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 | 治所今址 | 起始年份 | 终止年份 | 开设原因 | 终止原因 | 隶属关系 |
---|---|---|---|---|---|---|
长安 | 陕西西安 | -202 | 581 |
|
||
京兆 | 陕西西安 | -104 | 1272 |
|
||
大兴城 | 陕西西安 | 582 | 617 |
|
||
中京 | 陕西西安 | 618 | 907 |
|
||
京师 | 陕西西安 | 618 | 907 | 唐朝 |
|
|
长安 | 陕西西安 | 618 | 1368 |
|
||
咸宁县 | 陕西西安市 | 1820 | 1820 |
|
||
西安府 | 陕西西安市 | 1820 | 1820 |
|
||
长安县 | 陕西西安市 | 1820 | 1820 |
|
- 西安府,陕西省,清朝 (1644 - 1912)
- 孝义厅,三原,耀州,同官,鄠县,渭南,泾阳,长安,咸宁,咸阳,临潼,宁陕厅,蓝田,富平,醴泉,盩厔,兴平,高陵
另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进士按籍贯分布情况
西安市籍人物科举及外出为官分布情況
导出详细数据西安市官员籍贯分布情况
导出详细数据- 知州、知府
- 许仲宣 进士 930 — 990 97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奚屿 978年-98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赵德昭 951 — 979 97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魏羽 944 — 1001 980年-98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李淮 981年-98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符昭愿 945 — 1001 985年-98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范杲 987年-98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二月任命
- 柴禹锡 943 — 1004 988年-99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993年六月迁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 田重进 929 — 997 993年-99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997年卒
- 王显 932 — 1007 99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张齐贤 进士 943 — 1014 994年-100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张雍 进士 939 — 1008 997年-99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刘知信 943 — 1005 998年-99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戴兴 99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卒
- 赵昌言 进士 955 — 1009 999年-100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八月二日在任言事
- 雷有终 947 — 1005 1001年-100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王超 10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张咏 进士 946 — 1015 1002年-100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03年四月改任成都府
- 向敏中 进士 949 — 1020 1003年-100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05年九月改任延安府
- 周莹 951 — 1016 1005年-100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06年九月改任邠州
- 孙全照 952 — 1011 1006年-100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07年十一月孙全照代任知州
- 孙仅 进士 969 — 1017 1007年-100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09年六月在任
- 张秉 进士 961 — 1016 1009年-101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10年五月在任
- 王嗣宗 进士 944 — 1021 1010年-101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11年正月改任
- 陈若拙 进士 955 — 1018 101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卢琰 进士 955 — 1013 1011年-101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李允正 101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秋,卒
- 李仕衡 进士 959 — 1032 101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周起 进士 1012年-101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陈尧咨 进士 970 — ? 1013年-101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15年二月落职徙知邓州
- 朱巽 1019年-102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20年九月削一任
- 薛映 进士 951 — 1024 1020年-102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李防 进士 1022年-102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赵稹 进士 963 — 1038 1024年-102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姜遵 进士 963 — 1030 1026年-10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28年三月改任为枢密副使
- 曹玮 973 — 1030 102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王曙 进士 963 — 1034 1028年-102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29年二月改任
- 李咨 进士 982 — 1036 1029年-103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31年闰十月降右谏议大夫
- 王博文 进士 973 — 1038 1031年-103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32年七月改任秦州
- 赵贺 进士 1032年-103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陈尧佐 进士 963 — 1044 1033年-103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七月改知庐州1035年八月在任1039年七月甲子,改任郑州
- 范雍 进士 979 — 1048 1033年-104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杜衍 进士 978 — 1057 1036年-104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40年三月权知开封府
- 陈执中 990 — 1059 1037年-104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38年三月改任为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1041年陈执中知永兴军,夏竦判永兴军,十月陈执中改知陕州
- 孙祖德 进士 103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高若讷 进士 997 — 1055 104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范仲淹未至,改任高若讷
- 张奎 进士 988 — 1052 104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郑戬 进士 992 — 1053 1042年-104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十一月在任,兼管勾陕西转运使计度粮草公事1043年四月改任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
- 吴遵路 进士 988 — 1043 104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八月卒
- 任中师 进士 1043年-104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44年二月改知陈州
- 程琳 988 — 1056 1046年-104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47年五月改任宣徽北院使、判延州
- 叶清臣 进士 1000 — 1049 1047年-104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48年四月改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 鱼周询 进士 ? — 1048 104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夏安期 进士 1048年-104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程戡 进士 997 — 1066 104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正月复枢密直学士
- 杨察 进士 1011 — 1056 1049年-105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王拱辰 进士 1012 — 1085 1049年-105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七月改河南府
- 刘沆 进士 995 — 1060 105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四月知开封府
- 吕公绰 999 — 1055 105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吴育 进士 1004 — 1058 1050年-105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梁适 进士 1000 — 1069 1057年-105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曹颖叔 进士 1059年-106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何郯 进士 1005 — 1073 1063年-106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68年未赴
- 王陶 进士 1020 — 1080 1065年-106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王举元 进士 1009 — 1070 1066年-106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韩琦 进士 1008 — 1075 1068年-106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知州,七月,韩琦自永兴军复请相州以归。诏复知相州
- 钱明逸 1015 — 1071 1068年-107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司马光 进士 1019 — 1086 1070年-107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71年二月改知许州
- 王广渊 进士 1016 — 1075 107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3月罢
- 郭达 107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4月改知秦州
- 李肃之 1006 — 1089 107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1月知青州
- 赵抃 进士 1008 — 1084 1074年-107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知州,十月出蜀。十一月二十二日道经京兆,与吴中复等题名于慈恩塔
- 罗拯 进士 1016 — 1080 1075年-107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6月在任
- 吕公儒 1077年-107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月任命1079年八月知河阳
- 吕大防 进士 1027 — 1097 1079年-109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82年二月任龙图阁直学士
- 刘庠 进士 1023 — 1086 1082年-108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85年五月改知青州
- 邓绾 进士 1028 — 1086 1082年-108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陈安石 1014 — 1094 1085年-108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86年曾孝宽与陈安石两易其任
- 曾孝宽 1025 — 1090 1086年-108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87年五月改知秦州
- 韩缜 进士 1019 — 1097 1087年-108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89年9月知河南府
- 李清臣 进士 1032 — 1102 1089年-109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91年八月知成德军
- 蒲宗孟 进士 1028 — 1093 109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9月知大名府
- 王震 进士 1046 — 1095 1093年-109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王安礼 进士 1035 — 1096 1094年-109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谢景温 进士 1021 — 1097 1095年-109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97年5月知河阳
- 李南公 进士 1097年-109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98年1月知成都府
- 虞策 进士 1042 — 1107 1098年-110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李琮 进士 1098年-109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卒1099年9月知河东府
- 吕嘉问 109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胡宗回 1098年-110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5月知随州
- 吴居厚 进士 1038 — 1114 1099年-110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陆师闵 109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路昌衡 进士 109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陈轩 进士 1100年-11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上官均 进士 1038 — 1115 1101年-110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孙览 进士 1043 — 1101 11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卒
- 范纯粹 1046 — 1117 11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0月落职金州
