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物库 清朝
何森林
简介
福建侯官县人道光二年,乡试中举。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进士
道光十五年(1835年),接替钱燕,署江苏宜兴县知县
后由颜名接任。
道光十五年,担任江南乡同考官
后担任江苏赣榆县知县江苏砀山县知县
道光二十五年,署江苏镇江知府,兼理海防理事同知
道光二十八年,署通州直隶州知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缪重熙
江上诗钞
号星熊字心农郡庠生。
家贫力学,品德高尚。
至孝亲割股疗亲疾,嘉庆十九年生,同治六年卒。
邑志传孝弟,有检身集十二卷,荫轩诗稿二卷。
张运兰清 ? — 18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4
【介绍】: 湖南湘乡人字凯章
咸丰初,从王鑫镇压太平军,转战衡、永、郴、,擢同知
后从援江西
卒,与王开化分领其众,擢知府
江西诸县,援湖南,回防皖南,官至福建按察使
同治三年,于武平兵败。
被执而死。
巡抚
谥忠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罗大纲清 1804 — 18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11或1804—约1855
【介绍】: 广东揭阳人,一说顺德人,或作广西人
原名亚旺
道光间广西组织天地会。
金田起义后,率部加入太平军,封军帅。
,屡战有功。
咸丰三年吴如孝攻下镇江
同年,升为冬官正丞相
后率军援九江,旋退守湖口
五年,大破湘军水师,反攻湖北,夺取武汉三镇
奉命留守九江,东援芜湖,受重伤,死后追封福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澧清 1810 — 18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0—1882
【介绍】: 广东番禺人字兰甫
道光十二年举人
六应会试不中。
尝选知县,不出。
学海堂数十年,晚为菊坡精舍山长。
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
会通汉宋,无门户之见。
所著各书,以《东塾书记》为一生读书心得之总汇。
另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汉书水道图说》、《东塾》等。
陈澧字兰甫号东塾番禺人
道光壬辰举人,候选训导,赐五品卿衔
词学图录
陈澧(1810-1882) 字兰甫号东塾
广东番禺人,原籍江苏上元(今南京)
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
晚清名儒
学海堂菊坡精舍讲席。
词尤工。
有《东塾》、《忆江南馆词》。
忆江南馆词·自序
余少日偶为小词,星垣见之曰:此诗人之词也。
自是十馀年不复作,或为之,岁得一二阕而已。
去岁,黄君蓉石、许君青皋邀为填词社,凡五会,而余仅成二词,两君谓余真词人也。
此三君皆工词,而其言如此。
盖词之体与诗异,诗尚雅健,词则靡矣。
余学为诗,故词少婉约,今十馀年,不学诗久矣,或可以为词欤。
然亦才分薄耳,昔之诗人工词者岂少耶。
今年下第归,行箧书少,铅椠遂辍,江船雨夜,稍稍为词,以销旅愁。
时方以广文待选,取杜诗语,题之曰「灯前细雨词」,并旧作都为一卷。
甲辰新秋章贡舟中识。
谨案:先京卿以大挑得教职,迨选任河源,到官两月,即告病归,而粤贼起矣。
既而贼据金陵,以先世为上元人,凡甲辰后所为词,虽无多篇,并前作题曰「忆江南馆词」,以寄思念故乡之意,晚年复手自删定。
兹将遗稿重写,仍录前序,并附注于后。
壬子重阳宗颖谨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郑魁士清 ? — 18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3
【介绍】: 直隶宣化人
道光初由行伍考拔外委
三十年平定李沅发起事,升都司
咸丰间先后从向荣和春太平军,转战、湘、鄂、皖等省,赐黄马褂,授总兵,擢提督
同治间平定直隶境内捻军,官终直隶提督
以伤病乞归。
卒谥忠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朱洪英清 ? — 18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74
【介绍】: 即朱世雄,朱洪胜。
清咸丰二年胡有禄广西南宁起事。
四年秋灌阳,建“升平天国”,称镇南王
后转战湘、、黔三省边区,同治十三年湖南宜章被捕就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林占梅晚清 1821 — 1868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
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
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
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
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
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
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
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
文酒之盛,冠于北台。
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
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同治六年(1867)
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
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
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
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
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南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花秋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睹,定有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胡中和清 ? — 18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3
【介绍】: 湖南湘乡人字元廷
咸丰初投湘军,与太平军战于赣、湘、、川、黔诸省。
曾于泸定桥石达开部,又镇压广西云南少数民族起事。
光绪初官至云南提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吴大廷晚清 1824 — 18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4—1877
【介绍】: 湖南沅陵人字桐云
咸丰五年举人,累官台湾兵备道,在官能兴利除弊。
数为胡林翼曾国藩等所荐而仕不达。
卒赠太仆寺卿。
有《小酉腴山馆诗文钞》。
吴大廷字桐云沅陵人
咸丰乙卯举人历官福建台湾道
太仆寺卿。
有《小酉腴山馆诗钞》。
全台诗
吴大廷1824~?
