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河南永宁人。元顺帝至正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仕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至,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授以官,不受。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问其故,曰:“思旧君耳。”帝知其不可夺,命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奎字孝章,一字孝伯,昆山人。洪武初以荐除咸阳教谕。门人私谥文懿先生。有强斋集十卷。
(《四库总目》: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馀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词尔雅,亦颇有经籍之光。如殷奎等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柢,要不失为儒者之言,视后来雕章绘句,乃有径庭之别矣。
田按;孝章以荐试高等将授郡县职,母老请近地,忤旨,除咸阳教谕。其之官也,王常宗赠以序,高季迪、秦文仲、方明敏、袁子英各有赠诗。季迪诗云:「独抱遗经出董帷,秋风匹骑入关迟。用儒幸际千年会,造士欣为一县师。鸿雁云低秦垒角,牛羊草没汉陵碑。宦游兼得观形胜,莫向尊前叹别离。」文仲诗云:「西上长安跋涉劳,三千里外朔风号。地连渭水秦川近,山接终南太华高。故国总消龙虎气,断碑犹打骆驼膏。一官莫笑儒林选,曾捧琅函觐赭袍。」明敏诗云:「博士才名成老翁,又随声教向关中。百年礼乐亦重见,万国车书嘉会同。泰华云开仙掌出,昆明水冷劫灰空。他时太史瞻星地,应说奎光聚井东。」子英诗云:「圣代崇文化,贤良起草莱。凤鸣阳谷日,鱼跃禹门雷。匠石无遗弃,洪纤在剪裁。咸阳秦赤县,博士楚宏材。话别嗟吾老,横经羡子才。渡江淮浦迥,溯颍蔡河开。红树迎官肪,黄华映酒杯。纪行应俊逸,览古定徘徊。遵陆由梁苑,冯虚自吹台。汲京城岌岌,艮岳石巍巍。蹋月车鸣铎,嘶风骑卷埃。吴音伧父讶,儒服虏人猜。应为青山住,知悬白日聩。解鞍依近郭,纵马龁枯荄。风急狂狐啸,天高鸿雁哀。诗情秋共澹,乡梦晓同催。喜见烽烟息,愁听驿鼓槌。虎牢悲战骨,缑岭觅仙胎。岳仰嵩高峙,河看砥柱栽。山川犹巩固,风物亦奇侅。鸡唱函关启,龙飞太华来。碑亭矜汉好,浴殴吊唐灾。多士争先迓,诸生获后陪。献菹芹实豆,舍菜酒崇罍。五传遗经在。三馀万卷该。尊王明大义。抑伯黜渠魁。寒榻皋比设,朝盘苜蓿堆。树萱思奉母,援桂念提孩。有弟能调膳,何邮不寄梅。五陵还突兀,八水自萦回。选胜筇扶手,遐观笏拄颏。坏基留宿草,断础长荒苔。异域多佳处,兹游实壮哉!丈夫四海志,肯使寸心摧?」孝章曾与顾阿瑛玉山雅集,《西游览古》诸作,情韵不匮,亦是琅琅雅音。)
逢吉,字以贞,崇德人。洪武初为中书掾,授宁津知县,有异政。擢湖广佥事,坐事谪屯关中,移戍山丹。著童子习、牧民心鉴二书。再起陜西佥事,入为大理丞,同修国史。寻命视苏、湖水利及畿内屯田,单骑巡行,寒暑不倦。所建议皆军国大计。建文庚辰,同董伦、高巽志考试天下贡士,年八十卒。所著诗文集,虞集为序。
维基
米显(1381年—?),字遂良,陕西西安府乾州永寿县美川乡留村里人。同进士出身。曾祖父米彦实,曾任元新平县典史。祖父米俊德,曾任元陕西省左右司员外郎。父亲米济,曾任行人司行人。米显为陕西乡试二十六名。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六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二名。。任翰林院庶吉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5—1458
【介绍】:
明江西万安人,字克平。永乐二十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用法平恕。景泰元年擢右副都御史,镇守关中,曾陈军国之策数十事,颇多施行。官至刑部尚书。为人清修简朴,不事浮靡。
维基
