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侬智高唐末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侬智高 1049年—1053年正月
景瑞 1049年—1052年四月
启历 1052年五月—1053年正月
端懿 ?—? 见于王应麟《玉海》,不详何时
大历 ?—? 见于《纪元编》,李崇智认为是侬智高国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源州土族首领
唐末傥犹州首领侬全福为交趾所杀,其妻阿侬改适商人,生智高,冒姓侬。
智高年十三杀父,与其母据傥犹。
仁宗庆历元年建大历国。
后徙安德州,建南天国,年号景瑞。
皇祐四年,率众反宋,破横山寨邕州
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
又相继破横、贵、、封、、端九州,进围广州,杀伤官民甚众。
寻为知英州苏缄所败,还军。
五年,宣抚使狄青大败之于邕州
智高遁入大理,不知所终。
释常觉
释常觉
姓李氏
陈留人也。
肇为鞠子气调绝奇。
入乡校中讽读经籍。
群童咸出其下。
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
乃礼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
梁乾化二年蒙去饰披缁矣。
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木叉。
厥后修身践言。
虽三藏俱留于意表。
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
复入五台山礼妙吉灵迹。
后唐天成三载
始于东京丽景门之右树小禅坊。
敕额为普净焉。
而逐月三八日设阖京僧浴。
其或香汤汲注。
樵蒸失供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
有公王仰重表荐紫衣。
坚拒弗受。
汲汲以利行济物为己任耳。
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
遘疾。
轻安无挠。
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
享年七十六。
僧腊五十六。
茶毗收舍利五色磊落无算。
尝居京邑屡登斯院。
北海陶尚书谷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而云。
后唐天成至汉乾祐。
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京大众。
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
计缗千万矣。
虽檀施共成。
觉公化导之力也。
嘻大火之下陈留古封。
周秦已来战伐之国。
人物众而土风尚利。
舟车会而货殖惟错。
梁惠王贤诸侯也。
尝谓孟轲曰。
何以利吾国。
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
且梁去鲁千里而近。
道犹不同。
矧十万八千里乎。
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
心或有异。
瞿昙上人乎。
彼孟氏属斯文未丧
不能扬素王之道。
今上人当去圣逾远。
卒能行法王之教。
苟非三业内净六尘外清以至公之行化于人。
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
陶重叙曰。
灵山覆篑法海堙流。
玉毫晦而微言绝。
金杖折而异端作。
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我都亡。
麻麦一斋自同禅悦。
炎凉一纳仅蔽枯形。
前后王臣。
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紫染方袍者。
