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目录

 宴飨部汇考五
  唐二〈元宗开元二十二则 天宝七则 肃宗至德二则 乾元二则 上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广德一则 永泰一则 大历十一则 德宗兴元一则 贞元十五则 宪宗元和十则 穆宗长庆四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七则 开成四则 武宗会昌一则 宣宗大中二则 昭宗天复一则 昭宣帝天祐二则〉

礼仪典第二百八十五卷

宴飨部汇考五

唐二

元宗开元元年,宴王公百寮,及吐蕃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先天二年九月己卯,宴王公百寮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十二月,改元为开元。
《册府元龟》:先天二年九月庚辰,宴王公百寮于承天门。十二月丁酉,以吐蕃遣其大臣来求和,命有司引吐蕃使宴于三殿。
开元二年二月,宴突厥使及新罗王子于朝堂。九月,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十月,宴新罗使于内殿。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九月庚寅,作兴庆宫。丁酉,宴京师侍老于含元殿庭。
《册府元龟》:开元二年二月癸丑,宴突厥使及新罗王子于朝堂。以旱,废乐。十月庚辰,宴新罗使于内殿。敕宰臣及四品以上诸官预焉。
开元七年二月,宴朝集使及群臣于庭。三月,宴九姓同罗及契丹于丹凤楼。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七年二月壬申,朝集使还本任,命有司布馔,宴群臣于庭,赐帛有差。三月壬辰,敕百官:三月三日,宜准常式,赐射。壬子,御丹凤楼,宴九姓同罗及契丹。
开元八年正月,会百官于太极殿。十一月,宴九姓蕃客等,于丹凤楼。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八年春正月甲子朔,皇太子加元服。乙丑,皇太子谒太庙。丙寅,会百官于太极殿。
《册府元龟》:开元八年十一月己巳,御丹凤楼,宴九姓蕃客等,设《九部乐》
开元九年三月,宴朝集使。四月,宴王晙等,许四品以上官陪宴。十二月,复宴朝集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九年三月戊午,宴朝集使,赐帛有差。四月戊辰,御丹凤楼,宴平胡节将王晙、郭知运、王智方、高崇、谢知信,许四品已上清官及供奉官陪宴。十二月甲午,宴朝集使。开元十年正月乙巳,御含元殿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十一年,宴并州、潞州,父老,及突厥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一年正月庚辰,幸并州、潞州,宴父老。
《册府元龟》:开元十一年五月丙戌,命有司会群臣,宴突厥使暾泥熟于都城南门。
开元十二年三月庚午,宴朝集使于紫宸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十四年,幸宁王宪宅,与诸王宴。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四年十一月己丑,幸宁王宪宅,与诸王宴。探韵赋诗,帝诗曰: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开元十五年四月,宴凉州都督王君㚟及将士。十一月,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五年四月丙午,凉州都督王君㚟破吐蕃,凯旋。诏置食朝堂宴之。帝谓君㚟及将士等曰:吐蕃小丑,敢怀逆命,辄窥亭障,以逞凶狂。卿等智勇夙彰,军威克振,才整旗鼓,屡剪渠魁。深入寇庭,当甚劳耳。五月丁丑,曰端午,宴群臣于武成殿,各赐衣一袭。帝亲自赋诗曰: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良。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续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特赐宰臣李元纮及兵部尚书萧嵩,金章紫绶,以宠之。十一月庚子,御含元殿,宴群臣。
开元十六年十一月丙午,御含元殿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十七年八月,以降诞日,大宴百寮。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七年秋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寮于花萼楼下。百寮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开元十八年,命侍臣及百寮寻胜地宴乐。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八年夏四月,命侍臣及百寮每旬暇日寻胜地宴乐,仍赐钱令所司供帐造食。丁卯,侍臣以下宴于春明门外宁王宪之园池,上御花萼楼邀其回骑,便令坐饮,递起为舞,颁赐有差。
开元十九年二月,诏群臣,宜准去年正月敕,赐钱造食,任逐胜赏。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十九年二月丁亥,诏曰:百灵降福,庶君叶心。阴阳调而生植以滋,政理孚而黎献咸若。繇庚知万物之乐,华黍洽三农之庆。信可以率礼辅仁,式歌且舞者矣。况生成式序,氤氲致和,卉物发荣,池籞含丽。思顺时令,以申惠泽。咸宜邀欢芳月,继赏春风,夙夜在公,既同咸一之理。休沐式宴,俾共升平之乐。中书门下及供奉官、嗣王、郡王、左右丞相、少傅、宾客、诸司三品以上长官、侍郎、郎官、少监、少卿、少匠、司业、少尹、两县令、都水使者、朝集使、上佐以上,并杂处未赴任者,及东宫诸司长官中舍、中允、少詹事、谕德、中郎、率蕃官三品以上,至春末以来,每置暇日,宜准去年正月二十九日敕,赐钱造食,任逐胜赏。
