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来源
漢語大詞典 尸素 拼音shī sù
  • (1).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常用作自谦之词。 三国 魏 钟繇 《上汉献帝自劾书》:“尸素重禄,旷职废任。” 唐 白居易 《让绢状》:“臣食国家厚禄,居陛下清官,每月俸钱,尚慙尸素,无名之货,岂合苟求。” 宋 岳飞 《奏辞开府札子》:“每怀尸素之忧,未効毫分之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彼保傅令僕备位尸素,不克分君父之忧,因当引为己咎。”
  • (2).指居位食禄不尽职的人。陈书·后主纪:“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躭荒为长夜之饮。” 林纾 《答某公书》:“岂忍割弃可恋之日,冒沾尸素之禄,以遽远老母!”参见“ 尸位素餐 ”。
漢語大詞典 尸位素餐 拼音shī wèi sù cān
  • 谓居位食禄而不尽职。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颜师古 注:“尸位者,不举其事,但主其位而已。素餐者,德不称官,空当食禄。” 三国 魏 曹植 《矫志》诗:“芳树虽香,难以饵鱼,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你这尸位素餐的老贼!” 邹韬奋 《办事上需要的几个条件》:“除了尸位素餐的官吏,坐领干薪的蠹虫及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外,大概都不能和办事绝缘。”
國語辭典 尸位素餐 拼音shī wèi sù cān
  • 占著职位享受俸禄而不做事。《汉书。卷六七。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自问也不至于尸位素餐。」也作「窃位素餐」、「素餐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