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明朝
僧梵琦元末明初 ? — 1370
行实 师讳梵琦
楚石其字也。
宁波府象山县人
姓朱氏
年九岁。
授经于讷翁谟公。
十六剃染。
阅楞严经有省。
元叟端公
西楼鼓声。
汗如雨下。
因偈曰。
捉得红炉一点雪。
却是黄河六月冰。
元叟
元叟许可。
会报恩虚席以待。
师勉赴。
而筑室西斋。
为终焉之计。
师形躯短小。
而神观精朗。
举扬正法。
无愧妙喜
世寿七十五。
僧腊六十三。
有六会语录行世。
上堂 除夜小参。
善哉三下板。
知识尽来参。
既善知时节。
吾今不再三。
诸仁者。
一举更不再举。
今已再举。
一闻更不再闻。
今已再闻。
头头上明。
物物上了。
如理如事。
亘古亘今。
不是涅槃心。
亦非正法眼。
恁么恁么。
三世诸佛祇言自知。
不恁么不恁么。
六代祖师无启口处。
设使言前荐得。
犹为滞壳迷封。
假饶句下精通。
未免触迷狂见。
今红炉上拾得一点雪。
枯木上糁些子花。
与你诸人赴个时节。
残灯随腊尽。
爆竹送春来。
复举盘山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传。
慈明云。
向上一路。
千圣不然。
妙喜云。
向上一路。
热碗鸣声。
师云。
三大老尽力道。
只发明得向下一路。
若是向上一路。
驴年未梦见在。
普说 上堂。
举僧问乾峰。
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未审路头在什么处。
峰以拄杖画一画。
云在这里。
师云。
白云万里。
僧举前话问云门。
门云。
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
筑著帝释鼻孔。
东海鲤鱼打一棒。
雨似盆倾。
师云。
白云万里。
忽有人出来。
问天宁与么批判。
还惬得二大老意么。
向他道白云万里。
呵呵呵。
啰啰哩。
啰啰哩。
啰啰哩。
刹刹尘尘知几几。
十字街头石敢当。
忽然吸竭沧溟水。
你辈茄子瓠子那里知得。
拍禅床便起。
当晚小参。
僧问诸佛不出世。
祖师不西来。
佛法遍天下。
谈玄口不开。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师云。
南斗七。
北斗八。
进云。
未审此理如何。
师云。
去去西天路。
迢迢十万馀。
乃云。
人天众前激扬此事。
也须是本分衲僧始得。
若非本分衲僧
未免遭人怪笑。
只如适来禅客立个问头。
恁么答他。
却理会不得。
再举一遍。
既是佛法遍天下。
为什么谈玄口不开。
檐声未断前宵雨。
电影还连后夜雷。
结夏小参。
僧问如何是山里禅。
师云。
胡孙上树尾连颠。
进云。
如何是城里禅。
师云。
十字街头一片砖。
进云。
如何是村里禅。
师云。
扶桑人种陕西田。
进云。
谢师答话。
师云。
苍天苍天。
乃云。
衣食养寿命。
一日不可无。
粪埽敌寒暑。
粗粝疗形枯。
昨日三春。
今朝九夏。
何不趁色身强健时。
拨教生死路头明白。
要去便去。
要住便住。
谁障得你。
谁碍得你。
岂不俊哉。
岂不快哉。
且道生死路头作么生拨。
空手把锄头。
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
桥流水不流。
若不会。
与你下个注脚。
空手把锄头。
骤马上高楼。
步行骑水牛。
闹处冷湫湫。
人从桥上过。
饭萝头受饿。
桥流水不流。
拨火觅浮沤。
时不待人。
参。
复举圆觉经云。
居一切时。
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
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
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师云。
若然。
道有也得。
道无也得。
向上也得。
向下也得。
得也得。
不得也得。
数片白云笼古寺
一条绿水绕青山。
示众 师云。
一朝村院主
万劫出头难。
大难大难。
若是个汉。
佛语祖语不教蕴在胸襟。
掉向他方世界。