开元二十年二月,许百官寻胜。四月,宴百寮于上阳东州。五月,宴河北立功将士。九月,颁《开元礼》,定宴享诸仪。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夏四月乙亥,宴百寮于上阳东州,醉者赐以床褥,肩舆而归,相属于路。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开元礼》:皇帝遣使诣诸州宣制劳会,将会,本司设刺史以下位于厅事之庭如常仪。又铺使者,席于使者之东,西向;州官之席于刺史之后,各依资品俱南上,文官在东,武官在西,皆北上,刺史以下各服公服。赞礼者,行参军引刺史,又赞礼者引应会之官,俱就门外位。立定,赞唱者先入就位。赞礼者引使者先入,行参军引刺史,赞礼者引应会之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赞礼者引使者,行参军引刺史,又赞礼者引应升阶者,诣东西阶以次升,各立于席后。其位于阶下者,又引就席后。上下立定,俱就席,俛伏,坐,遂行酒。酒至,上下皆俛伏,兴,立于席后,俱再拜,搢笏,立受酒,升席,俛伏,坐饮。酒行三周,进食。食至,上下皆俛伏,兴,立于席后。设食讫,俱升席,俛伏,坐食。讫,仍行酒。会毕,俱兴,各以次引降复位,赞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以次引出。 皇帝宴蕃国主,前一日,尚舍奉御整设御幄于御殿之北壁,南向。尚食奉御、大官令各具馔,守宫设次,大乐令设登歌于殿上,展宫悬于殿庭,举麾位于上下,鼓吹设十二案,乘黄令陈车辂,尚辇奉御陈舆辇,并如常仪。其日,尚舍奉御铺蕃主床座于御座西南,蕃国诸官应升殿者座于蕃主之后,设不升殿者坐席于西廊下,俱东面北上。尚食奉御设御酒樽,太官令设蕃主以下酒樽,并如常仪。设蕃主版位于悬南。又设蕃国诸官之位于蕃主之后,俱重行,北向西上。设典仪位于悬之东北如常仪。诸卫各勒所部列黄麾仗屯门及陈于殿庭。太乐令帅工人二舞入就位,协律郎入就举麾位。所司迎引蕃主至承天门外,通事舍人引入次。所司入奏,钑戟近仗入陈如常。典仪帅赞者先入就位。侍中版奏:请中严。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宝郎奉宝,俱诣閤奉迎。蕃主服其国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于閤外西厢,东面,蕃国诸官各服其国服,立于蕃主之后,俱东面北上。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乘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并如常仪。皇帝将出,仗动,大乐令令撞黄钟如上仪。一人升立于东阶上,赞者二人立于阶下,俱西面。通事舍人引蕃主入,蕃国诸官从入。蕃主入门,舒和之乐作,蕃主至位,乐止。其有献物则从之入,陈于蕃主之前,以西为上。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蕃主及蕃国诸官皆再拜。侍中承旨降,敕蕃主升座,蕃主再拜。蕃主奉贽。曰:某国蕃臣某,敢献壤奠。侍中升奏。又侍中承旨曰:朕其受之。侍中降于蕃主东北,西面称:有制。蕃主再拜。宣制讫,蕃主又再拜讫,以贽授侍中。侍中以贽授所司,又所司受其馀币俱以东。舍人承旨降,敕蕃国诸官等坐,蕃国诸官俱再拜。通事舍人引蕃主,又通事舍人引蕃国诸官应升殿者诣西阶。蕃主初行乐作,至阶乐止。通事舍人各引升立于座后。初蕃国诸官诣西阶,其不升殿者通事舍人分引于廊下席后。立定,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坐。大乐令引歌者及瑟琴至阶,脱履于下,引就座位。笙管者就阶间北面立。尚食奉御进酒,至阶,殿上典仪唱:酒至,兴。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俛伏,兴,立座后。殿中监到阶省酒,尚食奉御奉酒进,皇帝举酒,良酝令又行酒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再拜讫,搢笏,受觯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坐饮。皇帝初举酒,登歌作昭和三终。尚食奉御进受虚觯,奠于坫。登歌讫,降复位。觞行三周,尚食奉御进食。食升阶,殿上典仪唱:食至,兴。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执笏,俛伏,兴,立座后。殿中监到阶省案,尚食奉御品尝食讫,以次进置御前。太官令又行蕃主以下食案。设讫,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就座,俛伏,兴。皇帝乃饭,休和之乐作,蕃主以下皆饭,御食毕,乐止。蕃主以下食讫,尚食太官令俱彻案。又行酒,遂设庶羞,二舞以次入作。若赐酒,舍人前承旨,诣受赐者前,蒙赐者执笏,俛伏,起,立座后。舍人称赐酒,蒙赐者再拜。酒至,蒙赐者搢笏,受觯,就食,俛伏,坐饮,卒觯,俛伏,起,立授虚觯,又再拜,就席,俛伏,坐。会毕,通事舍人赞蕃主以下兴,蕃主以下皆俛伏,兴,立座后。通事舍人引降,乐作,复悬南位。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蕃主以下皆再拜。若有筐篚,舍人前承旨,降宣敕,蕃主以下皆再拜。太傅帅其属以衣物以次授之讫,蕃主以下又再拜。通事舍人引出,乐作,至门乐止。侍中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礼毕。俛伏,兴,还侍位。皇帝兴,太乐令令撞蕤宾之钟如常仪。 皇帝宴蕃国使,前一日,尚舍奉御设御幄于所御之殿北壁,南向。太官令具馔,守宫设使者次,太乐令展宫悬于殿庭,设举麾位于上下并如常。
若大蕃中使及中蕃大使以下,则不设乐及黄麾仗。

