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明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1447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字自牧。永乐十九年进士。洪熙时预修《成祖实录》。宣德时任陕西醴泉知县,以廉惠称。擢行在山西道御史,巡按浙东,抚平盗私发银矿者之仇杀。正统初,升温州知府。
维基
项忠(1421年—1502年),字荩臣,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跟从明英宗北征,爆发土木堡之变,明军战败,项忠乘间挟二马南逃,之后马疲弃之,步行七昼夜方抵达宣府。景泰年间,由刑部郎中,升广东按察司副使,巡按高州,后因从征泷水瑶有功。天顺初年历任陕西按察使,母丧丁忧,部民诣阙乞留,诏起复用。当时陕西连年灾荒,项忠发廪振,且请轻罪纳米,使百姓赖以为救济。天顺七年(1463年),召入为大理寺卿,百姓乞留,遂改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当时发兵平定洮、岷羌族民乱,后悉数招降。之后在陕南开凿水渠,使得西安引水入城。之后疏通运河,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七万馀顷民田,为民爱戴、祠祀。成化元年(1465年),上疏请减少兵役。毛里孩进攻延绥,朝廷命令项忠与杨信带兵抵禦,无功。次年,杨信计划大举出兵河套,以项忠提督军务。此时贼寇再次攻陷开城,深入静宁等六州县,大掠而去。项忠未能制止寇乱,被兵部弹劾,明宪宗特宥。成化二年(1466年)召还管理都察院事。成化四年(1468年),满俊谋反,掠夺边界,自称招贤王,有众四千。都指挥邢端等抵禦均失败,后叛军达两万之众。御史命项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伐。大军未行时,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又失败。当时,朝议欲增兵,而项忠考虑京军脆弱不足恃,且更遣大将挠事权,于是上言称其调兵三万三千馀人,足以灭贼。大学士彭时、商辂均赞同其主张,于是没有派遣京军。项忠于是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之交战并多有斩获。伏羌伯毛忠乘胜夺其西北山,几乎破城时忽然中流矢而死。刘玉亦被围困,当时诸军欲退,项忠斩杀一千户以治军,后众人力战,刘玉得以解围。之后围困数日,袭击获胜。论功,进右都御史,与林聪协掌院事。成化六年(1470年),荆襄间流民叛乱,李原自立为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掠夺南漳等地,流民附贼者至百万,史称郧阳民变。宪宗诏项忠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讨伐。项忠采用分兵招降等策略,瓦解敌军,大量流民出降。项忠军对流民进行屠杀,“尽草薙之,死者枕藉山谷。其戍湖、贵者,又多道死,弃尸江浒”。项忠在镇压之后,自立“平荆襄碑”,以歌功颂德,百姓则称之“堕泪”。项忠的滥杀并没有解决荆襄的流民问题,流民“入山就食,势不可止”,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命都御史原杰招抚荆襄地区的流民,终于解决问题。后项忠与兵部尚书白圭发生矛盾,互相弹劾。宪宗仍重用项忠,进左都御史,荫子绶锦衣千户。成化八年(1472年)召还,与李宾协掌都察院事。成化十年(1474年),拜刑部尚书,寻代白圭为兵部尚书。当时太监汪直掌管西厂,异常恣横,项忠屡遭侮辱不堪忍受,恰逢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率领九卿亦弹劾汪直。西厂遂罢撤,汪直因此忌恨项忠。不久,西厂复设,汪直以吴绶为腹心。项忠此前弹劾过吴绶,深表不安,称病乞归。未行时,吴绶诬陷其罪,随后给事中郭镗、御史冯贯等亦交相弹劾项忠,此事牵连其子项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项忠抗辩。然而众人均知其出自汪直之意,无人敢为之伸冤,项忠被贬为民,黄赐、李震亦获罪。汪直事败后,恢复官职,不久致仕。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年八十二岁。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维基