刘广衡(1395年—1458年1月19日),字克平,号云庵,江西万安人。明朝官员,进士出身。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正统年间,累迁刑部郎中,监督浙江事务。景泰初年,历任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后回朝负责都察院事。当时福建、浙江等地发生盗乱,诏令督军,平定处州叛乱。之后担任辽东巡抚,以廉洁著称。天顺改元,召还,调刑部左侍郎,元年(1456年)八月官至刑部尚书,二年十月以病乞休,十二月卒于京师。
维基
秦中(1409年—?),字时中,陕西凤翔府凤翔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正统三年陕西乡试第六名。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会试第六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三名。五年十二月授知县,历官河南府知府。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临川人,字天锡。正统间举人,授咸宁教谕,历官陕西按察副使,提督学政。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萃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尝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6
【介绍】:
明福建长汀人,字德良。正统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升四川布政司,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关中大饥,民流入荆襄者甚众,驯设策赈恤,全活颇多。湖湘灾,奏减岁赋。致仕归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9—1494
【介绍】:
明保定府安州人,字天章。天顺中举人。授御史,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筑榆林边墙三百余里,有防御功。关中饥民流入境,或虑为变,请拒之,雯不许,全活数十万人。弘治初官至兵部侍郎。
上堂
诸大德。既来这里相从贫道参禅。究明生死。须依贫道家风行持。他后决不相赚。各各俱要屏息身心诸缘。一心向道。追复百丈以前释迦老子所行头陀之行。是谓家风。此之苦行头陀。经中具载。请自检看。然虽今人难比古人。且请于中行得一半。庶亦得瞻头陀苦行之少分矣。不可似今时学者。全不问著。甘作无惭愧人。佛法驴年会得。只如世尊当时。饥则领众持钵入城乞食。归则各处岩穴之间。后来赵州谂和尚三十年不开口。告人不杂用心。匾担山和尚唯餐象栗过日。丹霞然和尚一生只个布裘。更看芙蓉楷和尚。不发疏簿。不请化主。一生唯事淡泊。此诸尊宿。俱是行头陀苦行家风。所以一个个魁垒秀出于当时。而千古之下为世所尊上。诸大德。若依此苦行。而行持久之。不移不易。则僧问如何是佛。云门道乾屎橛。管取呵呵大笑。尝有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答曰。前江潮急鱼行涩。后岭松高鸟泊难。下座。
上堂。僧问昔高峰和尚示众云。海底泥牛衔月走。岩前石虎抱儿眠。铁蛇钻入金刚眼。昆崙骑象鹭丝牵。此四句内。有一句能杀能活。能纵能夺。若人点检得出。许你一生参学事毕。不知是那一句。师云。待你悟即向你道。会么。僧云不会。师云。不见道你有主杖子。我与你主杖子。你无主杖子。我夺却你主杖子。下座。
开示五羊深禅人
若了自心本来是佛者。一切惟假名。况复诸三有。傥尔于斯直下不能领略。别无方便。但将吾所付之念佛公案。用心提撕。单单参究。以期彻悟。精进不懈。勇猛无怯。务要讨个明白而后已。欲上参时。先须拌舍世间恩爱利名等事。使身心洒落。虚融淡泊。切切以了生死大事为己重任。抖擞精神。看这念佛底是谁。要在这谁字上著到。深下疑情。疑这念佛底是谁。故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良哉言也。你若才有切切之心。疑情重也。话头自然现前。绵绵密密。净念相继。凝定身心。回光返照。执而持之。勿令间断。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目前空牢牢地。胸中虚碧碧地。澄澄湛湛。卓卓巍巍。到此唤作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正好再见真善知识。扫除悟迹。别立生涯。不受天下老和尚舌头颟。然后水边林下。保养圣胎。待时龙天推出。方可为人也。