其日,尚舍奉御铺使者床座于御座西南,设不升殿者坐席于西廊下,俱东面北上。典仪设使者位于悬南,重行,北向东上。设典仪赞者位于悬南东北如常仪。诸卫各勒所部列黄麾半仗,皆与上仪同。蕃使以下服其国服出次,通事舍人引立于阙外西厢,东面,从者立于使者之后,重行,东面北上。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与上仪同。典仪一人升立东阶上,赞者二人立于阶下,俱西面。典仪引使者以下入就悬南位,使者初入门,舒和之乐作,至位乐止。立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承传,使者以下皆再拜。舍人前承旨,降敕使者升座,使者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应升殿者诣西阶,乐作止如常。通事舍人引升,立于座后;其不升殿者,分引诣廊下席后。上下立定,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上下诸客皆就座,俛伏,坐。酒至阶,殿上典仪唱:酒至,兴。阶下赞者承传,上下诸客皆俯伏,兴,立座后。太官令行酒殿上,典仪唱:再拜。阶下赞者承传,上下诸客皆再拜,搢笏,受觯。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蕃使以下诸客皆就座,俛伏,坐饮。觞行三周,食升阶,殿上典仪唱:食至,兴。阶下赞者承传,上下诸客皆执笏,俛伏,兴,立座后。太官令行诸客案。设食讫,殿上典仪唱:就座。阶下赞者承传,上下诸客皆就座,俛伏,坐。上下诸客皆饭。诸客食讫,太官令俱彻案。又行酒,遂设庶羞,二舞以次入作。若赐酒,舍人前承旨,诣受赐者前,蒙赐者执笏,俛伏,起,立座后。舍人称赐酒,蒙赐者再拜。馀与宴蕃国主礼同,皆放上仪。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年二月壬辰,许百寮于城东关亭子寻胜。因置检校寻胜,以厚其事。文官三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侍郎、中丞、御史咸预焉。五月丁卯,召河北立功将士于朝堂,谓之曰:天地无远,四夷奔走而来庭。山川无幽,百神肸蚃而奉职。斯皆上元启佐,宗庙威灵,肆予一人,肃将明命而已。乃者林胡小丑,敢兹不恭,爰命师徒,扫除边祲。卿等属当武旅之寄,得奋才略之雄,取如拾遗,月献三捷。虽天诛则尔,亦卿等力焉。今属旋师,聊申宴劳,应有官赏,已敕所繇叙定之日,朕将亲览,必有当功之赏,用增乘舆之气。且宜坐食,兼赐卿等少物。食讫,领取。
开元二十一年八月,诏赐射安福门楼下,京官五品以上者预之。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一年八月,诏曰:大射展礼,先王创仪,虽沿革或殊,而遵习无旷,往有陈奏,遂从废寝,永监大典,无忘旧章,将射侯以观德,岂爱羊以去礼,缅惟古训,罔不率繇,自我而阙,何以示后,其三九射礼,宜依旧遵行,以今年九月九日,赐射于安福门楼下,时京官五品以上,乃预其会。
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大会百官。八月,以帝降诞,宴群臣。九月,宴朝集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戊寅,以籍田礼毕,大置酒于应天门,以会百官。八月丁亥,帝降诞之日,御花萼楼,宴群臣。御制千秋节诗,序时小旱。是日,大澍雨。百官咸上表贺。九月辛巳,宴朝集使于朝堂。
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宴新授县令。八月,大宴群臣,京兆父老及突骑酋领。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四年二月甲寅,宴新授县令于朝堂。八月壬子,千秋节,帝御广达楼,宴群臣,奏九部乐,内出舞人绳妓,班赐有差。制曰:自古风俗所传,岁时相乐。亦各有事,大小在人。朕生于仲秋厥日,惟五遂为嘉节,庆感诚深。今属时和气清,年谷渐熟,中外无事,朝野大安。不因此时,何云宴喜。卿等即宜坐饮,相与尽欢。又召京兆父老等宴之,敕曰:今兹节日,谷稼有成。顷年以来,不及今岁。百姓既足,朕实多欢。故于此时,与父老同宴。自朝及野,福庆同之。并宜坐食。食讫,乐饮,兼赐少物。宴讫,领取。甲寅,以突骑施遣大酋领胡禄达于来求和,许之。宴于内殿,赐锦衣一副,帛一百,放还蕃。
开元二十五年,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五年正月壬午,制曰:百司每旬节休假,并不须亲职事,任追胜为乐。宣示中外,知朕意焉。己丑,以望日,命有司于勤政楼前树灯,宴群臣于楼下。八月丁未,千秋节宴群臣于勤政楼下。
开元二十六年,宴朝集使。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六年三月己巳,赐朝集使五品以上钱三十万,任追胜为乐。十月庚戌,停朝参命百官于尚书省,宴朝集使。开元二十八年正月,以望日宴群臣,以雪罢。八月,宴群臣于花萼楼。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八年春正月壬寅,以望日御勤政楼宴群臣,连夜烧灯,会大雪而罢,因命自今常以二月望日夜为之。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八年八月己未,以降诞日御花萼楼宴群臣。
开元二十九年夏四月丙辰,亲王以下及内外官各赐钱令宴乐。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天宝元年,宴诸蕃客。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元年秋九月辛卯,上御花萼楼,出宫女宴毗伽可汗妻可敦及男女等,赏赐不可胜纪。
《册府元龟》:天宝元年正月甲寅,命有司宴女国王及佛游国于曲江,令宰臣以下同宴。
天宝三载,敕饯朝集使及安禄山。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三载三月,敕中书门下及两省五品以上,并三品以下正员长官、诸司侍郎、御史中丞于鸿胪亭子,祖饯朝集使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
天宝四载二月,宴百官于花萼楼。三月,复宴于勤政楼。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四载春三月甲申,宴群臣于勤政楼。
《册府元龟》:天宝四载二月,敕今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宜令中书门下及两省供奉官、诸司文官四品以上、郎官、御史、节度、采访使等,并于花萼楼下宴。天宝五载,敕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五载正月,敕今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宜令中书门下及两省供奉官、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正员并御史中丞、嗣王、郡王、郎官、御史、节度使,并于花萼楼下参宴,不须入朝。