- 孙路 进士 1103年-110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邢恕 进士 1105年-110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陶节夫 进士 110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卒
- 吴择仁 1108年-110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强渊明 进士 1109年-111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徐处仁 进士 1062 — 1127 1110年-111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李譓 进士 1111年-111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贾炎 1111年-111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洪中孚 进士 1049 — 1131 111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钱即 进士 1054 — 1124 1112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何述 进士 1112年-111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席旦 进士 1113年-111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117年十一月在任
- 林摅 进士 111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
- 董正封 ? — 1132 1118年-111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知府兼安抚使,1119年正月二十七日在任言事
- 董正封 ? — 1132 112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仁谅 1120年-1126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张深 进士 ? — 1157 1126年-112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1127年五月十五日在任言事
- 范致虚 进士 ? — 1129 112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唐重 进士 1083 — 1128 1127年-11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1128年正月死
- 杜充 进士 11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郭琰 11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张益谦 112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王庶 进士 ? — 1142 112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二月任命
- 吴阶 113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府知府兼安抚使
- 中书舍人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08年-7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年末迁中书舍人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10年-7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疑七月睿宗即位后,即迁中书舍人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22年-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此日,转中书舍人内供奉。为吏部侍郎姜晦撰祭故人文一篇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舍人,王维、贾至、岑参、杜甫同朝奉直,相互唱和
- 权德舆 759 — 818 799年-8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冬月,擢中书舍人,勋散赐如故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一月丙戌日,迁中书舍人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7年-8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三月二十日,迁中书舍人,依前充翰林承旨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为中书舍人。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在长安,有诗。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2年,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是年在长安。迁中书舍人,充翰林承旨学士,赐紫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春,在长安,任中书舍人。咏笋,和侯喜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29年,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拜中书舍人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二月二十一日,令狐绹迁中书舍人,依前充翰林学士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5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中书舍人,在长安,杜牧迁中书舍人。见温庭筠诗,赏之。温庭筠致书于杜牧,望其汲引
- 司空图 进士 837 — 908 885年-892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图车驾至京师,图又拜中书舍人
- 吴融 进士 ? — 903 898年-89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本年八月,吴融扈从昭宗还长安
- 监察御史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83年-68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任。十二月,中宗即位。召李峤之子及苏瓌之子苏颋,使诵所通之书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38年-73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夏末秋初,为崔希逸上奏玄宗,请让其女落发奉佛,以忏悔他与乞力徐盟誓失约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47年-74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监察御史,自长安县尉迁御史台监察御史,秋日,巡复诸陵,寻充河东、朔方军试复屯交兵使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790年-79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是年,在长安任监察御史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冬,在长安。迁监察御史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03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闰十月,入为监察御史
- 元稹 779 — 831 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除监察御史,系宰相裴垍提拔。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14年-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本年底或明年春,牛僧孺由河南尉入朝为监察御史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26年-8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四月,授监察御史。冬,与无可、马戴、李廓聚会洛阳,有诗寄贾岛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35年-83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监察御史,杜牧转真监察御史,赴长安供职
- 许浑 进士 788 — 858 842年-84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在长安,许浑在监察御史任上
- 许浑 进士 788 — 858 849年-85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有诗感怀,抒东归之意
- 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此日,召入翰林,奉敕试制诏等五首,为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在长安,居新昌里。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4年-81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时淮西用兵,同年进士皇甫镈以善于理财为宪宗所宠,楚善笺表制诰,镈与楚善,荐于宪宗。十一月,入充翰林学士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二月十日,入充翰林学士,刘邺代人撰有和令狐绹充翰林学士状
- 皮日休 进士 834 — 883 880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冬,十二月五日凌晨,唐僖宗仓皇出逃。巢军入长安。十二月三日,黄巢建大齐,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之后,皮日休行履未详。传闻不一出。或云:巢令皮日休作谶词,词曰:“预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曲律。”巢以其谶己,大怒而杀皮日休。有云巢败后,皮日休被唐廷诛杀。有云终老南粤者,不足以信。有云病死宿州者,更不足信。甚有以为皮日休借巡查新定州县之机,在同官县题壁后自裁者,然所据文献误。亦有云巢败后,皮日休逃归江南。晚依钱镠,终老会稽,并尝与罗隐等在钱镠幕府幕府共座谈笑者。此似有可信之处。
- 韩偓 进士 840 — 923 900年,陕西西安,翰林学士,韩偓于六月以司勋郎中兼侍御史充翰林学士,有文多篇
- 县尉
- 崔融 653 — 706 67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县尉,释褐为绛州夏县尉。李峤在京兆府三原县尉任,遭诬枉,得以洗刷清白。夏,访崔融未遇
- 钱起 进士 718 — 780 755年-762年,京畿道京兆府蓝田(陕西蓝田),县尉,春,任蓝田县尉,9月,至蓝田,有诗
- 独孤及 725 — 777 755年-75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县尉,在华阴任,因公务至长安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801年-803年,京畿道京兆府蓝田(陕西蓝田),县尉,自集贤殿书院正字调蓝田尉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08年-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县尉,三月,登直言极谏、贤良方正科,擢居异等;然因苦诋时政,未能按常例调选,出为陆浑尉,考、覆官亦随之贬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23年-825年,京畿道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县尉,在长安,任万年县尉。李余进士及第,夏,回蜀省亲,姚合、张籍、贾岛、朱庆馀均作诗赠送
- 顾非熊 进士 795 — 854 84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县尉,返回京师,授官盱眙尉,刘得仁等有诗相送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48年-849年,陕西周至县,县尉,冬初,由桂返回长安,选为周至县尉
- 郑谷 进士 851 — ? 892年-89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县尉,春,释褐为鄠县尉,摄京兆府参军
- 主客郎中,知制诰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此日,改主客郎中;知制诰。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春,购新昌里宅,此为白居易第二次居新昌里。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有诗寄题东楼。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夏,与元宗简同制加朝散大夫,始著绯,又转上柱国。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秋,奉命宣谕魏博节度使田布,赠绢五百匹,不受。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立秋日登乐游原,有诗。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在长安,有文。
- 给事中
- 魏徵 580 — 643 62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给事中,迁给事中,谏诏免租赋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03年-7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给事中,迁给事中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07年-7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给事中,本年八月以前,迁给事中,中宗李显将加神龙尊号,苏颋代群官草表,请求中宗公除断丧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5年-75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给事中,迁给事中,有诗酬同僚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8年-75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给事中,任给事中。公事之余仍居辋川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38年-83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给事中,在长安。转给事中
- 薛能 进士 817 — 882 86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给事中,为给事中
- 左拾遗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12年-71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拾遗,是年经嗣鲁王李道坚所举,对策三道高第,迁左拾遗
- 独孤及 725 — 777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拾遗,召为左拾遗
- 独孤及 725 — 777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拾遗,在左拾遗任,三月,上谏表论政,代宗不能用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3年-80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守丧服除,卖掉洛中田产,举家迁往长安。因才能杰出而为德宗所知,授官左拾遗。吕温上谢表
- 元稹 779 — 831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策官为韦贯之、张弘靖。授左拾遗。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36年-83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本年,令狐绹迁左拾遗
- 韩偓 进士 840 — 923 890年-895年,陕西西安,左拾遗,韩偓召拜左拾遗
- 户部侍郎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此月,京兆尹户部侍郎判度支刘晏举以自代,除户部侍郎。有表谢
