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史評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現代詩類
又,臣检《礼阁新仪》,太微宫使卯时行事。近年依诸郊庙例,五更初便行事,今后请依旧以卯时。」从之。 清泰元年五月,
中书门下奏:「据太常礼院申,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今月二十日
祔庙,太尉合差宰臣摄行。缘冯道在假;李愚 十八日
私忌,在致斋内;今刘昭又奏见判三司事烦,请免祀事。今与礼官参酌,诸私忌日,遇大朝会,入阁宣召,尚赴朝
犯轻重决断。如敢故违,致病囚负屈身亡,本处官吏,并加严断。兼每及夏至,五日一度,差人洗刷枷匣。」 应顺元年二月戊午,
诏:「应三京、诸道州府系囚,据罪轻重,疾速断遣。比来停滞,须奏取裁,不便区分,故为留滞。今后凡有刑狱,据理断遣。如有敕推按,理合奏闻,不在此限。」 清泰元年五月丁丑,
诏:「在京诸狱及天下州府见系罪人,正当暑毒之时,未免拘囚之苦,诚知负罪,特轸予怀。恐法吏生情,滞于决
乡里名号,将来赴选者,并令改正,一一坚本贯属乡县,兼无出身,一奏一除官等,宜并不加选限。」从之。 应顺元年闰正月丁卯,
中书门下奏:「准天成二年十二月敕,长定格应经学出身人,一任三考,许入下县令、下州录事参军,亦入中下州
更参酌,奏覆施行。」其年八月,敕:「今后大理寺官员,宜同台省官例升进,其法直官,比礼直官任使。」 应顺元年春三月戊午,
宗正上言:「故事,诸陵有令、丞各一员,近令、丞不俱置,便委本县令兼之。缘河南、洛阳是京邑,恐兼令、丞
自助,非反,故不书反。)乙未,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杀三司使孙岳。戊戌,皇帝崩于雍和殿。(年六十七。 清泰元年,
葬河南洛阳县,号徽陵。虽得其死,而为贼所葬,故亦不书葬。)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
使,兵部尚书李鏻为卤簿使,御史中丞龙敏为仪仗使,左仆射权判河南府卢质为桥道顿递使。丁卯,禫。

   应顺元年春正月壬申朔,
视朝于广寿殿。(著非礼也。) 乙亥,
契丹使都督没辣于来。 戊寅,
大赦,改元,用乐。回鹘可汗王仁美遣使者来。沙州、瓜州遣使者来。 乙未,
朱弘昭、冯赟献钱助作山陵。 闰月丙午,
册皇太后。(不书姓氏,不曰册某人为太后者,母尊不可斥,其事自见于传也。) 甲寅,
册太妃王氏。北京留守石敬瑭献银绢助作山陵。 二月庚寅,
视作山陵。凤翔节度使潞王从珂反。 辛卯,
西京留守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都部署,静难军节度使药彦稠为副。 三月丙辰,
思同兵溃,严卫指挥使尹晖、羽林指挥使杨思权以其军叛降于从珂。 辛酉,
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朱弘实。 癸亥,
河阳三城节度使康义诚为凤翔行营都招讨使,王思同为副。西京副留守刘遂雍叛降于从珂,思同奔归于京师,不克,死之。 丁卯,
京城巡检使安从进叛,杀冯赟,朱弘昭自杀,从进传其二首于从珂。 戊辰,
如卫州。(不书帝崩者,当于废帝纪书弑鄂王也。)

  废帝,镇州平山人也,本姓王氏,其世微贱,母魏氏 ……璋为代,而重诲见杀,故王益自疑,遂据城反。悯帝遣王思同会诸镇兵讨之,思同战败走,诸镇兵皆溃。

   清泰元年三月丁巳,
王以兵东。 庚申,
次长安,西京副留守刘遂雍叛于唐,来降。 甲子,
次华州,执药彦稠。 丙寅,
次灵宝,河中安彦威、陕州康思立叛于唐,来降。 己巳,
次陕。康义诚叛于唐,来降。杀宣徽使孟汉琼。悯帝出居于卫州。 夏四月壬申,
入京师,冯道率百官迎王于蒋桥,王辞不见。入哭于西宫,遂见群臣,道拜,王答拜。入居于至德宫。 癸酉,
以太后令降天子为鄂王,命王监国。 乙亥,
皇帝即位。 丙子,
率河南民财以赏军。 丁丑,
借民房课五月以赏军。 戊寅,
弑鄂王,(义与「弑济阴王」同。)慈州刺史宋令询死之。 乙酉,
大赦,改元 戊子,
杀康义诚及药彦稠。(义诚叛于悯帝,罪宜曰「诛」,而废帝同恶相杀,故书曰「杀」。)

   五月丙午,
端明殿学士、左谏议大夫韩昭胤为枢密使,庄宅使刘延朗为枢密副使。 庚戌,
冯道罢。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密使。 甲寅,
赐劝进选人、宗子官。 六月庚辰,
幸范延光及索自通第。 秋七月辛亥,
太常卿卢文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丁巳,
立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 八月辛未,
尚书左丞姚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许御署官选。(「御署官」,疑是废帝初举兵时所置之官,以其非吏部正授,故须有旨方得选。此于事无劝戒,不必书,以旧史不详,故存所不知,慎传疑也。) 九月,
契丹寇边。 冬十月戊寅,
李愚、刘煦罢。 十二月乙亥,
雄武军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契丹寇云州。 庚寅,
幸龙门。旱。

