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祖孙部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家范典
第十卷目录
祖孙部纪事三
祖孙部杂录
祖孙部外编
祖孙部杂录
祖孙部外编
家范典第十卷
祖孙部纪事三
《宋史·英宗高皇后传》:后生神宗皇帝、岐王颢、嘉王頵。神宗立,尊为皇太后。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圭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圭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圭等,圭等再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问起居,至是,令毋辄入。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祚仓卒备也。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任布传》:布知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自悔,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王钦若传》: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为濠州判官,将死,告家人曰:吾历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人多矣,后必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宋德之传》:德之,字正仲,蜀州人。大父耕,性刚,一朝弃官去,莫知所终。从父廉语德之曰:吾昔至临安府,有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入四明矣。德之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三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跻攀至烂平,见丹灶,置祠其上而归。《李虚己传》:虚己,字公受,五世祖盈,自光州从王潮徙闽,遂家建安。父寅,有清节,仕江南李氏,至诸司使。江南国除,授殿前承旨,辞不拜。时伪官皆入留京师,而寅母独在江南,乃遣其长子归养。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历沈丘县尉,知城固县,改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提淮南茶场。召知荥州,未行,改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馀纸,曰: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翰林学士张洎会两制、三馆儒臣遍阅所批诏。其后以南郊恩封群臣母妻,虚己又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范镇传》:祖禹,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是儿,天下士也。
《程公许传》:公许,字季与,少知孝敬,大母侯疾,公许不交睫者数月,病革,尝其痰沫,既卒,哀毁如制。
《张伯威传》:伯威,调神泉尉。大母黄,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黄得血痢疾频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陈洪进传》:洪进子文显、文颢、文顗、文顼,本文显子。初,洪进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门受禄,当至万石。时洪进与三子皆领州郡,而文顼始生,乃以文顼为子,欲应其言。
《燕懿王德昭传》:德昭子惟吉字国祥,母郑国夫人陈氏。惟吉生甫弥月,大祖命辇至内廷,择二女媪养视之,或中夜号啼,必自起抚抱。三岁,作弱弓轻矢,植金钱为的,俾之戏射,十发八中,帝甚奇之。五岁,日读书诵诗。帝尝射飞鸢,一发而中,惟吉从旁雀跃,喜甚,帝亦喜,铸黄金为奇兽、瑞禽赐之。常乘小乘舆及小鞍鞁马,命黄门拥抱,出入常从。太祖崩,惟吉才六岁,昼夜哀号,孝章皇后慰谕再三,始进饘粥。惟吉好学,善属文,性至孝。孝章皇后抚养备至,亲为栉沐。咸平初,以太祖孝章画像、服玩、器用赐惟吉,岁时奠享,哀慕甚至。每诵《诗》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贤孝。《吴荣王颢传》:颢字仲明,慈圣光献太后之服,易月当除,颢曰:身为孙而情文阙然,若是可乎。请如心丧礼,须上禫除,即吉。诏可。
《戚同文传》:同文,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刘廷翰传》:廷翰少孤,其大父以上皆不逮事,忘其家讳,上为撰名亲书赐之。
《王继英传》:继英知枢密院。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
《张平传》:平子昭远,昭远母弟昭懿,祖母郭氏尝对昭远母指昭远曰:此儿有贵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曰:此儿奉钱过二万,不能胜矣。果皆如其言。
《雷德骧传》:德骧与子有邻,淳化二年,为其婿如京副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德骧,忽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德均州。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二年,卒。
《晏敦复传》:敦复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孙。静默如不能言,立朝论事无所避。帝尝谓之曰:卿鲠峭敢言,可谓无忝尔祖矣。
