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
缧绁
(縲紲|縲絏)
拼音léi xiè
- 亦作“ 縲絏 ”。
- (1).捆绑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论语·公冶长》:“子谓 公冶长 可妻也。虽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七年而 太史公 遭 李陵 之祸,幽於縲紲。” 唐 柳宗元 《上江陵严司空启》:“伏惟悯怜孤贱,特赐抚存,则縲紲之辱,有望蠲除。” 明 无名氏 《精忠记·挂冠》:“ 岳将军 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縲絏之苦。” 聂绀弩 《从沈从文笔下看鲁迅》:“ 鲁迅 幸而终其身未罹缧绁之忧,得保首领以没,学习 鲁迅 的人,却不见得人人都有这种幸运的。”
- (2).囚禁。《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 萧 樊 且犹縲紲, 信 越 终见葅戮,不其然乎!” 清 陈梦雷 《抒哀赋》:“诚返顾而谅直兮,虽縲絏其焉耻。”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人无党无系,又不激烈,而遂久被缧绁,殊莫明其妙。”
國語辭典
缧绁
拼音léi xiè
- 古代用以捆绑犯人的黑色大绳索。后比喻监狱。《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也作「缧绁」。
國語辭典
缧绁
拼音léi xiè
- 古代用以捆绑罪犯的黑色绳索。后比喻监狱。《论语。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悽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绁,赖程昱等救免。」也作「累绁」、「缧绁」、「累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