李德美(1451年1月1日—16世纪),字克美,号道轩,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李德美在景泰元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行五,早年出身国子生,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科福建乡试第四十七名。十四年(1478年)参加戊戌科会试第一百五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五十名,获授户部员外郎,外任冀州知州,整修地方建设,荒年赈灾、劝善兴学,又修辑县志,人称「福建立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朝廷升李德美为广西按察司佥事,后因父母逝世回乡,弘治五年(1492年)服阕后调任广东佥事,转任副使,秩满后辞官归里,路经雷州时逝世,葬在雷州府迈庐岭,后迁葬莆田醴泉里嵩山。
维基
王锦,字在中,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民籍。弘治三年(1490年)第三甲第七名进士。官山东按察司佥事。
维基
赵永祯(1457年—?),字终吉,四川成都左护卫籍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赵永祯随祖父戍成都卫。成化十三年(1477年)四川乡试中式第二名举人(亚元)。弘治六年,登癸丑科进士会试第五十七名,第二甲第十二名,七年授河南汝州知州,历官南京刑部郎中,正德五年(1510年)正月因审理南京锦衣卫指挥邓炳与从弟昭光等争其祖宁河王邓愈赐宅一案,勘事迟延,被降职调外任。十二年(1517年)任云南曲靖府知府。后官至参政。
(《艺苑卮言》:王敬夫诗如汉武求仙,欲根正染,时复遇之,终非实境。敬夫名位少亚对山,而才情胜之。倡和章词,流布人间,遂为关西风流领袖。
《国雅》:王敬夫才隽思逸,锐于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其五言如「云压岭头树,草连烟际村」,「金马当朝彦,银鱼隔岁焚」,「山云睛见楚,烟树远浮秦」,「飞鸟三峰外,孤城落照前」。七言如「天外行云难入梦,手中团扇易惊秋」,直造盛唐隹境。
田按:刘瑾请建义勇武安王庙于陕西兴平县马嵬镇。仍乞颁敕防护立碑,碑文李茶陵笔也。王敬夫《马嵬废庙》诗云:「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正德丙丁戊己年,寺人气焰上薰天。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马嵬镇里东岳祠,一时结构何参差。渎神媚鬼意未休,浸淫及汉寿亭侯。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贼。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东楼西观对南山,巍巍新庙成何棘。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我本田家孟诸野,但认犁耙字不识。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寺人已作槛中囚,道路忽传邸报至。当日台臣尚秉钧,寄语县官碑可掊。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子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茶陵于东德涵、王敢夫为馆师,德涵丧母,人谓铭表碑传必求当时钜公。德涵曰:「传其亲者,在文章耳,官爵何为?」自述状遍送诸公。德涵又与李空同倡为文必秦、汉,诗必汉、魏、盛唐之说,诋茶陵为靡弱。由是茶陵益憾康生。及逆瑾诛,德涵坐落职,敬夫亦牵连降免。德涵以救空同得大名,又坐事彰著,敬夫因事波及,于茶陵不能无深望。感事诗云:「中林有巨鸟,自矜毛羽贵。一朝振翮飞,忽与飘风会。展转万馀里,下息丹山背。栖止青桐柯,渴饮醴泉濑。久假不自知,殊非惊鹭类」。又《漫兴》绝句云:「不有李康持藻鉴,豪杰争趋怀麓堂。」又《答王德徵书》云:「自归里舍,有所述作,拟为传奇,纾情畅志。不意亲朋指摘瑕颣,投诸馆阁,发怒起祸,幸以消阻。」盖指《游春记》事也。敬夫于乐府为当家,诗亦富有才情,惜质地粗漫,未尽脱秦声耳。)
维基
张济(1496年—?),字汝楫,陕西西安府醴泉县人,民籍。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一百四十九名进士。嘉靖十七年(1536年)官直隶无锡县知县。累官湖广德安府同知。
维基
刘永(1498年—?),字吉甫,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军籍。乙酉陕西乡试第三十七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会试第二百四十名,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进士。二十三年(1544年)官山西大同府知府。
维基