《江万里传》:万里,字子远,都昌人。自其父煜始业儒。大父璘,乡称善人,其邻史知县者夸其能杖哗健士,璘俛首不答,归语煜曰:史祖父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人自憙,于我心有不释然。审尔,史氏且不昌,汝其戒之。是夕煜妻陈梦一贵人入其家,曰:以汝家长有善言,故来。已而有娠,生万里。
《寇瑊传》:瑊,字次公,少孤,鞠于祖母王氏,及豋朝,以妻封邑回授之,朝臣得回封祖母自瑊始。
《杨亿传》:亿,字大年,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长尺馀,经月乃落。七岁,能属文,下笔立成。
《孙永传》:永,字曼叔,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郡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
《韩肖胄传》:肖冑曾祖琦父治琦守相,作昼锦堂,治作荣归堂,肖冑又作荣事堂,三世守乡郡,人以为荣。《朱娥传》:娥,越州上虞朱回女也。母早亡,养于祖媪。娥十岁,里中朱颜与媪竞,持刀欲杀媪,一家惊溃,独娥号呼突前,拥蔽其媪,手挽颜衣,以身下坠颜刀,曰:宁杀我,毋杀媪也。媪以娥故得脱。娥连被数十刀,犹手挽颜衣不释,颜忿恚,断其喉以死。事闻,赐其家粟帛。其后,会稽令董皆为娥立像于曹娥庙,岁时配享焉。《童八娜传》:八娜,鄞之通远乡建奥人。虎衔其大母,女手拽虎尾,祈以身代。虎为释其大母,衔女以去。时,林栗侍亲官其地,尝目睹之。已而为守,以闻于朝,祠祀之。
《吕蒙正传》:蒙正字圣功。咸平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国公,又封许。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
《李迪传》:迪以太子太傅致仕,子东之,拜太子太保。肃之、承之皆龙图阁直学士,及之以太中大夫致仕。东之子孝基,字伯始。进士高第,唱名至墀下,仁宗顾侍臣曰:此李迪孙邪。能世其家,可尚也。
《洞微志》:太平兴国中,李守中过海,至琼州界逢一翁,自称杨遐举,年八十一邀守中见其父曰:叔连年百二十二,祖宋卿年百九十五,梁上鸡窠中小儿出头。下视宋卿曰:此九代祖不语不食不知其年,朔望子孙拜列而已。
《青箱杂记》:李复圭三世皆知滑州天圣,中其祖康靖公若谷知,庆历中其父邯郸公淑,又知及后八年复圭又知前此邯郸公尝迎。侍康靖公题诗于州廨曰: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銮郡人莫讶留题别孙息期,同住此看后复圭刻石记其事一日,仰承诒训允契冥兆兹亦异也。
《清波杂志》:洪君番江先人为郡幕,时祖母留乡里。洪每值正至必以书送寿酒,外题状上太夫人。凡疗病有视者皆属,先人既以书往。翌日再展状,谢此等礼数度前,哲常行之特今创见。
向在建康于邻人狄似处,见其五世祖武襄公收侬智高,时所带铜面具及所佩牌上刻真武像世言武襄乃真武神也。又出使相判陈州告身皆五色金花绫纸,十七张晕锦褾袋犀轴紫丝网皆备。后于友人欧阳俊处得其远祖文忠公自初进擢至赠,谥纶诰一无遗者可谓故物不愧郑公之笏,两家其能终保存耶。
陈亚藏书千卷,名画一千馀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作典,坟华亭仙客岱云根他年,若不和根卖便是吾家。好子孙郑顾道侍郎居上,饶享高寿其除夕小诗,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扶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曾祖视王荆公为中表既干撰上世墓志,数种托元章书之凡书三本,择一以入石,号《周氏世德》碑置于杭州西河上文并书名二绝,绍兴初某人尹京,欲磨治改刻他文。偶族叔祖元仲与之,素厚争之力责以大义,尹谢焉,今在南山满觉院。
王鉴七岁不能言,其祖喜其风骨之美,遇物诲之一日,携至池上祖曰:水马池中走。即对曰:游鱼波上浮。后至台阁。
《闻见前录》:光献太皇太后元,丰四年春感疾,以文字一函封鐍甚密付,神宗曰:俟吾死开之,唯不可因此罪人。帝泣受,后疾愈帝复纳此函,后曰:姑收之。是年七月后上仙帝开函皆,仁宗欲立英宗为皇嗣,时臣僚异议之书也,神宗执书恸哭,以太皇太后遗训不敢追咎其人,故帝宫中服三年之丧,尽礼尽孝者知慈德之不可报也。
狄青位枢密或告以当推狄梁公为远祖武,襄愧谢曰:某出田家少为兵,安敢祖唐之忠臣梁公者。《梦溪笔谈》:狄青为枢密使,有狄梁公之后,持梁公画像及告身十馀通,诣青献之,以谓青之远祖。青谢之曰: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赠而还之。比之郭崇韬哭子仪之墓,青所得多矣。
《挥麈前录》:张垍乃张说之子,敬翔为敬晖之孙。本朝刘温叟以父名岳,终身不听乐。至其孙几,乃自度曲,预修《乐书》,可笑。近有吴铸者,乃国初功臣吴廷祚之后,祖元扆,复尚主,而失节于刘豫,仕伪庭至枢密使,为其用事。此一律吁可叹哉。
《挥麈后录》:文肃自高阳帅易青社,道出相台,冯文简作守,相见云:本郡有一寄居王大卿,名尚恭,年高不出仕,有乡曲之誉。愿一见公,露少恳款。使其自言,相予共饭可乎。文肃颔之。翌日,俾之同坐,即之甚温。请间云:某有一子,颇知宦学趣向,不幸早死。启手足际,自云初任荆南掾,曹秩满,赁舟汎江而下,偶与一嫠妇共载,因而野合,有娠。既抵京师,分首。闻妇人免身得雄,后售与曾尚书家作妾。今计其子,亦十馀岁矣,不知果否。文肃云:某向任三司使日,置一获,云本贵种,失身自售,携一小儿来见,俱随行,某以儿子畜之。坐上因令呼来。大卿公一见,抱持大恸,云面貌与亡儿无少异者,今愿以见予。文肃云:虽如此,然事不可料。闻公今岁当任子,愿为内举毕,赍补牒来,当遣人送归。王且悲且喜。彼此后皆如文约。文肃诸子兄弟,名连丝字,表德上以公字,此子取名约,字公详,示不忘曾氏。而公详之异母弟,亦连名绹,字公敏,后易敏功。公详仕至郡守,终奉直大夫。敏功子炎,以公详荫入仕,尝为枢密使。嫠妇在文肃家生二子。至今两族如一家焉。妇亦姓王,果名族。从弟乃信孺革,与其子鼎相继尹京云。
五代时有姓吕为侍郎者三人,皆名族,俱有后,仕本朝为相。吕锜,晋天福为兵部侍郎,曾孙文惠端相太宗。吕梦奇,后唐长兴中为兵部侍郎,孙文穆蒙正相太宗,曾孙文靖夷简相仁宗,衣冠最盛,已具《前录》。吕咸休,周显德中为户部侍郎,七世孙正悯大防,相哲宗。异哉。