何况世间浅近之学。
便诵得四韦陀典。
但增妄想。
堪作甚么。
食人涎吐。
未有了日。
不如无事好。
见我道无事。
便作无事会又争得。
若要真个无事。
须下死工夫。
大死一回。
死中得活。
便能超毗卢。
释迦
百匝千重。
七通八达。
祖师巴鼻。
向上宗乘
尽与埽除。
不劳拈出。
云门云。
我今日共你说
屎灰屎火。
泥猪疥狗。
不识好恶。
屎坑里作活计。
汝若跳出屎坑。
却来山僧手里吃棒。
示众。
看这般时节。
志学道兄弟那里放包。
从上来建立门庭为什么事。
可但为你几乡亲法眷。
图口腹。
恣无明。
成群作队。
造地狱业。
佛法禅道推向一边。
争知业报卒亸避不得。
刀山剑树。
镬汤炉炭。
无人替代渠。
如今大方丛林。
兵变以来。
南北东西。
万中无一。
因什么如此。
盖是恶贯满。
业果熟。
自作自受。
更教谁承当。
祖师劝你出家。
终不但为衣食名利抛乡别井也。
只为生死事大。
无常迅速。
寻师访友。
切切究明。
喷地一发。
成佛作祖去。
报父母深恩去。
度脱天下人去。
既不如此。
因何出家。
冷地思量。
古风大好。
饥则乞食。
寒则补衣。
日中一餐。
树下一宿。
旅泊三界。
示一往还。
永断无明。
方成佛道。
岂不见无业国师示众云。
古人得意之后。
茅茨石室。
折脚铛里煮饭吃过三二十年。
名利不干怀。
财宝不为念。
大忘人世。
隐迹岩丛。
君王命而不来。
诸侯请而不赴。
岂同吾辈贪名爱利。
汩没世涂。
如短贩人。
有少希求。
而忘大果。
与么指示。
可煞分明。
作福不如避罪。
多虚不如少实。
在此衣线下一道圆光。
阿谁无分。
莫教失却人身。
只要你直下搆取。
便与佛祖齐肩。
若道山僧妄语。
甘入拔舌地狱。
示众。
教中有六念。
念佛。
念法。
念僧。
念戒。
念天。
念施。
衲僧门下念个什么。
若道念佛。
念著佛字。
漱口三日
不可是念佛也。
若道念法。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不可是念法也。
清净行者。
不入涅槃。
破戒比丘
不入地狱。
不可是念僧也。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不可是念戒也。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不可是念天也。
施者受者。
并所施物。
三轮空寂。
俱不可得。
不可是念施也。
莫是无念么。
才无念便是有念。
避溺投火。
转见病深。
直饶独脱无依。
要作山僧奴子未可在。
欲得会么。
千年无影树。
今时没底靴。
举云门一日拈拄杖云。
凡夫实谓之有。
二乘析谓之无。
缘觉谓之幻有。
菩萨当体即空。
衲僧见拄杖但唤作拄杖。
行但行。
坐但坐。
总不得动著。
妙喜云。
我不似云门老人。
将虚空剜窟笼。
蓦拈拄杖云。
拄杖子不属有。
不属无。
不属幻有。
不属即空。
卓一下云。
凡夫二乘缘觉菩萨尽向这里各随根性悉受用。
惟于衲僧分上为害为冤。
要行不得行。
要坐不得坐。
进一步则被拄杖子迷却路头。
退一步则被拄杖子穿却鼻孔。
只今莫有不甘底么。
试出来与拄杖子相见。
如无。
来年更有新条在。
恼乱春风卒未休。
凡夫不合起有见。
二乘不合起无见。
缘觉不合起幻有见。
菩萨不合起当体即空见。
不可放过。
云门老汉贪观白浪。
失却手桡累天下衲僧总落拄杖圈䙌。
放过不可。
好与一坑埋却。
举昔有一婆子施财。
赵州和尚转大藏经。
赵州下禅床绕一匝云。
藏已毕
人回似婆子。
子云
比来请转一藏。
何和尚只转半藏。
妙喜云。
众中商量道。
如何是那半藏。
或云再绕一匝。
或弹指一下。
或咳嗽一声。
或喝一喝。
或拍一拍。
恁么见解。
只是不识羞。
若是那半藏。
莫道赵州更绕一匝。
直饶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只得半藏。
设使更绕须弥山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假饶天下老和尚亦如是绕百千万亿匝。
于婆子分上也只得半藏。
设使山河大地。
森罗万象。
若草若木。
各具广长舌相
异口同音。
从今日转到尽未来际。
于婆子分上亦只得半藏。
