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者。各从其断然可知者。始焉则遂分而为三祖。于高丽进贤馆太学士完山府院君文忠公讳群玉者。其一也。谱云。 宋哲宗元祐元年。
文忠公奉使上贺时。司马吕范诸公。荐程伊川。为崇政说书。又荐公为门下侍郎。及伊川罢。公亦论事见罢而还。 …… (第 103H 页)
村公湜居丧之礼。爱日公应参养亲之诚。其卓伟敦笃。实有不容言者。而其可曰灵芝无根。醴泉无源耶。且威靖公 七夕
南征大勋。至获赐名之殊宠。而再受封于完山。以晚六从祖而为志晚六者。所引重亦甚盛矣。御侮公得男之壬辰原 (第 103H 页)
  春秋书正
朱子与张敬夫书曰。春秋加春于建子之月。则行夏时之义在其中。答吴晦叔书。又曰周人固已改月。但天时则不可改。于是以孟子之七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雨苗长之时。證其改月。以书之秋大熟未穫。乃夏时之秋。證其不改时。此所谓以夏时冠周正者也。其义则自程子发之。而胡武夷以周正而行夏之时。则圣人见诸行事之验也。蔡九峰则以为时不改月亦无改也。乃引商书元祀十有二月。书其即位。又以汉史 元年冬十月。
书其建国。而所谓正朔者。以是月为 (第 393L 页)
岁首。
会朝聘问颁历授时于是朔始也。孔安国郑康成则以为非徒改月。而岁亦改也。乃后汉书陈宠传以天地人之三正。为 (第 393L 页)
夏殷周之三统。又以前汉律历志周师初发。以殷 十二月戊子
亥月。后三日得 (第 393L 页)
  春秋书正
朱子与张敬夫书曰。春秋加春于建子之月。则行夏时之义在其中。答吴晦叔书。又曰周人固已改月。但天时则不可改。于是以孟子之七八月。乃建午建未之月。暑雨苗长之时。證其改月。以书之秋大熟未穫。乃夏时之秋。證其不改时。此所谓以夏时冠周正者也。其义则自程子发之。而胡武夷以周正而行夏之时。则圣人见诸行事之验也。蔡九峰则以为时不改月亦无改也。乃引商书元祀十有二月。书其即位。又以汉史元年冬十月。书其建国。而所谓正朔者。以是月为岁首。会朝聘问颁历授时于是朔始也。孔安国郑康成则以为非徒改月。而岁亦改也。乃后汉书陈宠传以天地人之三正。为夏殷周之三统。又以前汉律历志周师初发。以殷十二月戊子 亥月。
后三日得 …… (第 393L 页)
周正 辛卯
(第 394H 页)
子月。
明日 (第 394H 页)
壬辰。
与武成之一月与太誓之春。皆有相合。则武王灭商之日。史氏改书以周之月时也。前乎朱子。后乎朱子。诸家之说 (第 394H 页)
周正辛卯朔子月。 明日
壬辰。与武成之一月与太誓之 (第 394H 页)
春。
皆有相合。则武王灭商之日。史氏改书以周之月时也。前乎朱子。后乎朱子。诸家之说。互有證据。不得归一。后 (第 394H 页)
学何所适从。此乃春秋开卷劈初头第一义。而若是纷如。大义数十。虽曰炳如丹青。何敢拟议焉。愚意窃以为 寅月岁首。
自历宗以来。唐虞因之。 (第 394H 页)
亦然。行之已久。天时人事。亦为顺也。商周有天下。改正朔易服色。以新天下之耳目也。故殷用殷正。周用周正 (第 394H 页)
。时王之制。而行之朝廷者也。
正则天下之人习熟于见闻而常常行之。故诗及周礼。多言夏时。则周之世二正。固兼行者也。由是而言。诸家所论 (第 394H 页)
。并行而似不相悖矣。朱子所云加
(第 394H 页)
建子
之月则行夏时之义在其中者。深得夫子作经之微旨也。
  经筵讲义大学首章止于至善
大学讲义释首章止于至 (第 394H 页)
夫人厌魅延禧。伏诛。贬妃为庶人。幽于宜州。六年。乙辛谋亡入宋。伏诛。使僧善知雠校高丽所送佛经。颁行。 元祐元年。
召权翰林学士赵孝严,知制诰王师儒等。讲五经大义。四年。谕学者当明道穷经。七年。生女真部节度使劾里钵疾 (第 332L 页)
 
