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参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眉州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六百二十六卷目录
眉州部汇考二
眉州驿递考
眉州物产考
眉州古迹考〈陵墓附〉
眉州部艺文一
苏氏族谱亭记 宋苏洵
眉山远景楼记 苏轼
大雅堂记 黄庭坚
中岩记 明熊相
中岩记 钟惺
眉州部艺文二〈诗〉
朝阳峰东阁 宋苏轼
八阵碛 前人
入峡 前人
寄黎眉州 前人
雁湖梅花 李焘
巽崖书院 魏了翁
眉山天下秀 明周洪谟
瑞莲亭〈八首〉 前人
眉州部纪事
眉州部杂录
眉州驿递考
眉州物产考
眉州古迹考〈陵墓附〉
眉州部艺文一
苏氏族谱亭记 宋苏洵
眉山远景楼记 苏轼
大雅堂记 黄庭坚
中岩记 明熊相
中岩记 钟惺
眉州部艺文二〈诗〉
朝阳峰东阁 宋苏轼
八阵碛 前人
入峡 前人
寄黎眉州 前人
雁湖梅花 李焘
巽崖书院 魏了翁
眉山天下秀 明周洪谟
瑞莲亭〈八首〉 前人
眉州部纪事
眉州部杂录
职方典第六百二十六卷
眉州部汇考二
眉州驿递考
《州志》本州眉州水驿 石佛水驿
武阳驿 彭山水驿
青神水驿 以上俱明置,今废。皇清额设站马二匹,马夫一名,扛夫六名,岁支工料银八十四两九钱六分。
总铺 在州治前。
三桥铺 去城十里。
松江口 去城二十里。
里山铺 去城三十里。
思濛铺 去城四十里。
左溪铺 去城五十里。
金流铺 去城六十里。
阴山铺 去城七十里。
土门铺 去城八十里,交峡江县界以上,诸铺皆在州南。
李相桥铺 去城十里。
白马铺 去城二十里。
东馆铺 去城三十里。
石桥铺 去城四十里。
梓潼寺铺 去城五十里,至丹棱县六十里,以上诸铺皆在州西。
梓潼铺 去城五十里。
隆安铺 去城二十里。
界牌铺 去城三十里,以上诸铺皆在州北。观音铺 去城五十里。
梓潼宫铺 去城六十里。
柏木铺 去城七十里,交新津县界。
丹棱县
总铺 在治东门外。
东十五里石桥铺,送眉州路。
南十五里石马铺,三十里乌尤铺,又五里接洪雅县界,送峡江县路。
西十五里高冈铺,送洪雅县路。
北二十里麻柳铺,送蒲江县路。
眉州物产考
《州志》州属总榖属
饭白黏 百早 毛香
麻早 黄泥黏 黑泥黏
青秆黏 三百颗 酒白糯
花壳糯 柳条糯 猪油糯
清酒缸
荞,有甜有苦。
豆,有黑黄赤菉各色,惟黄赤多,黑菉最少。粟,有酒饭二种。
蔬属
波菱 茼蒿 芫荽
莙荙 木耳 枸杞芽
匏瓜 苦菜 江豆
扁豆 刀豆 王瓜
冬瓜 西瓜 南瓜
芋 蒟蒻 菌
苦瓜 甜瓜 菜瓜
油菜,子可柞油。
果属
桃 梅 李
柿 梨 栗
枇杷 藕 石榴
木属
桑 柘 以上二木可养蚕。
冬青 白蜡 紫荆
麻柳 青檀 夜合
黄葛 榆 白杨
丝栗 马骝光
竹属
斑竹 筐竹 慈竹
苦竹 水竹 白筴竹
刺竹
花属
桂 蔷薇 粉团
五色梅 兰 蕙
菊 海棠 鸡冠
射干 月月开 木槿
十姊妹 玉簪 剪红罗
水仙 凤仙 白栀子
双石榴 棣棠 秋海棠
百日红 胭脂 滴滴金
七里香 金钗 树琪
葵
羽属
鹁鸽 杜鹃 鹧鸪
山和尚 拜天子 白头翁
画眉 啄木 鹞
野鸡 麻啄 山啄
介属
蟹,小不可食。
货属
绵布 绵䌷 黄腊
麸金,今无淘人。
药属
郁金 何首乌 苍耳
薄荷 紫苏 山栀
白芨 寒水石 槐花
小茴香 鼠粘子 牵牛
天冬 麦冬 瓜蒌
地骨皮 桑白皮 益母草
乾葛 香附子 半夏
蓖麻子 蛇床子 枸杞子
车前子 金银花 红花
天花粉 皮硝 使君子
木通
毛属
𤜶,俗名毛狗。獭 豪猪 狸
𪊍鳞属
桃花鱼 芦花鱼 白鲦鱼
鱼舅 黄颡鱼 鲢子鱼
眉州古迹考
《州志》本州齐通城 在州治北,南齐建武初置郡及县,隋初废郡,改县曰广通,又改曰义通。唐为眉州治,后改州为通义郡。