诸人要识婆子么。
良久云。
鸳鸯绣出从君看。
不把金针度与人。
师云。
这婆子谓赵州只转半藏。
弄假像真。
当时只消道何不向未绕禅床时会取。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
老僧今夜不答话。
问话者三十棒。
时有僧出礼拜。
德山便打。
僧云。
某甲话也未问。
为什么打某甲。
山云。
你是甚处人。
僧云。
新罗人
山云。
未跨船舷。
好与三十棒。
法眼云。
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圆明云。
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雪窦云。
德山握阃外之威权。
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
要识新罗僧
只是撞著露柱底瞎汉。
毒鼓未击。
早是鸭闻雷。
漫天网未收。
跃鳞冲浪来。
德山老。
德山老。
正令当行非草草。
法眼重加矢上尖。
圆明更向声前扫。
千古流芳雪窦师。
长剑在手亲提持。
举德山挟复子到沩山
上法堂。
从东过西。
从西过东。
沩山默坐不顾。
德山云。
无无。
便下去。
复云。
也不得草草。
遂具威仪见沩山
提起坐具云。
和尚
沩山拟取拂子。
德山便喝。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至晚问首座
适来新到在什么处。
首座云。
当时背法堂著草鞋便去。
沩山云。
还识此子么。
已后向孤峰项上蟠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作家相见。
无背无面。
眼似流星。
机如闪电。
提起坐具。
略露锋铓。
拟取拂子。
快便。
已后孤峰结草庵
牛头向北马头南。
开示 既称长老
出世为人。
喻如金錍刮眼膜
非是小事。
若伤锋犯手。
未免破睛。
危乎险哉。
间不容发。
岂可恣矇袋。
掉三寸舌。
脱空瞒人。
你看他挟山初住京口寺。
已有发明。
到垂手处。
不无渗漏。
后往华亭见船子。
及船子向他道。
离钩三寸。
子何不道。
道不得。
劈口一桡。
竿头丝线从君弄。
不犯清波意自殊。
始大彻。
所以道参禅须是悟始得。
悟了须是见人始得。
若不见人。
只成杜撰禅和。
说拍盲禅。
到处教坏人家儿女去也。
第一本领要端正。
履践须明
院子大小正当置之度外。
临济风穴首山何尝聚三百五百众来。
至今道行天下。
所谓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也。
又云兄弟开口便道我是禅和。
及问他如何是禅。
便东觑西觑。
口如扁担相似。
苦哉屈哉。
吃著佛祖饭。
不去理会本分事。
争持文言俗句。
高声大语。
略无忌惮。
全不识羞。
有般底不去蒲团上究明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冷地里学客舂。
指望求福。
忏除障。
与道太远在○凝心敛念。
摄事归空。
念想才生。
即便遏捺。
如此见解。
即是落空亡的外道。
魂不返的死人。
又有妄认能瞋能能见能闻。
认得明了。
便是一生参学事毕。
我且问你。
无常到时。
烧作一堆灰。
这能瞋能能见能闻的什么处去也。
恁么参的。
是药汞银禅。
此银非真。
一煅便流。
因问你寻常参个什么。
答道有教参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又教我只如此会。
今日方知不是。
就和尚请个话头。
我道古人公案有什么不是。
汝眼本正。
因师故邪。
累请不已。
净土诗(略举十首) 有个弥陀在自心。
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岂待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
绿水青山皆妙体。
黄莺紫燕总玄音。
凡夫只为贪瞋重。
不觉身栖宝树林。
遥指家乡落日边。
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
