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临危 (臨危) 拼音lín wēi
  • (1).谓人病重将死。后汉书·张酺传:“ 酺 病临危,勑其子曰:‘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吾为三公,既不能宣扬王化,令吏人从制,岂可不务节约乎!’”儒林外史第六回:“岂但二位亲翁,就是我们兄弟一场,临危也不得见一面。”
  • (2).面临危难。 晋 潘岳 《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 唐 韩愈 《杨燕奇碑文》:“公结髮从军四十餘年,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 清 冯桂芬 《金公墓志铭》:“张弮慷慨,盪决先驱,在险弥亮,临危不渝。”参见“ 临危不顾 ”。
國語辭典 临危 拼音lín wéi
  • 1.置身险境。《三国志。卷三。魏书。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晋。潘岳西征赋〉:「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这也还道是临危时节,无暇及此了。」
  • 2.病危或临终时。《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你直如此将我看承得如无物!我姐姐临危之时,分付你甚么话来?」
漢語大詞典 临危不顾 (臨危不顧) 拼音lín wēi bù gù
國語辭典 临危不顾 拼音lín wéi bù gù
  • 遇到危难时能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陈留王奂纪》:「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词指正烈。」《周书。卷三四。赵善等传。史臣曰》:「自三方鼎峙,群雄竞逐,俊能驰鹜,各吠非主,争奋厉其智勇,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也作「临危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