裴城 在州治东,昔有裴氏者夜筑此城,天明即毕,又东北三里有洛城,相传后汉筑,后废。卧牛城 即州城。《孙北杂记》:宋淳化中,李顺攻之不下,郡人呼为卧牛城。城有芙蓉,又名芙蓉
城。
张远霄宅 在治西北,后归苏氏,又归蒲氏,园中有双桧尚存。李石诗:野草闲花不计年,亭亭双桧径参天,读书却得骑鲸老,买药来寻跨鹤仙。
三苏故里石坊 在州城内。皇清知州赵蕙芽重建,知府冀应熊书额。
蚕市 在州城内,蜀本蚕丛之国,州民习俗重蚕事,每岁二月望日,相聚鬻蚕器于此。因作乐纵观,至暮而散,故名蚕市。
雁塔 在棂星门外,东西二塔,宋乾道间建,州之士登科者题名于上,景泰四年作亭以覆之。皇清知州赵蕙芽增修,后燬,康熙四十四年知州金一凤重建,瓦亭覆之。
小桃源 在州治南门外,村家多竹篱桃树,小桥流水,夹以槐柳,绿阴翳然,游人汎舟其间,谓之小桃源。苏轼诗:髣髴城南路,繁花扑石头。辙诗:清江入城郭,小浦生微澜。
瑞莲池 在苏祠。昔老泉手种莲其中,后每开并蒂花,则科目必盛,岁久荒秽。皇清州守赵蕙芽复种之,作亭池上,知府冀应熊书瑞莲池三字额之。康熙四十三年,知州金一凤重修,迁任之日署后,亦发并蒂,宛若苏池。州人咸称瑞异。
仙翁洞 在蟆颐山中,唐张清子深于易理,修道于此,洞中尝出紫芝白蟹,虽甚旱,水不渴。每岁祷雨立应,元阿朝宝有记。
书楼 在州治西,唐光启初,州人孙长孺建,为藏书之所,僖宗御书书楼二字赐之,长孺四世孙降衷宋初授眉州别驾,因市书万卷以贮之,六世孙辟重修,魏了翁作记。
远景楼 在治北,宋郡守黎錞建,苏轼作记。景苏楼 在州治西,宋司农少卿陈晔总领蜀饷,过眉为苏氏父子建。
春风楼 在蟆颐山,宋建,为游息之所,久废。知州金一凤重建。
明霞阁 在蟆颐山,亦宋建,为游息之所,久废。知州金一凤重建。
临风阁 在州治内,宋沈迥诗:烟霞生座右,林沼匝城隈。
嘉祐阁 在远景楼西,宋建元至元间,郡守张淇重修旧刻和陶诗,有李龙眠所画三苏像。四贤堂 在州治学西,宋建,绘孙抃及苏氏父子像于内。
起文堂 在环湖上,宋李石为苏轼建,后邵博重修,刻铭于上。
大雅堂 在州治南五十里,宋丹棱杨素建,黄庭坚谪戎州,尝曰:安得奇士尽如杜甫两川及夔州诗,使大雅之音复盈三巴之耳哉。素闻之,访于戎,请攻坚珉刻诗,作堂翼之,庭坚乃悉书杜甫诗遗之,因名堂曰大雅,且为之记。
族谱亭 在州治西南七十里,修文乡苏氏祖茔之侧,有记。
岷峨亭 在蟆颐山,宋建,以介岷峨之间,故名。观莲亭 在苏祠西池中,轼建,自池东岸为石梁,至中筑台砌以石,建亭台,环绕种莲,宛如在琼岛中,中有碑刻、轼小像及辙与黄庭坚赞,永乐间重修。
百坡亭 在州治西,宋建,取苏轼散为百东坡之句。
雪台 在远景楼前,宋郡守黎錞筑。
翠洞书台 环湖西,魏了翁筑。
披风榭 在起文堂之东,宋建,中绘苏轼像。江乡馆 在州治东玻璃江滨,旧为共饮亭,宋邑宰胡文靖建为迎宾客之所,嘉定间魏了翁来为州牧,更拓之,改今名,且为记。
东馆 在州治西七十五里东馆镇,宋绍兴初乡士仿古乡校创为肄业之所,冯时行为记,元至元间重建。
武阳城 在旧彭山县治东十里,秦张仪伐蜀,开明拒战不胜,退走至武阳,即此。
彭山废县 明置。皇清归并眉州,今旧址尚存。
犍为县 在旧彭山县治西北五里,汉建元中筑,昭帝时筑犍为,自僰道移至武阳即此,晋又迁郡治,僰乃改武阳犍为县,宋末省。
江州城 在旧彭山县东十里,晋置州,后周省。绵水县城 在旧彭山县东南十馀里,后魏置,周武帝改为白水县。
彭祖宅 在旧彭山县内象耳山。
石仓 在旧彭山县东北二十五里,半山石壁
间有岩窦如蜂房,相传窦中常出米,崖上刻石仓米洞四字。
读书台 在旧彭山县象耳山上,李白读书于此,上有石刻白诗。杜光庭诗: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插晴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又盘石山亦有范镇读书台,上有石刻,镇诗:穷幽访盘石,细径入荒凉,踏叶屐齿湿,触花衣袂香。