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
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
不枉翘勤五十年。
一朵莲含一圣胎。
一生功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
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
直得虚空笑满腮。
将参法会礼金仙。
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
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树网垂平地。
一一华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
了如明镜现吾前。
一寸光阴一寸金。
劝君念佛早回心。
饶凤阁龙栖贵。
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
空中法驾已遥临。
尘尘刹刹虽清净。
独有弥陀愿力深。
金作层楼玉作台。
琉璃田地绝纤埃。
惟心净土无高下。
自性弥陀不去来。
红日初非天外没。
莲只在意根栽。
众生障重须存想。
想极情亡眼豁开。
莫将胎狱比华池
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宝华成佛子。
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馔。
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定回日。
令人长忆雁门师。
多言极乐向西寻。
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
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
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
请君危坐扣灵襟。
须摩提国赞何穷。
不与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长满钵。
一身轻健任游空。
初心便获无生忍。
具缚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生留传记。
尽尘沙界扇慈风。
念极心开见佛时。
自然身到碧莲池。
火轮罪净千千劫。
琪树光分万万枝。
善友深谈终不厌。
灵禽妙语实难思。
功成果满须臾事。
尚谓奔流闪电迟。
袾宏曰。
本朝第一流宗师。
无尚于楚石矣。
筑石室。
扁曰西斋。
有西斋净土诗一卷行世。
今止录十首以见大意。
彼自号禅人而浅视净土者。
可以深长思矣。
匡福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山东胶州人
元至正间累迁为河南行省参政,元末曾与刘福通战于卫辉
旋投朱元璋,为骑尉,从征战,守东海,击倭有功,授武德将军
世守胶东
僧德祥元末明初 1330 — 1392年十月十三日
德祥字麟州钱塘人
持戒律。
书宗晋人,擅名一时。
诗刻苦,高逼郊、岛,有诗曰《桐屿集》。
洪武初,住持径山,临终倚座曰:「一队緌糟汉,我争如尔何!
」谈笑而逝。
姚少师老草书歌》云:「师只今为巨擘,上与闲素争蠙巑岏。
钱塘山水甲天下,秀气毓子为楩楠。
十年不出笔成冢,中山老兔愁难安。
晴轩小试乌玉玦,双龙随手掀波澜。
昨将一纸远寄我,天孙机锦千花攒。
愿师勿置铁门限,从它须索来千官。
搢绅相与叹莫及,便欲夺去加巾冠。
厥声已播不知息,箱箧盛贮光烂烂。
」其为一时推重如此。
吴之鲸武林梵刹志》云:「祥公梦观仁公同参,相与肆力于诗。
仁公以南粤进翡翠,作诗寓讽云:『见说炎洲进翠衣,网罗一日遍东西。
羽毛亦足为身累,那得秋林静处飞。
太祖怒曰:『汝谓我法网密,不欲仕我耶?