  二年春二月甲戌,范延光罢。己丑,追尊鲁国太夫人魏氏为皇太后。(非嫡母,故详其爵氏
威塞等军蕃汉马步军总管,落六军副使,乃行。

  明年,明宗崩,悯帝即位,加中书令。三月,徙镇成德。 清泰元年五月,
复镇太原,来朝京师。潞王从珂反于凤翔,悯帝出奔,遇敬瑭于道,敬瑭杀帝从者百馀人,幽帝于卫州而去。废帝
,神曰:「王兵少,东兵来,所以迎王也。」已而东兵果叛降于帝。帝入京师,即位之日,受册明宗柩前。册曰: 「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四月庚午朔。
」帝回顾皓曰:「张濛神言,岂不验哉!」由是皓益见亲信,而专以巫祝用事。

帝既立,以昭胤为左谏议大夫 ……,争于前,帝不能决,遂斩弘实,以义诚为招讨使,悉将禁军以西。

悯帝奔卫州。义诚行至新安,降于从珂。 清泰元年四月,
斩于兴教门外,夷其族。

呜呼!五代为国,兴亡以兵,而其军制,后世无足称焉。惟侍卫亲军之号,今犹因之
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敬瑭兵罢,思同徙镇山南西道,已而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应顺元年二月,
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藩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 ……闻,而不绝其使。独思同执十十及从珂所使推官郝诩等送京师。悯帝嘉其忠,即以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三月,
会诸镇兵围凤翔,破东西关城。从珂兵弱而守甚坚,外兵伤死者众,从珂登城呼外兵而泣曰:「吾从先帝二十年,
者,父母有疾,置之佗室,以竹竿系饮食委之,至死不近。知裕深患之,加以教道,由是稍革。罢为右神武统军。 应顺中
卒,赠太傅。
陆思铎
陆思铎,澶州临黄人也。少事梁为宣武军卒,以善射知名。累迁拱辰左厢都指挥使,领恩
五月癸卯,太白昼见。六月庚午,众星交流。七月乙亥朔,众星交流。九月辛巳,太白犯右执法。乙未,雷。 应顺元年二月丁酉,
众星流于西北。 四月戊寅,
白虹贯日。是月改元。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
太白昼见。 六月甲戌,
太白犯右执法。 九月辛丑,
众星交流。 壬寅,
雨雹于京师。 冬十一月丁未,
彗出虚、危,扫天垒及哭星。

天福元年三月壬子,荧惑犯积尸。二年正月乙卯,日有食之。七月丙寅,月有食
陵尹,以其子景通为司徒,及左仆射王令谋、右仆射宋齐丘皆平章事。四年,封知诰东海王。五年,建都于金陵。 六年闰正月,
金陵火,罢建都,废临川王濛为历阳公,知诰遣亲信王宏以兵守之。拜令谋司徒,宋齐丘司空。知诰召景通还金陵
师,高祖厚赐之,遣还。昪致书高祖,复送光邺等,请以败军行法,高祖又遣之,昪以甲士临淮拒之,乃止。 六年,
吴越国火,焚其宫室、府库,甲兵皆尽,群臣请乘其弊攻之,昪不许,遣使吊问,厚赒其乏。钱氏自吴时素为敌国
等五人皆拜节度使。唐兵先在蜀者数万人,知祥皆厚给其衣食,因请送其家属,明宗诏谕不许。十一月,明宗崩。 明年闰正月,
知祥乃即皇帝位,国号蜀。以赵季良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门使王处回为枢密使,李昊为翰林学士。 ……翔,悯帝遣王思同等讨之,思同兵溃,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以其地附于蜀。四月,知祥 改元曰明德。
六月,
虔钊等至成都,知祥宴劳之,虔钊奉觞起为寿,知祥手缓不能举觞,遂病,以其子昶为皇太子监国。知祥卒,谥为
,进赎罪银三千两,明宗纳之。长兴元年正月,拜从诲节度使,追封季兴楚王,谥曰武信。三年,封从诲渤海王。 应顺元年,
封南平王。

从诲为人明敏,多权诈。晋高袓遣翰林学士陶谷为从诲生辰国信使,从诲宴谷望沙楼,大陈战舰于
甲午 应顺元年
  清泰元年
 




 六

德光乃西徙横帐居揆剌泊,出寇云、朔之间。明宗患之,以石敬瑭镇河东,总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御之。 应顺
、清泰之间,调发馈饷,远近劳敝。

德光事其母甚谨,常侍立其侧,国事必告而后行。石敬瑭反,唐遣张敬达 ……而后北。」临诀,执手嘘嚱,脱白貂裘以衣高祖,遣以良马二十匹,战马千二百匹,戒曰:「子子孙孙无相忘!」 时天显九年
也。

高祖已入洛,德光乃北,执赵德钧、延寿以归。德钧,幽州人也,事刘守光、守文为军校,庄宗伐燕得之
记云。(契丹年号,诸家所记,舛谬非一,莫可考正,惟尝见于中国者可据也。据耶律德光立晋高祖册文云:「惟 天显九年,岁次丙申。
」是岁,乃晋天福元年。推而上之,得唐天成三年戊子,为天显元年。按契丹附录,德光与唐明宗同年而立,立三
,天下乱,凉州以东为突厥、党项所隔,郓兵遂留不得返。今凉州汉人皆其戍人子孙也。」明宗乃拜孙超节度使。 清泰元年,
留后李文谦来请命。后数年,凉州人逐出文谦,灵武冯晖遣牙将吴继勋代文谦为留后,是时天福七年。明年,晋高

八年
尚书右丞梁焘上奏曰陛下必欲命令坚明莫若
谨于更张审于施设无以浅事辄废远虑无以辩言轻
动成法盖条法频改 (第 2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