(宋神,哲。)惠宗。(名秉常。谅祚子。宋神宗戊申嗣立。己酉。改元乾道。○辛亥。改元天赐,礼盛,国庆。○丙辰。改元大安。○丙寅。 改元天安礼定。
同年死。在位十八年。)
 
(宋哲,徽,钦,高。)崇宗。(名乾顺。秉常子。 (第 418H 页)
宋哲宗丙寅
嗣立。丁卯。改元天仪,治平。○辛未。改元天祐,民安。○己卯。改元永安。○ (第 418H 页)
。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教。旁涉儒术。号祐世僧统。欲入宋求法。王不许。至宣宗时。数请。宰臣极言不可。 二年四月。
煦潜与弟子二人。随宋商林宁船而去。王命御史魏继廷等。分道乘船追之。不及。遣礼宾丞郑仅。问过海安否。煦 (第 79H 页)
汉学教授, 世子侍讲院文学黄景源。记。
灵圭大师死节记
浮屠灵圭姓某氏。从清虚大师休静。学浮屠法。  神宗皇帝二十年。
平秀吉兵犯清州。灵圭以其徒从赵文烈公宪。破秀吉兵于清西门外。移屯锦山。战益力。 (第 190L 页)
制策。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宋未亡故也。至先生时。宋已亡。则大义安所信乎。然先生论次古史。起伏羲氏。止于 宋元祐元年。
其尊宋也。亦至矣。然则先生信大义。比诸吉父无愧也。先生温恭善教人。蒙古诸生。或自幽冀。或自齐鲁。或自 (第 207L 页)
  

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礼曹判书,知 经筵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春秋馆成均馆事,海平府院君, 世子贰师文贞尹公墓志铭(并序) 神宗皇帝二十年。
 昭敬王出狩义州。 车驾次于东坡驿。召文靖尹公斗寿,文贞尹公根寿。 谕曰。倭奴不庭。涉大海。蹂我疆土 (第 305H 页)
 赵元昊开运, 广民,(民一作运。) 大庆, 天授礼法延祚。 赵谅祚延嗣宁国, 天祐垂圣, 福圣承道 奲都, 拱化。 赵秉常乾道, 天赐礼盛国庆, 大安,  天安礼定。
 赵乾顺天仪治平, 天祐民安, 永安, 贞观, 雍宁, 元德, 正德, 大德。 赵仁孝大庆, 人庆, (第 317L 页)
 臣谨案。如此之类。宜悉画为井。收其九一。勿令永业。勿令转卖。使井田之形。落落棋布于天下。不亦善乎。不图出此。贪于近利。收其重税。如私田十五之例。岂不惜哉。当时开封府诸路官田。共四十四万七千四百四十八顷。(见通考。)以此为井。间间行九一之法。亦足以新天下之耳目。惜乎其不为也。 哲宗元祐元年。
户部请鬻卖绝户田宅。〇徽宗政和元年。朝廷以用道艰窘。命鬻卖官田。八月诏。乃者。有司建明尽鬻系官田宅。 (第 116H 页)
 