《栾城遗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颍昌首尾九年未尝暂去侍,侧见公终日燕坐之馀或看书籍而已。世俗药饵玩好,公漠然忘怀。一日因谓籀讲庄子二三段,讫公曰:颜子箪瓢陋巷,我是谓矣所闻。可追记者若干语传诸笔墨以示子孙,公令籀作诗文五六年后。忽谓籀曰:汝学来学去透漏矣。尝与文氏家姑言之亦如此,公谓籀曰:苏瑰训颋常令衣青布襦伏于床下,出其颈受耰楚,汝今懒惰可乎。
《程子家世》:旧事少师卜居醴泉第舍卑狭颐,少时尝到宛然如旧诸房门皆题谁居先公大中所记也。后十年再到则已为四翁房,子孙所卖更易房室不忍复观矣。自少师贵显居京师醴泉第宅大评事诸孙居之后,遂分而卖之先公未尝问也。券契皆存以其上有少师书字,故不忍毁去。然收藏甚密家中子弟有未尝见者,先公守凤州时四翁问欲得宅否。先公答以叔有之与,珦有之正同当善守而已又出一少师,小印合示颐曰:祖物也可收之。颐曰:翁能保之足矣。不敢受者所以安其疑心也,又知太宗皇帝御书及少监真像皆在亦未敢求见,不意才数年四翁卒。比再至醴泉则散失,尽矣思之痛伤。后又二十年颐到醴泉,改葬少师始求得少监段太君诰于三翁,家少师犀带于长安太监薄家少师绿玉枕于四翁,女和家鞍瓦于三翁家。
《金史·章宗本纪》:章宗,讳璟,小字麻达葛,显宗嫡子也。母曰孝懿皇后徒单氏。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莲川,秋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翌日,世宗幸东宫,宴饮欢甚,语显宗曰:祖宗积庆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又谓司徒李石、枢密使纥石烈志宁等曰:朕子虽多,皇后止有太子一人。幸见嫡孙又生于麻达葛山,朕尝喜其地衍而气清,其以山名之。群臣皆称万岁。
《奔睹传》:昂,本名奔睹,睦于兄弟,尤善施予,其亲族有贫困者,必厚给之。至于茵帐、衣衾、器皿、仆马之属,常预设于家。即命驾相就,为具,欢乐终日,尽以遗之,即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孙计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其能自立尔,何至为子孙奴耶。君子以为达。
《元史·唐仁祖传》:仁祖字寿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孙因以唐为氏。仁祖少颖悟,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中统初,语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直孙邪。聪明无疑也。
《刘德泉传》:至治三年,真定朱显,自至元间其祖父已分财。至显,念侄彦昉等年幼无恃,谓弟耀曰:父子兄弟,本同一气,可异处乎。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复与同居。
《木华黎传》:木华黎,父孔温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下,从征乃蛮部,乏食,太祖马毙,孔温窟哇以所乘马济太祖,身当追骑,死之。太祖获免。有子五人,木华黎其第三子也。木华黎子七人:长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
《董文炳传》:文炳子士元,自襁褓丧母,祖母李氏爱之,谓文炳曰:俟儿能言,即令读书。
《尚野传》:野,字文蔚,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文辞典雅,一本于理。
《耶律希亮传》:希亮,字明甫,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赀散亡已尽,仅藏祖考画像,四时就穹庐陈列致奠,尽诚尽敬。朔漠之人,咸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王思诚传》:思诚,字致道,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论语》,即能成诵。家本农业,其祖佑诟家人曰:儿大不教力田,反教为迂儒耶。思诚愈自力弗懈。
《显宗传》:显宗,讳甘麻剌,裕宗长子也。少育于祖母昭睿顺圣皇后,日侍世祖,未尝离左右,畏慎不妄言,言必无隐。
《史天倪传》:天倪,父秉直,读书尚气义。武仙,谋作乱,乃设宴邀天倪。有知其谋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从,遂为仙所杀。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观武仙之辞气,终不为我用,宜备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人或相负,天必不容,愿无虑。秉直乃携其孙楫、权还北京。至是,人服其先识。
《吴当传》:当,字伯尚,澄之孙也。当幼承祖训,以颖悟笃实称。及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补国子生。久之,澄既捐馆,四方学子从澄游者,悉就当卒业焉。《陈栎传》:栎,字寿翁,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辄成诵。
《何从义传》:从义,延安洛川人。祖良、祖母李氏皆亡,从义庐于墓侧,旦夕哀慕,不脱绖带,不食菜果,惟啖疏食而已。事父世荣、母王氏,孝养尤至。伯祖温、伯祖母郝氏,叔祖恭、叔祖母贺氏,叔祖让、叔祖母姜氏,叔父珍、叔母光氏,皆无子。比其亡也,从义咸为治葬,筑高坟,祭奠以礼,时人义之。
《独醒杂志》:陈了翁与家人会食,男女各为一席食,已曰:并坐不横肱何也。孙女七岁答曰:恐妨同坐者。《明外史·刘基传》:基父爚,元遂昌教谕,爚大父濠,好任侠邑人,任融倡义旅兴复宋室,事败,元遣使簿录其党株,连遍里中将尽诛之,使者夜宿濠舍,爚时甫十岁睹其籍,告濠饮使者酒而阴纵火焚,所居籍悉燬使者惧,诛更就濠问计濠倾赀与之,使纳贿事得解基生而颖异读书过目领悟,塾师郑复初语爚曰:人言活万命者必封此子,必高公之门矣。
《严烜传》:烜字熙叔,性至孝。少时祖母陈疾笃,每夕祷北辰求以身代,刲股以进。