青州城 在旧青神县治南,梁置西魏,改曰:眉州,治不在今眉州,在嘉定界内。
青神郡城 在旧青神县治南,后周置,隋初废。青神废县 明置。皇清归并眉州,今旧址尚存。
麒麟院 在旧青神县治长泉镇,伪蜀时有麟见于里中,是岁王衍僭立,以为见祥,即其地建院。
石笋 在旧青神县中岩山半,三石突起,其形类笋,宋元徽中,有异僧入牛头寺,主僧厚礼待之,别去,赠以一钥曰:后欲见我,当至中岩山见石笋扣之,可以见我。明年,寺以低头佛失珠,主僧驰至笋峰下,扣以钥峰,裂为三,乃见异僧曰:盗取佛珠江滨,我得之久矣。主僧喜,持珠而还。知州金一凤于石壁上刻文峰鼎峙四大字。清风阁 在旧青神县内,宋元符初建,黄庭坚扁名。
继瑞堂 在旧青神县治内,宋建炎间县令刘浚卿以县产灵芝,作堂翼,之后,吕彦章来为令,复产灵芝,彦章乃重修此堂,因名。
借景亭 在旧青神县治后,旧有亭,下瞰史家园,园多佳景,宋黄庭坚尝游,因题扁曰:借景,遂留诗云:当官借景未伤民,恰似凿池取月明。汉刻黄龙甘露之碑 在彭山之黄龙镇。杨洪碑 汉犍为太守在今彭山县北小板桥,杨中云:五十年前馀洪字。其他皆磨灭不可考,今三字亦无矣。
北平山碑 在彭山县之北平山,大书北平山治之碑,馀不可读。碑阴书大唐上元二年道士施士衡等字。
南康郡王纪功碑 唐贞元十三年建碑,原在龙兴寺,乃皇太子诵书。天圣五年,移在州衙门外。
唐眉州创罗城记 唐大顺三年,卢极撰文。眉州新移彭山县记 唐会昌五年楼旦撰文。唐丹棱县龙鹄山成炼师植松碑 唐天宝元年岁次庚寅建。
城东贡院佛殿中唐碑及五代碑 城东寺殿宇建于唐时,今为贡士院,有石刻二堵。
象耳山李白留题 夜来月下,卧醒,花影零落,满人襟袖,疑始濯魄于冰壶也李白书文。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石刻 黄庭坚书见大雅堂下。
彝獠誓碑 《寰宇记》云:在洪雅县市中。
大池院题 去眉山县一十里,苏文忠公尝过之,今柱上有手书云:自老翁井还,偶憩。治平丁未十二月七日,子瞻。凡十八字。
丹棱县
齐乐郡城 在治东南二十里,齐置郡,后周改为县。
洪雅城 在治东五里,即后周齐乐县治也。隋置洪雅县,属眉州,唐初以县置犍州,后废。栅头镇 在治南四十里,镇有书院夫子庙,宋绍兴间县令冯时行建,并记,元至大间,县令张文桂重葺之,广陵𥟖采为记,右有花卿祠,年久悉废,止石碣存焉。
茅市镇 在治西十里,宋进士程安、程定居此镇。
龙涎洞 在龙鹄山天柱峰下,乃成无为。杨正见李炼师修真处,弘治中学士王敕书龙涎洞三大字,并记,见艺文。
龙鹄山房 在龙鹄山李焘父子读书处,焘诗:已作清时乌乱飞,杜鹃更劝阿谁归。似嫌住处犹城郭,不解携家隐翠微。子璧诗:萧条白日闭岩扄,留作游人万古情。犹有山中旧麋鹿,举头如听读书声。
吞云楼 在治北巽崖西,李埴建。
朝阳阁 在治北龙鹄山之东,一峰独峙,横抹天半。
双荔堂 在治西李焘父子游憩之所,今废。翠碧轩 在治西南三里,宋忠佑侯史克恭建。
坟墓附本州
唐花卿墓 在东馆镇,知州金一凤有诗。孙抃墓 在州南石佛镇。
苏洵墓 在蟆颐山东二十里老翁泉旁,苏轼诗:老翁山下玉翁回即此也。明余承勋有复修坟祠记,乱离之后,榛莽荒芜,松楸莫辨。康熙四十一年,知州金一凤访于老翁山下,诛茅得之,更加封筑,复祀田数十亩,在广福寺左。
杨素墓 在州治北十五里,系魏了翁舅。杨成墓 在州治北一里。
尚书樊汉柄墓 在州治北石牛山。许奕题墓。李埴墓 在州治西栖云寺。
白鹤仙翁墓 系苏东坡之孙,在州治西四十里,墓前有杨柳二株,今枯瘁。
彭祖墓 在旧彭山县彭亡山,旧有祠,苏辙诗:猖狂战国古神仙,曳尾泥涂老更安。厌世乘云人不见,空坟聊复葬衣冠。
张纲墓 在旧彭山县崌崃山东,纲以讨广陵贼张婴,有恩信比卒,婴率五百馀人制服,送至武阳,负土成坟而去。
李密墓 在旧彭山县忠孝桥北,以上三墓知州金一凤重修。
庄懿王墓 在旧彭山县盘龙山,明宗室内江王葬焉。