止庵亦以《西园诗》忤上,几不免。
」《西园诗》今载集中,不知所谓忤上者何语,野史流传,不足信也。
祥公有题倪云林周履道书画云:「东海东吴两故人,别来二十四番
」又有《为王驸马赋清真轩》诗,则知公生元季,至永乐中尚在也。
有《和御制赐赤脚僧》诗。
又《句容道中》诗云「十年三度上京华」,则洪武中应召浮屠也。
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时为僧,入元属念旧国,有《风雨》、《望月》诸诗。
汝成志称详博,其疏谬如此。
赵志皋明 1524 — 1601
维基
赵志皋(1524年4月16日—1601年10月8日)字汝迈号濲阳
浙江兰溪县(今云山街道)人。
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赵志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浙江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四十五岁中式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七十七名,廷试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初年侍读
五年十一月因不满张居正恋权夺情,劝居正终丧,致拂其意,出为广东副使,于城西浮丘建吹笙亭,“开浮丘大社,与粤中士大夫赋诗”,同游者有陈堂姚光泮张廷臣黄志尹邓时雨梁士楚陈履邓于蕃袁昌祚杨瑞云黄鏊陈大猷金节、郭等等人。
随以考察降解州同知,遂辞官归乡。
张居正死后,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起用为南京太仆寺寺丞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南京国子监司业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三月右春坊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
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升左谕德侍读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五月,管理纂修玉牒。
万历十三年(1585年)十月,充大明会典纂修官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补充经筵讲官,升南京国子监祭酒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二月,升詹事府少詹事侍读学士,掌本府印信,充玉牒纂修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七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升南京吏部右侍郎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十二月,改任吏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转左侍郎
万历十八年(1590年)八月充经筵讲官
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升大学士,入阁办事
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首辅,以往张居正柄国,权震主,申时行继之,势犹盛。
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然而当赵志皋当到首辅,年已经七十有馀,耄矣,且柔而懦,因此被朝士所轻,诟谇四起。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二月,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01年10月8日),卒于官。
谥文懿
高逊志元末明初
巽志,一作逊志字士敏号啬庵河南人
元末侨居郡中,尝受业于宣城贡师泰鄱阳周伯琦遂昌郑元祐
文深纯典雅,成一家言。
以荐为鄮山书院山长。
明洪武二年,徵修元史,入翰林,累迁侍讲学士,未几引退。
又召为试吏部侍郎,以事去官,谪居朐山
建文间,复召为太常少卿
壬午,靖难兵渡江,巽志遁去,入永嘉雁宕山
其门人文渊阁侍书蒋兢亦潜踪于此。
巽志病卒,为经纪后事,葬芙蓉峰北。
或云先壬午而卒,与临难自经者皆非是。
卒谥文忠,盖私谥也。
其诗仅见槜李英华,而石仓诗选所录皆因之。
予复采金集中数作并入。
后在京师朱太史彝尊授予啬庵集,又得其裔孙高佑釲授予家传,始获其全。
览之词旨幽邃,音节豪宕,亦诗家之表表者也。
金大车明初
大车字子有,其先西域默伽国人。
明初归义,赐姓,居南京,遂为上元人
嘉靖乙酉举人
有《方山遗稿》。
(《金陵琐事》:羽伯陈公评青溪社中四子诗云:「高汝州近思雄壮奇拔,马国学承道博雅典则,金文学子坤清新秀朗,金孝廉子有则兼总诸长,词义双美。
夫金氏昆玉,尚有诗集,若高、马二公,人且不知其姓名也,况于诗乎。
」 《列朝诗集》:子有从游于顾华玉华玉极爱重之。
子有诗法襄阳随州,摇笔立就。
尝有「不堪摇落逢秋日,况复蹉跎入暮年」之句。
陈羽伯怪其壮岁出语不祥,死时年四十四。
羽伯与其弟子坤掇拾遗时,定次百篇。
田按:子有陈羽伯为素交。
子有卒后,羽伯有持哀之云:「大金吾夙好,伟然清庙质。
五色焕龙鸾,希声中琴瑟。
束发友斯人,毕志期作述。
沈冥同往岁,潇洒弄文墨。
吾方堕麈网,旷期阻亲昵。
岂意南阳别,欢好此焉毕?