- 权德舆 759 — 818 805年-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侍郎,七月二十一日,转户部侍郎,勋散赐如故。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侍郎,在长安,四月后,迁户部侍郎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正月十四日后,牛僧孺由御史中丞拜户部侍郎。十月,由于拒绝韩公武行贿,受穆宗赞赏。十月,题写韩愈《溪堂诗》碑文。十二月,宰相李逢吉奏请立景王湛为太子,牛僧孺持异议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3年,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是年在长安。李逢吉出绅为江西观察使,未赴镇,改任户部侍郎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35年,陕西西安,户部侍郎,转户部侍郎
- 吴融 进士 ? — 903 901年-90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侍郎,是年,进户部侍郎,有诗和韩偓
- 吏部侍郎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705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侍郎,本月,征拜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侍郎,此月,改吏部侍郎,寻复阶银青光禄大夫。有谢表
- 权德舆 759 — 818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侍郎,冬,迁吏部侍郎,勋散封赐如故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侍郎,冬,在长安任吏部侍郎。为友人侯喜撰祭文,遣人致祭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侍郎,早春,在长安任吏部侍郎。作诗二首咏春景,呈送张籍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82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侍郎,十月二十日,在长安。由兵部侍郎再改吏部侍郎
- 校书郎
- 钱起 进士 718 — 780 751年-75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书郎,在长安,进士及第任职秘书省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3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书郎,早春独游曲江,有诗。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09年-812年,陕西西安,校书郎,是年在长安。释褐为校书郎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39年,陕西西安市,校书郎,在长安。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
- 喻凫 进士 840年-8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书郎,进士及第
- 吴融 进士 ? — 903 889年-89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校书郎,赴职西川过长安便桥,书怀寄同年
- 御史中丞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4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在长安,是年,迁御史中丞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5年-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在长安,十月,复拜御史中丞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七月,由右庶子兼御史中丞,充彰义军行军司马,随裴度前往平定蔡州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五月,鉴于刑狱淹滞,牛僧孺奏请决狱程限。十月,牛僧孺审理宿州刺史李直臣赃罪,执法不阿。十月十日,牛僧孺随同宰相、右仆射、六曹尚书等与吐蕃会盟于长安西郊。牛僧孺举荐宋申锡、张彻为御史中丞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3年,陕西西安,御史中丞,是年在长安。受李逢吉排挤,改任御史中丞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五月一日,绹迁御史中丞,赐紫,出院
- 侍御史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85年-68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本月,上表自举,迁侍御史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8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在侍御史任,有文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5年-74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任侍御史。勤政楼侍宴,有诗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5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侍御史,十二月,颜真卿再入御史台为侍御史。是时仲兄允南为左补阙,冬至朝贺,同行登殿
- 李频 进士 ? — 876 871年-872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侍御史,在长安,疑已官侍御史
- 秘书省校书郎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07年-71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中材堪经邦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 元稹 779 — 831 803年-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在长安中平判科第四等,礼部侍郎权德舆知贡举。署秘书省校书郎。与白居易交游密切,与李建结交。韦夏卿改太子判宾客。有文。
- 张彻 进士 ? — 821 810年-8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初授京官任秘书省校书郎
- 段成式 803 — 863 843年-84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在长安,秘书省校书郎任上。由于佛教根盘蔓滋,朝廷内外,议论纷纷,阻力重重,成式对此,惘然若失
- 李频 进士 ? — 876 854年-858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频第进士后,即预吏部之糊名“释褐”试,拔萃中式,授秘书省校书郎,未就而入幕黔中
- 礼部员外郎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19年-72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由左补阙迁转礼部员外郎,有驳工部尚书宋庆礼谥议
- 独孤及 725 — 777 76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是年有文,姑系于此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正月二十三日,德宗崩,二十六日,顺宗即位;二月,顺宗任用王叔文、王伾等,开始永贞革新。时王叔文所交颇多知名之士,宗元受其赏识,自监察御史里行迁礼部员外郎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1年-8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本年三月前已迁礼部员外郎
- 司空图 进士 837 — 908 880年-884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图随卢渥入京,任礼部员外郎,赐绯鱼袋,迁本司郎中
- 参军
- 魏徵 580 — 643 6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参军,在长安,任李密府文学参军
- 王勃 650 — 675 671年-67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参军,经裴行俭、李敬玄及虢州司法陆季友举荐,参选后补授虢州参军
- 张说 667 — 731 69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参军,约本年七、八月间迁新职,似应为京兆府(谱作同州)六曹参军之类职务七月,为西京留守武某(似为攸宜、懿宗或攸望)草以下五表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49年,陕西西安市,参军,在长安,选为周至县尉后,李商隐谒见京兆尹,留假参军事,专奏章
- 户部员外郎
- 宋之问 进士 656 — 713 7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员外郎,迁官户部员外郎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员外郎,返京后授官户部员外郎。十月十日,有文祭恩师陆质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29年-8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员外郎,在长安。初夏,迁户部员外郎。春,雍陶归蜀,姚合、贾岛送之,作诗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2年-84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员外郎,本年绹已在户部员外郎任上。子滈始应进士举
- 工部侍郎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工部侍郎,本年春,服阙由前太常少卿迁工部侍郎,袭父爵许国公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工部侍郎,苏颋当在加知制诰任,故代拟制敕之文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32年-73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工部侍郎,转工部侍郎,仍充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有谢状
- 元稹 779 — 831 821年-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工部侍郎,裴度弹劾元稹结交宦官,元稹罢学士,出为工部侍郎,有诗。
- 礼部尚书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尚书,正月罢相为礼部尚书。冬末,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22年-7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尚书,本年秋冬间返长安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24年-7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尚书,在礼部尚书任,同尚书各部僚友宴于昆明池,以诗唱和
- 权德舆 759 — 818 8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尚书,正月七日,罢知政事,仍守礼部尚书,时爵已进扶风郡开国公,余如故。
- 殿中侍御史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0年-74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殿中侍御史,任殿中侍御史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4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殿中侍御史,八月,迁殿中侍御史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10年-8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殿中侍御史,本年,迁殿中侍御史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殿中侍御史,入朝,迁殿中侍御史。与张籍酬诗相寄。张有诗《寒食寄姚侍御》
- 刺史
- 韦应物 进士 737 — 791 783年-78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刺史,夏,从长安出发任滁州刺史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刺史,九月十三日,坐交王叔文,自礼部员外郎贬韶州刺史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815年-81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刺史,三月,再贬柳州刺史。时刘禹锡授播州刺史,宗元以播州远,刘禹锡有老母奉养,力请互易。适裴度为刘禹锡请移近处,改授连州,乃罢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29年-831年,陕西西安,刺史,出为郑州刺史
- 兵部侍郎
- 权德舆 759 — 818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秋,转兵部侍郎,散官如故,勋官迁骁骑尉。
- 权德舆 759 — 818 808年-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三月,复任兵部侍郎,散官迁太中大夫,勋官迁上柱国,爵封襄武县开国侯。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1年-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七月二十六日,在长安。由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初冬,在长安任兵部侍郎。送诸葛觉往随州刺史李繁处读书,有诗
- 右拾遗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拾遗,本年丧除,征拜右拾遗。疑后又改太常博士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19年-820年,陕西西安,右拾遗,是年在长安。拜右拾遗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3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拾遗,至迟至本年四月时,绹已迁右拾遗,兄绪已官侍御史
- 郑谷 进士 851 — ? 893年-89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拾遗,旋迁右拾遗,有诗
- 左拾遗;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此日,除左拾遗;依前充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早秋曲江感怀,有诗。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在长安,为左拾遗、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早春游曲江,有诗。
- 考功员外郎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迁考功员外郎,知贡举,擢张九龄等人
- 宋之问 进士 656 — 713 708年-7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以户部员外郎迁考功员外郎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1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于本年改考功员外郎,充集贤殿直学士。本年春,白居易由江州抵达忠州刺史任,与牛僧孺有诗往来
- 右史、内供奉
- 张说 667 — 731 70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武三思宅(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三教珠英》书成奏御,迁右史、内供奉
- 张说 667 — 731 701年-7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说与元凯同任补阙,同为修书学士
- 张说 667 — 731 702年-7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史、内供奉,约本年秋初回京,复官旧职有墓志
- 左补阙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2年-74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补阙,春,任左补阙。早朝时在门下省值班,有诗