《张惠传》:惠字迪吉,有行谊,其祖墓尝遭兵燹,尸柩暴露,家人惑术士言久不修葺。惠既预乡荐,不择期日,身亲畚锸尽掩之,方冬,披发徒跣如初丧,后宦游过里不归家,寝食悉于墓庐,亲故欲见,则就之,且席地而食曰:吾祖父皆在地,吾安忍高坐自恣哉。其制行如此。
《臧应奎传》:应奎,字贤徵,父所生母卒,法不得承重,犹执私丧三年。
《郑文茂传》:文茂字宝夫,生有至性,父卒,呕血数升,毁瘠骨立,其祖泣抚之曰:吾老矣,既失壮子,又使我失佳孙邪。乃强起啜粥,庐于墓所。
《杜伟传》:伟字道升,吴江人。六岁时祖母病盲,或言舐之即愈,伟如其言果复明。
《周是修传》:程通绩溪人,祖平坐事戍延安通以贡,入太学上书乞赦还其祖,辞甚哀太祖怜而许之。《仁宗诚孝皇后张氏传》:后父兵马副指挥麒。仁宗立,册为后。宣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太皇太后。英宗方九岁,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除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太监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正统七年十月太后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
《孝肃周太后传》:太后,英宗妃,宪宗生母也,孝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孝宗生西宫,母纪氏暴薨,太后育之宫中,省视万方。以故孝宗,事太后至孝。太后病疡,久之病已,诰谕群臣曰:粤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乐,宪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兹予偶患疡,皇帝夜龥天,为予请命,春郊罢宴,问视惟勤,俾老年疾体,获底康宁。以昔视今,父子两世,孝同一揆,予甚嘉焉。
《孝惠卲太后传》:太后,宪宗妃,兴献王母也。成化十二年,封贵妃。生三子兴王祐杬岐王祐榆雍王祐橒兴王之藩,贵妃不得从。世宗入继大统,贵妃老,目眚矣,喜其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已,进封为皇太后。
《王在复传》:龚可正,嘉定诸生。负祖母避贼,天雨泥泞,猝遇贼。贼恶见妇人,欲杀其祖母,叱可正去。可正跪泣请代,贼不从。可正以身覆祖母,贼并杀之。
《薛瑄传》:瑄,字德温。生时肌如水晶,洞见五内。其母欲不举,祖闻其啼声,止之曰:此儿体清而声宏,必异人也。乃举之。
《王翱传》:翱字九皋,宪宗立,进太子太保。孙以荫入太学,不使应举,曰:汝幸得门荫,勿妨寒士路。
《杨守陈传》:守陈,字维新,鄞人。祖范,有学行,乡人称栖芸先生。尝诲守陈曰:圣贤之学,以精思实践为要,博闻强记辅此而已。守陈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铭,举景泰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寻遭父丧,祖父母继殁,居庐七年。
《陈茂烈传》:茂烈,字时周。幼孤,励志读书,每至夜分,祖母悯其弱,屡止之。乃帷灯默诵不辍。祖母卒,易所居营葬。并葬其父,躬负土石,坟成,越日一视哭尽哀。《林瀚传》:瀚字亨,大闽人南兵部参赞机务行义甚高,子九人庭㭿庭机最显庭㭿字利瞻瀚,次子也迁云南左参政正德九年,以父年高乞侍养诏令归省既抵家复上,疏恳请乃许之。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焉庭机字利仁南京礼部就拜。工尚穆宗立就调礼部,会子熑已为祭酒,遂致仕归熑字贞恒自熑祖瀚父庭机三世为祭酒皆有声,称前此未有也。熑以庭机笃老侍养于家先父卒,居正犹在事不得赠谥。久之始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明兴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乡人重其世德以瀚与庭㭿,庭熑机合祀曰:世忠祠。
《仇钺传》:钺孙鸾字伯翔,步少读书能文。钺奇爱之,彭泽与钺相得为制,名字延誉公卿间。
《赵用贤传》:用贤字汝,师常熟人。授检讨张居正父丧,夺情用贤抗疏拜,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其妻腊而藏之,用贤孙士春字景之,授编修兵部尚书,杨嗣昌既夺情视事,复谋入阁士。春上疏曰:臣祖先臣用贤,首论故相夺,情几毙杖下腊其白肉。以示子孙臣,虽愚陋敢背家学,负明主坐视纲常扫地哉。疏入谪广东布政司,照磨赵氏祖孙并以谏辅臣,夺情获谴时议贤之。
《刘宗周传》:宗周字起东山阴人,以遗腹生。年二十四举进士,遭母忧服阕以祖父年高不欲出,祖父强之。又一年起选行人竟以终养归,及遭丧毁瘠。
《南企仲传》:企仲字伯稚,渭南人。举万历八年,进士以祖母年高请终养为张居正所恶,下抚按勘问时论骇焉。
《沈德四传》:德四华亭人,祖母疾刲股肉疗之愈已。而祖父疾又刲,肝作汤进之,亦愈洪武二十六年被旌。《赵简王高燧传》:康王厚煜事祖母,杨妃以孝闻嘉靖七年六月玺书褒予。
《陈彦回传》:彦回,字士渊,莆田人。父立诚,为归安县丞,被诬论死。彦回谪戍云南,弟彦渊戍辽东彦回入滇家人从者多道死。比至蜀,惟彦回与祖母郭在。会赦,又弗原,监送者怜而纵之。去顾贫不能归,往依乡人定远知县黄积良,冒黄姓。久之,以给事中杨维康荐,擢徽州知府。建文元年,以循良受上赏。遭祖母丧,当去,百姓走京师乞留。彦回衰绖赴阙自陈,首乞得复姓。夺哀留徽除彦渊戍籍。彦回乞终丧,不许。许襄事还府再乞又不许。葬郭徽城北十里北山之阳。彦回时走墓下,哭甚哀。人目之曰太守山。彦回对百姓泣曰:吾罪人也,向以亡命冒他姓。祖母存,陈首恐获罪,隐忍且二十年。今祖母殁,宜自请死。上特宥我,终当以死报国耳。时燕兵逼京师,彦回纠集义勇赴援。成祖即位,械至京,死籍其家。
《王守仁传》:守仁,字伯安,母娠十有四月。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遂生因名云。五岁不能言,遇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
《戚贤传》:贤字秀夫,全椒人。家世力农不知学高,祖通年九十馀睹其子孙,朴鄙居恒怏怏临没拊床叹曰:天固靳吾一儒家儿耶。及贤稍长,闻通绝语辄愤悒自誓必为儒晓,夜诵读竟登,嘉靖五年进士。
