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催妆诗 (催粧詩) 拼音cuī zhuāng shī
  • 亦作“ 催妆诗 ”。 旧俗,成婚前夕,贺者赋诗以催新妇梳妆,此诗叫催妆诗。《唐诗纪事》卷三五载有 唐陆畅《奉诏作催妆诗》。至 宋 ,又有催妆词,读 宋 吕渭老 《好事近》词之四:“彩幅自题新句,作催妆佳阕”可知。其后文人集中催妆诗词,类为应酬之作,非必成于成婚之夕。 清 李渔 《怜香伴·婚始》:“催妆诗已去了,叫家童,今日 张相公 要送亲上门,准备酒筵伺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近人新婚,贺者作催妆诗,其风颇古。按毛诗‘间关车之牵兮’一章, 申丰 曰:‘ 宣王 中兴,士得行亲迎之礼,其友贺之而作是诗。’ 北齐 昏礼,设青庐,夫家领百馀人,挟车子,呼新妇,催出来。 唐 因之有催妆诗。”参见“ 催妆 ”。
汉语大词典 催妆 (催粧) 拼音cuī zhuāng
  • 见“ 催妆 ”。
  • 亦作“ 催妆 ”。 旧俗新妇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妆启行。或谓此为古代掠夺婚姻的遗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谓 北朝 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妇子,催出来”,至新妇上车始止。 宋 时其礼仪又不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凡娶媳妇……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妆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头之类。”文人则因此俗有催妆诗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廷献》:“飞仙幸许效鹣鹣,走马催妆彩笔拈。”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缠头掷锦,携手倾杯;催妆艳句,迎婚油壁。”参见“ 催妆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