五子墓 在旧彭山县象耳山,明内江王第五子葬焉。
程掌墓 在旧青神县西横石山。
余子俊墓 在旧青神县长泉麒麟院后。
眉州部艺文一
《苏氏族谱亭记》宋·苏洵
匹夫而化乡人者,吾闻其语矣。国有君,邑有大夫,而争讼者诉于其门;乡有庠,里有学,而学道者赴于其家。乡人有为不善于室者,父兄辄相与恐曰:吾夫子无乃闻之。呜呼。彼独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积之有本末,而施之有次第耶。今吾族人犹有服者不过百人,而岁时蜡社,不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洽,稍远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乡党邻里也。乃作《苏氏族谱》立亭于高祖墓茔之西南而刻石焉。既而告之曰:凡在此者,死必计,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则老者字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让也。岁正月,相与拜奠于墓下,既奠,列坐于亭。其老者顾少者而叹曰:是不及见吾乡邻风俗之美矣。自吾少时,见有为不义者,则众相与疾之,如见怪物焉,慄然而不宁。其后少衰也,犹相与笑之。今也,则相与安之耳。是起于某人也。夫某人者,是乡之望人也,而大乱吾俗焉。是故其诱人也速,其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之遗孤子而不恤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其先人之赀田而欺其诸孤子也,而孝悌之行缺;自斯人之为其诸孤子之所讼也,而礼义之节废;自斯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别混;自斯人之笃于声色,而父子杂处,欢哗不严也,而闺门之政乱;自斯人之黩财无厌,惟富者之为贤也,而廉耻之路塞。此六行者,吾往时所谓大惭而不容者也。今无知之。人皆曰:某人何人也,犹且为之。其舆马赫奕、婢妾倩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货力,足以摇动府县;其矫诈修饰言语,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告族人焉:髣髴于斯人之一节者,愿无过吾门也。予闻之,惧而请书焉。老人曰:书其事而阙其姓名,使他人观之,则不知其为谁,而夫人之观之,则面热内惭,汗出而食不下也。且无彰之,庶其有悔乎。予曰:然。乃记之。《眉山远景楼记》苏轼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文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方是时,四方指以为迂阔。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而大家显人,以门族相上,推次甲乙,皆有定品,谓之江乡。非此族也,虽富且贵,不通婚姻。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像事之,而其贤者,则纪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商贾小民,常储善物而别异之,以待官吏之求。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故其民皆聪明才智,务本而力作,易治而难服。守令始至,视其言语动作,辄了其为人。其明且能者,不复以事试,终日寂然。苟不以其道,则陈义秉法以讥切之,故不知者以为难治。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是二者,于道未有大损益也,然且录之。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𥟖侯之遗爱,尚未晚也。《大雅堂记》黄庭坚