《李世达传》: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历考功文选郎中,隆庆初丁曾祖忧。
《钱瑛传》:瑛字可大,吉水人祖本和以笃行,称瑛生八月而孤元,末大乱。奉祖及母避难,历五六年,最后遇贼缚本和瑛奔救,并缚之本和哀告,贳其孙瑛亦泣,请代不已,贼怜而两释之。
《后渠杂识》:王忠肃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第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所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耶。裂卷火之。
《稗史》:黄岩王璧为郎署,时居京师其祖寿,登期颐寄诗于璧一联,云若使来看百岁,祖何妨迟作十年官璧,以诗闻乞,归省朝廷嘉纳之。
《明语林》:徐应魁有至性,祖母卢氏殁负土成坟。至冬雪深数尺,门径尽没,水火绝六日,忽地响庐中醴泉出。
《续文献通考》:傅兴高安人祖母曹氏,孀居为华林贼所掠欲杀之,兴渡水以救贼以巨凳压之凳忽断贼,惊异释之事闻诏冠带表其门。
孙毓武陟人初登洪武,丙子乡试,后代祖父行戍十有四年。
《明朝盛事》:国朝以进士为荣,海内世家三代中进士者固多,只祖孙父子得相见者绝少,惟福建候官县林春泽正德甲戌进士为建昌太守,子应亮嘉靖壬辰进士为户部侍郎,孙如楚嘉靖乙丑进士为广东提学副使浙江乌程县董份嘉靖辛丑进士为礼部。尚书子道醇万历癸未进士为给事中,孙嗣成万历庚辰进士为礼部郎中,祖孙父子俱在一堂乃稀有之事而林氏,尤享上寿建昌一百四岁,侍郎八十岁学宪,自广东告归侍养尤难得。
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武悯王勇又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继之,亦可称三代也。
祖孙部杂录
《易经·晋卦》:六二:晋如,愁如。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注〉王母,祖母也。谓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小过》:六二:过其祖,遇其妣。〈注〉阳之在上者,父之象,尊于父者,祖之象。四在三上,故为祖五阴而尊祖,妣之象。
《书经·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伊训》: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载自亳。
《太甲》:辟不辟,忝厥祖。
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
《武成》:惟有道曾孙周王发。〈注〉有道,指其父祖而言。周王二字,史臣追增之也。
《洪范》:身其康彊,子孙其逢吉。
《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注〉皇,大也。张皇六师,大戒戎备无废,坏我文武,艰难寡得之基命也。
《君牙》:缵乃旧服,无忝祖考。
率乃祖考之攸行。
《诗经·小雅·斯干篇》:似续妣祖,筑室百堵。〈注〉似,嗣也。妣先于祖者,协下韵尔。
《大雅·下武篇》: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文王·有声篇》: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注〉诒,遗。燕安翼敬也,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生民篇》: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周颂·丰年篇》:为酒为醴,烝𢌿祖妣。〈注〉烝,进也。𢌿与也。《商颂·烈祖篇》: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元鸟篇》: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礼记·王制》:归假于祖祢,用特。〈注〉假,至也。方氏曰:天子之出必造乎。祢及其归也,必假于祖祢出而造之所以象生时之必告也,归而假之所以象生时之必面也。
天子将出,造乎祢,诸侯将出,造乎祢。〈注〉造,祭名。天子出为巡守也,诸侯则朝觐,会同之出欤。
天子将出征,造乎祢。祃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注〉祃,行师之祭也,受命于祖,卜于庙也。
《文王世子》: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注〉诸侯五庙,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世不迁,此下亲尽则递迁,此言五庙之孙,是始封之君,即五世祖,故云祖庙未毁,未递迁也。此孙虽无禄仕,然冠昏必告于君,死必赴练祥之,祭必告者,以其亲未尽也。
《丧服》: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注〉山阴陆氏曰:此言王者。后世或更衰乱统序,既绝其子孙有特起者,若汉光武复有天下,既复七庙则其曾祖祢当别立庙祀之,故曰:庶子王亦如之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注〉五世者,高祖至元孙之子。此子于父之高祖无服,不可统其父同,高祖之兄弟。故迁易而各从其近者为宗矣故曰: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山阴陆氏曰:有五世而迁之宗据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其继高祖者元孙也,宗其继高祖者元孙之子也。
亲亲,尊尊。〈注〉亲亲,谓父母也。尊尊,谓祖及曾祖、高祖也。
