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海盐侯陆祎墓 汉 · 无名氏
四言诗 押寒韵 出处:槜李诗系卷三十七
皇纲不振,天裂地剜。
南基荡荡,北辰桓桓。
帝命作镇,龙啸江干。
承泰六合,响威三坛。
求其隐逸,将弹南冠。
入宾金室,讲道储端。
我翼未辉,摧折永叹。
何用不德,命此执翰。
镂金作颂,亿载不刊。
附考:陆祎,字元容,凯之子也。赤乌中,为黄门侍郎,封海盐侯,加偏将军,行左丞相,镇西大将军事。历征北将军,入为太子中庶子。刚方强固,在戎果毅。其墓碑系泰宁乙酉十二月壬戌立,文甚可诵。宋政和间,毛滂取置月波楼。建炎三年,寇乱,太守邓根碎为炮石。
阆仙洞记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五、乾隆《桐庐县志》卷二
予至此洞十馀载,释老之徒游寓甚众,多苦寂寥而去。崇宁己酉,天台惠文来卜以居,文所赋清苦而能化,桐庐人为感,相召以资之,洞于是乎兴。大观之己丑春,予自洞霄南还,道出密岩之下,文请为洞中游。因与予言:「顷有卜者为文占云,当有显官至,且度两弟子,由此遂为名刹。今已度弟子,公复来,乃其兆乎」!予与文言:「顷有异人道予自紫元洞游人间世,可于桥之西为予作紫元庵,他日于此栖养以度生」。文喜,不日而庵成,求予文。予尝顾洞中物,皆出天造,非人力所能为。若天池以时而盈虚,碧鸡以时而来去,巨蟾以时而鸣默,出洞之龙,坐禅之床,应击之鼓,跨空之桥,与物合真,与天同信,皆自然而然,非有待乎人而后见乎世者。乃叙卜者异人之语,作诗十绝以贻惠文。
贺复辟表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七六、《杨龟山先生集》卷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元凶肆逆,寰宇震惊。妖氛廓清,宸居复正(中贺。)。恭惟皇帝陛下膺图御极,经德体元,信顺式孚,天人协助。虽有去豳之意,难逃如市之归。大明既升,舆情共庆。总师入觐,率多方叔之壮猷;遗泽在民,行遂先王之复古。
与许高老书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自钧旆西行,绝不闻耗。近亲情自庐陵还,始知寄寓分宁,殊慰仰德之勤。不审比日起居如何?伏惟神明协相,福履增胜。世路日益艰棘,去岁建康退衄,车驾移跸,四明复不守,遂由海道至永嘉。永嘉隘陋,非万乘可居,会稽以李邺迎降,得免焚毁,今始驻跸于此。又闻欲上霅上,未见报,不知如何。浙西夷伤无孑遗,而钱塘、苏、秀为甚,惟霅上独全。会稽馈运路梗,势必不能久居也。闽中自昔兵火不到,去年苗、刘焚劫浦城、邵武,近又建阳、松溪诸蛮杀伤县官。盗贼蜂起,王𤫉下溃兵入建、剑,虏掠殆尽,屋宇无有存者,被害尤甚于他处。残寇以从温陵路去,未知所向。泉南今岁大歉,恐不能支。敝居将乐在山谷中,五季避地之所。贼逼邻境,不免亦迁避。仰禄为生,而州县匮乏,俸廪不可得,贫窘遭此,殊难堪也。世事如此,奈何!某避贼回方数日,伤暑湿,偶作寒疟未痊。今日当发,适有人行,凌晨扶病作此,不能尽所欲言者,殊愧草率。
与吴大卿书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闻隆祐六宫先往江表。自江而南皆江表也,诏书所谓江表者,必是江州。百司官府不与军旅之事者皆从之,则建康不复治他事,悉力战守耳。诸公能如是,则中兴之功可指日而望,天下之幸。昔汉高祖之兴,以萧何守关中,光武以寇恂守河内,以为根本,故楚汉相守,荥阳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今上供物散在数处,不知甚处为根本,庙堂必有成算,非衰老所能知也。
与吴守书 其一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杜门索居,渴仰风德,日益增剧。乡邦虽僻左,而溪山之胜,亦吾闽佳处,当无事时,亦足乐也。但世故如此,纵有乐事,宁能解体国者之忧乎?苗、刘犹未获,闻诸将环集,人神共诛,想不能复为孽也。又闻池、饶尚有残寇,未免调兵防拓,不知只为苗、刘否?前日得福州相识书云:召募海船甚急,福州二百只,所费已不赀,不知吾郡能免否。虽有船由海道去,不知领之者为谁,一非其人,则有害无补。今日之事,所忧非一,奈何奈何!