仰视天方瞽,巫咸不世出。
诵子临歧赠,洒泪空永日。
」其为侪辈欢慕如此。)
陈绍平
维基
陈绍平(14世纪—15世纪),字沧伯湖广衡州府蓝山县舜乡人。
陈绍平为人清介廉孝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举人三十年(1397年)进士,获授赣榆县教谕,严正保持身教,人民知所从事,九年后升任睢州知州,廉谨自励,平分赋役革绝奸弊,其时蝗虫伤及庄稼令人民饥饿,他就亲自到富户借赈灾,任满后升为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转官浙江参政,不久以年老请求退休,回家时行李萧然,只有图书数卷,在家乡杜门著述自娱,和睦乡族、教育子弟,不轻易谒见门,死后入乡贤祠和睢州名宦祠。
侯保明 ? — 141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 【介绍】: 真定赞皇人
国子监历知襄城赣榆博兴三县,有善政,累迁交阯右参政
成祖永乐十八年黎利反。
筑堡守数月,战死。
刘魁
维基
刘魁山东承宣布政使东昌府高唐州(今山东省高唐县)人,同进士出身
成化二年,登进士,授赣榆县知县
成化十一年,试监察御史次年实授为陕西道监察御史
成化二十二年,授湖广黄梅县县丞。
田佑
维基
田佑字廷相直隶赣榆县人府军前卫官籍。
弘治五年(1492年)中式壬子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举人
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三甲第六十六名进士
匡翼之
维基
匡翼之字敬敷号云溪直隶淮安府赣榆县人山东胶州千户所官籍。
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山东乡试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进士
南京监察御史,改北京御史,清理陕西军政,清除积弊。
弹劾不避权贵。
正德初年,因忤权阉刘瑾,出为四川副使
官终广东按察使
卒年六十二。
王廷相明 1474 — 1544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
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
以言事谪判亳州,改高淳知县,召为御史巡按陕西
被诬下狱,谪赣榆丞,迁宁国同知
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
入为兵部侍郎,迁南兵部尚书,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
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坐事斥为民,卒。
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
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内台》七卷。
(《艺苑卮言》:王子衡诗如外国人投唐,武将坐禅,威仪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国史唯疑》:王廷相南昌行云:「白州若子中台长,何用文章谀新莽
白洲李士实也。
士实既叛被执,见伍文定不跪,伍怒挞之二十,创死,年逾七十矣。
昔人嘲夏贵诗「何不六十九」乎?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壮丽之色。
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
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
」 《静志居诗话》:浚川诗格,诸体稍粗,惟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崔五员外
《田按:子衡刻意学诗,粗漫之篇诚如昔人所讥,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
维基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别号平厓又号浚川谥肃敏河南仪封县人(今兰考县),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前七子之一。
王廷相自幼丰姿发秀,聪慧奇敏,13岁补邑庠生。
弘治八年(1495年)廿二岁举于乡,弘治十五年(1502年),29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兵科给事中蒙古鞑靼部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父忧三年,因曾忤中官刘瑾正德三年(1508年)亳州判官起复,隔年高淳县知县,不久改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任内惩治权阉廖镗,正德八年(1513年)提督北畿学政,权阉三王二刘者及廖镗诬其贪墨,吏部尚书杨一清等大臣抗疏论救,正德九年赣榆县县丞
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宁国县知县隔年松江府同知,旋改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任山东提学副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湖广按察使
嘉靖三年山东布政司右布政,旋丁母忧嘉靖六年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七年兵部左侍郎嘉靖九年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嘉靖十二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嘉靖十五年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升太子太保
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因受郭勋一案牵连,革职为民,被罢免官职回归故里。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
埋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直到穆宗隆庆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
谥肃敏
王莘明 1476 — 1545
维基
王莘(1476年—1545年)字元聘号前山又号改斋直隶常州府江阴(今属江苏)人,同进士出身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应天府乡试第五十三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三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进士
刑部观政,授官赣榆县知县,调东莞县知县,三年秩满,升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以父丧丁忧
服阕,改兵部武库司员外郎,进本司郎中,出为浙江衢州府知府,以考察降磁州同知,升真定府同知云南寻甸知府,踰年擢升四川按察司副使,整饬潘兵备
刘守良
维基
刘守良字君遂直隶怀安海州赣榆县人,民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应天府乡试第八十八名举人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三百四十一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九十六名进士
行人司行人
以忤逆严嵩遭压抑,累迁工部郎中,坚决辞官归乡。
谢诰明 1484 — ?
