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窦炽北周 507 — 58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84 【介绍】: 北周扶风平陵人字光成
世为部落大人,后南徙于代,赐姓纥豆陵
累世仕,皆至大官
有谋略,善骑射。
北魏孝明帝正光末,随父避居定州,投葛荣
尔朱荣葛荣,转投尔朱荣,攻杀葛荣部将韩娄。
魏孝武帝即位,累迁朱衣直阁
随帝西迁。
西魏文帝大统中,从宇文泰大败东魏骁将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累积战功,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
出为、原二州刺史,有政绩。
北周,拜柱国大将军封邓国公
周武帝北齐,召历观相州宫殿。
宣帝即位,营建洛阳,以为京洛营作大监。
,任太傅
窦毅北周 ? — 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 【介绍】: 北周扶风平陵人字天武
窦炽侄。
北魏孝武帝时员外散骑侍郎起家。
数从征讨,有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安县公
出为幽州刺史
北周进爵神武郡公,拜大将军
后出使突厥皇后,抗言正色,以大义谕突厥,却北齐之使,乃迎后以归。
进位柱国
历任同州刺史,蒲、金二州总管
入为大司马
隋文帝开皇初定州总管,甚得人和。
性谦和,每谨慎自守,时人称之。
于州
谥肃
释亡名北周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亡名俗姓宋南郡人
本名阙殆,事梁元帝,官爵未详,梁亡出家,为夏州三藏
宇文护迎还咸阳,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宋氏。
本名阙殆
世为南郡衣冠望族。
弱龄绝意婚。
娶任怀游适。
每慕阮嗣宗之为人。
长事梁元帝
尤见礼待。
有制作。
帝必称述。
从容御筵。
赐问优渥。
梁祚云替。
潜迹玄门。
逃避尘累。
远客汶蜀。
始事兑禅师
兑定学澄明。
声流关邺。
以辨慧发之。
是宜其志于道者所趋也。
会周少保蜀国公宇文俊。
出镇井络。
供养殊伦。
齐王继政。
敬仰弥隆。
邀与谒帝。
诏为夏州三藏
然以文翰可观。
宜从徵拔。
任以台省
雅亮卓然。
终无磷涅。
天和二年五月
大冢宰宇文护
遗以书。
答以乡国殄瘁。
宗戚丧亡。
诚得收迹严中。
摄心尘外。
支养残命。
敦脩净业。
此本志也。
寄骸精舍。
乞食王城。
任力行道。
随缘化物。
斯次愿也。
不尔安能愦愦。
久于尘埃间乎。
得书。
知其难动。
乃遣书迎之。
名达咸阳贵游。
奉谒盛筵。
厚味日至。
益愧焉。
乃拟周庙之制。
作文以铭金人之膺。
其序曰。
余十五而尚文。
三十而负誉望。
京都丧乱。
冠冕沦没。
海内知识。
零落殆尽。
呜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
一旦彫谢。
泰山磐石之固。
忽焉烬灭。
定知世相无常。
浮生虚伪。
譬如朝露。
其停几何。
子是以弃其簪弁。
剃其须发。
衣衲杖锡。
誓欲枯木其形。
死灰其虑。
弃捐识业。
以求虚寂。
庶几以法界如意之宝。
九缄于身。
其亦愈于三缄其口者矣。
其辞曰。
古之摄心人也。
诫之哉。
诫之哉。
无多虑。
无多知。
多知多事。
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
不如守一。
虑多志散。
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
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
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
其祸鼎沸。
滴水不停。
四海将盈纤尘不拂。
五岳将成。
防末在本。
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
闭尔六情。
莫视于色。
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
见色者盲。
一文一艺。
空中小蚋。
一伎一能。
日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弃淳朴。
耽溺淫丽。
识马易奔。
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
形必损毙。
邪径终迷。
脩途永泥。
莫贵才能。
是曰昏懵。
恶拙羡巧。
其德不弘。
名厚行薄。
其高速崩。
徒舒翰卷。
其用不恒。
内怀憍伐。
外致怨憎。
或谈于口。
或书于手。
邀人令誉。
亦孔之丑。
凡谓之吉。
圣谓之咎。
赏悦暂时。
悲忧长久。
畏影畏迹。
愈走愈剧。
端坐树阴。
迹灭影沈。
厌生患老。
随思随造。
心想若灭。
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
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
万物齐平。
