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唐朝
高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卫州人
高郢子。
小字董二
早慧,人多以小字称之。
长通王氏《》,尝为易图,合八出以画八卦,上圆下方,合则重,转则演,七转而六十四卦、六甲、八节备焉。
仕至京兆府参军
有《周易外传》。
李諲
京兆府员外参军
乔彝
京兆府解。
韦希损唐 657 — 719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7—719 字又损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国子生擢第,补梁州城固主簿,历任渭南、蓝田二县尉、万年丞,官至京兆府功曹
开元七年卒。
有集6卷,已佚。
文续》卷一八有韦璞玉撰其墓志,墓志中引其诗2句。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宋璟唐 663 — 73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63—737 排行大,祖籍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徙居邢州南和(今河北南和)
弱冠举进士,补上党县
累迁殿中侍御史,历天官员外郎凤阁舍人御史中丞
中宗神龙元年(705),为吏部侍郎,迁黄门侍郎
出为贝州刺史,转杭州相州刺史
睿宗即位,迁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楚州刺史,历冀三州刺史等职,入为国子祭酒东都留守
玄宗开元初,任京兆府,进御史大夫,出为睦州刺史,徙广州都督
四年(716),由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黄门监,居相位,五年,改号侍中
八年,以开府仪同三司罢政事,封广平郡公
十七年,拜尚书右丞相
二十年致仕,卒赠太尉谥曰文贞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颜真卿《有唐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
唐代名相之一。
工诗善赋,少时以《长松篇》、《梅花赋》献苏味道,知名于时。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文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6首。
任令则盛唐 ? — 72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 【介绍】: 青州博昌人字大猷
有武略,累迁京兆府左果毅
玄宗开元八年,随吏部尚书王晙御边,平突厥之叛。
又副李元纮讨乱,以功进宁王府典军
官至益州大都督府别驾,专知西川灵关两道游奕使。
卒年六十余。
吉浑唐 679 — 7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27 【介绍】: 同州冯翊人字玄成
吉顼子。
弱冠为河南府参军,贬蓬州参军陵州司户,迁荆府士曹京兆府户曹参军,转洛交、永宁二县令,拜晋州司马,官至司勋郎中
郑良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开元时太常寺太祝
奉命参与草定四部。
开元八年,书成,学士均无赏擢。
元行冲知丽正院,又奉命入丽正院校书
后为右补阙京兆府仓曹参军事。
邓承绪
承绪
豫章南昌人
开元中九经擢第。
释褐京兆府参军
充虢王府判官
兵部员外郎
出为信州刺史
李麟盛唐 694 — 7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4—759 【介绍】: 宗室
太宗从孙,李浚子。
以父荫补京兆府户曹参军,举宗室异能,转殿中侍御史,历户部考功吏部员外郎
累擢兵部侍郎,与杨国忠同列,国忠怙权,疾之,改权礼部贡举
玄宗幸蜀,还京,拜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褒国公
乾元初知政事太子少傅
卒谥德
正身谨事,无所依附。
好学能文,尝编聚皇朝以来制集五十卷行于时。
杨休烈
休烈
开元二十五年京兆府仓曹参军
崔圆盛唐 705 — 76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5—768 【介绍】: 贝州武城人字有裕
少孤贫,有大志,喜学兵法。
玄宗开元中京兆府参军
玄宗西出,疏陈蜀地土沃谷羡,即日拜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
肃宗时中书令封赵国公,徙淮南节度使
在镇六年,请朝京师,吏民皆留之。
检校尚书右仆射,卒。
李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天宝四载(745)进士及第,官京兆府兵曹参军
至德元载(756)工部员外郎,转水部郎中,官终眉州刺史
天宝末尝任宋州刺史李岑非同一人。
生平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贾至《授李岑工部员外郎制》、梁肃虔州刺史李公墓志铭》。
与子李舟皆善诗,有名当世,杜甫赞曰:“李舟名父子,清峻流辈伯。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全唐诗》存诗1首。
韦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见素子。
玄宗天宝末,为京兆府司录参军
安禄山举兵反唐,从父随帝奔蜀。
杨国忠之死,军聚不解,陈玄礼请杀杨贵妃安众,帝意犹豫,力谏。
帝悟,赐妃死,军乃大悦。
官终给事中
李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宗室
李林甫子。
玄宗天宝间,历任京兆府司录参军司勋员外郎秘书丞卫尉少卿
尝跪涕而谏其父,林甫不乐。
天宝十二载,任将作监
林甫死,流贬岭南
元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人
李林甫婿。
玄宗天宝初,为韦坚陆转运等使判官,除监察御史林甫引为京兆府户曹
十一载林甫死,亦坐贬。
后官至太常博士
陆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吴郡吴人
陆馀庆孙。
工五言诗,为贺知章赏识。
代宗永泰中,官京兆府户曹
大历中,自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主客员外郎,转司门员外郎
性刚峻,不附权要,出为潮州刺史
不以远谪介意,但以诗酒自适。
郇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模
晋州人
代宗大历中元载弄权自恣,人皆恶之。