与吴守书 其二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累日剧暑,共审抚字之馀,台候动止万福。苗、刘陷湓亭,则建城逼矣,奈何!敝乡民兵前此效用,获级者不赏,死事者不加恤,防拓建安者几千人,又无故遣之,今未及一月又召之,此曹宁肯复为用耶?乡中去岁洪水横流,濒溪庐舍漂荡殆尽,深山穷谷,膏腴之地,悉变为沙砾。农人坐视,无力修治,秋成何望焉。则今岁事,又可知矣。即今斗米已百七十钱,某自省事以来,民饥未有如此者。岁凶,正宜存抚而散利,薄征弛力,尤荒政之不可缓也。此乡顽民素喜为乱,邑人旦夕震惧,恐其迫穷生变,今调兵又欲随税钱科敷,是速其为乱也。科敷一事,得免之,乃幸。万一缘此生事,则科敷未必有得,而其患有不可测者,不可不虑也。如闻赵观察领兵万馀人自福唐来,其兵势似可恃,若此而不能禦,虽有七百人未必有济。闻县中欲以百人为一番,逐次起发,亦似无害,庶几人少易为制驭,不至自扰也。某居閒不应妄论,素恃爱厚,故辄及之,惟宽明照亮。
张安时墓志铭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公讳某,字安时,姓张氏。高祖照,仕南唐,摄汀州幕官,遭乱退居沙县,故今为南剑州沙县人。曾祖某,祖某,不仕。父某,以公贵,累赠正奉大夫。母邓氏,赠硕人。公自少力学有文,甫冠,中熙宁九年进士第,调兴化司户参军,福州闽县主簿。改江州录事参军,监湖州新市镇,开封府东明县酒税务。试学官,中选,除建州教授。未赴,改宣德郎,知德州德平镇。上皇嗣位,赐绯衣银鱼。召赴阙,除宗子博士,通判无为军。除太常博士,赐对称旨,除监察御史。迁工部员外郎,逾年出知兴化军。还朝,除知信阳军,入为兵部郎中。以郊祀恩,赐三品服,知广济军。初为御史,会四郊斋宫以内侍董其役,畿邑骚然,公请付将作,而后民得不扰。在京百司皆隶台察,而閤门、殿中监多嬖倖持权者莅其职,独不与,怙宠自肆,弊尤甚,无敢谁何者。公请隶台察如他司,上从之。未数月,复如旧,公由是乞罢台职。章再上,迁郎曹。其在信阳,朝廷下京西市金炭。淮康,邻壤也,支邑十,义阳两邑而已,所敷如淮康十之六,民以偏重诉之,而前守不加恤。公下车曰:「守令,民之父母,民犹赤子也,其可坐视其重困乎」?即致书漕台,辨析之甚力,卒如所请乃已,民赖之不为横敛所困。其去思,至于今不忘。京东岁荐饥,盗贼蜂起,民流亡相属于道。有旨蠲其赋租以赈恤之,公既免租,而定陶屯兵逾万人,廪无见粮,遂奏乞支降金谷赡军。时相怒,而以二租不当免官。言路论之为非辜,上悟,复官,还旧治。已而遇疾,遂引年而归。公为人敦朴夷易,遇物无城府,洞见心膂。一言之出,终身可复。平居卷不释手,自六经诸子百氏书,一经目辄成诵不忘,下至科举之文,亦无所不记。每春官较艺举天下士,公多与焉。晚学无根,类以剽截袭前为工,公一烛之,皆莫能掩也,人服其明。