何胜何重。
何劣何轻。
何贱何辱。
何贵何荣。
澄天愧净。
皎日惭明。
安如岱岭
固比金城。
敬贻贤哲。
斯道利贞。
又著至道论。
淳德论。
遣执论。
去是非论。
影喻论。
脩空论。
不杀论等。
有集十卷。
盛重于世。
不知所终。
有弟子僧琨。
性沈审。
善音调。
为隋二十五众读经法主
后于曲池。
造静觉寺。
每临水映
体物赋诗。
颇有篇什云。
释亡名
俗姓宋氏
南郡人
本名阙殆
世袭衣冠称为望族。
弱龄遁世永绝妻孥。
吟啸丘壑任怀游处。
凡所凭准必映美阮嗣宗之为人也。
长富才华乡人驰举。
梁元帝深见礼待。
有制新文帝多称述。
而恭慎慈敬谦静为心。
每从容御筵赐问优异。
及梁历不绪。
潜志玄门远寄汶蜀脱落尘累。
初投兑禅师
兑亦定慧澄明声流关邺。
乃三业依凭四仪恭仰。
彫纯假于禅诵兴虑著于篇什。
预有学徒问道无倦。
会周氏跨有井络。
少保蜀国公宇文俊镇之。
往爱贤才重其德素
礼供殊伦声闻台省
齐王续部伏敬日增。
任满还雍遂勒归谒。
帝劳遗既深。
处为夏州三藏
朝省以文翰可观元非玄侣而冥德没世。
将徵拔之。
测其器宇有经国之量。
朝省总议。
或以威恩加之。
或以情异转之。
雅亮卓然曾无易节。
天和二年五月
大蒙宰宇文护遗书曰。
言念钦属未叙企积。
道体休豫无亏虑耶。
盖能仁处世志存匡救。
非先轮回独尚兹善。
既道亚生知才高七步。
岂虚缁染沈流当涂
但灵廓妙理三业同臻。
冀思莫二。
皂白非感耳。
怖解偏执赞我时朝。
匪惟真俗俱抽。
亦是彼我一贯。
故令往白。
念报雅怀。
名答云
辱告深具怀抱。
寒暑异域苦乐殊心。
辄略常谈且陈事实。
贫道禀质丑陋。
恒婴疾恼因伛成恭
惟道是务不曾栖息。
五十二年。
自舍俗缘十有五载。
万人归国皆停都邑
羸病一僧独流荒裔。
无罪可罚无能可使。
百虑九思是所未喻。
文多不载。
又列六不可十叹息。
援据事叙纶贯始终。
书略。
结云。
沙门持戒心口相应。
所列六条若有一诳。
生则苍天厌之。
死则铁钳拔之。
洋铜灌之。
仰戴三光行年六十。
不欺闇室况乃明世。
且乡国殄丧宗戚衰亡。
贫道何人独堪长久。
诚得收迹岩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
此本志也。
寄骸精舍乞食王城。
任力行道随缘化物。
斯次愿也。
如其不尔独处丘壑。
安能愦愦久住阎浮地乎。
得书体其难拔。
乃与书迎还云。
法师秉心弥固栖游世表。
玄圭启运。
不屈伯夷之节。
苍精得历。
岂捐嘉遁之志。
今遣往迎名达咸阳
贵游奉谒。
隆礼厚味弥增常限。
以称谓广流藏景难伏。
誓当栖玄后德。
便闲放无累。
乃著宝人铭曰。
余十五而尚属文。
三十而重势位。
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乃喟然叹曰。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
一旦早凋。
岱山磐石之固。
忽焉烬灭。
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
譬如朝露其停几何。
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
如其不尔。
修禅足以养志。
读经足以自娱。
富贵名誉徒劳人耳。
乃弃其簪弁剃其须发。
衣纳杖锡听讲谈玄。
战国未宁身无地。
自厌形骸甚于桎梏。
思绝苦本莫知其津。
大乘经曰。
如说行者乃是圣。
不但口之所言。
小乘偈曰。
能行说为正。
不行何所说。
若说不能行。
不名为智者。
至于颜回好学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惧闻后语。
功劳智扰役神伤命。
为道日损何用多知。
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虑降此患累以求虚寂。
乃作绝学箴文。
息心赞。
拟夫周庙。
其铭曰。
法界有如意宝人焉。
九缄其身铭其膺曰。
古之摄心人也。
诫之哉诫之哉。
无多虑无多知。
多智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
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
防末在本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
莫视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
见色者盲。
一文一艺空中小蚋。
一技一能日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弊。
舍弃淳朴耽溺淫丽。
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邪经终迷修涂永泥。
莫贵才能是曰惛懵。
洿拙羡巧其德不弘。
厚行薄其高速崩。
隆舒污卷其用不恒。
内怀憍伐外致怨憎。
或谈于口或书于手。
邀人令誉亦孔之丑。
凡谓之吉圣以之咎。
赏悦暂时悲忧长久。
畏影畏迹逾走逾剧。
端坐树阴迹灭影沈。
厌生患老随思随造。
心想若灭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万物齐平。
何胜何劣何重何轻。
何贱何辱何贵何荣。
澄天愧净皦日惭明。
安夫岱岭固彼金城。
敬诒贤哲斯道利贞。
