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脊梁 拼音jǐ liáng
  • (1).脊背。其骨为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如屋之有梁,故称。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你心里把褐衲袄脊梁上披,强似着紫朝衣。”《水浒传》第一回:“﹝ 洪太尉 ﹞取过丹詔,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手里提着银手炉,降降地烧着御香。”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有人怕光膀子麦芒扎肉,他不在乎,那古铜色的脊梁上好似刷了一层桐油闪着亮。”
  • (2).用作比喻。常指人的意志、胆量和节操。朱子语类卷五二:“况当世衰道微之时,尤用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方得。”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一个人只要有条脊梁,有点血性,今天就再也不会想到向 夫差 作这样没骨头的事。”
  • (3).比喻中坚骨干力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 中国 的脊梁。”
國語辭典 脊梁 拼音jǐ liáng
  • 脊柱。因居于全身骨骼的主干,彷如房屋的梁柱一般,故称为「脊梁」。《水浒传》第一回:「取过丹诏,用黄罗包袱,背在脊梁上。」也称为「脊柱」、「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