皆确而拒之。
云云。
张仲荀赠钵盂拄杖草屦。
各用五言为章刊于小碣。
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陈去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中人。
陆九渊学,有得。
是时广中皆得张栻之教,谓之南方之学,去华归而变之,谓之北方之学。
毛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贺州富川人
钦州灵山县簿,时寇陷廉、钦诸州,守令遁去,纠合土豪,击挫之。
事闻,召对改秩。
释惠勤
禅师讳惠勤
舒州铜城人。
出家试所习。
得度具戒。
太平演禅师
发明大事。
时太平法窟。
龙象最盛。
师与圜悟佛眼。
崭然露其头角。
众望翕然推重。
迁五祖。
灵源禅师继主太平。
登师第一座。
以法施学者。
灵源退席。
舒守雅闻誉望。
命出世太平。
开五祖法要。
僧问。
万法本来归一。
一法了无踪迹。
白莲峰下传来。
未审以何为的。
师举子云
用遮个为的。
曰。
与么则兵随印转。
将逐奉行。
云。
上座见个什么。
曰。
验人端的处。
下口便知音。
云。
不妨具眼。
曰。
此日一会。
超越灵山
云。
那个是超越底事。
僧提起坐具云。
三世诸佛尽向遮里纳败阙。
云。
三十棒且待别时。
乃云。
祖师心印。
状似铁牛之机。
去即印住。
住即印破。
不去不住。
坐断要津。
凡圣路绝。
当是之时。
不见有众生可度。
不见有佛果明成。
亦无烦恼可除。
亦无菩提可證。
唯彰本体。
应用堂堂。
出没卷舒。
得大自在。
天堂地狱虎穴魔宫。
处处道场。
头头佛事。
然虽如是。
也须到遮田地始得。
此事不从脩證。
不陟言诠。
莫非妙智发明。
超然独脱。
或末至此。
当宜忘情绝虑。
深切谛观。
久久之间。
自然云霞消散。
孤月白圆。
砂砾尽时。
真全始见。
又曰。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桃花红。
李花白。
谁道融融只一色。
燕子语。
黄莺鸣。
谁道关关只一声。
不透祖师关捩子。
空认山河是眼睛。
又曰。
日出卯。
用处不须生善巧。
拈起柱杖云。
柱杖横山河。
大地一时横。
柱杖坚山河。
大地一时坚。
十方如来所说法。
不能与此为譬喻。
绝聱讹无巧妙。
灸疮瘢上著艾燋。
若能于此究根源。
方透衲僧向上窍。
如何是衲僧向上窍。
击禅床下座。
又曰。
昔日僧问赵州
如何是不迁义。
州以手作流水势。
其僧有省。
复有僧。
问法眼云。
不取于相。
如始不动。
如何不取于相。
见于不动。
法眼云。
日出东方夜落西。
其僧亦有省。
若于斯明得。
便见道。
旋岚偃岳而常静。
江河竞注而不流。
其或未然。
更为饶舌。
天左旋。
地右转。
古往今来经几遍。
乌飞
玉兔走。
才方出海门。
又落青山后。
江河波渺渺。
淮济浪悠悠。
直入沧溟昼夜流。
遂高声云。
诸禅德。
还见如如不动底么。
以拂子击禅床下座。
又曰。
乍语莺喉涩。
初来燕语新。
莫惊双𩯭白。
又是一年春
林上花铺锦。
堤边草织茵。
谁知造化体。
元是法王身。
举起拂子云
看看。
若也识得。
海印发光。
苟或未然。
尘劳先起。
击禅床下座。
太平八年
宗风大震。
政和二年有诏。
请住东都智海。
十月九日
大相国寺三门开堂。
遣中便降香。
鸿胪少卿赍疏。
兼拨赐金宝。
充办斋筵。
谢恩。
祝圣罢。
僧问。
才升猊座。
便爇天香。
祝圣之言。
速道。
云。
祥云笼殿阁。
瑞气满乾坤。
进云。
一朵昙花开上国。
声香从此播人间。
云。
别是一家春
曰。
灵山一会俨然犹在。
云。
作么生是灵山会上事。
曰。
明朝自有明君鉴。
学人三拜谢恩。
云。
一任流通。
问。
太平古曲久播徽音。
学人上来。
乞师垂示。
云。
尺头有寸。
秤尾无星。
曰。
与么则智海洪波。
普施馀润。
云。
真不掩伪。
曲不藏直。
曰。
只如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
云。
唤什么作无阴阳地。
曰。
灵苗瑞草寻常事。
优钵罗花物外
云。
谢子供养。
