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苦诗五首 其一 生苦 北周 · 释亡名
押庚韵
可患身为患,生将忧共生。
心神恒独苦,宠辱横相惊。
朝光非久照,夜独几时明。
终成一聚土,强觅千年名。
其二 老苦
押侵韵
少日欣日益,老至苦年侵。
红颜既罢艳,白发宁久吟。
阶庭唯仰杖,朝府不胜簪。
甘肥与妖丽,徒有壮时心。
其三 病苦
押虞韵
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
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
壮色随肌减,呻吟与痛俱。
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
其四 死苦
押东韵
可惜凌云气,忽随朝露终。
长辞白日下,独入黄泉中。
池台既已没,坟陇向应空。
唯当松柏里,千年恒劲风。
其五 爱离
押支韵
谁忍心中爱,分为别后思。
几时相握手,呜噎不能辞。
虽言万里隔,犹有望还期。
如何九泉下,更无相见时(○广弘明集三十。《诗纪》百十三。)。
五盛阴诗 北周 · 释亡名
押真韵
《诗纪》云。佛书有五阴譬喻。谓以聚沫喻色。水中泡喻痛。热时欿喻想。芭蕉喻行。幻喻识言。皆空虚也。
先去非长别,后来非久亲。
新坟将旧冢,相次似鱼鳞。
茂陵谁辨汉,骊山讵识秦。
千年与昨日,一种并成尘。
定知今世土,还是昔时人。
焉能取他骨,复持埋我身(○广弘明集三十。《诗纪》百十三。)。
答宇文护书 北周 · 亡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辱告,深具怀抱。寒暑异域,苦乐殊心,辄略常谈,且陈事实。贫道禀质丑陋,恒婴疾恼,因伛成恭,惟道是务。不曾妻息,五十二年;自舍俗缘,十有五载。万人归国,皆停都邑;羸病一僧,独流荒裔。无罪可罚,无能可使。百虑九思,是所未喻。
又列六不可十叹息书略结云 北周 · 亡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沙门持戒,心口相应。所列六条,若有一诳,生则共卫厌之,死则铁钳拔之,烊铜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暗室,况乃明世。且乡国殄丧,宗戚衰亡,贫道何人?独堪长久。诚得收迹岩中,摄心尘外;支养残命,敦修慧业: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在;任力行道,随缘化物:斯次愿也。如其不尔,独处丘壑,安能愦愦久住阎浮地乎(《续高僧传》九)?
宝人铭(《法苑珠林》作「自诫」) 北周 · 亡名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余十五而尚文,三十而重势位,值京都丧乱,冠冕沦没,海内知识,零落殆尽,乃喟然叹曰(《续高僧传》有上六句,《法苑珠林》无):夫以回到倒日之力,一旦草雕,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烬灭。定知世相无常,浮生虚伪,譬如朝露,其停几何?大丈夫生当降魔,死当饲虎,如其不尔,徒生何益?不如修禅定足以养志,诵读经足以自娱。富贵名誉,徒荣人耳。乃弃其簪弁,剃其须发,衣衲杖锡,听讲谈玄。战国未宁,安身无地,自厌形骸,甚于桎梏,思绝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经》曰:「如说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方」。《小乘偈》曰:「能行说为正,不行何所说,若说不能行,不名为智者」。所以颜回好学,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惧闻后语。功劳智扰,役神伤命,为道日损,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虑,降此患累,以求虚寂。乃作《绝学箴》,亦名《息心赞》,拟夫周庙。其铭曰:
法界内有如意宝人焉,久缄其口。铭其膺曰:「古之摄心人也」。诫之哉!诫之哉!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拂,五岳将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窥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文一艺,空中小蚊;一伎一能,日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以愚弊,舍弃淳朴,耽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神既劳役,形必损弊。邪径终迷,修途永泥。英贤才能,是曰惛懵,夸拙美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涂舍翰卷,其用不恒。内怀茅乔伐,外致怨憎。或谈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孔之丑,凡谓之吉,圣以之咎。赏悦暂时,悲忧长久。畏影畏迹,逾走逾剧;端坐树阴,迹灭影沈。厌生患老,随思随造;心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寂,万物齐平。何劳何劣?何重何轻?何贱何辱?何贵何苛?澄天愧净,皦日惭明。安夫岱岳,固彼金城。敬贻贤哲,斯道利贞(《法苑珠林》六十一,《续高僧传》九,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