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唇焦口燥 (脣焦口燥) 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
  • 犹口干舌燥。形容费尽口舌。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脣焦口燥:口唇干燥。形容费尽口舌以致疲倦。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脣,一本作“ 唇 ”。参见“ 口燥唇乾 ”。
漢語大詞典 口燥唇乾
  • 亦作“ 口乾舌燥 ”。亦作“ 口乾舌焦 ”。 形容口渴、焦灼或说话过多。《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乱想都会集中到这上头去。于是口干舌燥,头里岑岑地作响。” 柯岩 《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 袁静 《伏虎记》第二回:“指导员跟他平心静气地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焦。”
國語辭典 口燥唇乾 拼音kǒu zào chún gān
  • 形容口渴、焦灼或费尽口舌。汉。无名氏〈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乾。今日相乐,皆当喜欢。」也作「口乾舌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