- 权德舆 759 — 818 792年-79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补阙,六月二十五日转左补阙,散官如故
- 吴融 进士 ? — 903 893年-89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补阙,是年前后吴融授左补阙。有诗追咏棠梨花
- 库部员外郎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库部员外郎,任库部员外郎。奉制作文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库部员外郎,与苑咸交往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库部员外郎,本年,绹迁库部员外郎
- 刑部尚书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刑部尚书,正月,正除刑部尚书。会诏赠韦陟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程皓议谥“忠孝”,颜真卿以为忠孝不并立,拟之过高.主客员外郎归崇敬又驳之。郭英乂请从太常状奏之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77年-77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刑部尚书,此日,除刑部尚书
- 权德舆 759 — 818 815年-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尚书,改刑部尚书。十月三日,奏请行用新删定《敕格》。
- 太常卿
- 权德舆 759 — 818 809年-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常卿,四月二十九日,迁太常卿,赐紫金鱼袋,散官迁通议大夫。
- 权德舆 759 — 818 814年-81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常卿,十月二十四日,复入为太常卿。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3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常卿,六月,令狐楚转太常卿,仍检校尚书右仆射
- 四门博士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01年-8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四门博士,冬十月,又赴长安调选。稍后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24年-8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四门博士,本年,擢四门博士
- 黄滔 进士 840 — ? 899年-900年,陕西西安,四门博士,任四门博士
- 制策考官、左拾遗、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制策考官、左拾遗、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制策考官、左拾遗、翰林学士,重阳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制策考官、左拾遗、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京兆尹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尹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尹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尹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此年作有文。
- 京兆尹兼安抚使
- 李洪义 960年-96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尹兼安抚使
- 王彦超 914 — 986 961年-964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尹兼安抚使,962年八月在任
- 赵德昭 951 — 979 976年-97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京兆尹兼安抚使
- 转运使
- 包拯 进士 999 — 1062 1047年-1048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陕西西安),转运使,任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行次华阴,受赐三品服
- 章楶 进士 1027 — 1102 109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转运使,任陕西路转运使。
- 孔平仲 进士 11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转运使,孔平仲靖中建国间为陕西提刑,平仲下车见无咎,举《到任谢表》。
- 安抚使
- 韩琦 进士 1008 — 1075 104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安抚使,春,韩琦临危受命,安抚陕西。视察边防,责令限期修浚城池,以河北为法修楼橹,制备守御器械,度远近设烽隧。奏请铸铁钱解决财用匿乏的经济状况。奏请留任尽瘁边事、为郡人所德的知延州、振武军节度使范雍。以身家性命担保,举时知越州的范仲淹接替范雍职务
- 冯京 进士 1021 — 1094 1065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安抚使,为陕西安抚使
- 吴中复 进士 1011 — 1098 1072年-1075年,永兴军路永兴军长安(陕西西安),安抚使,迁给事中,知永兴军
- 谏议大夫
- 魏徵 580 — 643 62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谏议大夫,在京任谏议大夫。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3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谏议大夫,冬,抵达长安。官谏议大夫.贾岛迎接,有《喜姚郎中自杭州回》。初授中书省右谏议大夫。
- 太子太师
- 魏徵 580 — 643 642年-64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太师,得赐庄田于澄城县,子孙居住,称郑公庄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8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子太师,德宗以姻亲,将委以相位,为权臣所忌。此日,改太子太师
- 太乐丞
- 王绩 590 — 644 637年-63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乐丞,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酒,王绩乞为太丞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2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乐丞,春,进士及第,释褐为太乐丞
- 长安县尉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75年-67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长安县尉,应制举登科。迁雍州长安县尉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4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长安县尉,四月间,颜真卿以清白为关内道黜陟使王鉷荐举,授通直郎,陟长安县尉
- 司封郎中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8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封郎中,转司封郎中,有文
- 钱起 进士 718 — 780 77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封郎中,在长安。春夏,迁司封郎中
- 吏部尚书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705年-70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尚书,本月,迁吏部尚书。与韦嗣立同居选部,置员外官二千馀人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78年-77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尚书,本月,改为吏部尚书。撰书以志其立碑始末
- 弘文馆校书郎
- 杨炯 650 — 693 675年-68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弘文馆校书郎,冬,应制举及第,补官校书郎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30年-83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弘文馆校书郎,本年,令狐绹进士及第,本年稍后释褐为弘文馆校书郎
- 县丞
- 张说 667 — 731 693年-69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县丞,约本年前后,迁京兆府旧领十八县某县任丞尉之类吏职
- 王建 767 — 831 813年-820年,陕西西安,县丞,秋,经裴度引荐,官昭应丞,有诗寄裴度示感激
- 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 张说 667 — 731 7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东山(陕西西安),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韦嗣立庄在骊山鹦鹉谷,中宗幸之,留诗,从臣属和,嗣立并镌于石,请张说为之序
- 张说 667 — 731 709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为元希声撰墓铭
- 紫微(中书)侍郎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紫微(中书)侍郎,本年十二月一日,改元开元,大赦天下。苏颋当加知制诰,故代拟制敕之文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紫微(中书)侍郎,春在中书任,撰乐章一首
- 太常少卿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2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常少卿,随后,改任太常少卿
- 段成式 803 — 863 86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常少卿,在长安,太常少卿任上。卒于长安
- 库部郎中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48年-75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库部郎中,任库部郎中。三月己酉,大同殿柱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玄宗赐宴,王维当朝奉官,有诗
- 岑参 进士 717 — 770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库部郎中,765年转库部郎中。在长安,苏震去世,作挽歌二首悼之。
- 尚书右丞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60年-76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尚书右丞,拜尚书右丞。严武任河南尹,返回长安与王维会晤,有诗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尚书右丞,代宗幸陕,扈从至行在,除尚书右丞
- 湖州刺史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72年-77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湖州刺史,起家为湖州刺史,十一月二十六日,撰书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50年-85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乐游原(陕西西安市),湖州刺史,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有诗感怀
- 太常博士
- 独孤及 725 — 777 76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常博士,迁太常博士
- 皮日休 进士 834 — 883 874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太常博士
- 吏部员外郎
- 独孤及 725 — 777 76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员外郎,在吏部任上,正月,御史中丞归崇敬奉使新罗员祭册立,独孤及有序行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5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吏部员外郎,在长安,杜牧转吏部员外郎
- 员外郎
- 韦应物 进士 737 — 791 781年-78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员外郎,在长安,任尚书兵部员外郎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30年-83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员外郎,本年,入为员外郎
- 右司郎中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1年-80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司郎中,在长安,迁右司郎中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5年-84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司郎中,本年秋,令狐绹已在右司郎中任上。时李商隐病居洛阳,绹寄书问讯,商隐有诗作答
- 翰林承旨学士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承旨学士,二月二十四日,加承旨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承旨学士,九月十六日,绹自御史中丞充翰林承旨学士
- 门下侍郎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八日辛亥,楚进门下侍郎,萧俛与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段文昌同时拜相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5年-85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二月甲戌(二十五日),绹迁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陕虢观察使高少逸有贺状
- 尚书左仆射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3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左仆射,十月,拜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公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8年-85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左仆射,十一月己未(二日),令狐绹迁尚书左仆射,仍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 节度使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36年-83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节度使,四月二十五日,令狐楚检校左仆射,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9年-86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节度使,令狐绹执政日久,忌胜己者,其子滈内倚姻家郑颢,外弄父权,招权纳贿,骄纵不法,中外侧目。宣宗既崩,屡为人所讼。加之宣宗朝令狐绹附会宣宗意,欲立夔王为东宫,十二月丁酉(十六日),罢绹相位,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出为河中节度使
- 秘书郎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20年,陕西西安,秘书郎,秋,授秘书郎
- 王建 767 — 831 821年-822年,陕西西安,秘书郎,秋,转官秘书郎,始与白居易有赠答
