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人物库 清朝
田赋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瓯宁人字用周
正德九年进士,选刑科给事中,奉敕巡视两淮漕运,升池州知府,调淮安知府
工诗文,著述颇丰,有《齐山志》、《纪行录》、《野樵杂言》、《管鸣集》、《巡漕集》、《困横集》。
维基
田赋福建莆田县(今莆田市)人。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福建乡试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甲戌进士
六月刑科给事中十五年十一月升工科右,十六年八月升礼科左,嘉靖四年(1525年)淮安府知府
万寿祺明末清初 1603 — 1652
简介
字年少一字介若又字内景江苏徐州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
崇祯三年(1630)举于乡,五上公车不第。
清兵南下时避地吴中
清顺治二年(1645),起兵抗清,未几,兵败被执,卒以得脱。
遂祝发为僧,自号沙门慧寿又号明志道人
遁迹斜江间,既乃卜居淮阴之隰西草堂。
九年卒。
有《隰西草堂集》。
阎尔梅明末清初 1603 — 1679
泗阳张君慰西,于京师露摊得古古先生诗集,重订年谱,将付剞劂,督为导言。
君表章耆旧,捃摭丛残,扶义之功,倜乎远矣。
先生高节,具见君序跋中。
明之亡也,船山梨洲亭林诸老,均以光复故物为职志。
既已中蹶,不愿生灵之涂炭,乃为文字,以渐渍于文人学子之脑髓,而流衍不穷。
故革命之说,非自辛亥始,五祖之说,三点之会,其由来久矣。
舜水亡命日本,而阳明学派传播东瀛。
日本郑等族,出自华夏,等于马留。
以故清末逋逃,均受日本卵翼。
匹士之志,可以回天,王侯蚁蚁,岂不信哉!
天道好还,无往不复。
吴潘史难,启祯诗变,江浙名士诛戮殆尽。
乾隆末叶,川、陕、楚之教匪,以迄道光后之西力东渐,咸丰洪、杨一役,几屋清社。
同治中兴,汉族势力已超越曼殊之上。
乃者亲贵用事,张脉偾兴,故武昌呼,如摧枯拉朽。
非明季诸老之精神攸寄,曷以致兹?
集中《帝统乐章》,排斥猾夏,隐然为二百数十年后之背景。
自大圜视之,犹眴耳。
佛言:「一切众生,慎勿造因。
」后之览者,亦可以惕然猛醒已。
民国十一年春后十日,东吴张一麟
吾师慰西先生编次《白耷山人全集》印行,命其辕任校雠之役,既竟而谨识其后曰: 自欧风东渐,平等自由之说兴,吾国旧有忠孝节义诸美德岌岌欲堕。
国体改后,谋自便者益明目张胆,诋諆摧毁,视为洪水猛兽,务使伦纪纲常荡然不存于天地之间而后快。
乌乎!
积千百年正人君子维护之,不足三数邪人一朝毁坏之而有馀,可谓倡狂悖乱极人纪之变已。
究彼所揭橥毁坏之故,曰不合潮流,曰有背人道,一若忠孝节义完全为专制君主牢笼臣民私物,与共和国体绝对不能相容者。
不知忠孝节义乃生人性天,非国家法令也。
养成其性天,乃以显人类之高尚,即用以措国家于安宁,语所谓「旋乾转坤」,其功效有如此者,何用不臧?
而乃如彼云云,毋亦于其意义及范围全未瞭瞭乎!
无人,何以为国?
无忠孝节义,何以为人?
宜乎十年以来,乱臣贼子卖国叛亲者踵接不穷,祸乱相寻,群生日趋禽兽之域,而国亦几不国也。
其得失利害,亦彰彰然不辨自明矣。
昔者豫让报智伯,倡国士众人之说,识者犹惜其为侠士恩仇之见,失之偏激,徒为后世鄙夫所藉口。
良以忠孝节义之真,所以尽人性、行天理,当然而然,有不自觉者,非私厚谁何一姓一人也,更何容参以利害之见,杂以恩怨之私?