乃云。
问话且止。
不见道。
穷诸玄辩。
若一毫置于太虚。
竭世枢机。
似一滴投于巨浸。
况祖师心印。
诸佛本源。
蠢动含灵。
无增无减。
圣与圣。
即能知之。
恭闻失圣仁宗皇帝有修心诗云。
初祖安禅在少林。
不传经教但传心。
后人若悟真如性。
密印从来妙理深。
敢问诸人。
如何是真如之性。
如何是密印妙理。
假使目连鹙子智慧神通。
到此也须亡锋结舌。
山僧今日幸逢快便。
为国开堂。
得路便行。
岂畏傍观怪笑。
乃举拂子云
看看。
岂不是诸人真如之性。
岂不是诸人密印妙理。
于斯见得。
共报国恩。
其或未然。
别容理论(中谢)。
复云。
适来所举。
初祖安禅在少林。
不传经教但传心。
且道心作么生传。
仁宗皇帝
在位四十馀年。
万机之暇。
留心此道。
既得之于心。
乃形之于言。
流布无穷。
后人取则。
吾祖达磨初至少林。
二祖侍立次。
遂问。
我心未宁。
乞师与安。
达磨云。
将心来。
与汝安。
二祖云。
觅心了不可得。
达磨云。
与汝安心竟。
二祖于是豁然大悟。
自此传衣付法。
继袭祖位。
且道二祖当时悟得个什么。
英灵之者。
举著便知。
影响之流。
卒难领会。
聊成鄙颂。
少助发挥。
觅心无得。
乃安心悟了。
争如未悟深。
万丈碧潭秋月白。
一声云外老猿吟。
积尘成岳。
削铁为针。
少室山前无异路。
游人来往自崎嵚。
枢密邓公子常
奏赐椹服。
佛鉴师名。
留智海三年
累表恳辞归山。
寻得旨住江宁府蒋山。
政和七年十月八日
沐浴更衣。
端居丈室。
手写别故旧书数幅。
停笔而化。
灵骨舍利塔本山
法才富赡。
道学渊源。
履践高妙。
当时天下丛林推仰。
以为深得东山真机大用三昧。
受太平日。
即具仪。
灵源之室。
请曰。
住院董众。
宜何所先。
灵源曰。
此无他。
当以杖笠包具。
置方丈壁间。
去住如衲子之轻则至矣。
终身奉行之。
遂为一代宗师典刑云。
赞曰。
常闻慈受禅师初出世真州资福。
嗣法净照禅师
俄退席。
寓蒋山。
佛鉴会中。
聆其夜参所举。
皆平昔未谕。
心因异之。
忽一夕于佛鉴言下大悟
即欲炷香。
改嗣佛鉴。
佛鉴深却之。
不许。
于戏曷有末代欺世负官。
以院易嗣。
奉金请拂者。
曾佛鉴奴之非若也。
释戒环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戒环温陵人,而佚其姓字。
赋性恬澹,不溽世味,寄身空寂,研精梵谊,深造道妙。
尝病《法华》、《楞严》旧释,词义渊𣁋,初学罕喻,因于禅暇作二经要解。
而《楞严》尤为翔晓。
其叙科判曰:“旧科经执匿王、琉璃异代,谓非一会顿说;判教局持地、耶输等事,而断为《法华》之后,愚窃疑焉。
夫夜壑负趋,速于反掌,匿王代谢,可唯旦暮,而楞严法会,自夏徂冬,此不应执异王,疑异会也。
《法华》自镫明以还,诸佛无时不说,菩萨无时不證。
《持地》既曰闻诸如来宣妙莲华,岂止释迦与?
经称摩登由神咒力,消其爱欲,与耶输同悟夙由,或得出缠,或蒙授记,若执授记为《法华》之事,则灵山会上当有摩登乃可言同。
且既言由神咒力,知非《法华》,况有道记果记之异,今经所言乃道记,非《法华》果记也。
此又不应局授记而定先后者也。
经言最后垂范者,乃结辩魔文,当十卷末,实楞严法会最后,非临灭之最后也。
旧引多说皆无足为科判准绳,科判失准,则理义差矣。
法王设王,有条不紊,初说一乘顿教以立本,即华严也;次说三乘渐教以逗机,即阿含方等般若也;后说一乘圆教以显实,即《法华》也,《楞严》即《般若》、《法华》之中,实大乘终极之教,故如来密因菩萨万行修證之法,一切毕竟,自此以往,无复进脩,直造一乘圆妙之道,故法会上更无地位之说,纯谭妙法,随根印可,授记作佛而已。
《法华》之后,更说《涅槃》扶律谭常者,扶律所以属后事,谭常所以示真寂,此为临灭遗付之事,非有加于《法华》也。
说者不本扶律之意,辄判《楞严》在《法华》后,亦称扶律谭常。
然则,进脩既毕,而又进脩扶律之后,而又扶律,前则加于《法华》,后则赘于《涅槃》,是乃倒置骈枝,紊于法王之法矣。
夫进脩之事,譬之稼穑,犹耘耨也。
譬之芙蕖,犹敷华也。
既号《法华》秋穫,《涅槃》捃拾,不应穫拾之中又耘耨也,既号《法华》废权立实,如花落莲见,不应于废落之后,又敷华也。
以经證之,竛竮之子既领宝藏,复何所求?