- 国子助教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13年-818年,陕西西安,国子助教,是年在长安。为国子助教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16年,陕西西安,国子助教,春,转国子助教
- 国子博士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2年-8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国子博士,在长安。二月前仍为职方员外郎。因为华阴令辨曲直,有失,六日下迁为国子博士,颇感抑郁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20年-822年,陕西西安,国子博士,因韩愈之荐为国子博士
- 刑部侍郎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7年-81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侍郎,十二月,回长安。以功升刑部侍郎,二十一日下诏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8年-82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侍郎,此日,由秘书监除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
- 京兆尹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尹,在长安。由吏部侍郎调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 薛能 进士 817 — 882 870年-87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京兆尹,权京兆尹
- 盩厔尉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6年,京畿道京兆府盩厔(陕西周至),盩厔尉,此日,授盩厔尉。
- 薛能 进士 817 — 882 854年-856年,京畿道盩厔(陕西周至),盩厔尉,能书判入等,补盩厔尉,有诗
- 京兆府进士考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府进士考官,秋,自盩厔尉调冲进士考官,作策问。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府进士考官,此日,为府试官。
- 左拾遗、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京兆户曹参军,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户曹参军,翰林学士,春赏雪,作诗。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户曹参军,翰林学士,在长安,仍为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
- 朝散大夫、上柱国、中书舍人、制策考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朝散大夫、上柱国、中书舍人、制策考官,在长安,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朝散大夫、上柱国、中书舍人、制策考官,在长安,有文。
- 中书舍人、杭州刺史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杭州刺史,此年作有文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杭州刺史,此年作有文
- 右补阙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0年-821年,陕西西安,右补阙,是年在长安。迁右补阙,赐绯
- 郑谷 进士 851 — ? 895年-89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补阙,夏,升右补阙,有诗
- 连州刺史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连州刺史,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既以顺宗内禅而完全失败,九月,禹锡贬连州刺史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15年-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连州刺史,柳宗元因禹锡母老,播州远,愿以柳易播。时裴度为禹锡奏请,得改连州刺史
- 刑部郎中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郎中,四月至十月间,吕温自司封员外郎转刑部郎中,兼侍御史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31年-83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郎中,秋,返长安,授刑部郎中。与刘禹锡、苏景胤等唱和。冬,有诗送刘禹锡赴苏州
- 国子毛诗博士
- 雍陶 进士 805 — ? 85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国子毛诗博士,在长安任职国子监
- 雍陶 进士 805 — ? 85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国子毛诗博士,在长安任职国子监
- 知军
- 寇准 进士 962 — 1023 1017年-101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知军,七月,寇准在永兴军上言蝗灾
- 夏竦 985 — 1051 1040年-1041年,陕西西安,知军,六月三十日,到知永兴军任,有谢表
- 知永兴军
- 蔡京 进士 1047 — 1126 1091年,陕西西安,知永兴军,龙图阁待制、知郓州蔡京知永兴军
- 蔡京 进士 1047 — 1126 1100年,陕西西安,知永兴军,十月,蔡京罢,出知永兴军
- 卫尉少卿
- 李渊 566 — 635 589年-59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卫尉少卿,是年迁卫尉少卿
- 右骁卫将军
- 李渊 566 — 635 592年-60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骁卫将军,是年迁右骁卫将军
- 殿内少监
- 李渊 566 — 635 609年-6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殿内少监,是年约在长安任殿内少监,姑系于此
- 皇帝
- 李渊 566 — 635 618年-62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皇帝,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大赦,改元
- 太上皇
- 李渊 566 — 635 626年-63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上皇,是年在长安,有诏书
- 太子洗马
- 魏徵 580 — 643 621年-6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洗马,入东宫
- 詹事主簿
- 魏徵 580 — 643 62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詹事主簿,在长安。任詹事主簿
- 尚书右丞相,仍兼谏议大夫
- 魏徵 580 — 643 627年-6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右丞相,仍兼谏议大夫,拜尚书右丞相。置宅东都劝善坊
- 秘书监
- 魏徵 580 — 643 629年-63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监,在长安任秘书监
- 侍中
- 魏徵 580 — 643 633年-63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侍中,奉命与虞世南等改制《破阵乐》歌词
- 郑国公
- 魏徵 580 — 643 63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郑国公,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
- 特进
- 魏徵 580 — 643 637年-64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上疏论君子小人
- 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故,仍在宰相行列
- 魏徵 580 — 643 6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太师、知门下省事如故,仍在宰相行列,卧病,太宗手诏问疾,魏征上四奏
- 府属
- 骆宾王 635 — 684 658年-6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府属,迁居长安,家临浐滨.冬,参选,为道王府属,从此进入仕途
- 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
- 骆宾王 635 — 684 666年-67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对策应举及第,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
- 三原县尉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77年-68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三原县尉,在三原县尉任,遭谗口诬枉,得以洗刷清白
- 司勋郎中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68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勋郎中,迁司勋郎中。本月,从武后拜洛受图,有应制之作
- 成均祭酒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701年-70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成均祭酒,本月,武后幸长安,李峤为神都副留守。改元大赦,加通议大夫,兼检校文昌左丞,馀如故
- 中书令
- 李峤 进士 646 — 714 706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中书令,本月,守中书令
- 王府侍读
- 王勃 650 — 675 666年-67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王府侍读,应幽素举及第,为朝散郎.沛王李贤征为侍读
- 太子(李显)詹事府司直,充崇文馆学士
- 杨炯 650 — 693 681年-68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李显)詹事府司直,充崇文馆学士,七月,因薛元超的举荐,转为太子詹事府司直,充崇文馆学士.任职之初,便作有《崇文馆宴集诗序》、《青苔赋》
- 宫门丞
- 崔融 653 — 706 678年-68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连年登科,累补东宫左春坊宫门丞
- 宫门丞兼崇文馆直学士
- 崔融 653 — 706 68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兼崇文馆直学士,是年在宫门丞任。薛元超表荐为崇文馆直学士
- 宫门丞;崇文馆直学士;兼太子侍读
- 崔融 653 — 706 682年-68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宫门丞;崇文馆直学士;兼太子侍读,是年在宫门丞兼崇文馆直学士任,兼太子侍读
- 考功郎中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郎中,迁考功郎中
- 起居郎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07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起居郎,任起居郎。安乐公主产男满月,侍宴应制,有诗
- 太府少卿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12年-7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府少卿,约本年迁太府少卿
- 太子少詹事
- 沈佺期 进士 656 — 715 715年-7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少詹事,去年六月后或本年迁太子少詹事
- 尚方监丞
- 宋之问 进士 656 — 713 702年-7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方监丞,由司礼主簿迁尚方监丞(少府监丞)
- 长史
- 宋之问 进士 656 — 713 709年-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长史,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公主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籍,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州长史
- 凤阁舍人
- 张说 667 — 731 703年-70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凤阁舍人,约夏间知贡举毕,擢凤阁舍人,有文
- 兵部郎中
- 张说 667 — 731 706年-7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郎中,本年春在京,由兵部员外郎迁郎中,撰策问三道
- 工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
- 张说 667 — 731 70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骊山(陕西西安),工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游骊山,有诗应制
- 中书侍郎、修文馆学士兼雍州长史
- 张说 667 — 731 7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侍郎、修文馆学士兼雍州长史,为朋友张希元代撰文集之序言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有文
- 检校中书令
- 张说 667 — 731 7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中书令,在长安任上有文
- 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在长安,为姚崇撰写碑文
- 中书令兼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24年-7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兴庆宫(陕西西安),中书令兼修国史,本年二月在长安作玄宗御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并序》,张说等应制作和
- 特进兼集贤学士、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兼集贤学士、修国史,本年元宵夜,张说与唐玄宗在花萼楼听政时唱和
- 特进、行尚书左丞相兼集贤学士、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2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行尚书左丞相兼集贤学士、修国史,本年三月十日,命特进张说复为尚书右(《旧纪》误作“左”)丞相,说上表以辞
- 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兼知院事、修国史
- 张说 667 — 731 7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兼知院事、修国史,本年春,玄宗命侍臣及百寮,每旬暇日,寻胜地燕乐,仍赐钱令所司供帐造食(《旧纪》)本年3月3日,诏宴定昆池官庄,侍臣拈韵赋诗,张说占得“飞”字韵,此诗即其时所撰
- 乌程尉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689年-69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乌程尉,登进士第授官
- 修文馆学士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修文馆学士,十月,为修文馆学士
- 紫微侍郎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15年-7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紫微侍郎,在知制诰任,故代拟制敕
-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 苏颋 进士 670 — 727 720年-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冬末,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
- 宣议郎、左拾遗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15年-71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宣议郎、左拾遗,为宣议郎,行左拾遗。二月,有上奏