其后门生登膴仕、居要津者不可胜计,而公不一至其门,其外势利、恬于进取盖如是。元祐中,礼部侍郎杨公畏以贤良方正荐公,未及召而科适罢,士论惜之。历仕五十馀年,以清约自将,归无馀赀,而与兄弟同其有无,不以一亳私于己,为子孙后日计也。初,右司谏陈公莹中论蔡氏兄弟,忤旨,窜岭南,方京、卞用事之时,虽亲戚故旧皆讳言其名,公独附置邮通问不绝,人皆为公危之,而公自若也。非笃于风义,不为刑祸所移,宁有是夫?故孝弟著于乡,行义信于朋友,惠泽加乎民人,无贤愚皆知其为君子也。自宣德郎九迁为朝议大夫,以疾终于正寝,实建炎二年八月念九日也,享年七十有三。娶邓氏,先公卒,赠宜人。子男三人:周辅,迪功郎、亳州城父县主簿。曰周佐,曰周俊,皆将仕郎。女三人:长适进士罗宋,次适进士陈应求,次适宣义郎、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胡寅。孙男二人、女二人。既卒之明年,其孤将以十一月初五日葬公于湖山之阳先茔之左,以右正言廖公刚之状来请铭。余于公有同年之契、朋友之恩,义不得辞,乃为之铭。铭曰:
少年逢时,历事三世。不比不随,独行其志。俭以持身,富以多文。瘗铭新阡,以示后昆。
枢密郑公墓志铭(绍兴三年)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杨龟山先生集》卷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建炎三年七月戊子,枢密郑公薨于位。其子玙将以绍兴三年十一月乙巳葬公于建州城卫紫芝山,以书属予铭。予与公昆弟游非一日也,义不得辞,乃序而铭之。公讳瑴,字致刚,姓郑氏,其先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时避乱从王潮入闽,居建城南乡之龙池,故今为建州人。其上世皆晦迹不仕,至公之皇考宣奉公始以词学擅名乡邦,励诸子以学,相继登科,皆有闻于时。公其季子也,政和八年以贡士第,除安陆教官。待次权尉于信阳,用捕盗功改承务郎、监南康酒税。中司陆德先、侍御史郑滋荐为御史台主簿。金人入寇,中都失守,上以元帅总戎于济濮,公挺身归之,从至南都。上即位除监察御史,明年被上旨,治嘉兴狱回,称旨,迁司谏。累章乞移跸金陵,控大江以为阻,因忤大臣意。事虽不行,上深知之,迁谏议大夫。明年,金人复犯维扬,公扈从渡江,上面谕曰:「不用卿言,以至此」!及驻跸钱塘,苗傅、刘正彦逆乱,以上为睿圣皇帝,册皇太子即位,公庭立面折之,不能夺。私窃谓逆贼凶焰炽甚,非结外援无可为者,乃上章待罪求去。将北走平江、金陵,与吕颐浩等议兴复计。太后降诏不允,迁中司。二凶窃威福之柄,肆行杀戮,日至都堂侵秉机政。公谓,便宜军法,行之所部士卒可也,馀当闻诸朝廷,付之有司。都堂国论所从出,非外迁之臣可得而与也。抗章力言之,乞告示傅等宜一遵典法。章留中不下,公对,恳请降付三省施行。