化城之人既到宝所,复何前进?
镫明说已,中夜涅槃,释尊说已,四众唱灭,复何枝蔓于《楞严》哉?
如必《楞严》居后,则阿难既于《法华》诸漏已尽,而复于《楞严》未尽诸漏?
既于《法华》堪任佛记,而复于《楞严》未全道力?
既先领悟妙法,而复不知真际所诣?
既以安住佛道,而复为彼所传,溺于淫舍?
是皆倒置,理自不然。
故判《楞严》在《般若》后也。
盖《般若》之后,慧学方盛,定力未充,人或溺于多闻,失于正受,于是示首楞严之大定,资般若之大慧,使定慧均等,学行兼全,而究竟趣于一乘实相,此《楞严》所以作也。
论三经大致,无非为一大事因缘,而必先藉《般若》发明,次由《楞严》脩證,终至《法华》印可,然后尽诸佛能事,序固如是也。
然则,导达禅乘,抉择正见,莫尚《楞严》矣。
”又判法华教曰:“法王应运,出真兆圣,唯为一事,无有馀乘。
是以,首唱《华严》特明顿法,虽知根钝,且称本怀,及乎怖大昏惑,乃权设方宜,至于众志贞纯,则还示实《法华》,然则二经一始一终,教实相资,故今宗《华严》而科释也。
或谓《华严》纯谭实相,独被大机,《法华》引权入实,三根齐被,二经旨趣迥不相及,引彼释此,殆不知宗
而愚窃观《信解品》其父先来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穷子遥见,恐怖疾走。
正喻初说华严也,临终命子委付财物,穷子欢喜,得大宝藏。
正喻终说《法华》。
迹此观之,始而惊怖终而亲附者无异,父穷之所弃达之所获者无异,宝既无以异,何为而不应宗之耶。
又况二经以智立体,以行成德,放光现瑞,全法界之真机,融因会果,开脩證之捷径,凡所设法,意绪并同,二经相宗,亦足见圣人说法,始终一贯,果唯一事,无有馀乘,旨趣稍驯,幸无深诮也。
”《开元寺志》称:“戒环所撰《要解》皆能痛去名相繁蔓,使人无泥枝叶,入佛知见,直发明秘要宝藏者也。
”至今学者多宗之,殆不诬也。
一说开元千佛院有主僧日诵《法华》,一白鸽常止檐间,若听经状,一日不至,主僧怪之,夜梦人曰:“我,鸽也,得师经力,转生为人,生某氏家,腋有白毛可识,能视我乎?