嘱大川关主
欲作吾家真种草。要须直下坐断圣凡情量。不守灵鉴虚明。廓亡自他。当体不顾。亦不作无己知解。自然本体露现。如大日轮升于虚空。无处不照。正恁么时。若有个承当底人。则不能于那事相应。此是佛祖自證三昧。比比不相知。各各不相到。唤作大事因缘。空生身子睥睨不著。三贤十圣。只为圣心未忘。见性如隔罗縠。饶你才并马鸣。解齐龙树。亦只得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此是根思夙净。闻之即解。去道逾远。况小智薄德浮浅之学者乎。又如慧可大师。无书不解。无经不通。到初祖面前一词不措。方觅安心。从斯一切放下。心如墙壁。至于立雪断臂犹不肯可。及乎瞥地一下。则礼三拜依位而立。始曰汝得吾髓。此岂造次。近世学者心粗。认指为月。天地悬殊。自既错解。将此印證后昆。一盲引众盲。为害非细。或者谓我已坐禅。得个安乐处。身心轻安。更无异念。直是灵灵不昧。了了常知。于生死岸头已得不疑。只未会古今差别公案。是何言欤。盖因邪师法眼未明。妄据师位。以方便为真实。是非不辨。认个湛不摇处作空劫那边事。岂非认奴作郎。殊不知湛入合湛。是识边际。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古德云。诸佛说心。为破心相。令知心相元是虚妄。今人认心是道。深违佛意。又增戏论。殊乖大体。或者云。一切皆空。有甚正悟处。此是断见外道。或者云。一切无著。自然无碍。此是掩耳偷铃。自屎不觉臭。或者云。斋戒明白。清净无染。自然不堕恶趣。此是住相布施。三途业因。或者云。大悟不拘于小节。任意浮沈。随处腾腾。便是快活道人。此是常见外道。阐提痴汉。或者云。但一切人如死人去。更有甚事。此是白日寐语。誇谈马角。岂不见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或者云。某人虽不会道。奈何死得好。有坚固子。此是梦中说梦。僧问古德云。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答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且无你用心处。你若古今见尽。迷悟情消。则常转法轮。一切时出生。一切时灭度。贫道痛以慧命危甚。若一丝九鼎之悬。观今玄绍之徒。槩似儿戏之所为耳。但要诳得入手则已。岂知吾祖有行解相应。名之曰祖之诫乎。亦是为师者不审学者之才器堪否。而苟图收拾门人之私。致招法门之辱累也。如子顺大川禅人。自舍缘入道。于真定金台二处掩关。下得定力之功。而本地光明未发。故南询师匠决择。怀香礼余。呈似工夫次第。余知做到湛不摇处。犹未出他识阴区宇。此是静想不脱。所以己见不明。殊知劳虑永断。得法界静。即彼静解为自障碍。要知得在神静。失在物虚。错认定盘星。且喜没交涉。此是大解脱门自在三昧。须是尘劳不染。静妙不收。步步活鱍鱍地。宛转无穷。闹浩浩处识得。方始八面玲珑。七穿八穴。子更下那一步工夫。一日如桶底脱。则知如上葛藤尽是为蛇画足。虽然。要作大法器。建立门庭。直须久依吾住。再向那边更那边打数百个悬空觔斗归来。始得智过于师。方堪传受。岂不见道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
行实撮略
季善。祖贯凤阳人。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父吴姓。母钟氏。十七岁出家。初遇源明和尚请益。蒙受无字公案。嘱云须发大愿以自护持。我便发愿。若生死不了。大事未明。遗弃修行。贪著名利。死堕阿鼻地狱。受苦无量。(云云)蒙念长老送入关。关中不设卧床。安一凳。誓不倒身。以悟为则。睡魔沈重。垂头眠著。不觉半夜。因去坐凳。立誓不坐。昼夜行立。忽靠屋柱睡著。又立愿不近墙壁。辽空经行。(云云)一朝闻钟声。忽说偈云。沈沈寂寂绝施为。触著无端吼似雷。动地一声消息尽。髑髅粉碎梦初回。(云云)汝等果能依我修行。须要具我如是诚信决烈。如是守戒行持。如是勇猛精进。如是打七炼磨。如是剋期取證。如是禅定解脱。如是次第觉触。如是信解悟入。如是寻师印可。如是涵养淘汰。如是待时为人。还有一重如是。直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