又著至道论淳德论遣执论去是非论影喻论修空论不杀论等。
并文多清素语恒劝善。
存质去华不存粉墨。
有集十卷盛重于世。
不知所终。
有弟子僧琨性沈审善音调。
为隋二十五众读经法主搜括群籍采摭贤圣。
所撰诸论集为一部。
称曰论场。
有三十卷。
披帙一阅俱览百家。
亦新学之宗匠者矣。
后于曲池。
造静觉寺。
每临水映
体物赋诗。
有篇什云。
谢晦南朝宋 390 — 426
全宋文·卷三十三
字宣明,瞻弟,仕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武帝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
宋台建,为右卫将军,加侍中
宋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转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寻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元嘉三年,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
(案,《何承天传》云,将见讨,使承天造立表檄,则传所载之二表及檄,当编入《承天集》中。)
刘义季南朝宋 415 — 44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义季 文王 424年—447年 宋武帝第七子
全宋文·卷十二
义季小字师护武帝子,元嘉元年封衡阳王
征虏将军,领石头戍事,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
寻代临川王义庆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加散骑常侍,进号征西大将军,领南蛮校尉,徙都督南兖徐青冀幽六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刺史进督豫州梁郡,迁徐州刺史
二十四年薨,追赠侍中司空谥曰文王,有集十卷。
沈攸之南朝宋 ? — 478
全宋文·卷四十一
攸之字仲达,庆之从父兄子。
元嘉末行南中郎长史参军,进行太尉参军封平洛县五等侯,随府转大司马参军
孝建中,迁员外散骑侍郎,又迁太子旅贲中郎
遭母忧,起为龙骧将军武康
前废帝即位,除豫章王子尚车骑中兵参军直阁封东兴县侯,迁右军将军
明帝即位,除东海太守,未拜,以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寻假节,进辅国将军,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竟陵诸军事冠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徙监郢州诸军事前将军郢州刺史,不拜。
迁中领军,封贞阳县免。
征为吴兴太守,不拜。
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出为持节郢州诸军郢州刺史,又监西阳义阳二郡军事,进号镇军将军
后废帝即位,进安西将军,加散骑常侍,权行荆州事。
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
顺帝即位,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升明二年,入讨萧道成,众溃,为封人所斩。
(案:《宋书·沈攸之》,攸之表檄文疏,皆宗俨之词也,今姑录为攸之文。)
张兴世南朝宋 420 — 478
全宋文·卷四十九
兴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元嘉中,以白衣从王玄谟伐蛮,孝武寻阳,以补南中郎参军,及即位,转员外将军,领从队。
建平王宏中兵参军,又隶西平王子尚为直卫,坐事免。
大明末员外散骑侍郎,仍除宣威将军随郡太守
明帝即位,进龙骧将军,迁左军将军督豫司二州南豫州六郡诸军事封作唐县侯,征为游击将军,假辅国将军,迁太子右卫率,领骁骑将军,转左卫将军,权兼中领军,出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郢州竟陵随二郡诸军、冠军将军雍州刺史,加宁蛮校尉,进号征虏将军
废帝时,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以病徙光禄大夫常侍如故。
赵伦之南朝宋 ? — 4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8 【介绍】: 南朝宋下邳僮人字幼成
宋武帝之母舅。
幼孤贫,宋武帝起兵,以军功封阆中县五等侯,累迁雍州刺史
武帝即位,又以佐命功,封霄城县侯
文帝元嘉三年,拜领军将军
伦之虽外戚贵盛,以俭素自处。
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
谥元
刘粹南朝宋 375 — 4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5—427 【介绍】: 南朝宋沛郡萧人,字道冲
为州从事
刘裕建邺,征广固,封西安县五等侯