”主僧如其梦求之,果然,父母遂许出家,少长来从之,得度为戒环云。
王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历官荆湖制置使钤辖,偕同辈王宽等,袭邓州镇平县灵山,战顺阳、铁撅谷,皆有功。
又野战数十合,被重创而死。
释遵式北宋 964 — 1032
师名遵式
字知白
台州宁海叶氏。
母梦咽明珠而生。
出家于东掖山。
天台教于宝云通师
未几。
继其席。
祥符八年。
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
寺久废。
师按其旧而新之。
王文穆出守。
重师之道。
奏复天竺名。
寻请赐慈云号。
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
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
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
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
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
师力行之。
感应非一。
凡为法祈祷必然指。
唯存三焉。
及建光明忏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诵大悲咒七遍。
屡经兵火。
岿然独存。
愿力致也。
师诗文典雅。
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
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
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
师示寂。
谥法宝禅慧
淳祐八年
其徒明禋祷晴获应。
上御宸翰。
谥圣应
淳祐十一年
明禋祷晴复应。
上御宸翰。
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遵式
字知白
天台宁海叶氏子。
母王氏。
乞男于观音。
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
稍长。
潜往东山
依义全师出家。
受具戒。
律学
继入国清。
普贤像前。
烬一指誓弘教观。
雍熙元年
宝云北面受业。
未几智解秀出。
智者讳日。
然顶誓行四三昧。
宝云入寂。
师乃返天台
以苦学致疾。
至于呕血。
感异梦而愈。
既而顶高寸馀。
手垂过膝。
声若洪钟。
时年二十八也。
众请居宝云
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
至道二年
结缁素。
专修净业。
作誓生西方记。
咸平中
天台
主东掖。
以徒属之繁。
即西隅益建精舍。
率众修念佛三昧。
有白鹤庙。
居民甚神之。
师与神授戒。
改祭为斋。
祥符四年
讲止观于景德寺
道经黄岩
有豕奔伏于前。
推其来。
乃逸于屠肆者。
偿其直而豢之。
赤山寺濒海而高。
先是。
山颠有异光。
中现七层浮屠之形。
周山四十里。
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
或以语师。
师喜其有先兆。
遂建塔焉。
于是居人感化。
不复为渔。
东山结忏会。
天大旱。
师卓锡石缝。
泉即激涌。
七年
受杭昭庆请。
大弘法化。
从化者众。
自是居杭矣。
八年。
苏人以郡符
迓师于开元建讲。
缁素毕集。
不荤饮者。
倾匝邑。
屠酤不售。
官监有失课之言。
师辞其徒曰。
智者遗晋王书。
有言六恨。
其一谓。
以法集动众妨官。
为人所忌。
余今德薄。
安可久留。
遂幡然复杭。
刺史薛颜
始以灵山
命师居之。
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
天禧三年
王钦若抚杭。
师道契
奏锡天竺旧名。
复其寺为教。
又奏请西湖
放生池
赐号慈云
乾兴元年
章懿太后
以师熏修精进。
遣使赍白金。
命于山中。
为国行忏。
天台教文。
于是入藏矣。
天圣四年。
中秋月望之夕。
桂子降于殿庭。
师取其实。
播种林下。
乃作桂子之诗。
九年讲净名经。
忽谓其徒曰。
昔在东掖讲此经。
荆溪授我卷。
及出室视日已没。
今吾殆终此讲乎。
因与众诀。
作谢三缘诗。
谓谢徒属。
绝宾友。
焚笔砚也。
随徙东岭之草堂。
明道元年十月八日
示疾不用医药。
惟说法勉众而逝。
寿六十九。
腊五十。
逝之夕。
山中人。
见大星殒于灵鹫峰
明年仲春四日
奉遐榻。
葬于寺东月桂峰下。
师始出家。
郡挍诸生
慕师才俊。
勉回业儒。
为诗答卢积。
中有真空是选场。
大觉为官位之句。
人多诵之。
常行三昧。
以九十日为期。
于行道。
四隅置𨫼炽炭。
遇困倦。
则渍手于𨫼。
十指惟存其三。
崇宁三年
赐号法宝大师
绍兴中
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
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
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
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