示徒悟玄
诚哉此事。见则便见。拟思则白云万里。况如之若何。汝欲决要明此一件大事。须著做直捷工夫。能向一毫头上安身立命。做教久久。则便得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矣。若得真到此地。则旷劫不明之事当下分明。犹如哑子梦见亲娘。与人说不得。亦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方可水边林下保养圣胎。待时龙天推出。扶持末运。接续祖灯。广化众生。同成正觉。其或未然。只须将我所付念佛公案贴在鼻端上。不许执在一边。须向一切处常目在之。勿使须臾失其照顾。疑个念佛底是谁。于这一句绵绵密密。直教首尾一贯逼拶将去。如不得力。再加个毕竟念佛底是谁。傥被散乱昏沈之魔搅扰。或有间断。莫容滞久。如鸡抱卵。若冷却。其窠子无出头期矣。工夫绵密之喻无如此也。傥宿有灵骨。得个觉触处。切不可自许。须见本色宗匠。入他炉鞴受他煅炼出来。真伪浅深一一得知。更不存其悟迹。做个无事无为底自在道人。所以道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己灵犹不重。佛祖是何人。到这里但有纤毫悟理未忘。佛法玄微去之未尽。皆堕法尘见刺之圈䙌。诚哉此事。乃无大极大底大事。真能欺贤压圣。岂可辄作容易想而不慎乎。至嘱。
袾宏曰。关内行持。可谓大强勇猛精进矣。乐閒逸而坐关者惕诸。
季善。祖凤阳人。随任生于广东之雷阳。父姓吴。母钟氏。稚小以佛事为儿戏。十七出家。初投源明和尚。明示以无字公案。嘱云。须发大愿。以自护持。师便发愿。若生死不了。大事未明。遗弃修行。贪著名利。死堕阿鼻地狱。受苦无量。正统八年。入闽参无际。闭关力究。关中不设卧床。安一凳。誓不倒身。以悟为则。昏沉来。因去凳立。誓不坐不近墙壁。辽空径行。一朝闻钟声忽悟。说偈云。沉沉寂寂绝施为。触著无端吼似雷。动地一声消息尽。髑髅粉碎梦初回。见蒙隐楚山二老。又见月溪。溪印可之。天顺庚辰。赵氏建西湖三塔寺。请师开山。继兴天目昭明。继兴吴山宝莲。继兴南山甘露成化。庚子。掩关石屋寺。壬寅。慈云岭有寺。曰天真。僧宗纲。请师兴建。事竣。即掩关杜人事。师一生苦功。无与伦比。虽得相应。而勒持弥督。涵养淘汰。至老无替。有四十馀年秪掩关之句。示寂后。真身覆以缸龛。藏天真石洞中。门人辑师言论行实。为三会语录云。
维基
李宽(1441年—1500年),字克宽,陕西省临洮府兰县人,军籍,治《书经》。闰十一月十二日生,行一,由军生中式陕西乡试第二十三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十五名。年三十二岁中式成化八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8—1511
【介绍】:
明湖广夏邑人,字东阳。朱永子。屡从父行阵塞下。弘治五年受勋卫。年近五十始嗣爵,分典神机营。十三年更置京营大帅,命督三千营。火筛与小王子入延绥,受命佩大将印往御。未几,鞑靼军转掠平凉、庆阳,关中大震。晖与诸将畏怯不敢赴,待其去,以捷闻。正德初又援宣府,斩获数十级,而列有功将士二万余人。遂以“功”加太保。
维基
邢义(1450年—1519年),字介夫,号东厓,山东济南府济阳县人。邢义是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举人,二十年(1484年)成进士,获授长垣知县,抚循得宜获得民心,因父亲去世回乡;服阕后补任睢宁知县,考绩报最升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事关民生的都正色上陈。之后他历任陕西按察司副使、陕西按察使,奉公守法,肃清关中弊政;为母亲王太孺人终制三年后,于正德六年(1511年)再起用为河南按察使,一直保持清操,次年(1512年)六十岁被吴玉荣劾罢,但依然保持寒素,获当地人推举为人伦师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4—1530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祖籍云南安宁。字应宁,号邃庵。成化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弘治时巡抚陕西,留意边事,严禁奸民以私茶易马,选卒练兵,加强武备。