刘裕族兄刘毅竭诚助益信赖,事平,封滠阳县男
入宋,为豫州刺史,镇寿阳,治有政绩。
宋文帝即位,为雍州刺史
谢晦善,以刘旷之为参军
元嘉三年受命讨,一无所顾,文帝嘉之。
薛辩北魏 379 — 4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9—422 【介绍】: 北魏河东汾阴人字允白
薛强子。
后秦姚兴时,袭父职统其所部,后为姚兴尚书郎河北太守
刘裕姚泓举营降,拜为宁朔将军平阳太守
长安奔魏,立功于河际。
明元帝时平西将军雍州刺史赐爵汾阴侯
卒于位。
褚裕之南朝宋 381 — 42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1—424 【介绍】: 南朝宋河南阳翟人字叔度
褚秀之弟。
东晋末从刘裕征战,伐鲜卑,讨卢循,以功领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
在任四年,广营贿货,家财丰积,坐免官。
刘裕代晋,封番禺县男,累迁雍州刺史,领宁蛮校尉襄阳义成太守
高猛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豹儿
高肇侄。
宣武帝长乐公主。
中书令
出任雍州刺史,有能名。
初,在外有男,不敢令公主知,临终方言之,年几三十。
公主无子,乃召归,为丧主。
李惠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中山安喜人
献文帝后之父。
累官历散骑常侍侍中、秦益二州刺史封王,转雍州刺史
在州长于思察,善断狱。
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
素为文明太后所忌,被诬,冤杀。
梁嵩遵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安定人
少有气侠。
起家奉朝请,历司空外兵参军
萧宝夤雍州刺史,引为中兵参军,深见信任。
宝夤反,嵩遵伪受其署而反袭之,以功封乌氏县伯
官至荆州骠骑府司马。
卒年四十四。
释慧达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窣和
姓刘氏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勇而多力。
嗜猎射。
倜傥自纵。
雅不得乡里誉。
治家至赡足。
父母兄弟相孝友。
仕以梁城突将守襄阳
尝被酒获疾。
死历地狱诸苦。
因出家。
慈州安民寺。
后复往越。
礼舍利。
刻厉进脩。
具如别传。
太延元年
西游凉州番禾
望东北御谷而拜曰。
此崖他日当有尊像出现。
而或全或缺。
世之治乱系焉。
正光初
忽大风雨疾雷破山。
见一丈八石像屹立。
严整而无其首。
人竞琢首置之。
随置随堕。
视其势不可置。
乃已。
而魏之衰自此始。
周兴
光发城东七里涧。
掘之得首。
举而合之像上。
如素。
保定初
诏建寺其地。
额瑞像。
建德初
像首复堕。
而灭法之兆见矣。
隋开皇间
像完美殊甚。
大业五年
上躬致礼敬。
诏易寺额为感通。
以旌其异。
夫象当达之记。
更八十七年。
而后果出现。
又四十馀年而与首合。
又十馀年而首堕。
每合每堕。
验如记。
是何其神也。
死。
肃之酒泉
阇维获碎骨如葵子。
关表百姓。
至今以庙貌奉之。
号刘师佛云
释慧达
姓刘。
名窣(苏骨反)和。
咸阳东北。
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
目不识字。
为人凶顽。
勇健多力乐。
行猎射。
梁城突骑。
守于襄阳
父母兄弟三人并存。
居家大富。
豪侈乡闾纵横不理。
后因酒会遇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广有别传。
具详圣迹。
后出家。
住于文成郡。
慈州东南高平原。
即其生地矣。
见有庙像。
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民寺中。
曾往吴越
备如前传。
至元魏太武大延元年
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
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
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
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
则世乱民苦。
达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
其骨并碎。
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
塑像手上。
寺有碑云。
吾非大圣。
游化为业。
文不具矣。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大风雨。
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
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