郑侠奏议云。建言者。以诸门及本务税额亏折。皆是官员饶税过多。而吏人受财。公共偷瞒不知。乃为市易拘拦。商旅不行。税乃大亏也。每纳税钱一百文。别取事例钱六文。以给专拦等。已而所收之税。不及十文亦收事例钱十文。只如苧麻一斤。收钱五文。山豆根一斤。收钱五文。却要事例钱十文。〇臣谨案。关有吏卒。不能无饩。然原税之中。折给几贯。凡事例钱讨出者。虽铢金寸帛。直用极律。然后商旅可以行矣。 哲宗元祐元年。
从户部之请。在京商税院酌取。元丰八年。钱五十五万二千二百六十一缗有奇。以为新额自明年始。
 臣谨案。 (第 201H 页)
 
捕者。越入长城。逼静州。(今义州南二十五里。)西京将军柳涉。不能御。免官。宣宗三年。(宋哲宗元年。 辽道宗三十二年。
)辽欲于鸭渌江。新起榷场。遣使请罢。(遣李颜。)五年。又遣使乞罢榷场。辽主许之。
 献宗元年。(辽道 (第 319H 页)
   辛亥除夕前夜宿玉堂。士绥伴直。余偶诵岂知玉堂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之句。士绥问作者为谁。余依俙认为阳永叔为梅圣俞作也。士绥因题一诗。以此为落句。苦要余和之。明日考检。始知非欧阳也。乃东坡武昌西山诗中语耳。其序曰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与翰林承旨邓圣求会宿玉堂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作此诗。要圣求同赋云云。且非岂知玉堂
俞作也。士绥因题一诗。以此为落句。苦要余和之。明日考检。始知非欧阳也。乃东坡武昌西山诗中语耳。其序曰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与翰林承旨邓圣求会宿玉堂话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作此诗。要圣求同赋云云。且非岂知玉堂 (第 354L 页)
十胜。烧瓣鸱夷庙。蹯浪八月潮。以泄我胸次耶。寂寂坐此一室。转增我磊磈。
书宋神宗哲宗实录修删事迹后 元祐元年。
诏脩神宗实录。邓伯温,陆佃修撰。林希,曾肇检讨。蔡确提举。确罢司马光代。光薨吕公著代。公著薨吕大防代 (第 224H 页)
以示偏私于民。收其贡布。纳之司赡而别置之。户部总其 一年
所纳之数。而逐岁 启闻。自上如有不得已支遣之处。则 命有司而供之。要当节其浮费。豫为蓄积。他日用以易 (第 481L 页)
  

经筵故事
  臣世采按续纲目。 宋哲宗元祐元年夏四月
召程颐为崇政殿说书。颐。颢弟也。闻汝南周敦颐论道。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年十八上书仁宗。欲黜 …… (第 137H 页)
再辞而后受命。二年八月。差管句西京国子监。今采其在讲筵时奏对诸事。以备 圣览。
  论经筵劄子[一 (元祐元年三月)
臣伏观自古人君守成而致盛治者。莫如周成王。成王之所以成德。由周公之辅养。昔者周公辅成王。幼而习之。 …… (第 137L 页)
  

论经筵劄子[二 (元祐元年三月)
臣闻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傅其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 …… (第 139H 页)
 贴黄。 今不设保傅之官。傅德义保身体之责。皆在经筵。皇帝在宫中。语言动作衣服饮食。皆当使经筵官知之。
  论经筵劄子[三 (元祐元年三月)
臣窃以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畏惧。莫 …… (第 139H 页)
 

贴黄。臣窃虑圣意以 去年冬至
及今岁旦。已受贺表。不欲改更。此甚不然。后是可以盖前非。改过不吝。成汤所以称圣也。
  又上太皇太后 …… (第 147L 页)
  乞就宽凉处讲读奏伏(三月二十六日)