山人,亡明一孝廉耳。
诚如赵福星与书所云,「不过有士之名,而未膺一命之荣,犹之女未识面也」。
当时将相,亲承思陵赐剑,推毂隆礼者,犹不惜北面衔璧,山人即随众上公车,博取禄位,夫谁责之?
而乃泣血椎心,抗志恢复,史馆之清要,会元之显荣,举鄙若腐鼠,卒之妻死子散,家破身囚。
越三十年,厥志不渝,悲歌赍恨以终,得不谓之烈丈夫乎?
设当日叩其舍彼就此之由,恐山人有莫自知其所以然者。
自范于节义,亦即自完其性天,岂仅忠于朱明一家哉?
使山人生值今日,虽无君臣名分,吾知其必履忠蹈义,耻与卖国叛亲者伍如故。
谁谓共和国家遂不尚忠孝节义耶?
吾师身经洪宪之变,几罹不测,其志趣境遇,不必谓即似山人,然固知其甚深景卬。
二百馀年后,不惮爬梳搜剔,收拾丛残,固山人节义之报,而缅怀先哲,蒿目时艰,知吾师之所感深矣。
其辕幼耽秘笈,早识山人姓字。
后游徐,方辗转得读《二遗民集》。
戊子家居,闻之段蔗叟先生,知吾师搜得此集。
不意事阅三年,竟得躬与校字之役。
文字契合,岂非确有因缘耶?
癸丑人日,遇某君谈诗维扬逆旅,某君诵山人遗诗有「清风满地难容我,明月何时再照人」句,又于某处见有「祖宗此恨应无地,君父之仇不共天」句,兹集仍无此两什,则知山人所谓「贾祸诗文尽数删」,其薙削不传,更不知几何。
而此集较《二遗民集》多出倍蓰,亦可谓粲然大备矣。
或谓山人诗好隶史事,且时有粗率语,故渔洋确士辈往往訾议之。
不知山人满腔家国恨,即事随地抒写胸臆,大率随手成篇,与闭门撚髭者迥别。
吾乡潘养一先生子美集题词有曰:「我道公无诗句,全是生人血泪,大笔染淋漓。
」又曰:「回看齐名流辈,从贼从仙从佛,潦倒折须眉」,吾以为所论情景时势,直可移题此集。
试问后之读此集者,以诗人目山人?
抑不仅以诗人目山人耶?
况即以诗论,其精光灏气,固足颉颃前后七子而有馀也。
不然,山人同时工诗之士何限,今传者几人?
牧斋梅村芝麓,号称江左三家者,诗名似骎骎驾山人之上矣,而出处多亏,大节已丧。
梅村自挽词所谓「一钱不值何消说」,后之览者,于三人固有同慨也。
嗟乎!