《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注〉此言诸侯以下,有祫祭之礼,二昭二穆与太祖而五者诸侯之庙也。大事谓祫祭也,大夫三庙士二庙一庙不敢私自举行,必省问于君而君赐之乃得行焉而其祫也。亦上及于高祖于者自下于上之义以卑者而行尊者之礼,故谓之于祫。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太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注〉治理而正之也,谓以礼义理正其恩之隆,杀属之戚疏也马氏曰:上治祖祢所以尊之也。下治子孙所以亲之也,上治祖祢则上有所杀,下治子孙则下有所杀上杀下杀而亲毕矣。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左传》: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孔张,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
《国语》:绍续昆裔。
共之从孙四岳佐之。〈注〉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乾凿度火为坤母,异为离父金乃坤孙。
《大戴礼》: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焉出。故礼,宗事先祖。
方言鼻始也,嘼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注〉鼻祖皆始之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
《扬雄·反离骚注》:鼻祖始祖也,按野客丛书。凡人孕胎必先有鼻然,后有耳目之属今之画人,亦然必先画鼻。
《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孙纣,忝废先王明德。
《孟尝君传》: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元孙。元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韩王信传》:信,故韩襄王孽孙也。
《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注〉祖父也。
《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注〉祖母也。《前汉书·惠帝本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注〉应劭曰:公孙谓王侯内外孙也。耳孙者,元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张晏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晋灼曰:耳孙,元孙之曾孙也,诸侯王表在八世。师古曰:内外公孙,国家宗室及外戚之孙也。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元孙之子耳孙。耳音仍。又匈奴传说握衍朐鞮单于,云乌维单于耳孙。以此参之,李云曾孙是也。然汉书诸处又皆云曾孙非一,不应杂两称而言。据尔雅曾孙之子为元孙,元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但班氏惟存古名,而计其叶数则错也。
《唐书·柳宗元传》:宗元,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旧唐书·礼仪志》: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尔幼孙,克享上帝。
乐章元王贻绪后稷谋孙
《李氏刊误》:按《礼记》昭明也,穆美也。盖光扬先祖之德著斯美号至晋武帝以其父名,昭改为韶音历代已远,岂宜为晋氏之讳而行于我唐哉。今请复为昭穆道山清话正献杜公尝言人家祀,祖先非简慢则媟渎得其中者鲜矣。
《读书杂钞》:为王父尸,为君尸,孔疏天子至士皆有尸,特牲是士礼少,牢是大夫礼并皆有尸。云云天子以下宗庙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统云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注云子行犹子列祭祖则用孙列皆取于同姓之适,孙也天子诸侯之祭朝事延尸于户外,是以有北面事尸,之礼虽取孙列皆用卿大夫为之,故既醉注云天子以卿郑笺云诸侯,入为天子卿大夫故云公尸。天子既然明诸侯,亦尔故大夫士亦用同姓,嫡者曾子问曰:无孙取于同姓可也。又郑注特牲礼大夫士以孙之伦为尸。
《宜斋野乘》:今人称先子先君先人为父,然不独父也。祖宗皆可如曾西称曾参曰:予先子之所畏也。则称祖为先子子顺曰:吾先君之相鲁也。则称六世祖为先君孔安国曰:先君孔子。又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则称十一世祖为先君,称五世祖子襄为先人也。
《懒真子》:元城先生尝言:异哉。卢杞之为人也不独愧见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卢氏唐甲族也而怀慎一派为盛怀慎以清德相元宗,号为名相而生东都留台奕奕骂,禄山被害在忠义传奕生杞相德宗败乱,天下在奸臣传杞生元辅元辅,传云端静介正能绍其祖故历显剧任而人不以杞之,恶为异亦附忠义传故曰:杞不独愧见其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元城先生刘待制安世字器之云。
《闻见后录》:戾太子非美谥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谓太子之死可哀也。与幽厉之恶不同与孟子所谓虽孝子慈孙不能改者亦不同也。
《野客丛谈》:人在世间不必赢馀粗足,伏腊心下无事子孙同乐,此政乐尔。苟为不然虽官,尊年高何益于事晋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寿非不高然。惟有一子一孙皆先逝,茕然独处愁苦无聊天子,于是下诏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处穷独之苦,每怛然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养气增滋味品物仍赐阳燧。安车出入观省或以散忧,宠则宠矣乐安在哉当此之时不如一介之士,无荣无辱优游蓬荜之下仰事俯育团圞笑语和气。满怀有足乐者理有不可致诘既与其贵又与其寿,又何不与其后以慰其心,岂非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苟如是又何不裁其有馀补其不足哉。今与其贵又与其寿而不与其后使其悲苦,无聊则所与贵与寿者无补其为乐又不如不与之为愈也。不知天与其贵与寿者将荣之耶。抑困之耶殆不可致诘也。