韩朝江,字顺甫,号方山,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军籍。辛卯科陕西乡试第三名举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六名进士。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山西高平县知县。累官吏部验封司郎中,三十五年六月升河南布政使司左参政,官至山西、山东按察使。
维基
景承芳,字克济,号西浒,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陕西宁羌卫军籍。初姓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乙卯科陕西乡试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第三甲第一百三十八名进士。官山西按察司副使。
维基
江奎(1519年—?),字国祥,号锦川,辽东广宁中屯卫官籍,应天府句容县人。嘉靖十九年(1540年)庚子科顺天府乡试第四十六名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式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七十九名进士。工部观政,授陕西醴泉知县,起复补山西榆次县,升巩昌府同知。
简介
郑琢(정탁,1526年—1605年),朝鲜王朝中期大臣。字子精,号药圃、柏谷,本贯清州,生于庆尚道醴泉。在壬辰倭乱期间辅佐朝鲜宣祖和世子光海君,并救援李舜臣,使其免于死刑。官至议政府右议政,封西原府院君,谥号贞简。有《药圃集》《龙湾见闻录》等著作传世。
维基
苟好善(?—1639年),字若诚,号海来,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进士,官至山东济南府知府。崇祯十一年冬,清军经居庸关入华北,苟好善偕同布政使张秉文、巡按御史宋学朱等防守空城济南,城破殉国。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历官湖广道监察御史,迁济南府知府。崇祯十一年冬,清兵破居庸关南下,杨嗣昌檄巡抚颜继祖移师德州,督军高起潜拥兵临清不救。布政使张秉文、巡按御史宋学朱、副使周之训、翁鸿业,参议邓谦,盐运使唐世熊等率残兵守城。不久,城陷,周之训、宋学朱、苟好善、济南同知陈虞胤、通判熊烈献、历城知县韩承宣皆殉国。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4
【介绍】:
明河南获嘉人,字景瞻,号养敬。为人质朴,读书外无他嗜。万历三十八年进士。知礼泉县。曾上书极陈时政,语皆痛切,不报。后累迁陕西西宁道副使。闻李自成军破京师,崇祯帝死,即自杀。有《两宫鼎建记》。
维基
贺仲轼(1580年—1644年),号景瞻,河南卫辉府获嘉县人。庚辰三月十□□生,行二,治《礼记》。中式癸卯(1603年)河南乡试第四十八名举人,年三十岁中式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二百二十三名,第三甲第二百二十四名进士。刑部观政,四十年三月授陕西醴泉县知县,四十三年乙卯年丁外艰,四十六年戊午复除直隶青浦县知县。四十八年擢升刑部主事,天启三年(1623年)升员外郎,迁福建司郎中,同年冬出官镇江府知府,七年(1627年)正月升陕西按察司副使、分守西宁,三月户部员外李桂芳弹劾镇江府知府贺仲轼、江都县知县胡敬辰怠玩,马场变价,有“厂臣急公之念,可容草莽委之”等语。贺仲轼、胡敬辰各降三级。崇祯七年甲戌(1634年)起复山东武德道副使,九年辞官归乡。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年)二月二十二日与妻恭人王氏、妾李氏、张氏、王氏五人死于李自成闯军之难,年六十五。著有《柏园论草》、《八卦馀生》、《四书率言》、《春秋归义》等书。
维基
王九牧,字州伯,陕西醴泉县(今礼泉县)人。崇祯十年(1637年),王九牧中式丁丑科三甲二百三十名进士。官山西曲沃县知县。
维基
阎禧(?—17世纪),字仲皋,号阶平,北直隶大名府滑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阎禧是醴泉知县阎年孙子、陇州训导阎敏政之子,天启七年(1627年)中式丁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次年(1635年)获授阳谷知县,在县内有德政,补任沂水知县时正值荒年,他设法赈灾救活不少人民;流寇史车明率领部下入侵,他带领乡勇成功抵禦。之后升任刑部郎中,未就任李自成已攻陷北京,拒绝对方授职而被拘禁在雨当山中;释放后投诚清朝,在顺治二年(1645年)获授兵部车驾司郎中,两年后(1647年)为了弟弟阎祺决定告归,行李只有几册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