),字桐云湖南沅陵人
咸丰五年(1855)顺天乡荐。
初以拔贡任内阁中书;后因军功,任福建盐道
同治五年(1866)十月移调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同治六年(1867)三月十二日,美船罗妹(Rover)号在台湾南端触礁沉没,船上十馀人从龟仔角鼻山(今屏东县)登陆后,遭当地原住民狙击遇难。
四月驻厦美国领事李仙得向清廷交涉,闽浙总督吴大廷台湾总兵刘明灯处理此事。
吴氏以:「生蕃之地不隶中国版图,难用兵究办」回应之。
美方认为台湾地方官推诿责任,再度率军鉴于六月十二日前来,遭原住民反击,失利而返。
吴大廷担心美船复来,遂与李仙德商议与当地原住民面议和约,冲突始解。
同治七年(1868)二月吴氏卸任离台;同治十三年(1874)曾参与福建船政与沈葆桢巡视台湾事宜。
所撰《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对其在台任内诸措施,颇多记述。
  吴氏撰述颇丰,除《自著年谱》二卷外,又有《小酉腴山馆文集》十二卷、《小酉腴山馆诗集》八卷。
其中与闽台相关者,有〈福建票盐志略〉、〈台湾进退志〉等,可惜今未得见。
以下所收录作品,见于《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附录。
(施懿琳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钱福炜
简介
钱福炜字葵生一字瀛士无锡人
维桢长子。
早慧,工文,蜚声庠序。
凡有义举善事靡不赴,以实心持以实力为乡党所重。
同治六年(1867)举人
教习知县等。
有《丹桂书屋剩稿》1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潘鼎新清 ? — 18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8
【介绍】: 安徽庐江人字琴轩
道光二十九年举人
咸丰间投军。
募勇成立鼎字营,从李鸿章镇压太平军及东西捻军。
官至广西巡抚
中法战争间,督军越南谅山,不战而退,失镇南关,革职。
人物简介
潘鼎新字琴轩庐江人道光己酉举人同治中以平粤平捻功历授江苏常镇通海道,官至湘抚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坤一晚清 1830 — 19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902
【介绍】: 湖南新宁人字岘庄
廪生。
咸丰五年团练镇压本省境内之太平军
次年,从族侄刘长佑军援江西
咸丰末,追石达开军,转战湘
授广东按察使
同治间累擢署两江总督
光绪初,为两广总督,旋即回任两江
中俄交涉伊犁问题及中法战争时,均上疏论外事机宜。
甲午战争后期,为钦差大臣,督关内外诸军。
和议成,仍回原任。
二十五年,致书荣禄,反对废立。
义和团运动期间,与李鸿章张之洞创议东南自保。
后又与张之洞上疏请变法。
卒谥忠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石达开晚清 1831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1—1863
【介绍】: 广西贵县人
本客家地主。
道光末加入拜上帝会。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永安封为翼王五千岁
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
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
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
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
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
洪秀全韦后,招之回京主政
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
此后转战赣、浙、闽、湘、、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
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
