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乔维岳后周至宋初 926 — 100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6—1001 【介绍】: 陈州南顿人字伯周
后周显德初进士
明习吏事,有治才。
太祖开宝中,以荐擢太子中舍、知高邮军
通判、常、升州,改殿中丞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为泉州通判
盗起攻城,反对屠民燔库而遁之议,坚守待援,诏褒奖之。
淮南两浙转运使,知怀沧二州
太常少卿京府事繁,而其评处详敏。
真宗即位,权知开封府,拜给事中知审官院
请外补,连知、苏、寿三州,卒。
梁彦超
简介
建隆元年(960)海州刺史
孙方进
简介
乾德五年(967)海州刺史
李从善南唐至宋初 940 — 9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87 【介绍】: 海州人字子师
李煜弟。
南唐封郑王,官太尉中书令
南唐江南,遂降封南楚国公
太祖开宝四年,奉方物至开封进贡,授泰宁军节度、海、沂等州观察等使,留京师
南唐平,改右神武大将军
太宗雍熙初,迁右千牛卫上将军,出为通许监军
田锡北宋 940 — 1003
全宋诗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
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
左拾遗直史馆
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
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
八年,移睦州
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
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
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
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
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
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
出知泰州
咸平三年(一○○○)召还。
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
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志铭》)。
有《咸平》五十卷(今本三十卷)。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
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八○
田锡(九四○——一○○三)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四川洪雅)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释褐将作监丞通判宣州
著作郎京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
历知相州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以本官知制诰
端拱二年宰相,出知陈州,坐稽狱,责授海州团练副使,徙单州,俄诏直集贤院
真宗时出使秦、陇,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
咸平五年再掌银台,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
六年十二月十一日病卒,年六十四。
著《奏议》二卷、《咸平》五十卷、《别集》三卷、《唐明皇制诰后集》一百卷、《曲本草》一卷(存)。
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端平初谥曰献翼,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
段从革
简介
开宝七年(974)海州知州
胡旦宋初
全宋诗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滨县)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河间府志》卷二六)。
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左拾遗直史馆
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后累擢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又迁知制诰史馆修撰
仁宗朝以秘书少监致仕,卒,年八十。
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等,皆佚。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六二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滨州)人。
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第一,为将作丞通判升州
左拾遗直史馆
出为淮南东路转运副使、知海州
因上《河平颂》,贬殿中丞
起为左补阙,复直史馆
迁修撰,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知制诰,因所善者诋时政,贬。
复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真宗时以曾党中官王继恩削籍流浔州
稍起,通判襄州,改祠部郎中
失明,以秘书少监致仕,再迁秘书监,卒。
有隽才,喜读书,著《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唐乘》等三百馀卷。
宋史》卷四三二有传。
潘平北宋
全宋文·卷一四○
潘平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东南)人。
淳化五年进士落第,游襄州凤山延庆禅院。
张宗诲北宋 969 — 1045
全宋文·卷二六九
张宗诲(九六九——一○四五)字习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齐贤第二子。
以荫为秘书省正字,四迁至太子中舍,贬海州别驾
通判河阳、知富顺监、知徐州代州卫州
累迁太常少卿,为永兴军兵马钤辖,移鄜延路钤辖,未至,改知邠州,以秘书监致仕。
庆历五年五月一日卒,年七十七。
著有《安边议》三十卷、文集若干卷,别著《刻漏记》、《花木记》二卷。
尹洙张公志铭》(《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又《宋史》卷二六五《张齐贤传》有附传。
王博文北宋 973 — 103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3—1038 【介绍】: 曹州济阴人字仲明
善为文,年十六应举,作回文诗百篇,人称“王回文”。
后赐进士第
历知濠州真州海州
徙知密州,奏请岁饥弛盐禁,候岁丰乃复。
殿中侍御史,按劾朱能乾祐天书》案,唯治首恶,胁从者皆得减论。
官终同知枢密院事
陈文顗北宋
简介
至道二年(996)海州知州,顗?。
咸平五年(1002)黄州知州
大中祥符四年(1011)光州知州
郎简北宋 975 — 1063
全宋文·卷二六八
郎简(九六八——一○五六)字叔廉一字简之自号武林居士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幼孤贫,借书录之,多至成诵。
景德二年进士及第,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宁国县
福清,调随州推官,知分宜县,徙窦州藤州通判海州提点利州路刑狱。
历知广、扬、明等州。
工部侍郎致仕。
嘉祐元年卒,年八十九。
知州县,所至兴水利,建学校,甚得民誉。
好医术,人有疾,多自处方以疗之,传集验方数十于世。
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曹汝弼北宋
全宋诗