天宝十载,诏百官:曹务无事,追游宴乐。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十载正月,诏曰:百辟叶心,交修皇极。所以天降休命,宝祚维新。今郊庙精禋,大礼克举,万方无事,九有忻心。属献岁芳春,上元望日,既当行庆之序,式广在镐之恩。自今后,非惟旬休及节假,百官等曹务无事之后,任追游宴乐。
天宝十三载,赐宴群臣,御勤政楼观大酺。
《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三载五月壬戊,观酺于勤政楼。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三载三月丙午,御跃龙殿门张乐宴群臣,极欢而罢。壬戌,御勤政楼大酺。天宝十四载三月,宴群臣,诏许常参官追胜宴乐。八月,复宴群臣。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十四载春三月丙寅,宴群臣于勤政楼,奏《九部乐》,上赋诗效柏梁体。
《册府元龟》:天宝十四载三月庚申,许常参官追胜宴乐。百官因上表曰:伏奉恩敕,令臣等三月以来,分日入朝,逐便寻胜。伏以圣政和平,景光韶丽,道风淳被,朝野欢娱。陛下均惠泽而不遗,俾簪缨而共赏,因其无事,许以番休。草木加春,沈翔益畅。生成之德,报效何阶。复以宫阙增修,子来云就军麾告捷,饮至初行。臣等无汗马之劳,空沾分器,怀贺燕之志,敢效献芹。伏请进钱一千贯文,以充宴乐,愿接顺阳之庆,得伸就日之恳。许之。八月辛卯,天长节御勤政楼,宴群臣。
肃宗至德元载,宴回纥吐蕃使。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天宝十五载七月,帝即位,改元曰至德。八月,回纥、吐蕃遣使继至,请和亲,愿助国讨贼,皆宴赐遣之。
至德二载,宴回纥叶护。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秋九月,燉煌王承寀自回纥使还,拜宗正卿;纳回纥公主为妃,回纥封为叶护,持四节,与回纥叶护太子率兵四千助国讨贼。叶护入见,宴赐加等。十月,回纥叶护自东京还,宴之于宣政殿,便辞还蕃。
乾元元年二月,宴回纥使。八月,天长节赐宴百官。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乾元元年八月甲辰,上皇诞节,上皇宴百官于金明门楼。按《册府元龟》:乾元元年二月戊戌,宴回纥使于紫宸殿前。八月甲辰,天长节,太上皇于金明楼宴百官。乾元二年,宴群臣及诸蕃客。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乾元二年三月甲申,回纥王子骨咄特勒。宰相帝德等十五人自相州奔于西京,帝宴之于紫宸殿,赏物有差。八月壬戌,十姓突骑施黑姓可汗阿多裴罗等,并波斯进物使李摩自,及宁远国使葛等来朝,并宴于内殿。九月丙寅,帝降诞日,宴百官于宣政殿前,赐绢三千疋。十二月戊申,宴蕃胡拓翔于三殿,各赐物三十段。
上元二年,命百官送李辅国,酣宴竟日。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上元二年八月癸丑朔,以中官李辅国守兵部尚书,于尚书省上,命宰臣百官送之,酣宴竟日。
宝应元年,宴群臣诸将及突厥、契丹、回纥诸使。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宝应元年六月丁巳,以突厥奴刺部落千馀人内属,请讨贼自效,宴奴刺大酋领于内殿,赐物有差。七月辛卯,宴六军将于内殿,赐物有差。八月己丑,奚及契丹来朝,宴于三殿。丁巳,宴宰臣及师保、常侍、给、舍、中丞、六尚书、左右丞、侍郎、诸司长官等于延英殿,赐物有差。九月戊寅,宴郭子仪等诸将于延英殿,赐物有差。丙申,回纥可汗举国兵马至太原,遣使奉表,请助王师讨平残寇。是日,引其使宴于延英殿。
代宗广德二年,公卿宴慰郭子仪,特给太常音乐。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德二年十一月戊午,公卿率钱于哥舒翰宅,宴慰副元帅郭子仪,特给太常音乐。
永泰元年,宴百官于延英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永泰元年正月辛亥,宴宰臣及两省五品以上、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以上等官,及诸司长官于延英殿。
大历元年,宴蕃使论位藏等于中书省。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大历元年冬十月,和蕃使杨济与蕃使论位藏等来朝。丙申,令宰臣宴论位藏等于中书省。
大历二年三月,诸臣宴郭子仪于私第。八月,宴李抱玉等于三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大历二年二月,郭子仪自河中来朝。癸卯,宰臣元载王缙、左仆射裴冕、户部侍郎第五琦、京兆尹黎干各出钱三十万,置宴于子仪之第。三月甲戌,鱼朝恩宴子仪、宰相、节度、度支使、京兆尹于私第。乙亥,子仪亦置宴于其第。戊寅,田神功宴于其第。时以子仪元臣,寇难渐平,舞蹈王化,乃置酒连宴。酒酣,皆起舞。公卿大臣列坐于席者百人。子仪、朝恩、神功一宴费至十万贯。按《册府元龟》:大历二年三月己卯,宴吐蕃使于礼宾院。八月癸未,御三殿,宴李抱玉、杜鸿渐及河南、江淮转运使刘晏、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等。
大历三年,大宴群臣及神策将士、新罗、回纥使。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三年二月戊子,宴关内河东副元帅郭子仪、凤翔泽潞节度使李抱玉及邠宁节度使马璘等。五月戊午,宴剑南陈郑神策将士三千五百人于三殿,赐物有差。丙寅,御紫宸殿,宴新罗、回纥使。十二月丁巳,宴宰臣及诸道节度使于内殿。