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江忠义晚清 1834 — 18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4—1863
【介绍】: 湖南新宁人字味根
江忠源弟。
咸丰间从兄转战鄂赣。
同治元年移兵援黔
广西提督
又援江西,败太平军黄文金部。
卒于吴城
谥诚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永福清末民国初 1837 — 19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7—1917
【介绍】: 广东钦州人,居广西上思字渊亭本名义
曾参与天地会起事,太平天国败后在滇边境组织黑旗军。
后赴越南
同治十二年越南政府之邀率部抗法,次年被越任为三宣副提督
中法战争中,受清政府收编抗法。
光绪十一年率部返回广西次年广东南澳镇总兵
二十年帮办台湾防务,驻台南
次年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抗击侵台日军。
10月,因孤军无援退厦门,旋回广东
二十八年碣石镇总兵
宣统三年广东独立,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唐景崧晚清 1841 — 1903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唐景崧 永清 1895年五月—1895年五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1—1903
【介绍】: 广西灌阳人字维卿
同治四年进士
中法战起,自请出关招刘永福,率景字军与之共败法军于宣光
战后,除台湾道,累擢至巡抚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本,士绅拥之为总统,宣告自立。
日军攻基隆,微服遁归厦门
有《请缨日》。
全台诗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又字薇卿号南注南注生请缨客广西灌阳人
同治四年(1665)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光绪八年(1882)越南,力劝刘永福黑旗军加入抗法行列。
光绪十年(1884)率「景字军」迎战法军有功,官升二品。
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出任台湾兵备道,兼理学政
唐氏雅好文学,曾修葺台南道署旧有斐亭,创「斐亭吟社」,时邀僚属、诗友饮酒赋诗。
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之,扢雅扬风,于斯为盛,一时台士竞为诗作。
又礼聘台南进士施士洁担任海东书院山长,挑选台士之秀异者如丘逢甲许南英汪春源等入海东书院就读,对当地文风之鼓倡,颇具影响力。
光绪十七年(1891)台湾布政使,驻省会台北
馀复屡邀文士百数十人集于官署,为诗酒之会,尤以竞作诗钟为能。
适因安溪林鹤年办理釐船捐等局务来台,赠以数十盆牡丹,故取名为「牡丹吟社」。
社员吟咏诗稿,景崧悉加收录,遂有《诗畸》之辑录。
此外,唐氏又好诗谜,台南台北两地任职时皆致力推展之,编有《谜拾》一书,对台湾谜学之发展影响颇大。
光绪二十年(1894)九月出任台湾巡抚次年(1895)割台议起,唐氏致电清廷,预言台民将有大乱,建议急请英俄为同盟以保台,并请辞巡抚职。
马关条约签订,全台哗然,唐氏复电告清廷,自云遭台人「劫留」,不得已暂允驻台,与当地绅民发布公告,宣示保台决心。
五月二十五日全台绅民倡建「台湾民主国」,共推唐氏为总统
六月五日,日军逼近台北城,唐氏搭德船从沪尾遁逃,内渡厦门,后归桂林
光绪二十三年(1897)支持康有为桂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五年(1899)桂林「体用堂」中文总教习
晚年耽爱戏剧改革,为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戏」之奠基者。
著有《请缨日》、《寄閒吟馆诗存》、《看棋亭杂剧》。
唐氏在台之作可见者不多,以下据《诗畸》所收录之唐氏诗作为底本,参照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台北文物》六卷四期所刊赖鹤洲〈斐亭吟会‧牡丹诗社〉进行编校。
许俊雅、施懿琳合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水野大路晚清 1850 — ?
全台诗
水野遵(1850~?