武宗即位,命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后以忤刘瑾去官。安化王朱真璠叛,复起清为总制三边军务,讨平之。与张永合谋诛瑾,擢户部尚书,寻迁吏部,入参机务。嘉靖三年调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再掌三边总制。寻继费宏为内阁首辅。后遭张聪诬陷,落职,疽发背死。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
维基
杨一清(1454年12月24日—1530年9月5日),字应宁,号邃庵,学者称石淙先生,云南安宁人,湖广巴陵籍。明朝政治家、文学家。进士出身,此后历任山西、陕西官员,担任首任陕甘总督,并平定安化王朱寘鐇谋反,与张永除掉宦官刘瑾干政,官吏部尚书。嘉靖初年,其在大礼议中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担任内阁首辅,晚年因与张璁、桂萼不合而致仕。卒谥文襄。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洵阳人,字光世,号伎陵。弘治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移病归。诗赋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与李梦阳同举于乡,声名出李上。年仅三十而卒。有《伎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光世,汉中洵阳人。弘治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有伎陵集
凤翔字光世,洵阳人。弘治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有《伎陵集》六卷。
田按:光世没,杨邃庵属边庭实整顿遗集。庭实覆邃庵书云:「光世诗文草,丛维无序,脉络难寻,若理乱丝之纠结,极力整顿,各依体制,厘为六卷。「一今所传《伎陵集》盖庭寅所订也。献吉为作佳传,而又《于伎陵集》指谪其失,一以殉友谊,一以著公评。我辈今日取《伎陵集》而评骘之,早巳堕献吉彀中。)
维基
张凤翔(1473年—1501年),字光世,号伎陵子,陕西洵阳(今旬阳县)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3年),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年)成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卒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3—1529
【介绍】:
明陕西庆阳人,徙居开封,字献吉,自号空同子。生于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武宗时,为尚书韩文草奏疏,弹劾宦官刘瑾等,下狱免归。瑾诛,起为江西提学副使,倚恃气节,陵轹台长,夺职。家居二十年而卒。尝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是为前七子。梦阳己作,诗宗杜甫,颇狂放可喜,文则诘屈警牙,殊少精彩,时人则视为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梦阳字献吉,庆阳人。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以劾张鹤龄系狱。寻宥出,代韩文草疏劾刘瑾,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复摭他事下狱,得释。瑾诛,起故官,出为江西提学副使,坐作宸濠《阳春书院记》削籍。天启中,追谥景文。有《空同集》六十六卷。
(《四库总目》:梦阳才力富健,足以笼罩一时。