- 司勋员外郎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20年-72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由礼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
- 洪州刺史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27年-73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洪州刺史,此日,制授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守洪州刺史。赴任途中,有酬宋使君见贻诗
- 左右丞相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3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左右丞相,复有谢弟授官状。因九龄为严挺之开脱,玄宗累积前事,以裴耀卿、九龄为阿党,二十七日并罢知政事,充左右丞相
- 右丞相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3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右丞相,是年为右丞相
- 荆州长史
- 张九龄 进士 678 — 740 737年-74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荆州长史,因周子谅事件所牵,二十日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先所置陈、许、豫、寿等州屯田亦废
- 彭州刺史
- 高适 700 — 765 759年-76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彭州刺史,五月,拜彭州刺史。先至长安朝见肃宗
- 散骑常侍
- 高适 700 — 765 764年-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散骑常侍,三月,还朝,转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 翰林待诏
- 李白 701年1月16日 — 762 742年-74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待诏,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异礼有加,命待诏翰林
- 司仓参军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21年-73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司仓参军,秋,因太乐署中伶人舞黄狮子事受牵累,贬济州司仓参军,有诗
- 吏部郎中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吏部郎中,在京。任吏部郎中。
- 文部郎中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2年-75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文部郎中,吏部改为文部,继任文部郎中
- 太子中允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子中允,责授太子中允,上表致谢
- 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
- 王维 进士 701 — 761 758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子中允,加集贤学士,加集贤学士,上表致谢
- 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36年-74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季春,经吏部铨选试《三命判》入高等,举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 兵部员外郎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51年-75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兵部员外郎,季春,颜真卿自侍御史改兵部员外郎,掌判南曹
- 蓬州长史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0年-761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蓬州长史,不日,又因与御史中丞敬羽语及政事,被告忤旨,被贬
- 御史大夫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御史大夫,此日,除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使。有谢表
- 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4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此日,除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
- 峡州别驾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6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峡州别驾,此日,出贬峡州别驾
- 太子少师
- 颜真卿 进士 709 — 784 780年-782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太子少师,此日,除太子少师,仍充礼仪使
- 待制集贤院
- 杜甫 进士 712年2月12日 — 770 751年-75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待制集贤院,正月晦日受贺兰杨长史之邀,游宴于乐游园,有感年华已逝功业未成,有诗
- 兵曹参军
- 杜甫 进士 712年2月12日 — 770 755年-75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曹参军,十月返长安,授河西尉,不就。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 华州司功
- 杜甫 进士 712年2月12日 — 770 758年-75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华州司功,六月,出为华州司功,临行,有诗酬孟云卿
- 祠部员外郎
- 岑参 进士 717 — 770 76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祠部员外郎,763年正月再入长安,任职御史台。秋,任祠部员外郎。京兆府尹刘晏府中棠树降甘露,以为瑞征,有诗记之
- 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
- 岑参 进士 717 — 770 76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虞部郎中,764年,改考功员外郎,寻转虞部郎中。在长安,严武官拜御史大夫,再赴蜀中任职并省亲,有诗送行。
- 嘉州刺史
- 岑参 进士 717 — 770 76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嘉州刺史,十一月,赴蜀途中,有诗酬和成贲《骆谷行》。
- 职方郎中兼侍御史
- 岑参 进士 717 — 770 766年-76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职方郎中兼侍御史,766年,岁初在长安,二月,诏相国杜鸿渐为山南西道、剑南东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平蜀乱。杜表岑为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同入蜀。二月至四月滞留梁州,四月南行入蜀,六月过剑门,七月抵成都。有诗酬和杜鸿渐《初发京城作》。
- 正字
- 萧颖士 进士 717 — 768 742年-74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正字,在长安,授秘书省正字。不久,被参奏罢职
- 校理
- 萧颖士 进士 717 — 768 746年-74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理,被诏入京。授集贤院校理
- 郎官
- 钱起 进士 718 — 780 763年-77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郎官,在长安,任尚书省郎官
- 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
- 元结 进士 719 — 772 759年-76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向唐肃宗献《时议》三篇
- 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
- 独孤及 725 — 777 767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拜礼部员外郎,迁吏部员外郎
- 濠州刺史
- 独孤及 725 — 777 768年-769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濠州刺史,除濠州刺史
- 功曹
- 韦应物 进士 737 — 791 774年-77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昭国里(陕西西安),功曹,冬十二月,自洛阳入长安,任京兆府功曹,有诗赠冯著
- 县令
- 韦应物 进士 737 — 791 779年-780年,京畿道京兆府鄠县(陕西户县),县令,任鄠县令
- 郎中
- 韦应物 进士 737 — 791 78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郎中,改调长安,入朝中任左司郎中
- 比部员外郎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比部员外郎,是年,召至长安,授比部员外郎
- 御史中丞、山陵仪仗使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御史中丞、山陵仪仗使,德宗崩后,武元衡为山陵仪仗使
- 右庶子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庶子,在长安,三月,因与王叔文集团冲突被罢为右庶子
-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在长安,一月二十一日,武元衡拜相。唐宪宗有《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白居易有《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
-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事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在长安,八月六日,兼判户部事
- 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平章事、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在长安,十月十三日,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唐宪宗有《授武元衡西川节度使制》
- 门下侍郎、平章事
- 武元衡 进士 758 — 815 813年-815年,京畿道京兆府盩厔骆谷(陕西周至),门下侍郎、平章事,三月,至骆谷,重拜相。唐宪宗有《复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
- 起居舍人
- 权德舆 759 — 818 79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起居舍人,四月二十八日,迁起居舍人,由奚陟荐
- 起居舍人兼知制诰
- 权德舆 759 — 818 794年-79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八月二十一日,兼知制诰
- 尚书省驾部员外郎,兼知制诰
- 权德舆 759 — 818 795年-79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省驾部员外郎,兼知制诰,十一月二十一日,改尚书省驾部员外郎,仍知制诰。散官迁宣德郎,勋官为云骑尉。
- 尚书司勋郎中,兼知制诰
- 权德舆 759 — 818 79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司勋郎中,兼知制诰,四月一日,迁尚书司勋郎中,兼知制诰,散官为朝议郎,赐绯鱼袋,勋官如故。
- 礼部侍郎
- 权德舆 759 — 818 802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侍郎,十月,真拜礼部侍郎,勋散赐如故
- 太子宾客
- 权德舆 759 — 818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宾客,春,改太子宾客,散官迁朝议大夫,勋封赐如故。
- 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权德舆 759 — 818 810年-8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十九日,守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余如故
- 刑部员外郎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3年-8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刑部员外郎,本年服满,除刑部员外郎
- 职方员外郎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职方员外郎,十月,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 职方郎中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职方郎中,十二月七日,因宰相推荐,转职方郎中知制诰,依前充翰林学士
- 职方郎中、知制诰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6年-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职方郎中、知制诰,在职方郎中任,知制诰及内职如故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19年-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皇甫镈进门下侍郎,荐令狐楚为朝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山陵使摄太尉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山陵使摄太尉,本月,以令狐楚充宪宗景陵山陵使摄太尉,令撰哀册文
- 观察使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观察使,七月二十七日丁卯,令狐楚坐此罢相,出为宣歙池观察使
- 户部尚书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28年-82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尚书,拜户部尚书,进爵彭阳县开国侯
- 东都留守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2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东都留守,三月,出为东都留守,白居易、刘禹锡、张籍赋诗送行
- 尚书左仆射;太常卿
- 令狐楚 进士 766 — 837 835年-83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左仆射;太常卿,十一月,楚以左仆射复判太常卿事
- 太府寺丞
- 王建 767 — 831 821年,陕西西安,太府寺丞,春,入朝为太府寺丞,有诗纪事
- 秘书丞
- 王建 767 — 831 823年-826年,陕西西安,秘书丞,约于本年迁官秘书丞
- 太常丞
- 王建 767 — 831 827年-828年,陕西西安,太常丞,春,转太常丞
- 陕州司马
- 王建 767 — 831 828年-829年,陕西西安,陕州司马,年初,出任陕州司马,友人刘禹锡、张籍、贾岛、白居易等有诗赠别
- 太祝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06年-815年,陕西西安,太祝,约于春,调补太常寺太祝,寓居长安延康坊西南隅西明寺后
- 广文博士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17年-820年,陕西西安,广文博士,迁广文博士
- 水部员外郎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22年-824年,陕西西安,水部员外郎,盛春,除水部员外郎,答白居易、朱庆馀等贺诗
- 主客郎中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24年-827年,陕西西安,主客郎中,授主客郎中,韩愈假期将满,二人一同回城,临行前泛南溪,有诗
- 国子司业
- 张籍 进士 767 — 830 828年-830年,陕西西安,国子司业,改任国子司业,刘禹锡由东都入京替张籍为主客郎中,籍赠诗
- 比部郎中;史官修撰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3年-8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比部郎中;史官修撰,三月,韩愈又由国子博士改为尚书比部郎中,史官修撰