大历四年冬十月丁巳,宴吐蕃尚悉摩等八人于紫宸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大历五年六月辛丑,宴宰臣、节度使、六尚书、御史大夫、京兆尹于内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大历六年,宴宰臣以下及文单国王婆弥等。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六年正月己卯,宴宰臣及节度使、六尚书、御史大夫、京兆尹、判度支户部侍郎于内殿,赐物有差。十一月,宴文单国王婆弥等二十五人于三殿。
大历八年,宴宰臣、仆射及御史大夫等官。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八年十一月戊午,宴宰臣郭子仪、李抱玉、王缙、元载及仆射裴遵庆、侯希逸、御史大夫李栖筠、吏部尚书刘晏、渭北节度使臧希让、神策军兵马使王驾鹤、京兆尹杜济于延英殿,赐物有差。闰十一月癸亥,宴宰臣及节度使、转运使、御史大夫、京兆尹、判度支户部侍郎于内殿。
大历九年,宴宰臣等官及吐蕃使于内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九年四月辛巳,宴宰臣及诸节度使、转运使、御史大夫、京兆尹、判度支户部侍郎及勋旧大臣于内殿,赐物有差。七月辛酉,宴吐蕃使于内殿。
大历十年,宴宰臣等官于三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十年八月乙亥,宴宰臣及御史大夫、节度使、转运使、判度支户部侍郎、京兆尹于三殿。
大历十三年,帝御三殿,宰臣等并赴会,凡三日宴。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十三年正月甲戌,帝御三殿,宴宰臣及节度使、转运使、判度支户部侍郎、京兆尹等,赐物有差。二月庚辰,帝御三殿,宴侍臣五品以上、御史台五品以上、尚书省四品以上及节度观察、在城判官等,并宰臣勋臣兄弟等,并赴会,凡三日连宴,锡赉极于丰厚。
大历十四年,宴宰臣及文武百寮,并勋旧子弟于三殿。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十四年二月壬辰,帝御三殿,宴宰臣及两省供奉官,并文武百寮,赐物有差。癸巳,又御三殿,宴至德以来,勋臣子弟及藩邸旧臣子弟,赐物有差。顺时令广恩也。
德宗兴元元年,车驾还宫,每间日,宴勋臣于麟德殿。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兴元元年七月壬午,车驾自兴元至京师,帝即还宫,每间日宴勋
臣于麟德殿,必亲阅酒馔,盛陈音乐,极欢而罢。其所领赐,李晟首之,浑瑊次之,诸宰臣及节将又次之。所以褒元功崇秩序也。
贞元四年,大宴百寮于麟德殿,复赐宴于曲江亭。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四年春正月甲寅,宴群臣于麟德殿,设《九部乐》,内出舞马,上赋诗一章,群臣属和。九月丙午,诏:比者卿士内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门,勤劳庶务。今方隅无事,蒸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寮选胜地追赏为乐。每节宰相及常参官共赐钱五百贯文,翰林学士一百贯文,左右神威、神策等军每厢共赐钱五百贯文,金吾、英武、威远诸卫将军共赐钱二百贯文,客省奏事共赐钱一百贯文,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癸丑,赐百寮宴于曲江亭,仍作《重阳赐宴诗》六韵赐之。群臣毕和,上品其优劣,以刘太真、李纾为上等,鲍防、于邵为次等,张濛、殷亮等二十人又次之。惟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优劣。
《册府元龟》:贞元四年二月戊戌,帝御麟德殿,观宰臣李晟、马燧及诸将会鞠。李泌辞以不能,请记筹,从之。颁赐有差。辛丑,帝以寒食假满,内鞠会未毕。是日,特赐百官假一日。三月甲寅,宴百僚于麟德殿,设九部乐,及内出舞马。帝制序及诗以赐群臣,于是给御笔仍命属和,颁赐各有差。至德以来,军事务殷,宴赐殆绝。大历末,唯宴两省供奉官,及诸司三品官而已。朝臣不周及焉。至是常参官及二王后、皇室从曾祖以下亲、异姓诸亲勋臣、节将子孙,悉集焉。四月,御元英门,宴六军及神策神威诸将,颁赐有差。五月,赐宴东蛮鬼王、骠傍苴、梦冲苴、鸟星等于麟德殿。
贞元六年,宴百寮于曲江亭。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六年春二月戊辰朔,百寮会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江亭,上赋《上巳诗》一篇赐之。
《册府元龟》:贞元六年三月己酉,帝以寒食,与宰臣及北诸军将军击鞠于麟德殿,颁赐各有差。四月,帝曰:朕顷以四方不宁,宵衣旰食,百寮亦遑遑无暇。今兵革渐息,夏麦又登。朝官有暇日游宴者,令京兆尹不须闻奏。
贞元八年正月,诏赐部率以下宴钱。八月,以岁凶罢九日宴会。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八年秋八月丁未,诏以岁凶罢九日赐宴。
《册府元龟》:贞元八年正月,诏:三节宴集,先已赐诸卫将军钱。其部率以下,可赐钱百千。八月,诏曰:属者春秋令节,朝野多欢。乃与公侯庶寮,俾同宴赏。今西河吴楚,连被水灾,悼于厥心,实未宁息。尚轸爱念,岂遑偷乐。其九日宴会,宜罢。
贞元九年二月,赐宴钱,令宰相及诸司各选胜宴会。九月,罢九日宴。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九年春二月庚戌朔。先是宰相以三节次宴,府县有供帐之弊,请以宴钱分给,各令诸司选胜宴会,从之。是日中和节宰相宴于曲江亭,诸司随便,自是分宴焉。秋九月己卯,罢九日宴,以太师晟丧也。
贞元十年,赐百寮九日宴。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年秋九月戊子,赐百寮九日宴,上赋诗赐之。按《册府元龟》:贞元十年九月十日以重阳宴赐百寮追赏初九日以雨罢宴及是方会宴
贞元十一年,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亭。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一年春三月辛未,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亭。秋九月己卯,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亭,赋诗六韵赐之。
