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窀穸
拼音zhūn xī
- 亦作“ 窀夕 ”。
- (1).埋葬。《左传·襄公十三年》:“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 杜预 注:“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春秋谓祭祀,长夜谓葬埋。”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轮移北隍,窀穸东麓,壙即新营,棺仍旧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岁后阿姑窀穸,当往临穴,尽妇职。”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吕超墓出土吴郡郑蔓镜考》:“盖铅锡事本非宜,而此则窀夕所用,故犹芻灵木寓,像物斯足,不復幽涷三商与。”
- (2).引申为逝世。 宋 王安石 《皇兄承简追封安定郡王制》:“不幸至於窀穸,用震悼于朕心。”
- (3).墓穴。《隶释·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窀夕不华,明器不设。”《后汉书·赵咨传》:“玩好穷於粪土,伎巧费於窀穸。”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八则》:“魂冉冉其欲离乎窀穸兮,犹逡巡以鼠思。”
國語辭典
窀穸
拼音zhūn xì
- 墓穴。《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将军已去,怅大树之飘零;名士高谈,谋先人之窀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