「乱臣虽以横逆加,臣死职,不当避也」。章下,傅等果出怨言,然亦少戢矣。又闻以佥书枢密召吕颐浩,以礼部尚书召张浚,分张浚兵,令以五百人归陕西,而浚不受尚书之召,亦不肯分所部兵,遂谪浚以散官居郴州,擢俊以节度知凤翔。公知出傅等奸谋,假朝命使外无彊兵谋臣,内生变乱,得以自肆,遂具章乞留吕颐浩知金陵,浚不当谪降。即遣官更姓名微服为贾人,徒步如平江见张浚等,具言城中事,合严设兵备,张声势,持重缓进,使其自遁,无致城中之变,惊动三宫,此为上策。浚等闻知,皆感激奋励,为赴难计。又忽宣诏以上为皇太弟、天下兵马大元帅,幼主为皇太侄监国。公震恐不知所为,即与大臣进议,以为:「在廷公卿百司郡吏皆昔之臣属也,今则与之比肩事主矣,稽之于古则无所取法,行之于今则实逆天道。或者谓为大元帅可以任军旅之大事,臣窃以为不然。昔舜之禅禹也,犹命禹徂征有苗,则禹虽受禅,而征伐之事舜犹亲之也。唐之睿宗传位皇太子以听小事,自尊为太上皇以听大事,如是无不可者。则稽之于古为有法,行之于今为得宜。太后依旧垂帘同听政,以安人心」。其命遂已。既而义师西向,上复位,公之力为多也。遂除佥书枢密院事,上降御笔手诏奖谕,有「景想节义」之言,其事可知矣。车驾既还建康,留公弹压,谓左右曰:「郑某兵民所信爱,故令护太后驾,须其至,将国任焉」。其忠义结二圣之知盖如此。公自春徂夏,夙夜尽瘁,至忘寝食,因感暑湿,得腹疾四日,上犹令赴省议事,疾甚。有旨宣医,不效,遂不起,享年五十。讣闻,上嗟惜久之。前一日皇太子薨,上顾谓大臣曰:「朕丧元子犹能自排遣,郑某讣至,殆不能释也」。褒赠之典皆度越夷等,特赐田十顷,居室五十间,以抚其孤。曾大父讳仁顺,大父讳嵩,以公贵,赠正奉大夫。父镇,故任登仕郎,赠宣奉大夫。母游氏,赠普安郡夫人。娶张氏,朝奉大夫微之女,封齐安郡夫人,有贤行,配公无违德,闺阁之内雍如也。公将葬,夫人以九月丁卯卒于建安之私第,享年五十有五。男二人:长曰玙,承务郎、佥书邵武军判官厅公事。次曰琪,承奉郎。孙曰继祖,承务郎。皆尚幼。公于艰危中,荐历台谏,章数十上,皆人所难言者,非安危所系,皆略而不言,著其大节而已。事之本末,于公自叙之章可以槩见,有旨章告中外,不可诬也。铭曰:
烈烈郑公,逢时多艰。徇国忘身,为世大闲。抗言于庭,妖凶屏息。天位复常,繄公之力。守节不渝,载之宸翰。大哉王言,炳若星焕。弗磨弗切,惟石之坚。刻铭幽宫,万世之传。
祭陈立道文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二、《杨龟山先生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
于戏!以吾外祖之德,其后未有显者。汝幼而聪颖,笃行彊学,年才弱冠,已策名于荐书。意其大吾外氏之门者,必汝也,遽止于此,何其痛耶!又使汝双亲垂白,有伤子之戚,孀妻稚子,失所依怙,何其酷耶!于戏天乎,理不可推,其命也夫!于戏哀哉!
