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汉语大词典 决裂 (決裂) 拼音jué liè
  • 亦作“决裂”。
  • (1).分割。战国策·秦策三:“ 穰侯 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 鲍彪 注:“谓分割其地。”
  • (2).叛逆。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 哱 贼谓所遣非人,不纳。往还稽缓,遂至勾虏决裂。”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方镇:“方镇之兵不足制, 黄巢 、 朱温 遂决裂而无忌。”
  • (3).毁坏;败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商君 为 秦孝公 明法令……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迂腐部序》:“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担误者最多。” 清 平步青 霞外捃屑·时事·曾文正公奏天津教案答□□□书:“ 崇帅 见洋人危言耸听,遂有大局势将决裂,请另派重臣之奏。”
  • (4).异常坚决;十分肯定。朱子语类卷六:“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十三妹 听了,登时把两道蛾眉一竖,说:‘不信你就讲的这等决裂。’”参见“ 决绝 ”。
  • (5).犹猛烈。 宋 梅尧臣 《孙曼叔汴上见鹘》诗:“野鹘性决裂,所食唯狞飞。”
  • (6).了断;定夺。《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包你五日里面,就有决裂。”《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你也该与 勤 亲家那边讨个决裂。”
  • (7).指关系、感情等破裂。 巴金 《寒夜》十九:“没有和解,也没有决裂。”
  • 亦作“决裂”。
  • (1).碎裂;破碎。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挥弓电掣,激矢风追;方当耦象,决裂丽龟。”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是以昧其是非之则,支离决裂。”
  • (2).破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遇此等事,当以不解解之。一作聪明,则决裂百出矣。”
国语辞典 决裂 拼音jué liè
  • 1.分割。《战国策。秦策三》:「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蔡泽》:「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
  • 2.破裂。如:「感情决裂」、「由于谈判不成,两国的关系正式决裂。」
  • 3.坚决肯定。《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十三妹听了,登时两道蛾眉一竖说:『不信你就讲这等决裂的话。』」
  • 4.决定。《醒世恒言。卷五。大树坡义虎送亲》:「女儿年纪长成了,把他担误,不是个常法。你也该与勤亲家那边讨个决裂。」
汉语大词典 决绝 (決絶) 拼音jué jué
  • 亦作“决绝”。
  • (1).谓弃世绝尘。决,通“ 诀 ”。分别。庄子·外物:“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
  • (2).突破而切断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锥行之阵者,所以决绝也。”
  • (3).截断而消灭之。《汉书·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故遣猛将分十二部,将同时出,一举而决绝之矣。”
  • (4).决然断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霞:“妻啼曰:‘从子十年,未尝有失德,何决绝如此!’”
  • (5).永别。决,通“ 诀 ”。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四:“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 太子丹 ﹞本意欲杀敌,不遂则死,已决绝于 易水 送 轲 之日矣。”
  • (6).谓十分坚决,十分肯定。 汉 枚乘 《七发》:“诚必不悔,决绝以诺;贞信之色,形于金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说得决绝,叔父未必不依允。” 姚锡光 《议款篇》:“总署电 鸿章 ……词意甚为决绝。” 沙汀 《烦恼》:“‘丑话讲在前头,我可是不去哇!’他沉着而又决绝地说。”
国语辞典 决绝 拼音jué jué
  • 1.截断消灭。《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虏知罪当夷灭,……一举而决绝之矣。」
  • 2.坚决断绝。《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自那日鸳鸯发誓决绝之后,他总不和宝玉讲话,宝玉正自日夜不安。」
  • 3.永别。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四:「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心。」
  • 4.坚决肯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说得决绝,叔父未必不依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