《册府元龟》:贞元十一年十二月戊辰,腊,帝畋于苑中。上多杀,行三驱之礼,军士无不知感。毕事,幸左神策军,劳军飨士而还。
贞元十二年,赐宰臣宴。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元十二年二月己卯,寒食节,帝御麟德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毬,兼赐宰臣宴馔。于宰臣位后,施画屏风,图汉魏名相,仍纪其嘉言美行,题之于下。宰臣各赐锦䌽百疋,银瓶盘各一具。其从官直省各有差。贞元十三年,宴宰臣百官。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三年春二月丁巳,赐宰臣、两省供奉官宴于曲江亭。秋九月,辛卯九日,宴宰臣百官于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
《册府元龟》:贞元十三年二月,寒食,赐宰臣宴于麟德殿前,观会毬,各赐锦䌽瓶盘等。
贞元十四年二月,宴百寮于麟德殿。九月,重阳节以樊泽卒,改宴他日。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四年春二月戊午,上御麟德殿,宴文武百寮,初奏《破阵乐》,遍奏《九部乐》,及宫中歌舞妓十数人列于庭。先是上制《中和乐舞曲》,是日奏之,日晏方罢。比诏二月一日中和节宴,以雨雪,改用此日。上又赋《仲春麟德殿宴群臣诗》八韵,颁赐群臣有差。
《册府元龟》:贞元十四年正月,帝谓宰臣等曰:文武之士,列在朝序,熙我庶绩,勤效用彰。今属勾芒应时,万物生育。朕在中和之节,欲于麟德殿,宴会群寮,所冀君臣相欢,式昭在镐之义。宰臣等奏曰:八表清宁,天下无事。中和令节,时属上春。万国欢心,咸同此日。陛下俯降恩旨,欲宴朝臣,天光下临,曲示慈惠。臣等不胜庆忭之至。二月壬子朔,以雨雪,不克宴会,改俟他日。九月重阳节,以襄阳节度樊泽卒,废朝。其百官宴享,宜改取十一日。
贞元十五年,罢诸宴会。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五年春二月,罢中和节宴会,年凶故也。癸卯,罢三月群臣宴赏,岁饥也。
《册府元龟》:贞元十五年九月,诏罢今年重阳日宴会。是日,吴少诚逆徒围许州。
贞元十六年,诏罢中和节,及三日、九日宴会。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贞元十六年正月,诏罢今年中和节宴会。二月,诏罢今年三月三日宴会。九月壬寅,驸马都尉郭暧卒。罢九日宴会。贞元十七年,宴群臣于曲江亭。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七年春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三月乙丑,赐群臣宴于曲江亭。秋九月戊辰,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九日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
贞元十八年,赐群臣宴于马璘山池。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八年春二月戊子朔,赐群臣宴于马璘之山池。三月乙丑,赐群臣宴于马璘之山池。秋九月癸亥,赐群臣宴于马璘山池,上赋《九日赐宴诗》六韵赐之。贞元十九年,赐宴于马璘池亭。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九年春二月壬午朔,赐宴于马璘山池。
《册府元龟》:贞元十九年三月上巳赐中书门下及两省供奉官会宴于马璘池亭
贞元二十年春二月,罢中和节宴。九月,宴群臣。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二十年春二月丙午朔,罢中和节宴,岁俭也。九月庚辰,赐群臣宴于马璘山池。
宪宗元和二年正月,停中和、重阳宴;其上巳,仍赐宴如故。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二年春正月丁巳,停中和、重阳二节赐宴;其上巳宴,仍旧赐之。二月丁丑,寒食节,宴群臣于麟德殿,赐物有差。十二月丙子,令宰臣宣敕:百寮游宴过从饯别,此后所由不得奏报,务从欢泰。
《册府元龟》:元和二年三月上巳节,赐宰臣百寮合宴于曲江亭。七月丁丑,御晨耀楼,神策神威六军、内外教坊,大合乐以乐之。
元和七年正月,宴南诏渤海等使,及泾原节度使。三月,罢上巳宴。九月,宴百寮于曲江。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七年三月辛酉,以惠昭太子葬,罢曲江上巳宴。按《册府元龟》:元和七年正月癸酉,帝御麟德殿,对南诏、渤海、牂扇巨洁A宴赐有差。乙酉,御麟德殿,宴泾原节度使朱忠亮。丁亥,御麟德殿,对南诏使李兴礼等,宴赐有差。九月甲子,重阳节,赐百寮宴于曲江。元和八年五月,宴回鹘使。九月,宴群臣。十二月,宴南诏渤海等使。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八年九月戊午,赐群臣宴于曲江。
《册府元龟》:元和八年五月戊午,回鹘请和亲,使伊难珠还蕃,宴于三殿,赐以银器缯帛。十二月丙午,宴南诏、渤海、牂搢洁A赐以锦䌽。
元和九年二月,宴渤海使。九月,宴百官于曲江。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元和九年二月己丑,御麟德殿,召见渤海使高礼进等三十七人,赐宴有差。九月壬午,重阳节,赐百官宴于曲江。元和十年,宴新罗及南诏使。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元和十年正月丁酉,召见新罗及南诏蛮使,宴赐有差。
元和十一年七月丙寅,权停重阳日曲江赐宴。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元和十二年,敕停重阳宴。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元和十二年八月癸未,敕:今年重阳日,公卿宴宜权停。