宋故平恩府君晁公墓表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八、《嵩山文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泰州市
晁氏东眷舒州郎中元配公孙氏第三子,其字次膺,生而俊气干云霄直上,与先生长者语,无难事也。识与不识见之,曰:「是诸公卿之选已」。学辞赋于诸兄间,日一再作而佳矣。京师秋赋,而时方以理财为新政,主文刘贡父、李公择、王忠甫皆与丞相论不同。试《节以制度不伤财赋》,公选甚高,礼部不奏名。既而废诗赋,用新经义,公曰:「人各有才智而喜异也,是不待一再作者」。主王氏《诗》,犹杂以毛公《诗》。登熙宁六年进士科,注单州城武县主簿。时初遣察访使出按郡国不法,远迩震恐。使京东者少年新进,未更仕任,特恃其兄参知政事与丞相方睦劾一路,有几人可免不坐?是人方仰公气象,而不得不听其言。于是京东有宽政,莫知其自公出,而人被赐矣。以瀛州防禦推官知洺州平恩县,县滨河,公与众游乐,而独色忧曰:「河不决今年则明年」。乃舒以调度,民知无征,而不知有储也。后有小吴之役,一道远迩病矣。而平恩之民因以叹公神明之政,德之,今不忘也。代还,格碍,不得改官。以泰宁军节度推官知大名府莘县事,民相庆曰:「平恩之父母也,肯独不以吾属为莘人之子乎」?公于莘得上下之欣喜,而誉益远。在平恩时,上位居官如故,而待公犹故旧朋友也,置不举属吏礼数,而转运使李楚老犹不平,阴以怒提举保甲狄咨,按刺公以保甲法。时保甲之法密秋荼也,孰非保甲法之罪人哉?前日以公为才而肃给异功状者,为今私不奉法,而于时政有向背矣。狱具,除仕籍,居楚州。大赦,居兖州,渐以还济州。公裕然不以欣戚于去来,曰:「舌不在,不得自致其身也邪」?公初于济贫甚,何心于吾富哉!人术甚疏,而殆天有以富之也,乃知天命祐之而行者君子也。公于是居闲将十年,犹一日也。视一世之进退穷达,须臾歌笑,蹙蹙涂上多平生故人,曰:「孰能为我往谢之」?嗟夫,公能贫而富,穷以达,使用其才于朝,宜何如哉!元祐初有理诉所,公亦未忍自弃于兹时也。彼在位者乃不得特恩洗涤公,必欲以散官论如常法。公去弗顾曰:「知命乃为君子邪」!议者谓元丰多失士,而元祐之失士亦不少也。其在公,特不仁者,顾岂不有一哉?一林之木异质,先伐之材,风雨既先摧之,孰肯出力以培之?此君子之困幽谷,所以不觌三年也,或终身幽谷而与株木处矣。虽然,使公之官于朝也,亦几何时留哉?识者谓使朝廷之弃公,不若公初自郡国弃之也,闻者悲之。公闲居何以发挥其伊郁侘傺之感哉?自念《离骚》之变《国风》,宋玉、景差之徒殆不知有《国风》者,非忘之也。其后以宫商为乐府者,又自一《离骚》也。以故公于是辞有律吕矣,其传寖远,上达于六宫。会新作大晟府,起黄钟于上躬之中,指弃塞古今诸儒异同之论,坐取三代以来钟鼎磬镈镛铣之属毁而碎之,视不复用。昭陵留心,躬以封缄之品,度亦不可存矣。师臣末为此媚上之术,鼓舞天下,要得天下咸知其不可起而仕者,必为我出也。公乃被迅召入大晟府,奉旨作为一时瑞物之辞,乃还公承事郎、大晟府按协声律,咸曰彻乎其众望也。盖公于语言酬酢之初,失师臣之微矣。是行也,不知公者谓公喜矣,知公者为公耻之。呜呼,前谓公仕于朝而达也,亦能久而待其才之输乎?彼李固、杜乔辈于汉祚三绝,人君残昏失道之时,能为其次而不能为其上。五王黜周后,反唐帝,歛天下之情,而一日身之敏矣。然能勇决于临事,而迟疑于来事,二者相望于千岁,而不保其躬,卒贻后世纷纭之大患则一也。公有以当斯任也,必见功烈之出非常,而不终日矣。其他脂韦之厚薄,尚敢为公陈哉?有以乐府辞为公称者,重可悲乎!公政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昭德外第,实至京之踰月也。娶梁氏,男三人:益之、观之、同之。女三人,婿曰滕伯奇、翟光弼、马承休。以其年九月十九日葬鱼山世墓之次,后十有三年说之避地海陵,乃得论次表公之墓如上。建炎二年戊申九月甲申,从侄具官说之撰。
宋任城晁公墓表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八、《嵩山文集》卷一九
