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宋朝
赵彦韬五代至宋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州顺政人
初事后蜀孟昶,为本州义军裨校。
太祖乾德中遣人至宋为谍,彦韬潜取其情报宋,因言伐蜀之状。
太祖出师西讨,用为向导。
蜀平,迁本州刺史,移澧州
性凶蛮,所为率不法,民家诣阙诉冤,太祖怒,令杖配蔡州
雷有终北宋 947 — 100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5 【介绍】: 同州合阳人字道成
雷有邻弟。
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
以揭发知监奸赃,代知监事
召为大理寺丞
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南、岭外茶盐制置使
李顺起事,官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遣军备,规划战事。
累拜泸州观察使、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事。
契丹南侵,以并代副都部署率兵援真宗亲征。
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
高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沔州人字公广号三乐居士
工书善画,作小景自成一家,清远净深,一洗工气。
篆、隶、飞白,皆造其妙。
卢刚
全宋诗
卢刚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尝知略阳明嘉靖略阳县志》卷六)。
王经
全宋诗
王经,尝官签事明嘉靖略阳县志》卷六)。
文绅仪
全宋诗
文绅仪,与李茂先同时,曾以虞部郎知沔州明嘉靖略阳志》卷六)。
张保雍北宋 975 — 1033
全宋文·卷三○五
张保雍(九七五——一○三三)字粹之禹城(今山东禹城)人。
景德二年进士甲科,授山阴主簿,监尉氏酒,知三泉通判齐州鄜州晋州
仁宗即位,以屯田员外郎汉州,擢拜都官
还朝,联拜职方度支判官契丹国信使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祠部郎中
满岁,更两浙转运使,加刑部郎中
明道二年九月卒,年五十九。
曾巩刑部郎中张府君神道碑》(《元丰类稿》卷四七)。
范雍北宋 979 — 10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9—1048 【介绍】: 河南人字伯纯
真宗咸平三年进士
洛阳县主簿,累官河南通判
黄河决滑州,充京东路转运副使,平水患。
枢密副使,迁给事中
玉清昭应宫火灾延燎几尽,抗言勿葺,以息天下之力。
累官知永兴军,匿诏修城,后西夏兵至、岐间,而永兴独不忧。
官终礼部尚书
卒谥忠献
计用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邛州临邛人字寿卿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累擢秘书丞
范雍延州,辟为通判
修城练卒,以备不测,不为所纳。
西夏兵围城,被召问策,以一死报国相对。
会其夜大雪,西夏兵遂退。
后知龚州,仕终都官员外郎
杨偕北宋 980 — 1049
全宋文·卷三二五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
少师种放大中祥符元年进士,释褐房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
太常博士
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
枢密直学士、知并州
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还,判太常司农寺
谏议大夫,以工部侍郎致仕。
卒,特赠兵部侍郎
性刚而忠烈,数上书论天下事,尤善古今兵法。
有兵书十五卷、文集十卷。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九《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赵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开封封丘人字余庆
进士
临朐主簿,有干力,为知州寇准所知,改大理评事
通判明州宿州,徙汉州,以精明,蜀吏不敢欺,人目为“赵家关”。
累迁给事中
历知、同、、庐、、寿诸州。
景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普州安岳人字周卿,一作周臣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庆州通判,上言选将练卒,修城储粮,以备西夏
历知原州
曾先后上《边臣要略》、《平戎策》。
西夏兵十万来攻,率兵五千大破之。
累官秦凤路马步军总管
卒年五十八。
姜潜
全宋文·卷一○三一
姜潜字至之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
从孙复学《春秋》,为明州录事参军,徙兖州录事参军
吴奎荐为国子直讲韩王宫伴读
庆历三年五月,为太庙斋郎
神宗尝召对,访以治道。
神宗立知陈留县数月,青苗令下,有司疑其,乃移疾去。
家居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王震北宋
全宋文·卷一五一二
王震字叔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嘉祐中尚书中郎,守略阳
卢士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郑州新郑人字子高