八年,谟以麻辫发,持竹筐与苇席哭于东市,请进三十字,如不称旨,请裹尸于席筐,弃之于野。
京兆府以闻,上即召见,赐衣,馆于禁客省
其献三十字,各论一事。
其要者“团、监”字,欲去诸州团练使、诸道监军使
用事,授刺史者悉带团练以悦人心,故谟指而刺之。
张署中唐 736 — 8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16 【介绍】: 河间鄚人排行十一
德宗贞元二年进士第
又中博学宏词科
累迁监察御史
十九年,因谏宫市,贬临武,与韩愈同时南行。
后累迁京兆府司录参军
宪宗元和中,任凤翔陇右节度判官,改三原,入为刑部员外郎,出为虔州刺史,改澧州刺史
官至河南令
能诗,与韩愈过从唱酬颇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 排行十一,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东北)
德宗贞元二年(786)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
十九年因谏宫市贬临武,累迁京兆府司录参军
宪宗元和二年(807)任凤翔陇右节度判官四年三原五年刑部员外郎
约于六年出为虔州刺史,改澧州刺史河南令
于十一十二年间。
生平见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
工诗,与韩愈过从唱酬甚密。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句。
韦应物中唐 737 — 7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1? 【介绍】: 京兆万年人
韦待价曾孙。
初以三卫郎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太学
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
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
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
工诗,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
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7—792?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曾任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又曾任江州刺史苏州刺史人称韦江州韦苏州
出身关中望族,玄宗天宝十载(751)以门资恩荫入宫为三卫郎,颇任侠负气。
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进长安,失职流落。
肃宗乾元元年(758)太学,折节读书。
代宗广德元年(763)洛阳丞,刚直为政,鞭笞军骑,见讼于居守永泰二年(766)罢任。
曾东游淮海,经淮阴宝应等地,抵广陵
大历九年(774)京兆府功曹
不久,摄高陵宰、转鄠县
十四年栎阳,即因疾辞归,居沣水北岸善福寺,又称西斋,曾编成《沣上西斋吟稿》数卷(见王钦臣韦苏州集序》)。
德宗建中二年(781)尚书比部员外郎
四年出为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滁州西涧
贞元元年(785)江州刺史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次年出为苏州刺史
六年罢任,寓居苏州城永定寺
约于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一说文宗大和(827—835)中,尚以太仆少卿御史中丞,为诸道盐铁转运江淮留后(见沈作哲《补韦刺史传》),叶梦得、钱大昕、余嘉锡等已辨其非。
生平见宋王钦臣韦苏州集序》、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沈作哲《补韦刺史传》。
近人万曼有《韦应物传》、孙望有《韦应物事迹考略》、傅璇琮有《韦应物系年考證》。
韦应物秉性高洁,其诗淡远清瑟,人比之陶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韦诗“源出于陶而镕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长于五言,“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体”(白居易《与元九书》)。
其“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同上),刘熙载亦云:“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
”(《艺概·诗概》)《全唐诗》存诗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4首。
通行之诗集有四部丛刊本《韦刺史诗集》10卷附录1卷,丛书集成初编本《韦苏州校正拾遗》1卷(清卢文弨编校)。
注本有陶敏、王友胜《韦应物集校注》。
唐诗汇评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末,为玄宗三卫近侍,时年十五,颇任侠负气。
后入太学,折节读书。
广德中,任洛阳丞,被讼,弃官闲居。
大历中,任京兆府功曹,摄高陵令,又历鄠县栎阳二令。
建中中,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转江州刺史
三年,入为左司郎中,出守苏州,卒。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韦苏州
应物工诗,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有《韦应物诗集》十卷。
北宋王钦臣重加校定编次,仍为十卷,题《韦苏州》,行于世。
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全唐诗补逸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
开元二十五年
少以三卫郎明皇
乾元间太学生,始折节读书。
永泰中洛阳丞。
大历间历仕京兆府功曹参军
十四年,自鄠县制除栎阳,以疾辞不就。
建中中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
江州
追赴阙,改左司郎中
复出为苏州刺史
约卒于贞元九年
其诗閒澹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
补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