余谪居黔州,尽书子美夔峡两川诸诗以遗丹棱素翁,俾刻诸石,使大雅遗音,久湮没而复盈三巴之耳。素翁乃作高屋广楹,以庇此石,因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堂。仍为作记其略云:由子美来四百馀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时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室家之好耶。余尝欲忻然会意,笺以数语,终以汨没世俗,初不暇给。虽然,子美诗妙在无意于文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故使后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思过半矣。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中岩记》明·熊相
正德戊寅,予南巡至青神,宿下岩。明日登水月楼,时白露横江,水天一色,峨眉诸峰,近若几案。心目觉怡旷。又明日,行半里至唤鱼池,花竹如绣,澄潭一泓,崖巅诗刻佳者读之,令人肯首,其可叹者,不觉抚掌。池鱼惊骇游跃,若助予之兴。又半里,至罗汉,洞门如屋,其深莫测,壁间刊头陀像。夜间有人见光者,盖山川灵气,初不足异。又数百步至玉泉崖,覆如屋泉,出崖之东西,两石龙吞吐之,喷若溅珠,殊可爱。亭午至中岩,宿距那尊者阁,如深洞然,四维悬崖,飞鸟不能越,而当面一壁直立千仞,久视之增人气魄,明日游上岩,不一里,过伏虎崖上,多古今名笔。入石峰,一石而中分,若一字然,中有尊者像,塑自唐人。峰之东石平若台,多古今墨刻,盖三岩绝佳处也。《中岩记》钟惺
去青神西南五十里,江色尽绿玉,中边皆见,隔岸坐立数山若架阁者,中岩也。岩下上连延可十数里许,回流峻壁,冥壑复磴,竹树蒙笼,大要向背往复,皆与此岩终始。渡江即水月楼,楼趾齧江寺,冠之由楼视江则已頫,由寺登楼,乃返降阶。阶垂穷,与楼凑。阶代楼为梯者强半,揣本齐末,度楼之腰,犹未能至乎寺趾也。降自楼,出山门右行,不见江则摩磴如蚁,数折为唤鱼潭,鱼听掌出,石壁百仞,立而微頫。潭漱其胫,石无完肤。有邵伯温大书可模。并壁行数武,为罗汉洞,洞低曲偻而入如行牛角中隙处,稍右则为伏虎岩,镵岩为百千万亿佛,如恒河沙数。岩半之跨壑为一小石桥,衔木其壁。阁若居人,架竹梁,上以承燕巢者,人屈曲行其下,沿缘洞壑,俯仰竹石者数里,曰:此走井研富顺道也。岩又半,为流杯池,一曰太极池。有屋数楹,屋后为泉,泉流洞中,石壁四周有黄鲁直大小二石刻,壁间宋元刻颇多,每两石缝接处往往上下各截其半,中嵌俗笔,亦有居石隙苟完者。出洞缘磴行,舆步绎代去,所谓罗汉洞,伏虎岩者,度可三四里,乃复睹前镵岩佛像,须眉历历可数。才隔一壑,寻橦可度。疑前此一段途径可省矣。大抵唤鱼潭以往,行皆并壑,石壁夹之。若岸壑,若溪。藤萝亏蔽壑中,若荇藻老树如槎。根若石。猿鸟往来若游鱼,特无水耳。诸峰映带,时让时争,时违时应,时拒时迎,裒益避就,准形匠心,横竖参错,各有妙理。不可思议。又行里许,蹭蹬拾级,乃睹古中岩题额,去三石笋不远。所谓诺矩罗尊者引牛头僧持钥扣石笋,笋开,得低头佛盗珠是也。钟子曰:自中岩至尊者岩,从下视上,顶踵腹背,其石脉皆当为笋,笋隙且平处则置屋,仄则凿磴,断则为桥,处危临深则设石栏,栏则复见江,从江中望岩上僧舍佛刹,虽一居之内,前轩后寝,累累缀高,壁上下叠而不觉其前后通也。