惟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
安讫还落。
因遂任之。
魏道陵迟。
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
凉州城东七里涧。
忽有光现彻照幽显。
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
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仪容彫缺四十馀年。
身首异所二百馀里。
相好还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
置为瑞像寺焉。
乃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向。
相续不断。
莫测其由。
建德初年
像首频落。
大蒙宰及齐王
躬往看之。
乃令安处。
夜落如故。
乃经数十。
更以馀物为头。
终坠于地。
后周灭佛法。
仅得四年邻国殄丧。
识者察之方知先鉴。
虽遭废除像犹特立。
开皇之始经像大弘
庄饰尊仪更崇寺宇。
大业五年
炀帝躬往礼敬厚施。
重增荣丽。
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
故令模写传形量不可测。
约指丈八临度终异。
致令发信弥增日新。
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表。
故谒达之本庙。
图像俨肃日有隆敬。
自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
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
号为刘师佛焉
因之惩革胡性。
奉行戒约者殷矣。
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慧达
姓刘氏。
名窣和。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目不识字。
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因出家为僧。
住于文成郡。
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天风雨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唯无有首。
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
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凉州
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
彻照幽显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
识者方知其先监。
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
其骨并碎如葵子大。
可穿之。
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孙小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咸阳石安人字茂翘
幼没入宫中,为东宫内侍
屡从太武帝征伐,有功。
后拜并州刺史封中都侯
冀州刺史
所在清约,而性颇忍酷。
拓跋石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拓跋郁律玄孙。
忠勇有胆略,善骑射。
太武帝南侵至瓜步。
尚书令雍州刺史
累迁至征南大将军
元衍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安乐
元颐弟。
赐爵广陵侯,历雍州刺史,性清慎,不营产业。
卒于雍州刺史
谥康
王玄谟南朝宋 388 — 4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8—468 【介绍】: 南朝宋太原祁人字彦德
东晋末,刘裕辟为从事史。
宋文帝元嘉中,为汝阴太守
屡请北伐。
元嘉二十七年,率主力军,围攻滑台,数月不下,乘机搜刮,大失人心,为魏所败。
刘劭文帝自立,刘骏起兵讨之,玄谟将兵应
称帝,除徐州刺史
预讨刘义宣臧质封曲江县侯
孝武帝大明元年,为雍州刺史,不顾豪族反对,力行土断。
将侨置三郡并为一郡,流寓之人都编入户籍。
孝武帝死,受顾命。
以严直不容,徙冀二州刺史
少帝狂悖,玄谟屡表谏诤。
明帝时官至南豫州刺史
卒谥庄
张邵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吴郡吴人字茂宗
张裕弟。
晋时,初为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
刘毅亚相,士辐凑其门,独不往,受刘裕赏识。
刘裕出征,悉心政事,颇合意。
入宋,以功封临沮伯
宋文帝元嘉五年,转雍州刺史
坐营私蓄聚,免官削爵。
后为吴兴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