臣伏见迩英阁讲读。入夏渐热。 去年四月
后侵晨讲读。亦甚有暑气。恐于圣体非宜。欲乞特降圣旨。移就一宽凉处。贵得稳便。
  又上太皇太后书 (第 148H 页)
(四月)
臣近言迩英讲读渐热。乞移就宽凉处。贴黄称如别无稳便处所。只乞就崇政或延和殿。窃闻给事中顾临有言。以 …… (第 148H 页)
  论开乐御宴奏状
臣伏睹有司排备开乐御宴。臣备员劝讲。职在以经义。辅导人主事有害。义不敢不言。夫居丧用丧礼。除丧用吉礼。因事而行。乃常道也。今若为开乐张宴则是特为一喜庆之事。失礼意害人情。无大于此。虽曰故事。祖宗亦不尽行。或以故而罢。或因事而行。臣愚窃恐祖宗之意。亦疑未安故也。自古太平日久则礼乐纯备。盖讲求损益而渐至尔。虽祖宗故事。固有不可改者。有当随事损益者。若以为皆不可改。则是昔所未遑。今不得复作。前所未安。后不得复正。朝廷之事。更无损益之理。得为是乎。况先朝美事。亦何尝必行。臣前日所言殿上讲说是也。故事未安则守而不改。臣前所言 冬至
受表贺是也。臣前后累进狂言。未尝得蒙采用。而言之不已者。盖职之所当。不敢旷废。伏望圣慈特赐听纳。自中 …… (第 150L 页)
之心。而哲宗乃谓妄自尊大。是以凡臣之趋走供给为贤。而不知程子师道自重之义也。又奏不可遽折柳枝。以乖方
生物之道。而哲宗乃不悦。是以凡臣之泯默不言为贤。而不察程子随事规谏之义也。此二弊者。非学问。无以扩其 (第 151L 页)
  北齐时尚书省亦有录令仆射。总理六尚书事。谓之都省。亦谓之北省。疑宋朝后省亦仿此耳。
 
淳化四年诏给事中。凡制敕有所不便。准故事封駮。 元祐元年。
门下中书言后省修成。所有省曹寺监条贯。以门下中书后省为名。从之。建炎间因旧制置门下后省。以给事中为长 …… (第 279H 页)
  

诞日也。
 唐明皇以降诞日燕百僚。百僚表请每年 八月五日
为千秋节。后改长秋节。穆宗初诏百僚命妇于光顺门。进名参贺。宋朝亦用此制。瑞庆节。即宁宗诞日也。
二十 …… (第 279L 页)
 周礼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内朝犹言内班也。
三十板。闻有(止)便安之计。
 
时论者以帝居重华。未还大内。则名体 未正
而疑议生。有旨修葺东宫。为屋数百间。欲徙居之。故先生之言如此。
三十一板。宛转方便。
  宛转。犹言 (第 279L 页)
 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注论。谓考评其行艺之详也。
看详学制
 按看详。似是看审详定之意也。纲目 宋哲宗元祐元年五月。
命程颐等修定学制。太学自蔡确起大狱。博士诸生禁不相见。教谕无所施。御史中丞刘挚以为言。至是命程颐,孙 (第 361H 页)
  
牛溪先生年谱(别行于世)
[本文缺]

牛溪先生年谱后说(奉禀慎独斋)
问。君子之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莫不各有当然之则。而先生之道。尚未著明。彼不知而妄言者。固不足道。所谓知之者。亦有不精不详之病。一心以为先辈言行。犹有所出入云。则其为害莫甚焉。吾请与子明辨而详说之。以究其当然之则。可乎。曰。牛栗两贤。生并一世。志同道合。一动一静。悉以古人为准则。(栗谷出处。似以明道而当温公之任。先生出处。一仿伊川。而所遭时义。亦略同矣。)○伊川先生年谱。嘉祐四年。举进士。不复试。治平,熙宁间。近臣屡荐。自以学不足。不愿仕也。元丰八年。高后初政。司马光,吕公著等上其行义于朝。 元祐元年三月。
赴召为崇政殿说书。在职累月。不言禄。俾户部特给焉。(先生 (第 269H 页)
癸未
以前同。) (第 269H 页)
九月。
司马光卒。(栗谷 (第 269H 页)
甲申
之卒同。)二年七月。为孔文仲等所诋而去。七年。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监。为苏辙所挤。辞状极论儒者进退之 (第 26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