尚书太子詹事判太府寺,迁秘书监判大理寺
开宝四年卒,年八十一。
宋史》卷四三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