《横云山人史稿》:弘治时,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除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又典景明、祖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大复集》:空同有超代轶俗之见,其高者不能外前人,下者已践近代。夫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空同丙寅间诗为「合」,江西以后诗为「离」。丙寅间作,叩其音,尚中金石,江西以后之作,辞艰者意反近,意苦者辞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读之,若摇鞞铎耳。
《国宝新编》:李献吉朗畅玉立,傲睨当世。读书断自汉、魏以上,故其诗文卓尔不群。晚始泛滥诸家,益济宏博,或失则粗,矫枉之偏,不得不然耳。
黄省僧《五岳山人集》:先生古赋《骚选》、乐府古诗、汉魏览眺诸篇,逼烦东乐。近体歌厅,少陵、太白,往匠可淩,后哲难继。明兴以来,一人而已。
《升庵集》:唐子元荐与馀书论本朝之诗,李、何一出,变而学杜,壮乎伟矣!然正变云扰,而剽袭雷同;比兴渐微而《风骚》稍远。
《艺苑卮言》:李献古诗如金鳷擘天,神龙戏海;又如韩信用兵,众寡如意,排荡莫测。国朝习杜者凡数家华容孙宜得杜肉,东郡谢榛得杜貌,华州王维桢得杜筋,闽州郑善夫得杜骨。然就其所得,亦近似耳。唯献吉具体而微。
《四溟诗话》:李献吉极苦思,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弃之。田深父见两惜之,献吉曰:「是自家物,终久还来。」
《国史唯疑》:正德七年、九年黄河连清,李梦阳诗云:「今瑞定于今帝运,世人休拟圣人生。」盖婉辞也。至嘉靖改元,始直书其事,为入继大统之祥云:「紫盖复从嘉靖始,黄河先为圣人清。」
《诗谈》:关中李梦阳崧高之秀,上菁青冥;龙门之派,一泻千里。独其论黄、陈不香色,而时不免自犯其言。
冯时可《元成选集》:空同歌行,纵横开阖,神于青莲;七律雄浑豪丽,深于杜陵。异色绝焰,吾无间然。
《明诗选》:陈卧子曰:「献吉志意高迈,才气沈雄,有笼罩群俊之怀。其诗自汉、魏以至关元,各体见长,然峥嵘清壮,不掩本色。其源盖出于《春风》。」李舒章曰:「献吉以雄厚之思,发清刚之气,如华岳秋高,奇云秀彩,变动不竭。古诗、乐府纯法汉、瑰,下及阮、谢,无不神合。近体则专宗少陵,然于合处反见其离,于离处反见其合。」
孙枝蔚《四杰诗选》:王元美谓律至献吉而大。其大者若《冬日象山书院》:「人亡故国还祠庙,世异阴崖尚品题。」《台寺夏日》:「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熊监察至自河西》:「封事几腾天北极,筹边真历地西头。」《繁台次秦氏韵》:「草绿梁台犹殿阁,花残宋苑只宫墙。」皆气象高古者也。
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钱牧翁撰列朝诗,大旨在尊西涯,贬李空同、李沧溟。又因空同而及大复,因沧溟而及弇州,素垢指瘢,不遗馀力。夫其驳沧溟古乐府、拟古诗是也,并空同《东山草堂歌》而亦疵之,则妄矣!所录《空同集》诗,亦多泯其杰作。黄省曾吴人,以其北学于空同,则摈之,于朱淩溪应登、顾东桥璘辈亦然。子窃非之。
《明诗别裁》:空同五言古宗法陈思、康乐,然过于雕刻,未极自然。七言古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故方,准之杜陵,几于具体,故当雄视一代。钱受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
马星冀《东泉诗话》:北地七言歌行最为擅场,如《汉京篇》、《去妇词》、《土兵行》,皆有杜陵之风。起调尤工,其《送李中丞赴镇》:「黄云横天海气恶,前飞鹙鸧后叫鹤。阴风夜撼医无闾,晓来雪片如手落。」《送李帅之云中》:「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起调相同,亦有辙迹可寻。
田按:空同志壮才雄,目短一世,好掊击人,而受人掊击亦甚。然究一时才杰,亦不能出其右也。成、弘之间,茶陵首执文柄,海内才俊,尽归陶铸。空同出而异军特起,台阁坛坫,移于郎署,始犹依违,不欲显然攻之也。