- 考功郎中;史官修撰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郎中;史官修撰,十月二十一日,由尚书比部郎中转考功郎中,仍为史官修撰
- 考功郎中;知制诰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4年-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郎中;知制诰,十二月戊午日,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 太子右庶子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16年-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右庶子,在长安。因附议裴度,主平淮,为执政不喜,五月癸未日,由中书舍人降为太子右庶子
- 国子祭酒
- 韩愈 进士 768 — 824 820年-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国子祭酒,十一月中旬,到达长安。就职国子监祭酒
- 盩厔尉,权摄昭应事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6年-807年,京畿道京兆府盩厔(陕西周至),盩厔尉,权摄昭应事,春,有诗送武士曹归蜀。
- 集贤校理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集贤校理,试毕帖集贤校理。
- 进士考官、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进士考官、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翰林学士充制策覆考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充制策覆考官,此月,为制策考官。
- 左拾遗,充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在长安有祭文
- 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此日,改官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
- 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京兆府户曹参军,仍充翰林学士,在长安,有文。
- 太子左赞善大夫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左赞善大夫,在长安,居昭国里,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 江州司马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15年-8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江州司马,八月,贬江州刺史。王涯复论居易所为不当治郡,追改江州司马。
- 司门员外郎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门员外郎,至长安,除尚书司门员外郎。有诗。
- 司门员外郎,充重考订科目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门员外郎,充重考订科目官,十二月,充重考订科目官。有文。
- 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此年作有文
- 主客郎中,知制诰,充重考进士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知制诰,充重考进士官,四月,充重考进士官,覆试礼部侍郎钱徽主试下及第进士郑朗等十四人。时李宗闵婿;杨汝士弟皆及第。李德裕;元稹与李宗闵有隙,因同李绅上言,以为不公。诏居易与王起重试,黜朗等十人。钱徽;李宗闵;杨汝士皆远贬。自是李德裕及李宗闵各分朋党,相倾轧垂四十年。
- 中书舍人,充制策考官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充制策考官,此日,充制策考官。崔龟从;庞严等十一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课登第。
- 杭州刺史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2年-82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杭州刺史,七月,自中书舍人除杭州刺史。有诗。
- 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 白居易 进士 772 — 846 829年-8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三月末,百日假满,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裴度等于兴化里第置酒送行。
- 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1年,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是年在长安。改任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 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1年,陕西西安,司勋员外郎,知制诰,是年在长安。保荐蒋防为翰林学士
- 司马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24年-825年,陕西西安,司马,贬为端州司马
-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42年,陕西西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朝为相
- 权判度支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42年,陕西西安,权判度支,在宰相任,权判度支
- 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 李绅 进士 772 — 846 843年,陕西西安,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在宰相任,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 太子校书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795年-79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校书,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 屯田员外郎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屯田员外郎,四月,因王叔文之荐,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仍兼崇陵使判官
- 播州刺史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1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播州刺史,三月,因武元衡等排挤,禹锡复出为播州刺史,柳宗元复出为柳州刺史
- 主客郎中,兼集贤殿学士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主客郎中,兼集贤殿学士,秋以前,为集贤殿学士
- 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29年-83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
- 苏州刺史
- 刘禹锡 进士 772 — 842 831年-83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苏州刺史,十月,出为苏州刺史。姚合有诗送别
- 集贤殿校书郎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799年-8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集贤殿校书郎,制举及第后,授官集贤殿校书郎
- 司封员外郎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6年-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封员外郎,吕温卧病三月。本年初春,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
- 均州刺史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均州刺史,十月十五日,吕温因与窦群劾奏宰相李吉甫交通术士,贬为均州刺史
- 道州刺史
- 吕温 进士 772 — 811 808年-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道州刺史,十月十七日,复贬为道州刺史
- 集贤殿书院正字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798年-80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集贤殿书院正字,在长安,第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
- 监察御史里行
- 柳宗元 进士 773 — 819 803年-80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里行,自蓝田尉入为监察御史里行
- 国子博士、史馆修撰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17年-819年,陕西西安,国子博士、史馆修撰,在长安,冬,为国子博士、史馆修撰
- 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19年-820年,陕西西安,考功员外郎、史馆修撰,在长安,奏请作行状不得虚说礼智仁义,宪宗从其言,李翱遂转考功员外郎
- 庐州刺史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25年-826年,陕西西安,庐州刺史,曾入中书面责宰相李逢吉,以疾请告,后免礼部郎中,二月,李逢吉奏授庐州刺史
- 谏议大夫、知制诰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27年-828年,陕西西安,谏议大夫、知制诰,因韦处厚之谏,以本官知制诰
- 少府少监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29年,陕西西安,少府少监,柏耆以擅入沧州擒李同捷得罪贬循州司户,李翱坐谬举左授少府少监
- 刺史、节度使
- 李翱 进士 774 — 836 835年-836年,陕西西安,刺史、节度使,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 户部郎中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33年-83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户部郎中,在长安迁户部郎中。会崔杞林亭,有诗
- 右谏议大夫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37年-83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右谏议大夫,在长安,任谏议大夫。五月,与魏谟等弹劾李德裕
- 秘书少监
- 姚合 进士 777 — 854 841年-8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靖恭里(陕西西安),秘书少监,在长安。正月,改元。迁秘书少监。春,喻凫解褐受校书郎,归毗陵省亲,姚合、无可、顾非熊等送之。顾非熊有《送喻校书春归江南》、无可有一《送喻凫及第归阳羡》
- 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17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服除,复除监察御史,寻转殿中侍御史
- 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廊;侍御史知杂事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廊;侍御史知杂事,于本年迁礼部员外郎,转都官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本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有诗寄牛僧孺
- 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库部郎中;知制诰;御史中丞,夏五月,由丞相段文昌援引,牛僧孺迁库部郎中、知制诰。冬十二月,解知制诰,迁御史中丞。十二月,岳父辛秘卒,牛僧孺撰写碑文
- 户部侍郎;中书侍郎;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新昌里(陕西西安),户部侍郎;中书侍郎;,三月,牛僧孺拜相。十月庚寅,牛僧孺进位中书侍郎。十月后为山南西道节度使韦绶撰写碑文。冬,牛僧孺阻止李逢吉陷害杜元颍。本年,居住长安新昌里。
-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月壬申穆宗卒,敬宗即位。四月,牛僧孺封奇章县子。十二月,牛僧孺进封奇章郡公,除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本年,白居易罢杭州刺史,以太子左庶子召还,有诗寄宰相牛僧孺求分司东都,于是得遂所请,留居洛阳
- 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2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节度使,敬宗即位后沉迷淫乐,李逢吉、王守澄等把持朝政。牛僧孺不愿同流合污,累请罢相。正月乙卯,牛僧孺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武昌军节度使
-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3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月辛卯,牛僧孺拜相
-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弘文馆大学士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31年-83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弘文馆大学士,正月,幽州军乱,副兵马使杨志诚自立为留后,文宗采纳牛僧孺扶绥政策的建议,以杨志诚为卢龙节度使。三月,牛僧孺加中书侍郎,弘文馆大学士。二月,申锡被郑注与王守澄等诬陷谋立漳王,赖牛僧孺等人救助,申锡免死被贬开州司马。本年秋,因处理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请降事,发生了牛僧孺与李德裕之间的“维州公案”。本年,牛僧孺撰《普宁郡王陈府君碑》
- 左仆射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3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左仆射,本年九月,文宗遣使征牛僧孺入朝为左仆射。牛僧孺入朝后,托疾不造宰相之门。牛僧孺入朝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命幕僚李商隐作《为荥阳公贺牛相公状》,致贺牛僧孺。本年,文宗欲委以牛僧孺御史大夫重任,遭李党人物郑覃沮议。入京后,牛僧孺仍与居洛阳的白居易、刘禹锡等频繁诗歌互赠
- 检校司空;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3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检校司空;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本年八月,牛僧孺以使相身份出镇山南东道。出镇襄州时,杜牧有诗相送。
- 太子少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
- 牛僧孺 进士 779 — 847 841年-8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太子少师;检校司徒;太子太保,闰九月,襄州发生水灾,漂民庐舍,宰相李德裕趁机报复,罢牛僧孺山南东道节度使,左迁太子少师,时议不平,还检校司徒、兼太子太保。本年,牛僧孺与白居易仍有诗歌往来
- 将仕郎(散官)
- 元稹 779 — 831 800年-80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将仕郎(散官),秋,守选期满,入长安参加冬集。始授散官将仕郎。
- 河南尉
- 元稹 779 — 831 806年-80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河南尉,因屡次上书言事,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尉。
- 监察御史分务东台
- 元稹 779 — 831 809年-81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监察御史分务东台,得罪权贵,分务东台。
- 江陵士曹参军
- 元稹 779 — 831 810年-81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江陵士曹参军,宪宗包庇宦官,贬元稹江陵士曹参军。白居易、李绛、崔群上疏谏止,无果。
- 通州司马
- 元稹 779 — 831 815年-81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通州司马,诏命元稹为司马通州。
