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宋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17
【介绍】:
宋僧。苏州人,俗姓仰。七岁出家杭州慈光院,后受戒于梵天寺。游参诸方,密契心印。太宗太平兴国中,结庐松江佘山东峰,有二虎名大青、小青为之卫。挂佛经于梁间,认为既知其义,何再读为。趺坐而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道士。苏州人。豪饮不羁。相传尝呼龙松江之上,狎而观之,画龙遂入神品。过常州天庆观,大醉,曳苕帚,裂巾袂濡墨,号呼奋掷,斯须龙成。后不知所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人,徙居松江,字无悔,号醉眠。高尚不仕,以诗酒自娱,筑室青龙江上,苏轼为题名“醉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宣子。刘涣子。神宗元丰中入太学,后隐居北山。徽宗崇宁中授松江主簿。政和二年赐进士。以毛友荐,将任以中都官,坚辞,遂迁越州教授,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人,字元钧。徐师闵子。以父任入官。有能名,所至屏奸恶,辨疑狱,劝本业,修学校,考课常居最等。徽宗政和初,提举两浙常平,修松江堤,辟常熟水田数百顷。五年,以徽猷阁待制知杭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或云秀州华亭人,字绍祖,一字上达。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孝宗乾道六年,为秘书郎。七年,擢右正言。尝请移松江新泾堰入运港,以避潮势,使苏湖三郡之民,免受海水浸漫之患。
宗印。字元实。盐官人。竹庵之神足也。解悟有骨气。凡诸祖格言。必诵满千遍。入南湖修长忏。周氏延以庵居。以租量非法劝革之。岁减五百斛。往谒象田圆悟演。演反质西来意。师答曰。有屈无叫处。演肯之。智者忌辰。夜炷香殿炉。悲泣失声。演感其意。以厚礼送。归南湖。次首众于资教从空。虚堂之延也。堂著宗极论。扶智涌。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师设九难。宗极为之义负。通守苏玭。领师之法。请居正觉。时飓风大作。拔木飘瓦。诸屋尽坏。仅存藏殿。师守死不去。玭召还。要师偕行曰。盖西还。相与弘赞。居东二十四年。至是复还浙右。讲止观于上竺。主者。以得人为忌。去隐雷峰毛氏庵。问道者沓至。历迁德藏圆通超果。北禅道德之誉既行。土木之绩亦就。海空英辞灵山。举以自代。诏可之。召对便殿。问佛法大旨。语简理明。上大悦。锡号慧庆法师。后行化至松江。谓其徒曰。吾化缘毕此。即右胁安庠而寂。时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藏龛慈云塔傍。师之衣准律。五辛刚制。道力纯至。幽明俱感。且格邪拯滞。除瘵息疠。一有祈叩。无不得愈。常谓。讲者须备三法。肃威仪以临大众。提大纲以尽文义。具宗眼以示境观。备此三者。始无愧宣说也。
全宋诗
释净真(?~一二三九),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游浙江诸刹,值钱塘江水泛溢,为止洪水而投身于海。赐号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灵。《补续高僧传》卷二○、《明高僧传》卷一有传。
释净真未详姓氏。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嘉熙三年游浙江诸刹。因钱塘江坝毁江涛泛溢灾民。师以偈呈安抚使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民居冲荡益忧煎。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谓居民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听受。此塘不复毁矣。语讫复投于海。赵端明感其德具闻于朝。敕赐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祠。
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嘉熙三年。游逝江诸刹。因钱塘江坝毁。江涛泛溢灾民。师以偈呈安抚使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居民冲荡益忧煎。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谓居民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听受。此塘不复毁矣。语讫。复投于海。赵端明感其德。具闻于朝。敕赐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祠。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净真,未详姓氏,从松江兴圣寺若平法师薙染,习贤首宗。嘉熙三年,游浙江诸刹,因钱塘江坝毁,江涛泛溢,飘荡居民,真以偈呈安抚使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民居冲荡益忧煎。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投身于海,三日而返,谓居民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听受,此塘不复毁矣。”语讫,复投于海。赵端明感其德,具闻于朝,敕赐“护国净真法师”,立祠于杭之会祠。
字如庵。云间华亭姚氏子也。母朱氏。梦月自海升。堕于怀。觉而有娠。及诞时。瑞光满室。有异僧过。指谓其母曰。此儿海月法师再来也。九岁依化城寺明净志法师。授法华经。历耳成诵。十六得度。博究诸乘。夙慧顿发乃以性学自许。首谒杭之广福云梦泽公。闻无极度法师。化声大振。遂造其室。尽得其学。元大德住海盐德藏。其寺方圮。净竭力扶树。众散复聚。田为豪门所夺。复归。不数年翕然成旧式也。至治迁松江超果。泰定乙丑。元相晚驩。举住下竺。居七䆊。讲席不倦。辟寺前之径。高大其门。书佛国山以揭之。至顺辛未。上竺湛堂澄公。以老告休。举净自代。先是净因疾昼𥨊。梦白衣大士。持金瓶水。灌其口曰。汝勿忧。非久自愈矣。叩以未来休咎。示云汝却后二年。当避喧大树之下。觉疾果差。切疑避喧树下。非入灭之谶耶。及乎澄举住上竺至见𥨊堂西有大树。堂匾曰静处。始悟梦之所示。由是殚心弘法。学者常数千指。元主慕其道。赐佛心弘辩之号。及金纹紫伽黎衣。未几示疾。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二。坐五十有六夏。阇维。得舌根顶骨不坏。舍利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