元和十三年二月,大宴群臣,及回鹘南诏使。九月,命宰臣宴吐蕃使人于中书省。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三年二月乙亥,御麟德殿,宴群臣,大合乐,凡三日而罢。
《册府元龟》:元和十三年二月辛酉,帝御麟德殿,对回鹘及南诏使,宴赐有差。乙丑,命中官以酒膳,宴陈许节度使李光颜于其第,赐刍米凡二十五车。乙亥,御麟德殿,宴宰臣及太子三少、六尚书、左右丞侍郎、御史中丞、中书门下省五品以上官、翰林学士、京兆尹、度支盐铁使、左右金吾将军、威远皇城六军及诸卫大将军、驸马都尉、诸道朝觐节度使、公主、郡主等,观击鞠角抵之戏,大合乐,极欢而罢。以锦䌽银器颁赐有差。丙子,又召宰相、师保、中丞、京尹、度支盐铁使并入内,观诸亲及军使会鞠。九月癸巳,御麟德殿,对吐蕃使,论句藏。戊戌,命宰臣宴吐蕃使人于中书省。元和十四年,大宴百寮,及回鹘使于麟德殿。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四年三月丁酉,上以齐、鲁初平,宴群臣。
《册府元龟》:元和十四年正月癸未,帝御麟德殿,对归国回鹘使,宴赐有差。三月乙酉,以齐鲁初平,宴文武百寮于麟德殿。宰臣裴度等举觞献寿,跪而言曰:陛下德配天地,明并日月。神武独断,寇逆削平。赐宴群臣,当兹令节。臣等备位台司,幸逢昌运。愿与四海九州之人,同上千万岁寿。帝执酒,为饮之。因击鞠为戏。群臣纵观。既罢,赐缯䌽有差。丙戌,又宴宰辅及大臣、翰林学士于禁中。七月甲申,御麟德殿,宴宣武军节度韩弘及判官大将等共三百人,赐物有差。八月丁卯,帝御麟德殿,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并判官大将等二百人,赐物有差。九月戊戌,帝御会庆亭,宴田弘正及宰相、师保、尚书、侍郎、左右丞、太常卿、谏议、御史中丞、给事、舍人、翰林学士等,赐物有差。己亥,帝御麟德殿,宴亲王及高品供奉官。
元和十五年正月,罢元会。穆宗即位。二月,宴新罗渤海使。六月,宴于南内。七月,以永安殿成密宴以落之。九月,宴郭钊及李光颜等。十月,宴军使六十七人。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十五年春正月甲戌朔,上以饵金丹不豫,罢元会。按《穆宗本纪》:元和十五年夏六月癸巳,皇太后移居兴庆宫,皇帝与六宫侍从大合宴于南内。秋七月丙寅,以新成永安殿,与中宫贵主密宴以落之,妃嫔皆预。九月,召李愬、李光颜入朝,欲于重阳日宴群臣。拾遗李珏等上疏谏云:元朔未改,园陵尚新。虽易月之期,俯从人欲;而三年之制,犹服心丧。夫遏密弛禁,盖为齐人;合乐内庭,事实未可。不听。戊申,以重阳节曲宴郭钊兄弟、贵戚、主婿等于宣和殿。辛酉,宴李光颜、李愬于麟德殿,颁赐优厚。
《册府元龟》: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二月,对新罗、渤海朝贡使于麟德殿,宴赐有差。七月甲寅,新作永安殿,大张乐,观百戏,恣欢而罢,班赐有差。乙丑,对吐蕃吊祭使于麟德殿,宴赐有差。九月戊辰,对吐蕃使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十月,吐蕃入寇,诏发京西行营诸军赴援。甲申,对军使索日进、程怀政、董重质、田颖、刘师贞并大将合六十七人,宴赐有差。
穆宗长庆元年二月,大宴群臣。四月,命宰臣,宴吐蕃使。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二月丙子,上观杂伎乐于麟德殿,欢甚,顾谓给事中丁公著曰:比闻外间公卿士庶时为欢宴,盖时和民安,甚慰予心。公著对曰:诚有此事。然臣之愚见,风俗如此,亦不足嘉。百司庶务,渐恐劳烦圣虑。上曰:何至于是。对曰:夫宾宴之礼,务达诚敬,不继以淫。前代名士良辰宴聚,或清谈赋诗,投壶雅歌,以杯酌献酬,不至于乱。国家自天宝已后,风俗奢靡,宴席以諠哗沈湎为乐。而居重位、秉大权者,獶杂倨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独圣心求理,安得不劳宸虑乎。陛下宜颁训令,禁其过差,则天下幸甚。时上荒于酒乐,公著因对讽之,颇深嘉纳。辛卯,寒食节,宴群臣于麟德殿,颁赐有差。按《册府元龟》:长庆元年二月壬辰,宴宰臣、师保、仆射、尚书、翰林学士、将军、军使,赐物有差。癸巳,又宴将军、军使及内官。四月庚辰,命宰臣于侍中厅,宴吐蕃使。长庆二年,赐宰臣百寮宴,及诸蕃客使。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二年夏四月甲子,左仆射韩皋赴省上,遣中使赐酒馔,宰臣百寮饯送,一如近式。
《册府元龟》:长庆二年正月壬子,对渤海使者于麟德殿,宴赐有差。八月壬午,对吐蕃使者五十人于麟德殿,宴赐有差。九月戊子朔,宴吐蕃使论悉诺等十五人于中书省。壬辰,敕蕃客等皆远申朝聘节过重阳,宜共赐钱二百贯,以充宴赏。仍给太常音乐。是月丙申,重阳节,赐宰臣及百寮,宴于曲江亭。十月壬子,对回纥使者于麟德殿,宴赐有差。
长庆三年,赐上巳重九宴于曲江亭。
《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三年三月丁巳朔,宰臣百寮赐宴于曲江亭。九月,赐宰臣百寮重九宴于曲江亭。
《册府元龟》:长庆三年,时韦绶为太子侍读,绶之在书府遇重阳日,百官有曲江之宴,特请与集贤学士等别为一会。从之。
长庆四年正月,敬宗即位。命中官迎宴渤海大聪睿等于乐驿。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敬宗以长庆四年正月即位。二月壬午,平卢军节度使薛平,遣使押领备宿卫渤海大聪睿等五十人至乐驿,命中官持酒脯迎宴焉。
敬宗宝历元年三月,宴群臣。五月,幸鱼藻宫观竞渡,宴乐。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宝历元年春三月,宴群臣于三殿。
《册府元龟》:宝历元年三月癸丑,宴宰臣、翰林学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御史中丞、诸曹尚书、侍郎、京兆尹等,颁赐银器锦䌽有差。五月庚戌,幸鱼藻宫,观竞渡。公主、驸马、翰林学士、诸军使,与宴乐。
宝历二年,大宴群臣。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宝历二年春二月,丁巳寒食节,三殿宴群臣,自戊午至庚申方止。三月甲戌,赐宰臣百寮上巳宴于曲江亭。按《册府元龟》:宝历二年二月甲子,诏:今年三月上巳日,文武百寮,宜准旧例,于曲江宴集。三月甲戌,宰相百寮、翰林学士,曲江宴,命中使刘惠通等,颁赐食物。九月,自甲戌至丙子,帝连宴宣和殿,百戏皆从。