),号大路,尾张(今爱知县)地方之武士
1870年曾留学中国,熟悉华语,日本在发动牡丹社事件之前,曾派桦山资纪来台湾侦查,当时便由水野遵担任翻译;迄日本出兵时,便加入军队担任海军省译官,并撰有〈台湾征番记〉。
甲午战后,日本取得台湾,在交换马关条约批准书前,最初被任命为接收台湾的「办理公使」,此时的水野氏原任众议院书记长官
而后,第一任总督由桦山资纪出任,在桦山推荐下,1895年5月21日被任命为代民政局长,其后台湾总督府官制制订后,成为首任民政长官,后再随官制改定而成民政局长总计在台任职,历经桦山资记、太郎、乃木希典三任总督
1897年6月因为乃木总督上京与中央当局议处台湾官界贪污纪律问题,水野遵遂被免职〖以上关于水野遵之简历,参见黄昭堂著、黄英哲译《台湾督府》(台北:前卫出版社,1995),页72、页76、页80。〗。
在台期间,于1896年曾在艋舺(今台北万华)江濒亭,与通信部长土居香国台北县书记官金子芥舟台北县庶务课长加雪窗……等联合创设「玉山吟社」,是日治时期最早出现的诗社,该诗社经常举办吟宴雅集,并时或邀请台人如陈洛李秉钧黄茂清……参加,相关诗会作品多刊于《台湾新报》,水野遵作品亦见其中。
(黄美娥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蔡尔康清末民国初 1851 — 1921
简介
蔡尔康1851~1921字紫绂别署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等。
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后长期定居沪滨。
光绪二十年(1894年)接替沈毓为《万国公报》华文主笔,与林乐知合作翻译了很多的著述,有“几合美华而为一人”之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儿玉源太郎晚清 1852 — 1906
全台诗
儿玉源太郎1852~1906),号藤园主人
嘉永五年(1852年)生于山口县周防国德山,年少便加入军队,参与各地征战,一生军功卓著。
明治二十五年(1892年),任陆军次官。
儿玉与台湾的接触,则在日本帝国佔领台湾之际,设立了「台湾事务局」以主管全岛,儿玉源太郎出任军事部委员开始。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太郎被任命为台湾第二任总督,但同年便辞去此职,当时曾推荐儿玉源太郎继任第三任台湾总督,但建议后来未被采纳。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儿玉晋升为陆军中将,两年后递补为第三师团长,同年出任为台湾四任总督
儿玉一方面担任台湾总督,一方面也在日本中央身兼数职。
1900年起,到1902年止,曾历任伊藤博文、太郎两内阁陆相
1903年七月担任内相一职,并兼任文
同年九月解除文兼职,十月时为就任参谋部长,再卸内相之职。
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之时,儿玉任大本营参谋次长兼兵站总监之职,同年并晋升陆军大将之职,以满州军总参谋长之身分出征。
1905年,担任辽东守备军司令官代理,复员以后,担任参谋本部次长代理。
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被任命为参谋总长之后,乃卸下台湾总督之职,卸职三个月后便告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大抵而言,儿玉担任台湾总督的期间虽长,但由上述可知,其在中央兼职既多,且又参与日俄战争,就可知其实际在台时间并不长久。
因此,对于统治台湾的要务,多半仰赖当时民政局长新平〖以上所述参见黄昭堂著、黄英哲译《台湾督府》(台北:前卫出版社,1995),页75、页82、页84。〗。
虽然如此,在文学、文化方面,透过以下措施,仍然可见儿玉企图安抚笼络台人之积极用心:如其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至1900年间,陆续在台北彰化台南凤山等地举办「飨老典」活动,曾出版有《庆飨老典录》;另,1899年,也于其设在古亭区之别墅「南菜园」邀宴台湾诗人,关吟咏作品辑为《南菜园唱和集》;以及1900年台北所举办「扬文会」,更意在网罗全台俊杰之才,使文人学士发表策议以聿赞国家文明之化,次年督府便编辑出版《扬文会策议》。
(黄美娥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