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永业 (永業) 拼音yǒng yè
  • 永业田的省称。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率钱状》:“伏缘请配职田地充百姓永业,事须奉敕处分。”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田制考:“是以尽开阡陌,悉除禁限,而听民兼併贸易,以尽人力开垦弃地……使民有田,即为永业,而不復归授,以絶烦扰欺隐之姦。”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耕其旷絶无人之处,宜募他州之人。愿耕者不计多寡,三年以后升科给为永业。”参见“ 永业田 ”。
漢語大詞典 永业田 (永業田) 拼音yǒng yè tián
  • (1).田制名。也称世业田。 北魏 行均田制,每男夫授桑田二十亩,身没不还,世代承耕,故称永业田。 北齐 、 隋 、 唐 沿用此制,但授田多少不等。 唐 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激烈,此制名存实亡。 宋 太平兴国 以后,凡人民所垦田即为永业田,不复有亩数的限制。
  • (2).田制名。也称世业田。 隋 唐 两代,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或散官五品以上,按等级分授永业田,子孙世袭,皆免课役。参阅魏书·食货志通典·食货志隋书·食货志新唐书·食货志一
  • (3).旧时称私有土地为永业田或世业田。
國語辭典 永业田 拼音yǒng yè tián
  • 北周、隋、唐时所施行的田制之一。每丁授予桑田若干,种植定量桑、榆、枣,依法课税。因可世代承耕,故称为「永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