节义,大纲;文字,馀事。
文字可因人而传,人并不得因文字而重。
君子观于此,或不嗤为违世腐论,而懔乎身后之是是非非,庶几吾师印行此集之微旨也夫。
民国十一年岁在壬戌雨水节淮阴后学吴其辕跋于京邸。
(录入:顾青翎)
陈贞慧明末清初 1604 — 16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4—165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宜兴人字定生
明都御史陈于廷子。
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四公子
吴应箕草《留都防乱公揭》,诋斥阮大铖
弘光时,被马、阮陷害下狱。
明亡,隐居山中,不入城市十余年而卒。
有《皇明语林》、《山阳录》、《雪岭集》、《交游录》、《秋园杂佩》等。
靳应升明末清初 1605 — 16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6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山阳人字璧星号茶坡
贡生顺治间曾应廷试,未中。
工诗,有《渡河集》,于清初淮扬情况,有所反映。
马颀明末清初 1609 — 1655
维基
马颀(1609年5月22日—1655年)字人表号蓼龛河南开封府杞县人
马颀个性英敏,幼年失去父亲,由母亲亲自教育,文章诗画皆精,刚成年就入读县学,每次科考都名列前茅,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先在工部观政,后获授淮安推官,以宽大审理案件,让吏民驯服;淮安三城,兵民杂处,他能调和两者,商人欣然复业,五年(1648年)担任江南乡同考官,被嫉妒者中伤,六年(1649年)拾遗,其后降调为大名经历,他大为怨愤,数个月后去世,人们都感到可惜。
叶腾凤
维基
叶腾凤(1618年3月4日17世纪),字瑞虞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
叶腾凤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顺天乡试举人顺治三年(1646年)会试中式,四年(1647年)补殿试成进士,先在大理寺观政,后获授阳信知县,以慈惠安抚人民,盗贼屏息,五年(1648年)分考山东乡试,后擢官淮安同知,因父母去世回乡,很快去世,他曾捐出金钱修筑滏河便民闸,乡人都感激他。
库礼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满洲正白旗人亦作哩,喜塔腊(喇)氏。
太宗崇德时,先后从多尔衮济尔哈朗锦州等地。
顺治初户部侍郎,赴淮安总理漕储。
四年,力战击退夜袭淮安之义军文山部,又击灭进攻淮安之“明益王”军。
七年,致仕。
卒谥僖恪
胡之骏清初
维基
胡之骏字伯襄江南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清初政治人物。
胡之骏顺治三年(1646年)中式丙戌科三甲进士
弘文院庶吉士散馆吏科给事中
释性澄清 1616 — 1684年十一月一日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性澄字湛一姓胡氏,裳邑人也。
幼事章句,颇厌繁文,抗志高迈,愿从净息。
年近弱冠,就本邑普照寺了尘落发。
挟锡南游,参学淮安,受具戒于嵩乳。
复从正观法主习贤首教,栖止袁浦慈云庵中,澹茹数年,剌血书《华严》、《报恩经》,嗣参玉林诸耆宿。
最后登千华觐见月,精习戒律,忽焉三载,止作二持,服膺罔懈。
甲午宿迁智恒请,主极乐院事,以法度人。
历岁传牃,远侣云集,道流景附,檀施日富。
鸠工庀材,从事修建,大淮以北千里之内,极乐遂为一大丛林
辛丑岁淮阴绅耆敦求宏法,至,重兴圆明古寺,胜会无遮。
复徇邳徐两淮名刹请修大悲忏法,每感瑞异。
深息恬退,还山后,虽年衰,犹精进不辍,行般舟三昧,不坐不卧,三月而息。
又念四方行脚去极乐北,无息肩处,乃于㟃峿五花顶建全潮庵,山下道旁并设茶座,以利来者。
康熙甲子,得腹疾,至十一月朔日,呼汤沐浴更衣,命侍者集众曰:“吾今日当与众别。
”端坐号佛,悠然而逝。
春秋六十九,坐夏三十二,塔于全潮庵院。
所著《大悲净土忏法》、《瑜伽燄口作观节次仪文》若干卷。
先后演戒三十馀坛,感应奇异,恐涉惊疑,不复笔之简册云。
纳喇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漕运总督库礼妻。
顺治四年江苏盐城一带文山等聚众夜攻淮安,氏乃督婢仆出库箭输送助其夫战,城得全。
陆求可明末清初 1617 — 16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7—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号密庵
顺治十二年进士
裕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升福建提学佥事
裕州时,减轻百姓负担。
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滥。
陆求可字咸一江苏山阳人
顺治乙未进士,官福建参议
维基