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
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
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
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
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
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
名彻上闻,召赐紫衣。
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
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住不退地。
徽称累旌,终古不坠。
”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
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
拾句书幽石,收踏乱云。
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
”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
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
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
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
”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释本如北宋 981 — 1050
本如
四明句章人
初依学法智
于千众中。
有少俊声。
尝请益经义。
法智曰。
为我作知事三年。
却向汝道。
暨事毕。
复以为请。
法智
厉声一喝。
复呼云。
本如
师豁然有悟。
为颂曰。
处处逢归路。
头头复故乡。
本来成现事。
何必待思量。
法智肯之曰。
向来若为汝说。
岂有今日。
祥符中。
慈云迁灵山
法智
求可为继。
法智曰。
当于众中自择之。
慈云。
阅视至师。
乃云。
斯人可也。
师至承天
大弘法道。
历三十年。
众尝五六百人。
离言显法。
法智用掣电之机。
继阐求人
慈云具择法之眼。
教未尝不为禅也。
更有禅而为教。
永明长水者。
如公
百年则有子琳。
万人俊北宋
全宋文·卷三二九
万人俊仁宗天圣初钦州学正
见嘉靖《钦州志》卷六。
释仁岳北宋 992 — 1064
仁岳
霅川姜氏子。
自号潜夫
法智南湖之化。
往依为学。
至水月桥。
掷笠水中曰。
吾所学不成。
不复过此桥。
法智器之。
居以东厦。
白昼焚膏。
专事细绎。
乡书至悉投帐阁。
未尝启视。
因出境分卫。
乘舟水行。
偃卧舒足。
豁然自得。
若拓虚空。
樯为之折。
每请益函丈。
撷大屧关大钥。
众望风畏之。
尝与十同志。
修请观音三昧。
因疾有间。
宴坐静室。
恍如梦觉。
自谓向之所学皆非。
乃述三身寿量解。
以难妙宗。
道既不合。
遂还浙阳灵山
慈云摄以法裔。
四明
乃加十三料简。
以斥之。
师复上十谏雪谤。
往复不已。
昭庆有请。
慈云为诗以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
云弗之止。
既迁石壁。
复徙灵芝
法智归寂
师临众自诧曰。
只因难杀四明师。
谁向灵芝敢开口。
有仁行人自永嘉
请居净社。
一住十年。
大弘法化。
以年老还乡。
霅守请主祥符
观察使刘崇广。
为奏命服。
枢密使胡宿
为请净觉之号。
晚年专修净业。
然三指供佛。
持律至严。
不以事易节。
创隐沦堂休室。
以为燕居。
治平元年春
谓门人曰。
我翌日午刻当行。
至其时。
说偈。
安坐而化。
塔全身于何山之西。
师著述甚富。
尤精于楞严。
故注笔甚勤。
有会解十卷。
熏闻记五卷。
文句三卷。
又为说题并忏仪等书。
世师家者。
可久灵炤别具。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仁岳字潜夫姓姜氏霅川人
法智南湖,往依为学。
法智器之,撰《问疑书》及《止疑》、《抉膜》、《指滥》、《十难》,以折他师,而辅四明甚力,后因疾宴坐静室,恍若梦觉,自谓向者皆非究竟,更述《三身寿量解》以难《妙宗》。
《妙宗》者,四明所著也。
自此道不合,还浙阳灵山慈云摄为法裔。
四明乃加《十三简》以斥之,仁复上《十谏》雪 ,往还不已。
西湖昭庆移启相请,慈云为诗送之。
学徒从往者半,云弗之禁。
既而迁石壁,徙灵芝,居永嘉净社十年,大弘化法。
霅守请主祥符观察刘从广赐紫枢密胡宿上其事行,赐号“净觉禅师”。
晚岁专脩净业,热三指于佛前,持律至严,不以事易节。
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明日日午,吾当行矣。
明日留偈安坐,入寂于隐沦堂休室,塔于何山之西隅。
仁岳著述极富,于《棱严》尤加意,撰《集解》十卷,《说题》一卷,《熏闻记》五卷,胡宿为之序,其略曰:“室中千镫,多光互入。
堂下六乐,正声相宣。
鼓吹妙经,藻火圆教。
法施岂有尽哉!