- 膳部员外郎
- 元稹 779 — 831 819年-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膳部员外郎,冬,入朝为膳部员外郎。贬谪数十年,作诗千余首。
- 祠曹员外试知制诰
- 元稹 779 — 831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祠曹员外试知制诰,约二月,迁祠曹员外试知制诰。
- 祠部郎中、知制诰
- 元稹 779 — 831 820年-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迁祠部郎中、知制诰,赐绯鱼袋。
- 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
- 元稹 779 — 831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赐紫金鱼袋,有谢恩状。元稹开始改革制诰。
- 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元稹 779 — 831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植罢为刑部尚书,元稹同平章事。白居易为元稹草谢官表。
- 同州刺史兼长春宫使
- 元稹 779 — 831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同州刺史兼长春宫使,与裴度俱罢相,出为同州刺史兼长春宫使,李逢吉渔人得利,同平章事。
- 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
- 元稹 779 — 831 830年-83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除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节度使。诏下,妻裴淑不乐,元稹以诗慰之,裴淑亦以诗相答。
- 内供奉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内供奉,约于本年迁职内供奉
- 补阙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22年-82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补阙,三月,府罢,随夷简入京,擢(左、右)补阙
- 祠部郎中
- 皇甫湜 进士 787 — 830 83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祠部郎中,本年,迁祠部郎中,因数忤同省,自求分司
- 校书郎;方镇幕府从事
- 李德裕 787 — 850 813年-81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校书郎;方镇幕府从事,父李吉甫为相,下诏赠其父官,并与其子一官,李德裕即以荫补校书郎,与集贤校书王起有诗唱和。因父居相位,为避嫌,李德裕于本年或稍后辞去校书郎,出外为方镇幕府从事,具体不详
- 翰林学士;屯田员外郎
- 李德裕 787 — 850 82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屯田员外郎,正月庚子,宪宗为宦官所杀,穆宗立。闰正月,李德裕为翰林学士,二月加屯田员外郎。秋夜有感作诗
- 翰林学士;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
- 李德裕 787 — 850 82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屯田员外郎;考功郎中,本年仍为翰林学士,正月,上疏言驸马不得至要官私第。二月,元稹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李绅相善,时称“三俊”。二月,沈传师迁中书舍人,李德裕与其善,自此之后,多有唱和。三月,李德裕为考功郎中,依前知制诰、翰林学士。十一月戊午,试制科举人,制词为李德裕起草
- 翰林学士承旨;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
- 李德裕 787 — 850 82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翰林学士承旨;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正月二十九日加翰林学士承旨,二月四日迁中书舍人,二月十九日改御史中丞,三月,荐故东都留守李憕子源为谏议大夫。任御史中丞时,荐引崔琯为御史知杂。由于李逢吉排挤,九月,李德裕由御史中丞出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辟李蟾为观察判官,辟郑亚为幕府从事。本年在润州纳徐盼为妾
-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
- 李德裕 787 — 850 83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二月,李德裕以兵部尚书守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月,拜中书侍郎。入相之后,即对朝政进行改革,出李宗闵之党杨虞卿、杨汝士等人于外,进用李回、沈传师等人。禁抑两淮大贾。七月,李德裕请将刘从谏由泽潞徙宣武,文宗不从。八月,李德裕奏请进士应通经术,停诗赋试。又言诸王应出阁为诸州上佐等。李德裕于今明年内主持修撰《大和辨谤略》,书成奏上,并作序
- 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浙西观察使
- 李德裕 787 — 850 83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侍郎;浙西观察使,正月,李德裕奏请罢进士名单先呈宰相以定取舍之旧例,有《请罢呈榜奏》
-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
- 李德裕 787 — 850 840年-84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九月,李德裕入京为相,向武宗进言为政之要。李德裕子李烨与郑氏结婚
-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
- 李德裕 787 — 850 842年-84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时李德裕在京为相,正月上旬,论祀九宫贵神
-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司徒
- 李德裕 787 — 850 843年-844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司徒,时李德裕在京为相,六月四日,李德裕加司徒,作《加司徒请停册礼状》
- 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司徒;太尉
- 李德裕 787 — 850 844年-846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司空;司徒;太尉,时李德裕在京为相。八月二十八日,李德裕加太尉、卫国公。约八月下旬,李德裕多次撰表辞让、谢恩
- 虞部员外郎
- 许浑 进士 788 — 858 852年-85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虞部员外郎,四月,许浑擢为虞部员外郎,李文举替浑刺睦
- 奉礼郎
- 李贺 790 — 816 810年-81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奉礼郎,五月,在长安。始任奉礼郎,有诗忆昌谷山居
- 考功郎中、知制诰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考功郎中、知制诰,正月,因宰相白敏中荐于宣宗,绹自湖州刺史擢授考功郎中、知制诰
- 兵部侍郎知制诰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49年-85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知制诰,九月二十三日,权知兵部侍郎知制诰,依前充
- 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0年-85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二十七日,绹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中书侍郎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1年-855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中书侍郎,四月十三,绹迁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仍平章事
- 尚书右仆射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6年-85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右仆射,十月戊子(十八日),绹迁尚书右仆射
- 司空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司空,二十日,令狐绹由左仆射册拜司空,仍兼门下侍郎平章事
- 山陵礼仪使
- 令狐绹 进士 795 — 872 859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山陵礼仪使,本月,以令狐绹为宣宗山陵礼仪使,绹奏王暤为山陵使判官
- 国子监助教
- 温庭筠 801 — 866 865年-86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国子监助教,是年在长安。约六月以后,因宰相徐商之荐,任国子监助教
- 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2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三月,在长安。杜牧应制举贤良方正能方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授官为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 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史官修编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40年-841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膳部员外郎;比部员外郎;史官修编,在长安,杜牧为膳部、比部员外郎,皆兼史职
- 黄州刺史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42年-84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黄州刺史,杜牧出为黄州刺史,离长安
- 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48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十二月,杜牧至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 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
- 杜牧 进士 803 — 852 849年-850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市),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在长安,任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正月,杜牧奉诏撰故江西观察使韦丹遗爱碑
- 集贤殿学士
- 段成式 803 — 863 837年-842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集贤殿学士,在长安。成式以父荫入官,任集贤殿学士
- 尚书员外郎
- 雍陶 进士 805 — ? 853年,京畿道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员外郎,在长安任职尚书省
- 秘书省正字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42年-847年,陕西西安市,秘书省正字,不久,以书判拔萃,入为秘书省正字
- 支使;掌书记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47年,陕西西安市,支使;掌书记,罢秘书省正字,桂管经略使郑亚招其入幕
- 太学博士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51年,陕西西安市,太学博士,春夏间,在长安,以文章干令狐绹,补太学博士
- 盐铁推官
- 李商隐 进士 813 — 858 856年-857年,陕西西安市,盐铁推官,年初归长安,寻经柳仲郢推荐,奏充盐铁推官。重过圣女祠,有诗
- 尚书兵部都官员外郎
- 李频 进士 ? — 876 873年-874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尚书兵部都官员外郎,频迁尚书兵部都官员外郎,本年或稍后求出为建州,有诗
- 建州刺史
- 李频 进士 ? — 876 875年-876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建州刺史,本年正月出为建州刺史
- 剑南西川节度副使
- 薛能 进士 817 — 882 864年-866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剑南西川节度副使,李福徙帅西蜀,以能为剑南节度副使
- 礼部候选
- 皮日休 进士 834 — 883 867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礼部候选,科举及第,旋遭座主郑愚之嘲戏
- 秘书省校书郎任
- 皮日休 进士 834 — 883 872年-873年,京畿道长安(陕西西安),秘书省校书郎任,春二月,皮日休在长安秘书省教书郎任,又撮岭南东道节度使郑愚巡官,应邀为常熟县令周邦弼作《破山龙堂记》
- 中书舍人、给事中
- 韩偓 进士 840 — 923 900年,陕西西安,中书舍人、给事中,韩偓晋中书舍人、给事中
- 左谏议大夫
- 韩偓 进士 840 — 923 901年,陕西西安,左谏议大夫,昭宗反正,韩偓以与崔胤定策诛刘季述功,由给事中迁左谏议大夫,依前知制诰、充翰林学士
- 濮州司马
- 韩偓 进士 840 — 923 903年-904年,陕西西安,濮州司马,韩偓受昭宗派遣,与赵国夫人同诣全忠军营,加以抚慰。旋,偓随昭宗还京。以藐视全忠,遭贬出京,为濮州司马
- 翰林侍郎
- 吴融 进士 ? — 903 900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翰林侍郎,是年吴融在翰林侍郎任上
- 翰林承旨
- 吴融 进士 ? — 903 903年,京畿道京兆府(陕西西安),翰林承旨,本年,由阌州被召回任翰林承旨,卒
- 永兴军节度使兼安抚使
- 吴廷祚 918 — 971 964年-97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兼安抚使
- 河中府通判
- 范仲淹 进士 989 — 1052 1030年,陕西西安,河中府通判,任河中府通判。春,曾赴陕西,逢故人道士周德宝于长安,共同怀念亡友王镐
- 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
- 晏殊 991 — 1055 1050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 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
- 晏殊 991 — 1055 1051年-105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陕西西安),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在永兴军任上辟张洞。
- 都官通判
- 张先 进士 992 — 1039 1050年-1053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都官通判,晏殊知永兴军,辟张先为通判,张先为其出姬作词,晏殊复取前所出侍儿。
- 经略安抚副使
- 韩琦 进士 1008 — 1075 1040年-104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长安(陕西西安),经略安抚副使,五月,韩琦以枢密直学士与范仲淹同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干都总管公事
- 在长安守制
- 苏舜钦 进士 1008 — 1049 1035年-1038年,陕西西安,在长安守制,有序送王纬
- 提举常平
- 章楶 进士 1027 — 1102 1074年-1077年,永兴军路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提举常平,为太常博士,提举永兴路常平等事,奉诏赈济灾民,体视环庆路灾场,相度赈济以闻。
- 转运副使
- 章楶 进士 1027 — 1102 1089年,永兴军路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转运副使,四月权发遣陕西路转运副使。长子縡以嫌自列,改知越州萧公冶县。
- 主簿
- 程颢 进士 1032 — 1085 1058年-106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鄠县(陕西户县),主簿,任鄠县主簿
- 提举刑狱
- 孔平仲 进士 1101年,永兴军路京兆府万年(陕西西安),提举刑狱,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提举永举路刑狱,帅鄜、延、环、庆等州。到任,有谢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