《梦溪笔谈》: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而刺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五月,远曾缌麻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先儒皆以谓服同曾祖曾孙,故不言可推而知,或曰经之所不言则不服,皆不然也。曾,重也。由祖而上者,皆曾祖也;由孙而下者,皆曾孙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则必为服丧三月。故虽成王之于后稷,亦称曾孙。而祭礼祝文,无远近皆曰曾孙。《礼》所谓以五为九者,谓傍亲之杀也。上杀、下杀至于九,傍杀至于四,而皆谓之族。过此则非其族也。非其族,则为之无服。唯正统不以族名,则是无绝道也。
《老学庵笔记》:东坡海外诗云梦中时见作诗,孙初不解在蜀见苏山,藏公墨迹叠韵竹诗,后题云寄作诗孙符,乃知此句为仲虎发也。
《容斋三笔》:前所书司封失典故,偶复忆一事尤为可笑。绍兴二十八年郊祀赦恩,资政殿学士楼炤父已赠少师乞加赠,司封以资政殿学士系只封赠一代,父既至少师不合加赠独,改封其母范氏欧阳氏为秦国魏国夫人,盖楼公虽尝为执政而见居官职须大学士乃恩及二代,故但用侍从常格资政殿学士施钜父仲说已赠太子太保加为宫傅,亦不及祖也。乾道六年仲兄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平州,是年郊赦伯兄已赠祖为太保而转运司移牒太平州云准吏部,牒取会本路曾任执政官合封赠二代者仲兄,既具以报又再行下时祖母及父母已至极品,于是以祖为言遂复赠太傅命词给告殊非端殿,所当得不知省部一时何所据也。
《容斋四笔》:封赠先世自晋宋以来有之,迨唐始备然率不过一代其恩延。及祖庙者绝鲜亦未尝至极品郭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而其父赠止太保权德舆位宰相其祖赠止郎中唐末五季宰辅贵臣始追荣,三代国朝因之李文正公昉本工部郎中超之子出继,从叔绍昉再入相表其事求赠所生父祖官封诏。赠祖温太子太保祖母权氏莒国太夫人,父超太子太师母谢氏郑国太夫人,谓异数后不闻继之者。《辍耕录》:今人谓曾祖父曰:太公此盖相承之谬,当称祖父为是后汉,李固之父合为司空固女当固伏诛。日曰:太公以来云注太公谓祖父合也。
《日知录》:自父而上皆曰祖书微子之命曰:乃祖成汤是也。自子而下皆曰孙诗閟,宫之篇曰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又曰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是也。
汉儒以曾祖之父为高祖考之于传高祖者远祖之,名尔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则以始祖为高祖书盘庚,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则以受命之君为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王谓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则谓其九世为高祖。十二年楚灵王谓右尹子革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亦谓其始祖之昆弟。书归格于艺祖以艺祖为文祖不详其义人知宋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唐元宗开元十一年幸,并州作起义,堂颂曰:东西南北无思不服山川鬼神,亦莫不宁实。惟艺祖储福之所致。十三年封泰山其序曰: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此谓唐高祖张说作享。太庙乐章曰: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舞剑作镇金,门元王贻绪后稷谋孙此谓高祖之,高祖讳熙追尊宣皇帝者也。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改元制曰:昔我艺祖神宗开基抚运以武功平祸乱,以文德致升平,此谓前汉高祖。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神册文曰:仰艺祖之开基嘉江神之效灵,此谓金太祖,然则是历代太祖之通称也。
唐武宗会昌三年讨刘稹制曰:顷者烈祖在藩,先天启圣是以元宗为烈祖。宋王旦封祀坛序烈祖,造新邦臻大定经制而未遑,神宗求至理致升平业成而中罢,是以太祖为烈祖,太宗为神宗亦古人之通称也。
唐元稹行裴度制曰:佑我宪考为唐神宗吕氏读诗记。引李氏曰:本朝太宗称神宗及神宗称神宗则太宗不复称神宗矣。今按魏泰东轩笔录称太祖太宗为艺祖神宗。
《左传·哀二年》:卫太子祷曰:曾孙蒯瞆,敢昭告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书文侯之命汝克昭乃显祖烈,祖显祖皆谓其始封之,君此古人之通称。
祭义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也。诗曰:以似以续续古之人亦谓其先人也。近曰:先远,曰:古故周人谓其先公。曰古公。
子孙得称祖父之字子称,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曰:伯庸是也。孙称祖字子思之言,仲尼祖述尧舜是也。《仪礼》:筮宅之辞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子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字父也。虞祭之祝曰:适尔皇祖某甫,卒哭之。祝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尔皇祖某甫,字祖也,祔祭之。祝曰:适尔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两字之也,字为臣子所得而称,故周公追王其祖曰:王季王而兼字。