维基
谢诰(1484年—?
),字朝制,山西平阳府解州安邑县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三名,登第三甲第一百零八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直隶赣榆县知县,升户部主事,去任。
裴天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淮安府赣榆人字顺之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建安知县,为政务宽厚。
御史巡按山东,拒贿赂请托,执法平允。
官至大理寺卿
有《拙逸亭稿》。
裴天祐
维基
裴天祐字顺之号鹤洲直隶赣榆县人
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式庚戌进士
历任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监察御史巡按河南陕西四川山东等。
大理寺右丞左丞右少卿
逾年擢光禄寺卿
匡铎明 1537 — 1614
维基
匡铎(1537年—1614年)字淑教号松野直隶赣榆县人山东胶州守禦千户所官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匡铎中式戊午山东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一百二十三名进士
兵部观政,本年任直隶涞水县知县四十五年调任山西洪洞丁忧归。
隆庆四年(1570年)复除河南新郑知县五年兵科给事中
神宗继位,六年七月巡视皇陵工程,十月升户科右,万历元年(1573年)二月升刑科左,冯保张居正驱逐大学士高拱,并欲加以重罪,匡铎率众拜谒张居正,认为高拱为顾命老臣,不宜罗织罪名,损伤国体。
其事因此作罢。
张居正不悦,于万历元年(1573年)三月匡铎直隶大名府知府
任内修筑堤防,抵禦漳河卫河水患,民称「匡公堤」。
二年(1574年)又贬河南布政司都事,三年升彰德府推官,五年升夷陵州知州七年南阳府同知
张居正死后,匡铎万历十年(1582年)升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再升郎中十二年出为浙江按察司佥事丁忧归。
十七年四月复除陕西按察司佥事
二十年(1592年)致仕归里,在胶州开辟嘉树园,吟咏其中,卒年七十八
徐应元
维基
徐应元直隶河间府沧州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乡试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进士,授淮安府赣榆县知县,以母忧归。
历官户部郎中,出守登州府,升山东临清兵备道副使天启二年考察以不谨闲住。
天启三年以前登莱巡抚陶朗先受贿案被堪,寻被逮问。
范志完明末 ? — 1643
维基
范志完(?
—1643年),字叔恺号成六河南虞城县人,明朝末年官员,崇祯辛未进士,官至辽东督师,因抗清不力被处决。
幼时母作《八行图》以教之。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中式三甲一百一十名进士
吏部观政,授永平府推官,未赴任,以谏言降为湖广布政司检校六年宁国府推官八年户部山东司主事,九年升直隶真定府知府,十二年管关内道,十三年转任山东按察司宁前道佥事等。
崇祯十四年(1641年)冬,升右佥都御史山西巡抚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杨绳武去世,周延儒范志完督师蓟辽,任兵部右侍郎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改任兵部左侍郎总督辽东
同年八月,清兵侵占墙子岭、蓟州城
志完不知兵事,生性胆怯,不敢与清兵决战,所守州县相继失陷。
是年,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
崇祯十六年(1643年)清兵入塞,攻下海州赣榆等县,志完等观望不敢驰援。
同年七月崇祯帝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审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
志完有文才,尝书写石碑刻文,如山西崇庆寺所书“紫云山石碑”,韩文公的《游水岩歌》。
著有《理官六箴》、《谕士六箴》、《功士六言》、《劝民九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