赠昌谷《峥嵘百年会》诗云:「我师崛起杨与李,力挽一发回千钧。大贤衣钵岂虚掷,应须尔辈扬其尘。」至西涯六十寿诗。则仅「文章班马则,道术孟颇醇」二句颂其文章。而「绝艺邕斯上,高情颉籀邻。一挥惊霹雳,只字破风尘。绚练玉侯宅,苍茫海岳滨。幽刂光沕窟,巨榜照嶙峋。星灿将军碣,云垂学士珉。崖题半吴楚,墨刻遍齐秦」等句,专颂。扬其书法,轩轾已见微意。及西江放废后,茶陵已殁,乃放言不讳,作《朱淩溪墓志》云:「一时笃古之士,争慕响臻,而执政顾不之喜,恶抑之。北人朴,耻乏黼黻,以经学自文,曰:后生不务实,即诗到李、杜,亦酒徒耳!』而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离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见淩溪等古文词,愈恶抑之曰:『是卖平天冠者。』凡号称文学士,率不获列于清衔,阴欲困之。」北人谓刘文靖,柄文者谓茶陵也。平心而论,茶陵诗文固自可传,而空同复古之功,亦不可没。从古文人相轻。由来已然,论者固不必为之左右袒矣。)
维基
李梦阳(1472年—1529年),字献吉(一说又名献吉,字恩赐),号空同子。陕西庆阳(今甘肃)人,祖籍河南扶沟,明朝文学家、诗学家、诗人、政治家,弘治六年癸丑进士,官至江西副使。因事还归故里,家居十余年而卒。他以作为前七子领袖统领文坛、掀起明朝文学复古运动而著称,与何景明并称“李何”,两人又与王世贞、李攀龙并称“李何王李”,是为“明朝文坛四杰”。在诗文上,李梦阳竭力反对台阁体绮靡不实、千篇一律的诗风,主张通过“宗汉崇唐”的复古以臻风雅。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最终使得明朝诗风发生大变,掀起了持续一个世纪的诗文复古运动。李梦阳以一生不畏权贵著称,亦因此而五次入狱,最终被朝廷除名,放归乡里,郁郁而终。作为明朝诗坛领袖与复古运动的主导者,李梦阳一直饱受争议。文学界历来对他评价不高,多以“剽窃套作”“诗作毫无灵魂”对其定论。赞扬者则认为他的诗歌并不局限于拟古,多揭露现实、抒发真情的佳作,并称他为“晚明文学的先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55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伯原,号溪田。正德九年进士。历稽勋主事、考功主事。以谏南巡受廷杖告归。教授生徒。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以争大礼下狱再受杖。后累迁光禄卿,寻致仕。因陕西地震死。少从王恕游,尚笃实,与吕楠并为关中学者所宗。有《周易赞义》、《溪田文集》。
维基
马理(1474年—1556年1月23日),字伯循,号溪田,陕西三原县人。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陕西乡试第四名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科会试第九名,二甲第二名进士。吏部尚书杨一清即擢为吏部稽勋主事,调文选司主事、考功主事,与郎中张衍瑞等谏正德皇帝南巡。下诏令跪阙门,廷杖夺俸。之后辞职回乡,教授生徒。嘉靖初,起复为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被下诏狱,再次被廷杖夺俸。迁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考功郎中,擢南京通政司参议。嘉靖二十年(1542年)任光禄寺卿,不久告老还乡。十年后,复起任南京光禄卿,次年致仕。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嘉靖大地震,马理夫妇遇难。
贡字廷实,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授太常博士。擢户科给事中,改太常丞,出知卫辉府。改荆州,历山西、河南提学副使。召拜南太常少卿,迁太仆卿,改太常卿,提督四夷馆,进刑部侍郎、户部尚书。有《华泉集》十四卷。
(《四库总目》:贡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日久论定,亦不受世人之排击。昔薛蕙于严嵩为同年,颇相倡和。及嵩柄国,蕙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然诗集为贡没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嵩炽盛之日,或夭民无识,趋附时局,非贡本志欤!