以父任入仕。
屡更州县,所至著清名。
汉州,校实民产,使力役不滥。
改知洋州,以圭田多虚籍,令随实以输,自部使者而下,皆十损七八。
文彦博包拯荐其廉能,擢夔州路转运使、知广州
后以光禄卿致仕。
卒年七十三。
王谷
全宋文·卷二六二二
王谷字正叔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熙宁中兴州顺政县
崇宁四年提举永兴军路常平等事,后官至大理卿
有吏才,儒学之外寓意丹青,善图诗意,率皆潇洒清俊。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三一、职官六八之二三、选举一○之四,《宣和画谱》卷一二,《图绘宝鉴》卷三,《画史会要》卷二。
释心道南宋 1058 — 1129
禅师名心道
眉州人也。
生徐氏
性刚毅。
矜气节。
施德于人。
使人不知。
赴人之厄。
如救己溺。
然厌世法。
布衲芒鞋。
出入古招提。
意趣纯一。
苦行头陀也。
以三十岁出家。
自恨其晚。
习教参禅。
寒暑衣不解带。
遂为佛鉴勤禅师之长子。
襄守慕其节操。
请主天宁。
解包之日。
一拂临轩。
龙象不啻子来。
后迁常德文殊寺
宋道君皇帝。
宣和初
尚方术。
敕改僧为德士。
天下禅林刹竿易号。
一时我诸老宿皆结舌而遁。
道公祖镜英禅师受诏。
仍住太
道仍住文殊
人讥之。
道束发加冠。
升座曰。
祖意西来事。
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
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
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
两度受君恩。
所以道。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
毗卢遮那顶戴宝冠。
为显真中有俗。
文殊老叟身披鹤氅。
且要俯顺时宜。
一人既尔。
众人亦然。
大家成立丛林。
喜得群仙聚会。
共酌迷仙酎。
同唱步虚词。
或看灵宝度人经。
或说长生不死药。
琴弹月下。
指端发太古之音。
棋布轩前。
妙著出神仙之外。
进一步便到大罗天上。
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
祇如不进不退一句。
又作么生道。
直饶羽化三清路。
终是轮回一幻身。
英公则恣笔注老子
以进道君
道君嘉悦。
命颁道藏流行。
乃赐冠佩坛诰。
人复讥二公为佞。
次年复僧。
道公升座曰。
不挂田衣著羽衣。
老君形貌颇相宜。
一年半内閒思想。
大抵兴衰各有时。
我佛如来预谶法之有难。
教中明载。
无不委知。
较量年代。
正在于兹。
体得其便。
惑乱正宗。
僧改俗形。
更名字
妄生邪解。
删削经文。
铙钹停音。
钵盂添足。
多般矫诈。
欺罔圣君。
赖我皇帝陛下圣德圣明。
不忘付嘱。
不废其教。
特赐宸章。
颁行天下。
仍许僧尼重新披剃。
实谓寒灰再𦦨。
枯木重荣。
不离俗形而作僧形。
不出魔界而入佛界。
重鸣法鼓。
再整颓纲。
迷仙酬变为甘露琼浆。
步虚词番作还乡曲子。
放下银木简。
拈起尼师坛。
昨朝稽手擎拳。
今日和南不审。
秖改旧时相。
不改旧时人。
敢问大众。
旧时人是一个两个。
良久曰。
秋风也解嫌狼藉。
吹尽当年道教灰。
英公独不改服。
仍冠佩逍遥。
山居大梅。
人益讥之。
道闻而叹曰。
梅老真不忝云门之裔也。
后果于南宋绍兴间
击鼓集众。
捐冠佩象简于地。
乃露顶披伽黎。
拈拄杖说妙法竟。
掷下拄杖。
敛目而逝(九峰韶。
为云门六世)道居文殊既久。
时南北烽燹竞发。
宇内丛社率苟简安众而已。
道独不然。
有以翰墨随身。
常嗔诃之。
或问其故。
道叹曰。
嗟乎取舍情存。
是非斗乱。
行未一尺。
说便一丈。
不足取信于天下。
使血气之属。
偷心不息者。
皆此辈也。
而握造化之柄。
能辞其责乎。
言讫潸然。
建炎三年春
示众曰。
正法眼藏瞎驴灭。
临济何曾有是说。
今古时人皆妄传。
不信但看后三月
至闰三月
钟相叛。
其徒请南避之。
道叱曰。
学道所以了生死。
何避哉。
贼至。
道端坐木榻。
若不知。
贼疑举槊残之。
血皆白乳。
贼众大骇。
引席覆之。
及靖火化。
颜不少异。
香烟如云。
门人慧方
闻道婴难。
则隐于潭州
不肯应世。
其继文殊席者。
思业也。
世为屠宰。
因戮猪忽彻心源。
弃刀走文殊呈偈曰。
昨日夜叉心。
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
不隔一条线。
道公笑曰。
你正杀猪时。
见个甚么。
作鼓刀势。
公颔之。
赞曰。
戈矢播广长之音。
枭獍说殊胜之法。
处违常顺。
履险常安
道公得之矣。
公词华闳放。
望盖天下。
不许参徒驰骋翰墨。
盖亦三折股。
而知医者。
乃云。
学道所以了生死。
岂虚言哉。
又与大梅脱印同文。
所谓其利断金也。
杨粹中南宋 ? — 1128
全宋诗
杨粹中(?
~一一二八),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曾知沔州(《方舆胜览》卷六九)。
高宗建炎二年濮州,金人大入,固守三十三日,城陷,不屈死。
宋史》卷四五二有传。
胡舜陟宋 1083 — 114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3 【介绍】: 徽州绩溪人字汝明号三山老人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
钦宗时奏言战祸始于赵良嗣,请杀之以快天下。
侍御史
高宗即位,言者论其尝事张邦昌伪廷,降集英殿修撰,知庐州
守庐二年修城治战具,出兵击盗,人心始安
累迁广西经略使,因素为秦桧所恶,又遭转运副使吕源诬陷,下狱死。
黄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建安人字平国
高宗建炎二年进士
安福郡守吕源六月修城墙,以书谏,劾之,朝廷得实,罢
后为福州教官、迁校书郎
官终通判邵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