登岩行屋中,皆磴道,乃稍得其要领,趾后竟即摩前顶,石笋中分处如一门尊者,像处其中,右旋复为佛殿,殿傍一笋,屹如浮屠,与中分者而三实一笋也,人直指其岿然三峰者,为石笋耳。笋上宋元刻亦多,俗书灾石者,亦复倍之。万历辛亥十月二十一日晓霁,与弟恬及艾子登于中岩焉,礼诺矩罗尊者毕,说偈,偈曰:偶尔丧珠。复返,急时扣钥相求,未免劳劳多事。世尊不合,低头又曰:未必衣珠,真失总缘。岩石当开,自供罗汉游戏,不管山僧往来,说偈讫返。眉州部艺文二〈诗〉
《朝阳峰东阁》宋·苏轼
月落星稀露气香,烟消日出晓光凉。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八阵碛》前人
平沙何茫茫,髣髴见石蕝。纵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齧。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至人心已悟,后世徒妄说。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旦英气折。唯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入峡》前人
自昔怀清赏,今兹得纵探。长江连楚蜀,万派泻东南。合水来如电,黔波绿似蓝。馀流细不数,远势竞相参。入峡初无路,连山忽似龛。萦纡收浩渺,蹙缩作渊潭。风过如呼吸,云生似吐含。坠崖鸣窣窣,垂蔓绿毵毵。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飞泉飘乱雪,怪石走惊骖。绝涧如深浅,樵僮忽两三。人烟偶逢郭,沙岸可乘篮。野戍荒州县,邦君古子男。放衙鸣晓鼓,留客荐霜柑。闻道黄精草,丛生绿玉篸。尽应充食饮,不见有彭聃。气候冬犹暖,星河夜半涵。遗民悲昶衍,旧俗接鱼蚕。版屋漫无瓦,岩居窄似庵。伐薪常冒险,得米不盈甔。叹息生何陋,劬劳不自惭。叶舟轻远溯,大浪固无谙。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蛮荒安可驻,幽邃信难耽。独爱孤栖鹘,高超百丈岚。横飞应自得,远飏似无贪。振翮游霄汉,无心顾雀鹌。尘劳方增病,局刺我何堪。尽解林泉好,多为富贵酣。试看飞鸟乐,高遁此心甘。《寄黎眉州》前人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馀天。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雁湖梅花》李焘
镜面千顷阔,修眉一带横。湖深有龙势,山静少人行。似与真仙约,都忘世俗情。鸟啼猿叫歇,轩乐有馀情。《巽崖书院》魏了翁
古往今来一貉丘,行藏有道坎还流。凤凰池上春风梦,龙鹄山头夜月秋。閒拽深衣聊独乐,有怀连璧赋三游。何人得与予心会,野水黏天一片鸥。《眉山天下秀》明·周洪谟
大峨两山相对开,小峨迤逦中峨来。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昔我登临彩云表,独骑白鹤招青鸟。石龛石洞何参差,时遇仙人拾瑶草。丹崖瀑布连天河,大鹏图南不可过。昼昏雷雨起林麓,夜深星斗栖岩阿。四时青黛如绣绘,岷嶓蔡蒙实相对。昔生三苏草木枯,但愿再出三苏辈。《瑞莲亭》前人
一泓十丈花茵馥,辍斝呼童分浅盝。轻风浪绿上人衣,对酌烟霞诗万斛。又
好雨桥头洒葛衣,环池荷气浑忘机。谈深万籁喧愈静,古柏依依带翠微。
又
蝉鸣竹树水鸣蛙,耳热呼卢兴未赊。玉井匀来甘冷味,平看并蒂映清华。
又
翠柄金墙碧玉腰,绿云丛里醉诗瓢。倚莲待月池光漾,并蒂奇葩傍小桥。
又
濂溪犹忆旧风流,渺莽乾坤独自收。长啸直教新月发,薰风正向此中留。