曹汝弼字梦得号松萝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
隐居不仕,真宗景德大中祥符间种放魏野林逋交游(《瀛奎律髓》卷四七)。
事见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人物·隐逸传》。
有《海宁集》,已佚。
今录诗五首。
穆脩北宋 979 — 1032
全宋诗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东都事略》卷一一三)。
又贬池州
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苏学士文集》卷一五)。
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
有《河南穆公》三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为底本。
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简称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简称许本,载《枕碧楼丛书》)、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简称张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徐天锡北宋 985 — 1033
全宋诗
徐天锡(九八五~一○三三)字日休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人。
真宗天禧间进士,为筠州司理参军祥符县主簿
著作郎、知宝应县,又改秘书丞
仁宗明道二年卒,年四十九(《广陵》卷二八《故秘书丞徐君志铭》)。
陈肃北宋 992 — 1054
全宋诗
陈肃(九九二~一○五四)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为郴州军事推官提举海州洛要场,权洪州观察推官
历知袁州宜春抚州临川信州贵溪洪州丰城
官终都官员外郎
至和元年卒,年六十三。
事见《李直讲集》卷三○《陈公志铭》和《陈公碣铭》。
今录诗八首。
王遵度北宋
简介
乾兴元年(1022)海州知州
刁约北宋 994 — 107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2 【介绍】: 润州丹徒人字景纯
刁衎孙。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庆历初欧阳修同知礼院四年坐院祠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
嘉祐初太常少卿使契丹,还判度支
历知扬州宣州湖州
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
辞官后筑藏春坞,收藏图书甚富。
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皆爱敬之。
卒年八十余。
全宋诗
刁约(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纯润州丹徒(今属江苏)人。
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施注苏诗》卷一三作天圣二年),历诸王宫教授
宝元中馆阁校勘
庆历初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为集贤校理
四年(一○四四),坐苏舜钦进奏院神饮酒事,出通判海州
皇祐中开封府推官
嘉祐初使契丹
四年(一○五九),出为两浙转运使,还判三司盐铁院,出提点梓州路刑狱。
英宗治平中出知扬州,移宣州
神宗熙宁初判太常寺
十年卒(《苏东坡全集》前集卷八《哭刁景纯》),年八十四(《施注苏诗》)。
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一。
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一一
刁约(九九四——一○七七)字景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湛子。
天圣八年进士第,为诸王宫教授
宝元中,入为馆阁校勘
庆历初,与欧阳修同知太常礼院四年,坐事出通判海州
皇祐中吏部南曹,寻为开封府推官
至和中提点京西刑狱,嘉祐初判度支院,出为两浙转运使
判三司盐铁院,出提点梓州路刑狱。
判盐铁院。
八年,出知扬州,移宣州
熙宁初判太常寺
十年卒,年八十四。
见《京口耆旧传》卷一,《施注苏诗》卷一五《哭刁》。
石延年北宋 994 — 1041
全宋诗
石延年(九九四~一○四一)字曼卿一字安仁,先世幽州(治所在今北京)人,家于宋城(今河南商丘)
真宗时,以三举进士三班奉职
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知济州金乡县
后改通判乾宁事、永静军
入为大理评事直集贤院
明道元年(一○三二),加馆阁校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一)。
景祐二年(一○三五)通判海州(同上书卷一一六)。
康定元年(一○四○)奉使河东(同上书卷一二七)。
二年二年,以太子中台秘阁校理卒于京,年四十八(《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四《石曼卿墓表》)。
有《石曼卿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作《石曼卿诗》)一卷,《宋史·艺文志》作《石延年诗》二卷。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石延年诗,以抄本《两宋名贤小集·石曼卿》一卷(原本藏台湾北京图书馆有缩微胶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鉴》(《四部丛刊》本)等书所引。
又清李振纲辑《石学士诗集》一卷(道光二十年刊本),较底本收诗为多,今删其重出,以其所馀参校诸书所引,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和残句合编一卷。
梅挚北宋 995 — 1059
全宋诗
梅挚(九九五~一○五九)字公仪成都新繁(今四川新都)人。
仁宗天圣间进士,授大理评事
景祐初,以殿中丞昭州(《宋史新》卷九二)。
庆历四年(一○四四),擢殿中侍御史
五年,为言事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四)。
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迁户部副使
七年,降知海州,徙苏州
皇祐三年(一○五一),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同上书卷一七○)。
嘉祐二年(一○五七)龙图阁直学士、知滑州,改杭州
累迁右谏议大夫
三年,徙江宁府
四年,知河中府,卒(《乾道临安》卷三),年六十五。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
 梅挚诗,今存《梅谏议集》一卷,见《两宋名贤小集》,今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嘉庆六年刊《广西通志》。
又从《全蜀艺文志》、《吴郡志》等书中辑得集外诗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今属四川成都)人。
天圣五年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
景祐初殿中丞谪知昭州通判苏州
庆历中,擢殿中侍御史,进侍御史,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
户部副使
降知海州,徙苏州,入为度支副使
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
龙图阁学士、知滑州
嘉祐二年杭州次年谏议大夫,改知江宁府,寻又徙河中,卒,年六十五。
性淳静,政迹如其为人。
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今存《梅谏议诗集》一卷;又有奏议四十馀篇,佚。
宋史》卷二九八有传,又见《东都事略》卷七五,《乾道临安》卷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