”其推许亦未为过。
葬后二百馀年,何山更为禅居净觉,塔地已夷为蔬圃。
仁乃见梦于僧曰:“塔处灌溉非便,乞迁之。
”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掬,乃具礼易葬他所。
此与东山神照迁塔事相类,皆能示兆于数百年之后,异哉。
李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端州高要人字子厚
仁宗天圣中同学究出身。
象州司理参军,历横州白州钦州推官,所至以廉能称。
神宗熙宁中交人攻城,其一家十三人俱死于难。
释元净北宋 1011 — 1091
元净
字无象
杭州于潜徐氏子。
生而左肩肉起。
如袈裟绦。
八十一日乃没。
十岁出家。
十八就学于慈云
不数年而齿高第。
嗣谒明智。
尝于讲次。
闻法感悟。
泣下如雨。
代述。
十五年。
杭守吕溱
请住大悲阁
赐紫辨才之号。
嘉祐中
中翰沈遘抚杭。
以上竺宜讲宣奉师居之。
学徒大集。
凿山增室。
几至万础。
熙宁三年
杭守祖无择
坐狱于𭬥李。
师以铸钟例被追辩。
既而得释还山。
又有利山门。
施资之厚者。
倚权以夺之。
众亦随散。
逾年其人以败。
闻朝廷复𢌿师。
众复集。
赵清献公
与师为方外友。
为之赞曰。
师去天竺
山空鬼哭。
天竺师归。
道场重辉。
未几。
谢居南山龙井
其后间一出。
南屏灵山祖场。
俯就众诚耳。
皆坐席未暖而还。
元祐四年
东坡治杭。
尝问曰。
北山如师道行者几人。
曰。
沙门多密行。
非可尽识。
坡子迨生四岁。
不能行。
请师落发。
摩顶数日即善步。
嘉兴陶彖有子。
得魅疾。
师适至秀。
彖袖香虔请。
因杖策随至其家。
儿病方剧。
师趺坐。
引而问曰。
汝居何地。
而来至此。
答曰。
会稽之东。
卞山之阳。
是吾之宅。
古木苍苍。
曰。
汝姓谁氏。
答曰。
吴王山上无人处。
几度临风学舞腰。
曰。
汝柳姓乎。
乃冁然而笑。
师良久呵曰。
汝无始以来。
迷己逐物。
为物所转。
溺于淫邪。
流浪千劫。
不自解脱。
入魔趣中。
横生灾害。
延及无辜。
汝今当知魔即非魔。
魔即法界。
我今为汝。
宣说首楞严秘密神咒。
汝当谛听。
痛自悔恨。
讼既往过愆。
返本来清净。
示讫。
遂号泣不复有云。
自是儿帖然。
凡人病患魔祟。
师咒水洒之。
无不立愈。
是皆道德淳厚所致也。
将示寂。
乃入方圆庵宴坐。
谢宾客止言语饮食。
至七日。
出偈告众。
即右胁吉祥卧。
奄然而逝。
时元祐六年九月晦日也。
寿八十一。
适符绦没之数。
塔于本山。
东坡
子由为之铭。
师讲说不间昼夜。
尝曰。
鬼神。
威德不具者。
昼不得至。
夜中人静。
庶几能听。
焚指供佛。
左三右二。
有欲效之者。
师止之曰。
如我乃可修西方净业。
未尝须臾废。
或祷大士求放光。
光随现。
沙门熙仲对食。
视师眉间有光。
遽起揽之。
得舍利数粒。
后人常于师卧处得之。
有李生辩而无行。
欲从师出家。
东坡为之请。
未言其名。
力拒不许。
若先知然。
秀州狂僧号回头
以左道惑众。
宣言欲建大塔。
为吴人植福。
施者云委。
以师不可欺。
惮于入杭。
先遣使愿以钱十万供僧。
师答曰。
承以建塔财欲饭僧。
教有明文。
不许互用。
狂人大惭。
而止。
孔延之北宋 1014 — 1074
全宋诗
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长源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
孔子四十七代孙。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同治临江府志》卷一二)。
钦州军事推官,历知洪州筠州新昌县,擢知封州,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司封郎中越州,移知泉州宣州
七年卒,年六十一。
有文集二十卷,已佚。
又有《会稽掇英总集》二十卷。
事见《元丰类稿》卷四二《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
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长源临江军新淦县(今江西新淦)人,孔子四十六世孙,文仲武仲父。
庆历二年进士,授钦州军事推官,知洪州筠州新昌二县。
擢知封州,迁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改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即本路为转运使
越州,以权管勾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出知润州,未行,熙宁七年,暴疾卒于京师
年六十一。
纂《会稽掇英总集》二十卷,有文集二十卷。
曾巩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铭》(《元丰类稿》卷四二),《宋史翼》卷一。
陶弼北宋 1015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5—1078 【介绍】: 永州祁阳人字商翁