又
群花有意待来朝,剖菂烧鹅酒欲浇。池上相招兴不浅,裁诗应得满芭蕉。
又
荷珠照月月痕湿,听月临花寒气袭。花正时开月正来,枕簟新凉携月入。
又
玉垒苍苍入望中,引来雪色静帘栊。池虚新月亭虚榻,卧听鹤鸣过翠空。
眉州部纪事
《总志》:宋太宗淳化四年正月,青神民王小波聚众为乱,曰: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贫者争附,遂攻青神,掠彭山,杀县令,剖其腹。旁邑响应。西川都巡检使张𤣱与战于江源,射杀小波而𤣱亦死之。其党推小波妻弟李顺为主,众至数十万,攻陷绵汉彭邛州,进攻成都,陷之。五年正月,命宦者王继恩为两川招讨使,雷有终为转运使讨之,王果率兵趋剑门,尹元率兵由峡路而进。二月,李顺分众数万寇剑州,剑门都监上官正有卒数百,激以忠义,力战以守。会成都监军宿翰兵至,正乃与之合,迎击贼众,大破之,斩馘几尽,馀三百人,奔归成都。顺怒其惊众,尽斩之。王师长驱西进,顺又攻施州,亦为利兵所败。三月,诏凡被胁从能归顺者,并释其罪。四月,王师由小剑门路入研石寨,破其众,斩首五百级。追至绵州,顺兵望风奔走,杀戮及溺死者不可胜计。又遣曹习破贼于老溪,进复阆巴蓬剑等州。五月,破贼十万众,斩首三万级,获李顺,复成都,生擒伪枢密使计祠具文赏等,并甲铠僭伪服用甚众。其党张馀复攻陷嘉戎等八州,继恩等顿师不进,专务饮博,其下恣横剽掠,馀势复张。八月,张咏知益州,遣正翰杨琼卫绍钦等分出,且举酒嘱军校曰:尔曹荷国厚恩,此行当荡平丑类,若老师旷日,此地还为尔死所矣。由是正等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民多胁从,咏谕以恩信,使各归田里。至次年正月,帝又下诏罪己,闻者感悦。二月馀攻眉州,翰击败,获之。馀党悉平。
《宋史·张逸传》:逸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俸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陈希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县东南有松柏滩,夏秋暴涨多覆舟,逸祷江神,不踰月,滩为徙五里,时人异之。再迁太常博士。
《湘山录》:杨叔宝郎中与眉州人言:顷有眉州新掾视事。后三日作大排乐,人献口号,其末句云:为报士民须庆贺,灾星去了福星来。掾喜,召优人问曰:大排致语谁做对。曰:本州自来旧例,只用此一首。
《东坡志林》:眉州青神县道侧有小佛屋,俗谓之猪母佛。云:百年前,有牝猪伏于此,化为泉,有二鲤鱼在泉中云,盖猪龙也。蜀人谓牝猪为母而立佛堂其上,故以名之。泉出石上,深不及二寸,大旱不竭,而二鲤莫有见者。余一日偶见之,以告妻兄王愿,愿深疑意余之诞也。余亦不平其见疑,因与愿祷于泉上曰:余若不诞者,果当复见。已而二鲤复出,愿大惊,再拜谢罪而去。此地应为灵异。青神文及者,以父病求医,夜过其侧,有髽而负琴者邀至室,及辞,以父病不可留而其人苦留之,欲晓,乃遣去。行未数里,见道傍有劫盗所杀人赫然未冷也。否者及亦不免矣。泉在石佛镇南五里许,去青神二十五里。
苏洵祜曾孙序之季子兄涣,举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遂通百家六经之说。二子轼辙同举进士,父子文章遂擅天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校书郎,寻以文安主簿,修纂礼书。卒,赠光禄寺丞。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传于世。初,王安石名始盛,洵以其不近人情,作辩奸论。及安石用事,人服其先见云。
