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拂子
拼音fú zǐ
-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漢語大詞典
拂尘
(拂塵)
拼音fú chén
-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
國語辭典
拂尘
拼音fú chén
- 1.抖落或拂拭尘垢。唐。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绯衣走。」
- 2.拂拭尘埃的用具。《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著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
- 3.欢迎的宴会。犹洗尘。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于私宅,聊备蔬酌,与飞卿拂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