公讳仲询,字刍民,本澶州清丰之晁,至公七迁而为任城之晁。曾祖讳佺,赠太师、中书令。祖讳讲,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考讳宗愿,真州军事推官。母黄氏,以年特恩封寿光县太君。公生而异群儿,出言甚大,自谓必能有成者。年十有五,从其兄丞吉州太和,时黄鲁直知县事,一见公奇之。其初见暨别,皆有诗,而唱和于其中间者则多矣。有云「叹君豪甚倚天剑」,又云「见君有家风,怀抱如冰清」,特其存而不泯者云耳。今其字刍民者,鲁直序而命之也。越明年,去亲侧,游太学,群四方之士,试而为第二人,其居太学者十年。单栖犹远方后门寒士,而未尝妄出为人一饭留也,固无久太学诸生好游之常态。其初欲为太学之行也,于故人所赠金不得辞,则席其床下而去。凡五试礼部,不奏名,退归任城,事亲而乐焉。嗟乎,任城可居,而公无铢两以居之也。公自为言曰:「士之孝,则吾岂敢?若因天地之道利,谨吾之身,而节时之用,以脩吾亲之甘旨者,庶人之孝也,吾何敢不勉」?由是公有富之名,而燕四方宾客不间于三日也。勤施远近之游子,必顾彼之意,而不顾室中有无也。礼文仪物,行于宗族者,随岁时寒暑,酒炙行焉,率以为亲庭之乐也。故时大家之风流,亦于是乎可见矣。人益以富称公,而公富之,逮公贷钱以奉寿光之葬,并举族人之旅殡十数,于是人始叹公之德宇难窥也。盖公风仪凝重,不妄言笑,一喜怒犹俨若也。大抵非累世积善之家,不生绝俗积德之子。恭惟中令生唐末天祐,长于中国乱亡之际,历五代百战之烟尘,而能保其上世之诗书,不改其冯掖之旧,若仕则吾不能。彼亲旧必以聘我则从之,亦不能久我也。实生三子,其诚孝直方一德犹一人也。特其仲子文元公达而显于朝,伯侍郎公、季尚书公不达,则在乡党郡国为显人也。惟我三祖同德而同庆,后之子孙亦均被其泽。公祖尚书公,不忘文元公之典刑,尚文庄公之圭璋,使公寿而仕,必克显矣。视其晚暮,以年格仅释褐,不亦伤乎!说之不肖,窃以谓夫子特与曾子论孝之后,群弟子乃起而各有问焉,不然,群弟子之旧闻夫子有语于曾子者,亦春秋之常事也,孰知孝德之辨深矣哉!惟神明其意,默不待问者,曾子之孝也;意已至而德未安,必待问焉者,群弟子之孝也。恭惟公之德备矣,特归之于孝,而得曾子之孝者也。公勤于寿光之封,乃以乡里小儿之所欲而谨欲之,不知于吾亲吾学果何如也,殆类彩衣仆而儿啼者乎。因寿光之封而论晁氏之积善,岂不本原之哉!乃远不自于中令以基之,侍郎文元公尚书以崇之,文庄公以大之,则曷以知公德之所植哉?松生古涧千寻之底而不试,自与清风期也。卒政和五年四月二十日,年五十九,葬济州任城县谏议乡鱼山,实其十一月丙寅。娶郑氏,男三人:端规、端矩、端准。女八人,婿曰迪功郎、东道总管司干办公事张表臣,承直郎、京东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庞逊孺,登仕郎闾丘公肃,进士闾丘公禧,进士闾丘公达。三早逝。孙男三人,宗之、胜之、曦之。孙女一人。公之三子闻母夫人训曰:「尚德而传可久者文也」。时无其选,猥命说之表公之墓。固不敢言文,而亦知叹曰:公如得以卿大夫之孝辅本朝,以孝治为家法之隆,上尊吾君宗庙之荣,下永百姓父子之庆,则其在晁氏者,可忘言矣,又何敢辞?建炎二年九月九日,族侄孙中奉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杭州洞霄宫说之谨述。
示普贤文长老(建炎三年闰八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九
佛祖以心传心,盖彼彼颖悟透脱,如两镜相照,非言象所拘。高超格量,箭锋相拄,初无异缘。乃受道妙,嗣祖继灯,绝意路,出思惟,脱情识,到荡荡然宽通自在处。逗到择人付嘱,亦要气异,羽毛头角,体裁全具,然后不坠家声。得从上爪牙,方相应副。所以数百年绍续愈久愈光显,所谓源流深长也。今则颇失故步,多擅家风,存窠窟,作路布。自既不出彻,转以为人,则如老鼠入牛角,渐渐尖小,安得宏纲不委于地哉?