《册府元龟》:唐宪宗元和元年,礼仪使奏言谨按。《礼记》曰: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此谓已迁之庙,则不讳也。今顺宗主升祔礼毕高宗中宗,神主上迁请依礼不讳制可。
金縢周公之祝辞曰:惟尔元孙某左传,荀偃济河而祷称曾臣彪名君也。《左传》:楚子围宋申犀见王称无畏知,罃对楚王称外臣首鄢陵之战栾针曰:书退名父也。华耦来盟称君之先臣,督栾盈辞于周行人曰:陪臣,书曰:其子黡名祖若父也。
汉惠帝从叔孙通之言郡国多置原,庙元帝时贡禹以为不应古礼永,光四年下丞相韦元成等议以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请勿复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襄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祀后,魏明元贵嫔杜氏魏郡邺人生世祖,及即位追尊为穆皇后配享太庙又立后庙于邺,高宗时相州刺史高闾表修后庙诏曰:妇人外成理无独祀阴必配阳以成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太姒之飨。此乃先皇所立一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罢祀是古人罢,祖宗之庙而不以为嫌也。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后汉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桓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悯皇后献帝。初平元年左中郎将蔡邕议孝和,以下政事多衅权移臣下嗣帝殷勤各欲褒崇至亲而已,臣下懦弱莫能执正据礼和安顺。桓四帝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悯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唐高宗太子弘追谥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将作大匠韦,凑上言准礼不合称,宗于是停义宗之号是。古人除祖宗之号而不以为忌也。后世浮文日盛有增无损德宗初立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宫壸始增祖宗之谥,元宗末奸臣窃命列圣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称武言武不称文,岂盛德所不优乎。盖称其至者故也。故谥多不为褒少不为贬今列圣谥号太广有踰古制,请自中宗以上皆从初谥睿宗曰:圣真皇帝。元宗曰:孝明皇。帝肃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真卿议独兵部侍郎,袁傪官以兵进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轻改事,遂寝不知陵中玉册所刻乃初谥也。自此宗庙之广谥号之繁沿至本朝,遂成故典而人臣不敢议矣。
徐三重家则附志吾家,世农业温饱先人,方壶公居贫习儒术晚托意吟,讽有以自乐。余兄弟相继为儒应科目,余偶倖一第余三子亦儒。次子又获倖业儒是本分其获,倖则皆非望也。盖先大父鹤田公为里祭酒而好德,行惠利泽周一方先人,又能以忠厚善承之,后人赖以窃倖两世者,非此欤乃今德薄力微不足复有所增益,窃恐流泉馀润挹之且再而未尽能几,何余滋惧五世之泽食焉而靡称后生辈,复安所藉以得绵延,固应朝夕勤念而重兢兢也。
范弘嗣做人镜霜露既降雨,露既濡则有悽,怆怵惕之心四时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夏至祭曾祖,季秋祭祢俗,节如上元、寒食、端阳、中元、重九、寒衣。则献以时食或墓祭祖先祠堂必常使精洁,朔望则拜有事则告出。必告反必面遇祖先及父母忌辰,变素服举祭是日,齐戒不饮酒茹荤不与喜宴三世不修,家谱者不孝坟墓勿轻伐树木。
《海录碎事》: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读书记》:鲁自中叶叶字从草,从木从世草木一叶,上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祖孙相继世也。故曰叶。
祖孙部外编
《后汉书·刘根传》:刘根者,颍川人也,隐居嵩山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根曰:实无它异,颇能令人见鬼耳。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尔乃为明。根于是左顾而啸,有顷,祈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坐。顾而叱祈曰: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陈谢。祈惊惧悲哀,顿首流血,请自甘罪坐。根嘿而不应,忽然俱去,不知所在。《宋书·徐羡之传》:初,羡之年少时,常有一人来,谓之曰:我是汝祖。羡之因起拜之。此人曰:汝有贵相,而有大厄,可以钱二十八文薶宅四角,可以免灾。过此可位极人臣。后羡之随亲之县,住县内,常暂出,而贼自后破县;县内人无免者,鸡犬亦尽,惟羡之在外获全。《宋·赵溍·养痾漫笔》:太原王仁裕家远祖母约二百馀岁,形质才三四尺两眼白睛皆碧饮啖甚少,夜多不睡。每月馀,忽不见数日复至亦不知其来往之,迹床头有一柳箱可尺馀封锁甚密人,未尝得见其中物常戒诸孙曰:如我出慎勿开。此箱开则我不回也,诸孙中有一无赖者,一日醉酒而归祖母不在,径诣床头取封锁柳箱开之,其中只有一小铁篦子馀无他物,自此祖母竟不回矣。
《幽明录》: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后怀土求归,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讯问得七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