苏轼,字子瞻,洵长子。父尝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擢置第二;复以《春秋》对议居第一。修尝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今骤进适以累之。遂直史馆。熙宁四年,安石欲变科举。轼上议,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上元节敕府市浙灯。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愿陛下信人心,厚风俗,存纪纲而已。安石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复徙知徐州,再知湖州,事不便民者以诗托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媒孽,以为讪谤,欲置之死。神宗怜之,谪惠州,起知杭州,未几,为黄州团练。三年移,汝州。元祐元年,迁中书舍人,寻除翰林学士,进读反覆,开导觊有所启悟,哲宗虽默不言,辄首肯之。尝召对便殿,宣仁后问其所由,进徐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后与哲宗亦泣,左右感泣。已而命坐赐茶,撤御前莲灯送归。历官礼部,兼端明殿翰林院二学士,所著有《易书传》、《论语说》、《奏议》、《内外制》、《东坡集》,凡数百卷。其诗前代评之详矣。近世公安袁宏道评云:苏文如晴空鸟迹,水面风浪,自有天地以来,一人而已。海内以为名言。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又同制策。举以直言寘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养亲三年,神宗二年,上书言事召对。延和殿时,青苗法既行,辙以力诋安石,遂为河南推官。又二年,改著作佐郎。复签书南京判官。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移,知绩溪。哲宗立,加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召为右司谏,宣仁后临朝,司马光吕公著欲革弊政,而旧相蔡确、韩缜、枢密使章惇皆在位,窥伺得失。辙皆论去之,且又疏吕惠卿之奸,以散官安置建州。二年夏遣使入境,辙明决利害,朝廷遂许还砦。夏人悦服,迁起居郎。中书舍人吕大防刘摰欲稍引用元丰旧党以平夙怨,谓之调停。宣仁后疑不决,辙面斥其非,复疏论君子小人不可并处。宣仁命宰执读于帘前,曰:辙疑吾君臣兼用邪正,其言中理。调停之说遂已。六年,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是年,夏人犯边,辙引汉武帝之事上奏,哲宗不悦,落职,知汝州。又谪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徽宗即位,徙永川,已而复大中。大夫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再复大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者几十年。卒,年七十四。赠复端明殿学士。淳熙中,谥文定。辙性沉静简默,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与兄轼相近,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集》并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