仁宗庆历中,佐杨畋湖南瑶,得任阳朔主簿,升县令
历知宾、容、、邕等州,颇多善政。
章惇经理五溪蛮事,荐知辰州,迁皇城使
北江彭师宴,授忠州刺史
神宗熙宁九年郭逵南征交趾,转康州团练使,再知邕州
以所得广源峒建为顺州,进西上閤门使,留知州事
恩威并施,交人畏服。
东上閤门使,未拜卒。
全宋诗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
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主簿,迁为阳朔
后历知宾、容、、顺诸州。
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
有文集十八卷,已佚。
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
另辑集外诗为第二卷。
刘彝北宋 1017 — 10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6 【介绍】: 福州闽县人字执中
幼从胡瑗学。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朐山,有惠政。
神宗时都水丞,改知虔州,著《正俗方》,以医易巫
直史馆,知桂州
以禁与交阯人互市而失、廉、邕三州坐贬,除名为民。
哲宗元祐初召还,卒于道。
有《七经中义》、《水经注》、《明善集》、《居阳集》等。
全宋诗
刘彝(一○二一~一○九一)字执中福州(今属福建)人。
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淳熙三山》卷二六)。
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
神宗熙宁初制置三司条例司官属,以言新法不便罢。
后除都水丞,转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桂州
九年(一○七六),交阯攻陷、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六年都水丞召,病卒于道,年七十(《淳熙三山》卷八)。
有《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三四、《东都事略》卷八六有传。
今录诗三首。
沈起北宋 1017 — 10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7—1088 【介绍】: 明州鄞县人字兴宗
进士
海门县,筑堤百里,引水灌田,难民相率归乡。
监察御史,历京东提点刑狱湖南转运使,皆有建树。
陕西都转运使,平定庆州兵变。
神宗熙宁六年,知桂州,一意攻交阯,悉禁贸易。
后坐失廉、白、邕四州,贬团练使,数徙秀州安置。
徐百祥北宋 ? — 1078
全宋文·卷一八三七
徐百祥(?
——一○七八),广西(今广西广东一部)人,举进士第
熙宁九年,以石鉴荐,诏为右侍禁、廉、白州巡检
交趾入寇,百祥尝阴与交通。
事败,以元丰元年二月自缢死。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二八八。
赵世延北宋 1022 — 1065
全宋诗
赵世延(一○二二~一○六五)字叔僖,宗室子。
初为右侍禁,迁西头供奉官
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换右千牛卫将军,历右监门卫大将军,领钦州刺史宁州团练使,迁右武卫大将军,领绛州防御使
英宗治平二年卒,年四十四。
事见宋王圭华阳》卷五五《宗室彭城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
石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邕州人字大观
进士
仁宗至和初余靖部吏,侬智高邕州说谕诸洞酋长,使不附智高,以功授大理评事
神宗熙宁五年,历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寻为湖北钤辖兼知辰州,助章惇经制南江诸蛮地。
九年,自宣州桂州次年邕州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石鉴邕州(治今广西南宁)人。
至和初邕州司户参军,以平侬智高功擢大理评事
熙宁中东作坊使广南西路安抚都监,兼知钦州
五年,改荆湖北路钤辖,知辰州
七年八月为贺国主生辰副使
使还,转卫尉少卿、直昭文馆
历知邕州
措置广南诸族有方,多著勋绩。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二三三、二三六、二五五、二六二、二七一、二七七、二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四、蕃夷五之六四、蕃夷五之八五,《宋史》卷四九三《蛮夷传》一、卷四九五《蛮夷传》三,《北宋经抚年表》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