老汉昔初见老师,吐呈所得,皆眼里耳里机锋,语句上悉是佛法,心性玄妙,只被此老子举乾嚗嚗两句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初则摆撼用伎俩,次则立谕说道理,后乃无所不至,拈出悉皆约下,遂不觉泣下,然终莫能入得。再四恳提耳,乃垂示云:「你但尽你见解作计较,待一时荡尽,自然省也」。随后云:「我早为你说了也,去去」!向衣单下体究,了无缝罅,因入室信口胡道,乃责云:「你胡道作么」?即心服,真明眼人,透见我胸中事,然竟未入得。寻下山,越二载回,始于频呼小玉元无事处,桶底子脱,才始觑见前时所示真药石也。自是迷时透不得,将知真实谛当处,如良遂道:「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诚哉是言也!
雪峰问德山:「从上宗乘中事,学人还有分也无」?德山以杖击之,云:「你道什么」?峰云:「我在德山棒下,似脱却千重万重贴肉汗衫」。临济被黄檗三击之,到大愚,问有过无过,愚云:「黄檗与么老婆,你更来觅过在」。济猛省,不觉云:「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此二老皆丛林杰出者,并于棒下发明,后来大振此宗,为世梯航。学者宜回思之,岂是粗浅邪!而近世有谓以杖接人,皆堕机境,直须究了心性,谈极玄妙,向时中绵绵密密,有针有线,方可入细。只如一大藏教,五教三宗,析微发隐,剖露至真实际,彻佛地理性,岂不为细,何假祖师西来?将知法流既久,多生异见,不得真传,乃将醍醐而作毒药,岂德山、雪峰、黄檗、临济之咎哉?谚曰:「索短不到深泉」。
鲁祖见僧,只面壁。南泉云:「我有时向道,直须向父母未生已前究取,尚不得一个半个,他恁么驴年去」。二老并躅齐眉,不是不知有,因甚却恁么地说话?还究到鲁祖节文处么?若究到,则见南泉,如水入水。若不谙此,乃分疏鲁祖,僻执南泉,圆转随他语脉路布,卒摸索不著在。
石巩弯弓发箭,秘魔擎杈验人,俱胝只竖一指,无业唯言莫妄想。禾山打鼓,雪峰辊毬,赵州吃茶,玄沙蹉过,佛法岂有如许耶?若一一作方便,下合头语,便论劫千生也。未梦见在,若真实蹋著曹溪正路,则坐观成败,觑见这一队漏逗也。
子文监寺留此轴,今数年矣。近退院稍闲,因为出此。所有盖天盖地,绝出圣贤一著子,公久参自如,良遂知之矣。建炎三年闰八月十一日,云居东堂书。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始。
示丹霞佛智裕禅师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五、《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六
祖师宗风,步骤阔远,迥出教乘,单提正印。灵山拈华,而饮光笑领,龙猛示圆相而提婆中的,少林觅心而二祖超證,卢老说偈而大满付衣钵,人皆以为密传。鞠其端倪,乃是纳败,岂造妙深极之旨止如是而已!要须如天之高,地之厚,海之渊,虚空之广,尚未髣髴。信过量大解脱人,回天转地,吸海枯竭,喝散虚空,奋大机,显大用,于无边香水海、浮幢刹外,斩魔外见网,摧佛祖化权,揭示不可示,拈提不可提之奥,尚未为的。则雪峰鳌山得道,云岩始终不知有,乃戏论尔。应须生铁铸就心肝,杀人不眨眼手段,乃可略露风规,贵慧命流于无穷,差可人意耳。建炎三年闰月十一日,前云居圆悟禅师克勤书。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挽张彦知 宋 · 苏庠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敌骑乘秋入,妖氛拥贼营。
