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灵蛇 (靈蛇) 拼音líng shé
  • (1).神异的蛇,有灵应的蛇。楚辞·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汉 王逸 注:“山海经云:南方有灵蛇,吞象,三年然后出其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 刘师培 文说·宗骚篇:“赤豹文貍备其用,灵蛇玉虺记其奇。”
  • (2).指传说中衔珠报答 隋侯 的蛇。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明之君四》:“灵蛇及瑞羽,分素復衔丹。” 唐 薛能 《怀汾上旧居》诗:“投暗作珠何所用,被人专拟害灵蛇。” 唐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诗:“珠生驪龙頷,或生灵蛇口。”参见“ 灵蛇珠 ”。
  • (3).指灵蛇之珠。珍奇的宝物。比喻胸中藏有锦绣文才的人。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龙文已远,轻图剸兕之功;鱼目滥持,自拟灵虵之色。”
  • (4).比喻美好的文才或文章。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高谈辩飞兔,摛藻握灵蛇。” 明徐复祚《投梭记·应聘》:“他只为胸藏啸虎,手握灵蛇,岂肯老死田间牖。”
  • (5).敬称妇女所怀之胎。 宋 晁补之 《鹧鸪天·杜四侍郎郡君十二姑生日》词:“吉梦灵蛇朱夏宜,佳辰阿母会 瑶池 。”参见“ 珠胎 ”。
  • (6).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清 陈维嵩 《海棠春·闺词再和阮亭韵》词:“粧成谁见灵蛇样,分咐与百花閒赏。” 清 叶舒崇 《浣溪沙·孤山别墅有感》词:“生小画眉分细茧,近来綰髻学灵蛇。”参见“ 灵蛇髻 ”。
漢語大詞典 灵蛇珠 (靈蛇珠) 拼音líng shé zhū
  • 相传 春秋 时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绵绣文才。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祖德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 荆山 之玉。” 清 黄宗羲 《寿李杲堂五十序》:“而当日所为之文章,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抱 荆山 之玉者,竟不异虫讙鸟聒,过耳已泯。”
漢語大詞典 珠胎 拼音zhū tāi
  • (1).蚌体中正在成长的珠子。汉书·扬雄传上:“﹝ 雄 ﹞因《校猎赋》以风,其辞曰……‘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 颜师古 注:“珠在蛤中若怀妊然,故谓之胎也。” 唐 张说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诗:“旧庭知玉树, 合浦 识珠胎。” 清 金农 《十五夜对月有怀》诗:“已验珠胎随影满,可怜玉镜借光揩。”
  • (2).喻幼子。 唐 王勃 《伤裴录事丧子》诗:“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沉。”
  • (3).喻胎儿。《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二·淫妇诬翁》:“积半年,事渐寝矣,而 汪 腹中暗结珠胎,百计求堕之不得。”
國語辭典 珠胎 拼音zhū tāi
  • 蚌中尚未剖取的珠。《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方椎夜光之流离,剖明月之珠胎。」唐。张说〈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诗:「合浦识珠胎,白发因愁改。」后比喻妇人怀孕。如:「珠胎暗结」。
漢語大詞典 灵蛇髻 (靈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 一种样式新颖、不断变化的发髻。 宋 无名氏 《採兰杂志》:“ 甄后 入 魏 宫,宫庭有緑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於后前,后异之,因效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花月痕》第二一回:“ 甄后 的灵蛇髻, 魏宫人 的惊鹤髻,愈出愈奇,讲不尽了。”
國語辭典 灵蛇髻 拼音líng shé jì
  • 一种古代妇女的发式。相传为魏文帝皇后甄氏所创。其梳法是将头发挽起,束为一股或双股,再盘成如灵蛇般蟠曲扭转的发髻。如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洛神,即梳此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