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大势 (大勢) 拼音dà shì
  • (1).大位;高位。吕氏春秋·尊师:“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 陈奇猷 校释引 范耕研 曰:“言有大位者可以为天下君长矣。”晋书·平原王榦传:“ 榦 独怀百钱,见 冏 出之,曰:‘ 赵王 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 (2).大局的趋势。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 河朔 ,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尝就天下之大势观之,门户不同,风气亦异。”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弁言》:“我们要研究中华民族的出路怎样,不得不注意 中国 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大势怎样,这两方面显然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 (3).事物的大概;大致状况。 晋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非可具记,故较言大势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大势两句相耦,细分则四者各为用。”
  • (4).大批。多用于形容军队力量强大。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他若不与呵,我大势军马,好歹夺了 荆州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俺 秦国 起大势军马,某统大势雄兵。”《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昇,大砲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 周 营。”
  • (5).佛教语。大势至菩萨之略称。参见“ 大势至 ”。
國語辭典 大势 拼音dà shì
  • 1.大局的形势。如:「现今社会朝向多元化发展,此乃大势所趋,无可避免」。《三国志。卷一四。魏书。刘放传》:「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威刑既合,大势以见。」
  • 2.大略情形。《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势看来,自是如此,但是上头问下来,这一句话却难以登答。」
  • 3.地位高而有权势。《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传。平原王干传》:「大势难居,不可不慎。」
  • 4.大规模、大数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二折:「忽地兴兵起士卒,大势长驱入帝都。」《封神演义》第二八回:「次早旭日东升,大炮三声,开城门,大势人马杀奔周营。」
漢語大詞典 大势至 (大勢至) 拼音dà shì zhì
  • 佛教菩萨名。梵语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又译“得大势”。阿弥陀佛右胁侍,与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合称“西方三圣”。《观无量寿经》:“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亦省称“ 大势 ”。 隋炀帝 《皇太子敬灵龛文》:“顷来留瑞,久现弥陀。踵武观音,连衡大势。”参阅翻译名义集·菩萨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