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学馆
(學館|學舘)
拼音xué guǎn
- 亦作“ 学舘 ”。
- (1).学舍;学校。 唐 郑谷 《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 清 蒲松龄 《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
- (2).学宫,学庙。 元 杨载 《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 学宫 ”、“ 学庙 ”。
- (3).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 五代 齐丘 《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 学堂 ”。
國語辭典
学馆
拼音xué guǎn
- 学校、私塾。《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列传上。阳平王新成》:「置学馆于私第,集群从子弟,昼夜讲读。」
漢語大詞典
学堂
(學堂)
拼音xué táng
- (1).学校的旧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於南城。 永初 后,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 唐 韩愈 《秋怀》诗:“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清 赵翼 《己未元旦》诗:“青红省记儿童事,七十年前上学堂。” 清 秋瑾 《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生了儿子,就要送他进学堂,女儿也是如此。” 冰心 《两个家庭》:“他们住的那条街上很是清静,都是书店和学堂。”
-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门之前处。《新唐书·方技传·袁天纲》:“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太清神鉴》卷二:“学堂为聪明之馆,故近於耳门之前。”
- (3).旧指儿童死者合葬处。 清 章学诚 《信摭》:“小儿子死者共葬一处,谓之学堂;小女共葬一处,谓之绣堂。”
國語辭典
学堂
拼音xué táng
-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