陆求可(?—1679年)字咸一别字密庵又字月湄
是中国清朝江南山阳人,清初官员。
顺治五年(1648年),以《礼记》举江南乡试,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进士翌年裕州知州
三年后入为刑部员外郎,累官刑部郎中
康熙元年(1662年)按察司佥事提督福建学政,任满称职,应迁布政司参议
享年六十有三,康熙十八年七月,因病逝世。
著有《密庵诗集》十卷、《文稿》一十六卷、《词选》六卷、《语录》四卷。
生有三子:陆志谨,岁贡生,候选国子监学正
陆志宽,太学生
陆志默,亦岁贡生
另有女二人。
徐越清 1620 — 168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0—1687 【介绍】: 江南山阳人字山琢号存庵
顺治九年进士,授行人。
康熙间山东道御史,累官兵部督捕理事官
以敢言称,康熙六年十二年,上疏共五十余,中以治河事为多,对淮黄分合变迁等情况,言之尤详。
马骕清 1621 — 16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1—1673 【介绍】: 山东邹平人字宛斯一字骢御
顺治十六年进士,任淮安府推官,寻补灵壁县知县,蠲荒除弊,流亡复业。
卒于官。
治先秦历史,人称“马三代”。
有《左传事纬》及《绎史》。
刘谦吉清 1623 — 1709
刘谦吉字认庵江南山阳人
康熙甲辰进士,由中书历官山东提学道
有《讱庵诗钞》。
维基
刘谦吉(1623年—1709年)字六皆号切庵江苏省淮安县人康熙二年癸卯举人康熙三年甲辰进士康熙二十七年户部郎中思南府知府
康熙三十三年为山东按察使副使提调学政
刘履旋明末清初
维基
刘履旋(1613年—1687年)字旋九号素隅
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官至直隶保定府知府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式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丁亥科会试,殿试位列第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出身
五年(1648年),充任戊子乡试顺天分考官
八年(1651年),授户部四川司主事,加从四品衔,敕封承德郎
九年(1652年),以户部主事督理淮安仓务,署理淮安钞关,上缴馀溢银两。
后补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升任户部河南司员外郎
十四年(1657年),升授户部广东司郎中,加一级,诰封朝议大夫
随后外放广东琼州知府,任内严禁钱粮加派、革除耗羡;当时琼州镇兵卒因缓发粮饷哗变,刘履旋前往谕饬安抚镇兵而无事。
此后调任直隶保定府知府,任内多提审平反冤狱,有民谣歌颂「清如水,明如镜,执法如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年七十五岁。
有诰敕二道。
性格刚正,自律清寒俭素,平生笃行恩义,任官琼州时,常州儋州知州陈震祥卒,刘履旋助其归葬;文昌县知县王都卒于任上,刘履旋助其偿还亏空款项、嫁其孤女。
方文亲善。
刘芳声
维基
刘芳声,生卒不详,字何实号山逋南京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进士,改刑部主事户部山西司员外郎
顺治八年,管理临清钞关事务,后任刑部湖广司郎中
顺治十一年,往广东恤刑,后任山东提学佥事陕西巩昌府知府
顺治十五年,任广西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桂林兵备道
康熙元年,任贵州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贵宁道
卢铸鼎
维基
卢铸鼎(?
—1657年),山东禹城县人清朝官员。
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进士
江南淮安府推官
顺治十四年(1657年),任丁酉江南乡同考官
随即,科场案发,顺治帝从重处罚,同考官全部处绞,家人流放宁古塔
卢铸鼎已经病故,未及处刑。
张弨明末清初 162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山阳人字力臣号亟斋
家贫为商,博雅好古,尤嗜金石。
顾炎武,曾为刻《音学五书》。
晚年入京师,奉王士禛为师。
有《张亟斋遗集》。
柏应理清初 1624 — 16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92 【介绍】: 清初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号信末
生于比利时马里纳。
1641年入耶稣会。
顺治十五年澳门
先后在江西福建湖广浙江上海嘉定苏州镇江淮安崇明等地传教。
杨光先奏请禁教时,被拘囚于广州
康熙十年获释,回江南一带传教。
二十年,赴罗马汇报教务。
1687年在巴黎刊行《大学》、《中庸》、《论语》拉丁文译本。
其间因柏应理不肯宣誓效忠葡萄牙而无法离欧。
至罗马教廷应允葡萄牙仍享有保教权后,于1692年再次航海东来。
遭飓风,死于途中。