朱观熰《海岳灵秀集》:华泉之作虽不逮李、何,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岳之才无其伦比。
《艺苑卮言》:边廷实诗,如洛阳名园,处处绮卉,不必尽称姚、魏;又如五陵裘马,千金少年。
《诗薮》:弘、正并推边、何、徐、李,每怪边品第悬远,胡得此称?及读献吉《送昌谷》诗:「是时少年谁最文?太常边丞何舍人。」仲默《赠君采》亦有「十年流落失边李」之句。则李、何于边,正自不浅。馀细阅当时诸家,若仲凫、德涵、敬大、子衡,诗皆非长。华玉、继之、升之、士选辈或调正格卑,或格高调僻。独边视诸人差为谐合,不得不尔。
《明诗选》:陈卧子曰:「廷实粗率末除,然时见精诣,五言尤称长城。」末辕文曰:「尚书才情甚富,故能于沈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
《国雅》:边同徒《集》中如「绿水阊门道,青山建业城」,「地入河源渺,天连塞日曛」,又「鲁连箭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千盘鸟道悬云上,五色龙江抱日流」,应是豪华语。
《明诗别裁》:华泉边幅较狭,而风人遗韵,故自不乏。李、何、边、徐并名,有以也。
《田按:《华泉集》芜蔓末剪。今睹阮亭《诗选》,顿尔改观。曹子建常叹异世相知,谁订吾文者。阮亭真华泉旷世知己。华泉古诗佳作不及何、李之多,律体翩翩,自是风流一代人豪。竹诧专取五绝,未为知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7—1546
【介绍】: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正德三年进士。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累官至吏部尚书。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卒后复官,谥文襄。有《渔石集》。
龙字虞佐,兰溪人。正德戊辰进士,除郯城知县。入为御史,擢陕西提学副使,历山西按察使。召拜太仆卿,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连,兼巡抚凰阳诸府。进左副都御史,历吏部侍郎,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召拜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乞归。寻起南刑部尚书,就改吏部,入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吏部,黜为民卒。后以子修撰汝楫疏辨,诏馒官,赠少保,谥文襄。有《渔石集》四卷。
(《四库总目》:龙所著有《黔南集》、《江右集》、《关中集》、《晋阳集》,其文颇具浩瀚之气,诗尤长于五言。《艺苑卮言》:唐虞佐如苦行头陀,终少玄解。
《国雅》:唐文襄风度环爽,颇臻古雅。集为蔡子木所编辑。中有「长淮接江水,千里映空色」,「夜雨分芝草,晴天落囊鱼」,亦作玄解语。
《明诗选》:陈卧子曰:「渔石五言本之少陵,已涉藩篱,浙窥堂奥。」李舒章曰:「渔石五言律诗刁斗精明,风云狎竞,足为名家。」)
维基
唐龙(1477年—1546年),字虞佐,号渔石,浙江兰溪县(今浙江省兰溪市)人,正德戊辰进士,嘉靖间累官吏部、刑部、兵部尚书。谥文襄。唐龙早年受业于同县章懋。弘治十四年(1501年)举辛酉科浙江乡试,正德三年(1508年),登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正德六年(1511年),畿内爆发刘六刘七起义,席捲多省,唐龙数次抵御刘六进攻。父丧丁忧去职。服除,授监察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钱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恰会遣官录囚,钱宁下属欲出面和解,为唐龙所逮捕,正其罪。再出按江西。正德十六年(1521年),世宗即位。七月唐龙升任陕西提学副使,嘉靖五年(1526年)十一月迁山西按察使,六年十二月召为太仆寺卿。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唐龙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八年十月召拜为右副都御史,回都察院管事。九年十二月升任吏部右侍郎,十年八月升左侍郎。嘉靖十一年(1532年),陕西发生大饥荒。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明世宗命唐龙担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并兼理振济,发内帑金三十万前往。唐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屡次击退敌军。嘉靖十四年(1535年),召为刑部尚书。九庙修成,唐龙上充军应赦者一百四十人,除丰熙、杨慎、王元正、马录、吕经、冯恩、刘济、邵经邦外,其馀人全部释放。尚书六年考满,十六年(1537年)八月加太子少保。十七年四月,唐龙遂以母老乞归侍养。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再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随即于十二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次年兵部尚书戴金罢免,世宗召还唐龙替任,四月兼提督团营军务。太庙修成后,加太子太保。十二月代熊浃为吏部尚书,其为官劳绩,凡事均咨询僚佐,因年迈多病,动辄为僚佐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连及唐龙衰暮。高简下诏狱,唐龙引疾辞职未成,吏科给事中杨上林、徐良辅又疏论高简之事,世宗下诏,高简杖刑六十遣戍,杨上林、徐良辅因不早言罢官,唐龙则黜为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七月卒于回乡途中。经过数年,其子翰林院修撰唐汝楫上疏辩解,朝廷复其原职,追赠少保,谥文襄。唐龙曾与严嵩为善,其罢官之事,实为夏言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