文宗太和元年五月戊辰,对诸道端午使于麟德殿,宴赐有差。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太和四年七月庚辰,行幸梨园会昌殿,大宴乐。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太和五年,宴李载义于曲江亭。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五年二月己酉,敕以李载义入朝,于曲江亭赐宴,仍命宰臣百寮赴会。
太和六年,宴群臣于麟德殿。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六年正月乙未朔,以久雪废元会。二月己丑,寒食节,上宴群臣于麟德殿。
太和七年三月,宴回鹘李义节等于麟德殿。十月,以诞日为庆成节,令内外宴乐。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七年冬十月壬辰,上降诞日,僧徒、道士讲论于麟德殿。翌日。宰相路随等奏:诞日斋会,诚资景福,本非中国教法。臣伏见开元十七年张说、源乾曜请以诞日为千秋节,内外宴乐,以庆昌期,颇为得礼。上深然之,宰臣因请十月十日为庆成节上诞日也。从之。按《册府元龟》:太和七年三月庚戌,麟德殿对归国回鹘李义节等十九人,宴赐有差。
太和八年三月,宴群臣于曲江亭。九月,宴李仲言于翰林院。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八年三月甲寅,上巳,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九月甲午,以助教李仲言为国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讲学士。壬寅,翰林院宴李仲言,赐《法曲》弟子二十人奏乐以崇之。
太和九年,宴群臣于曲江亭。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九年冬十月壬午,赐群臣宴于曲江亭。
《册府元龟》:太和九年八月丁丑,幸左军龙首殿,因幸梨园,含光殿大合乐。
开成元年,宴诸王于禁中。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成元年十二月,帝于禁中,会宴诸王。因命讲读刘仲武,每双月入内对诸王,仍令尚书供食。
开成二年正月,南诏、渤海使来贺,赐宴于麟德殿。八月甲申,帝生辰,诏用蔬食。十月,庆成节,宴群臣于曲江。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二年三月乙丑夜,彗星长五丈,岐分两尾,其一指氐,其一掩房。丙寅,罢曲江宴。五月壬申,上幸十六宅,与诸王宴乐。八月甲申,诏曰:庆长节朕之生辰,天下锡宴,庶同欢泰。不欲屠宰,用表好生,非是信尚空门,将希无妄之福。恐中外臣庶不谕朕怀,广置斋筵,大集僧众,非独凋耗物力,兼恐致惑生灵。自今宴会蔬食,任陈酺醢,永为常例。又敕:庆成节宜令京兆尹准上巳,重阳例,于曲江会文武百寮。延英奉觞宜权停。十月庚子,庆成节,赐群臣宴于曲江,上幸十六宅,与诸王宴乐。
《册府元龟》:开成二年正月癸巳,帝御麟德殿,对贺正南诏洪龙君等三十人、渤海王子大明俊等一十人,赐宴有差。二月,京兆尹归融因对奏:上巳日曲江宴,缘初遇两公主出降,物力不办,请改日。帝曰:去年重阳改就九月十九日,未失重九之意。今上巳日,改取十三日,可乎。融受命而退。
开成三年,赐诸王,及群臣宴。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三年十月甲子,庆成节,命中人以酒酺、《仙韶乐》赐群臣宴于曲江亭。
《册府元龟》:开成三年四月甲午,帝幸十六宅,赐诸王宴颁赐有差。
开成四年正月,毕会三宫太傅诸公等,于咸泰殿。三月,宴群臣于曲江。六月,幸十六宅。十月,以庆成节,复宴群臣。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开成四年正月,丁卯夜,于咸泰殿观灯作乐,三宫太傅诸公等毕会。三月乙酉,赐群臣上巳宴于曲江。六月庚申,上幸十六宅安王、颖王院宴乐,赐与颇厚。冬十月戊午,庆成节,赐群臣宴于曲江亭。
武宗会昌二年,赐百官宴钱。
《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宗本纪》:会昌二年五月,敕庆成节百官率醵外,别赐钱三百贯,以备素食合宴,仍令京兆府供帐,用追集坊市乐人。
宣宗大中元年,敕进士放榜后,仍于杏园宴集。
《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宣宗本纪》:大中二年,敕:自今进士放榜后,杏园仍依旧宴集,有司不得禁制。
大中七年,日本遣子来朝,赐百寮宴,陈百戏以礼之。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中七年四月,日本国遣王子来朝,献宝器、音乐。帝谓宰执曰:近者,黄河清。今又日本国来朝。朕愧德薄,何以堪之。因赐百寮宴,陈百戏以礼之。
昭宗天复三年,宴朱全忠。
《唐书·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昭宗本纪》:天复三年春正月辛未,宴朱全忠于内殿,内弟子奏乐。二月己丑,上宴全忠于寿春殿。乙未,会鞠于保宁殿,全忠得头筹,令内弟子送酒,仍面赐副元帅官。戊戌,全忠归大梁,上宴之内殿,置酒于延喜门。是日,全忠与四镇判官皆预席,上临轩泣别,又令中使走送御制《杨柳枝》词五首赐之。
昭宣帝天祐二年三月,诏令宰臣以下选胜游宴。五月,宴群臣于崇勋殿。
《唐书·昭宣帝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宣帝本纪》:天祐元年五月戊寅,宴群臣于崇勋殿,全忠与王镕、罗绍威置宴也。
《册府元龟》:天祐二年三月,诏曰:朕以宰臣以下,尝拘官局,罕获欢娱。今膏泽不愆,丰年有望。将臻上瑞,宜示优恩。及此芳辰,当兹丽景,稍令暇逸,俾务游从。宜令自今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各任逐便选胜游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