孤城控淮海,百口付柴荆。
徒想回天力,空馀恋阙情。
艰难思报主,炯炯寸心明(自注:己酉冬,金人入境,公独守广陵,不顾其家。)。
按:同上书卷二二
自辨疏(绍兴四年) 宋 · 赵开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五
开既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切谓应副军期,费用不赀,若加敛于民,即民愈不堪。寻措置改修茶盐酒已坏之法,不惟广收息钱,兼岁入有常,不误措准。自建炎三年至绍兴二年终,茶盐酒息增额钱,并买抵拟绝户田产等钱,共收一千五百三十五万馀贯。兼随军秦州,应副过陕西茶驮,及于陕西创行印造铜钱引纽,计川钱八百三十四万馀贯。此外未尝创立名目,科抑民间,所榷茶盐酒,并系祖宗旧法,置合同场买引,及置官盐务,亦系朝廷已常行者。其犯人断罪刑名,未尝辄有删定,但增添告捕赏钱,意欲犯法者少。惟是营私官吏,恶其不便于己,怀异忌疾者,共兴谤讟,谓改修弊法,为生事扰民,口舌沸腾,必相陷害。况开年随七十,心力凋耗,若叨冒无耻,重致烦言,岂惟有辱士风,决然上误国事。
东岳庙记 宋 · 赵开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
今上皇帝车驾南巡,驻跸松陵之梅墩,乃于整饬六师之暇,特念圣武布昭乎遐迩,王灵丕振于华夷。四海永清,万姓悦服。悉本于天地山川神只之所祐相。爰恭行柴告东方之礼,崇建岳庙于梅坡之艮隅,中立正殿三楹,奉岳神像,翼以两庑,卫以石垣。仍于殿之西堧,力加畚筑,构斋堂、庖爨、湢室,凡三十馀楹,以为道众祝釐居守之所。群工告成,皇上喜,率百僚诣殿庭,载瞻载拜,奠以玉币。精虔有加,而神亦恍若降临于䌽云杳霭间。灵旗缤蕤,鸾鹤回旋,风日交畅,而焄蒿悽怆之天,悉万姓崩角稽首之地。神人协庆,福有攸归。皇上乃命臣开为之记以诏后。爰序绩如右,而系之以颂曰:
于赫有宋,享有中国。河岳效灵,翼我皇极。泰山有神,永奠东土。兹翼圣驾,陟降斯所。帝乃曰都,盍享以祠。基殿妥灵,皇釐是资。磐石宗社,万古弗泐。佑我生民,岁蕃黍稷。丽牲有碑,帝命勒勋。后有式者,尚考斯文。
建炎三年月日。
按: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九,道光四年刻本。又见乾隆《吴江县志》卷五一。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一 宋 · 洪炎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径转桥横水,林深寺据山。
钟鱼告阒寂,松竹媚孱颜。
避地欣有托,依僧成暂閒。
东归路不隔,片片陇云还。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二 宋 · 洪炎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突兀山椒寺,披榛二百年。
刹从吾(原校:一作五)祖卜,席是里僧传。
溪送无尽水,林供不断烟。
囊中有馀粒,假息且安眠。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 其三 宋 · 洪炎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潭黑蛟龙宅,山青虎豹林。
隐忧何日了,淹泊见冬深。
薄雪恨还积,疏梅冷不禁。
平生一樽酒,衰病(四库本作疾)废孤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