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弹弓
(彈弓)
拼音dàn gōng
- 用弹力发射弹丸等的弓。古代可用作武器。现在有时用来打鸟,也为儿童玩具。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大觜乌〉》:“主人憎慈乌,命子削弹弓。”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二十三日御前献送后苑作与书艺局等处製造戏玩,如毬杖、弹弓、弋射之具,鞍轡、衔勒、樊笼之类,悉皆精巧。”《儒林外史》第三四回:“﹝ 萧昊轩 ﹞遂将弹弓拿了,走出天井来。”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八章:“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
- (1).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六:“木棉弹弓,以竹为之,长可四尺许,上一截颇长而弯,下一截稍短而劲,控以绳弦,用弹棉英,如弹毡毛法,务使结者开,实者虚。”参见“ 弹花弓 ”。
- (2).指弹簧。《廿载繁华梦》第十七回:“计烧去西装弹弓牀子八张,紫檀木雕刻花草人物的牀子十张。”参见“ 弹簧 ”。
國語辭典
弹弓
拼音dàn gōng
- 1.利用弹力发射弹丸的弓。《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身穿箭衣,腰插弹弓一张,脚下黄牛皮靴。」
- 2.弹棉花的弓形器具。
漢語大詞典
弹花弓
(彈花弓)
拼音tán huā gōng
- 手工弹棉花的工具。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弹花弓, 松 俗男女皆资以为生。其制象字形,非射矢之式也。男弓紘以羊肠为之,击则其声嗒嗒然,弹成絮胎,为人御寒。女则以丝为紘,其声錚錚然,弹成作条,以车纺之,若抽丝,细者曰纬,粗者曰经,总名之曰纱。”
漢語大詞典
弹簧
(彈簧)
拼音tán huáng
- 亦作“ 弹鐄 ”。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老残游记》第八回:“ 子平 一路滚着,那薄冰一路破着,好像从有弹鐄的褥子上滚下来似的。”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的脚似乎是两个弹簧,几乎是微一着地便弹了起来。” 柳青 《狠透铁》九:“走步感到脚轻了,好像鞋底上安了弹簧。”
國語辭典
弹簧
拼音tán huáng
- 利用材料的弹性作用制成的物件,能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形变;除去外力后,可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